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数学教学

游戏与数学教学
游戏与数学教学

游戏与数学教学(更换题目)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

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

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 联系艺术兴趣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

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重难点,对于我们教师讲起来感觉是头头是

道,自己认为我这样讲解学生应该能够很快地接受和理解,其实不然,有些学生

一听就能接受,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接受,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果我们

老师稍微转化一下,把这些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

起来。过去,我往往是约束限制学生的“动”,强制听课,上一堂课又苦又累,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据说古

希腊时,柏拉图的学园,主要是为在游戏中学习而设立的,中西先贤,不谋而合,

将学习视为快乐的事。原初意义上的教育是与游戏相关联的,这是教育的本来面

目。席勒也曾指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

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戏时,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人只有处于这

种状态下,他的学习才还了“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

一、通过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小学生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学者布鲁纳研究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游戏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

境,在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小学生思考和处理问题,并取得结果。数学教学活动

游戏化为小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小学生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小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5以内序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5棵树上,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上”,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如,在“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兔和小熊的争论,从而引出课题,让小学生来进行评判。通过让小学生观察圆和椭圆的外形,看看是不是一样;把两个图形分别比一比、折一折,说说发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得到了加强,同时小学生还须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接下去教师通过幻灯片让小学生欣赏辨认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状组成的东西,并启发小学生想象椭圆形组合的图形(如螃蟹、小鱼、气泡等)小学生在游戏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想象与思维,并用语言说明想象与思维的结果,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酷爱各种活动和游戏。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游戏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

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得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三、创设游戏情景,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位儿童学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学生在玩中说可有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上一年级第一册“第几”这节课时,我先让10个学生排好队,并做着一个自己认为最酷的姿势,然后让其他学生说说你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并且说说你是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这样轮流说,学生的兴趣很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的知识。通过“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了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

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游戏还可以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思路、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研究人员都为游戏和多种不同思路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提供了大量的事例。例如,一个小女孩玩积木游戏时,可能会尝试着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来观察并尝试着把一块积木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摆多少块可以不倒下来。她边玩边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充分发挥了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她还可以用从游戏中所获得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即使不是特意为之,也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到这些思路和方法。在游戏时所用的不同思路往往就是在为某种任务或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因此,可以说游戏也是研究的最高形式。爱因斯坦在1954年说过的一句话就指出了这一点:“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的感情基础……”这种组合型的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寓学于乐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数学知识从厌倦、畏惧到热爱、喜欢的转化,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课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分类号】

2、康健主编:《教育环境优化与学生个性发展》。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文题:《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科:

姓名:

联系电话:

邮编:222143

学校: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