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十四《中国地理》练习题附解析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十四《中国地理》练习题附解析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十四《中国地理》练习题附解析

专题十四中国地理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中国地理总论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地形、地势的主

要特征以及山脉和地形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

征及其影响因素。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

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我

国人口增长与分布。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开发

利用与保护。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

考查内容: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

考查频率:

年年必考

考查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查素养:

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

中国地理是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基础

知识。在高考命题中,有两大方向:一是

直接考查国情知识,如重要地理事物位

置与分布、区域典型特征;二是把区域

知识作为基本背景,考查地理原理与规

律。复习备考中要依据此方向,加强基

础知识记忆,强化获取信息、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单元的位

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中国地理总论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面两题。

地区①②③④

年平均气温(℃)8.123.5 2.618.3

≥10℃积温(℃) 3 900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621 1 980538 1 350

1.表中①地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答案 B

2.关于四地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最小

B.②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C.③地河流有结冰期

D.④地河流汛期最长

答案 C

知识2中国分区地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2.在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游牧畜牧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水田农业

答案 C

综合篇知能转换

【综合集训】

考点一中国地理总论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9威海荣成六中月考,15)据图可知()

A.清明时节各地阴雨连绵

B.6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春旱严重

答案D

2.(2019威海荣成六中月考,16)该区域()

A.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答案B

3.(2019威海荣成六中月考,17)芒种至大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短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A

考点二中国分区地理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新泰一中质检,1)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光照

C.气温

D.技术

答案C

2.(2019新泰一中质检,2)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A.乙、甲

B.戊、丙

C.丁、乙

D.甲、戊

答案A

应用篇知行合一

【应用集训】

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9)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答案 C

2.(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10)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较大

B.下渗量较小

C.融雪量较少

D.地下水补给较多

答案 B

3.(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11)近年来,该河径流量有减小趋势,与此无关的是()

A.气候暖干化

B.过度放牧

C.大量开采矿产

D.冰川融水减少

答案 D

创新篇守正出奇

【创新集训】

(2019天津四合庄中学月考,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如下图所示。

(2)从自然方面列举古代马帮运送茶叶到西藏地区会遇到哪些困难?

普洱茶和普洱咖啡,这两张代表东西文化的名片,一个内蕴中国文化一个传递西洋文明,普洱人通过茶马古道将普洱茶文化远播海外的时候,来自西方世界的咖啡则开始引领普洱的另一场革命。

(3)从市场角度分析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条件。

答案(1)纬度跨度大,地跨热带、亚热带;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纬度较低且为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2)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不便运输;多暴雨、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等。

(3)我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少量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因而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交通不便,远离国外主要消费市场。

【五年高考】

考点一中国地理总论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9课标Ⅲ,9,4分)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答案D

2.(2019课标Ⅲ,10,4分)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答案 B

3.(2019课标Ⅲ,11,4分)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 D

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2019北京文综,6,4分)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A.黑

B.青

C.港

D.黔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7北京文综,6,4分)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答案A

6.(2017北京文综,7,4分)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B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17江苏单科,1,2分)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答案D

8.(2017江苏单科,2,2分)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答案C

9.(2018江苏单科,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Ⅰ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图Ⅰ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 990美元和8 836美元。图Ⅱ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图Ⅱ

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Ⅲ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图Ⅲ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

是。(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

。(4分)

答案(1)澳大利亚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考点二中国分区地理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面两题。

土地利用类型省(市、区)

农业用地建设

用地

未利用土

地及其他耕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

甲 3.1 6.521.40 1.068.0

乙18.862.70012.5 6.0

丙19.459.710.50.6 4.7 5.1

丁23.39.40 5.337.524.5

1.(2019浙江4月选考,3,2分)甲是()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

答案 A

2.(2019浙江4月选考,4,2分)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9北京文综,4,4分)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答案 A

4.(2019北京文综,5,4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9江苏单科,25,3分)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双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答案AC

6.(2019江苏单科,26,3分)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双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答案CD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18江苏单科,19,3分)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双选)()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答案AB

8.(2018江苏单科,20,3分)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双选)()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17课标Ⅱ,1,4分)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答案 C

10.(2017课标Ⅱ,2,4分)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 D

11.(2017课标Ⅱ,3,4分)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 D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2016海南单科,13,3分)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答案 B

13.(2016海南单科,14,3分)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 D

14.(2016海南单科,15,3分)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2015海南单科,18,3分)小明旅游的省是()

A.云南省

B.海南省

C.贵州省

D.广东省

答案 A

16.(2015海南单科,20,3分)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答案A

17.[2019课标Ⅱ,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7北京文综,9,4分)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2.(2017北京文综,10,4分)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答案D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6课标Ⅱ,9,4分)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答案 D

4.(2016课标Ⅱ,10,4分)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答案 B

5.(2016课标Ⅱ,11,4分)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 A

6.(2016上海单科,20,2分)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 A

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15江苏单科,23,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Ⅴ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BD

8.(2015江苏单科,24,3分)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双

选)()

A.Ⅰ区

B.Ⅲ区

C.Ⅳ区

D.Ⅴ区

答案BC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9.(2015重庆文综,2,4分)“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答案D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0.(2015广东文综,7,4分)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C

11.(2015广东文综,8,4分)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B

12.(2019课标Ⅱ,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13.[2018北京文综,40(1),10分]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京杭运河简图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上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4.[2018江苏单科,27(3)(4),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Ⅱ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Ⅰ

图Ⅱ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Ⅲ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图Ⅲ

(1)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6分)

(2)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

。(3分)

答案(1)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2)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三年模拟】

时间:50分钟分值:8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3分)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该年降水量分别是1 083 mm、986 mm、679 mm、642 mm。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三期中,14)与常年相比,该年我国()

A.北方旱,南方涝

B.北方涝,南方旱

C.南北均旱

D.南北均涝

答案 B

2.(2020届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三期中,15)导致该年降水异常的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B.夏季风势力偏弱

C.台风特别活跃

D.亚洲高压偏强

答案 A

下图中甲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潜水位的季节变化,乙图示意该流域某河段,丙图示意该河流P、Q两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2020届嘉积中学月考,9)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C

4.(2020届嘉积中学月考,10)乙图中河流PQ河段的流向是()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南流向东北

D.自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 A

5.(2020届嘉积中学月考,11)P水文站观测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一个谷值,这两个峰值以及一个谷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下水补给、冷锋、梅雨

B.梅雨、伏旱、台风

C.季节性冰雪融水、暖锋、季风降水

D.季节性冰雪融水、伏旱、台风

答案 B

四川西部某地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天无三日晴,号称雨城。读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6.(2019聊城一模,1)被称为“西蜀天漏”的城市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7.(2019聊城一模,2)关于“雨城”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河相间,利于暖湿气流深入

②受热力环流影响,多夜雨

③距印度洋较近,飓风带来大量降水

④三面环山的喇叭状地形,导致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8.(2019聊城一模,3)图示区域“天无三日晴”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温带植被广布

B.地表径流增大,下渗量减少

C.地质构造脆弱,地壳活动加剧,地震增多

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次增加

答案D

下图示意我国半干旱区某区域(无地表径流)逐月植被指数、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变化。植被指数可反映植物生物量的多少,指数越大,植物长势越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雪线的分布 2.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 3.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 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 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分析.doc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答题思路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的记忆口诀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 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 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 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 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居环境污染因素有:() A、装修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 B、人的排泄物 C、不文明行为; D、病毒传染; 2、在“指向性”的学习中,师生共同借助了下列哪种器材?() A、司sī南、条形磁体B、司南 C、实验室中的小磁针D、生活中的指南针 3、教学中教师介绍的显微镜有:() A、光学显微镜和位相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和倒置式显微镜 4、头脑风暴法基本程序有:() A、六项; B、五项; C、十项; D、三项; 5、理想的家居环境要素有:() A 、地点环境良好; B、房屋结构坚固; C、清纯的空气; D、宁静而优美家居设计。 6、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现是:( ) A、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B、经常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C、亲自动手帮学生做实验 D、抄写板书 7、“白色污染”指是什么物质?() A、塑料袋; B、废旧钢铁; C、白色粉尘; D、废旧纸张。 8、白色污染|对地球的毒化是:() A、大地不能长植物; B、塑料袋在土中难以降解、使土壤板结; C、产生病毒; D、动物死亡。 9、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 A、没让学生猜想 B、学生设计实验后没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C、学生实验没有展示汇报数据直接得出结论 D、学生实验展示汇报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 10、塑料制品是否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A、是可以再生利用; B、不可以再生利用; C、一次性用品不是再生资源; D、不知道。 1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在数据处理这一环 节,教师知道学生采用了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1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到实地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研究步骤,实 地考察中必须要做到有:() A、考察设计;考察记录; B、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人员;考察记录; C、考察时间;考察记录; D、考察记录;考察设计;考察人员。 13、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对某一项目做实验考证,拟定实验方案必须要做到:() A、注意事项;实验结论; B、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C、实验室;实验报告;

关于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一、高一新生学情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 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几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高一的新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提高,往往难于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造成部分入学成绩逐步下降,经过调研发现,导致学生衔接不好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内容容量增加,难度加大 初中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进入高中后学习内容加深,系统化,特别是上册的自然地理课程内容难度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更新学习方法,那么部分学生会发生跟不上的情况。 2、学习方法不科学,被动接受较为普遍。 新入学的大部分学生仍用初中甚至小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高中的内容,课前不预习,下课以后不主动复习,教材内容不理解和掌握就去急急忙忙做作业,机械地死记硬背,对地图不重视,不少学生表现为很用功去又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取得的成绩与他们付出的精力不能成正比,于是这部分学生也容易落伍。 这次考试,地理试卷难度不大,但平均分数不高。说明刚刚到高中,很多学生对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并且高一地理很难,而且知识点比较繁复。但是这一部分恰恰又是我们以后其他部分地理的基础,所以必修加强。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得慢慢地培养他们各方各面地理的能力。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高中地理重要地十四个图及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快期中了,这14组图你还不知道吗? 地理中的图示认识很有必要,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图示,马上就要期中了,你这14组图还不知道吗?如果让你在图中分析已知容,你会吗?下面这几图是有对比性的,还有对应的考点,快来学一学!

7天气系统

11、地质构造

14.农业地域类型

二、综合题答题方法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阐述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分析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试题(1)

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一、填空题 程。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5、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6、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包括(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二、简答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三)以创新发展为目的(四)、以过程评价为尺度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三)知识经验。 (四)课程资源情况。 4、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特征有哪些?

1、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学习 3、合作性学习 4、体验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6、建构性学习 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 三、论述题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和活动主题展开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一、丰富情感体验,逐步激发兴趣,让学生逐步由“被动”变“主动” 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被选为组长后,在领导本组成员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时表现不够积极,责任感不强。于是,我在选举组长环节改变过去“指派任命”的做法.通过尝试发现,学生在明确组长人选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他人认可及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方案逐步由“不完善”到“完善”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自主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以加大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活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 三、提前策划,充分准备,让学生的行动由“盲目”变“有序” 四、关注学生,学会变通,让分组过程由“受阻”变“顺畅” 四、活动设计 1、请你参加“关于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活动,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展开调查?请制定一份调查计划。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

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必修3:区域地理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如何描述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自然资源; (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科技、旅游等。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①整体描述:分布是否均匀(平衡),总体变化趋势。 ②局部描述:哪里多,哪里少;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③描述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 区域特征及实践意义: 特 征含义实践意义举例 图解(A、B为两 个不同的区域)

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要素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 的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 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 构调整方向等 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的发展中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 关系越来越复杂,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时间上呈阶梯式递进,在空间上由点到面扩展。 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美国匹兹堡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野外地貌认识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统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地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且让人感觉地理科不具实用性。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多次开展实地教学,在此把其中一次以野外地貌认识的综合实践课整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探究野外地貌综合实践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地理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地理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零距离向自然环境学习,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国情,关注环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年高一是我省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届学生,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开展过四次野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进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实验记录,还有观察日出并据日出时间及当地经纬度计算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室外的地理课的教学。在此我把第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地貌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基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对不同地理的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利用身边的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拓展应用使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牢靠扎实,而且印象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学科观测、地理实验。 (2)结合实例分析探究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对地貌形态进行描述。 (2)让学生对地形的成因做简单分析。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综合实践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与(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信息 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她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与(活动总结交流)阶段。 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该就是活动的(开发者)者与(实施者)者。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学科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 8、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9、活动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过程)材料的保存。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必修)课程。 A、必修 B、选修 2、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重视活动(过程)。 A、过程 B、结果 3、“关注个性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的爱好、兴趣与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A、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照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C)。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5、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最(生活)的。 A、抽象 B、生活 C、深奥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地理分布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一、分布类问题 1、点状地理事物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④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 2、线状地理事物 ①延伸方向②变化趋势③极值④疏密⑤弯曲 二、特征描述类问题 1、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或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临近的海洋,位于…大陆…部) ②临近地区(邻国,临近地理分区,地形区) 2、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及分布 ②地势(高低、起伏、变化) ④特殊地形区(喀斯特地貌、火山、地震、沼泽、黄土高原、海岸线等) 9、盐度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降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增温,蒸发较强,经过盐度偏高;寒流,降温,蒸发较弱,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氺江水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节融冰量的大少(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 ⑥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必修一 一、地球与地图 5、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水流峡谷出口最窄处,避开地壳断裂,并考虑移民,生态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地区,或“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6、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7、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8、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突降暴雨的带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9、输油输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避开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二、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太阳辐射 三、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风 (四)大气环流 (五)天气系统 (六)气候 1、气候特征 (1)气温:①夏季、冬季气温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2)降水:①年降水量大小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季节变化 2、气温 ①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沿海地区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1、简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生态等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引发了对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如环境问题,除生态学、地理、生物、化学问题外,还有经济学问题、历史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美学问题、法学问题等;再如人口问题,不仅是人口学、生物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理学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应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诸如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毁灭的威胁、人口爆炸、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也迫使各国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合作。人们意识到,当今和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需要通晓多门学科并能融会贯通、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化”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而课程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 (3)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备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搜集信息的能力(2)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时代 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 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 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学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 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 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 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则微乎其微。必修课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最新)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练习 新人教版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 考向1 等降水量线图上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典例一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省份一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该年降水量接近当地多年平均值。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该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A.甲B.丙C.乙D.丁 2.推测M区域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是 A.河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B.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C.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D.城市的热岛效应显著 3.该省份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A 2.B 3.A 典例二 下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根据材料,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用以反映某区域的降水量多少和分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常考查的 一种形式。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2中R地)、最小值(如图1中丁地)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图2中由南向北递增)。 2.描述延伸方向 (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例如第一组例题中安第斯山脉南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3.观察形状变化 (1)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如图2中Q地),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其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如图1中甲地附近。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如图1中丙地南侧。 (2018年高三省际名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

(完整版)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特别好哦)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小学综合实践设计模拟试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拟考题 第一题得分 第二题得分 第三题得分 总分 1-3 简答题 4 设计题 5 6 一、简答题(35分)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理念是什么?(10分)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有何特点?它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主要领域?(10分) 3. 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5分) 二、设计题(20分) 4. 请你根据所给的材料,为县城某小学三年级(1)班设计一个春季系列(N 主题个数≧3)活动主题。(25分)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可爱的燕子,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学生享受着暖洋洋的春日、和煦的春风,学习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诵着有关春季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了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于是,从多角度了解春天,三年级(1)班学生《走进春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 专 业: 姓名: 学号:

三、论述题(45分) 5. 如何进行本课课程资源的开发?(20分) 6. 请运用活动方案的优化和评价的知识,评述以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要点。(25分)

《让父母远离麻将》 一、活动背景 不久前,在阅读我班梅雨文同学的日记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日记中她这样写道:“这些天我的生活一团糟,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每天放学回去面对的都是爸爸妈妈打闹的场景,上课时眼前老是出现爸妈争吵的画面,耳边老是回荡着爸妈声嘶力竭的呼喊:‘不想过日子,就离婚。’天哪,我该怎么办?都是该死的麻将惹的祸,是你让我们家不得安宁我恨你……” 是呀,如今社会上不少的成年人以打麻将消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之余,不由蒙发了开展“让父母远离麻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冲动。 二、活动目的 (一)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调查,在自己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打麻将的利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近而劝告父母告别这种不良习惯。 (二)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打麻将不仅影响家庭、影响学习对社会也造成了影响,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形成一种对社会、对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三)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善于交往,大胆质疑,归纳概括能力。 三、活动形式:调查采访与课堂交流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对民警的采访录音 (二)学生自制对父母的采访问卷,并把调查结果归纳总结,整理成文。 (三)邀请四名家长参加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调查。 1、教师拟定调查提纲,组织学生采用“友情帮助”的形式,相互启发思路,不断调整方案。 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向家长询问、问卷、个人采访等方法获取资料。 (二)课堂汇报。 1、激情导入: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每个孩子心中对父母的感恩语。我们都知道父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爱给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回报父母,去了解他们,尽量能使他们快乐,于是我让你们去关注父母的业余生活,去寻找他们的乐趣,而结果却令我们为之一惊,大多数的父母居然拥有同一个乐趣--打麻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该去赞同这种所谓的“快乐”延续,还是制止呢?我们现在不如从你们这些小记者口中听听父母们自己的想法。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先汇报自己设计了几个采访问题,再陈述结果) 生1:我在采访我的妈妈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您除了劳动之外,其它时间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2)您认为这件事确实带给您快乐了吗?我的妈妈认为她最喜欢的还是打麻将,因为打麻将时,她就不想烦心事了,玩得尽兴。当然玩时也有发生口角,令自己不愉快的时候。 生2:我采访时就直接问了爸爸、妈妈:你们真喜欢打麻将吗?你们认为打麻将的好处是什么?它真给你们带来乐趣了吗?我的父母说也不是十分喜欢,但就是没意思,如果玩了,赢钱时觉得挺有劲儿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