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

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管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环境监管信息全面、客观、及时公开,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将排污企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引导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有助于倒逼企业自觉守法、部门依法行政、公众积极参与,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环境监管信息公开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人事科:负责监督、考核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依程序将各科室提供的环境监管信息在局站及有关媒体公开。

环保科技、环境评价、污染防治、自然生态、环保法制、总量减排、环境监察、环境监测、辐射管理、投诉受理等环境监管科室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将其制作和获取的环境监管信息依程序发布至市环保局站。

其他科室所涉及的环境信息按政务公开的相关要

求执行。各区县市环保局参照执行。

三、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内容

根据省环保厅及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涉密信息外的各类信息都应公开。具体内容按照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以及《省环境保护厅信息公开指南》等规定执行。在此基础上,还应定期公开各类信息汇总情况,重点公开以下六个方面的信息:

1、环境监测结果公开。包括定期公开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经有效性审核和比对校验确认的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结果等,每月进行汇总分析。

2、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结果公开。及时准确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状况,并与企业上市核查、信贷等直接挂钩,促进企业增强环境守法意识。每年进行汇总评价并公开。

3、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公开。包括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起因、真实状况及处理处置情况等。事故处置过程中及时公开,每月进行汇总公开。

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公开。包括环评报告、项目内容、环境影响、环评批复及竣工验收等内容。每月对已批复、已验收,以及不予受理的环评审批情

况进行汇总公开。

5、环境信访热点问题处理信息公开。包括环境信访、投诉以及络、媒体涉常环保舆情的受理、调查、处理处置以及办理结果等。信访投诉处理情况及时公开,每月对受理、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公开。

6、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情况公开。包括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等信息。每季度对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进行汇总公开。

四、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时限

一般情况下,自环境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每月汇总类信息于次月10日前予以公开;年度或季度汇总类信息在终了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自动监控等能即时发布的信息1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程序

以络公开作为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信息中心在局门户站设立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各科室将环境监管信息报分管业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分管政务公开的领导审核签字,然后上传至局域或信息中心邮箱,由信息中心在市环保局门户站上公开。同时,

可根据不同环境监管信息的特点,采取在政府站、报刊上刊登,在广播、电视上播放等各种方便公众知悉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发布环境监管信息。

六、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

1、申请受理

公众通过互联提出的公开申请由信息中心受理后,转交办公室统一办理,采取其他方式提出的公开申请,直接由办公室受理并办理。

2、依申请公开事项的处理

办公室受理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后,根据内部职责分工,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交办,局属各单位在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表》后,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下列答复:

属于已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属于公开范围未公开的,依相关规定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并告知申请人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理由;

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工作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该信息的所属机关及联系方式;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告知申请人;

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答复文本根据答复内容,交办公室初审,按程序报相关局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回复申请人。

七、监督方式及程序

1、督促企业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企业是污染源治理的责任主体,公开其环境信息是企业应履行的社会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要严格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对不依法主动公布或不按规定要求公布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2、抓好环境信息公开后督查工作。由局信息中心牵头,密切关注环境信息公开后络舆情动态,按相关程序交责任单位处理。对于已公开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企业,法制科、环评科、监察支队等相关单位要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到位,并依法启动行政处罚、暂停审批、停开环保证明等相关处罚措施。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监督部门投诉。此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向监察机关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办函〔XX〕10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要求,坚持“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责任”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X年,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标准统一、责任清晰、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在XX主城区新建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气象局配合) 2.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河长制”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断面布设。在渠江、长滩寺河等重点流域科学布设水质监控断面,及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在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8个。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配合)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耕地、林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天然气开采、交通干线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县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2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土壤监测点位。(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配合) 4.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配合) 5.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DOC)

济南章丘堤防加固和防浪 林工程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济南市黄河工程局 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山东段)施工 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堤防加固和防浪林工程项目经理 部 2012年10月23日

审批表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响应国家和业主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号召,满足业主的相关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济南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积极做好环保工作。 一、方案依据 (1)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2 月 18 日国务院第 253 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年 3 月 20 日);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 年 8 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 年 3 月)。 (2)技术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监理实施方案 依据交通部的《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法律,结合过去在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环境工作经验,制定环境监理的任务、方法和程序。 一、工程概况 珲乌高速公路吉林至荒岗段工程建设项目JS01合同段的路基、路面、桥梁工程施工。本合同段主线起点桩号为K4+700-K11+800,7.1km,吉林连接线K0+000-K4+641.84(K4+641.84=主线K4+700),4.642km;设大桥232m/1座,公铁立交桥2座(K2+565铁路桥607米,K8+451铁路桥307米),天桥1座,通道桥8座,跨线桥1座,匝道桥5座,涵洞31道(16道盖板涵、15道箱涵),圆管涵23道。路基挖方239.9万立方米,路基填方186.6万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9万平方米,面层40万平方米,其中:吉林北互通挖方总量122.7万立方米,现浇跨线桥1座,匝道桥5座,通道桥5座,涵洞17道。(工程量较大,需要边通车边施工,互通内还有石油管线2处,是我标段的重点和难点) 二、环境保护监理的控制目标: 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提高项目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按交通部、建设部等部委和吉林省的有关规定,对工程施工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景观影响及环境污染及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等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达到环保验收目标。 三、环保工程监理概述 1、环保工程监理的内容 环保工程监理的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声屏障、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 2、环保工程监理程序 3、环保工程监理工作内容 4、环保工程监理工作方式 以上内容类似于工程监理,只做简单叙述。 四、环保工程监理要点 (一)、声屏障工程监理要点 1、检查声屏障设计单位的环保专业设计资质。 2、检查声屏障两部分设计图纸(屏障、基础)的完整性。 3、声屏障的材质、尺寸检验 a、供货厂家提供监测报告,产品合格证;

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18〕10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8〕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依法依规、突出重点、高效便民、问题导向的原则,准确把握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规律和特点,不断加大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不断提升社会公益事业的透明度。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公开内容覆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公益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全社会关心公益、支持公益、参与公益的氛围更加浓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任务 以社会高度关注、公益色彩浓厚的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点,紧紧围绕相关决策信息、管理和服务信息、执行和结果信息,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一)脱贫攻坚领域。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信息公开工作,为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提供服务,方便群众监督。 1.扶贫政策方面。按照规定及时公开市级出台的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文件;对行业部门出台的扶贫政策文件,尤其是医疗保障救助、教育扶贫、低保兜底等含金量高、贫困群众受益大的政策,各牵头部门应及时主动公开,不断扩大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获得感。(责任单位:市扶贫和农开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牧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 2.扶贫措施方面。围绕组织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完善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按照谁牵头、谁公开的原则,推动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举措,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责任单位:市扶贫和农开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农牧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 3.扶贫资金项目方面。加强地方扶贫规划、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和分配使用、实施单位及责任人、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实施结果、举报电话等信息公开工作。按照谁审批谁公开、分级公开原则,由市级公开市本级扶贫资金总量和实施计划等情况,贫困县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情况。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创新情况公开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彩票公益金等项目及其资金安排情况等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和农开办、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农牧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政府)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 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 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 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项目及类别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

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表1-4 监测时间及频次

1.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应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 监测地点 XX县政府广场。 1.2.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5) 表1-5 环境空气监测指标及检测方法依据 1.2.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6) 表1-6 环境空气监测网点布置

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

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 1、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1)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前,要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的施工道路规划和设置,尽量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路而及其余场地地面要硬化。闲置场地要绿化。 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露天存放时要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 (2)搅拌站的降尘措施 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搅拌扬尘。砂浆及零星混凝土搅拌要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方可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的水污染防止措施 (1)现场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2)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3)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4)油漆油料库的防漏控制。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5)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3、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措施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镇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XX镇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依法治镇工作步伐,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制定《XX镇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请各村(居)委会、部门单位遵照执行。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十八大精神,切实有效的推进镇党委、政府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形式内容 1、镇政务公布栏。公布栏设在政府左侧,设有灯光和意见箱。每季度公布一次,项目11个,即:镇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和办公电话;镇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及办公电话;主要经济指标半年和全年的完成情况;财政预算半年和全年的执行情况;计划生育半年和全年的完成情况;行政事收费季度和全年收支情况;工程项目半年和全年招标和全年的招标、竣工情况;招商引资半年和全年的工作情况;镇机关各办公室电话费季度和全年的开支情况;镇政务公开督查小组成员的职责。 2、镇政务公告。镇府通过常规会议或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公告镇委、镇政府对全镇工作的重大决策;集体企业的招标、建设情况;集体土地的发包、征用情况;征地款的收、管、用情况;计划生育费的征、管、用情况;镇机

关单位的行风评议情况;镇干部竞争上岗和控股或全资公有资产企业招聘职工的条件、程序和录用情况;镇委、镇府解决群众热点问题的情况。 3、镇政务小册子。镇委、镇政府编印《XX简讯》小册子,发至各村和部门单位。每月印发一次,公布各村(居)委会、部门单位当月工作动态;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镇委、镇政府某项工作决策; 三、监督机制 坚持公开和监督并举的原则,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1、人大监督。镇人大要监督镇政府的工作,每年召开一次人大例会,认真审议镇政府的工作报告。 2、纪检监督。镇纪委和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纪律监督、对重大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标监督、对镇财政和政务公开的审计监督和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监督。 3、内部监督。镇委书记和镇长对本镇工作负起总责,健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上级监督机制。 4、群众监督。镇委、镇府邀请部分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作为政务公开督查员,赋予实质监督职能,每月听取他们汇报。同时,要设立举报意见箱,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方法步骤 1、广泛宣传。分别召开镇领导班子会议和镇村干部会议,

市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市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 案 局政务公开实施方案 为了规范和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组织依法获取信息的权益,根据市政府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局政务公开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出发,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行政行为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努力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服务。

政务公开要遵循合法、准确、及时和全面公开的原则。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事项、不涉及保密规定的内容和不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的基本信息,在便利操作的前提下,都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监督。 政务公开的目标:要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和进程,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健全政务公开程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拓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新局面,不断提高木材生产,对俄森林采伐,林业公路管护,机械设备及机械行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努力在狠抓源头、提高质量,、确保安全,在服务伊春经济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二、政务公开的内容 国家林业局,省森工总局及上级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文件、工作职能,公开下列内容: 1、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的基本情况,工作和值班电话。 2、行政许可及其他行政管理事项的受理部门、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标准、办理时限和办理结果。 3、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订的各类实施细则、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X政办发〔X〕X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县环境监管执法各项工作,加快美丽宜居新X建设。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 一、完善环境监管执法长效机制 (一)健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各镇(街)、各部门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监督、负有环保监管职责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环境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强化协同监管,必要时开展联合执法。进一步落实好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落实《X县环境网络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管理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做到职责明晰、发现及时、处置迅速、监管有力。 (二)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环保局与公安局要建立健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通过联动执法联席会和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制度,完善案件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

享和奖惩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启动联合调查程序,防止证据灭失。公安局要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调查环境案件,对涉嫌构成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调查和侦查。移送和立案工作要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确保案件依法处理,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人民法院在审理环境案件中,需要环境保护技术协助的,环保局应积极主动给予支持配合。 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一)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各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要依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及时掌握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对未依法报批、审核、备案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未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的,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报告环保局,环保局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二)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铁拳治污、铁规执法,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高压态势。依法

十八里店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十八里店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百姓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为目标,以建立体制、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为重点,深入推动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工作原则:坚持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坚持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的原则;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坚持信息共享、就近查询、分级受理的原则;坚持与政务公开工作有机衔接的原则。按照《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

该政府信息的政府部门负责公开;政府部门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对《条例》规定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公开的特定信息,必须主动公开,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原则上不得公开。要最大限度地拓宽、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渠道,方便公众及时就近了解、查询各类政府信息。要充分利用已有政务公开工作的机制、经验和场所、设施、设备等资源,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组织领导与机构 我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由乡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十八里店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地区的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于海波 副组长:张启顺、于建国、史振明、李志奇、张奎、于瀛 成员:杨为民、刘太平、米淑舫、陈璋、马连祯、 王宝芳、闫淑秀、惠学忠、乔泽梧、王大爽、刘淑琴、 杨广江、陈德金、李世成、王秀萍、毕于军

2020年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2020年**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2020年六月

目录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3 (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3) (二)酸雨监测 (4) (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 (5) (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 (6) (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7) (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 8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 10 (七)地表水水质监测 (10) (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11) (九)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 (13) (十)水功能区专项监测 (15) (十一)市(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及考核断面监测 (16) (十二)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 (17) (十三)重点湖泊水质监测 (18) 三、土壤环境监测................................................ ..20 (十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0) 四、生态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 ..22 (十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22) (十六)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23) (十七)农田灌溉水质监测 (25) (十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 (25)

(十九)声环境质量监测 (26) (二十)应急监测 (28) 五、污染源监测 (29) (二十一)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 (29) (二十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 (30) (二十三)入河排污口监测 (31) (二十四)长江入河排污口汇入断面监测 (32) (二十五)黑臭水体监测 (33) (二十六)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34) 六、其它监测 (35) (二十七)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5) (二十八)环境监测网外部质量监督与核查 (35) (二十九)实验室能力考核和检查 (37) 七、环境监测质量核查与核查 (38) (三十)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 (38) (三十一)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38)

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适当洒水减少扬尘, 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建设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以备外运。 (4)、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5)、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6)、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用密目网覆盖,防止刮风时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7)、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防止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产生。 (8)、设置专人清运道路垃圾,做好现场文明施工,清扫时做到先洒水,润湿后铲除清扫,将垃圾袋装后及时处理清运,防止粉尘飞扬。 (9)、认真做好施工总平面管理。对施工场地周边采取专人管理,为了保持场地洁净,每天进行2-3次洒水清扫。 二、废水处理措施 1、不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2、施工现场雨水经一次沉淀后排入下水道。 3、施工中产生的废油液,特别是发电机,设置滤油池,经除油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 三、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扰民的噪音,降低或衰减噪声源: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负责对各股室及直属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 第三条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注重实效、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四条政务公开考核工作纳入本系统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是政府绩效考核、机关作风建设及领导干部年度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政务公开组织领导方面情况:是否将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纳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否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是否制定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是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等。 (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建立了主动公开和

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基本制度;是否建立了审核制度、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配套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和监管机制。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何等。 (三)政务公开内容方面情况:是否按照上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进行公开;是否按照要求编制本部门政务公开目录如实向社会公开并适时调整和更新;是否按照行政权力的配置、运行和结果实行动态的全过程公开等。 (四)政务公开形式方面的情况:是否按要求根据公开的类别和内容,通过部门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档案馆或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公共信息亭、公开栏、以及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公开载体,选择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切实方便群众知情、办事等。 (五)政务公开程序和时限情况:是否通过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个途径,按照提出、审核、公开、反馈的程序进行公开;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是否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中动态公开和决策实施结果公开;是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的时限实行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 (六)公开效果方面的情况:机关作风是否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是否明显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是否明显提升;群众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 xxx集团

摘要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该环境监测仪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7161.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770.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7%;流动资金2390.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3%。 达产年营业收入224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932.76万元,税金及附加302.61万元,利润总额4496.24万元,利税总额5419.02万元,税后净利润3372.1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46.8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6.20%,投资利税率31.58%,投资回报率19.65%,全部投资回收期6.59年,提供就业职位443个。 2018年是我国“十三五”改善环境治理的关键期,环境监测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结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10-2017年数据和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现状,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销售额约71亿元。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行业随着环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而环境监测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市场研究分析、建设规划、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工程、工艺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评价、进度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项目评价等。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建设背景 第四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工艺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第八章风险性分析 第九章项目节能评价 第十章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第十一章人力资源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三章经济效益 第十四章项目评价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28728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按环境管理标准分析现场影响环境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环保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周围的影响。 1、环保方针; 坚持人文精神,营造绿色建筑追求社区人居和施工 环境的不断改善。 2、该工程的重大环境因素; 主要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 光的污染。 2.1、现场控制噪声的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工序,尽最大可能缩短

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中午12;00至14;30,晚上10;00以后不使用噪音大的设备,保证周边人员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休息,混凝土振动棒采用环保型底噪音高频振动器,可以比普通振动棒降低15.5分贝,操作时文明施工,避免人为敲击声响,进入现场后所有车辆禁止鸣喇叭。 2.2、粉尘的排放控制; 土方开挖时运土车辆须进行覆盖,散落道路上的渣土安排专人跟车清扫,气候干燥时,开挖区域表面的浮土先洒水湿润,土方施工阶段用草袋覆盖防止扬尘。 2.3、光的污染控制; 统一施工现场照明灯具的规格,使用之前配备定向可拆除灯罩,使夜 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不致影响周围人群及领

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

沟亭小学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卫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师生环境卫生意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师生卫生行为,努力创建一个整洁、优雅、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卫生先进班集体”评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荣春 副组长:黄元肖 成员:各班卫生检查员 二、评比内容 各班教室、清洁区及校园周边环境卫生。 三、卫生评比标准 (一)教室(教室外走廊) 1、地面:彻底清扫,拖擦干净,无尘土、纸屑、杂物。 2、桌椅:横排、竖排对齐,离校时椅子紧靠桌子摆放整齐,桌内无杂物。 3、黑板:保持清洁、无粉尘。 4、讲台:物品归类摆放整齐、有序。 5、垃圾桶、扫帚摆放等要整齐,每日清洁后垃圾桶里垃圾要及时倒掉,垃圾桶要经常清洗。 6、栏杆、墙壁无污染,无乱写乱画、无随意张贴、无脚印;顶棚、门窗、日光灯等悬挂物无灰尘,无蜘蛛网。 (二)清洁区 1、道路干净、无垃圾、无积水、房前屋后无杂草、无堆放杂物。 2、绿化带无烟头、无丢弃垃圾物。

3、垃圾桶干净、摆放整齐。 4、建筑物、树上无悬挂杂物。 5、地面干净,特别是走廊、梯级、窗台,无尘土,无纸屑、杂物等。 6、公共厕所卫生要求:厕所内无垢迹,坑内无存留粪便、无臭、无蚊蝇。 7、栏杆、墙壁无灰尘无污染,无乱写乱画、无随意张贴、无脚印。 8、顶棚、门窗等悬挂物无灰尘,无蜘蛛网。 (三)个人卫生检查: 个人卫生检查时间和要求: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后全校个人卫生检查,每周四抽检一个年级。要求:衣服、鞋子干净整洁;面部、耳后无污垢;双手干净,指甲内无污垢。 四、打扫要求 班级教室、清洁区卫生落实每天两小扫(晨扫、中扫)、一大扫(晚扫)以及“全天候卫生保洁”的工作要求。 五、打扫时间安排 1、每天一大扫(晚扫) 在大扫除15:50以前完成,值周组教师、少先队在16:00—16:20对各班教室、清洁区卫生进行检查记载。(在16:20—16:30检查时关门或未扫完的的班级视为不清洁) 2、每天两小扫(晨扫、中扫) (1)晨扫:在每天8:00以前完成,班主任教师必须落实卫生任务,督促和协助班上值日生的卫生工作,少先队于8:00对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检查记载。(检查时未扫完的班级视为不清洁) (2)午扫:在每天13:50以前完成,班主任教师要督促和协助班上值日生的卫生工作,少先队于13:50对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检查记载。(检查时未扫完的班级视为不清洁) 3、全天候卫生保洁 课间休息时间,各班要安排值日生对教室、清洁区的卫生进行维护保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开发区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1113.88平方米(折合约61.6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33%,建筑容积率1.4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1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3.9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1113.8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179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848.5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3709.1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371.87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4337.08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301530.54千瓦时,折合159.96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9789.73立方米,折合2.54吨标准煤。 3、“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01530.54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9789.7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2.50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0.6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0.6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3741.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107.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56%;流动资金3633.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全镇环境质量。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任务 解决环境安全,生态建设两大方面的问题,隐患企业得到整改,企业达标排放,环保信访得到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城乡一体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见成效,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农村入居和生态环境得到加大改善。 二、工作措施 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实行领导责任制,镇长为辖区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环保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明确职责。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总支、村、企业,对本辖区内环保工作负总责,制定2014年度环保工作实施方案,与有关单位、企业层层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分析研究环保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指导、督促各村(社区)抓好落实,加快工作推进,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3.环保机构建设。镇有专职环保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村有环保监督管理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经费、办公设备等配备齐全,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 4.宣传工作。宣传部门及各村(居)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树立群众环保节约的意识。鼓励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号召企业积极响应和配合做好环保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义务。 5.日常工作。按时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档案资料规范、齐全;积极参加会议,按时上报各种材料。 环境安全保障措施 1.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管理。继续搞好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镇每季度最少排查一次,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企业,按照要求整治到位,辖区内出现企业偷排、超排,按照规定进行约谈,确保无较大、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2.所有被政府列入搬迁的企业,及时搬迁到指定项目区;关停、拆除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彻底拆除;加强对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管理,严禁向河道直排选矿废水,实施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恢复河道鱼类生长;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 3.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源中二氧化硫、烟(粉)尘指标严格控制,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加大企业违法排放整治力度,负责辖区内企业环保工作的实施与监管;整顿辖区内矿产品干粉加工、石子加工企业,严禁向大气直排粉尘;禁止秸秆焚烧。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或环境规划要求。

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X〕56号)、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X 政办发〔X〕69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美丽X为目标,建立“街巷定界、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管理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监管体系,构建“职责明晰、发现及时、处置迅速、监管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新格局,切实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领导,部门实施。县政府对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各工作部门、各乡镇政府认真落实环保职责,积极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组织开展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监管常态化、信息化。

(二)属地管理,逐级履职。各乡镇政府对辖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是网格化建设、运行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县级、乡镇、村组三级环境网格管理体制,逐级落实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监管措施,协调解决好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 (三)重点突出,全面提升。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治污降霾、水环境治理等为重点,兼顾其他各类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四)细化标准,任务到位。科学划分环境监管区域,明确监管工作责任,分解细化任务,制定考核标准,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和奖惩兑现,推动工作落实。 (五)密切配合,务求实效。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必须坚持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长效措施,形成环境监管工作强大合力,确保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按照科学、合理、实用、便捷,统筹兼顾各乡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和社会日常环保事务的原则,在县级、乡镇、村组行政区域上,建立三级网格。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管理任务较重、难度较大的重点防控区域,细化责任网格或特定网格,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纳入统一管理。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