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将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集合体称为。

2、仅具有某一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元件,称为。

3、由理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为。

4、电路分析的对象是。

5、仅能够表现为一种物理现象且能够精确定义的元件,称为。

6、集总假设条件:电路的??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7、电路变量是的一组变量。

8、基本电路变量有四个。

9、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运动的方向。

10、引入后,电流有正、负之分。

11、电场中a、b两点的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12、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13、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

p=,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

14、若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电路元件的功率为ui

是;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是。

15、规定的方向为功率的方向。

16、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

17、功率的参考方向也可以。

18、流过同一电流的路径称为。

19、支路两端的电压称为。

20、流过支路电流称为。

2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22、电路中的任何一闭合路径称为。

23、内部不再含有其它回路或支路的回路称为。

24、习惯上称元件较多的电路为。

25、只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26、只取决于电路元件本身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7、电路中的两类约束是指和。

28、KC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

流的为零。

29、KCL只与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30、KV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代数

和为零。

31、求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无关。

32、由欧姆定律定义的电阻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33、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的一条直线。

34、电阻元件也可以另一个参数来表征。

35、电阻元件可分为和两类。

36、在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阻的功率为。

37、产生电能或储存电能的设备称为。

38、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输出电流的大小则由决定。

39、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而两端的电压则由决定。

40、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

41、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

42、串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3、并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4、受控源是一种双口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支路,另一条为支路。

45、受控源不能独立存在,若为零,则受控量也为零。

46、若某网络有b条支路,n个节点,则可以列个KCL方程、个KVL方程。

47、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

48、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49、独立电路变量具有和两个特性。

50、网孔电流是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51、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对各网孔列写KVL方程的方法,称为。

52、网孔方程本质上回路的方程。

53、列写节点方程时,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的个数。

54、对外只有两个端纽的网络称为。

55、单口网络的描述方法有电路模型、和三种。

56、求单口网络VAR关系的方法有外接元件法、和。

57、单口网络的VAR 与 无关。 58、置换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和 。

59、若两个单口网络‘

和N N 具有完全相同的 ,则称‘

和N N 相互等效。 60、单口网络的等效是对外特性而言, 并不等效。 61、n 个理想电压源串联时,可以用一个 替代。 62、n 个理想电流源并联时,可以用一个 替代。

63、任一支路与理想电压源s u 并联,等效为 ,其电压仍为 。 64、任一支路与理想电流源s i 串联,等效为 ,其电流仍为 。 65、只有 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 66、只有 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

67、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只适用于 的等效。

68、若线性含源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为oc u ,短路电流为sc i ,则其戴维南等效电阻为 。 69、求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阻时,必须采用 或 。 70、线性含源单口网络传递给可变负载L R 的功率为最大的条件是: 。 71、满足 时,称为最大功率匹配,此时负载所得的最大功率为 。

二、 单项选择题

1、电路如图1所示,电压U 等于( )。

A 、5V

B 、14V

C 、4V

D 、-4V

2、电路如图2所示,电压U 等于( )。

A 、2V

B 、-2V

C 、4V

D 、-4V

3、电路如图3所示,电压U 等于( )。

A 、2V

B 、-2V

C 、-4V

D 、4V

4、电路如图4所示,电流I等于()。

A、1A

B、2A

C、3A

D、4A

5、电路如图5所示,电流I等于()。

A、2A

B、-2A

C、1A

D、-1A

6、电路如图6所示,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和功率为()。

A、6V ,18W

B、12V ,36W

C、24V,-72W

D、24V,72W

7、电路如图7所示,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功率为()。

A、1A,6W

B、3A,15W

C、2A,12W

D、4A,20W

8、电路如图8所示,电压源US产生的功率为()。

A、-9W

B、12W

C、-12W

D、9W

9、电路如图9所示,电流I等于()。

A、1 A

B、-1A

C、A

D、-0.6A

10、电路如图10所示,电压US等于()。

A、12V

B、3V

C、9V

D、-12V

11、电路如图11所示,电流I S等于()。

A、A

B、A

C、3A

D、-3A

12、电路如图12所示,电流I 等于( )。

A 、1A

B 、A

C 、A

D 、-1A

13、电路如图13所示,输入电阻i R 等于( )。

A 、5Ω

B 、4Ω

C 、3Ω

D 、2Ω

14、电路如图14所示,电流I 等于( )。

A 、1A

B 、2A

C 、-2A

D 、-1A

15、电路如图15所示,使电流I 为零的电阻R 等于(A 、Ω B 、2Ω

C 、Ω

D 、3Ω

16、电路如图16所示,电压Uab 等于( )。

A 、1V

B 、2V

C 、3V

D 、4V

17、电路如图17所示,a 点电位Ua 等于( )。

A

、-1V B 、2V C 、1V D 、3V

18、电路如图18所示,Uab 等于( )。

A 、-4V

B 、-2V

C 、2V

D 、4V

19、电路如图19所示,电压U等于()。

A、0V

B、5V

C、20V

D、25V

20、电路如图20所示,电流I等于()。

A、1A

B、2A

C、3A

D、4A

21、电路如图21所示,电压U等于()。

A、-4V

B、-2V

C、2V

D、4V

22、电路如图22所示,端口等效电阻等于()。

A、-12Ω

B、-8Ω

C、6Ω

D、8Ω

23、电路如图23所示,电流源I S产生的功率等于()。

A、10W

B、-10W

C、100W

D、-100W

24、电路如图24所示,电流I等于()。

A、3A

B、A

C、A

D、2 A

25、电路如图25所示,电压US等于()。

A、10V

B、20V

C、30V

D、40

26、电路如图26所示,电流I 等于( )。

A 、1A

B 、2A

C 、3A

D 、4A

27、电路如图27所示,a 、b 端的等效电阻等于( )。

A 、5Ω

B 、Ω

C 、10Ω

D 、20Ω

28、电路如图28所示,a 、b 端的等效电阻等于( )。

A 、1Ω

B 、2Ω

C 、3Ω

D 、40Ω

29、电路如图29所示,a 、b 端的等效电路为( )。

A 、2A ,4Ω

B 、-2A ,8Ω

C 、4A ,4Ω

D 、-4A ,8Ω

30、电路如图30所示,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i R 为( )。

A 、μ-68

B 、 μ-86

C 、μ-24

D 、μ

-42

31、电路如图31所示,a 、b 端的电压U ab 等于(

A 、5 V

B 、6 V

C 、7 V

D 、8 V

32、电路如图32所示,电压U 等于( )。

A 、20V

B 、30V

C 、40V

D 、50V

三、 计算分析题

1、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12 s u V ,试求2u 和等效电阻R in

2、电路如图2所示,试求电流1i 和电压ab u 。

3、电路如图3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和电流I 。

4、电路如图4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

5、电路如图5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和电流I 。

6、电路如图6所示,已知I S1=0、I S2=8A,U S=24V,试求各网孔电流。

7、电路如图7所示,求4A电流源产生的功率。

8、电路如图8所示,试求网孔电流i1和i2。

9、电路如图9所示,试用网孔法求电压U。

10、电路如图10所示,试用网孔法求电流1i

11、电路如图11所示,试用节点法求电流i 。

12、电路如图12所示,试用节点法求电压U和电流I。

13、电路如图13所示,试用节点法求电流I 1和I2。

14、电路如图14所示,求3K Ω电阻上的电压U。

15、电路如图15所示,求节点电压U1、U2。

16、电路如图16所示,求电路端口的VAR 。

17、电路如图17所示,求电路端口的VAR ,并画出其等效电路。

18、电路如图18所示,试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

19、电路如图19

20、电路如图20所示,试求:(1)该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2)负载

L

R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是多少。

填空题参考答案:

1、 电路;

2、理想器件;

3、电路模型;

4、电路模型;

5、集总参数元件;

6、几何尺寸;

7、用来描述电 路性能;

8、i u q ψ;

9、正电荷;10、参考方向;11、电位差;12、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选择一致;13、P (t )=dW (t )/ dt ;14、吸收功率 产生功率;15、能量传输;16、任意选取;17、任意选取;18、一条支路;19、支路电压;20、支路电流;21、节点;22、回路;23、网孔;24、网络;25、拓扑约束;26、元件约束;27、拓扑约束 元件约束;28代数和;29、支路电流;30、电压降;31、路径;32、线性;33、原点;34、电导;35、线性电阻 非线性电阻;36、P=UI ;37电源;38、外电路;39、外电路;40、串联;41、并联;42、分压;43、分流;44、控制 受控;45、控制量;46、n-1 b-n+1;47、线性电路;48、线性含源;49、完备性 独立性;50、假设;51、网孔分析法;52、KVL ;53、独立节点;54、单口网络;55、端口电压与电流的伏安关系 等效电路;56、外接电压源 外接电流源;57、外接电路;58、非线性电路;59、伏安特性曲线;60、网络内部;61、理想电压源;62、理想电流源;63、一个理想电压源 u S ;64、一个理想电流源 i S ;65、大小相等且极性一致;66、大小相等且方向一致;67、线性含源单口网络;68、u OC /i SC ;69、外加电源法 开路短路法;70、负载R L 应与戴维南等效电阻相等;71、R L =R 0 U OC 2

/4R L

选择题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A

5. D

6. C

7. B

8. B

9. B 10. A 11. D 12. B 13. C 15. C 16. A

17. B 18. A 19. D 20. B 21. D 22. D 23. B 24. C 25. C 26. D 27. A 28. C 29. D 31. A 32. D

计算分析题参考答案:

1、u 2 = -8V R in = -6Ω

2、i 1 =

A 920 U ab = V 9

8

3、U= I=1.4A

4、 U= V 5.24-

5、U=17V I=3A

6、I m1 = -1A I m2 = -8A I m3 = -1A

7、 P 4A = -40W 8、i 1=1A i 2= 9、U=V 3

2

10、i 1=A 37144 i 2=A 37

212

11、i = 12、U=8V I=1A

13、I 1 = -5A I 2 = -7A 14、U = 15、U 1=20V U 2=20V

16、154158--=I U 17、102

5

+=I U 18、I=3A 19、U = -2V

20、(1)U oc =1V R 0=Ω

(2)R L = R 0=Ω时能获得最大功率 P max =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将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集合体称为。 2、仅具有某一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元件,称为。 3、由理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为。 4、电路分析的对象是。 5、仅能够表现为一种物理现象且能够精确定义的元件,称为。 6、集总假设条件:电路的??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7、电路变量是的一组变量。 8、基本电路变量有四个。 9、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运动的方向。 10、引入后,电流有正、负之分。 11、电场中a、b两点的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12、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13、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 p=,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 14、若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电路元件的功率为ui 是;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是。 15、规定的方向为功率的方向。 16、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 17、功率的参考方向也可以。 18、流过同一电流的路径称为。 19、支路两端的电压称为。 20、流过支路电流称为。 2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22、电路中的任何一闭合路径称为。 23、内部不再含有其它回路或支路的回路称为。 24、习惯上称元件较多的电路为。 25、只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26、只取决于电路元件本身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7、电路中的两类约束是指和。

28、KC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 流的为零。 29、KCL只与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30、KV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代 数和为零。 31、求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无关。 32、由欧姆定律定义的电阻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33、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的一条直线。 34、电阻元件也可以另一个参数来表征。 35、电阻元件可分为和两类。 36、在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阻的功率为。 37、产生电能或储存电能的设备称为。 38、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输出电流的大小则由决定。 39、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而两端的电压则由决定。 40、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 41、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 42、串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3、并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4、受控源是一种双口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支路,另一条为支路。 45、受控源不能独立存在,若为零,则受控量也为零。 46、若某网络有b条支路,n个节点,则可以列个KCL方程、个KVL方程。 47、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 48、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49、独立电路变量具有和两个特性。 50、网孔电流是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51、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对各网孔列写KVL方程的方法,称为。 52、网孔方程本质上回路的方程。 53、列写节点方程时,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的个数。 54、对外只有两个端纽的网络称为。 55、单口网络的描述方法有电路模型、和三种。 56、求单口网络VAR关系的方法有外接元件法、和。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电路分析基础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下是由关于《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 1.1电路模型1 1.1.1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 1.1.2电路模型2 思考题4 1.2电路变量4 1.2.1电流4 1.2.2电压5 1.2.3电功率8 思考题10 1.3欧姆定律11 1.3.1欧姆定律11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2 思考题13 1.4理想电源14 1.4.1理想电压源14

1.4.2理想电流源16 思考题18 1.5基尔霍夫定律18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9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21 思考题25 1.6电路等效26 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26 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27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33 思考题36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36 1.7.1实际电源的模型36 1.7.2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37 思考题39 *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40 1.8.1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40 1.8.2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42 思考题44 1.9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4 1.9.1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44 1.9.2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6

思考题48 1.10小结48 习题152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57 2.1支路电流法57 2.1.1支路电流法58 2.1.2独立方程的列写59 思考题63 2.2网孔分析法63 2.2.1网孔电流63 2.2.2网孔电流法64 思考题69 2.3节点电位法69 2.3.1节点电位70 2.3.2节点电位法70 思考题76 2.4叠加定理、齐次定理和替代定理77 2.4.1叠加定理77 2.4.2齐次定理80 2.4.3替代定理81 思考题83 2.5等效电源定理84 2.5.1戴维宁定理84

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分析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第一章答案解析

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 吸收功率10W ,求:U a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a a 10110=== →= (2)若元件B 吸收功率10W ,求:I b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b b 11010-=-=- =→-= (3)若元件C 吸收功率-10W ,求:I c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c c 11010-=-== →= (4)求元件D 吸收功率:P=?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W mA mV UI P 61020210-?-=?-=-= (5)若元件E 输出的功率为10W ,求:I e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e e 11010-=-== →= (6)若元件F 输出功率为-10W ,求:U f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f f 10110-=-=- =→-= (7)若元件G 输出功率为10mW ,求:I g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A V mW U P I UI P g g 11010-=-== →= (8)试求元件H 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W mA V UI P 422-=?-=-= 故输出功率为4mW 。

1-11.已知电路中需要一个阻值为390欧姆的电阻,该电阻在电路中需承受100V 的端电压,现可供选择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散热1/4瓦,阻值390欧姆;另一种是散热1/2瓦,阻值390欧姆,试问那一个满足要求? 解:该电阻在电路中吸收电能的功率为: W R U P 64.25390 10022=== 显然,两种电阻都不能满足要求。 1-14.求下列图中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还是输出功率。 解:(a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b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c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d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1-19.电路如图示,求图中电流I ,电压源电压U S ,以及电阻R 。 解: 1.设流过电压源的12A 电流参考方向由a 点到d 点,参见左图所示。 (1) 求电流I: A A A I 156=-= (2) 求电压U S : A A A I ba 14115=-= 对a 点列写KCL 方程: V 3) (a V 3) (b V 3) (c V 3) (d 题图1-14 题图1-19(1)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试题和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3Ω 6Ω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I S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开路电压U oc = 22 V 。 b a 2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习题答案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l -1晶体管调频收音机最高工作频率约108MHz 。问该收音机的电路是集中参数电路还是分布参数电路? 解:频率为108MHz 周期信号的波长为 m 78.21010810368=??== f c λ 几何尺寸d <<2.78m 的收音机电路应视为集中参数电路。 说明:现在大多数收音机是超外差收音机,其工作原理是先将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变换为中频信号后再加以放大、然后再进行检波和低频放大,最后在扬声器中发出声音。这种收音机的高频电路部分的几何尺寸远比收音机的几何尺寸小。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l -2题图 l -2(a)表示用示波器观测交流电压的电路。若观测的正弦波形如图(b)所示。试确定电压u 的表达式和 s 1 s 5.0、=t 和s 5.1时电压的瞬时值。 题图 l —2 解: V 1V )270sin(V )1.5πsin()s 5.1(V 0V )018sin(V )1πsin()s 1(V 1V )90sin(V )5.0πsin()s 5.0(V πsin )(-==?===?===?==οοοu u u t t u 1-3各二端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吸收功率如题图1-3所示。试确定图上指出的未知量。 题图 l —3 解:二端元件的吸收功率为p =ui ,已知其中任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W e 4e 22 H,A cos 2sin cos sin 2sin 2sin G,mA 1A 10110 1010 F, mA 1A 101101010 E,V 21 2 D, kV 2V 1021012 C,W μ5W 105101105 B,mW 5W 1051105 ,A 33 333363333t t ui p t t t t t t u p i u p i u p i i p u i p u ui p ui p -------------=?-=-======?=?--=-==?=?===--=-==?=?== -=?-=???-=-==?=??==吸吸吸

电路分析基础第3章指导与解答

第3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 前面两章所接触到的电量,都是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恒直流电。本章介绍的单相正弦交流电,其电量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变化,是交流电中的一种。这里随不随时间变化是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都是本章所介绍的正弦交流电,这是因为正弦交流电在传输、变换和控制上有着直流电不可替代的优点,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则是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十分有利于后面相量分析法的掌握。 本章的学习重点: ●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 正弦量有效值的概念和定义,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 三大基本电路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伏安关系及功率和能量问题。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1、学习指导 (1)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量随时间变化、对应每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正弦量的瞬时值表示形式一般为解析式或波形图。正弦量的最大值反映了正弦量振荡的正向最高点,也称为振幅。 正弦量的最大值和瞬时值都不能正确反映它的作功能力,因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与一个交流电热效应相同的直流电的数值定义为这个交流电的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它的最大值之间具有确定的数量关系,即I I 2m 。 周期是指正弦量变化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频率指正弦量一秒钟内所变化的周数;角频率则指正弦量一秒钟经历的弧度数,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相位是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电角度,是时间的函数;初相则是对应t=0时刻的相位,初相确定了正弦计时始的位置。 正弦量的最大值(或有效值)称为它的第一要素,第一要素反映了正弦量的作功能力;角频率(或频率、周期)为正弦量的第二要素,第二要素指出了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初相是正弦量的第三要素,瞎经确定了正弦量计时始的位置。 一个正弦量,只要明确了它的三要素,则这个正弦量就是唯一地、确定的。因此,表达一

(完整word版)第1章教案电路分析基础.doc

第 1 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 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 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 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 学时 本节重点 1 、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本 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电路模型: 3、常用的理想元件: 二、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 、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2 、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路,人为任意设定的电路变量的方向,如图(b)所示。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 箭头标示;② 极性标示;③ 双下标标示。 注意: ①参考方向的设定对电路分析没有影响;②电路分析必须设定参考方向; ③ 按设定的参考方向求解出变量的值为正,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

电路分析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第一章

1.1解:频率为108MHz 周期信号的波长为 m m F c 78.2101081036 8 =??==λ 几何尺寸d ﹤﹤2.78m 的收音机电路应视为集总参数电路。 1.2解:(1)图(a )中u ,i 参考方向一致,故为关联参考方向。 图(b )中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故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图(a )中ui 乘积表示吸收功率。 图(b )中ui 乘积表示发出功率。 (3)如果图(a )中u ﹥0,i ﹤0,则P 吸=ui ﹤0,实际发出功率。 如果图(b )中u ﹥0,i ﹥0,则P 发=ui ﹥0,实际发出功率。 1.3解:因元件上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故可得 [])200sin(595)200sin(71702 1 )100sin(7)100cos(170)100sin(7)90100sin(170t t t t t t ui P o ππππππ=?= ?=?+==吸 (1) 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为595W 。 (2) 该元件发出功率的最大值为595W 。 1.4解:二端元件的吸收功率为P=ui ,已知其中任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A :mW W W UI P 51051 105-3-3 =?=??==吸 B :W W W UI P μ5105101105-6-3-3-=?-=???-=-=吸 C :KV V I P U 21012 3=?== - D :V V I P U 21 2 =-- =-= E :mA A U P I 110110101033=?=?==-- F :mA A U P I 110110 101033 -=?-=?-==-- G :tA t t t t t u P i cos 2sin cos sin 2sin )2sin(-=-=-=- = H :W e W e ui P t t --=?==422 1.5解:根据KVL 、KCL 和欧姆定律可以直接写出U ,I 关系式。 (a )RI E U +-= (b )RI E U +-=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节小结

“电路分析基础”教材各章小结 第一章小结: 1.电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实际电路的理想化模型,它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理想电路元件是从实际电路器件中抽象出来的,可以用数学公式精确定义。 2.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分别定义为 电流 t q i d d = ,方向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电压 q w u d d = ,方向为电位降低的方向。 3.参考方向是人为假设的电流或电压数值为正的方向,电路理论中涉及的电流或电压都是对应于假设的参考方向的代数量。当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4.功率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物理量。当支路电流和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时, ui p=; 当电流和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ui p- =。计算结果0 > p表示支路吸收(消耗)功率; 计算结果 < p表示支路提供(产生)功率。 5.电路元件可分为有源和无源元件;线性和非线性元件;时变和非时变元件。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表明该元件电压和电流必须遵守的规律,又称为元件的约束关系。 (1)线性非时变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满足欧姆定律。当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表示为u=Ri;当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表示为u=-Ri。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u-i平面上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特别地,R→∞称为开路;R=0称为短路。 (2)独立电源有两种 电压源的电压按给定的时间函数u S(t)变化,电流由其外电路确定。特别地,直流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是u-i平面上平行于i轴且u轴坐标为U S的直线。 电流源的电流按给定的时间函数i S(t)变化,电压由其外电路确决定。特别地,直流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是u-i平面上平行于u轴且i轴坐标为I S的直线。 (3)受控电源 受控电源不能单独作为电路的激励,又称为非独立电源,受控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受到电路中某部分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有四种类型:VCVS、VCCS、CCVS和CCCS。 6.基尔霍夫定律表明电路中支路电流、支路电压的拓扑约束关系,它与组成支路的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对于任何集总参数电路,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全部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3Ω 6Ω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开路电压U oc = 22 V 。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2、图示电路在t =0时开关闭合,t ≥0时u t C ()为 答 (D ) A. ---1001100(e )V t B. (e )V -+-505050t C. --100100e V t D. ---501100(e )V t 3、图示桥式电路中,已知t U u ωcos m s =,欲使图中u =0,应满足的条件为 答( A ) A. C L R R = 21 B. LC R R 221ω= C. C R L R ωω2 1= D. C R L R ωω1 2= 二、 1、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 解: 4Ω 电路可分为图1和图2单独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