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八章 新陈代谢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 新陈代谢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 新陈代谢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八章新陈代谢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有关体温的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

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也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

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包括气体的运输)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因此学生对能量的学习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深入理解本章编者的编写意图,不要直接给学生新陈代谢的概念,最好也不要由教师直接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复习、掌握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的基础上,通过将以上各部分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给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六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六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解释名词 1.生物氧化: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3.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 5. P/O比 6.末端氧化酶 二、是非题: 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2.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3.当一个体系的熵值减少到最小时该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4.在生物氧化体系内,电子受体不一定是氧,只要它具有比电子供体较正的E0′时呼吸作用就能进行。 5.各种细胞色素组分,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都有相同的功能。 6.呼吸链中氧化还原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7.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血红素辅基Fe原子只形成5个配位键,另一个配位键的功能是与O2结合。 8.解偶联剂的作用是解开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并不影响ATP的形成。 9.鱼藤酮不阻止苹果酸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H+通过呼吸链生成ATP 10.寡霉素对氧消耗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11.6—磷酸葡萄糖含有高能磷酸基团,所以它是高能化合物。 12.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13.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14.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15.有机物的自由能决定于其本身所含基团的能量,一般是越稳定越不活泼的化学键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 16.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其磷酸基团。 三、填空题 1.生物体内形成ATP的方式有:⑴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和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 和。 3.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4.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ΔG0′=。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有密切的关系,ΔG0=。 7.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8.典型的呼吸链包括和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不同而区别的。 9.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起 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差,同时被膜上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10.NADH通常转移和给O2,释放能量生成;而NADPH通常转移 和给某些氧化态前体物质,参与代谢。 11.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12.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3.线粒体ATPase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14.唯有细胞色素和辅基中的铁原子有个结合配位键,它还保留一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和结合,还能和、结合而受到抑制。 15.绿色植物生成ATP的三种方式是、和。 16.在NADH呼吸链中有三个部位可以形成ATP,这三个部位分别是、 和部位之间。 17.NADH呼吸链有三个部位氢或电子的传递可以受到某些化学物质的抑制,这三个部位依次是:、和,其中具有致死性的部位是。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 、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 ATP 来源 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 +Pi +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 C~P (磷酸肌酸)+ADP ——→C (肌酸)+ATP A B C D 酶1 酶2 酶3 终产物 …… 酶4 酶n (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蛋白质类酶 RNA类酶 单纯酶 复合酶 仅含蛋白质 蛋白质 辅助因子 离子 有机物 辅酶 NADP(辅酶Ⅱ)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RNA 端粒酶含RNA 唾液淀粉酶含Cl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 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 2+ 如胃蛋白质酶 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 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酶 酶

2.4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 H 2O ——→[H]+O 2 NADP + + H + + 2e ——→NADPH ATP +Pi ——→ATP CO 2+NADPH +ATP ———→ (CH 2O )+ADP +Pi +NADP ++H 2O 反应物 H 2O 、 ADP 、Pi 、NADP + CO 2、A TP 、NADPH 反应产物 O 2、ATP 、NADPH (CH 2O )、ADP 、Pi 、NADP + 、H 2O 反应条件 需光 不需光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快) 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 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植物 动物 ATP ——→ADP +Pi + 能量 酶 色素 分布 分离 (橙黄色)胡萝卜素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快 慢 作用 吸收传递光能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吸收转化光能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组成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体基粒的 类囊体薄膜上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β-氧化: 2.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 3.柠檬酸穿梭: 二、是非题: 1.脂肪酸合成是脂肪酸β-氧化的逆转。 2.ω-氧化是指发生在脂肪酸第ω位碳原子上的氧化作用。 3.饱和脂肪酸的全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4.用乙酰CoA合成一分子软脂肪酸需要消耗8分子ATP。 5.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是ACP而不是CoA。 6.脂肪酸合成的每一步都需要CO2参加,所以脂肪酸分子中的碳都是来自CO2。 7.β-氧化是指脂肪酸的降解,每次都在β和α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产生一个二碳化合物的过程。 8.只有偶数碳原子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乙酰CoA。 9.甘油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变为丙酮酸。 10.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β-氧化无关。 11.CTP参加磷脂生物合成,UTP参加糖原生物合成,GTP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 12.在动、植物体内所有脂肪酸的降解都是从羧基端开始。 13.在动物体内脂肪酸降解产生的乙酰CoA能转变为各种氨基酸的碳骨架。 三、填空题 1.在所有细胞中乙酰基的主要载体是,ACP是,它在体内的作用是。 2.脂肪酸在线粒体内降解的第一步反应是脱氢,该反应的载氢体是。 3.脂酰CoA由线粒体外进入线粒体内需要和转移酶I和II参加。 4.脂肪酸发生β-氧化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 、 ___ _____、 和。 5.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使底物氧化产生能量的两个反应由和 催化,1摩尔软脂肪酸彻底氧化可生成摩尔ATP。 6.B族维生素 ACP的组成成分,ACP通过磷酸基团与蛋白质分子中的以共价键结合。 7.羧基载体蛋白(BCCP)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复合物的成分之一,BCCF含有的维生素成分是, BCCP通过与蛋白质分子中的以共价键连接。 8.磷脂酰乙醇胺转变为磷脂酰胆碱过程中的甲基供体是种活性衍生物。 9.脂肪酸合成酶合成脂肪酸的反应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反复进行。 10.人类营养必需的脂肪酸是_______ ____和_________ ____。 四、选择题 1.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基CoA合成甘油三脂过程中,生成的第一个中间物是下列哪一种? A 2-甘油-酯; B.1,2-甘油二脂; C 溶血磷脂酸; D.磷酸脂; E.酰基肉毒碱。 2.下列关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不能利用乙酰CoA; B 仅生成少于十碳的脂肪酸 C 需要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D 合成部位在线粒体内 3.软脂酰CoA在β-氧化第一次“循环”中以及生成的二碳代谢物彻底氧化时,产生ATP的总量是: A 3ATP; B 13ATP; C 14ATP; D 17ATP 4.人类营养必需的脂肪酸包括: A 软脂酸 B 硬脂酸;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浙教版

第六章其它生物的新陈代谢 【考纲导读】 1.知道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2.知道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 4.知道新陈代谢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知识精讲】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 主要特征例子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水绵、海带、紫菜等 苔藓类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 有假根 葫芦藓、地线等 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蕨菜、地线蕨、肾蕨等 二、细菌和真菌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2.细菌和真菌: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真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菌、动物、植物统属于真核生物。 3.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氧气(某些种类不需要氧气)。 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 腔肠动物多细胞生物,成辐射对称水螅、海蜇、珊瑚、水母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涡虫、血吸虫 线形动物身体呈圆柱形蛔虫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两个开口蚯蚓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蜗牛、蚌、乌贼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虾蜇、蜘蛛、蜈蚣、蝴蝶 棘皮动物海星、海盘车(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大约有100多万种。昆虫的特征是:体表有体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3对足,2对翅。) 四、常见的脊椎动物 1.从低等到高等,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 2.鱼类的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蛙、蟾蜍、大鲵。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蛇、鳄鱼、龟、蜥蜴、恐龙等。 5.鸟类的特征: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

最新课后强化训练7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2)

最新课后强化训练7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2) 一、选择题 1.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 ...的是(B) A. 红细胞 B. 卵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解析】卵细胞只出现于生殖系统中,不可能出现在血液中。 2.如图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C) ,(第2题))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解析】②管壁厚为动脉,③为毛细血管,①管腔大为静脉。 3.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 ..有(C) A. 水 B. 尿素 C. 葡萄糖 D. 无机盐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肾小管会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到血液中,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 4.人体下列结构内的液体成分里,含尿素最少的是(A) A. 肾静脉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出球小动脉 (第5题) 5.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D) A. ①能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B. ②能运输养料和二氧化碳等废物 C. 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③的功能 D. 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解析】图中①为白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红细胞,④为血小板,输血时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凝集成团而不是血小板。 (第6题) 6.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请判断甲、乙、丙三条血管各属于(D)

A.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C. 毛细血管、动脉、静脉 D. 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解析】甲血管血流方向为由分支到主干,甲为静脉;丙血管血流方向为由主干到分支,丙为动脉。 (第7题) 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B)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解析】左心室输送血液至全身各处,需要血压最大,腔壁最厚,①是左心室。 8.在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B)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入球小动脉 D. 出球小动脉 【解析】主动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均流动脉血。 9.如图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 (第9题))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葡萄糖 D. 尿素和无机盐 【解析】肾脏细胞正常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和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进入静脉,故肾静脉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和葡萄糖减少;尿素和无机盐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肾静脉中尿素及无机盐应减少。 (第10题) 10.如图为人体肺内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 C. 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解析】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a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肺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课堂教学设计 刘丽华 【教学课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从而明确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和能源来源。 2、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与酶和A 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探讨相结合 【教学过程】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3、新陈代谢与酶——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4、新陈代谢与ATP——A TP的概念——A TP与ADP的转化 5、科普小常识及补充内容 6、小结及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45-60min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名师、新教材等 【教学后记】(略) 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旦停

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许多生化知识,它既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又是全书比较费解的部分。在全高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新教材)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 谢。(旧教材)

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6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含解析2

课后强化训练6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 一、选择题 1?相同质量的下列食物中,含有人体中主要供能物质较多的是(B) A.鱼、鸡蛋 B. 面包、土豆 C.花生、芝麻油 D.白菜、大豆 【解析】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鸡蛋、鱼、大豆中主要含蛋白质,面包、 土豆主要含糖类,花生、芝麻油主要含脂肪,白菜主要含糖类、膳食纤维,因此选B。 2?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D.小肠绒毛襞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解析】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此外胃也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故A 错误。 3?食物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下列消化腺中,不能??分泌蛋白酶的是(A) A.唾液腺 B.胃腺 C.肠腺 D.胰腺 【解析】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蛋白酶,故A符合题意。 (第4题) 4?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A) A.[①]是胆囊,能分泌胆汁 B.[②]是胰管,能收集和输送胰液 C.[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 D.[④]是小肠,肠腺能分泌肠液

【解析】胆汁由肝脏分泌,在胆囊中暂存,人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进入小肠,胆囊自身并 不分泌胆汁。 5?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造成肥 胖是由于(B) A. 异化作用大于冋化作用 B. 冋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 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 D. 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用 【解析】同化作用指生物体会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 程;异化作用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地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人体增重是自身物质增加的结果,因此同化作用必然大于异化作用。 6?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D) A.酶是一种蛋白酶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蛋白酶能使沉淀分解消失,说明蛋白酶对该沉淀有催化能力,而其他酶不起作用, 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7?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第7题) A.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肺泡的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C.流经肺部的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生物化学

第二章蛋白质 1.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广义上是指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的化合物} 2.氨基酸结构通式分为左旋和右旋. ?天然氨基酸为 每种氨基酸都有D型和L型(组成蛋白质氨基酸,除甘氨酸外)两种异构体. 按R基极性分:非极性氨基酸和极性氨基酸(非解离的极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3.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等电点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应用:若PI=5,放入PH=6的溶液,向哪极移动? 4.肽键: 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共价键。 5.蛋白质结构 (1)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 形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肽键(主要化学键),二硫键. (2)二级结构是指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的主链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维系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氢键主要形式: β-折叠 , β-转角 ,无规卷曲 ,α-螺旋 (连续排列的肽平面旋转形成面螺旋.右手螺旋.酰胺平面与螺旋的长轴平行,一个AA0.15nm,每3.6个为一圈(0.54nm).在同一肽链内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AA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AA 的R基可以影响螺旋的形成)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的基础上,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盘绕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包括主链和侧链上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分布。 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弱的相互作用力或称非共价键、次级键,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盐键(又称离子键)等。 (4) 蛋白质的亚基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的方式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各亚基间的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离子键等非共价键。 6.蛋白质的变性: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第三章核酸 1.核酸的组成:部分水解成核苷酸.核苷酸部分水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可以水解称戊糖和含 氮碱基.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生物的新陈代谢综合练习四

生物的新陈代谢综合练习(四) 一.选择题 1.组织液里蛋白质的直接来源和去路各是( ) A.淋巴和细胞 B.血浆和淋巴 C.细胞和血浆 D.血浆和细胞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新陈代谢终产物的是( ) A.丙酮酸 B.水和二氧化碳 C.尿素和尿酸 D.无机盐 3.下列生理活动中不需消耗A TP的是( ) A.肌肉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C光合作用暗反应 D.光合作用光反应 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能被?吸收进血崐液中的一组是( ) A.葡萄糖,蛋白质,甘油,脂肪酸 B.糖类,多肽,油脂,麦芽糖 C.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甘油 D.氨基酸,蔗糖,多肽,脂肪酸 5.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氨基酸 B.尿素,水,和CO2 C.尿素D,多肽 6.将牛肉片(主要是肌肉蛋白质)分别投入盛有等量混合的消化液的崐烧杯中,能彻底消化分解牛肉片的是( ) A.胃液和胰液 B.胰液和肠液 C.胃液和肠液 D.胃液,胰液和肠液 7.下列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解中正确的崐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脂肪蛋白质 8.在较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人的血液中仍有一定浓度的血糖,其主崐要来源是( ) A.肝糖元的分解 B.肌糖元的分解 C.淀粉的分解 D.其它有机物的转化 9.下列人体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胰液 B.胆汁 C.胃液 D.肠液 10.肝脏和胆囊疾病患者厌食,忌食油腻食品的原因是( ) A.油腻食品对肝脏有害 B.油腻食品对胆囊有害 C.油脂在肠内难以乳化 D.油脂食品不利于治疗肝脏疾病 11.在人体消化道内,淀粉和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分别开始于( ) A.口腔,胃 B.口腔,小肠 C.胃,胃 D.胃,小肠 12.在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3.蘑菇适宜生长在通风良好含腐殖质的培养基上,由此分析,?蘑菇崐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A.异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自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消化酶,能使脂肪转化成甘油 C.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吸收 D.按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的不同,生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自养型和崐异养型两类 15.下面哪类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与乳酸菌基本相同( ) A.蛔虫 B.酵母菌 C.桃树 D.青霉 16.下列生物中哪组都是自养型生物( ) A.①大肠杆菌②硝化细胞③酵母菌④衣藻⑤松树⑥水螅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③④⑤ 17.自养型生物和异养型生物主要的不同点是( ) A.自养型生物都是植物,异养型生物都是动物 B.异养型生物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异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无机物 D.只有异养型生物的细胞才没有叶绿体 18.剧烈运动使肌肉产生疲劳, 这是由于细胞中积累了( ) A.二氧化碳 B.乳酸 C.丙酮酸 D.三磷酸腺苷 19.动物和人体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下面的反应( ) ADP+磷酸肌酸--->A TP+肌酸 A.机体消耗A TP过多时 B.细胞缺乏葡萄糖时 C.肌肉组织缺氧时 D.机体进行无氧呼吸时 20.人体的内呼吸是指( ) ①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②体内细胞从内环境中吸入氧并排出CO2 ③体内细胞利用吸入的氧氧化分解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21.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③外界气体与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④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2.葡萄糖氧化后,把一部分能量在A TP中,这个过程称为( ) A.能量贮存 B.能量释放 C.能量转移 D.能量利用 23.下列属于内呼吸的是( ) A.O2和CO2的出入肺泡 B.O2与血红蛋白结合 C.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O2与氢结合成不 24下列有关哺乳动物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外呼吸就是肺能气的过程 B.内呼吸就是氧化有机物的过程 C.外呼吸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内呼吸不改变血液成分 25.在马位松长跑运动中,运动员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 A.有氧呼吸 B.高能化合物的转移 C.无氧呼吸 D.脂肪的氧化 26.人体剧烈运动后,往往会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中( ) A.无氧呼吸中丙酮酸过多 B.无氧呼吸中酒精过多 C.有氧呼吸中二氧化碳过多 D.无氧呼吸中乳酸过多

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9章代谢总论 ⒈怎样理解新陈代谢? 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功能可概括为五个方而: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⒉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占何等地位? 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包括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机体运动,包括肌肉的收缩以及生物膜的传递、运输功能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没有能量来源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⒊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答: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UTP(尿苷三磷酸)以及CTP(胞苷三磷酸)等起着重要作用。 ⒋新陈代谢有哪些调节机制?代谢调节有何生物意义? 答:新陈代谢的调节可慨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活性的调节等。酶的数量不只受到合成速率的调节,也受到降解速率的调节。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都备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在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中,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这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高等真核生物由于分化出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器官,而使新陈代谢受到合理的分工安排。人类还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除上述各方面的调节作用外,还有来自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代谢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⒌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哪些基本概念? 答: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递能作用、基团转移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及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等。 ⒍概述代谢中的有机反应机制。 答:生物代谢中的反应大体可归纳为四类,即基团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或断裂反应。这些反应的具体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种:酰基转移,磷酰基转移,葡糖基基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反应,分子内氢原子的迁移(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羟醛综合反应,克莱森酯综合反应,β-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8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8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已知NADH+H +经呼吸链传递遇O 2生成水的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NADH + H + + 1/2O 2 H 2O + NAD + 试计算反应的'E θ?、'G θ ?。 解答:在呼吸链中各电子对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 θ的不同,实质上也就是能级的不同。自由能的变化可以由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计算。氧化还原电位和自由能的关系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G nF E θθ?=-? 'G θ?代表反应的自由能,n 为电子转移数 ,F 为Farady 常数,值为96.49kJ/V, 'E θ?为 电位差值。'G θ ?以kJ/mol 计。 NADH+H + + 1/2O 2 → NAD + + H 2O G ¢θ=-2×96.49×[+0.82 -(-0.32)] =-220 kJ/mol 2.在呼吸链传递电子的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请指出下列反应中哪些是电子供体,哪些是电子受体,哪些是氧化剂,哪些是还原剂(E-FMN 为NADH 脱氢酶复合物含铁硫蛋白,辅基为FMN )? (1)NADH+H ++E-FMN NAD ++E-FMNH 2 (2)E-FMNH 2+2Fe 3+E-FMN+2Fe 2++2H + (3) 2Fe 2++2H ++Q 2Fe 3++QH 2 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反应物失去电子,则该物质称为还原剂;如果反应物得到电子, 则该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以得出如下结论: 的甘油醛–3–磷酸,而另外的一个半电池B 含有1mol/L NAD +和1mol/L NADH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2)在半电池B 中,哪种物质的浓度逐渐减少? (3)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4)总反应(半电池A+半电池B )的ΔE 是多少?

2012年中考科学复习(生物部分)精练6人体和其它生物的新陈代谢

考点跟踪训练6人体和其它生物的新陈代谢 (A组) 1.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解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即告终结。 答案 B 2.(2011湖州)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 A.动脉B.静脉 C.毛细血管D.动脉与静脉 解析静脉血管在人体内分布较浅,人体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颜色并不是鲜红色的,因此呈青色。 答案 B 3.(2011金华、丽水)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的是( ) A.红细胞B.卵细胞 C.血小板D.白细胞 解析卵细胞由卵巢产生,在输卵管中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在子宫中发育,因此正常的人体血液成分中不含有卵细胞。 答案 B 4.(2010巢湖)右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缩小、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扩大、下降 解析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比肺内气压大,空气进入肺内。 答案 D 5.下列器官中,不属于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 A.①②B.③④ C.⑤⑥D.①⑦ 解析口腔属于消化系统,肺属于呼吸器官,不是呼吸道。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教学目标: 1. 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与特点,了解新陈代谢研究方法。了解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2.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部位,主要酶类和体系。熟悉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水的生成,掌握呼吸链的组成、类型和传递体顺序。 3. 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类型、偶联部位和P/O比值,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胞液中NADH的氧化和偶联机制。 第一节新陈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与特点 生物体是一个与环境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体系。通过物质交换建造和修复生物体(按人的一生计,交换物质的总量约为体重的1200倍,人体所含的物质平均每10天更新一半)。通过能量交换推动生命运动,通过信息交换进行调控,保持生物体和环境的适应。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指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全过程。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切合成和分解作用(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分为三个阶段:食物、水、空气进入机体(摄取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中间代谢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中间代谢是指物质在细胞中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合成是吸能反应,分解是放能反应。它们是矛盾对立和统一的。所以,新陈代谢的功能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将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各种生物具有各自特异的新陈代谢类型,这决定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绿色植物及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若干种细菌有固氮作用,是自养型的;动物与人是异养生物,同化作用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中间代谢。同一生物体的各个器官或不同组织还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 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虽然复杂,却有共同的特点: 1.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的。 2.物质代谢通过代谢途径,在一定的部位,严格有序地进行。各种代谢途径彼此协调组成有规律的反应体系(网络)。 3.生物体对内外环境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途径的研究比较复杂,可从不同水平,主要对中间代谢进行研究。新陈代谢途径的阐明凝集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与实验成果。如1904年德国化学家Knoop提出的脂肪酸的β氧化学说,1937年Krebs提出的柠檬酸循环。 1.活体内(in vivo)和活体外(in vitro)实验 2.同位素示踪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3.代谢途径阻断法 三、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 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蛋白质 1,蛋白质含量=(总氮含量—无机氮含量)乘以6.25 2,氨基酸按含特殊基团的分类:a含羟基的氨基酸丝氨酸(Ser)酪氨酸(Tyr)b含巯基的氨基酸半胱氨酸(Cys) 3,氨基酸的分类:a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Met)脯氨酸(Pro)色氨酸(Trp)b极性不带电荷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c带负电荷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d带正电荷组氨酸(His)赖氨酸(Lys)精氨酸(Arg) 4,等电点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使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正离子和羧酸跟负离子解离度完全相同,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在pH大于等电点的溶液中以阴离子存在,在pH小于等电点的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存在。 5,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其余а-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6,2,4—二硝基氟苯或丹磺酰氯测定蛋白质N端氨基酸。 7,一个氨基酸的а—羧基与一个氨基酸的а—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叫肽键由此形成的化合物称肽。 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氨基酸的序列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9,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次级键,即氢键和盐键等非共价键,以及疏水

作用和范德华力。 10,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肽链形成螺旋,折叠,转角等有一定规则的结构。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球状蛋白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组装而成的完整的结构单元。 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许多蛋白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单位组成,其中每一个亚单位称为亚基,亚基间通过非共价键聚合而形成特定的构象。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 13,蛋白质的变性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理化性质的影响起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知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被破坏。变性的实质是肽链从卷曲变伸展的过程。 14,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化学因素:强酸,强碱,尿素,胍,去污剂,重金属盐,三氯醋酸,磷钨酸,苦味酸,浓乙醇。物理因素:剧烈震荡或搅拌,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等。蛋白质变性后的表现:①?生物学活性消失;②?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15,蛋白质的沉淀可以分为两类:(1)可逆的沉淀:蛋白质的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天然性质。如盐析或低温下的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蛋白质。(2)不可逆沉淀: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不再能溶于原溶剂。如加热引起蛋白质沉淀,与重金属或某些酸类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形成方式:ADP+Pi 或 ADP+C~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学分: 5 学时:98 (其中:讲课学时:68实验学时:30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 是介于生物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生物化学是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现代技术来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物质结构的变化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的目的在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基础,并与其他学科配合,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生物化学课程为其它生物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 生物化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及特性;生物能量的产生及生物大分子前体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及表达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80年代以来,新兴起的生物技术已成为技术革命的优先发展领域,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大部分,其在二十一世纪的生命科学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们的发展都需要生物化学的理论作指导。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 [重点] 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内容。 [难点] 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内容。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和现状;生物化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实践与练习] 复习本次课所讲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 (6学时)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自养型 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的两种类型异养型 基本类型异化作用的需氧型 两种类型厌氧型 【注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一)两个方面物质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性质)能量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物质变化: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 ?合成自身物质 ?→ 同化作用贮存能量 (二)两个过程物质变化:自身物质? ?分解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 (方向)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三)应用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同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小关系 幼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人成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老年:同化作用略小于异化作用 白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植物 夜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特点:无机物? ?合成有机物 ?→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一)同化类型特点:外界有机物(营养物质)? ?转化有机物(自身组成物质) ?→ 异养型生物:动物;腐生、寄生的真菌、细菌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NH3? ?→ ?氧化HNO2? ?→ ?氧化 HNO3 能量 CO 2+H 2 O CH 2 O)+O 2 特点:在O2参与下,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需氧型 生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 (二)异化类型特点: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厌氧型 生物:乳酸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兼性厌氧型: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 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酵母菌 (三)判断方法:考虑该生物生活的环境情况 1.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一般属需氧型;(如树、鸟、鱼等) 生活在土壤深处、水底淤泥、其它生物体内的生物一般属厌氧型。(如破伤风杆菌、蛔虫等)2.除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细菌是自养型外,其余都是异养型; 3.酵母菌是异养型和兼性厌氧型。 【例析】 .存在于泥土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因大量繁殖而致病,则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D)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画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纵坐标,以氧气的百分比浓度为横坐标。(并将它与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作比较) .工业上用发酵罐酿酒时,开始阶段要通入无菌空气,而后再密闭进行发酵,请问前后两阶段处理的目的? 先通气,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然后,以无氧呼吸(发酵)获得酒精。 .试述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的进化关系;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 (1)自养型比异养型高等;需氧型比厌氧型高等。 (2)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异养、厌氧型(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自养、厌氧型(以H2S、异丙醇等作为氢和电子供体的光合细菌)→需氧型(动物和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类型(硝化细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