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of Pre-school Children

课程编码:0402922009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前教育评价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修(制)订日期:2018.8.27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设计研究方案、查阅资料、调查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技能。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

(二)能力目标

1.会设计教育研究的方案。

2.会灵活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3.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会对研究资料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会撰写研究报告。

(三)价值观目标

1.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

2.遵守研究的伦理规范。

四、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单元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教育研究的含义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掌握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伦理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教学难点:选题的技巧。

【教学单元二】: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抽样、变量、测量、误差、效度和信度等。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抽样

第二节变量

第三节测量

第四节误差

第五节信度和效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抽样的方法,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信度与效度估计的方法。

【教学单元三】:观察法

(一)教学目标:了解观察的类型,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第二节观察法类型

第三节观察记录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方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单元四】:调查法

(一)教学目标:了解调查的基本类型及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学时:5 其中理论:5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调查法的特点

第二节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搜集调查研究的手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问卷的设计方法与访谈的技巧。

【教学单元五】:实验法

(一)教学目标:了解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和基本构成,了解实验研究的类型和实验设计模式,会设计简单的教育实验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法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类型

第四节实验控制

第五节实验设计模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设计的模式。

教学难点:实验控制的方法。

【教学单元六】:行动研究法

(一)教学目标:了解行动研究的基本框架,学会在教育中做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时:2 其中理论:2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动研究法简介

第二节行动研究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行动研究的框架及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行动研究的框架。

【教学单元七】: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掌握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描述统计

第二节推断统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SPSS做描述和推断统计。

教学难点:SPSS软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单元八】: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会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

(二)学时:5 其中理论:5 实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报告撰写的要求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评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教学研讨、案例教学等。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和阶段考核。课程成绩构成为:学习态度(10%)+课堂参与(20%)+终结考核(70%)。

具体考核设计参见下表:

七、课程教学资源

(一)教材选用

王坚红著,《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17年印刷。

(二)参考书目

1. W·维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2.科林·兰克希尔等著,刘丽译:《教师研究:从设计到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华国栋编:《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郭春彦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6.张燕,邢利娅编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陶宝平编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32适用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其先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方法。 该课程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远离,揭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程序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中明确提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自我扩展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反映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积累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学生现有知能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理论、实际问题、具体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模块:内容涉及科学研究、教育研究特别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内涵、特征、意义、类型,以及从选题到成果表述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等。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研究方法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全貌。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原理模块:主要阐述学前教育研究各种具体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优点与局限、具体类型、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原理性知识和实用的操作技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模块:该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文献检索、园本教研、各种研究方法的模拟实作。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研究方法知识到研究操作技能的转化。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模块内容与项目,根据“良好中选优秀,优秀中选精品”,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2015年春季学期 主讲:戴佳 Email: jiadaiut@https://www.360docs.net/doc/df9920075.html, 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 讲授+案例教学 教材: 《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参: 1.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2.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3.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 5.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6.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 社 7.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 8.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9.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11.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 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16 学时 学分:1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讲授及案例法 2.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五、大纲正文 概述(4学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2.高中新课标阐述 第一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科学研究的特性 2.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 3.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第二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基本步骤(4学时) 【目的要求】 1.区别生物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完整版)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框架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 二、研究前期准备------(第二章、第三章) 三、量的研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四、质的研究------(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五、行动研究------(第十四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5、经验性

6、有效性 7、可靠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 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 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 2、伦理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5、适宜性 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 三、收集研究资料1、保持客观性2、注意系统性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 五、形成研究结论 六、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节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047229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学分:3 学时:54 授课对象:教育学院教育系三年级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始终坚持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态度,以“研究”的序列逻辑而不是以“方法”的逻辑展开。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着力于培养本科生“做”研究的实践取向,要求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同步进行,强调“即学即练,即练即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二、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课堂教学:48 学时 2.课堂讨论:2次 3.教育(或教学)实践:2次 4.课外辅导、答疑:2 次 5.课外阅读:各章提供的拓展阅读内容 6.课外作业:6 次 7.其他教学环节:6学时(研究实践) 三、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2.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3.指导学生即学即练 四、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和研究报告 2.期末考试: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闭卷考试 五、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引论 [教学要求] 1.对待教育研究树立起严格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2.理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3.明确完整的研究过程序列是什么样的。 [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一、科学是什么 二、教育是什么 第二节教育研究之源流 一、方法是什么 二、研究是什么 三、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第三节研究过程的序列 一、起始过程 二、形成过程

三、分析-结论过程 [课时安排]3学时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来源和类型以及问题课题化内涵和路径。 2. 理解课题选择的实质性原则。 3. 掌握文献选择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第二节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提出研究问题 二、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 三、研究的伦理考虑 第三节文献检索与选题 一、文献检索的价值与作用 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1.第1题 想在短期内收集到较大范围和数量的个人信息资 料,宜采用( )。 C.问卷调查 您的答案:C 2.第2题 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结论出发,推 论出个别或特殊结的思维方法是( )。 B.演绎 您的答案:B 3.第3题 调查者按概率均等原则来抽取样本所进行的调查 被称为()。 B.随机抽样调查 您的答案:B 4.第4题 某研究者在对幼儿园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时,以 幼儿教师的身份加入到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同 时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记录,该研 究者采用的观察属于() B.参与性观察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按标准的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内容或信息类目 的选择取舍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则,以防 止研究者在选取资料时偏向于把只把支持自己观 点或假设前提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体现了内 容分析法()特点 B.系统性您的答案:B 6.第6题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 C.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 与参考文献等部分您的答案:C 7.第7题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 把访谈调查分为()。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您的答案:C 8.第8题 关于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的是()。 A.作者.文章题目.出版社.年份.具体页码. 您的答案:A

“总数N=600,样本容量n=60,求出间隔 600/6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60个,这是采用()。 C.系统随机抽样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按测验的目的分,测验法分为()。 C.诊断性测验、描述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您的答案:C 11.第21题 编制问卷,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C.一般说来,编制问卷的题目越多越好 您的答案:C 12.第22题 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 A.开放式问题 您的答案:A 13.第23题 下列对于访谈法正确的是()。 C.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您的答案:C 14.第24题 有一研究者对某一幼儿在午睡起床后的活动进行一个小时的连续观察,并对与观察对象相关的人及对象本身所作所为进行记录,该观察者所采取的观察方法是() B.时间取样法 您的答案:B 15.第25题 陈鹤琴研究自己的儿子,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B.观察研究法您的答案:B 16.第26题 行动研究也需要在事前周密计划,在过程中坚持按计划来开展研究的各种活动( )。 B..应该能够随时调整和修改研究行动 您的答案:B 17.第27题 在问卷调查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B.保持态度中立您的答案:B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人们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中出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程序工具说;二是纵横说;三是层次说;二、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应具备的一般研究的特征(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区别于一般研究的特点(三)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三、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第三,教育研究是形成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途径。 第四,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第五,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教育研究的类型(一)从研究目的、功能看(二)从教育研究的时序看(三)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四)从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看五、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我们可以从复杂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概括出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 12

(一)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教育研究的设计(三)收集资料(四)分析处理资料(五)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二章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问题(或者说课题)。 确定研究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始于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 第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 第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如何确定教育研究的问题呢?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价值性即研究问题要有价值,这包括三个方面: 理论价值;应用价值;综合价值。 (二)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有科学性,指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有科学上的现实性。 (三)创新性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它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即能够发现出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的东西。 (四)可行性可行性是指问题有被解决的可行性,即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完整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创造性原则是课题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 2. 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我国特有的地方百科全书)、墓志、碑刻等。√ 3. 通过抽样,可以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 无结构观察法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5. 实施调查最基本的一条是按调查计划的要求进行,调查人员不能违反设计时的意图任意变动调查内容和操作程序。√ 6. 理论因素是选择和确定自变量的最根本的方面。× 7.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人、个别的事件、个别的团体等,不能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 8. 针对凯米斯未能将“一般概念”明晰化这一问题提出批评的是英国教育学者麦克南。√ 9.教育教学经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源泉。× 10.在运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资料时,常常附以统计表作为参照。×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答:(1)观察的目的指向性 (2)观察环境的自然性 (3)观察过程的直接性 (4)观察主体的能动性 (5)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3.课题选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迫切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4.搜集文献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尽量使用逆查法。 (2)以影响大、质量高的文献为主。 (3)尽量多搜集第一手资料,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4)注意搜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5)不仅搜集教育科学领域的资料,还应该搜集相关领域、学科、专业的有关资料。 5.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答:(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 (4)整群抽样 (5)有意抽样法

(完整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大纲 (含研究性学习) 课程代码: 学时数:70 理论环节学时数:50 实践环节学时数:22 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下称PBL)是一门试验性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去带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体验的一门学科。 《PBL》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4、理解教材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 6、能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7、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的实证性研究 8、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实证性研究报告 9、初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部分) 1、了解PBL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PBL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PBL的基本方法 4、理解PBL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2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科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科一体化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程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六)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与技巧。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有关知识,讲解社会调查研究和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与技巧。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组织或模拟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类型和题材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掌握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的区别。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 一、现有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四节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一、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概念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 第五节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 第六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考核要求: 1、社会调查的概念 1.1现有的认识(了解) 1.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2、社会调查的作用(理解) 3、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3.1社会调查的分类(掌握) 3.2社会调查的题材(掌握) 4、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1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了解) 4.2普遍调查的特点(了解)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1学前教育研究——采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发现和研究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2蒙台梭利1901年创立了闻名世界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1907年创立了“儿童之家”3陈鹤琴1925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现代学者用科学方法探索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开端。4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 5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推进数量化推进现代化推进综合化推进现场化6科研与教研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看:1科研:对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新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实现新的突破,以此推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效发展,主要解决目前我们没有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2教研: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是解决我们能够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太好的问题②从研究机构的组织系统上:1科研:科研的基点在课题组2教研:教研的基点在学科教研组及各学校③从成果应用范围上:1科研:侧重于教育经验的提炼、教育规律的发现。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和整理,其成果可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2教研:对教学过程的局部的、微观部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只适应于一个学科、一个地区、一个单位④从研究过程上讲:1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研究活动。它从选题、制订计划与实验到成果鉴定、结题等有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2教研:一般是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管理性文件为依据,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7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①推进学前教育改革②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④完善学前教育体系⑤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依据 8学前教育研究的任务:①总结历史经验②研究教育现状(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③预测发展趋势④开展改革实验⑤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 9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形成结论——发表成果 10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可重复性、创造性、科学性、人文性11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法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平时作业: 1、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选择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根据自己选定课题,查找文献资料,将所有相关度高的文献资料全文收集在一个文件夹内,根据综述写作要求,整理撰写研究资料的综述,并正确罗列参考文献。 3、请根据第五章的学前教育调查问卷中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问卷,并详细说明设计问卷的构思。 主要内容有: 1、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2、学前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写作 4、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5、学前教育测量研究 6、学前教育调查研究 7、学前教育叙事研究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 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 法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2005年2月—6月) 类别:研究生选修课(编号:02112190)教师:牛大勇 时间:星期四第3、4节(10:10—12:00 .)学分:2 教室:三教104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研究生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现代史史料学的训练,熟悉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史史料的各种类型和利用价值,掌握围绕研究专题来搜集、考证和分析各类史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将介绍和研讨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包括着名史学家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和利用网络、数据库资源的研究方法。以此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撰写专题论文做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从事研究工作和各种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 上述目标显然不能靠单纯的“讲课”和“听课”来完成,而必须把课堂讲授和教学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师将详细讲解中国现代史史料的基本分类和各类史料的价值,介绍搜寻、阅读和考订这些史料的基本方法,包括跨学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来搜集、研究史料的方法,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专题资料。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教学实习,选择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自己“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总结出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尽可能带领学生到一些档案馆、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站上参观,组织专题讨论,撰写各项作业。学生只有动手动脚,到处去“挖掘”历史资料,才能够真正掌握搜集资料和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从事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和各种相关的实际工作。关在教室里“讲课”,是培养不出这种本领的。 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史研究生经过一学期的时间,结合课堂讲授,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资料搜集,讨论、作业和实习才能完成。本次课程将有重点地介绍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动态和重要史料的情况,指导学生选读各种典型的原始史料(即所谓“一手资料”)和研究论着(即所谓“二手资料”)。将适当地布置学生撰写若干作业,并进行课堂讨论。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 (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 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6学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2、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的作用 4、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5、 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6、 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7、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8、 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9、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早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 1、 调查课题的类型 2、 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3、 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4、 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5、 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6、 文献查阅与选题 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 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章的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4学时) 1、 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 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3、 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4、 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几种分析单位和两种经常犯的错误:层次谬误和 简化论 本章难点: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的辨别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防止两种错误。 第四章抽样 (6学时) 1、 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3、各章 节主要 知识点 与教学 要求:

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610

全国2016年10月髙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格选项中只有一个足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观察法属于研究方法体系中的(D) 1-32/33 A.一般方法 B.系统论 C.方法论 D.具体研究方法 2.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前半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处于(A)1-37 A.直观思辨的经验化阶段 B.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 C.注重观察的启蒙阶段 D.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3.研究问题的产生需要依赖一定的(C) 2-52 A.观察策略 C. 经验策略 C.思维策略 D. 理论策略 4.研究问题的具体化也称为(D) 2-53 A.课题过滤 B.课题陈述 C.课题评价 D.课题聚焦 5.“未经儿童父母同意,研究者不能询问儿童某些敏感问题”,这体现了所要研究 的问题必须是(D) 2-58 A.有意义、有价值的 B.有新颍性、创新性 C.可行的、可通达的 D.符合伦理、道德的 6.下列文献载体形式中,电子传播的载体是(D) 3-68 A.微缩文献 B.机读文献 C.印刷型文献 D.声像文献 7.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学前教育文献可分为(C) 3-69 A.1个等级 B.2个等级 C.3个等级 D.4个等级 8.各种文献检索法中,引文查找法又称为(D) 3-71 A.顺查法 B.计算机检索法 C.逆差法 D.跟踪法 9.各种研究设计中,以实验和测量为主要方法的是(B) 4-85 A.描述性研究 B.解释性研究 C.抽象性问题 D.封闭性问题 10.量的研究一般在形成假设、并设计特定的程序来检验假设之前,需要先确定(A)4-87 A.研究问题 B.研究方案 C.研究目的 D.研究设计 11.科学研究工作中形成假设的基础是(B) 1-92 A.经验 B.事实 C.推理 D.想象 12.根据总体中个体的顺序编号,按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的抽样设计称为(D)4-95 A.整群抽样设计 B.分层抽样设计 C.单纯随机抽样设计 D.机械抽样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