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 长江中下游区

中国地理分区 长江中下游区
中国地理分区 长江中下游区

第十二章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

教学重点:阐明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阐明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提出长江中下游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面积约89×104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河网密度达4.8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梅雨是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站的统计,梅雨期的降水各占该站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对本区旱涝影响极大。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一)河流的特点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续到10月。5个湖群 (1)两湖平原湖群。

(2)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二)水资源特征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954×108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特征为: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有少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叶林分布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单纯。分布在本区南部海拔较低处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竹、刚竹、淡竹等。有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有大量的亚热带特有经济植物。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乌桕、油茶等。茶的产品种

类很多。果树中以红橘和甜橙最为著名。暖温带果木,如柿、板栗、梨、桃、杏等也有栽培。和天然植被一样,在经济林木上也充分显示出长江中下游区自然景观的南北过渡性特征。(二)富铝化显著的土壤

本区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以黄棕壤为主。长江以南,500~9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属红壤和山地红壤分布所在,黄壤大多散见于较高的山地。本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广大山区河谷地区,都有水稻土分布。湖荡洼地有零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有局部盐渍土。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南北不同。

五、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州,安徽的庐江、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

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河段和清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及鄱阳湖水系均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500×104kW,占全国总量的12.2%。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第二节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长江中下游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近代,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一、区域发展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2)良好的空间资源:低平坦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

(3)投资环境优越:水运四通八达、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织。上海、武汉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港。(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文教卫生等社会条件较好。

(5)资本雄厚,技术较先进。

(6)市场容量大。

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其自然资源较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发展尚不相适应。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地建设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本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0.6%,200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29.0%,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国的51.5%;油料产量占全国的38.7%,其中油菜籽产量占全国的65.0%,芝麻产量占全国的53.9%;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2.5%;亚热带林产品、果产品占有更高的比重,茶叶、柑橘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0%、42.5%。2001年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9.78%。农产品的商品率高,1997年净调出区外粮食770×104t。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

(2)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田投入水平高和耕作水平高。

(3)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乡镇企业数占全国的32.8%。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1)长江中游平原农业基地建设。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及鄱阳湖平原,土地总面积13.6×104km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热量条件能满足稻麦两熟、棉麦两熟的需要,粮食商品率达40%以上,是全国性重要商品粮基地。占全国淡水鱼产品的52.7%,其中养殖产量848×104t,占水产量总量的85.9%,是全国以养殖为主的淡水鱼最大产区。

(2)长江三角洲农业基地建设。历来是农业富饶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农业生产基础和经济技术较好,各项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饲养业水平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集约化程度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道路上有了较大进展。市场条件好,是本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长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粮食高产区。但由于人口迅速增加,乡镇企业扩展,近年来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急速减少。

太湖平原过去盲目围垦,河道被人为堵障,一些城市、工矿企业防洪排涝能力薄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太湖平原良好的生态环境。(3)江淮地区的整治建设。是全国冬小麦最适宜区,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2。成为国家以麦、豆为主的商品粮及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本区又是暖温带水果商品生产的理想基地。本区历史上是旱涝盐碱危害严重的地区,1949年以来,国家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目前防洪排涝的工程标准不高,需加强区

域水土治理,提高排涝抗旱能力,从深度广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4)江南山地、丘陵盆地的治理与开发。人均粮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亚热带林果生产占有重要地位。速生用材林占有林地的70%以上,是人工用材林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柑橘原产地之一。但本区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①山塘水库淤积普遍严重;②河道淤塞,航程缩短;③侵蚀土壤表层,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减少,无机营养淋失,土地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合理利用红壤丘陵着手,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山水田和农林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三、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工业发展特点

(1)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2)工业结构较为合理。

(3)东部沿海沪、苏、浙,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

(4)鄂、湘、皖、赣四省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工业基地建设

(1)机械制造业。本区为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门类齐全。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精密仪器仪表及量具的制造中心。2001年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9.7%。江苏的机械制造中心有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镇江、南通、徐州等。浙江的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1%。湖北的运输机械制造也占有突出地位。

(2)纺织工业。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其产值约占全国纺织工业产值的1/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

(3)化学工业。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首位。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4)钢铁工业。本区是全国钢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钢、成品钢材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4%和10%。武汉是也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5)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矿产是本区的优势资源之一,而且区内电力(水电)充足,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6)电力工业。水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华东电网和华中电网构成本区强大的供电系统。

四、水路陆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

本区位于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交通运输业发达。

1.长江航运线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运干线,由干流和汉江、湘江、赣江、信江以及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运输干道。通航里程、客货运量分别占我国内河的72%和80%。

2.海洋运输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上海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三大港,有近150年的国际通航史,通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宁波港、舟山港、连云港等是重要海港。

3.纵横交错的陆路运输网五、加速发展旅游业(略)

第三节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一、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方向

综合开发长江中下游,建立沿江产业密集带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区内东西南北的横向联合,走积极参与国内外劳动分工之路,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辐射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2.区域发展布局

(1)沿海开发轴线。以上海为轴心,以江浙为两翼。江苏,以沿江地带为开发重点,呼应浦东,争取在21世纪初形成一个产业带、两个经济核心区、三条经济轴线、五个经济中心的生产力布局格局,即沿江产业带,苏、锡、常经济核心区和宁、镇、扬经济核心区,东陇海、通榆河、苏北京杭运河轴线,徐州、南通、连云港、淮阴和盐城五个中心。浙江,其经济核心区是杭嘉湖平原,也是全省今后发展的重点。

(2)中游沿江开发轴线。湖北是长江中游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重点建设三个地带,即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带;鄂西长江沿岸地带;以襄樊为中心的十堰至随州铁路沿线地带。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优先发展湘江沿江产业密集带。安徽经济布局,以沿江、合肥及皖北为重点。江西重点是赣江沿岸和浙赣沿线两大产业带。

二、生态环境建设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1991年江淮洪涝,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湘、鄂、赣受害面积约100×104hm2,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减弱,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

(2)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108t,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长江中游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挥发性酚,主要超标项目是大肠菌群。长江下游各江段水质已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淮河、太湖、巢湖均因水质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治理重点限期对象。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3)水土流失。本区属于南方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湘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湖北的蕲春和湖南的安化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县。

(4)生物生境恶化,物种濒危。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严重影响生物的繁衍。

(二)生态环境建设(1)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水利系统工程,适应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后长江中下游水利系统的变化。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沙石。

(3)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和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宜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主题:长江产业带的经济发展布局战略

方法:用略图方式绘制经济发展布局

能力训练:地图抽象能力

要求:每组完成1张图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达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

3、分析梅雨对长江中下游区的农业有何影响?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读图1,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 .因地制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主要为丘陵 B .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 .土壤贫瘠 D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酸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 .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 .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 .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 .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5.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 A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民收入低下,大量垦辟陡坡地、林地、草地造成尖锐的人地矛盾 B .目前,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宜农荒地,这些宜农荒地的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 .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道路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垦殖这一原因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 .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 .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 .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7.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 .气候湿润 B .地形以盆地为主 C .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D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8.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因素 B .政策因素 C .人口因 素 D .自然因素 读右下图,回答9-11题。 9.河流N 是我国( ) 图1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随堂练习(附答案)

中国地理分区部分: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左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读左图,回答6-8题: 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7.近年来M市地下水位以每年30cm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读左图某海岛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9.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下图,回答11-12题。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三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分布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土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空-跨流域调水,时-修建水库)。 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与否:一看地势落差,二看流量。 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铁、有色金属)、分布特点。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 1 课时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可划分哪四大地理区域? 3、尝试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二)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有何不同? 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五带、地形区、工业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的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3,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请你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的家乡所在的地理区域。 (在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的美称。) 2.读P3图5.2:说明划分区域的理由? 山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颜色、等高线密;——林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农耕区(农作物分布)。 3.读P4图5.4: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限。 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黄、渤海季风区的北部,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以南,以东, 东南部临、海季风区的部,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西北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课堂活动 1.读P5图5.5:请你说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它与四大地理区域的

人教版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中国的地理分区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中国的地理分区检测题及参考答案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依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对甲、乙两地界定正确的是( ) A.甲属于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 B.甲属于半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 C.甲属于半湿润区乙属于半湿润区 D.甲属于湿润区乙属于干旱区 2.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 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1.A 2.A 南岭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体看,我国的南岭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局部看,南岭由多条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岭组成。读图完成3-5题。 3.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 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 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4.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5.南岭对其南侧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阻挡北侧湖泊水汽,气候干旱加剧 B.抬升暖湿气流,冬季降雪量大 C.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侵袭 D.促进南北侧气流交换,减小水热差异 3.A 4.C 5.C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6.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 7.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 6.C 7.B 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word版本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区域地理——中国地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 oE-123 oE, 32 oN-50 o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2、范围: (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1)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为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水文-河湖: (1)特点: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本区的塔里木河。 (2)主要湖泊: 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4、生物(植被)-景观变化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 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 mm、50 mm以下。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地表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100°E-120°E 20°N-34°N 地理位置: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如广西的壮族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的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人民生活:食:大米,住:通风散热(砖瓦、竹木);行:传统船舶;体育:游泳、龙舟竞赛。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⑴地貌特点及分布:平原、丘陵交错。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形区。 ⑵气候类型及耕地类型: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一年二熟或三熟。河湖河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 ⑶农业生产: ·粮棉基地淡水鱼: 7个商品粮基地:成都、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和油菜。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居全国首位(“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含磷、钾)。生产稻、麦、棉、油菜籽、甘蔗、柑橘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经济林木、水果:蚕丝产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两广、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基地;水果中柑橘产量最大;南部沿海还出产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樟树。 ⑶存在问题: ①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②水污染严重。 ③江南丘陵的红壤贫瘠,水土流失。 ④能源供应不足。 ·对策: ①加强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固堤坝,疏浚水道。 ②改良红壤(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种茶树、油树、杉木、马尾松)。 ③开发水能资源,建设大型水电站(如三峡);建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

中国地理分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4·烟台模拟)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2题。 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地制度D.地形、土壤 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解析:1.B 2.A第1题,东部沿海各省市,北方耕地比重高,南方水资源丰富,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与降水量、地形有关,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第2题,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严重,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径流量小有关,春季尤为突出,因此选择A 项;北方耕地多,但热量相对不足,复种指数低,以旱地为主。 (2014·绵阳模拟)下图为116°E经线的一段L。读图,完成3~4题。

3.经线L段最可能跨越的纬度是() A.20°N至25°N B.28°N至34°N C.32°N至38°N D.30°N至35°N 4.有关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地跨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B.图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主要是一年三熟 C.大别山南北两侧山麓地带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D.春旱是影响本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解析:3.B 4.A第3题,记忆性知识,淮河大约在33°N,据此可判断答案。第4题,秦岭-淮河为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别山全部位于亚热带地区,南北两侧自然景观差异不大。 (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读“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6.据图分析()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地区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地区(绿色中国) 一、读图、填图题 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分别是: ①②③④⑤ (2)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河湖名称分别是: ⑥⑦⑧⑨⑩ (3)图中字母(大写)所代表的矿产地及其矿产种类分别是: A B C D E F G H (4)图中字母(小写) 所代表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 b c d e f g h i j 2.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请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三个铁路枢纽城市名称,以及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名称(要求按铁路延伸方向填写名称)。枢纽城市①,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枢纽城市②,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枢纽城市③,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2)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分别是:甲,乙 丙;其中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有 (填写文字代号)。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读图3,回答1一3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市相同的是:( )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2.图中b铁路线的名称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焦柳线 D.宝成线 3.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 ) A.土地荒漠化 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C.次生盐碱化和地面沉降 D.水域面积减少 南方丘陵山区不仅在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中独具特征,而且在国内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是南方丘陵山区一大特色;然而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治理难度较大。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南方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没有形成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气压带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深受夏季风影响 5.南方丘陵山区建立立体农业体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 A.土地类型结构 B.人均耕地 C.劳动力素质 D.生态环境 6.改造红壤的主要措施是:( ) A.多施化肥 B.多浇水 C.修梯田 D.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等高线地形图4,回各7 -- 9题。 7.图中最高山峰的山麓处自然带类型应是:( ) A.热带季雨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草甸 8.图中500米以下的平原区农业发达,土质肥沃,其土壤类型是:( ) A.红壤 B.紫色土 C.黑土 D.黄土 9.图示区域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是:( ) A.太阳 B.水能 C.煤炭 D.核能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中国地理分区

第三篇第五单元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C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D ) A.市场B.技术 C.资金D.交通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及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秦岭一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所以A项错误、C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第2题,本题考查人文地理区域划分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线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2017·石家庄高二检测)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

中国地理分区第二节南方地区导学案

中国地理分区第二节南方地区 【使用说明】 阅读《区域地理》P116-P124完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2.理解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过程】 一、位置与范围 1.以南,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和。 2.在35°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台粤桂滇),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 E- °E之间(注意100°E、110°E、120°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3.位于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主要的地理单元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和云贵高原。 政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4.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55%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和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台湾岛、海南岛等;(2)地形特征: ①东部、面积广大 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广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均为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丘陵、丘陵、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②西部以、为主 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盆地”和“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③山地:横断山脉、南岭山脉、雪峰山脉、武夷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外,大巴山、大别山、巫山等,多红壤和黄壤(具有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粘重,宜植树,尤适植茶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学习资料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复习纲要——Hu Shuo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初一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____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____(省、市、区、县)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进行能力培养,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培养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加强自我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加强对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习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5.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读图】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太湖。 【问题】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思考】 (1)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2)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3)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 2.水果: 3.经济林木: 【思考】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 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思考】(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2.红壤丘陵 【思考】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思考】 (1)结合长江1998年洪灾,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2)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 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六、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有色金属、铁矿、煤矿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填空】江西: 大余---- 德兴---- 湖南: 水口山---- 锡矿山---- 广西: 平果---- 贵州: 铜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