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使血清中激肽原降解为缓激肽

它能使血清中激肽原降解为缓激肽
它能使血清中激肽原降解为缓激肽

用,它能使血清中激肽原降解为缓激肽,从而升高血浆中NO水平,NO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血管舒缩功能,特别是对已发生病变狭窄的血管,以及直径在100~500μm的小冠状动脉、末梢血管有强烈的舒张效应,给药后能使视网膜血液供应增加,从而纠正视网膜缺血、缺氧,改善视功能。另外,胰激肽原酶还有抑制血栓形成及促溶栓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眼科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脉络膜炎、缺血性视乳头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动脉痉挛或栓塞、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玻璃体混浊、出血、陈旧性眼底出血以及慢性和陈旧性眼底病变等[2]。本组108例患者在血糖控制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方法简便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短期内视力明显改善者占8115%,总有效率高达8918%。其中1例患者应用该药治疗10天后,视力从治疗前的417(015)提高至510(110),结果令人振奋。另外,我们在临床上将该药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急性出血期除外),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见该药在眼科临床极具应用推广价值。但并不排除该药疗效与患者血糖水平、视网膜病变范围、出血及渗出部位、是否累及黄斑等因素有关,远期疗效尚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我们强调用药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糖;适时行荧光造影检查,必要时及时行视网膜光凝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有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禁用该药。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28.

2陈祖基.眼科临床药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68.

(编辑:齐栩)

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重建泪液引流通道的临床研究

张将,刘家新,张汉滨,喻长泰

[摘要]目的寻找泪囊摘除术后或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等患者泪溢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分开眼睑,用上颌窦穿刺针在下结膜囊内1/3(泪湖区)处向下垂直刺入,感觉明显落空感即停止,拔出穿刺针,用血管钳适当旋转扩大穿刺孔,取4cm长F4膜(聚四氟乙烯膜,Polytetrafluoroethylene)由穿刺口塞入上颌窦,结膜面以0-8线将F4膜缝合固定在健康结膜上,F4膜残端用胶布固定于上睑内眦端皮肤上2周,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5天,点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术后2个月拆除F4膜。结果治疗13例(14眼),12例(13眼)均解决了患者溢泪问题,仅1例因过早拆除F4膜而失败。结论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是重建泪液引流通道的一种可行手术方式。

[关键词]结膜囊;上颌窦;泪道重建;F4膜

[中图分类号]R77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81-6412(2008)04-0332-02

临床上常碰到原泪道无法修复而导致溢泪的患者,我们尝试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3例(14眼),男9例,女4例,右眼5例,左眼9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仍有溢泪者6例,泪囊摘除术后6例,先天性无泪道1例,术前均先做CT上颌窦扫描,排除上颌窦病变。

作者单位:430063湖北武汉,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病科1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结膜囊表麻后,取2%利多卡因作结膜下浸润麻醉,上颌窦穿刺针在下结膜囊内1/3(泪湖区)处向下垂直刺入,感觉明显落空感即停止,拔出穿刺针,用血管钳适当旋转扩大穿刺孔,取4cm长F4膜,一端由穿刺口塞入上颌窦,结膜面以0-8线将F4膜缝合固定在健康结膜上,F4膜残端用胶布固定于上睑内眦端皮肤上,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5天,点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术后2周剪除结膜外F4膜残端,术后1个月拆除F4膜,随访1年(见图1)。

2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溢泪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随访6个月仅1例出现溢泪(术后15天即拔除了F4膜),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溢泪,最长随访18个月未再出现溢泪,瘘道冲洗通畅(图2),有效率9219%,结膜囊不充血,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均阴性。

3讨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泪囊内侧与相邻鼻黏膜建立一条新的通道,代替原已闭塞的鼻泪管,既解除了泪囊积脓的隐患又能恢复排泪功能。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慢性泪囊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成功率为92%[1],但在临床仍有部分病例手术失败,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做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无法修复时我们尝试用人工泪管代替原泪道,但容易脱落,结膜囊分泌物多,异物感明显,患者难以耐受,从下结膜囊泪湖区向下穿刺到上颌窦,形成泪湖上颌窦瘘,由于泪液的重力关系及鼻腔吸气时窦腔内气流向鼻腔内流动(经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作用,泪液自然进入上颌窦内,然后由上颌窦内的纤毛上皮运动再进入鼻腔,形成与正常泪液排泄相似的新道,是符合生理要求的。

泪液为弱碱性透明液体,除含有少量透明蛋白和无机盐外,尚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β溶素及乳铁蛋白,除湿润眼球表面外,还有清洁杀菌作用,正常状态下16h分泌泪液约015~016 ml[2]。而上颌窦的平均容积为13128ml[3],完全可以耐受引流来的泪液,且泪液引流至上颌窦对上颌窦黏膜有清洁和杀菌作用,轻微上颌窦炎症时,还可以通过结膜囊点氧氟沙星等消炎眼液治疗炎症,是比较好的一种给药途径。结膜在上,上颌窦在下,泪液是依重力引流,不会发生逆流现象。

术中注意穿刺点要在下眶缘内1/3泪湖区,眶下壁中间部分为眶下沟,有眶下神经和血管穿过,避免损伤,F4膜固定时尽量展开铺平,距离穿刺口4~5mm缝合固定,有一至两针带上结膜下之筋膜,避免F4膜掉入上颌窦,万一掉入上颌窦,可行鼻内镜上颌窦开窗取出,并再植入F4膜,此时上颌窦开口位于下鼻道,更利于上颌窦和泪液的引流。

F4膜即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lene)膜的简称,它柔软、无孔,约011mm厚,无毒,无化学活性,光滑不粘,可以保护黏膜,使黏膜在其保护下增殖[4]。我们用F4膜填塞造瘘通道的目的就是利用其特性,让结膜和上颌窦黏膜在F4膜的保护下,再生、伸展、愈合,给造瘘道建造一层永久的衬里。

(本文图片见封三)

[参考文献]

1周振德,吴德九.临床泪器病.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285-286.

2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83.

3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 4喻长泰,唐新,万金方,等.聚四氟乙烯膜作为结膜再生引导物的临床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6,6:447.

(编辑:齐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