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理论真题2014年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理论真题2014年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理论真题2014年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理论真题2014年

(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

1.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是______

(分数:1.00)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纲要》

解析: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______

(分数:1.00)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解析:

3.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______

(分数:1.00)

A.孔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4.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论述了他的______教育观

(分数:1.00)

A.自然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解析:

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______

(分数:1.00)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解析:

6.“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其中“礼”的教育所体现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艺术教育

解析:

7.“人只有通过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______

(分数:1.00)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解析:

8.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分数:1.00)

A.教育具有阶级性

B.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的制约√

D.教育具有永恒性

解析:

9.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依据______来进行划分的

(分数:1.00)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解析:

10.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______

(分数:1.00)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

1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动因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这种理论是______

(分数:1.00)

A.内发论√

B.外铄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解析:

12.某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_

(分数:1.00)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解析:

1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分数:1.00)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解析:

1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制订的关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

(分数:1.00)

A.课程

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材计划

解析: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分数:1.00)

A.体力和脑力相结合

B.精神和道德相统一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6.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______

(分数:1.00)

A.以教学为√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解析:

17.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且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是______

(分数:1.00)

A.必修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解析:

1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验反映了______

(分数:1.00)

A.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解析: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______

(分数:1.00)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解析:

20.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

(分数:1.00)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解析:

2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分数:1.00)

A.詹姆斯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

解析:

2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性格受以下哪种因素影响______

(分数:1.00)

A.遗传

B.教育√

C.家庭

D.个人努力

解析:

23.“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______

(分数:1.00)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完形心理学

解析:

24.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______

(分数:1.00)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动机√

解析:

25.“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属于______

(分数:1.00)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解析:

26.有一种我们不认识的水果,远远地能看到它鲜亮的颜色和特殊的形状;用手去触摸,感到其表皮光滑而坚硬,这种认识活动是______

(分数:1.00)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思维

解析:

2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属于思维的哪种品质______

(分数:1.00)

A.广阔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解析:

28.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暗室,一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一会儿能逐渐分辨出物体的轮廓,这种现象是______

(分数:1.00)

A.感觉代偿

B.感觉适应√

C.闪光融合

D.感觉后像

解析:

29.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这种动机冲突属于______

(分数:1.00)

A.双趋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30.“过目成诵”反映了记忆的______品质

(分数:1.00)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解析:

3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是______

(分数:1.00)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解析:

32.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注意分配的是______

(分数:1.00)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自言自语√

C.边吃饭边看书

D.自弹自唱

解析:

3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个性的______

(分数:1.00)

A.整体性和可塑性

B.稳定性和独特性√

C.社会性和稳定性

D.稳定性和可塑性

解析: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______

(分数:1.00)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解析:

35.由于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______

(分数:1.00)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解析:

36.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______

(分数:1.00)

A.想象√

B.幻想

C.理想

D.妄想

解析:

37.小明出国旅游归来,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旅游的所见所闻,这是记忆的什么现象______

(分数:1.00)

A.识记

B.再认

C.回忆√

D.遗忘

解析:

38.某人待人善良热情,宽容大度;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这些特点属于______

(分数:1.00)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道德感

解析:

39.学习时为了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可采取超额学习的方法,超额学习的最佳比例是______

(分数:1.00)

A.100%

B.200%

C.50% √

D.300%

解析:

40.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______

(分数:1.00)

A.遗传因素√

B.早期营养

C.家庭环境

D.社区环境

解析:

二、教育学部分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41.最早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外国教育家是 1。

(分数:1.00)

解析:苏格拉底

4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1起源论。

(分数:1.00)

解析:心理

43.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 1起主导作用。

(分数:1.00)

解析:教育

44.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 1和教育影响。

(分数:1.00)

解析:受教育者

45.“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1特点。

(分数:1.00)

解析:民主平等

4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 1社会的教育特点。

(分数:1.00)

解析:古代

4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1。

(分数:1.00)

解析:说服教育法

48.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1。

(分数:1.00)

解析:阶段性

49.新课程从三个方面规范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1。

(分数:1.00)

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0.一般认为,我国现行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1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分数:1.00)

解析:美育

51.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1、考虑教法。

(分数:1.00)

解析:了解学生

5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

(分数:1.00)

解析:班级授课制

53. 1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分数:1.00)

解析:义务教育

54.在我国,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1和教材三部分组成。

(分数:1.00)

解析:课程标准

55.我国 1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数:1.00)

解析:教育目的

56.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1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分数:1.00)

解析:修业年限

57.“孟母三迁”这一历史故事反映了 1对人发展的影响。

(分数:1.00)

解析:环境

5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1教学原则。

(分数:1.00)

解析:启发性

59.我国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 1三个基本方面。

(分数:1.00)

解析:道德教育

60.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1法。

(分数:1.00)

解析:品德评价

三、教育学部分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

6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6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63.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明确的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64.简述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四、教育学部分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9.00)

三毛学数学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十分钟内,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分数:9.00)

(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分数:4.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违背了疏导的原则。教师面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该耐心引导,促进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三毛采取提前背诵题目的方法获取高分的时候,应该在课下积极引导,而不应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三毛出丑丢面子,使其丧失信心,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当发现三毛数学成绩不好,应该深入了解三毛对于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三毛提高成绩。

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及时肯定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的三毛为了考取好成绩采取提前背下来题目的方法,这起码可以说明三毛记忆力好,并且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老师应该重视三毛这些优点,积极引导帮助三毛提高数学成绩。

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怀疑批评或者忽视他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案例中的老师因为三毛数学成绩不好,就打击挖苦她,显然是对三毛的不尊重,也不信任三毛会学好数学。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此原则?(分数:4.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要热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的上进心、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充满信心,不以成见看人。②师生要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③对学生的缺点既严肃对待,又诚恳帮助。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是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能够实现的。⑤对合理的、正确的要求,要坚持贯彻;对不合理的或不正确的要求,要及时改正。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五、教育学部分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

65.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目标明确。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六、心理学部分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66.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把握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1。

(分数:1.00)

解析:广度(范围)

67.在三个记忆系统中,只有引起我们 1的信息,才能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

(分数:1.00)

解析:注意

6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1。

(分数:1.00)

解析:知觉

69.为了提高记忆效果,人们经常把手机号码中的“134”、“0371”等数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来识记,这类数字组合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1。

(分数:1.00)

解析:组块

70.从大脑半球的一侧优势来说,“左撇子”的优势半球是 1。

(分数:1.00)

解析:右半球

71.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指的是 1。

(分数:1.00)

解析:能力

72.从想象的加工方式上讲,雷公、龙王、米老鼠等艺术形象的诞生属于 1。

(分数:1.00)

解析:拟人化

73.在个性心理中,最具核心意义的是人的 1。

(分数:1.00)

解析:性格

74.教师在讲课时,经常会通过大量的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这反映了思维的 1特点。

(分数:1.00)

解析:概括

75.个体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1。

(分数:1.00)

解析:想象

76.一个10岁孩子的智龄是12岁,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商是 1。

(分数:1.00)

解析:120

77.把性格类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的心理学家是 1。

(分数:1.00)

解析:荣格

78.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必须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注意把其放在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中进行分析,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1原则。

(分数:1.00)

解析:系统性

7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流畅性、 1和独特性。

(分数:1.00)

解析:变通性(灵活性)

8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1。

(分数:1.00)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

81.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 1。

(分数:1.00)

解析:感觉对比

82.学生能力的 1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

(分数:1.00)

解析:个体差异

83.研究表明,动机过弱,水平过低,不利于提高活动效率;而动机过强,水平过高,则会降低活动效率,只有 1,才有利于保持活动的较高效率。

(分数:1.00)

解析:中等程度的动机

84.“谈虎色变”、“谈梅生津”都是 1信号系统的表现形式。

(分数:1.00)

解析:第二

85.发现问题时的惊奇和疑虑,获得结论时的喜悦和陶醉,以及对真理的维护和热爱等都属于社会情感中的1。

(分数:1.00)

解析:理智感

七、心理学部分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8.00)

8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87.意志品质有哪些?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意志的独立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

8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等)差异。

89.什么是情绪情感?其功能有哪些?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功能:(1)适应环境的功能;(2)调节认知的功能;(3)传递信息的功能。

八、心理学部分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7.00)

某班有两位学生,学生甲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口快心直、办事干脆,但容易急躁、情绪易激动,比较武断。学生乙孤僻敏感、善于思考、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又细腻、办事稳妥,不大合群。(分数:7.00)(1).甲和乙两位学生分别属于何种气质类型?(分数:3.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甲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乙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

(2).如何根据这两位学生气质类型的特征进行教育?(分数:3.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胆汁质气质的人的优点是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缺点是急躁、暴躁和焦躁,行事鲁莽,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产生对立情绪,萌生报复心理,办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但“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在遇到不如意时,甚至会欺负无辜来发泄不满。对他的教育应发扬其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格粗暴、狂妄自大,培养其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要适当引导,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抑郁质气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对他的教育应发扬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的品质,多给予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其积极参加活动,克服迟缓、忧闷的心理;增强自信、自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的精神。

九、心理学部分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

90.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学习活动的进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调节和控制。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活动的前提。另外,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的放矢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2)培养间接兴趣。除了确立学习目标,还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维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难长久地集中,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避免任务安排过满,节奏过于紧张,应该张弛有度,给学生适当放松休整的时间。有时,教师适当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谈话,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整学生的注意状态。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