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苏州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苏州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保证“及时、高效、有序、妥善”地处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防止事件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正常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和社会稳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因列车撞击、脱轨,设施设备故障、损毁,以及大客流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行车中断、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因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刑事案件等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或可能影响城市轨

道交通正常运营时,依据国家相关预案执行,同时参照本预

案组织做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相关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1.4.2统一领导,职责明确

1.4.3相互配合,有效应对

1.4.4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2 事件分级标准

(1)一般运营突发事件。

(2)较大运营突发事件。

(3)重大运营突发事件。

(4)特别重大运营突发事件。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在苏州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3.1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是苏州市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单位组成。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公安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局长,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

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台办,市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市容市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卫计委、环保局、安监局、质监局、民防局、外办、国资委、气象局,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供电公司、燃

气集团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苏州军分区,武警苏州支队,苏州消防支队,各市(区)政府组成。

3.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管和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担任。

3.3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

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由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牵头组织,成员由城市轨道交通、公安、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卫生、民防、消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4)参与事件调查。

3.4现场指挥部

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根据需要由现场主导救援单位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指定单位负责牵头组建现

场指挥部。

较大及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成立由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任现场指挥官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官统一组织、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官有权决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调度现场应急队伍。

现场指挥部以事件涉及的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为成员。

3.5相关成员单位职责

(1)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运营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事件处置情况的新闻发布、舆情收集和舆论引导工

作,组织新闻媒体和网站宣传运营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各处置部门负责发布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信息,处置工作牵头部门统筹发布抢险处置综合信息。

(2)市委台办: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涉及台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保证在处置事件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并负责向省台办、国台办等相关机构报送涉及台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

的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

(3)市发改委: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计划。

(4)市经信委:负责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工作;协助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大面积停电、供热管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等;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5)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参与抢险救援,协助疏散乘客;监督指导重要目标、重点部位治安保卫工作;依法查处有关违法犯罪活动;负责组织消防力量扑灭事故现场火灾;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6)市民政局:协助做好受灾人员的妥善转移安置,向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物资。

(7)市财政局: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经费的保障工作。

(8)市住建局:负责组织协调建设工程抢险队伍,配合运营单位专业抢险队伍开展工程抢险救援;对事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9)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负责组织指挥专业队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道路、照明等市政设施的抢险救援工作;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地面道路管线产权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10)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运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及应对工作,负责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指导运营单位制订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疏散保障方案;指定或协调应急救援运输保障单位,组织事故现场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参与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11)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市政供、排水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市政供、排水设施的抢险救援工作。

(12)市卫计委:负责组织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开展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和医院收治工作,统计医疗机构接诊救治伤病员情况;根据需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视情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做好伤病员的心理援助。

(13)市环保局:负责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及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和降低危害,并对潜在危害进行监控;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14)市安监局:负责组织指挥专业抢险队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进行处置;负责组织安全生产专家组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提出相应处置意见;牵头负责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15)市质监局:负责牵头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16)市民防局: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人防工程及防护设备的抢修、排险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人防设备修复质量的监督、检查验收。负责因民防局组织施工的人防工程事故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处置、指挥和抢修、排险工作。

(17)市外办:负责向省外办上报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涉外情况信息。

(18)市国资委: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企业处理各项善后工作,组织安抚事件中的受伤人员;做好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稳定工作,组织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参与相关事件原因分析、调查与处理工作。

(19)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组织城市轨道交通气象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和协助灾害性成因界定工作。

(20)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制定处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企业层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测体系;负责所管辖线路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和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相关客流规模预测并提供现场乘客应急疏导的需求;整理和保存相关材料,并协助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1)供电公司: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供电网的正常供电,参与城市轨道供电网的应急抢修工作。

(22)燃气集团公司: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涉及燃气管线的抢修排险工作。

(23)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负责组织协调基础电信运营单位做好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24)苏州军分区:负责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防生化应急专项预案,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请求,组织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协调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处置。

(25)武警苏州支队:负责协同有关方面保卫重要目标,制止违法行为,搜查、抓捕犯罪分子,开展人员搜救、维护社会治安和疏散转移群众等工作。

(26)苏州消防支队:负责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消防工作相关专项预案;负责组织指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灭火、抢险、救援及防化洗消等相关工作;负责配合有关成员单位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应

急救援队伍。

(27)各市(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辖区内应急救援力量,积极配合现场指挥部及市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负责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4 预测与预警

4.1信息监测

4.1.1监测机构

4.1.2监测网络

4.1.3监测内容

4.2预警级别

按照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预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

4.3预警信息发布和解除

4.3.1蓝色预警信息:由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视情况报应急指挥中心。

4.3.2黄色预警信息:由应急指挥中心授权相关部门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3.3橙色预警信息: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3.4红色预警信息: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解除。

4.4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应包括: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4.5预警信息发布范围

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包括:可能受影响的单位(企业)与个人,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企业)与个人。

4.6预警响应

4.6.1蓝色预警响应

4.6.2黄色预警响应

4.6.3橙色预警响应

4.6.4红色预警响应

4.7预警变更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适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提出调整预警级别的建议;应急指挥中心依据事态变化情况,适时向上级相关应急机构提出调整橙色、红色等预警级别的建议。

5 应急响应

5.1先期处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作为第一响应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成立企业层面的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5.2分级响应

5.2.1 Ⅳ级应急响应

5.2.2 Ⅲ级应急响应

5.2.3 Ⅱ级应急响应

5.2.4 Ⅰ级应急响应

5.3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呈蔓延、扩大、发展趋势时,负责应急处置的企业或机构应及时报告上一级应急机构。

5.4信息报告

5.4.1报告要求

应急情况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快捷、简明、准确、连续。

5.5信息发布

5.5.1信息发布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信息实行统一、快速、有序、规范管理。

5.5.2信息发布机构

(1)属于Ⅳ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由属地人民政府组织信息发布。

(2)Ⅲ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由市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中心组织信息发布。

(3)Ⅱ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信息发布。

(4)Ⅰ城市级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授权相关部门组织信息发布。

5.5.3信息发布内容

信息发布应明确事件的地点、性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救援进展情况、事件区域交通管制情况以及临时交通措施等。

5.5.4信息发布方式

通过新闻发言人、网络、电视、电台、报刊、手机短信等渠道有效、及时发布信息。

5.6应急的终止

5.6.1应急终止的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符合下列条件,即可终止应急状态:

(1)本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除,发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车站、线路得到恢复。

(2)本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对旅客运输系统造成的影响已经消除,城市轨道交通旅客运输恢复常态。

5.6.2应急终止的程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终止:Ⅳ级应急响应行动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报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决定终止;Ⅲ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指挥中心决定终止;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由省级相关应急机构决定终止;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国家相关应急机构决定终止。

6 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应急结束后及时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具体包括治安管理、人员安置与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物资供应与及时补充、恢复生产等事项,尽快消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秩序。

6.2事件调查

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成立调查组,查明事件原因、性质、人员伤亡、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情况,提出防范、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

6.3社会救助

Ⅳ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社会救援与相关理赔工作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负责。

Ⅲ级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应急处置结束后的个人、组织或相关机构的物资和资金等社会救助,由市民政局、事发地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参照有关规定执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协助。

6.4保险理赔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单位及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6.5外事协调

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涉及到境外人士,应遵照国际惯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涉外人员的医疗救护、经济赔偿、法律纠纷等事宜。

6.6新闻发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对外发布有关善后事宜、处置进展、提示公众应注意的防范措施等有关信息。

7 保障措施

7.1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专用场所,购置相应的通讯等设施设备;逐步建立并完善全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信息库、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发布、报送格式和程序,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7.2救援装备保障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特点,配备有关专用救援装备器材。

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的特种装备保障,建立应急装备、救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等的储备制度和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的档案管理制度。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装备保障落实工作。

7.3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根据本企业应急实际需要和特点,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职能,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其他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应急救援力量准备,建立并完善以公安、卫生、消防队伍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7.4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运输局应利用现有资源,组织主要客、货运企业建立应急运力的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以及使用状况等信息,制定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方案,可及时调运应急救援涉及的人员、装备、物资等,满足现场应急工作的需要。公安部门要加强应急交通管理,保障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做好人员疏散路线的交通疏导。

7.5物资保障

市经信委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能力、技术储备、产品储备信息数据库,加强相关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制定应急物资调拨、配送方案,并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机制。

7.6资金保障

各市、区财政部门应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救援及处置相关费用。

各成员单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的必须经费,经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审核后,报相应财政部门核拨。

7.7技术储备与保障

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对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组织专家组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应急技术和装备开发等研究工作。

8 宣传、培训与演练

8.1宣传

8.1.1应急宣传

由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加强宣传工作。各成员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网络、电视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并向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让公众掌握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编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出行指南、突发事件应急手册等宣传资料,并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醒目位置摆放以供市民取阅,切实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1.2应急实践

各成员单位对制定的预案应积极开展演练,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利用应急演练的机会,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

8.2培训

各成员单位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各类培训。

8.3演练

8.3.1综合演练

8.3.2专项演练

各成员单位应在演练结束后及时开展效果评估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提交书面总结报告,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每年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提交一次书面总结报告。

9 附则

9.1名词解释

9.1.1城市轨道交通

本预案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

9.1.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停运

本预案所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停运是指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线(上、下行正线之一)列车行车中断。停运时间按照列车运行计划的理论载客时间与实际恢复载客时间的差值计算。

9.1.3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平台

为保证应急处置效率和日常监管力度,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建设相应的系统平台作为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共享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提供决策支持。

9.3预案管理

9.3.1预案制定

本预案是苏州市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预案体系中的专项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制定和解释。

应急指挥中心各相关成员单位应根据预案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专项预案,并报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市应急办备案,涉及国家机密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9.3.2预案审定发布

本预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审定发布。

9.3.3预案修订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并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1)相关成员单位职能等发生重大变更,或在施行中发现重大问题和缺陷。

(2)本预案每三年或启动重大应急响应之后。

(3)专家评估提出重大修改建议等。

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修订和完善相关专项预案,并报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备审,如成员单位的应急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应及时作变更报送。完成修订或编制后,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备。

9.3.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秩序维护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秩序维护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1、目的: 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以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护小区的正常秩序,或保证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2、范围: 用于小区内突发的各种治安案件,如突然发生的斗殴、盗窃、抢劫、交通意外、业主(住户)或公司人员遭受犯罪分子的突然袭击等。 3、斗殴事件的处理措施 1) 巡查发现或接报有斗殴暴力等事件,秩序维护部主管、班长和巡逻人员迅速赶到案发现场,控制当事人,耐心劝阻双方缓解矛盾。 2) 了解现场情况(参与人数、斗殴程度、有无使用凶器)如能现场处理的,即刻处理,否则维护好现场秩序,向管理处经理汇报。 3) 说服围观群众离开,保证目标区内的正常治安秩序, 4) 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利用混乱偷拿财物。 5) 斗殴事件中如小区财产或人员受到损害,应拍照,保护现场,并留下目击者扣下肇事者做详细调查,以明确责任和落实赔偿。 6) 事件中如有人受伤及时组织抢救,并尽快送往医院。 7) 如涉及到刑事责任,应交派出所立案处理。

8) 协助公安人员勘察打斗现场,收缴各类打斗凶器,辨认为首分子。 9) 事后书写《事件报告》呈交管理处。 4、盗窃的处理 1)当巡逻人员发现有盗窃现象或接到盗窃报案时,立即通知、秩序维护部主管、班长,报告现场的具体位置,掌握可疑人员体貌特征,秩序维护部主管接报告后,通知现场附近的安全管理员迅速赶赴现场,通知门岗值班人员严格把关防止盗贼逃走。 2)安全管理员如发现盗窃分子正在作案,立即组织人员当场抓获,连同证据(作案工具、赃物)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3)保护案发现场,不能擅自让他人触摸现场痕迹和移动现场的遗留物品。 4)如盗窃分子已经逃离现场的秩序维护部主管带领主要力量在 事发现场附近进行搜索,与事主一起指认犯罪嫌疑人,如犯罪嫌疑人已逃匿,立即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将事主和目击者反映的情况向公安机关作出详细报告,听从公安机关处理。 5)事后书写《事件报告》呈交管理处。 5、遇到犯罪分子抢劫的处理 在执勤中遇到公开使用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如打、砸、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范文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感谢您的阅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全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全省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按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

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建立健全群防群控机制,鼓励公民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1.5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省总体应急预案。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省专项应急预案。省专项应急预案是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3)省级部门应急预案。省级部门应急预案是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市县应急预案。在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有关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省属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报省级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重点单位由有关应急管理部

城轨客运管理总结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第6章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6.1 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概述 6.1.1 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 指导思想: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 2 现场应急处置的重点是控制事故源头、危险区域,组织人员撤离抢救受伤人员。 3 各岗位员工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间,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迅速开展工作,尽一切可能控制事故的扩大,以减少伤害损失。 4 各岗位员工应沉着冷静,严格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优先组织人员疏散、伤员抢救,做好乘客疏导和安抚工作,维持秩序,减少乘客恐慌。 5 各岗位员工应坚守岗位,立即进入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状态,兼顾重点设备和环境的防护,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减少损失。 6 兼顾现场的保护工作,以利于公安、消防和事件调查部门的现场取证。 7 员工在应急事件处理时,坚持对外宣传归口管理的原则,不得擅自发布相关信息。 8 坚持就近处理的原则,在上一级事故处理负责人到达现场前,现场人员担负临时事故处理负责人职责。 6.1.2 车站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 (1)迅速、准确、完整。(2)逐级上报。

6.1.3 报告前应采取的行动 (1)若发现任何可能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情况,例如信号设备损坏、异物落入轨道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截停可能受影响的列车。 (2)若发现设备或装置有故障,则必须立即停用或隔离有关故障设备/ 装置。 6.1.4 突发事件的报告内容 (1)报告人姓名、职务、单位。 (2)事件发生的时间(时、分)、地点(区间、百公尺标、公里标或股道)。 (3)事件发生的概况、原因(若能初步判断)及对运营影响的程度。 (4)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设施损毁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请求救援的内容(例如:公安、消防、救护等)。 (7)其他必须说明的内容。 6.1.5 车站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6.2 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6.2.1 车站火警处理办法 火灾发生时间、地点、火势大小等不同,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国**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编制《总体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为: (1)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 ①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 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②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 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

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③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中*、国**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1急管理体制,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⑤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⑥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总体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XXX社区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一、目的及工作原则 (一)为妥善、高效、有序地处置我辖区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建立组织严密、决策正确、指挥果断、保障有力、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体系,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村民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我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坚持在我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公共场所及辖区内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2、预防为主原则。各小组做好校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定期进行演练,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 3、减少损失原则。进行辖区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应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辖区安全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社会影响,维护辖区正常的秩序。 4、协同一致原则。各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共同应对处置辖区内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

街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情况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 XXX XXX社区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XX XXX社区民警 信息员: XX XXX社区综合治理专干 成员: 四、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协调、决策;负责下达应急指令;主持召开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事件处置相关情况报告等。 4、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协助组长做好社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指挥、协调和决策工作;行使组长授权负责的相关处置工作等。 (二)小组成员主要职责 1、小组成员:负责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民爆物资事故、消防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较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预测、预警;负责突发事故现场的保护及紧急处置;负责向上级领导报告相关情况;执行领导下达的处置方案。 2、安全生产专干:负责辖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并将灾害情况及时统计上报,做好辖区群众的安置工作,预报及现场处置并及时向分管领导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相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考

岗贝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保障社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预案,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岗贝社区范围内,由社区组织实施,或需要社区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实施,或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1.3 预案体系 主要由防台防汛、突发疫情、中毒事件、火灾事故、公共设施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盗窃事件、交通事件等应急行动方案组成,依据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相关方案再增加。 1.4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报告、先期处置、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公众参与的原则,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 社区应急工作状况 2.1 社区基本情况 岗贝社区位于东城区中心地段,辖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管辖范围有5个居民小组,30多个花园小区、商业大厦和广场,

2个市场等,共有商铺、出租屋、写字楼和大中型公众密集场所2500多间。 2.2 社区资源情况 2.2.1 组织力量 社区内自治组织主要有:岗贝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2.2.2 应急救援力量 社区现有应急救援队伍2支,共20人。具体为:社区应急支援小分队(35人)、社区医疗服务队(4人)、楼群组长(X 人)、志愿者队伍(12人)。 2.2.3 应急保障设施设备 避灾场所:(1)疏散广场,东城第五小学操场7000平方米,能容纳14000余人,岭南小学操场6000平方米,能容纳12000余人;东城高级中学操场6000平方米,能容纳12000人;社区文化广场5000平方米,能容纳10000人。 监控系统:通过 X个摄像头对社区进出口、边界和主要地域、重要设施等实施24小时监控。 应急保障车辆:社区自备3辆应急车辆,1部社区消防车。 信息通知系统:位于社区居委会门口宣传长廊,可将一般应急信息告知居民;通过信息群发通知楼群组长的方式,将紧急信息通知到每一住户;利用社区广播、手提喇叭等将特别紧急的信息告知居民。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 1 编制目的 提高全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幸福广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法律、 —1—

法规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中毒,动物疫情,饮用水安全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2—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 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行政区划,或超出事发地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协助处置的特别重大及负责处置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省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 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 —3—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是为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员工和顾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措施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做好应急预案实施的各类准备工作,才能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处理紧急事故和灾害的关键。 所谓迅速的反应是指: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发展的势态;迅速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以及事故或灾害现场人员之间的联络;迅速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入员奔赴事故现场;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队伍各司其责;迅速通报事故情况,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各项必要准备。正确的措施包括: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事故现场人员。无法设置安全通道时,应开辟僻难所,并采取必须的相救借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采取隔离事故现场的措施,转移事发现场附近的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设备,尽量减少损失;对事故现场仔细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及二次事故发生。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敏捷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设施。 鉴于应急预案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特殊性,它应有完善的体系与原则: 首先应急预案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主要是应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火灾、爆炸、危房倒塌、毒气泄漏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现场系统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制定防范措施,明确企业主要隐患(危险源)的基本状况,主要针对燃、爆、危房进行重点监控,另对毒气泄漏、机械伤害、粉尘危害、噪声与振动危害等进行定期治理,也就是说需辨识其主要的隐患点或主要的危险源单元。如:易燃、易爆物质,应详细说明其物质构成和数量,以及闪点、爆炸上下限等有关燃烧爆炸的理化参数。再者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计划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这不得不提的就是应急装备的设置:一则报警系统,主要有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探测器、火灾控制器等),气体和粉尘爆炸监测报警装置(爆炸性气体监测装置、报警断电仪、遥测报警仪、爆炸性粉尘监测装置等)及毒气泄漏报警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要求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一、建立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及预防、应急措施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项目部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与客户的财产安全,保证客户订单生产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我公司制定本预案及处理措施。 2、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项目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预防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伤 (2)自然灾害(雷电、暴风雨等) (3)火灾(电器或人为造成) (4)造成第三方伤害(包括机械事故或人为伤害他人) (5)造成客户财产损失 (6)员工违章操作或是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疏于防范等预后事故。 (7)影响生产安全与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如食物中毒、或其他因素引起停工)。 (8)影响生产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社会事件(如政治、战争、罢工、用工荒)3、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计划为先,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好日常安全方面的工作,消灭隐患,杜绝紧急事件的发生。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向相应工作组报告。 (3)工作组人员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判定事件程度及是否需要社会救助,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相应处置,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4)处理迅速、准确、有序、有重点:发生紧急事件后,首先保持镇静,有序组织事件的处理,安排事情要责任分清,岗位明确,反应迅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随时调整策略以应付情况的变化,防止损失扩大及事态恶化,防止顾此失彼。 (5)项目经理有先斩后奏的首要重点是保全和抢救人的生命,其次才是财物

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样本

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11为了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 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持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特制定本预案。 112本预案是省人民政府组织、指挥、协调全省应急工作的整体计划、程序规范, 是指导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依据。 12工作原则 12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 最大限

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122预防为主。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 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23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应急资源, 按照条块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 整合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 124依法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实施, 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与有关政策相衔接, 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结合, 体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

125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省委、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省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全省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 负责处理省辖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不能独立处理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省辖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负责处理本辖区内的一般、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和能够独立处理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负责先期处理需要省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 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12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及设施, 充分发挥专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由***公司主办及承办的“***北京演唱会”将于2017年12月20日在北京****馆举办,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如下:一、活动基本情况: 1、活动时间:2017年12月20日晚19:30—22:30 2、活动地点:北京****馆 二、本预案所指突发事件包括 1、火灾事件; 2、爆炸事件; 3、拥挤踩踏事件; 4、其他突发事件。 三、成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 处理工作。 组长:副组长: 组员:所有主(承)办单位内部工作人员。 四、紧急事件处理的原则和职责分工 (一)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 1、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2、冷静应对,措施得当; 3、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二)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应急处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担任现场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具体行

动,调集人员,实施决策。

3、应急小组成员: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跟踪反馈;发现危险因素及 时报告。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并及 时报告。 五、安全事件发生后,应急小组应当及时部署,有关人员应按照各自的工 作职责迅速到位开展工作,服从应急小组领导的分配调遣,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止事态扩大。 六、发生安全事件(险情)后,根据突发事件的程度,现场第一责任人必 须用最快捷的方式向现场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以及分管部门领导逐级进行报告,并做好有关续报工作。 七、紧急突发事件的报告 1、具体逐级报告程序: 第一责任人 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 主办单位负责人主管单位负责人 现场安全管理部门(公安、消防) 社会安全部门 2、突发事件(险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险情)发生的时 间、地点;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事件处理的进展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套)

××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的管理,指导公司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2 引用文件 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其他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公司有关制度。 3 术语和定义 3.1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及公司公共安全,给公司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紧急事件。可能发生的危及公司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包括特种设备事故、化学品泄漏事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物中毒、重大疫情、职业病等)、治安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暴雨、雪灾、台风等)等。 3.2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4 职责 4.1 根据紧急事件处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公司设立以下组织机构:

4.1.1 领导机构 公司应急事件领导小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公司分管副总裁领导下,由公司各单位、部门第一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公司应急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安全生产分管副总 成员:各单位、部门第一负责人及有关专家 应急事件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a)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b)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制定可能发生的各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明确事件等级及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c)组织开展应急事件预案培训和演练。 d)做好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善后工作。 e)对各单位、部门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f)根据现场应急事件的响应级别,由公司应急事件领导小组负责成立公司应急事件指挥 机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管理工作,应急指挥机构是应急事件的现场最高管理机构,可指挥调动办事机构、园区机构及有关单位,按应急预案协调资源应对现场应急事件。 4.1.2 办事机构 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履行应急

客运站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客运站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古浪县东泰交通运输有限公司 客运站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预防发生和最大程度地减少客运站突发事件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故,使客运站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和功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 1、重大疫情、灾情; 2、突发性安全事故或刑事案件; 3、消防火灾; 4、其它与本系统职能有关的重要任务等方面内容。 二、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 组长:王国斌 副组长:钱国峰 成员:王振华王新华 应急小分队:王荣年刘占奎张鸿凯郭天芳杨瑞梅窦宗霞王晓梅银萍贺春花许万斌余建兰董国顺王子恩 王德徐开友陈忠吉张奎潘俊张兴德金成玉其主要职责:

1、一旦发生本预案涉及的突发事件,全体工作人员无条件服从安排,不得延误,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2、密切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3、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调查和搞好事后救助与恢复重建工作。 三、报告程序。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要出现以上任一突发情况,由组长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 四、应急设备的储备。 为确保应急机构的快速、有效、果断处理。首先要确保资金到位,由企业每年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应急设备的购置、维修和工作人员的演练培训等;其次要提高救灾装备,确保装备精良;再次要搞好社会动员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周边社会人员参与应急救援。 五、处理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情时(如“非典”、“流感”、“甲肝”、“禽流感”等),凡站内旅客或工作人员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最早发现的我站工作人员应立即将病人带到车站留

辽宁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创造安全环境。 1.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全省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市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市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依靠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预、救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全省应急管理要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工

办公大楼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办公大楼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制订《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为了使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了解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平时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必要的准备;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够紧张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把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订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办公大楼遇火灾、地震等自然性灾害侵袭,以及治安灾害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妨碍我局正常工作秩序,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三、工作原则 (一)加强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对办公大楼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防、控结合,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思想准备、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等。 (二)加强领导。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由办公室牵头负责,其他相关中心、股室协调配合,形成应急联动处臵机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三)快速反应。办公大楼自然灾害应急处臵的各个环节应坚持快速高效原则,加强各中心、股室之间的联系,果断决策,迅速控制和处臵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避免或最大

限度地减少损失。 (四)安全有序。当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来势凶猛,严重影响办公大楼内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时,相关人员要坚持安全有序的原则,统一服从指挥、调度,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地紧急抢险抢救,避免过度惊慌与混乱。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共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对能力。 四、突发事件的处置机构和职责 (一)局成立处臵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和局机关领导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处臵工作作出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处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按处臵工作预案和有关工作规程有效地开展工作;检查突发事件处臵工作落实情况等。 (二)局办公室为处臵突发事件的牵头责任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组织制(修)订突发事件处臵工作预案及相关的工作规程,负责牵头组织处臵突发事件,协调解决处臵工作的问题和善后处理工作,并负责根据有关规定向上级报告。 (三)按照突发事件种类在领导组下设各行动组,各行动组、

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一)公共安全类 一、预防和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收集 各部门要经常排查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情分析,除及时监测并上报各类事件信息外,要重点排查并掌握以下预警性信息: (1)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感情和民族利益事件在师生中引发的反应; (2)敏感时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日、重大问题活动以及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师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舆情; (3)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矛盾问题; (4)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非法传教、邪教事件等各类政治性敏感问题; (5)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治安形势案件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6)因学业、心理等问题引发的学生偶发事件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7)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各类信息。 2、预防预警行动 (1)加强教育引导。全面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师生思想动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处理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向全局问题转化,经济问题向

政治问题转化,非对抗性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 (2)强化应急准备。做好应对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必要时采取严格的校园管理措施。 (3)开展应急演练。根据维护稳定形势和预警信息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必要的演练活动,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二、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发布 1、信息报送 (1)信息报送的原则: a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部门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 报告; b 准确:信息内容要求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或延报; c 直报:发生重大及以上事件,可直接报送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组长、副组长; d 续保:事件发展变化情况和有关工作情况应及时续报。 (2)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a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有无伤亡情况; b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c发生地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已做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以下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批准后印发实施。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障社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县突发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街道社区范围内,由社区组织实施,或需要社区联合相关单位实施,或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1.2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报告、先期处置、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公众参与的原则,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1.3预案体系 1.3.1社区预案 主要有雨季防汛、突发疫情、中毒事件、火灾事故、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等应急行动方案。 1.3.2辖区单位预案 2.组织机构 2.1应急协调小组 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应急协调小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工作职责:1、负责社区应急预案的拟制和修订;2、组织风险分析、隐患排查,制订各项预防措施;3、负责突发事件的

检测、预警和信息报告;4、组织先期处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和上级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5、及时妥善撤离、安置受灾居民;6、组织开展社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7、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2.2应急救援力量 社区现有应急救援力量有4个,具体为:社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社区应急支援小分队、社区医疗服务队、志愿者队伍。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控 3.1.1人员网络 依靠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分别获取各类事件的预警信息。 3.1.2执勤网络 社区值班人员及警务室随时接收上级发布的报警信号和相关信息,并随时关注电视报刊、互联网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3.2信息报送 3.2.1信息报送要求 最先发现或接到紧急信息的个人在第一时间拔打110、119、120以及其他报警电话,同时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领导报告。接到情况报告后,社区在组织先期处置的同时迅速通报相关单位,并及时查明事件详情,尽快将信息报送到主管部门。 3.2.2信息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等多项。

城轨客运管理总结第章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第6章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概述 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 指导思想: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 2 现场应急处置的重点是控制事故源头、危险区域,组织人员撤离抢救受伤人员。 3 各岗位员工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间,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迅速开展工作,尽一切可能控制事故的扩大,以减少伤害损失。 4 各岗位员工应沉着冷静,严格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优先组织人员疏散、伤员抢救,做好乘客疏导和安抚工作,维持秩序,减少乘客恐慌。 5 各岗位员工应坚守岗位,立即进入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状态,兼顾重点设备和环境的防护,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减少损失。 6 兼顾现场的保护工作,以利于公安、消防和事件调查部门的现场取证。 7 员工在应急事件处理时,坚持对外宣传归口管理的原则,不得擅自发布相关信息。 8 坚持就近处理的原则,在上一级事故处理负责人到达现场前,现场人员担负临时事故处理负责人职责。 车站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 (1)迅速、准确、完整。(2)逐级上报。 报告前应采取的行动 (1)若发现任何可能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情况,例如信号设备损坏、异物落入轨道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截停可能受影响的列车。 (2)若发现设备或装置有故障,则必须立即停用或隔离有关故障设备/ 装置。 突发事件的报告内容 (1)报告人姓名、职务、单位。 (2)事件发生的时间(时、分)、地点(区间、百公尺标、公里标或股道)。 (3)事件发生的概况、原因(若能初步判断)及对运营影响的程度。 (4)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设施损毁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请求救援的内容(例如:公安、消防、救护等)。 (7)其他必须说明的内容。 车站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XX公司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XX公司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和“科学、依法、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司系统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止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本预案。 1.2 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条线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职工队伍的作用,依靠专业、群众力量,形成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