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检测论文

智能检测论文
智能检测论文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技术

摘要: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一门新兴前沿技术。近年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它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应用到许多研究领域。主要论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数据融合原理、数据融合方法,以及在智能检测领域中的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检测;传感器;数据融合;应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the Intelligent Detecting

and Signal Processio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Multi-Sensor Fusion (The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of CSU, Changsha Hunan, 410075)Abstract:Data fusion is a new technique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Data fusion has attracted a wide sp read attention, its theory and methods have been app lied to a lot of research fields. The basic concept of data fusion is introduced, and fusion principle, data fusion methods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s in intelligent measure on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Intelligent Detecting;Sensor;Data Fusion;application

0 引言

数据融合在智能检测技术中最典型应用是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针对一个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这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关于数据处理的研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涉及到信号处理、概率统计、信息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理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进而实现传统测量不可能完成的功能,创造出新一代测量仪器仪表和自动测量系统。当今,一切科研和工业生产领域必须依靠仪器仪表获取可靠的信息。现代测量已不仅仅是工业时代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仅局限于简单测量环境下的参量或参量组合的获取,而已成为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信息获取的源头,已发展为机械、电力、电子、软硬件紧密集成的基于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测量环境。

尽管测量系统与传统的分立式仪器仪表相比,在性能上已有了很大改进,但为适应各种工业控制系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效率和效益指标不断提高的复杂应用的需要,最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在全面渗入到电测与仪表工业中。智能化软硬件的运用,使仪器仪表能随时准确地分析、处理当前的和以前的数据信息,恰当地从不同层次上对测量过程进行抽象、提取,进而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多传感器测量应用中的数据融合技术正逐渐成为提升测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融合技术能够使每台仪器仪表随时准确地分析、处理信息数据,且具有独特的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和评估,因而在测量技术发展中突显出重要价值和作用。

1 概述

1.1 数据融合概念

数据融合比较确切的定义可概括为: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采

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优越的性能。具体地说,数据融合的内容包括:

(1)对准:将所有传感器的数据转换到一个公共参考系中;

(2)互联/相关:确定从多传感器(多源)来的数据是否反映同一目标;

(3)识别:估计目标的类别和类型;

(4)态势评估:根据地理环境、兵力结构、社会政治等因素估计场上的姿态及形势;

(5)威胁估计:根据敌方兵力的摧毁能力、弱点、意图等因素估计敌方对我方构成的威胁

此外,数据融合也可看作是将不同来源、不同模式、不同媒质、不同时间、不同表示的信息有机的结合,最后得到对被感知对象的更精确的描述。单—传感器只能获得环境特征的部分信息,描述对象和环境特征的某个侧面;而融合多个传感器的信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得到使用单个传感器所不可能得到的精确特征。

1.2 作用及特点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与一个传感器相比,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可以获得有关周围环境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2)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一组相似的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存在明显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对单一传感器的不确定性和测量范围的局限性进行补偿;(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某个或某几个传感器失效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4)增加系统的实时性。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单传感器处理相比,多传感器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解决探测、跟踪和识别等问题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生存能力强。在有若干传感器不能被利用或受干扰,或某个目标/事件不在覆盖范围内时,总有一种传感器可以提供信息。

(2)扩展了空间覆盖范围。通过多个交叠覆盖的传感器作用区域,扩展了空间的覆盖范围,总有一种传感器可以探测到其它传感器探测不到的地方。

(3)扩展了时间的覆盖范围。用多传感器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检测概率,某个传感器可以探测其它传感器不能顾及的目标/事件。

(4)提高了可信度。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对同一目标/事件加以确认。

(5)降低了信息的模糊度。多传感器的联合信息降低了目标/事件的不确定性。

(6)改进了探测性能。对目标/事件的多种测量的有效融合,提高了探测的有效性。

(7)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多传感器孔径可以获得比任何单一传感器更高的分辨率。

(8)增加了测量维数。系统不易受到破坏。

2 基本原理、融合层次及融合过程

2.1 基本原理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其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该传感器系统比由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子集所构成的系统更有优越性。数据融合的目的是通过数据信息组合而不

是出现在输入数据中的任何个别信息,推导出更多的信息,得到最佳协同作用的结果[4]。也就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共同或联合操作的优势,提高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消除单个或少量传感器的局限性。

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可能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模糊的或确定的、互相支持的或互补的,也可能是互相矛盾或竞争的。它与单传感器数据处理或低层次的多传感器数据处理方式相比,能更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资源。单传感器数据处理或低层次的多传感器数据处理只是人脑信息处理的一种低水平模仿,不能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那样可以更大程度地获得被测目标和环境的信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经典的信号处理方法也存在本质的区别,数据融合系统所处理的多传感器数据具有更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包括数据层(象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证据层)。

2.2 数据融合层次

数据融合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数据融合划分为低层(数据级或像素级)、中层(特征级)和高层(决策级)。另一种方法是将传感器集成和数据融合划分为信号级、证据级和动态级。

数据级融合(或像素级融合)是对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它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始信息,能够提供其他两个层次融合所不具有的细微信息。其局限性为:(1)由于所要处理的传感器信息量大,故处理代价高;(2)融合是在信息最底层进行的,由于传感器的原始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性和不稳定性,要求在融合时有较高的纠错能力;(3)由于要求各传感器信息之间具有精确到一个像素的配准精度,故要求传感器信息来自同质传感器;(4)通信量大。

特征级融合是利用从各个传感器原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的中间层次过程。通常所提取的特征信息应是数据信息的充分表示量或统计量,据此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分类、汇集和综合。特征级融合可分为目标状态信息融合和目标特性融合。特征级目标状态信息融合主要应用于多传感器目标跟踪领域。融合系统首先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完成数据配准。数据配准后,融合处理主要实现参数相关和状态矢量估计。特征级目标特征融合就是特征层联合识别,具体的融合方法仍是模式识别的相应技术,只是在融合前必须先对特征进行相关处理,对特征矢量进行分类组合。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已经对特征提取和基于特征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许多方法可以借用。

决策级融合是在信息表示的最高层次上进行的融合处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预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断,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相关处理、决策级融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从而直接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决策级融合是直接针对具体决策目标,充分利用特征级融合所得出目标的各类特征信息,并给出简明而直观的结果。决策级融合除了实时性最好之外,还具有一个重要优点,即这种融合方法在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失效时仍能给出最终决策,因此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2.3 数据融合的原理n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多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具体地说,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如下:

(1)N 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源或无源的)收集观测目标的数据;

(2)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离散的或连续的时间函数数据、输出矢量、成像数据或一个直接的属性说明)进行特征提取的变换,提取代表观测数据的特征矢量Yi;

(3)对特征矢量Yi 进行模式识别处理(如,聚类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或其他能将特征矢量Yi 变换成目标属性判决的统计模式识别法等) 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

(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

(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3 数据融合方法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虽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融合算法,但是在不少应用领域根据各自的具体应用背景,已经提出了许多成熟并且有效的融合方法。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一组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信息进行加权平均,结果作为融合值。

(2)卡尔曼滤波法

卡尔曼滤波法主要用于融合低层的实时动态多传感器冗余数据。该方法应用测量模型的统计特性递推地确定融合数据的估计,且该估计在统计意义下是最优的。如果系统可以用一个线性模型描述,且系统与传感器的误差均符合高斯白噪声模型,则卡尔曼滤波将为融合数据提供唯一的统计意义下的最优估计。滤波器的递推特性使得它特别适合在那些不具备大量数据存储能力的系统中使用。目前应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主要领域有:目标识别、机器人导航、多目标跟踪、惯性导航和遥感等。在其中的某些应用中,如果数值不稳定或系统模型为线性的假设不成立,则不再使用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而采用单位上三角矩阵和对角矩阵协方差量化滤波器或扩展卡尔曼滤波。如果开始不知道滤波器的参数,可以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对n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后,既可以获得系统的当前状态估计,又可以预报系统的未来状态。所估计的系统状态可能表示移动机器人的当前位置、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从传感器数据中抽取的特征或实际测量值本身。

(3)贝叶斯估计法

贝叶斯估计法是融合静态环境中多传感器低层信息的常用方法。它使传感器信息依据概率原则进行组合,测量不确定性以条件概率表示。当传感器组的观测坐标一致时,可以用直接法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融合。但大多数情况下,传感器是从不同的坐标系对同一环境物体进行描述的,这时传感器测量数据要以间接方式采用贝叶斯估计进行数据融合。

(4)多贝叶斯估计法

Durrant-Whyte将任务环境表示为不确定几何物体集合的多传感器模型,提出了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多贝叶斯估计方法。多贝叶斯估计把每个传感器作为一个贝叶斯估计,将各单独物体的关联概率分布组合成一个联合后概率分布函数,通过使联合分布函数的似然函数最小,可以得到多传感器信息的最终融合值。

(5)统计决策理论法

与多贝叶斯估计法不同,统计决策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为可加噪声,从而不确定性的适应范围更广。不同传感器观测到的数据必须经过一个鲁棒综合测试,以检验数据的一致性,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数据用鲁棒极值决策规则融合。

(6)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法

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法是由Dempster首先提出,Shafer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精确推理理论,是贝叶斯估计法的扩展。贝叶斯估计法必须给出先验概率,而证据理论则能够处理这种由未知引起的不确定性。

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中,每个信息源提供了一组证据和命题,并且建立了一个相应的质量分布函数。因此,每一个信息源就相当于一个证据体。在同一个鉴别框架下,将不同的证据体通过Dempster合并规则并成一个新的证据体,并计算证据体的似真度,最后用某一决策选择规则,获得最后的结果。

(7)模糊逻辑法

模糊逻辑实质上是一种多值逻辑,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将每个命题机推理算子赋予0到1之间的实数值,以表示其在数据融合过程中的可信程度,又被称为确定性因子,然后使用多值逻辑推理法,利用各种算子对各种命题(即各传感源提供的信息)进行合并运算,从而实现信息的融合。

(8)产生式规则法

产生式规则法是人工智能中常用的控制方法。产生式规则法中的规则一般要通过对具体使用的传感器的特性及环境进行分析后归纳出来,不具有一般性,即系统改换或增减传感器时,其规则要重新产生,所以这种方法的系统扩展性较差,但该方法的推理教明了,易于系统解释,所以也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9)人工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容错性以及自学习、自组织及自适应能力,能够模拟复杂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这些特性和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恰好满足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处理的要求。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各信息源所提供的环境信息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这些不确定信息的融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确定性推理过程。神经网络根据当前系统所接受的样本相似性确定分类标准,这种确定方法主要表现在网络的权值分布上,同时,可以采用经网络特定的学习算法来获取知识,得到不确定性推理机制。利用神经网络的信号处理能力和自动推理功能,即实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一个人工神经网络(AN)由多层处理单元或节点组成,可以用各种方法互联。图2表示一个具有3层节点的AN,输入向量是与目标有关的测量参数集,输入的数据向量经过AN 非线性变换,得到一个输出向量,输出向量可能是目标身份。这样一种变换能够产生从数据到标识分类的映射,也就把多传感器的数据变换为一个实体的联合标识,这是一种特有的并行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统计理论的数据融合方法。

图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4 应用

“数据融合”一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只是局限

C3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率先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于军事应用方面的研究。I

技术来采集和处理战场信息并获得成功。到80年代中期,数据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数据融合技术不仅成功地应用于战术武器系统中,而且在各类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中都充分的发挥着作用。迄今为止,美已研制了几十个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的情报收集和作战指挥系统,如空中目标确定和截击武器选择专家系统(TATR)、陆空自动战术情报保障系统(LENSCE)等。目前,英国已开发并投人使用的信息融合系统有舰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ZKBS)、飞机敌/我/中识别系统(ZFFF)等。另外,英国与西德等欧洲五国制定了联合开展“多传感器信号与知识融合系统(MSSKF)”研究计划,他们在空间/时间信息融合、数字/符号信息融

合、环境和传感器模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数据融合的第二个最有成就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需要依靠本身的感觉系统综合信息、识别环境、做出决策。Hailar移动机器人首次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使之能在未知环境中操作;Stanford大学将立体视觉、滑觉和超声波传感器用在移动机器人上,用Kalman滤波技术融合传感器信息取得成功;Emil M.Petriu等人通过融合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数据来进行环境监测等。我国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目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工业中的柔性制造、故障诊断等领域,以及在医学、测量、公安等领域中的图像分析与理解、目标监测与跟踪、多源图像复合等许多方面也有所应用和发展。

5 总结

数据融合是信息获取与处理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的不确定性及不完整性,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增强了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预计,数据融合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通用数据融合器件(或软件工具)也将成为独立的信息类产品。

参考文献

[1] 涂小强 .信息融合的原理与方法. 电讯技术, 1999(3):1-6

[2] 孙涛, 张宏建目标识别中的信息融合技术. 自动化仪表, 2001.22(2):1-4

[3] 刘俊, 付警奇, 董新平. 数据融合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 2001.20(6):7-8

[4] Waltz E, Lilnas J.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M ]. Boston: Artech House, 2000. 9 - 17.

[5] Waltz E, Buede D M. Data fus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command and control[ J ]. IEEE Trans on Syst,Man & Cybern, 1986,16 (6) : 865 - 879.

[6] HallD L,Llinas J.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 J ].Proc IEEE, 2004, 85 (1) :

6 - 23.

[7] 陈坚红,李蔚,盛德仁等一种火电机组在线性能计算中的数据融合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5):152-156

[8] 魏守智,王刚,王金东等基于信息融合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网络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2):51-54

[9] 蓝金辉, 马宝华, 蓝天, 周兆英. D - S 证据理论数据融合方法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41(2):53-55

[10] 罗志增, 蒋静坪. 相关证据的融合及其在机器人多感觉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传感器学报, 2000(3):177-18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前沿报告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前沿报告 通过上这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前沿选修课,对马上要考研的我有所帮助。对本专业有了较之前更深入的认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研究领域,考研方向,专业发展方向等。 本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有一起和控制两方面。本专业研究领域很广,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 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 管理等,还包括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 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测控包括几个很重要的过程:信号采集、信号整理、信号处理、数据 显示控制。信号采集主要是通过各种(温度、流量、压力、湿度、气味等)传感器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信号整理主要是对采 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信号处理主要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数据显示控制环节中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而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 本专业(参考网上的资料)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有: (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如主轴速度,精度创成) 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对 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

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 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 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 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 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 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 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 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 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 (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 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 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 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 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 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 这次专业选修课由几个老师共同介绍,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迟键男老师讲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有意向读研时研究计算机视觉。同时,我还在做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车流量监测科技创新项目,有较大的联

中国知网论文检测使用说明

中国知网论文检测 每年一度的毕业在即,相信很多学弟学妹一方面忙着找工作,一方面又要疲于应付毕业论文设计,自己写一篇吧,时间根本来不及,抄袭吧,又不敢抄太多,怕被学校检查出来,一旦抓住,会被推迟答辩和取消授予学位资格,苦读三年硕士,这可不是闹着好玩的(一般学校规定是不准超过30%,有的学校规定是不准超过10%,这些是各个学校自己定的,没有定论)。坦白说,我的毕业论文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网上抄的,但是最后修修改改,也侥幸过关,今天比较空闲,将我巧妙应对毕业设计的经历写出来,以供借鉴。 一、各个数据库论文检测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众所周知,数据库有三驾马车: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一般高校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都用的是知网论文检测系统(本科毕业论文我不太清楚,不过80%应该用的也是知网论文查重系统),因为知网是全国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收录最齐全,势力最强大的一种数据库,万方其次,维普的就比较糟糕,不值得一提了,收录量比较少。一般数据库的收录程序是这样的,各个数据库去高校联络本校毕业论文资源,基本上是几家数据库垄断的,给知网就不会给万方,给万方就不会给知网,因为知网势力强大,提供的优惠多,所以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将资源提交给了知网,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很多同学检测论文抄袭的时候,不知道是选择知网还是万方或者维普,我也曾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久,因为毕业的时候恰恰是最缺钱的时候,而检测费用情况的差异是这样的:网上知网检测一篇要400-500元,万方的几块钱一千字,大把的资源,至于维普的,我劝大家千万不要考虑,那是白花钱。起初我不明白两者差异为何这么大,现在知道了,知网是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垄断性,跟学校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才敢这么牛气,要价这么高,不过我还听人说,价格高是因为知网一次只能检测5000字,所以一篇硕士有2-3万次,需要提交好多次才能检测完,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也没有得到证实。 二、知网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对策 第一、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第二、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左右,以段落计,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1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 第三、针对标红文字的修改方式除了第二点中提到的外,还有改词、换句、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代码:080301) 执笔人:邱雄迩 审核人:王晓芳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集仪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工业领域中具有仪器仪表设计、设备控制、检测与传感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以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统为主,融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于一体,对各种智能仪器设备实施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测(量)控(制)并重,软(件)硬(件)兼施,机电结 合"鲜明的特点。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等专业领域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与建设、仪器设备生产与服务、实验分析与研究等工作。学生毕业五年后,期望能实现以下目标选项:目标1: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测控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能对复杂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项目提供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案,能负责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生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进而成长为仪表开发工程师、仪表项目主管等。 目标2:能够跟踪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

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设计、生产、开发和服务,负责完成仪器设备产品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成长为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营销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生产、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长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毕业要求 (1)应用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和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工具,解决测控系统在设计、生产及运行等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2)分析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在测量工程项目设计、建设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实验试验、数学建模、工程计算、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识别、表达、分析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识别和判断复杂测控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在设计、运行、施工阶段提供合理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应用整合思维方法,设计与实现满足特定用户需求与技术指标的系统(装置)、单元(部件)或工作流程,能够在各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测控技术等领域的科学原理,采用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数学建模等科学方法,对复杂测控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条件假设、数据提炼、信息综合等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在测控装备或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

知网检测算法及修改方法概要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但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2、对比库 对比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 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出抄袭。 知网库是国家指定的论文检测对比库,国家指定高校论文检测系统为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官方检测系统,所有高校都是知网的检测系统,这是教育部出于全国学术不端公平性考虑而实施的。 3、关于分段和分章出结果 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你学校的目录设置符合知网系统内置的分章判断条件,系统就会按章检测,分章出结果,否则会分段出结果。关于分段或分章主要涉及 4 中的阀值。诚信论文提醒,不论是分章还是分段,保持和学校一致即可。 4、引用的能检测出来吗? 有的同学问:“我明明引用了别人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也有的同学问:“我的引用标注了出处,为什么还算抄袭?” 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

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以段落(或章节的字数来计算,单篇文献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文字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第一章有10000 字,那么引用A 文献300字(10000 乘以3%=300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若引用B文献超过300字,那么B文献分布于第一章中的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不管位于第一章何处,即使打断成句子,只要超过20字就会被标注。①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②关于一些同学问引用的为什么也算抄袭,这里主要是因为知网的阀值问题,高于3%的统一算抄袭,也就是说引用于抄袭的临界就在3%之间。一旦你超标,即使你标注了引用也无济于事。所以请同学们注意。我们举例说明:某篇论文第一章有5000 字,那么第一章中,我们就只能引用A文献150 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二章4000 字,那么我们只能引用A 文献120字以下,否则会被系统认为是抄袭。第三章8000 字,第四章7000 字,分别为240 字以下和210 字以下,以此类推。综上所述,引用超标的计算方式是按章计算,这与抄袭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 5、系统对一句话怎么才算抄袭? 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20字单位以上的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4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 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各章中要达到3%。 6、抄袭的修改方式 针对标红文字的修改方式除了3中提到的外,还有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经过实践证明,使用以上方法结合,可有效降低复制比,保证顺利通过。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保证修改后句子通顺的前提下,尽量和原句在字面上保持不同。

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设计小论文

红外热辐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柳裔树罗小燕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02班,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针对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测量的问题,应用了红外热辐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技术。首先分析了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和目前高速公路对路面温度测量的措施,了解了对高速路路面温度测量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然后对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外热辐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方案。该系统以89C51单片机为控制中心,TN9红外探测器,经过数据处理后将测得结果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关键字:红外热测温;红外;51单片机;LCD显示。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LIU yi shu , LUO xiaoyan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2 class of measur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Ganzhou 341000)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ighway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thermal radiation contactles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irst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urrent highway measures of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learned to highway roa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ffic safety,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studies of predecessors in this aspect,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he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and solutions. The system with 89 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ntrol center, TN9 infrared detector, after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show that measured on the LCD screen. The main design results are: Keywords: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nfrared;51 MCU;LCE display. 0 引言 传统的温度检测是由温度计来检测,而温度计是靠水银随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研制而成。所以用温度计来检测温度的前提必须是接触式,而且要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使水银的性质在该温度下达到稳定状态。目前,人们使用最广泛的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水银随温度升降的热胀冷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多篇)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精选多篇) 第一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第二篇:医药化工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林玲第三篇: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第四篇:毕业论文撰写格式检查表第五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示范格式.doc.gzip 更多相关范文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文件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一、毕业设计(论文)进程情况(请在选择项上打“√”) 1.与开题报告相比较,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调整:不大;较大;能做 到“一人一题”;与课题小组其他同学设计(论文)内容区别在:。 2.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较好;一般;差;文献 查阅数量篇。 3.是否按原定计划进程执行:是;基本是;否; 4.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工作现场(实验室,工厂企业,其他调研 单位暂无)工作天数; 5.已完成总毕业设计任务的百分数%; 6.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性工作的评语:好;较 好;一般;差。

二、学生前阶段工作态度和纪律情况 1.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请假次数;主要原因 是; 3.毕业设计原始记录材料保存:无保存;有保存;完善保 存; 2.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的评价:认真;一般;不认真。 三、中期检查存主要问题: 四、中期检查成绩 好;较好;一般;差。 检查教师: 检查时间: 医药化工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班级 04制药工程(1,2)学号 0406xx9姓名林玲 论文(设计)题目醋酸钠电渗析脱盐工艺的研究 一、文献查阅工作情况: 1、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较好□;中□;差□。文献查阅题录 50 篇;摘要30 篇;复印全文25篇。 2、外文文献翻译情况:好□;较好□;中□;差□。译文数量篇。 二、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1、是否按原定计划进程执行:是□;基本是□;否□。 2、已完成总任务的百分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汇总 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的研究探地雷达回波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支持向量机软测量的研究 盲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绘制曲线的方法途径与及其应用 光纤布喇格光栅温度和应变同时测量系统 光纤加速度传感研究与系统设计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的设计 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分布式光纤电压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光纤光栅不均匀受力特性分析 轧机扭振测量无线感应电源的设计 水泥篦冷机熟料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分布式光纤微弯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水泥篦冷机料层厚度测量方法研究 超声波水流量计的设计 基于小波理论的图像压缩技术研究 基于信号消噪的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 光纤小波滤波器的研究 智能变频空调器的模糊控制技术的研究 高双折射光纤应变测量系统的研究 玻璃钢玻瓦生产线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 测试信号分析网络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数字图像相关法动态位移测量研究及其应用 光孤子通信的仿真研究 光纤自适应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的研究 基于Sagnac效应的光纤电流传感系统的研究 图像处理中几种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倒立摆智能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信号处理ICAI系统 图像边缘检测在关节镜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光纤波长扫描干涉方法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光纤光栅扭转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信息熵的振动信号分析技术研究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FPGA的分布式声表面波应变传感系统智能模糊控制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应用研究ABS系统的应用与设计 光孤子源的研究 取样光栅特性的理论研究 智能化RLC测量仪的设计 基于虚拟仪器的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研究 智能测厚仪的设计 光纤光栅横向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光纤光栅特性及其色散特性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轧机AG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光纤微位移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偏振调制的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研究 数据处理在三维图像显示及处理中的应用基于半导体吸收原理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研究取样光纤布喇格光栅滤波器的设计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设计 扭转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研究 几种基本光学原理的仿真分析 图像处理中各种显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光谱吸收式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表面粗糙度的光纤测量仪研究与设计 原油多相流流量测量仪的研究与设计 光学式电流互感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变压器油中微水含量测量仪的设计与研究光纤亮度与颜色温度测量仪的研究与设计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的开题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系: 2012年 3 月11 日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点阵式显示器件作为信息显示的重要媒体,在金融证券、体育、邮电电信、指挥调度、国防军事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点阵式显示器件的研制、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产业,成为光电子行业的新兴产业领域。由于LED电子显示屏具有所显内容信息量大,外形美观大方,操作使用方便灵活,适用于火车、汽车站、码头、金融证券市场、文化中心、信息中心体育设施等公共场所。该设计广泛涉及了计算机及电子技术中的电源技术,单片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显示技术,存储技术,系统软件技术,接口及驱动等技术。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信息传播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相信,LED电子显示屏以其大的显示信息量,寿命长,耗电量小,重量轻,空间尺寸小,稳定性高,易于操作,安装和维护等特点,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设计利用单片机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控制,进行显示所要显示的汉字和字符。其中显示字模数据有单片机输入显存,点阵的点亮过程有程序控制,由驱动电路完成。点阵采用单色显示,该显示器电路的特点是:点阵的动态显示过程占用时间比较短,亮度均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LED显示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90年以前LED显示屏的成长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LED显示屏在国外应用较广,国内很少,产品以红、绿双基色为主,控制方式为通讯控制,灰度等级为单点4级调灰,产品的成本比较高。 2)1990-1995年,这一阶段是LED显示屏迅速发展的时期 LED显示屏在LED材料和控制技术方面也不断出现新的成果,电子计算机及微电子领域的技术发展,在显示屏控制技术领域出现了视频控制技术。这一阶段,LED显示屏在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局面基本形成,LED显示屏产业成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3)1995年以来,LED显示屏的发展进入一个总体稳步提高产业格局调整完善的时期。 1995年以来,LED显示屏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形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有关部门对LED显示屏的发展予以重视并进行了适当的规范和引导,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深化。 2.2 我国LED显示屏的发展现状 LED显示屏的应用涉及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主要包括: 1)机场航班动态信息显示

知网论文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与修改秘籍

知网论文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与修改秘籍 分享 首次分享者:迎风已被分享25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现在高校对于硕士和博士论文采用的检测系统,是由知网开发的。但该软件的具体算法,判定标准,以前一直不清楚, 本文是从知网内部工作人员哪里拿到的,揭示了知网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如何判定论文是抄袭,以及如何修改来通过的秘籍。发出来造福大家。 引用: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2、对比库 对比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 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出抄袭。知网库是国家指定的论文检测对比库,国家指定高校论文检测系统为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官方检测系统,所有高校都是知网的检测系统,这是教育部出于全国学术不端公平性考虑而实施的。 3、关于分段和分章出结果 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你学校的目录设置符合知网系统内置的分章判断条件,系统就会按章检测,分章出结果,否则会分段出结果。关于分段或分章主要涉及4 中的阀值。诚信论文提醒,不论是分章还是分段,保持和学校一致即可。 4、引用的能检测出来吗? 有的同学问:“我明明引用了别人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也有的同学问:“我的引用标注了出处,为什么还算抄袭?”首先,引用算不算抄袭,与标注出处没有任何关系,引用能不能检测出来,与系统准不准确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都靠系统的阀值来决定。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3%,以段落(或章节)的字数来计算,单篇文献低于3%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文字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第一章)有10000 字,那么引用A 文献300字(10000 乘以3%=300)以内,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若引用B文献超过300字,那么B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教务处《关于做好二OO九届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教科学院认真组织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学院领导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成员在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认真学习了《通知》精神,做了专门讨论和研究,决定成立由学院督导委员会成员为组成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专家组,具体负责本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制定了工作步骤、方式和要求,安排好各自任务。 二、计划周密 我院依据学校的检查通知,参照通知要求的检查内容和方式,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检查。第一阶段是自查阶段,学院教学管理科、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我检查论文中期工作情况,并且做好学院检查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学院检查阶段,对学院的管理资料、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和部分学生的论文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分别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校、学院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检查工作认真细致 在自查阶段,学院各方面都能够认真仔细,圆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3月26日下午,我院督导委员会成员按照计划安排,分别进行了资料检查、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一)毕业论文中期资料检查 按照教务处《通知》要求,我院决定对于学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进行全面检查,学生论文资料抽查不少于总数的1/4 ,每班 随机抽取10 名学生的资料,检查论文工作的完成情况。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1. 管理方面: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文件,包括文件、通知等资料完整、规范、有序。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制定详细具体,符合学校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论文工作执行基本按照计划安排的时间点推进,目前论文工作已经完成计划的80%多。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符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与要求,符合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方面工作要求细致而明晰,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学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狠抓落实。首先严把三道关:选题关、开题关、答辩关。第二开辟三个信息渠道:一是通过各班的信息点、二是通过学院网站毕业论文专栏、三是通过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第三创建两条管理线:一条线是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二是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行政管理这条线进行管理。形成了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并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保证论文按时保质完成,新学期开始,我院加强了对毕业班学生的管理。开学伊始,我院就召开了毕业班学生大会,重点强调了毕业论文撰写期间的学生管理。要求全体学生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必须在校认真撰写论文,如果需要请假,首先要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且要得到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签字同意方可离开学校。 2. 指导教师: 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悉心指导,不怕麻烦。对于学生论文指导方式有当面指导和网络指导两种,对每生平均指导次数超过10 次。指导教师的认真态度、仔细程度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指导工作记录比较及时、完整,对于网络指导情况的记录也能在事后及时补充。指导方法多元化,指导教师一般都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论文研究内容的方向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法,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又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推

论文 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仪器的关系

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专业有什么关联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实用自动化技术与测控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测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走融合的道路,测控技术与自动化发展也越来越快,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电子和信息产业的高度繁荣和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国名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根据目前国家的发展趋势,可知自动化技术也测控技术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关键字:概念、发展史、涉及知识及能力、应用、作用、关系 1.引言及概念 何谓自动化?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的进行操作或运行。然而机械化不同的真正自动化,一直到回馈系统发明后才算完成;而此系统的存在与否,亦即自动化与机械化最主要的区别所在。透过回馈系统机器可自行调节,如监视它自己的输出将之与所储标准比较及利用控制指令调整作业等,自动化已为工业文明发展史带来崭新的阶段。测控技术与仪器则是在误差反馈控制系统中完成信息处理、计算、测量及传感器方面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应用和自动化息息相关,合为一体共同完成任务。 2.两者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自动化: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及单片机应用知识;掌握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基础原理、结构和性能;同时具有工业自动化仪表装配、调试、校验的技能;其次具有工业自动化仪表的选用、安装、运行、维护和修理的技能;最后具有车间技术管理和工业自动化仪表营销的初步能力。 涉及的相关学科:工程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仪表机构与零件、自动调节原理、显示技术及仪表、控制仪表及装置、过程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结构工艺、微机原理及应用、企业管理与营销。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基本技能、仪表结构工艺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器装配实习、仪表装调实习、仪表装教工职业资格鉴定、生产实习、毕业实践。 测控技术与仪器: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的上机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理论与传感技术、精密仪器及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基础理论和绘图、识图、计算、测试、信息检索等基本技能。掌握本专科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对检测仪器和检测系统,现代分析仪器等具体应用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3.运用范围 自动化:中国古代自动装置;巴比伦、古埃及和希腊的教堂庙门自动开启投币式水箱等自动装置;17世纪以来,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多种自动化装置:荷兰机械师惠更斯于1657年发明钟表;英国机械师李在1745年发明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俄国机械师波尔祖诺夫于1765年发明为蒸汽锅炉

修改毕业论文重复率的经典方法以及常用的论文检测系统

修改毕业论文重复率的经典方法以及常用的论文检测系统 我们的建议未必会把您的重复率降低到0,但是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重复率,使您顺利通过学校的论文检测。下面是修改论文重复率的几个经典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 修改方法案例分析 例如下句: 过热故障中的过热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是有区别的,正常运行时的其发热源来自于绕组和铁芯,即铜损和铁损,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由于受到有效热应力而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它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密度。 论文更改为: 几乎被标红,说明与相似文献存在重合和高度相似,经过以上方式结合,本句可改为: 过热故障中出现的过热容易与变压器正常运行下的发热相混淆,后者是因为其绕组和铁芯会出现铜损和铁损的现象,这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发热,而变压器过热故障是受到有效热应力造成的绝缘加速劣化,具有中等水平的能力密度。 这样修改几乎可以降低抄袭率一半。 例如下句: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生产力提高、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活跃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跨国公司根据其战略部署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这导致国际贸易和分工的方式悄然发 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模式逐步演化为同一产品不同工序和区段上的分工体系,即产品内分工。 论文更改为:

从20世纪末以来,在新的科技革命及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良好共存局面。在全球范围内,各生产要素由于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从而使国陈贸易和世界分工的方式产生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变化,传统的产业分工方式开始转变为因产品在工序和区段上的差异而进行的分工方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之中的分工。 例如下句: 在透明水杯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纤维进行搅动,便可以直观地发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乱向分散,且长时间放置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说明合成纤维的质量较好;质量差的纤维经搅动后可能分散,但时隔不久便会上浮为一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论文更改为: (本段完全被标红,修改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打乱顺序,重新组织) 将少量纤维放入盛装清水的透明容器中,边搅动边观察纤维变化情况,如果合成纤维质量较好,那么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纤维呈立体悬浮状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若合成纤维质量较差,那么搅动的过程中,纤维可能分散,并且容易上浮形成絮状层。质量差的纤维在混凝土的实际配制过程中多不易均匀分散。 例如下句: 对施工单位或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和费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非改不可的要调整施工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论文更改为: 施工单位或业主一旦提出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考察变更的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施工工期、费用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分析,遇到非改不可的变更要调整施工计划,尽可能将其对工程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反反抄袭”密招一:改写 躲避“论文测谎仪”的方法听起来有些笨,但却很“实用”,那就是——改写。“不是论文不能抄,要看你会抄不会抄!”。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调研报告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完成日期 2013年6月11日

前言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William Thomson)说过:“当你能测量并用数字来表达你所谈及的事物,你对它是有所了解的。反之,你的知识是贫瘠的和不能令人满意的,无论该事物是何种事物,你或许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但你尚还未进入科学的殿堂。因此,如果说科学是测量的话,那么,没有测量学(Metrology)便没有科学。”上述论断指出了测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极端重要性。此外,在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工、制造和质量检验,在贸易、交通、环境保护以及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测量[1]。 测控技术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一般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测控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测控系统。测就是测量和感知,也就是要获得目标对象的信息,控就是控制,是根据目标对象的现象判断目标对象是否符合预期控制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测和控只是某一时间段就可以完成的行为,而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目标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则需要控制算法的判断参与,这一作出决定的过程可以由人工或控制系统来完成,测、控、以及控制算法就构成一个测控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测控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这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代化生产技术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不断的融入到生产领域中,将这些技术不断的融合创新,对工业生产有了极大的推动力。现代测控技术以其超高的技术含量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将现代无线技术、定位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2]。 一测控技术背景意义 测控装置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就发明了漏壶计时器。在公元前427年,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了“控制论”一词。而真正的自动控制产生是在1788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中使用调速器(离心式飞轮)。然而,测控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形成并迅速发展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测控技术是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测控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应用仪表自动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数据;2、采用控制仪表或控制机构,代替人工操作;3、出现计算机控制系统,形成生产的全自动化。 二测控技术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融入,有效地促进了测控技术的发展,使测控技术朝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检查的实施办法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的实施办法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检查,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实地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可以实事求是地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常进行,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方式 以分院自查为主,学校将组织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组织管理 教务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检查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分院组织各阶段的自查工作,及时将检查情况报教务处。 三、过程检查 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阶段 (1)由分院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小组对选题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在专业方向、综合能力训练、工作量、题目难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检查。 (2)教务处组织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状态调查,调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落实情况、指导教师职称情况及每位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 (3)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小组全面检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填写情况,以了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 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阶段 (1)各分院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小组要根据学生的题目、任务和工作计划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并按时完成任务。 (2)教务处、督导组及有关人员到各分院进行检查,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毕业论文(设计)地进展情况及质量。 3、毕业论文(设计)的后期阶段 (1)由各分院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小组组织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并组织学生答辩。 (2)教务处安排有关人员随机参加各专业安排的答辩,对答辩的组织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如下: ①答辩的环境是否整洁、安静,学生答辩必备的条件是否满足; ②答辩考核教师是否齐全,答辩程序是否规范;

测控导论论文

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及学习规划 当今,我校本专业处于B极学校,毕业后的压力较大,要想在未来的就业、升学中脱颖而出,就要清楚认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特点、发展方向、就业前景以及结合培养方案整理出符合个人的学习计划。 专业特点: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手段与设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测控技术就是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之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测控专业的基础理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网络技术是测控专业的基本技术,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是测控专业的显著特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发展方向: 1·学生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方向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 方向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方向; 方向三:工业自动化控制及过程控制方向。

关于知网学位论文检测系统的说明及修改指导意见(精)

检测报告中只给出有抄袭的段落 , 没发现抄袭的段落自动不给出的 , 请大家注意 ! 比如整体复制比是 0的话 , 检测报告是空白的 , 啥都没有 ! 1、初检段落 A 未发现抄袭 , 复检的时候怎么又发现抄袭了 ? 这是因为知网算法的问题 ,每次检测都要自动分段 ,与系统开发者设置的阈值有关 , 也可能是系统升级的原因 , 只要检测内容有变化 , 每次检测都有新标红。但是只要您把第一次标红内容都修改了 , 第二次检测不管会不会出现新抄袭段落复制比都会降低的。 每次检测都有新抄袭发现 ! 2、怎么和学校的复制比不一样啊 ? 我们这里检测内容一般有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 如果学校检测的只是正文 , 那测出来的复制比不一样的。由于系统升级也可能导致有差异。在您没做任何修改的前提下 , 学校检测指出的抄袭段落是一样的。警示 :对于那些复制比略低于学校标准的同学一定要认真修改 , 别以为自己已经没问题了 , 以防万一 ! 3、我标注为引用的怎么也被标红了 ? 案例 :一个哥们 , 测出来 96%, 可以说是全抄的 , 他说“ 不会吧 , 我全标注为引用了啊” 。 检测系统不管您是不是标注为引用 , 统统列出来。如果标注为引用就排除 , 那检测就没任何意义 , 大家随便抄 , 想抄多少就抄多少 , 只要标注引用就可以啦 ! 4、怎么指出的复制文章题目我都没参考过 呢 ?

感觉好像都是自己没见过的文章 , 这很正常 , 都是相互引用造成的 , 比如您引用了毛主席的话 ,很多人也引用了 ,那给出的复制来源文章题目就会有很多没见过的 ! 5、有些我参考的内容没测出来 软件开发者给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 , 据说该阀值5%, 以段落计 , 低 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 , 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 (这个段落就是上面的分段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 :假如某检测段落有 10000字 , 那么引用单篇文献 500字以下 , 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抄书也测不出来 ,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检测系统 , 能把您抄的东西全部查出来 ! 6、你这里检测通过了 , 导师怎么还说明显看出我是抄袭的啊 ? 是不是测的不准 ? 修改抄袭内容后 , 检测系统检测不出来了 , 但是导师还是能看出来的 , 这是人和机器的不同 ,我们这里测出来抄袭是 0的论文 ,导师那里他也可以肉眼判断说您是抄袭的 ! 所以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 7、我检测通过了怎么还被取消了答辩资格 ? 一定要注意 , 学校检测论文只是论文答辩前的一个小环节 , 检测通过之后 , 专家还要审查论文 , 如果发现您的论文改的一塌糊涂 , 句子都不通顺 , 还有明显抄袭的迹象 (尽管检测系统发现不了 , 专家肉 眼发现 , 取消答辩资格是很正常的 ! 因此 , 改论文时一定要注意踏踏实实改 , 没有任何可以投机的办法 , 否则后果很严重 , 过了检测可能也无法答辩或者答辩无法通过。 8、学校复制比 35%, 你这里 36%, 是不是同一个系统啊 ? 复制比 =抄袭字符数除以总检测字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