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事件前因后果及深度剖析

《平安经》事件前因后果及深度剖析
《平安经》事件前因后果及深度剖析

《平安经》事件前因后果及深度剖析

一、事件起因:

2020年7月27日晚,有微博网友晒出7张图片,内容为一本名为《平安经》的封面照片以及书里内容照片。”整本书以“XXX平安”造句,且以299元的高昂价格于市场上销售。

二、事件相关

1、官媒背书:

2020年6月7日,《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在长春召开,该活动将邀请国内及省市知名学者、诗人,共同创作原创诗歌、撰写《平安经》读后感,并且以线上朗诵、线下启动的形式,在网络平台进行公益展播,并在长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同步展播。

“中国吉林网“、“吉林应急管理”等多家吉林省当地官方媒体发表了所谓的“拜读《平安经》感言”。《吉林日报》也发表了关于

(2)吉林日报:《平安经》公益朗诵研讨会在长(此处为原文缺漏,应为长春)举办

(5)中国吉林网:

(6)公益中国人网站:拜读出自当代作者的首部经书《平安经》2020年8月7日截图:

2、出版社不把质量关却含糊其词

(1)离奇的质量与标价:

①《平安经》约336页,16开,平装本,24.5万字,定价为299元。

②图书的内容简介如下:本书虽以"经"为载体,但并非宗教内容,而是以歌诀、歌文形式撰写的平安颂歌。内容囊括宇宙时空平安、世界大地平安、世界各界平安、人类文明平安、国家地区平安、中华大地平安、中国各界平安、中华文明平安、中国各地平安、人类众生平安等十个方面的知识体系。意在构建平安之最、平安大全的共同体平台,让公众在仪式感和敬畏感中形成平安共识,营造平安氛围,汇聚平安能量。书稿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亦可作为一部小百科词典,方便读者查阅相关知识。

虽然简介说的冠冕堂皇,内容却是不堪入目,粗糙的各类平安拼

凑堆砌,毫无作用。可以说如果这样的内容能够出书的话,小学生就可以达到人均出书水准了。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书籍从内容质量和文字数量上均与其标价不符。

(2)出版社的零门槛:

①正常的出版流程:

出版流程不同出版社有一定偏差,但均含有三审三校环节。出版社对出版物的题材、专业性、创新性有一定要求和把控。

出版自由和出版标准需要分开来看,每个人都有出版书的自由,但是出版社对书本质量有相关标准进行把控。

②《平安经》的相关出版社对此事的回应

?人民出版社:在采访时否定不是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能存在冒用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并表示会继续追查,在具体证据下给出肯定答复。

28日下午,人民出版社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否认出版《平安经》声明如下:

声明

人民出版社从未出版《平安经》一书,也从未同意与任何单位联合出版该书。对于假冒我社名义出版该书的行为及其相关责任人,我社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28日

?群众出版社:该出版社责任编辑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含糊其词,对版税等问题均不进行回答。

7月30日,群众出版社在官方微信“警营书香”发布情况通报通报内容如下:

我社出版《平安经》一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暴露了我社政治意识不强、管理责任缺失、审核把关不严、出版流程不规范等严重问题。我社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认真总结剖析、深刻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图书出版管理,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努力为广大读者推出更多优秀图书。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对我社工作的监督。

群众出版社

2020年7月30日

3、奇书作者:贺电(1)作者介绍:

安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平衡法学研究会会长、警察法学研究会会长。

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公安书法》杂志主编、长影艺术总顾问。

创立《平安经》,以“思想的力量”助力“武器的力量”,助力创建平安盛世。创立平衡法学派,系统构建本土平衡法学理论,发表系列原创核心观点引起法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0项,出版著作30部。2部专著分获公安部金盾图书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篇论文获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法学会法治论坛、长春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平衡法核心观点,在传统的法治理论论证基础上迈出法治对策实证研究的步伐,将静态法治模式研究引向动态法治实践研究;创立平衡法学派,组织成立平衡法学研究会,在中国法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失衡问题的法治对策研究》,为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提供规律性思维与实践进路的基本框架,代表其平衡法理论和观点的10余篇系列文章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构建公安学学科体系并予以具体阐述,搭建公安学基础理论框架,担任全国公安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第一主编;主持完成公安部重点课题——公安重点工作理论创新研究,出版系列专著23部,进一步丰富公安理论,引领和指导公安工作实践。

?7月29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表标题为《平安不是口号

《文摘报》(2016年08月09日08版)(《廉政瞭望》2016年第14期曾勋)《编辑眼中的官员出书》

内容摘录:

(1)目前,官员写书出版大致分三类:一类是以王跃文为代表的官员作家群体,他们的书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二类是行政级别较高的官员,他们的书通常被系统内部自行消化;三类是一般公务员出书,若不走自费出书,则很难出版。

(2)某中央级出版社社科图书编辑透露,自己一年经手近30本左右用公款出版的图书,其中,三分之一为不动销书,堆在仓库或者被出书方自行销毁、当废品卖,按每本书出版费用两万元计算,再印刷几百册至上千册,合计下来,浪费巨大。

(3)据某出版社编辑介绍,当前大部分官员出的书文学性较差,出版价值不高,印量却不低,有的能达到3万册以上,且最终印数基本和官员的级别成正比。并且,官员自己的包销数量大,有些官员的书根本不需要宣传,也能稳赚。

这实质是权力“越轨”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官员通过出书的形式消费“公权力”,通过卖书的形式勾兑“权钱交易”。官员出书有普通作者无法染指的人脉资源。

(4)官员卖书也有“特殊”的销售渠道。

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的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以强行“搭车”售书的方式受贿,他编著的号称包含治疗各种疾病奇方的《寿世补元》,定价高达368元。

四川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汪风雄落马前曾著《雄风如歌》一书,该书定价58元,贵得离谱。该书一度位列成都书城最佳畅销书第4名。一名学校校长坦承,当时是“上面要求买的”。

(5)官员身处体制的中心,对政策的解读、导向的擅变、信息的更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实践、思考、积累、沉淀下来出的书,不乏真知灼见。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的文集《电视不是疯人院》,作者通过多年从业经验,针对广播电视节目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评论,受到业界好评。

因此,不是说官员不能出书,但作品文稿由他人代笔,出书费用公款埋单,卖书收入进自家腰包,乃官员出书腐败的诟病所在。“雅腐”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出书本身,而是不良官风与监管制度不健全。

5、相关概念

何为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

6、网友评论:

(1)《平安经》开创excel写书先河

(2)现实版《官场现形记》

(3)名为《平安经》实为马屁精

7、相关观点

(1)权力寻租、人情买卖

(2)学者型官员,是否真学,所学是否与职位相一致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区分个别行为和整体干部群体,引以为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