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下“需求驱动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下“需求驱动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下“需求驱动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下“需求驱动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

摘要: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而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被列为各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集团数量迅速增长,类型丰富多样。基于产业集群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应该是“需求驱动型”。

关键词:产业集群;需求驱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249-02

0 引言

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培育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产生巨大需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可为学校与企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促使学校与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进行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1 产业集群与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关系

问题驱动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问题驱动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明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进行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十分乏味但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紧密相联的数学知识网络,是教师教学的基础目标。在构建知识网络过程中,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理论知识要点之间的衔接点入手,以设置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设置问题 数学教学中老师设置问题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应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自主探索,在教与学中以问题驱动式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目标。数学是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应止步于老师设置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mos)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驱动学生去学习、探索的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更要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即为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筛选、整合、运用,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由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驱动进行探究性地学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 问题解决后的交流主要是学生对进行探索老师设置的问题过程的总结,对自己发现问题、设置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的总结,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优秀之处值得提倡,不足之处应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发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与此同时总结探索问题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扩展,根据实际情况,以新的问题驱动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究。 4.问题设置的注意事项 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或多个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 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 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我们我们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的职业教育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 ocational Education) 教学背景(The teaching background)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是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vocational school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is also the only choice to develop the strategy of “go out ”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popularity . 一、教学内容( The teaching Content) 1.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及其成果(the practice and conseq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2.认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3.认识中国的高职教育(To underst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二、教学重点、难点(The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三、教学目标(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识目标(The knowledge objectives) 了解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工作重点的变更(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work centrality) 2.能力目标(The ability goals) 掌握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 To master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3.情感目标(the emotional aims) 老师拥有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The teacher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train international talents ) 四、教学步骤(The teaching process) 1.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间及其结果(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result) 1)起步及发展过程( the beginning and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起步:在于领导的意识和决策;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态度 发展过程:初级起步阶段,项目开发阶段,规划发展阶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is at the decision of the leader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relative workers)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作者:泛华志达 2015-04-13 13:16 关键词:北京,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人气188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还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北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重复欧美城镇化的老路,也不走拉美城镇化的道路,不是城市功能在郊区的线性延伸,简单走“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也不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单递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北京市市情的要求,结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时代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根本制度性鸿沟基础上的重新调整,既是郊区农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以往北京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模式总结,提炼为开发商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民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绿隔征占模式、整建制转居模式五种。 1、开发商主导的模式 目前,完全由开发商主导的模式已不多见。一些村在发展初期,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往往是以开发商为主导,开发商拿走了大量的好地,产生许多遗留问题。 这类开发建设模式主要采取由开发商征占土地,依靠土地使用权证向银行融资,进行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完成城市化建设。开发商在拿走大片土地的同时,还需完成征地拆迁、人员安置以及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2004年以前,这类开发建设模式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混淆,比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本应由政府配建的项目交给开发商开发,而开发商往往不落实。纯利润导向,开发商开发项目以利润为导向,并不能很好的考虑村民的利益。单项目平衡,开发商只追求单个项目开发的平衡,不进行区域统筹考虑。一次性合作,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商便对该项目不再进行任何投入。 2、政府主导模式 近年来,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开始掌握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改造建设的主导权,并以大区域资金平衡的办法,使多年搁置的改造建设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有效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区县和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主要通过土地储备的运作机制,依托土地储备中心解决融资,进行征地和一级开发,同时解决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偿、转局和社保问题。在此模式下,农民的利益教有保障,一些难以开发的地块,也得以有效推进。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新)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水晓丽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

某集团化运作模式

****集团化运作模式——以事业部为利润中心、总部职能高度专业化的混合式组织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物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确立了其产业地位,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同时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物流经营成本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的利润更趋微薄。那么我公司当前零担公路货运为主体的产品形式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和发展空间受限也是非常大的。 在运营过程中,物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显现并增多,表现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加大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愈显重要。 另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热点地区的转移推动着物流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这两个“转变”和“转移”,将推动我国物流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物流需求“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 因此,市场和环境要求也推动我们向着更广阔更精深的领域扩张,要求我们的产品更精细、技术更专业、服务更深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做长产业链、做深产品、做精服务。 第二部分公司产品分类及定位 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总体来看,制造企业的外包意向强于流通企业。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将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带来现代物流方式由城入乡的扩散。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农村和民生的发展,回归“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便捷通道;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将支持发展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公司结合当前,将产品分为主营产品、辅助产品、增值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其中主营产品定位为六大方向:公路零担货物运输、货物快递服务、公路整车货物运输、综合物流、农业物流和物流园区。

5-需求驱动的软件自适应方法

彭鑫陈碧欢赵文耘 复旦大学 需求驱动的软件自适应方法 关键词:软件需求自适应 考结构(如图1所示)在自适应软件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这一参考结构,每一个具备自适应能力的软件实体都具有一个称为MAPE-K 的控制环路。其中,监控(monitor环节负责侦测上下文环境及系统自身的事件,发现可能导致自适应调 整的变化,分析(analyze环节负责分析变化对于需求及相关约束的影响,规划(plan环节负责规划能够适应变化的自适应调整方案,执行(execute环节负责执行规划的调整方案,知识(know-ledge 则表示完成以上各项任务所需的知识。 自适应软件与自治计算 目前,以网构软件为代表的新形态网络化软件系统逐渐成为主流。同时,普适计算和社会计算的兴起促使软件与物理世界和社会环境进一步融合。这些都使得软件系统越来越多地运行在复杂、开放并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导致软件的运行时行为经常偏离系统的需求规约或处于非优化的运行状态。因此,自适应逐渐成为许多软件系统必备的能力。具备自适应能力的软件系统能够在运行时根据上下文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自身的结构和行为。通过运行时的自适应调整,软件系统可以实现一系列重要的运行时特性,包括保障可靠性和鲁棒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失效的自动恢复、动态配置和定制以及动态自优化等[1]。 软件系统的自适应是一种典型的自治管理能力(包括自配置、自优化、自治愈和自保护四个方面[2])。IBM

提出的自治元素参 图1IBM 提出的自治元素参考结构[2] 需求反射与运行时需求模型 传统的软件系统(即非自适应系统)的规格说明建立在对于需求和系统上下文环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例如,一个救护车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及体系结构设计往往建立在一系列涉众需求和上下文环境的假设基础上,例如涉众的质量偏好、系统的峰值和平均请求量、可用的救护车资源、网络通信状况等。在这些因素相对稳定且能够被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软件开发者可以在开发阶段通过权衡决策确定软件规格说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调查问卷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仅限于学术研究,统计结果将不会显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名字,请尽量表达您和所在单位的真实情况,深表感谢! 贵校校名: 贵校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部门: 一、请在以下各题合适的选项后的方格内打“√”

二、请在适合的选项前□内打“√” (一)贵校推进国际化的举措包括: □1.计划内招生的合作办学项目 √□8.与国(境)外院校间师生互 访 √□15.聘请外籍专家 □2.√参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 □9.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16.境外办学 □3.√参与政府间合作项目 □10.引进国外课程或课程体系□17.与外方院校学分互换/互认 □4.与国(境)外企业深度合作 □√11.国际学术科研合作□√18.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开展学生海外实习项目□12.教师境外语言培训 □√19.组织国际学术会议 □6.√招收短期留学生□13.教师或管理者境外专业培训□20.承担国(境)外专业人员专项培训

□7.招收攻读学历留学生□14.聘请外籍语言教师□21.招收在校生的国(境)外非学历培 训课程 其它 (二)贵校已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英国□√其他 (三)贵校与外方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政府□中介机构□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四)与贵校合作最为深入的国际知名企业是 (五)您认为对贵校而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在于: □1.引进优质教育资源□6.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11.改进学校运行机制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7.在专业建设上与国际接轨□12.改革课程体系 □3.带来经济收益□8.更新教育理念□13.提高学院声誉 □4.增加世界理解□9.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14.培养具有国际素质和国际劳动力市场 就业能力的学生 □5.培养社会、地区紧缺人才□10.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其它 (六)您认为以下因素对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 □1.院校所处地区□5.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9.院校自身发展水平 □2.院校的专业结构□6.政策法规□10.院校工作人员个人能力 □3.√院校的师资 队伍 □7.信息渠道 □4.领导观念□8.工作经费 其它 (七)贵校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1√.资金□4.政策稳定性□7.就业□10.文化冲突 □√13.语言 □2.√5.招领导观念□√5.招生 □8.外汇□11.教育主权□14.国外学历、学位证书、职业 资格证书的认可 □3.政策审批□6.生源质量□9.税收□12.外方教育质量其它 (八)您认为贵校推进国际化进程最成功做法是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升温,而讨论最多的无外乎是去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其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因为它关乎课堂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不能盲目、胡乱地设计问题,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依据文体特征,确定课堂核心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要“先确定教学内容,再选择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又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根据具体的文体特征来设计核心问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教师抛开文体设计核心问题就会陷入误区。有教师在教寓言类的文章《愚公移山》时,遇到“愚公为什么不搬家,移山多累啊,愚公怎么能保证子子孙孙都去移山呢”类似的问题。这就是抛离寓言文体特征产生的不必要探讨的问题。 如《我与地坛》这一课,就要根据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来设计主问题。全文分“我”与地坛和“我”与母亲两个部分。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必须设计出几个核心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具体问题设

计如下:1全文分了两部分,是哪句话把“我”、地坛、母亲联系起来的?2题目叫《我与地坛》,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3从全文来看,“我”、地坛、母亲是怎样的关系?4这样的构建在写作和抒情上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基本上可以把整个文章的思路理清,从而把握抒情散文的主要情感,为具体深入地品读文本做好铺垫。在解读文本时,不同的文体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引领的。根据文体特征来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对文本的尊重,也很容易进入与文本“对话”的状态,学生也会离文学越来越近。 二、紧扣文本内容,去伪存真设计真问题 当下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花样,却忽视了文本本身,走向了教学的异化。教师研读文本设计教学问题时必须做到紧扣文本,不能设计那些只围绕文本外部的伪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包括思维容量大、精、准等特点。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构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解读模式。 如《听听那冷雨》这一课,本文写作主体是雨,那么问题设计就应该围绕写作主体雨来展开。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请利用“雨”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作者从“走入霏霏”到“想入非非”都想到了哪些?又寄托了作者哪样的情感?3这些情感都是源于什么?4“雨”这一意

【精品】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是现实必需的。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理解,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并简要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必然;策略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必需和必然的。 一、什么是高职教育国际化 (一)定义 所谓国际化,就是不拘于本国或本地区的局限,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持一个动态的、同时又是稳定的发展进步的状态。而高职教育国际化,顾名思义,也就是在高职教育方面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以促进其发展。它有个比较官方的定义: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高职教育以国内化甚至区域化为基础和前提,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

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诸功能中的过程。 高职教育国际化在发展中,更注重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更注重各国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功能设定、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沟通、交汇与整合;更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是全球性观念大融合的真正体现,其实质是高职教育的市场化(赵龙祥,2005)。 (二)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教育国际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这样的时代与现状,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显现出了它的十个主要特征:一是教育观念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战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上。二是教育目标国际化。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教育内容国际化。主要是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四是教学资源利用国际化。包括教材共享、师资构成多元化,证书文凭互认和教材共享等方面。五是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建立虚拟化校园,适应世界各地学生的不同需要,校园网的服务更加完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对本国学生进行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的教学,加强对留学生进行本国语言的教学。六是培养模式多元化、学生来源全球化。吸引和派出留学生,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七是

中国城镇化管理的发展模式

中国城镇化管理的发展模式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建设,本文分析了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体系及体系的合理性构成,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推进方式,这为城镇化管理提供了部分理论研究;最后提出各区域要根据本区域的多种因素综合考量选择适合本区域的城镇化化发展模式,不能“一刀切”或者是盲目模仿。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体系;发展模式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milestones in our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system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ystem constitute a two way forw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stud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rbanization; finally,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region, not “one size fits all”or blind imitation.key words: urbanization; urban system; development model 一、引言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城镇化

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谢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集团化是旅行社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已涌现出大量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的企业。本文基于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探讨,选取了股权联结式、契约联结式、战略联盟式模式,以中旅总社、广之旅和桂林“甲天下旅游联合体”为例,指出不同模式的共性、个性,优点、缺点,希望能为当前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行社集团化模式 一、引言 集团化是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旅行社集团对于提高中国旅行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旅行社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涌现出一批旅行社集团,它们有的成为行业中的领路者,有的雄踞一方、成为各地旅游行业的强势企业,相对于散、小、弱、差的状况而言,这些集团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进步。成功实施集团化的旅行社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增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集团化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为旅行社根据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发展。 二、文献回顾 关于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有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成因、发展道路、模式、组织结构以及应对策略等,主要集中于旅行社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方面。对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是否具有产权纽带是集团化模式的划分点,以此区分紧密型和松散型模式。例如崔凤军、窦群(1997),梁裕模(2004)以资产关系的依存度强弱为界提出紧密、半紧密、松散联合模式;程巧莲、刘宝巍、王世红(2003),李晓趁、王福清、郭晖(2007)采用了股权联结式、契约联结式、战略联盟式的旅行社集团化分类模式,认为股权联结式是紧密型,契约联结式和战略联盟式是松散型;林龙飞、康文科(1997),许振晓、王国新(2005)直接提出了旅行社如何实现股份制集团化模式;钟妮(2001)提出了直营型、股权联结型、契约联结型、网络化型发展模式。 2、集团化产权纽带的构建,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模式是行业演进的主要发展方向。崔凤军、窦群(1997)认为组建以紧密联系为主、半紧密联系为辅的集团模式是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于建澄(2005)提出过渡时期

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

1、任务。 2、接触时间短。 3、思想和习惯阻碍改革 一、科技的发展促使教育的变革 1、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08)可以颠覆、取代 2、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可以颠覆、取代现在的学校 (科技发展太快不会学习不变革不行!) 3、中兴事件:美国的一纸限令让其无法继续生存。核心芯片。 世界四大通讯供应商之一 3、华为2018年研发费用1015亿元人民币 (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对行业、对公司是这样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人更是这样!) 5、高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一般的技术工人。 需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工人。扫地机器人、炒菜、书法、象棋(不可再墨守成规!) 二、国家推动——新课程改革 (96年提出素质教育,2001年新课程改革) 1、新课改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2、政府:提供平台、 3、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帮扶活动 教育专项投资(平台)教育均衡验收 1751工程(示范)

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为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做了积极的探索 1、杜郎口:10+35(教师10、学生35) 2、昌乐二中:271(教师讲20%、学生学70%、检测10%) 3、杨思中学:先学后教、不学不教(讲10分钟内) 4、东庐中学:讲学稿(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5、实验中学、开发区实验、徐寨镇中、杨楼镇中、终兴镇中、王小庄中学:依托导学案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6、人民路中学:依托小组合作的“三三四教学模式” 7、黄冈镇中:“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新教育实验(民间发起、行政支持的教育改革共同体) 讲堂——学堂 传统课堂:学生是无参与的、无思考的、低效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问题驱动式课堂 那么学生应该怎么学的问题 论语中一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学生问老师的,有7个是学生间相互提问的,只有一个是孔子提出的 1、我县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孙局长:倡议:小学阶段应该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初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问题课堂 高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 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1、城镇化的概念 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好多人在分析城市经济的时间,认为城市就是将城市化的地区和非城市化的地区,把它加总,然后有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业总量等等。实际上我们要单独来专门来探讨城镇化的时间,一定要记得,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的。所以说,如果说我们来研究城市化或者研究城镇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空间上简单地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化的地区,一部分是非城市化的地区。所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它就是非城市地区的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建成区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的空间,城市化的就是城镇建设的空间也在不断地向非城市建设的空间进行扩张,也就是说城市空间和农村空间…城镇空间和农村空间它们两个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这就是城市化。 所以说,在这个空间上,城镇建设空间在不断地扩展,而农村空间在不断地被挤压的这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 (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

需求驱动测试

?IBM Software Group 需求驱动测试 ——交付高质量的系统 ? 2008 IBM Corporation

议程 ?交付高质量的系统 ?需求驱动测试 ?IBM 需求和测试管理解决方案 ?问题与解答

低质量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2006 年4 月,亚特兰大的机 场旅客检查系统发生故障,不得不由检查人员来疏散旅 客并人工检查行李 Hartsfield-Jackson 是美国最繁忙的机场。这次晚点事 故使整个美国在当天都受到了影响。

系统质量保证 ?关于质量,Crosby的定义很简单——与需求一致。 正确的需求:正确的功能的前提 致性 一致性 ?与需求保持一致并不仅仅在项目的后期用测试来验证,更强调的是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紧紧围绕需求这个主线来开展工作。 需求跟踪正是保证需求演化的整个过程都是与需求保持致以此保证项目和产品?需求跟踪正是保证需求演化的整个过程都是与需求保持一致,以此保证项目和产品的最终质量 Phil Crosby Phil Crosby

?需求定义 需求 ?软件产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统一定义的名词术语来描述我们的工作。客户所定义的“需求”对于开发者似乎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产品概念。而开发人员所说的 “需求”对用户来说又象是详细设计了。实际上,软件需求包含着多个层次,不同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 层次需求从不同角度与不同程度反映着细节问题-IEEE 软件工程标准词汇表(1997)中定义需求为:?部行为)和从开发者角度(系统的内部特性) 从系统角度认识需 求 (1)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 ?(2)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一种反映上面(产品是什么样的,(3) 种反映上面(1)或(2)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Jones 1994) ?从系统外部能够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Alan 而并非如何设计、 构造 从用户需求进一Davis 1993)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Sommerville and Sawyer 1997步转移到系统属 性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Sommerville and Sawyer 1997)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同名13917)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同名13917)

并逐渐系统化,创立了城市生态学。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中,已开始将生态思想引入城镇化进程中。该“大纲”指出,城市的扩张不断吞噬着风景优美的周边绿色地带,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公众健康进一步遭到威胁;城市扩张剥夺了人们身心受到滋养的权利。因此,城市规划的首要责任是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最基本需要,从人类的居住、休闲、工作、交通四大主要活动入手,“把自然引入城市”,将城市纳入其所在地域的整体影响之中考虑,以区域规划取代简单的行政规划,城市聚合体的界限应由其经济影响范围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发展中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三)将绿色生态研究放在城镇发展的中心地位,强调城市发展重点应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关系,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时期,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潮进一步高涨。特别是到90年代,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在城镇化发展中,绿色理念全方位推进,从只注重绿色规划到向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全方位渗透。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茨基(O.Yanitsky)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认为在这一模式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虽然目前的现实可操作性不太强,但这一理念蕴含着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放在了城镇发展的首位。这些理论不单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从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已有经济增长模式提出的反思,强调在快速发展经济中要妥善处理好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我国绿色城镇化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从建设设施上来看,整体的绿色化基础建设相对较弱,绿化的涉及范围并没有做到全面普及。中国城镇化迫切需要向绿色发展转型。今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按照2012年2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对雾霾的担忧尚未散去,地下水的污染又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空气污染、水污染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病”的集中表现,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极大,事关生命安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更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