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产业链一正略咨询

建筑企业产业链一正略咨询
建筑企业产业链一正略咨询

建筑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研究-正略咨询

一、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保持着长期持续的快速发展,利润率持续增长,

但是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且细分行业利润率相差较大。五超诸强的竞争格局下,国内建筑行业的竞争仍然激烈,而且受到产业链两端的开发商和供应商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通常都会采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或者向细分行业扩张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多元化的方式应对竞争。本文以远洋建设为案例探讨其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并实现协同

效应。

二、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建筑业一直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199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5793.75亿元,经过13年的发展,到2008年总产值已经达到62036.81亿元,总产值规模增长超过10倍。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向好,建筑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机械化程度不断上升,建筑业利润总额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利润率逐年提升,2008年达到 3.54%,但是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与地产行业的利润

率相比。而且细分行业的利润率相差较大,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装饰、园林等的利润率为10%以上远高于房屋建筑仅4%左右的利润率。

74.20 109.35 109.92 117.33 154.80 192.06

294.39 370.35

519.87

719.25

906.66

1193.07

1561.12

2201.84

1.28 1.32 1.2 1.16 1.391.54

1.92 1.99

2.25

2.48 2.62

2.87

3.06

3.54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建筑业利润总额(亿元)利润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产业链上下游给建筑业企业带来的压力较大,建筑业企业受到开发商和供应商两端的挤

压。一方面,开发商议价能力强,而且原材料价格等信息透明;另一方面,供应商议价的能

力强,而且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挤压建筑企业利润空间。

2.2发展趋势

整体来看,综合考虑人口红利、老龄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关联行业发展(房地产)、区域发展规划等长期趋势驱动因子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保障房、节能减排)、五年发展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等中期趋势驱动因子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建筑行业未来至少还

有黄金二十年的结论。

建筑行业未来整体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细分行业差距大,受到上下游企业开发商、供应

商等的挤压。所以积极发展新业务模式,通过区域扩张扩大产能,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

多元化发展是现阶段建筑企业应对竞争环境的选择。中国建筑、中铁二局、中南建设、安徽

水利、宏润建设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建筑企业都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

伸,进入地产、原材料生产、装饰、园林等领域。

三、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

远洋地产集团旗下的远洋建设板块包括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远洋瑞景园林工程

有限公司、北京远洋中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包含建设、机电、园林、装饰四

大业务板块。

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是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于2008年注册成立,包括建设和机电两大业务板块,现阶段远洋建设以承揽远洋地产内部项目为主。

北京远洋瑞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成立于2009年,现阶段主要以承揽远洋地产内部项目为主,远洋园林正处于初创期,各方面都还不完善。

北京远洋中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

控股企业,远洋装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自09年开始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3.2双重产业链一体化

产业链是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的链

条(郁义鸿,2006)。结合远洋建设各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立足现有业务板块,远洋建设

搭建了包含四大板块的双重产业链一体化:

1、首先分别从各个业务板块来看,建筑、机电、园林、装饰以EPC/EPCS业务为未来发展重点,包含设计、采购、工程建造以及售后服务,提供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2、从四大业务板块综合来看,建筑、机电、园林、装饰本身又构成了更高层面的产业

链一体化。由建筑板块通过EPC/BT等业务模式带动机电、园林、装饰各板块业务的共同发

展。

建筑机电装饰园林

设计采购工程建造服务/养护

生产

图远洋建设各业务板块双重产业链一体化

3.3协同效应

安索夫(1965)在20世纪公司频繁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背景下提出了“协同”的概念,他

认为协同可以使公司整体的收益大于各个部分简单加总之和。伊丹敬之(1987)进一步将协同效应细分为“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前者通过实体资产来实现,后者通过隐性资产

即无形资产来实现。同时,他还将协同效应细分为静态协同和动态协同,静态协同是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企业战略要素之间的创造性联结,从而在当下为企业创造利润;动态协同是指在不同时点上,多个战略要素之间的联结,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动态协同效应对企业更有价值,它可以帮助可持续地拓展资源与能力。

同时,由于远洋建设存在双重的产业链一体化,所以它比一般企业具备更多的战略匹配点,这样也就可以比单一层面的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

1、“互补效应”:远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的内部各环节及各个业务板块之间通过对现有

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再利用为企业创造利润;

2、“协同效应”:远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的内部各环节及各个业务板块之间通过对远洋

建设的品牌、与政府、房地产企业、供应商等的关系、组织各层面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无

形资产的不断丰富、不断挖掘,实现隐性资产的增值;

3、静态协同:在同一个项目的同一时点,远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的内部各环节及各个

业务板块之间通过不同战略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企业创造利润;

4、动态协同:在不同项目、不同时点上,远洋建设四大业务板块的内部各环节及各个

业务板块之间通过多个战略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可持续地为企业创造利润。

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关系研究_以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为例

【摘要】本文着重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考察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企业间相互关系,认为企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战略的改变是动态变化的,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或为市场治理结构,或为双方治理结构,或为纵向一体化治理结构。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关系 【作者简介】汤梅,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研究生。 一、文献回顾 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详细阐述了企业的本质,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市场的替代”。科斯认为,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作为一种科层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替代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对比大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或边界。科斯这一理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组织或企业间组织。 威廉姆森(1979,1985)深化了科斯的思想,把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交易成本就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包括合同签订之前的成本以及合同签订之后的成本。在假定人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投机”的基础上,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刻画交易的性质,应该依据不同的交易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治理结构。决定实行纵向一体化(即企业)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条件,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交易成本。 双方治理以及三方治理的交易结构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的两种模式。Williamson 认为它是比市场更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协调方式,从而将“企业-市场”两分法推向“企业-中间性组织-市场”三分法。胡汉辉等认为中间性组织优势来源于其多种契约安排的组合与协调,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两种组织系统在运作中都综合运用了市场和科层组织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是中间性组织的典型代表模式。此外关于中间性组织的称呼还有战略网络、企业联盟、虚拟企业、网络组织等。 从公司战略角度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签 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关系研究——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为例 文/汤梅 地跨国企业就会因为被发现的风险增加而减少转让定价避税行为,从而从源头上解决转让定价问题。 参考文献 [1]施峰.关于资产转让定价法律问题的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朱青.国际税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少克.转让定价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4]刘伟.外资企业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沈阳市实证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第12期. [5]李丽冰.企业转让定价的策略[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年第6期. [6]王金辉.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2期. [7]徐怡红,李婧坤.完善我国预约定价制的思考[J].改革之窗,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华明)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pr.2009 Gen.456No.8 2009年4月 总第456期第8期·102·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中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f735822.html, 1

目录 中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3) 第一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3) 第二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 一、上游原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3) 二、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分析 (4) 三、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分析 (4) 四、上游原材料行业前景分析 (4) 第三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下游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4) 一、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 二、下游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9) 三、下游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10) 2

3 中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图表- 1: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产业链 以PLA 为例,聚乳酸全名为PolyLacticAcid(PLA),又名玉米淀粉树酯,学名为Polylactide ,是一种丙交酯聚酯。聚乳酸为一多用途可堆肥的高分子聚合物,完全由植物中萃取出淀粉→经过发酵→去水→聚合等过程制造而成,无毒性。 其上游为淀粉、纤维素等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含医疗、食品包装、日用品等多个行业。 第二节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作为生物塑料家族中的当家品种,聚乳酸(PLA)目前是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的生物基塑料,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基塑料传统地位的降解材料,也将成为生物塑料的主力军。 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较为发达,淀粉酶以及纤维素等相关产品的数量较多,供给较为充足。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顺丁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顺丁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顺丁橡胶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合成。目前世界上顺丁橡胶生产大部分采用溶液聚合法。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丁二烯分子式为C4H6,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扼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树脂等多种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近年来,……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 2010年国内丁二烯的市场状况为:产能-万吨/年,产量-万吨,进口-万吨,出口-万吨,市场表观消费量-万吨。 表7.1 目前我国丁二烯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情况表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近年来,随着我国合成橡胶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量、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见表7.2。 表7.2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平衡表 图7.1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走势图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专家分析指出,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2010年国内丁二烯供应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产量提升,进口环比

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8T15:43:49.56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作者:袁竞田杰芳[导读] 以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特点为分析基础,以某项目为依托,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直观反映其效益优势,本文采取与现浇式对比的手法进行说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二者进行经济性分析,就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推广速度较慢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摘要:以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特点为分析基础,以某项目为依托,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直观反映其效益优势,本文采取与现浇式对比的手法进行说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二者进行经济性分析,就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推广速度较慢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经济效益;现浇式;改进措施 我国众学者对装配式各方面进行研究,但对效益方面却是略少。本文将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其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为日后的效益研究提供参考。 一、分析思路 (一)经济效益 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和方法有很多,装配式建筑也是近些年推行甚广的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将从建筑的节水性、节材性、节能性、节电性和全生命周期建筑成本出发,将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与现浇式建筑进行对比,从而显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确定经济效益指标 (1)节水效益V1 由于建筑用水量在社会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很大,且建筑过程中主要用水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两方面。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减少了混凝土养护工作与施工设备清洗的用水量。装配式的现场安装技术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工人专业性高且需要劳动人员少,如此,不仅便于现场管理,而且减少水资源浪费。 (2)节材效益V2 由于建筑构配件工厂化加工处理,不仅在材料的使用质量和用量上都是标准的,而且生产构配件的人员也是技术水平较高,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能够按照计划图纸进行生产和安装,不仅节省了材料,工作准确率也有很大提升。(3)节能效益V3 装配式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使用的保温材料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的作用都是极大的。统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生活用电和工作用电等,对比传统建筑的用电和能源消耗。 (二)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以某项目为例,计算装配式建造方式和传统现浇方式的经济效益并进行对比,从而说明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的优越性和推广的必然性。 1.项目介绍 某项目为建筑住宅楼,其结构为框剪结构。1号楼三层以下为现浇,4层开始至17层为装配式;2号楼为现浇式。为保证研究对象的一致性,选取1和2号楼的4至17层进行经济效益的研究和对比。 2.经济效益计算 (1)节水效益计算V1 根据项目数据显示,1号比2号多节水756kg/m3,查询当地水价可知P1=3.89元/t。得。(2)节材效益计算V2 本项目因选取的施工人员不专业,在材料的使用和施工设备的周转上失误过多,因此对节材效益的估算无法估计。V2=0。(3)节能效益计算V3 根据生活用电与工作用电的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1号楼比现浇式建筑3号楼节能用电量N31=7450.14KW?h,结合当地电费收费标准,节电效益为1.05元/m2,能耗节省为S=9.05元/m2,则节能效益元/m2。 (4)建筑成本计算V4 1)建造成本:对项目数据进行整理,装配式建筑1号楼的土建部分、装饰装修部分以及安装造价为1939.09元/m2,现浇式2号楼造价为1604.63元/m2。构配件的工厂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和现场的安装费用使装配式1楼的造价大于现浇式2楼,也正因如此,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使用成本: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由上式计算,NPV1=991.12元/m2;NPV2=1382.05元/m2。 由此可知,1号装配式建筑使用成本比2号现浇式建筑低1382.05-991.12=390.93元/m2。(5)小结

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XX县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 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促进我县传统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省和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中心任务,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核心,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促进全县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编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实现装配式建筑合理布局、统筹推进。 (二)试点先行,有序实施。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由单项突破到多项集成、由试点工程到全面推广”的步骤,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试点,推动社会资本投资项目推广使用部分装配式构件,逐步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范

围。 三、发展目标 (一)试点示范推广期(201X—2020年)。201X-2020年为示范推广期。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政府投资的房建、市政、园林等项目全面进行装配式建筑试点,同时通过政策鼓励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到试点示范项目,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 (二)全面推广期(2021—2025年)。2021-2025年为全面推广期。到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20%,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 四、工作重点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管理体系。通过抓好一批示范项目,配套相关鼓励政策,依托相关标准形成一批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全面推进我县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楼梯、叠合板、承重内墙板、预制承重外墙板、预制阳台、空调板、女儿墙等构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Microsoft Word 文档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今年,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与发展简直呈星火燎原之势。很多企业已经跃跃欲试,投入其中;但有些企业对此还持观望态度,因为在目前阶段,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技术难度比较大是众所周知的问题。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国外发展现状、国内的发展形势、装配式与传统式在节能方面的测评数据详解为何发展装配式是建筑转型的必然趋势。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美国—地域大,多元化发展,预应力预制构件应用广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二、德国—70年代东德工业化90%,是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二战后多层办事装配式住宅,1970年代东德工业化水平90%; 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 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 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 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中国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f735822.html, 1

目录 中国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3) 第一节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3) 第二节餐饮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 一、上游原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3) 二、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分析 (3) 三、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分析 (3) 2、鸡肉的价格分析 (4) 第三节餐饮下游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5) 一、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5) 二、下游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5) 三、下游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5) 2

中国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上游行业可以是食品开发,生产,或者物流配送等,厨师培训。 下游就是一些成品加工商和供应商,大部分的利润都集中在下游。 严格来说餐饮直接面对消费者,没有明确的下游。横向上的话服务业,娱乐业就可以 第二节餐饮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对餐饮业而言,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革奶等食品安全事件已成为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的当下,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和把控能力更成为外出就餐者消费信心的风向标。对此,不少餐饮企业都把全力保障餐饮食品安全,增强餐饮消费信心,视为餐饮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原料采购、运输配送、储存管理、后厨环境清洁、操作人员管理等环节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力求保证出品,扞卫餐饮“舌尖上的安全”。 二、上游原材料供应情况分析 现今市面上对原材料的供应较为充足。 三、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分析 1、鸡蛋的价格分析 3

2018年装配式建筑行业科特亚分析报告

2018年装配式建筑行业科特亚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新贵,三年跻身全美前25 (5) 1、美国装配式建筑持续处于复苏通道之中,区域集中度较高 (5) 2、科特亚处于高速发展期 (6) 3、消费电子制造+科技创投+房地产三巨头强强联手 (7) 二、全方位集成的建筑工程服务,造房子如造手机 (8) 1、工程方案设计业务 (9) 2、室内设计业务 (9) 3、材料供应业务 (9) 4、工地管理业务 (10) 5、劳工管理业务 (10) 6、装修服务业务 (11) 三、化零为整:整合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时效成本均优 (11) 四、交错层压木材:装配式建筑新宠,科特亚的选择 (13) 1、CLT兼有多重优势,契合美国环境特点 (14) (1)CLT具有环保、耐用、经济等优势,契合美国国情和科特亚业务范围 (14) (2)CLT装配式建筑契合科特亚的项目模式 (17) 2、交错层压木材市场增长可期,公司充分享受市场红利 (17)

2018年1月,软银旗下愿景基金(Vision)领投了美国建筑科技 公司科特亚(Katerra),融资额达8.65亿美元。科特亚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装配式建筑工程,短短三年内就跻身全美25大多户建筑总承包商,估值达30亿美元,成为建筑行业的独角兽企业。 美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至今已有40年历史,期间业内没有出现代表性企业,科特亚为什么能够在相对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上脱颖而出,获得创投基金的青睐呢?本报告将介绍科特亚全方位一站式的建筑 工程服务和其独特的产品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并通过与家得宝(Home Depot)、劳氏(Lowe’s)等家具建材零售巨头的比较,分析科特亚的特点和优劣势。 科特亚为装配式建筑新贵,三年跻身全美前25多户建筑(Multifamily)承包商。美国装配式建筑持续处于复苏通道中,区域集中度较高:2017年美国预制房屋发货量达92902 套,同比+14.5%,与2009 年低点相比已增87%,CAGR为8.1%;预制房屋发货量最大州为德克萨斯州,占总体19.1%,发货量前10大州占60.6%,中西部 地区居多。科特亚发展迅速:目前处于施工阶段的大型项目12 个,2017年完成项目11个,未完工项目合同额达13 亿美元;2018年底,预计公司员工从1300名增至3000名,投产工厂数量从1间增至6间;公司已融资4 轮,总融资额10.7亿美元,估值达30亿美元。三位创始人为消费电子制造、科技创投、房地产投资的业内权威,具有超20年的管理或投资经验。 建筑工程服务高度集成,造房子如造手机。公司提供全方位建筑

2020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预测、装配式装修产业链竞争格局及细分需求拆解

2020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预测、装配式装修产业链竞争格局 及细分需求拆解

目录 图目录 (3) 表目录 (4) 1.政策力度增强叠加人工、成本催化,装配式装修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将引领行业深度变革 (5) 1.1.装配式装修具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信息化多重优势 (5) 1.2.装配式装修顶层设计与地方细则逐步完善,装配式打分标准凸显重要性 (7) 1.3.人工、环保两大催化进一步推动装配式装修发展提速 (9) 1.3.1.人工成本逐年提升,倒逼选择装配式装修 (9) 1.3.2.生态环保是国家重要战略,装配式装修更为契合 (10) 1.4.装配式装修利好装饰公司改善盈利及现金流,助力地产公司提高销房水平及周转率 (11) 2.装配式装修覆盖五大建筑场景,我们预测2020-22年市场规模约6431/8138/10326亿元 (12) 2.1.全装修政策为装配式装修发展提供坚实土壤 (12) 2.1.1.全装修是中长期重要趋势、为装配式装修发展提供坚实根基 (12) 2.1.2.地产融资环境、地产竣工及销售均在好转,将为全装修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4) 2.1.3.未来社区、旧改亦将为装配式装修发展提供庞大的市场需求 (15) 2.2.装配式建筑大风已至进一步推动装配式装修发展 (16) 2.2.1.政策上在2016-18年已奠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坚实根基 (16) 2.2.2.2019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明显提速,且有两大重磅政策出台 (17) 2.3.我们预测2020-2022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约6431/8138/10326亿元,CAGR超25% (19) 2.3.1.住宅:我们预测2020-22年装配式装修市场空间约3976/5156/6811亿元 (21) 2.3.2.公寓:我们预测2020-22年装配式装修市场空间约1503/1871/2695亿元 (22) 2.3.3.酒店:我们预测2020-22年装配式装修市场空间约459/550/594亿元 (23) 2.3.4.商业楼宇: 我们预测2020-22年配式装修市场空间约782/913/1049亿元 (23) 2.3.5.医疗康养:我们预测2020-22年装配式装修市场空间约428/553/704亿元 (24) 3.装配式装修全产业链涵盖设计、施工到家居等多方参与,亚厦股份、金螳螂等实力较强 (25) 3.1.装配式装修全产业链价值拆分,地产参股家居、家装切入装配式装修及部品部件 (25) 3.1.1.地产端:碧桂园等参股家居,万科等研发推广装配式内装体系 (25) 3.1.2.施工端:装饰公司积极拓展装配式装修施工、且向设计端或部品部件端延伸 (26) 3.1.3.家居端:欧派家居等拓展全屋定制,海鸥住工等拓展整体厨卫 (27) 3.1.4.部品部件端:亚厦股份等拓展装配式装修产品即涉及到六个面的部品部件 (29) 3.2.装饰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对比:亚厦股份、金螳螂、广田集团等装配式装修先发优势明显 (30) 3.3.装饰龙头具体进展:亚厦股份已有2条产线35亿元产能且产品迭代到第6代 (33) 3.3.1.亚厦股份:目前2条产线合计35亿元产能,产品迭代到第6代,已承接多个重要项目 (33) 3.3.2.金螳螂:加速装配式装修3.0版本的开发研究 (34) 3.3.3.全筑股份:全装修领域龙头公司之一优势显著,拓展装配式装修具有先天基因优势 (34) 3.3.4.广田集团:已发布“GT装配化”产品 (35) 3.3.5.柯利达:已完成吊顶、墙面、地面等系统的装配化研发与设计 (35) 4.推荐亚厦股份/金螳螂/全筑股份等 (36) 5.风险提示 (38)

己二胺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己二胺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己二胺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目前几乎所有大规模生产己二胺的方法都是由己二腈出发的。 传统的己二腈生产工艺主要有丙烯腈(AN)电解二聚法、丁二烯(BD)直接氰化法和己二酸(ADA)催化氨化法三种。由于己二酸催化氨化法生产成本高,已基本淘汰。 全球己二腈共有9家生产企业,13套装置,… 世界己二腈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下表: 表7.1 世界己二腈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近年来,由于亚州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尼龙66纤维和工程塑料需求的快速增加,从2006年开始,全球己二腈市场从供求基本平衡转向供应日趋紧张。从2007年开始预计到2010年供应缺口将逐年增加。 …… 表7.2 2000~2015年世界尼龙66、己二胺、己二腈需求情况及预测表 单位:万吨/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己二腈装置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的尼龙66盐生产线,原设计由配套引进的己二酸氨化法己二腈生产装置生产。这套己二酸氨化法己二腈生产装置是国内仅有的规模化己二腈生产装置,设计年生产能力2万吨,但由于该工艺路线成本较高,与国外

丁二烯路线生产的己二腈相比没有竞争优势,2002年开始停止生产,而且不会有重新开车的可能。随着国内尼龙66工程塑料及纤维市场的扩大,预计中石油辽阳分公司尼龙66盐装置2008年有可能恢复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其尼龙66盐生产所需2万吨己二腈要靠外购解决。 我国目前己二腈的需求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己二腈单一进口国。随着我国尼龙66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间体己二胺对原料己二腈的需求量逐渐增大,2008年己二腈的需求为10万吨/年,预计2010年将达到20万吨/年。 目前我国尼龙66的主要生产厂家中,仅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使用了以丁二烯为原料的己二腈生产尼龙66。据神马相关人员透露,目前神马使用的己二腈主要从英威达进口。 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尼龙66盐一期工程自1998年底开车以来,至2005年累计进口己二腈24.94万吨,估计2006年进口6.87万吨,2007年进口8.38万吨,2008年进口9.67万吨,2009年进口11万吨,2010年进口12万吨。 表7.3 2006~2015年我国己二腈需求情况及预测表 单位:万吨/年 由于己二胺生产工艺复杂,又属于有毒有害产品,其生产技术全部掌握在国际跨国公司手中。他们为了保持核心技术的优势,不论是丙烯腈法生产工艺,还是丁二烯法生产工艺,都进行了严密封锁。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己二腈,只有购买进口己二腈生产己二胺的企业。己二腈作为生产己二胺的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始终受到国外跨国公司的控制。中国是界上最大的己二腈单一进口国。随着己二胺市场需求量迅猛增长,没有自主开发的己二胺生产技术这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显然,在中国没有掌握己二腈的生产技术前,国内的己二胺市场有可能被国外跨国公司控制。

我国影视后期制作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导读:我国影视后期制作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影视后期制作的下游行业就是电视台、电影院、音像出版行业以及新媒体。电视台和电影院是影视作品播放的最主要的渠道和载体,影视制作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产品对电视台的销售。 产业链模型介绍 影视后期制作属于电视剧、电影制作环节中的一部分,属于影视制作行业。下面以影视制作行业中的电视剧行业为例说明影视后期制作的产业链: 影视后期制作产业链图 随着电影、电视产业的日趋成熟,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内的基本完整的产业链。 (1)影视后期制作上游行业情况及其影响 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服务、演职人员劳务、摄制耗材、道具、服装、化妆用品等的采购,以及专用设施、设备和场景的经营租赁等。电视剧剧本创作服务的提供者是编剧。随着影视作品创作的日益繁荣,催生出一个庞大的编剧队伍。剧本创作行业与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一方面,剧本的好坏,从源头上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着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影视后期制作行业的繁荣必然促使影视制作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剧本的购买中,促进剧本创作的发展。影视制作公司对剧本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优秀的演职人员是影视行业的稀缺资源,是精品剧的质量保障。有优秀的制片人、导演、摄影和演员的参与,往往能够显著提升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影响力。 (2)影视后期制作下游行业情况及其影响 影视后期制作的下游行业就是电视台、电影院、音像出版行业以及新媒体。电视台和电影院是影视作品播放的最主要的渠道和载体,影视制作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产品对电视台的销售。 影视制作公司将影视作品的音像版权出售给音像出版公司,形成音像制品。近年来,受盗版冲击的影响,音像出版行业普遍不景气,影视制作公司出售版权的价格一降再降,且数量也不断减少,影响了影视制作公司的收入。

基于甲方视角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与实施过程重点管控节点解析

基于甲方视角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与实施过程重点管控节点解析+项目实地考察(势-道-术) 备注:课程讲解1 天;项目实地考察1 天(项目考察, 深度交流) 2018年5月5-6日(深圳) 【课程背景】 2017年以来,四川、浙江、山东、河南、上海等省市纷纷出台推进房地产精装房项目的政府文件,四川要求2025年,新建住宅要求全装修比例达70%;浙江要求到2020年底新建多层和高层住宅将基本实现全装修;山东要求2018年设区城市新建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2019年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淘汰毛坯房;河南要求到2020年,大面积扩展全装修成品住宅的建设比例,其中省辖市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争取达到80%,县城(市)要达到60%以上;上海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外环线以内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实施全装修比例达到100%,其它地区达到50%,公租房、廉租房实施全装修比例应达到100%。本次课程从实战出发,将向各位同行分享2016年国外及一、二线城市最新典型精彩案例,可让大家鉴赏世界顶级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及标杆企业相关精装修产品成果,诠释精装修住宅的最新变化及发展趋势。解读和分享标杆房企精装修住宅最新研究成果,更多的从开发商的角度去讲解如何实现批量精装修的管理和运作。课件所提供的操作方法,不仅符合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也适合中小开发企业的管理运作,同时对从事批量精装修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也是非常有益的参考。

本次课程将结合学员的需要,将更多地通过实战案例去解读住宅精装修的核心本质。 【金牌讲师】 张老师:中智商学院高级讲师。装配式建筑领域实操专家,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特聘专家,万科首批标准化及产业化研究人员,万科标准化1.0 产品核心研发人员,全联房地产商学院装配式建筑研究特聘讲师。现任国家挂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某大型国企装配式建筑研究中心PC 技术总监;佳构PC 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等职位。作为特聘专家,参与了深圳市《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星级评定标准》编写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3.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标准体系与关键标准研究”工作。09 年开始师从日本前田建设,从事万科建筑产业化的设计及研究工作,致力于研究万科的标准化1.0 产品,现被推广为装配式建筑的深圳模式。2015 创立佳构PC 研究中心,所承接的产业化项目约占深圳三分之一的市场。所操盘的多个项目为深圳和上海各区的第一个装配式项目。先后被邀为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星河地产、佳兆业地产、卓越地产、天健地产、泰禾地产、万华地产等开发商进行多次装配式建筑的宣讲培训,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及丰富的项目实操经验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亲自操盘的装配式项目(部分):万科公园里二、三、四期、万科翡丽郡园、翡悦郡园、中骏上海普陀项目、鸿荣源龙胜保障房项目、佳兆业君汇公馆项目、星河地产大丰安项目、中粮地产宝安25 区项目、卓越地产辛仰项目。参与了招商地产装配式建筑操作流程标准化系统制定、中粮地产装配式建筑操作流程标准化系统制定。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16T10:51:16.0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刘家煜1 郭文毫2 [导读] 提高创新思维、整合市场资源、减少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型建筑的发展。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60 摘要:在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其中,其对环境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而我国现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的城市建设。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从政策、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深入剖析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指出装配式建筑管理应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相关标准、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创新思维、整合市场资源、减少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型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缺点 1.1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优点 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其存在的优点有许多方面:①节能环保。因为外墙是一体的,所以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好,保证了装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避免了保温装修材料的脱落。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整个施工过程都在厂房内部进行,这就有效的减轻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②施工成本低。这样的工程建筑方式更加的工业化,和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不同,其用工数量变得很少,只要少数技术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便可以完成工作。③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和生产质量。因为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可以在工厂进行生产和完成,这样整个施工过程不会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现在的砌筑和抹灰等工作,这使得工程量大大的减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更好的得到保证。另外,在这样的施工过程中,只要预制构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生产,那么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变得更加信息化,这使得建设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1.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缺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中也饿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改善。 ①这种装配式建筑对预埋件的要求高,需要增加更多的预埋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②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受很大的限制。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厂房来进行生产的,而在这其中,其所用的设备、技术和车间等都是规定的,所以预制构件的尺寸都是固定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③运输费用很高,运输难度大。因为制作预制构件的厂房一般都离市中心较远,那么势必会增加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构件一般都比较大,通过钢筋进行连接,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因为磕碰和摩擦而给最后的工程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④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只是处在处在初步阶段,预制化率较低,和国际上的预制化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在这方面的造价成本很好。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规范化生产。另一方面,单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用料多。⑤因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限制,造可以会因为墙体的厚度而减小室内的空间面积。⑥对预制构件的尺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尺寸存在问题,那么可能直接导致无法安装、留下的缝隙过大、或者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 2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2.1市场环境因素 目前尽管政府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但由于该产业涉及到开发企业、设计、预制构件厂、运输以及施工等单位,各方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参与主体协同作业程度低;由于装配式建筑建造前期的一次性投入普遍较传统建筑高,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开发、流水线建设,另外建筑工业化产品的高达17%的增值税,使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不够。 2.2政策法规因素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政策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完善,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缺乏对企业的组织、培育机制,未积极引导原有企业转型和建立对企业的培育机制等;全国尚未建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以及验收标准体系,不同省份和地区的规范标准以及要求尚未统一,很难到达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和施工。由于规范标准的编制需要一定时间,某些方面是滞后于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存在不完善和冲突现象。 2.3技术体系不成熟 装配式建筑在构件节点连接、组合安装位置尺寸偏差、成品养护、抗震等关键性技术方面研究不足,导致一部分人对装配式建筑存在偏见;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工业化配套生产机械工具的成果不足;企业生产、安装技术水平不够,生产设备、原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目前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熟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比较陌生,施工队伍人员和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稀少装配式建筑的复合型人才,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施工方和其他相关单位间协调和配合有待提高;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适宜推广的成熟技术体系;构件模数体系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系统化通用模块,部品部件间缺乏有效集成。 3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3.1政策经济激励 要想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从国家到地方层层推出政策约束和经济激励的方针政策。国家要出台建筑行业法规规范,通过法律约束,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通过一定的政府调控,经济扶持的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在行政审批方面可以减少审批流程,对于构配件生产建厂给予一定的拿地优惠、生产工人免费培训等财政补贴、对于科研技术方面采用科技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2加强产业管理 针对装配式建筑其发展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的制约因素,需加强产业管理。装配式建筑涉及开发商、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要求建筑构件的标准化设计与现场装配施工技术的协调配合,各环节之间需具备密切协作能力,提高装配式建筑不同阶段的技术和管理水

四氯乙烯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四氯乙烯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四氯乙烯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国内主要采用乙炔法制四氯乙烯,因此四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是乙炔(电石),氯气,氢氧化钙。 7.1.1 乙炔/电石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乙炔则有“有机合成之母”之称,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氯丁橡胶、醋酸及醋酸乙烯等,同时乙炔还大量用于金属切割、生产乙炔炭黑。 电石产业早已过剩,目前正面临淘汰中小型、落后产能的局面。2010年中国电石产量1466.4万吨,同比减1.7%。各省电石产量见下表。 表7.1 我国2010年各省电石产量表 单位:万吨/年

2006~2010年我国电石供需基本平衡,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7.2 2006~2010年我国电石供需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 图7.1 2006~2010年我国电石供需走势图 单位:万吨/年 聚氯乙烯是电石主要消费的领域,占电石用量的70%。目前在国产PVC中,

大约70%以上以电石乙炔为原料。醋酸乙烯(VAc)是电石另一重要的消费领域,约占9%。石灰氮是国内电石的传统消费领域,约占3%。电石制成乙炔可于金属切割和焊接,及其他乙炔类化工产品如HFC-152a、三氯乙烯、偏氯乙烯等消费占电石总产量的12%左右。其他占6%。 7.1.2 氯气、氢氧化钙供应现状 国内氯碱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无须担心氯气的供给。但氯气有剧毒,不便运输,因此厂家最好就近采购运输。 7.2 四氯乙烯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四氯乙烯主要由乙炔或C1~C3烃类生产得到。主要用于干洗、金属清洗和用于生产ODS替代品。 四氯乙烯上下游产业链见下图。 图7.2 四氯乙烯产业链结构图

装配式建筑:国外先进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装配式建筑:国外先进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可为我国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法国可借鉴的经验有: 一、建立建筑部品的模数协调原则 在20 世纪90 年代,法国混凝土工业联合会和法国混凝土制品研究中心编制出一套GS 软件系统。这套软件系统把遵守统一模数协调原则、在安装上具有兼容性的建筑部件汇集在产品目录之内,告诉使用者有关选择的协调规则,其主要外形、部件之间的连接方法,设计上的经济性等等。模数协调原则的制定,使得预制构件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二、推动形成“建筑通用体系” 法国于1982 年后,发展面向全行业的通用构配件的商品生产,并开发出“构造逻辑系统”的软件,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建筑,不仅能进行辅助设计,而且可快速提供工程造价。通过推行“建筑通用体系”,法国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发展。 英国 英国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结构形式。在英国,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英国可借鉴的经验: 一、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二、建立装配式建筑执业资格认定体系 是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三、重视和扶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发展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