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全集

八段锦全集
八段锦全集

八段锦全集

目录 1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马风阁、卓大宏整理) 2八段锦锻炼要领(马风阁) 6八段锦动作:第一套八段锦 (卓大宏整理) 8第二套八段锦 (马风阁整理) 12

第三套八段锦 (唐豪整理) 20第四套八段锦 (坐式) (马风阁编) 27 K-Magic

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 2 “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

相影响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276 页)我们应当以整体的观点、相互联

系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八段锦对身体的作用。人体安徽医学院马风阁是一个统

一的整体,肌肉、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八段

锦各个动作当然可能对某些内脏或经络广州中山医学院卓大宏有较多的作用,

但总的来看,作为保健体操的八段锦,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并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说虽然八段锦的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流派又多,

但八段锦的只有单举手,或只靠单举手就能调理脾胃,一个往后瞧的动作就动作

和歌诀总是大同小异,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可见八段锦对能把“五劳七伤”都

去掉了。实际上是八段锦各节动作综合起来,人体确有健身疗病的良好作用。才

能起到调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能起到全面的健身

作用。八段锦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生产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例如,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往往低头凹胸或弯腰的时当然,这并不排除某一动作

相对地有其特殊的保健作用。为候多,这样久而久之会改变人体姿势,影响内脏和神经的功能,了从解剖生理和保健的角度探讨各节动作的健身价值、安徽医学损

害健康。而八段锦的动作大多有助于纵正这类病态,因而很适院体育教研组、医

疗系和中医系等部分中西医教师以及部分工农合于广大工农兵锻练。兵曾一起探

讨过多次,座谈过多次。现把他们的意见整理如下,以供参考。我国古代的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确的健身目的、某一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或防治某一脏腑、

经络的疾病,都有具体的一、两手托天理三焦规定和说明。例如有一种叫做“五脏导引法”的健身法,其动作可分别防治肝、胆、心、脾、肺、肾的某些疾病,“四时导引法” 这一节从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和伸懒腰很相的动作分别具有补肝、补脾、补心、治肺、治肾等作用。八段锦似。伸懒腰是人体常见的生理现象,据现有资料来看,加强四肢也是如此,例如每个动作的名目都注明了专门增强哪一脏器。“两和躯干的伸展活动确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显然对消除疲劳有一定作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臀”可以“去心火”等等,体现用。了体育与医学相结合,既抓住了保〉闹氐悖终展肆巳妗?K-Magic 八段锦开头就做这一动作,一则可消除疲劳,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再则是一种全身肌肉和内脏的总动员,给以下各段动作做好准备,三则对于三焦有调理作用。四、五劳七伤向后瞧 3 这一节动作是头部反复向左、右转动,眼球尽量往后看,显然是一种头部运动。头部运动,对活跃头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三焦,系中医学对人身部位的名称,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肌肉和颈椎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而且对消除大脑和中枢神经系上焦一般指胸隔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脏腑;中焦指隔下、脐统的疲劳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碍等也有促进作用。可是,这节动作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下焦指脐以下,包括肾、膀胧、大按中医理论却历来被认为对五劳七伤有防治作用。肠、小肠等。由此看来,上焦约为胸腔,中焦为腹腔,下焦为盆腔。总起来说,大约就是人身内脏的全部。由于这节动作是全身五劳,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指心、肝、脾、肺、肾等五

脏劳的伸展活动,又伴随深呼吸,所以对内脏各部有调理作用是自然损;另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的。不仅如此,对腰背肌肉

骨骼也有良好作用,有助于矫正两肩筋”。不论哪种解释,都是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几种内收和圆背等不良姿势。损伤。二、左右开弓似射雕七伤,说法也不同,有所谓七情伤害、肾亏七症等,总之也是由于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或者过度静止抑郁,造成神经紊这一动作的重点在胸部,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重点在上焦。乱失调,从而造成脏腑气血劳损。而头部运动,对于脑部(中枢除了头以外,上焦可说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这节动作影响所及,神经)、颈推(通往全身的神经总通路)都有良好作用,有助于包括两手、两臂和胸腔内的心肺,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增强和改善它们的功能,调节它们对脏腑气血及身体各部的作用,和肩臂部肌肉,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和劳损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如此,这节动作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历来被认为对防治五劳七伤有好处。三、调理脾胃臂单举此外,这段动作还有下列三种作用:1、可以加大眼球活动范围,增强眼肌;2、使颈部诸肌感到酸疼,其作用和针灸时酸痛的这段动作是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使两侧内作用相似,对大脑和全身神经活动有良好作用;3、有助于预防和脏器官和肌肉进一步受到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受到牵拉,使治疗颈椎病,保持颈椎和颈部肌肉正常的运动功能,改善高血压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久练有助于防治胃肠病。和动脉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减轻眩晕感觉。 K-Magic五、攒拳怒目增气力这段动作要求拳头紧攒,脚趾用力抓地,全身用力,聚精会 4 按中医理论,肾的含义和作用则更广泛和重要,认为是”五脏之一”、“先天之本”、“藏精之脏”(精指所谓本脏之精气与五脏六腑水谷所化生之精气,即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神,瞪眼怒目,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激发兴奋,加强气血的运本物质),可见其重要性。行,长期如此锻炼,会促进肌肉发达,体力、耐力逐渐加大。坚持练两手攀足可使腰肌延伸而受到锻炼,使腰部各组织、这段动作值得注意的是怒目,怒目在外国体操中是没有的。各器官,特别是肾脏、肾上腺等得到

增强,既有助于防治常见的实践证明,怒目确有助于增强攒拳的气力,也是用力的表现,但腰肌劳损等病,又能增强全身机能。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其生理机制是否因为怒目时颈部肌肉加强而增加了臂力尚待进一头部不宜垂得太低。步研究。一般来锐,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两目圆睁,以至怒目。总之,怒目是否也可能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尚待证明。不过,七、摇头摆臀去心火怒目有助于增强眼肌是可以确信无疑的。这段动作是个全身性动作,对整个身体都有良好作用。但为六、两手攀足固肾腰什么强调可去心火,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心火可能是指受寒、感冒、发烧时所出现的一些症状;认为摇头摆臀,旋转身体,可提这一段动作,既有前俯,又有后仰,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高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发汗去热,除去心火。同时两臂也尽力向下伸展,显然对增强腰部及下腹部有良好作用。也有人认为火是交感神经紧张的一种表现,正常活动都多少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但在健康人这种紧张经休息后即可消除,括腰肌、腰椎骨骼和重要神经,而且保护着内脏重要器官,如肾、如果休息后仍不消除,即属病态,并认为心火可能是火的总称,肾上腺、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腰部运动,实际上也也包括肝火等。这段动作强调放松,因此可能是消除非正常神经包括腹部及腹部所包括的各种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运动。紧张的一种方法。至于肾,其作用是排泄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无八、背后七颠诸病消用或有害的终产物,它排泄的种类最多,其量也大,又有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机能,对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起着重要这段动作继续要求放松,但与两手托天动作正相反,托天动作用。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更与全身各种代谢功能有密切关系。作是要把全身伸展,拉开,而这段动作是要使全身各器官、各系 K-Magic统受到轻微震动而复位,很完整。用中医针灸的术语来说,这是一开一合, 5 所谓诸病消或百病消,并非指单做七颠能消百病,而是指长期坚持练整套八段锦动作才可以增

强整个身体,夸大些说就是“诸病消”或“百病消”。综观上述八项动作,简单完整,颇为全面,主要用祖国医学理论来解释动作对人体的作用,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弱咸宜,既可防病,又能治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八段锦的歌诀,有的可用现代医学加以解释,有的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但坚持练八段锦对人体有良好作用,这已是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了的。 K-Magic 八段锦锻炼要领 6 要求。八段锦是如此,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也莫不如此。这点必须充分注意。安徽医学院马风阁三、意守丹田一、为革命而锻炼身体全身放松之后,精神也要放松并微微用意想着肚脐(意守丹田)。必须注意,微微用意就是不要过分用意,否则会适得其反,要练好身体,首先要端正态度,要为革命而锻炼,要批判活反而造成神经紧张,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神经过度紧张等不良后命哲学,建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疾病,果。终日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再怎样锻炼也是不会收到理想效果的。又如有的人,经过一个时期锻炼,好了病就不再坚持锻炼,腹部是脏腑杂聚之所,因此意守丹田(脐下一寸余处) 作结果疾病又发。还有的人以为自己无病,就不必坚持锻炼,殊不用甚大。例如,意守丹田首先有助于形成腹式呼吸,促进腹腔血知在三大革命实践中要想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为社会主义革命液循环,其次,有助于使头部和胸部虚灵,使身体重心下移,使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关于这一身体下部充实,有助于克服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的头重脚轻和上盛点,巳有很多人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为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下虚的病象。此外,由于做到了上虚下实,所以下盘牢固,做起席关于“预防为主”和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动作来才能轻灵,稳健。总之,只有做到意守丹田等各项要求,指示,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才能更好地内外俱壮。晒网。四、呼吸均匀二、刚柔结合练功前,可先做几次深呼吸。练功当中,呼吸要自然,平稳; 练功时,全身肌肉、神经都要放松,然后轻缓用力做动作,

最好用鼻,也可口鼻并用,但不可张口喘粗气,而要悠悠吸气,这对消除脑力和体力疲劳帮助极大。柔和刚,松和紧是相对的,轻轻呼气,自己都听不见。练功最好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进行,是对立统一的,练功始终要求在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如果在室内练,要先开窗换气。做到上述几项要求以后,做起动僵力。换句话说,也只有做到松(使出的劲才会柔中有刚,刚中作来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横隔上下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柔,不致僵硬。这是我国古代各种健身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共同有力,对内脏很有好处。但腹式呼吸要自然形成,切不可强呼硬吸。 K-Magic 五、讲究卫生 1、要练好身体,必须实行体育与卫生相结合,光练功不行, 7还必须和饮食起居、劳动、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配合起来。例如,吸烟对人体有害,应该忌掉;酒也不宜多喝,等等。 2、饭后一小时内,不宜锻炼,以免影响呼吸和消化。衣服要松宽,以免妨碍动作。 3、为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除练八段锦以外,还可根据身体的情况选一些其它体育项目 (如长跑、游泳、冷水浴、日光浴等)进行锻炼。至于运动时间和次数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般以练到微微出汗为适宜。 K-Magic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姿势:立正,或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宽相等。两眼第二段预备姿势:立正。左右开弓似射雕 8平视前方,舌尖轻抵上腭,用鼻呼吸,周身关节放松,两臂自然松垂身侧,各指伸展,躯体自然正直,足趾抓地,足心(涌泉穴) 动作:一、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屈成骑马式。两臂在上提,如此站立片刻,以求精神集中,力量贯注(图 l 一 1 )。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动作:一、两臂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叉,翻掌,掌心朝上托起如托天状,同时两脚跟提起离地(图 1 一拉如拉弓状(图 1 一 3 )。2 )。二、复原。

二、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放下着地。三、右脚向右踏出一步,两腿弯屈成

骑马式。其余动作同一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方向相反)。四、还原成立正姿势。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K-Magic 第三段调理脾胃臂单举预备姿势:立正,或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宽相等,两臂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掌心紧贴腿旁。 9自然松垂身侧。动作:一、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图 1 一 5 )。动作:一、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图 1 一 4 )。二、复原。二、复原。三、头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三、左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四、复原。右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四、复原。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K-Magic 第五段摇头摆臀去心火预备姿势:两腿分开,相距约为三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第六段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攀足固肾腰 10势,两手扶大腿部,虎口向身。动作:一、上体缓缓向前深屈,膝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动作:一、上体及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摇两手握住两足尖(如做不到,可改为两手指尖触两足踝),头略转,同时臀部则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臀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图抬高(图 1 一 7 )。1 一 6 )。二、复原。

二、复原。三、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体缓缓向后仰。三、上体及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右前方尽量作弧形摇转,同时臀部相应左摆。四、复原。四、复原。如此反复多遍。此式最好采用自然呼吸。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头左.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要点,头向上顶,下磕儿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抱球时大拇指向上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后背)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颚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深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站立,下壳儿先向上伫立,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深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左掌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有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错误与纠正:端肩,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输血,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串,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曲,右掌下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八段锦

1.中国古代气功动功功法 八段锦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释义 ①气功导引功法名。 ②小儿指纹诊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 (一)坐式八段锦口诀 (二)坐式八段锦练法 站式八段锦 (一)站式八段锦口诀 (二)站式八段锦练法 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治病) (后四段作用:强身) 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展开 释义 ①气功导引功法名。 ②小儿指纹诊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 (一)坐式八段锦口诀 (二)坐式八段锦练法 站式八段锦 (一)站式八段锦口诀 (二)站式八段锦练法 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治病) (后四段作用:强身)

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 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 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 展开 编辑本段释义 ①气功导引功法名。 相关图书 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现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文八段又称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其图式出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明·王圻《三才图会》载有 德政禅师住持的清远市御金街少林禅院练功房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 点及练习要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

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 xx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盘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xx百病消 三、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 治病)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 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xx似射雕作用:

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 调理脾胃 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 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 强身)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 xx肾(去心火即强身) 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 xx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 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 练内气 背后xx百病消作用: 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四、《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xx呼吸守xx。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xx,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xx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xx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xx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xx,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xx去,xx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xx。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xx,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xx,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xx。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八段锦

八段锦 传说武八段锦是由岳飞创制的,也有传说八段锦是由唐代的钟离权创造的,但这些说法并不十分可信。在魏晋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有关于“八段锦”锻炼方法的记载。但最早出现“八段锦”名目的是宋代洪迈著《夷坚志》一书:“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八段锦自宋朝以来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对八段锦有一段生动有趣的记述:“愚四十年前注《参同契》时,见吕四行八段锦,诧其老健,每窃笑之。逮今思之《参同契》之学,实属屠龙术,不如吕四行之宰猪术也。”朱熹酷爱《参同契》之学数十年,晚年时倍感八段锦之学,优于《参同契》,他幽默地评价《参同契》为“屠龙术”,八段锦为宰猪术,形象地描绘《参同契》为“杨春白雪,和之者寡”,八段锦在当时属于“下里巴人,和之者众”。 坐式八段锦又演化为十二段锦和十六段锦。此功法至明代已基本定型,如冷谦《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胡文焕《类修要诀》等皆有记述。清乾隆时《寿世传真》易名十二段锦,其后《内功图说》亦加整理记述,通行于世。 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查阅、考证,有以下基本认识:(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现在流传的站式八段锦,一般是来源于清代梁世昌所编《易筋经图说》的附录《八段锦》。但作者不详。 在195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八段锦》一书,书中简要叙述了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锻炼要领,并根据定型的八段锦歌诀,图文并茂地详述由卓大宏、马风阁、唐豪所编的三套立式和马风阁所编的一套坐式的八段锦功法。内容通俗易懂,发行印数极大,为八段锦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 [编辑]内容 八段锦一般是由八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称为一“段”。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

78-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锻炼的主要部位:颈部、肩部,腰部,腹部、手臂,下肢。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锻炼身体部位:下肢肌肉、前臂、手腕、指关节、背部肩部、颈部。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锻炼身体部位:脊柱、颈部、肩部。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作用: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锻炼身体部位:头颈、眼、肩关节。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去心火即强身),头部,臀部,腰部,上臂,大腿等。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作用: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手臂,颈部,腰部,身体协调性。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作用: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锻炼身体部位:练内气,手指,手臂,腿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锻炼身体部位:全身,腿部等。 五禽戏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一、虎戏: (1)、虎举、两掌上举时吸入清气,下按时呼出浊气,可以提高呼吸机能;屈指握拳能增强掌指微循环功能。 锻炼的身体部位:手腕关节、指关节、上肢。 (2)、虎扑、虎扑使脊柱形成了伸展折叠,锻炼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起到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锻炼的身体部位:腰部、背部、臀部、脊柱各关节。 二、鹿戏: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 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安全可靠,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它的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则要求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指的是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去,节节贯穿,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速度均匀,无停顿断续之处。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这里的“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中华气功网作者:笑望书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 站式八段锦,经络小周天,练生殖之精。两手托天理三焦。人体之气有四,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发源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之间循环至全身。此式动作能升提元气和中气,若结合升补脾肾之中药,对胃下垂肾游走有极好疗效。两手托天,外指动作,内密天门。天门即囱门穴,有些丹法说是百会穴,实际修练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及功法而定。“专气致柔,能婴儿?天门开阖,能无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是指口鼻呼吸。传言孙禄堂先生能将口鼻塞住练拳,这一状态虽然惊人,但对修真并无好处。丹道与佛家皆讲究气住脉停入大定,人体活动自然会加速血脉流动,脉停之状态定不能出现。知其雄,守其雌,是体内之气感,丹道不追求气感之强烈,丹田之中精气微,由微至无即停脉。修炼至此,方可结胎化神,然后才是还虚。自古到今,佛道修真之人皆称气住脉停之状态为胎息。其实现代医学已证实,胎儿在母体中是利用脐带通过血液呼吸空气,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0-40次,脉搏130 次,较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5-19次,脉搏60-80次,谁更专气致柔?大家都知道,中国拳法之功理多来自佛道家,但佛道理论中有很多说法违反科学,若光*它来指导修炼,必陷于宗教迷信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有些人用了些现代生理学、运动力学来解释拳术与丹道,这些东西拿来参考可以,若以为那就是中国拳术与丹道的定理就错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此式开展肺气。肺于五行中属金,肺藏魄。孙禄堂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丹经多言心肾脾而略肝肺,岂知后天丹法首重中丹田膻中之肺气!肺主皮毛,劈拳属金,精练肺气,自可肤如婴儿。鹤发童颜并不难,<寿世保元>芝桑丸,玉屏风散加天冬。若问下手筑基,须明橐龠玄关。橐龠为肺,玄关即肾。练肺仅可童颜,修肾方能黑发,黑发童颜真神仙!其理惟一,其法众多。清修,阴阳,针炙,药物,服饵,拳术等法,皆须习之,以便实修中随机运用,若欲凭一法而成章,除非明师亲身指点! 调理脾胃单手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脾为阴土,胃属阳土,两土合为圭。刀圭之事,别有口诀,古仙皆不轻言。唯邱处机明说:顶为戊土,脐为己土,刀圭不过性命二物罢了。说

八段锦八式名称

八段锦八式名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起式:双脚并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接着双脚微曲膝盖不超出脚尖,重心右移,向左迈出左脚与肩同宽,双脚伸直,双手内旋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指尖相对,距离不超过十公分,拇指不要翘起。同时双脚再次微曲。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交叉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接着吸气,双脚慢慢直立,双手在胸前翻掌,眼跟手走,双手举于头顶,低头双眼平视前方,两手打开,呼气,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同时双脚恢复到原来的微曲状态,重复动作六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左移,双臂交叉左手在前,膝关节缓慢伸直,双手向上交叉于胸前,目视前方,展臂拉弓,肘部抬平。两腿屈膝半登成马步,重心在中间,双眼目视左手食指指尖。重心右移,两手自然打开,右手向右划弧,双眼跟着右手动,左脚收回,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反。左右式分别做三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腿伸直,左手手心向内,指尖向上,从身前缓慢上举至头,同时吸气,翻掌于头顶,指尖向右。左手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下按于髋旁,同时呼气,双手收回,屈膝。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膝伸直,双手下垂,掌心向后,目视前方,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往左后方瞧,吸气,头部回正,呼气,同时两腿微曲,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左右动作分别重复三次。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同时双手向上举于头顶,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双腿成马步,同时两手打开从身体两侧下落反按于双腿上,重心右移,目视右脚背,右脚尖,右脚内侧,重心左移,看右脚后跟,头向后摇,重心在中间,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摆动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双腿伸直,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反穿双手从腰侧,腿侧至足背足尖,抬头,抬手,手带动身体向上直立。重复以上六次。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登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实拳,拇指在里,拳眼向上,用力向前出左拳,目视左拳,手指旋转打开,大拇指向下,掌心向外,左臂外旋,掌心向上,收大拇指,收四指握拳,拳眼向上,左手收回至腰侧。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双脚跟提起,吸气,目视前方,稍停,脚跟快速下落,呼气。重复动作七次。 收式:双掌内旋相叠于腹部,女性右手在内,男生左手在内。体态安详,周身放松,调顺呼吸,气沉丹田,心情愉悦

五行健康操和八段锦

『五行健康操』是吴德胜老师参考国术、香功以及韵律操编排而成的。 1.拍打天门 2.双龙吐珠 3.前摆后摇 4.开合虚掌 5.排山倒海 6.拍掌扩胸 7.龙飞凤舞8.扭转乾坤9.花开富贵 10.鲤跃龙门11.螳螂捕蝉(左) 12.螳螂捕蝉(右) 13.物换星移14.天女散花15.上下天梯 16.同心协力17.凤阳花鼓18.龙腾虎跃 19 收操调息 八段锦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转正、挺身、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两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步骤/方法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

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 .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

八段锦动作说明

八段锦: 预备式: 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平行站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上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拇指放平,两手指间距约10公分。动作注意事项: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提高关节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一直上托至喉咙处,两掌内旋成掌心向上,十指仍然交叉;继续上托至头顶,抬头目视两掌,而后两手继续上托掌根用劲,肘关节伸直,同时收颔,目视前方,动作稍停。此前为吸气,此后为呼气,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下落,绕回至腹前呈球状,一上一下为一次,做6次即可。接着,十指交叉继续前面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手臂、手指、手腕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动作:随着吸气,重心右移,左脚向外开立,膝关节缓慢升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向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同时两腿屈半蹲呈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呼气,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疹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手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臂举 作用: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和小肌肉得到锻练,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随着吸气,两腿挺膝升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指尖朝右,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随着呼气,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臂外旋,外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次的最后一个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掌根。)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五劳指五脏劳损,七伤指七情的伤害。可以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诸脏腑;往后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及背部俞穴,达到五劳七伤的目的。还能增加颈部、肩部参加运动

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杂谈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

一、八段锦起源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 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

八段锦站式动作及口诀

八段锦站式动作及口诀 八段锦定式动作说明 颈椎不好的人,我建议您可以练习《八段锦》,八段锦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至今的一种健康运动。不过要坚持打,才可以对颈椎起到保健的作用哦。 八段锦是由八种如“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组成,更是国术精华之集“锦”。八段锦在现代养生保健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前人将每段锦的功能和要领都浓缩成七个字,作为该段锦的名称,简单易记。 《八段锦》动作口诀 (一)站式八段锦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二)八段锦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 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三)站式八段锦练法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三)站式八段锦练法 2、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三)站式八段锦练法 3、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 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

如何打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民间的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套健身方法,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八段锦总体上被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又称文八段,动作柔和,难度不大,多采用站式动作,附会为梁世昌所传。北派又称武八段,繁而难练,以刚为主,动作多用马步,附会为岳飞所传。其实二者都同出一源,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并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习练八段锦的群众逐年增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 八段锦共有八节动作,每节动作都有益于身体某一部位或系统,具有针对性。比如第一式、第二式和第六式,都可以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肺活量。第一式和第三式能够提高肩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性,第四式可防治颈椎病,第五式可以提高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第六式可以强腰健肾防治腰酸背痛,第七式能增强力量和耐力,第八式可以行气养血改善脏腑功能。但只有把各式动作综合起来并且持久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八段锦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

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 掌握八段锦的口诀,可以有助于练习。预备势的口诀是,两脚平行与肩宽,双手侧摆抱腹前,屈膝身正心平静,调整呼吸守丹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口诀是,叉指上托抬头看,平视上撑意通天。两臂下落沉肩肘,松腕舒指捧腹前。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口诀是,跨步直立搭手腕,马步下蹲拉弓弦,变掌外推臂伸展,并步起身往前看。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口诀是,外旋上穿经面前,一掌上撑一掌按,掌根用力肘微屈,舒胸拔脊全身展。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口诀是,起身松腕臂外旋,转头双目往后看,身体调正膝微屈,掌指向前往下按。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口诀是,马步下蹲臀收敛,先倾后旋向足看,颈尾伸拉头上顶,头摇尾摆对称转。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口诀是,以臂带身上抻展,转掌下按膻中前,指顺腋下向后插,摩运脊背将足攀。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口诀是,马步下蹲握固拳,单臂前冲瞪双眼,拧腰顺肩趾抓地,旋腕握拳收腰间。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口诀是,两脚并拢要沉肩,呼吸均匀把足颠,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收势的口诀是,体态安详身自然,均匀呼吸鼻内旋,两手相叠小腹处,将气收归下丹田。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主要是从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注意动作规格和要点,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