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攻略(新课标)地理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

专题复习攻略(新课标)地理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
专题复习攻略(新课标)地理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

1 请描述美国、巴西、印度、日本等国航天发射场地理位置的共同特征。

2 图中的两个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的原因。

3 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主要考虑的因素为________。

4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时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______,处于12月18日的地区约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_。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国的航天发射场主要位于该国的低纬度地区。第 2 题,赤道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在卫星发射时,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第 3 题,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向东发射卫星可借助于地球的自转。第 4 题,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根据北京时间计算出0时所在的经线,即可确定出12月18日所占的范围。答案: 1 主要建在本国低纬度地区。

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

3 地球的自转方向

4 12月17日20时20分1/3 专题针对训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常被作为考查的知识点,简单归纳如下:地球运动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昼夜交替及地方时的出现①出国旅游或访问时,根据各地的时差能正确调整手表时间,并能做好出行安排②充分利用各地时差,合理安排国际商务活动地球运动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

生偏移①港口、聚落在河流沿岸的选址②防洪堤坝的选址及建设③挖沙场地的选址④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⑤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⑥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地球运动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时间的选定②晨练及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随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②楼间距的合理选定③不同纬度的地区窗户朝向的安排四季、五带划分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农业活动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2. 2011年大连高三模拟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CCTV-4在特别节目《嫦娥奔月》中全程直播了“嫦娥二号”的发射过程。据此回答 1 ~ 3 题。

1 在国外留学的小明于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日10时59分打开电视时,正好看CCTV-4全程直播“嫦娥二号”发射过程,小明最可能留学在 A.美国 B.新西兰 C.德国D.英国预测演练

2 “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 A.Ab段 B.bc段 C.Cd段D.da段

3 “嫦娥二号”奔月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无极昼极夜现象 B.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呈增大趋势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将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解析: 1 小明留学地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应该位于零时区,最可能是英国。 2 图中a、b、c、d分别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冬至日。10月1日位于秋分后,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cd段。 3 10月1日,地球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数值大小相等,此时段该夹角呈增大趋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答案: 1 D 2 C 3 B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春分日 3月21日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直射点逐渐北移昼长于夜,昼渐长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夏至日 6月22日北回归线上为90°,向南北递减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全为极昼直射点逐渐南移昼长于夜,昼渐短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直射点逐渐南移夜长于昼,夜渐长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冬至日 12月22日南回归线上为90°,向南北递减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全为极夜直射点逐渐北移夜长于昼,夜渐短极夜范围

逐渐缩小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春分日 3月21日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方法归纳 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立竿见影”,近大远小,来增去减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某日正午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 H=h/l。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某日太阳直射某纬度,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2 关于昼长的几点推论①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地区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南北极圈及以内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长达24小时,最短昼长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②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发生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极点地区达到最大值。一年中,极圈上的极昼、极夜各为1天;极点上的极昼、极夜各约为半年。北极点极夜

天数比极昼天数要略少,这是因为北极点发生极夜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需时间短。③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④任意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乙在不同半球,甲地的昼长=乙地夜长=24-乙地昼长。⑤全天可分为四部分见下图:上午时长=下午时长;上午时长+下午时长=昼长;上半夜时长=下半夜时长;上半夜时长+下半夜时长=夜长;12-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例:6月22日这一天,北半球的甲地4∶30日出地方时,南半球的乙地15∶30日落地方时,试比较甲、乙两地纬度的高低。解答:可计算出甲地昼长为15小时,乙地昼长为7小时。与乙地纬度相等的北半球丙地昼长为17小时,甲地与丙地相比,丙地纬度更高,故乙地纬度高于甲地。 3. 2011年长沙高三模拟右图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 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 ~ 2 题。预测演练 1 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 A.27°30′W B.27°30′E C.2°30′W D.2°30′E 2 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即该地地方时为12点,东一区区时即15°E的地方时为12∶50,则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巴黎的经度为2°30′E。 2 图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候为该地白天,其他时刻为晚上,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夜长约为8小时。答

案: 1 D 2 A 光照图的判读 1.光照图的类型极点俯视图侧视图圆柱投影图全图 1/2图极点俯视图侧视图圆柱投影图 1/4图局部图 2.判读日照图的基本要求是先明确:①太阳光线来自何方;②自转方向;③重要的点如南、北极点等;

④重要的线如0°和180°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及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⑤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其中,判读的关键是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半圆形、扇形等光照图判读的技巧可用“补全法”。 4. 2011年南京模拟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预测演练 1 请把图1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2中,并用“”表示夜半球。 2 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 3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快、慢,该季节南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 此日,a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时,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解析:第 1 题,绘制该图时,要抓住几个关键点:①南极圈内为极昼;②45°E为0时,为夜半球的平分线;③图2给出的是北半球。第 2 题,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第 3 题,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第 4 题,a点在北极圈,此时昼

长为0小时;b点在赤道上,6时日出,a在b的东北方向。答案:1 如图所示: 2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 3 快低温少雨4 0 6 东北热点综合探究宇宙探索与地球运动背景材料1.北京时间2011年2月16日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这是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开始以来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此次耀斑的爆发扰动了我国上空的电离层,对短波通信构成影响。2.2010年6月26日,月偏食在美国夏威夷岛、阿拉斯加州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东部和亚洲部分地区出现。 3.2010年8月1日,人们观测到火星仅位于距离土星以南几度的位置,8月8日,金星也出现在距离土星以南3度位置。这三颗行星将形成琼??米斯 JeanMeeus 所描述的“三重奏”―三颗行星形成的圆形轨道,其直径不超过5度。 4.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踏上奔月征程,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自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天体系统、地方时的计算、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命题视角 2010是世界航天活动密集的一年,结合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回答问题。创新演练栏目导引第一部分??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考向真题导航专题主干整合热点综合探究高频考点突破专题针对训练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考向真题导航真题体验考向一晨昏线判读与应用 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

世界时中时区区时 4时。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④地森林密布解析:第1题,由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可知,①处位于45°E经线上,根据船员在①处看见日出时中时区的区时是4时这一已知条件,可计算出①处地方时7时日出。由于①处位于30°S纬线上,可推知南半球昼短夜长。对照四幅晨昏线图,只有C项图中的①处位置既与日出时刻相符,又符合南半球昼短夜长的情况,故C项正确。第2题,①处该船顺马达加斯加暖流航行,故排除A项;②处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高浪急,故排除B项;③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当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时,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多雨季节,故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C项正确;

④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故排除D项。答案:1.C 2.C 考向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3.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解析:选C。在当地时间20∶30~21∶30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要与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大致相等,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的昼夜长短最接近昼夜平分,与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也最接近,可以满足条件。考向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5.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4题,从题干“冬夏正午日照”以及图中信息可知,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6°52′,且冬夏正午时太阳均在南方天空,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从上述分析可以排除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南缘、巴西高原,故“北美洲五大湖地区”是正确答案。第5题,从地球运动的角度看,从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排除②,进而可以排除A、B、D项,故C项正确。答案:4.D 5.C 本专题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多以选择题方式出题,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备考指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 结合时事新闻,考查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2 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光照图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 3 结合经纬网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光照图的变式图、大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等。专题主干整合体系构建名师助学 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知识点,高考多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扩展上来考查。 2.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除非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为地球公转为逆时针,地轴的上端为北,下端为南。 3.任意一天,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相等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因此正午太阳高度为某一确定数值的点位于两条纬线上,且这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名师助学 4.一定要抓住昼夜的实质,充分理解昼夜出现的原因,能够灵活通过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计算昼夜长短。 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多少,而不能习惯性地以为是30°或者45°。 6.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不代表昼长最长。高频考点突破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来源。 2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活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类型对地球的影响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①扰乱地球磁场→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极光方法归纳影响航天器发射的主要因素 1 位置:地球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

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的纬度越低越优越。 2 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 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利于跟踪观测。 4 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而我国“神五”选择在白天发射,是因为白天发射温度较高,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发生意外时,充分保护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保证飞船返回时也是白天,有利于地面人员寻找目标。 5 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测。 1. 2011年江苏四市调研“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右图为卫星发射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 1 ~ 2 题。预测演练 1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绕地飞行数圈后才飞向月球,其绕地飞行时 A.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B.与月球公转轨道一致C.与地球公转轨道相同 D.与小行星公转轨道相同 2 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巨大,可达330℃。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表面2/3以上为水面③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⑤地球具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D.②⑤解析: 1 读图可知,“嫦娥二号”绕地飞行时的方向为逆时

针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目的是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节省燃料,提高火箭的载重。 2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使地球上白天的气温上升得不至于过高,夜晚气温下降得不至于过低,气温日较差较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恰好能维持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地球表面2/3以上为水面,是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的影响结果,而不是形成因素,故排除②;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波段,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故排除③;地球具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导致地球大气层的形成,故排除⑤。答案: 1 A 2 B 1.地球运动及相关地理现象时空规律总结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夏季地球自转形成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外都为15°/h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少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受热多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夏季地球公转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太阳位于近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晨昏线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昏线西移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且等距离南北对称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夏季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日出方位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东南出,西南落东北出,西北落栏目导引第一部分??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考向真题导航专题主干整合热点综合探究高频考点突破专题针对训练 *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 八颗行星

2 地球的特殊性

初中地理中考各专题答题

初中地理中考各专题答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地理专题答题模板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的原因: (1)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2)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的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开垦梯田,既扩大耕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的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地质地形小专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1)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2)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3)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5)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7)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三、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

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 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与“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在高考阅卷时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说明这两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专题划分 二轮复习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但不必追求知识的面面俱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

完整版初中地理中考真题巴西

一、选择题 【福建省泉港区地理中考真题】8. 以下各国中,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国家是 ( C ) 【福建省泉州市地理中考真题】 A. 亚马孙河 B. 尼罗河

9.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C.刚果河D.长江 A) 【福建省漳州市地理中考真题】12、某学生收看电视时,看到某地区是用这组镜头来描述的: 大片的咖啡园、天主教堂、讲葡萄牙语的混血种人,这个地区是A. 巴西高原B. 刚果盆地C.恒河三角洲D. 墨西哥高原 【湖南省株洲市地理中考真题】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是咖啡原产地, 18 世纪 20 年代由荷兰人 传到拉丁美洲。如今咖啡已在拉美地区广泛种植。据此完成 18~19 题。 18.埃塞俄比亚与拉美地区种植咖啡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BA .全年多雨B .热量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 D .交通便利

19.下列哪个国家被誉为“咖啡王国”CA .埃塞俄比亚B .尼日利亚C .巴西 D .阿根廷【江西省赣州市地理中考真题】美国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在乙醇燃料项目上与巴西合作密 切。据此完成7~9 小题。 7. 有关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C A. 两国均位于西半球 B. 共同濒临大西洋 C. 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D. 主要河流的流向不同 8. 有关两国资源和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两国经济实力均居所在大洲之首 B. 两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 C. 巴西制造乙醇的原料——甘蔗产量大 D. 美国要从巴西进口大量热带农产品 9.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在巴西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C ①洪水泛滥,大量树木被淹②烧荒垦地,种植大豆 ③非法砍伐,走私贵重木材④气候恶化, 树木病虫害严重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山东省东营市地理中考真题】11.“金砖国家”历史和文化传统各异,下图所示的这种家庭多存在于金砖国家中的 A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球与地图

20XX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湖南师大附中20XX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读右图,回答1—3 题。 1.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海岛,①②③为等深线, 则从水深角度考虑,最适合建港的是(A) A.O处 B.P处 C.M处 D.N处 【解析】O处等深线最密集,平均水深最大,最适合建港。 2.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海岛,①②③为海水等盐度线,则O、P、M、N四处径流汇入最多的是(B) A.O处 B.P处 C.M处 D.N处 【解析】等盐度线由里向外逐渐增大,P处等盐度线最稀疏,距离海岸同样距离,盐度最小,径流汇入最多。 3.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火山,①②③为火山灰等厚度线,则该处盛行风为(C) A.东北风 B.东风 C.西南风 D.西风 【解析】火山灰等厚度线由里向外逐渐减小。P处火山灰等厚度线最稀,说明与火山等距离地区,火山灰厚度最大,因此盛行风为西南风。 (江西抚州一中20XX届高三第一次同步考试文科综合)请回答4-5题: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图4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 4.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厦门十中、启悟中学三校20XX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2011文综2)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B.40米C.65米D.90米 (江苏致远中学20XX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地理)“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3(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结合相关知识,完题。 9.若图7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在图7所示地区修建公路,最合适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江苏致远中学20XX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地理)读图,完成19~20题。

中考地理总专题复习(附答案)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节日中,鄂州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 .五一国际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 C .十一国庆节 D .元旦 2.当太阳直射23.5oN 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为冬至日 B .正午海南岛旗杆的影子朝北 C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D .北京比上海白昼长 3.下图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 A B C D 4.下图所示为鄂州地春分日、秋分日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代表冬至日的光线是( )。 A .1 B .2 C .3 D .没有 读右图,完成5~6题 5.汀祖中学学生小明到黑龙江漠河去旅游,他观察到:这一天太阳挂在空中的时间很短,只有不足7个小时,这一天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当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乙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 ) A .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 B .我国内流区内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 C .北京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D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 ④从某地出 甲 乙 丙 丁

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图1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 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c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c线以内 B.c线的纬度为高纬度 C.c线以内属于寒带 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 3、当太阳直射b线时,鄂州可能有的现象是() A.蝉鸣林更幽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清明时节雨纷纷 4、关于下图四点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乙地昼长夜短 C、丙地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D、丁地可能在中国 读图“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5~6题。 5.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6.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B.②地所在的半球为东半球 C.③地位于高、中纬度地区的分界线上 D.⑤地位于中国境内 1、下列词语表示天气的是() A.暴风骤雨,电闪雷鸣B.四季如春,温暖湿润 C.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2、在下列天气符号所示的天气状况下,不适宜从事的生产或生活活动是:() 3、右图可以反映出该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初中中考专题中考地理部分总复习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中考地理部分总复习 知识点汇总 科学(地理)知识梳理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一周,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时,月面缺损的部分边缘是圆弧线的。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地球仪)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E)1600和西经(W)200来划分的,从200 W向东到1600 E为东半球;从200 W向西到1600 E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00)来划分的,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描述事物越粗略;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描述事物越详细)

初中地理因素辨析——中考专题复习

初中地理因素辨析 ——中考专题复习 南京上元中学周莉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规律与背景是初中地理课程设置的一个基本理念,但初中生的抽象、分析、归纳能力不足,所以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设计中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但即便是较浅层次的成因辨析题还是让学生拿不准、做不对。 以下是作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阶段地理归因题(也是学生易错题)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地理现象与地球运动 (一)判断要点:抓住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则一天中的变化是由自转引起的,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产生的。 (二)例题: 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南京球迷2:00观看南非当地时间18:00的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及分析:C。因为A、B、D都提到了季节,时间周期是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运动产生的;只有C是一天中的时差问题。 二、气候成因 (一)判断要点: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与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纬度高低决定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是判断两地温差大时首先 低成反比,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影响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因素也即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 (二)例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影响孟买和雅库茨克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位置。 纬度:56°N 雅库茨克 经度:126°E E 哈尔滨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等值线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 选在河流峡谷z [aw.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 (即“口袋形”的地区, “口小”利于建坝, 因此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 ②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 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 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 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 业。 例: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例: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或线路与等高线交点少) ,地形坡度较小。 ⑺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 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 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⑻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 反。 ⑼ 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⑽ 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①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② 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④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11) 地形特征的描述: ①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② 地势及起伏状况; ③ 主要地形区分布; ④ 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 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① 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 ② 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① 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 ② 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③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④ 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 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 ⑤ 注记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2. 等温线专题 ⑴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①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一一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② 与海岸线平行一一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③ 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 -- 地形因素。 ⑵分析弯曲状况: -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 凸高(凸向高值区)为 低(值低), 凸低(凸向低值区)为 高(值高)。 -我国 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 -我国 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 地、山地缓坡。 ① 作水平线法 ② 凸值法一一 ⑶分析疏密状况: ① 疏一一温差小 ② 密一一温差大 ⑷分析数值特征:

初中地理中考读图专题及综合训练

初中地理中考读图专题及综合训练 一、地图与世界地理部分: 知识点1:经纬度和方向的判别,是每年必考的一个知识点。经纬度可是的七年级,也可以八年级容。示例: 图中A点的经度为:纬度为: 图中B点的经度为:纬度为: 图中A点在B点方向。 说明:一般经纬度都会给出明确的东经(E)、西经(W)、南纬(S)和北纬(N)的标识,大家在做类似题目时,要牢记纵为经度,横为纬度的原则,一般就照图上所给的经纬度标识来写。方向的判别不管是什么图,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若两点不在一条线上,肯定是一个偏方向,判别时如此点在另外一点上方,为北,在另外一点左手方向,为西,二者累加则为西北,其它情况以此原则类推。 知识点2:地图大小和比例尺的计算。示例: 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5000 B、1/25000 C、四百万分之一 D、图上一厘米距离代表实际距离600米 在一幅1:4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 离() A、2000000米 B、20千米 C、200千米 D、 2000千米 说明:一般如果是2图的比较,则比例尺越大,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围越大(反比关系)。如果是几个不同类型的比例尺比较,则首先把几个比例尺换算成1:XXXXX的形式,其中分母数字最小的,则比例尺最大,分母数字最大的,则比例尺最小。在进行比例尺换算的时候,一般都是给出1:XXXXX的形式,请首先把XXXXX去掉5个0,换算成千米,再拿图上距离乘以换算成千米的比例尺就可以算出实地距离。 知识点3:和大洋以及板块学说。示例 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赤道穿过洲、和洲。 喜马拉雅山是由板块和板块挤压而成。日本、多地震是因为。 知识点4:天气与气候示例: 左上气候类型为右上气候类型为 左下气候类型为右下气候类型为 影响气候分布的3个因素为因素、 因素和因素。说明: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应 该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气温为曲线图,降水为柱状图。如果一个地 方1月气温高于20度,肯定为热带,低于20度,应该为温带。再 看降水,如果每月降水都很多,则为雨林气候,如果中间高,两边 低则为季风气候。如果降水呈中间低,两边高,则为地中海式气候, 如果每个月降水不太多但是很平均,则为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分

初中地理中考各专题答题模板整理

地理专题答题模板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的原因: (1)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2)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的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开垦梯田,既扩大耕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的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地质地形小专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1)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2)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3)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5)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7)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三、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地理二轮复习建议 一、从知识的整合和拓展中,促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融会 贯通。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大多以“专题”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拓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针对这一考题要求,第二轮复习时应从知识联系的角度对地理学科内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和拓展,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内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1、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 地理事物往往具有时空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自然地理现象,其时间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复习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某些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如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的季节变化——大气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 2、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高考文科综合测试的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的知识背景或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而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第二轮复习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即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整合。例如,围绕“能源问题”这

一中心问题,可进行下列知识的有机整合。①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②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地区;③石油危机:原因、本质;④能源危机的解决对策:合作对话、科技进步、新能源的开发。⑤中国的能源状况及对策:⑥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海洋油膜污染;大气污染等。 3、以应用为中心拓展知识 近几年来文科综合测试注重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即应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这恰恰是地理学科生命力之所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作适当地拓展,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热力环流”,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山谷山顶间、海陆间、城市和郊区间昼夜热力环流的模式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复习中还可以师生共同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并通过知识的拓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把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到塑料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用太阳光照规律指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等。 二、从专题和案例的复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在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地理景观图(专题)含答案

地理景观图 2018.10读我国四地景观图,完成1~2题。 1.有关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小?B.乙地风沙大,地表千沟万壑 C.丙地四季常绿,季节变化不明显?D.丁地林海雪原,有东北虎出没 2.适宜冬季避寒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丁地 D.丙地 3.盘羊是中亚山地特有物种,其主要分布在高寒荒漠地带,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有关盘羊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地区B.地形平坦地区 C.交通便利地区 D.人迹罕至地区 4.下图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典型景观,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乙——餐桌上常见牛排、奶酪等食品 C.丙——高新技术产业发达D.丁——黑种人的故乡 5.下列四图中,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场景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6.下列能反映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图片是() 7.反映我国云南傣族民居的是( ) 云南省元阳县随山势修筑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甜菜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9.相对于坡地的其他开垦方式,修筑梯田更有利于缓解() A.水土流失B.酸雨C.土地沙漠化D.沙尘暴 北京近年来开展了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绿道等系统研究,以提升城市整体空气流通性,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北京的常年风向判断,通风廊道的走向是( )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 11.北京建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沙尘暴?B.缓解大气污染 C.消除水体污染 D.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12.下图所示信号灯顶部的装置是把()转化为电能。 A.太阳能B.沼气能C.风能D.核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D6.C 7.C 8.D9.A10.C 11.B12.A

地理二轮复习 农业专题

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纲原文呈现]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全国卷近5年5考) [核心知识必备]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类题概述 [设问核心词]①农业生产②××农作物③××牲畜④××种植⑤××作物 [设问主角度]①区位因素②区位条件③自然条件 ④社会经济条件⑤限制性因素

(2)答题术语 2. (1)气候因子对农业的影响 (1)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 a.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但夏季(全年)降水少、干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c.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2)地形要素评价 ①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 ②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 ③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温度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④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3)水源要素评价 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4)市场竞争力高低区位分析 ①市场需求量大小;②(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③(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④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⑤产品种类;品牌;开拓市场;深加工等。

(公开课)区域地理专题复习总结

区域地理—国家(一)复习(导学案)编写人:庞广建 [学习目标]: 1.学会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区域(国家)的地理特征。 2.学会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归纳区域(国家)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 3.增强对区域(国家)评价意识,理解区域发展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区域的差异与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学自测

讨论:(1)印度粮食作物分布有何特点?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2)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为什么? (3)澳大利亚气候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四面临海为何还有广阔的干旱地区分布? (4)巴西的城市和人口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而亚马孙平原却很少? 二.互学互助 在刚才学生自学自测、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质疑。各小组同时提出在探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交流,拓展提升。 三.导学导练 1、能不能试着把这四个国家分类呢? 试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2、这四个国家由于存在区域的差异,试分析一下,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是什么? 试说说它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四、小结:生完成,师补充。 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1---2题 1、下面说法不是甲、乙两国相同点的是的() A.都被南回归线穿过B.人口和城市均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C.矿产资源都很丰富D.都是发达国家 2、关于甲国的叙述,正确的是的() A.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B.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 C.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人口稠密D.人种复杂多样,城市人口比重低 材料:2010年11月南非申请加入“金砖四国”后,“金砖四国”将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次会晤主题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议题包括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以下是“金砖国家略图”(比例尺不同),据此回答3~4题。 ①②③④⑤ 3.“金砖国家”领导人聚首三亚的会晤属于() A.南北对话B.南南合作C.南北合作D.南南对抗 4.下列有关“金砖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地形看,①~⑤五国的地形均以高原为主B.从资源看,①~⑤五国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C.从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看,③④两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D.从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看,①国集中在东南部,②国集中在西部 二.双项选择题 5.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动物的主要原因() A.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演化缓慢 B.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C.几千万年前,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 D.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干燥 6.读南亚地区风向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的是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 B.图B表示的是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 C.印度旱灾是西南季风来得晚,风力不足,退得早; D.印度水灾是西南季风来得晚,风力不足,退得早。 三.非选择题 试用本节复习区域(国家)的方法,完成下面问题.

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区域地理专题(专题)含答案

区域地理专题 2018.10 一、选择题 2018 年3 月2 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全国放映。世界首颗“墨子”号卫星升空,“天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等等,无不标志着我 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读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图1)及气候资料表,完成1~2 题。 图1 地点 1 月7 月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年降水量(mm) ①9.4 6.3 22.6 210 1 000 ②-6.0 2.9 23.3 120 500 ③17.5 56 28.2 385 2 361 ④-9.3 1.6 21.4 19.5 125 1.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气候资料相符的是( ) A .①B.② C.③D.④ 2.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酒泉所在地区稻花飘香B.西昌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 C.太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D.文昌所在地适于晒制海盐 2017 年5 月28 日,斯里兰卡发生特大洪水和山体滑坡,损失重大,中国政府提供 1 500 万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读斯里兰卡略图(图2),完成3~5 题。 图2 3.斯里兰卡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A .平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B.平原、山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 C.高原、盆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D.高原、盆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 4.斯里兰卡东、西部地区雨季出现的时间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较大B.海拔高度相差较大 C.距海远近不同D.盛行风的季节变化 5.此次特大灾害发生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①B.② C.③D.④ 读我国某局部 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3),完成6~7 题。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长阳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