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生产运作管理紧密联系的三个基本概念:生产率、竞争力和运作战略,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结构:

一、战略的含义

二、企业经营战略

三、生产与运作战略

本章重点:

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企业经营战略与生产运作战略的关系

本章难点: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

本章教学进度:4课时

主要讲授内容:

一、战略的含义

(一)战略的定义

伊丹敬之:从环境关联的角度,指明有关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

波特:公司为之活动的终点,实质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

Oster:战略是一个企业有方向的进化程序。

解培才: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整体性决策。

战略是一个企业竞争致胜的理论。(赢的逻辑)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创造价值而谋划出的一个完整方案;是企业在对抗性环境中,为实现成长目标而设计出的经营模式创新方案。

(二)战略管理过程

1、环境分析

2、设定目标

3、战略策划

4、战略实施

5、战略控制

(三)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使命书为一个组织指示了总体方向,同时也为该组织确定了目标。

(1)战略——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是决策的核心。

(2)策略——用来完成战略的方法和措施;策略与战略相比更具体。

(3)关系——计划和决策在组织中的等级性如图2.1所示

二、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分三个层次:企业经营战略、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如图2.2。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战略可能只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两个层次。

企业经营战略的任务是决定企业的使命,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并根据观察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企业经营战略从全局出发,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整体性的方向,所以企业经营战略的覆盖范围较广。

图2.2 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事业部战略是企业内独立核算单位或经济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对本部门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谋划。它将企业经营战略的方向和意图具体化,使其变得明确、详细。

职能战略明确了各事业部门对各职能规定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措施。生产与运作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其范围较窄,主要与运营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如产品、工艺、方法、使用的资源、质量、成本、提前期及进度安排密切相关。

企业运营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相辅相成。首先,生产与运作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因此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制定必须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与其保持一致性,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其次,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运营的优势与劣势,做到扬长避短。这就要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与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战略和企业经营战路的制定中来,使二者相互配合和有机协调,进而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生产与运作战略

生产与运作战略是指在竞争环境中,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所采取的全局性的、整体性的指导思想或决策;是在企业整体战略的框架下,根据企业各种资源和内外环境,对与生产与运作管理和生产与运作系统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决策、规划和计划。生产与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对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指

导下的一种职能性战略,它具体刻画了企业如何通过运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企业总体战略成功的保证。

(一)使命、组织战略和运作战略之比较

如表2.1所示

表2.1 使命、组织战略和运作战略的比较

(二)国际上企业采用的两种战略

1、基于质量的战略—以满足顾客为中心,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阶段。不仅最终向顾客提供产品或劳务,还要抓相关的过程,如设计、生产及售后服务。

2、基于时间的战略—将重点放在减少完成各项活动的时间上。其理论依据是:通过减少花在各项活动上的时间,通常是使成本下降、生产率增大、质量趋于提高、产品创新加快和对顾客的服务得到改进。

(三)企业可在下列几个方面缩短时间

1、计划时间

2、产品或劳务设计时间

3、加工时间

4、变换时间

5、交付时间

6、对抱怨的反应时间

方法设计: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作业布置:从制造业、服务业各选定一个企业,实地调查企业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练习题复习资料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1、生产运营战略是对如何开展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所作的具有( C)的谋划。 A 针对性 B 相关性 C 全局性 D 全员性 2、企业的战略体系中生产运营战略属于(C)战略。 A 公司级 B 部门级 C 职能级 D 事业级 3、在产品生命周期(A)阶段,竞争的焦点为产品的功能表现,产销量较小,需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采用通用设备和技术进行件小批生产运营。 A 投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4、在产品生命周期(A)阶段,竞争的焦点为产品的功能表现,产销量较小,需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采用通用设备和技术进行件小批生产运营。 A 投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5、工厂选址的发展趋势有、、。生产经营全球化建设工业园区企业的联合布局 6、节奏是指流水线上( c )。 A.连续出产相邻两件不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B.连续出产相邻两批不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C.连续出产相邻两批同种制品的时间间隔; D. 连续出产相邻两件同种制品的时间间隔 7、在对象专业化工段里( C )

A、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B、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C、集中了不同类型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同类对象进行所有工艺的加工 8、某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但各品种工艺路线基本不同,其设备布置 应采用( A );A、作业相关图法;B、物料流向图法;C、物料流量图法; 9、下列不属于设施选址时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的是: A. 运输问题 B.政策法规条件 C.周围环境 D.劳动力资源 10. 电解铝厂优先考虑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设置设施,体现了设施选址的什么影响因素?B A.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 B.基础设施条件 C.地质情况 D.气候条件 11. 如果服务的类型是服务提供者到顾客处,那么以下哪种是设施选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C A. 交通条件 B.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 C.靠近市场 D.靠近公共设施 12. 下列仅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E

最新生产运营管理离线作业部分计算题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教材(生产运营管理朱桂平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见每章复习与讨论题和习题。 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复习与讨论题 1、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 2、如何认识生产运营管理的定义? 3、生产运营过程的组成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从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谈谈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生产运营战略 复习与讨论题 1、世界级制造系统应满足哪些属性? 2、响应性战略的实质是什么? 3、生产运营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关系的特点。 4、生产运营战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5、论述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应考虑的要素。 6、如何认识订单赢得要素和资格要素? 第三章产品/服务计划 复习与讨论题 1、说明新产品的含义和特点。 2、试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特征。 3、可供企业选择的新产品开发方式有哪些? 4、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是什么? 5、如何对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 6、工艺设计的程序。 7、你是如何认识服务体系矩阵的? 8、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生产运营能力决策

复习与讨论题 1、能力利用不一定马上可以达到设计能力水平,为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 2、学习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企业经常综合使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两者如何结合,试讨论之。 4、常见的服务需求均衡战略有几种? 5、企业在扩充能力时,可以概论预测的需求去扩大能力,也可以概论实际需求去扩充能力,谈谈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习题 1、 某产品单价为500,年固定费800万元,年销量为48000件,年可变 费为1200万元。问,该产品年销量达到多少才具有开发价值? 解:盈亏平衡点销售量=8000000÷(500-12000000÷48000)=32000(件) 可见,该产品销售量>32000件时,才有获得盈利的可能,才具有开发价值。 2、某厂机械加工车间铣工工段有6台万能机床,制度工作时间为每台机床每月50个工作班,每班7小时。有效工作时间是制度工作时间的95%,产品铣工工序的单台定额为6.75小时。要求计算出计划月内铣工工段的生产能力。 解:设备组生产运营能力(台、件)=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小时)=6×50×7×0.95÷6.75=295.6(台) 3、某厂生产A 、B 、C 、D 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50、7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日计算)。 解:(1)确定C 为代表产品 (2)计算以C 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图标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Q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t 换算系数K 换算为代表产品 数量Q0 各种产品占全部产品比重% 代表产品的代表生产能力M0 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 力M 甲 ① ② ③ ④=①×③ ⑤ ⑥ ⑦=⑤×⑥÷③ A B C D 250 100 230 50 50 70 100 150 0.5 0.7 1.0 1.5 125 70 230 75 25 14 46 15 529 265 106 243 53 合计 500 100 667 第五章 生产运营系统空间配置 复习与讨论题 529 10012)1.01(82)59365(0≡?-???-=M

第三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内容提要: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重大问题问题所作的长远的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生产与运作战略是企业的职能战略,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手段,关乎企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速度、质量。重视企业的运作战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在分析企业战略及其制定的过程基础上,探讨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 一、企业战略 (一)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重大问题问题所作的长远的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 制定企业战略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要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如图2-1所示。 1.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 政治环境包括国际形势、国家政治的稳定性、法令、关税政策、国家预算、就业政策、环境政策、国家经济政策等。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的多次石油危机,都与国际形势有关。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战略制定。 经济环境包括国民消费水平、收入分配、投资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数量和结构、经济周期、就业水平、储蓄率、利率等。经济环境影响一国或某地区的需求的规模、结构,从而影响企业资源的投向,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

技术环境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生产运作的方法、生产工艺、业务组织方式本身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企业的战略乃至生产运作战略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口数和年龄结构、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家庭结构(家庭人口数量、子女数量、消费模式等)。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模式、数量、结构,从而影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决策。 市场条件包括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供应市场,销售渠道,当前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优势和不足,他们的战略,进入市场的障碍,产品的价格结构,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产品生命周期,潜在销售量和盈利性等因素。供应市场主要是指所投入资源要素的供应,例如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外购件供应市场等等。这个因素对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极大的影响。例如,不可靠的外购件供应市场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或影响按时交货,从而影响企业在质量和时间方面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内部条件 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核心技术等自身资源。 3.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企业的优劣势及机会与威胁的条件下,就可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而确定各业务单位或事业部的战略,然后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等职能战略。业务单位或事业部级战略是企业某一独立核算单位或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营单位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的谋划,它要把公司经营战略中规定的方向和意图具体化,成为更加明确的针对各项经营事业的目标和战略。例如,某企业生产个人电脑、冰箱和空调三种产品,每一产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或事业部,具有自身的战略。 如果企业没有事业部的划分,企业战略则分为两层,作为职能级战略的生产运作战略直接担负着支持公司经营战略的任务。 二、运作战略 1.运作战略的含义 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 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保证有一个合理、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能达到最大或尽量大。再具体地说,运作活动应该保证能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满足他们质量要求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详的目标,做为一个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等。在思考这样的基本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指导性的原则。例如,企业的经营战略侧重于收益率的提高,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可能应该是尽量增加生

第2章生产运作战略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市场如战场,有竞争就有战略问题。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是企业总体战略成功的保证。本章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阐述了企业战略及其制定的过程,探讨了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 戞堦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节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外在因素。企业环境的构成是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环境。从范围上讲,企业环境可以由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构成;从企业经营要素上讲,企业环境可以由投资环境、劳动力环境、资金环境、技术环境、信息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构成;从企业的社会联系上讲,企业环境可以由投资者、消费者、供应者、主管机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方面构成。 现代企业处于一个瞬息万变、充满竞争的环境:技术革新步伐急剧加速;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竞争全球化、白热化;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自然资源、技术、文化等因素,还有政治、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综合地对企业发生影响,制约企业的行为。反之,企业的战略实施,又影响了环境的变化。 A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世界范围的产品需求和供给迅速增长。在这一时期,市场对产品有充分的需求。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主要由最早生产这类产品的少数企业控制。产品数量增长快、产品品种较少、生命周期长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些特点,制造企业通过采用专用设备和自动生产线来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需求。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市场对产品需求呈饱和趋势。企业为了赢得竞争必须按用户不同要求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从而使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形成了市场多变的特点。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从产品角度考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发展为产品更新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以汽车为例,在1970年产品生命周期为12年,1980年为4年,到1990年仅为18个月。电子产品行业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如今,“电脑”几乎一进入市场就过时了。 (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统计资料,3个月中公司生产了364,000万辆汽车,共4个基本车型,32,100种型号。平均一种型号的产量是11辆,最多的是17辆,最少的是6辆。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追求“一样一件生产”(One of a kind production)。 (3)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直接劳动成

企业经营战略第二章练习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前提和依据是( ) A.方案对比和选择 B.环境分析 C.广泛职工教育 D.产品设计 2. 是企业确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能否引进外资的重要 条件( ) A.产业政策 B.政治形势 C.经济发展态势 D.社会环境 3.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对工业企业提出的要求的 分析属于 ( ) A.社会环境分析 B.科技环境分析 C.文化环境分析 D.资源环境分析 4.主要是指与本企业的产品及其使用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 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尤其是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趋势进行 的调查研究。 ( ) A.社会环境分析 B.科技环境分析 C.文化环境分析 D.资源环境分析 5. ( )的目的,主要是为掌握资源对本厂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程度,经平衡以后,以便最终确定企业最大可能承担的生产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A.社会环境分析 B.科技环境分析 c.文化环境分析 D.资源环境分析 6. 用户的 ( )构成企业的潜在市场,即未来的市场。 A.消费心理 B.需求C.潜在需求 D.实际需求 7. 为弄清行业内各行业规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对企业进行分析,这属于 ( )

A.行业技术状况分析 B.行业寿命周期分析 C.行业规模分析 D.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 8. 行业的寿命周期是由社会对该行业的 ( )情况决定的。 A.技术要求B.竞争强度 C.发展趋势 D.产品需求 9.行业中的企业,一方面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另一方面在战略上又可能存在 某种程度的共性和相互配合的关系,由此形成了 ( ) A.战略集团 B.战略同盟 C.同业企业 D.合作企业 10. 为企业分析竞争局面提供了清晰思路的是 ( ) A.钱德勒 B.安索夫 C.波特 D.安德鲁斯 11. 如果同业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化小,标准化、通用化水平高,则用户的转换成本较低,从而会导致企业之间() A.没有竞争 B.激烈的竞争 C.无序的竞争 D.平等的竞争‘ 12. 生产塑料编织袋的企业用塑料编织袋挤占麻袋市场,它在案争结构。中属 于( ) A.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B.潜在竞争者 C.原材料供应者 D.替代品的生产者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与生产运作管理紧密联系的三个基本概念:生产率、竞争力和运作战略,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结构: 一、战略的含义 二、企业经营战略 三、生产与运作战略 本章重点: 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企业经营战略与生产运作战略的关系 本章难点: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 本章教学进度:4课时 主要讲授内容: 一、战略的含义 (一)战略的定义 伊丹敬之:从环境关联的角度,指明有关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 波特:公司为之活动的终点,实质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 Oster:战略是一个企业有方向的进化程序。 解培才: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整体性决策。 战略是一个企业竞争致胜的理论。(赢的逻辑)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创造价值而谋划出的一个完整方案;是企业在对抗性环境中,为实现成长目标而设计出的经营模式创新方案。 (二)战略管理过程 1、环境分析 2、设定目标 3、战略策划 4、战略实施

5、战略控制 (三)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使命书为一个组织指示了总体方向,同时也为该组织确定了目标。 (1)战略——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是决策的核心。 (2)策略——用来完成战略的方法和措施;策略与战略相比更具体。 (3)关系——计划和决策在组织中的等级性如图2.1所示 二、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分三个层次:企业经营战略、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如图2.2。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战略可能只包括企业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两个层次。 企业经营战略的任务是决定企业的使命,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并根据观察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根本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企业经营战略从全局出发,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整体性的方向,所以企业经营战略的覆盖范围较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