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位置:北、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海洋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

(3)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四至: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最北的省:黑龙江省,最南的省:海南省)

南北——跨纬度大——温差大(冬季黑龙江和海南)

东西——跨经度大——时差大(跨度约60度,相差4小时)

(5)我国的海域: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海岸线:全长约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

2、海陆交通便利。

3、幅员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雄厚的物质基

础。

2、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2)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西藏、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轮廓、位置(书本P7,图册P4-5)

(4)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自东向西)台、粤、桂、云(滇)

3、众多的人口

(1)人口概况: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0%;

(2)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黑河——腾冲,该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该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91.5%)和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8.5%),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2)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第二课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三大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国

最大的盆地),准葛尔盆地(纬度最高),四川盆地

(掌握每个地形区的特点及其位置等相关内容)

(3)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区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三大平原、东南丘陵

(4)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有什么的影响?

1、有利海洋湿润气流的深入,东部气候湿润宜人;

2、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方便了东西交通;

3、使我国河流蕴藏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4、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2、季风的影响

中国气候的特点是类型多样,差异显著各种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①夏季风:偏南风(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②冬季风:偏北风(东北风,西北风)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2)季风影响:利:提供了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业发展。

不利:季风的不稳定性会造成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南涝北旱),来得迟、退得早(南旱北涝)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3、母亲河

(1)黄河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山东省)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河南省)主要支流: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作用:灌溉、发电

灾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断流;干旱;下游“地上悬河”。

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如何治理: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2)长江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全长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注入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作用: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机: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如何治理: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

长江与黄河共同流经的省是青海省和四川省。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3)南、北方的差异:我国南北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关键因素是气候

(1)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多为平原地形,气候较为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2)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科技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但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较为短缺。

(3)为了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3、交流与互补

(1)我国各地区差异显著,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2)我国为解决南北方、东西部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而实施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图册P22、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煤东运、青藏铁路工程(3)交流与互补除了资源方面外还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

4、宝岛台湾

(1)台湾海陆位置:台湾岛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主要由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

屿等众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第一大岛。

(2)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山脉主要是南北走向的。其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3)台湾的气候主要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4)台湾的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其河流的特点是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5)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宗教信仰是妈祖,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