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实验班地理试题(必修一1.2章内容含答案)

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实验班地理试题(必修一1.2章内容含答案)
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实验班地理试题(必修一1.2章内容含答案)

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实验班地理试题

考试说明:试题包括两部分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要求写在一张纸上拍照上传。

2020.3 一、选择题(50个小题,每题1.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

A.66°N B.67°N C.23°N D.24°N

2.下面四幅图中关于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位于北纬15°05′24″至15°13′48″,东经117°40′12″至117°52′00″。元朝起纳入中国疆域,后来长期管辖,是中国固有领土。据此回答3~4题。

3.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若要更详细了解永兴岛的道路和建筑状况那么须将该区域地图( )

A.比例尺放大 B.比例尺缩小

C.水平比例尺放大、垂直比例尺缩小 D.水平比例尺缩小、垂直比例尺放大

4.黄岩岛至永兴岛的最近距离约为( )

A.300千米 B.400千米 C.500千米D.600千米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完成第6题。

6.图中陡崖顶部P点(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500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下图为我国新疆和西藏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该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分为Ⅰ~Ⅴ区。读图,回答7~9题。

7.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

A.Ⅰ

B.Ⅱ

C.Ⅳ

D.Ⅴ

8.图中某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白昼短

C.云量多

D.晴天多

9.如果在Ⅴ区建一批光伏电站,其不利

..的条件是( )。

A.太阳能资源缺乏

B.资金及技术短缺

C.消费市场大

D.政策的制约

学校有一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北京时间12:00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晴天时日晷晷针影子

A .变长

B .变短

C .顺时针旋转

D .逆时针旋转 12.若图示日晷仪晷盘与地面的夹角改为59°,则该日晷最可能放置的地点是

A .广州

B .上海

C .哈尔滨

D .漠河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13-14题。

13.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钻井

A. 未穿透地壳

B. 深达莫霍面

C. 已穿透岩石圈

D. 即将穿透地幔 16.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17~18题。 17.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

A .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C .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 .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18.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

A .亚洲低压强盛

B .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图1

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西欧南北温差大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图中,右为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图,据图完成下题。

19. 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若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则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月份是

A .1 月

B .3 月

C .7 月

D .11 月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

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 km/h,纬线L

2

在地

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 km/h。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4.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

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9~11题。

25.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若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水流面积为50 m2,流速为300 m/s。则该处河流断面的流量为( )。

A.300 m3/s

B.500 m3/s

C.1500 m3/s

D.15000 m3/s

27.下列选项中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

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

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一年中日落时间最早

读北京市某居民小区的楼房平面分布示意图,回答30~31题。

30.本着既节约土地又使所有住户获得最佳光照的设计,该地楼房布局最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1.当该地房屋内接受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北京的昼夜分布状况应为( )。

A.昼最短,夜最长

B.昼最长,夜最短

C.昼夜平分

D.不能确定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3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3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34.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35.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

A.伏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暴雨

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36—38题。

36.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

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

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37.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

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39~40题。39.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 )

A.d B.c

C.b D.a

40.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

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41~43题。

4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②增强

D. 降低,①增强

42.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A. 昼夜温差变大

B. 海冰加速融化

C. 极地东风加强

D. 海水蒸发加剧

43.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读图回答44~46题。

44.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

A.P

A >P

C

>P

B

B.P

A

C

B

C.P

C

>P

B

>P

A

D.P

A

=P

C

=P

B

45.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46. C点近地面吹( )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7~48题。

地点纬度

气温(℃)降水量(mm)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39°48′-4.7 26.0 2.6 196.6 682.9

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4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4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下图是2018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

49.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50.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

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2个题。每题20分,共40分)

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

下垫面道路

(沥

青)

混凝土砖石

土壤

(黑

土)

沙漠草水

吸收率0.8~

0.95

0.65~

0.9

0.6~

0.8

0.65~

0.8

0.6~

0.95

0.55~

0.85

0.74~

0.84

0.9~

0.97

材料

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3:图乙中小区3风速较大,风速为3 m/s;小区4风速较小,风速为2.5 m/s。

(1)根据材料1、2,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3,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6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6分)

5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1月、7月等压线(百帕)与主导风向示意图,图乙为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示意图。

(1)调查发现,位于卡昂的风力发电机组单位时间的发电量冬季远大于夏季,据图简析原因。(4分)

(2)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解释其原因。(8分)

(3)分析地中海对图示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影响。(8分)

高二年级三月份月考实验班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2,共60分)

1.B

2. B

3.A

4.D

5.C

6. D

7.D

8.C

9.B 10. A

11.C 12.B 13.D 14.D 15.A 16. D 17.B 18.A 19.D 20.C

21.D 22.D 23.A 24.A 25.B 26.D 27.A 28.A 29.A 30.B

31.A 32.D 33.C 34.B 35.D 36.C 37.B 38.D 39.C 40.D

41.D 42.C 43.B 44.D 45.D 46. C 47.D 48.A 49.B 50.C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51.(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升温幅度小。(8分)

(2)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升温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6分)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6分)

52. (1)冬季欧洲西部地区等压线较夏季密集,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发电量大。(4分)

(2)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冬季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巴里冬季地处西风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8分)

(3)地中海增强了沿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加大降水季节变化,缩小气温年较差),扩大了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地中海水域辽阔,冬季因气温较周边陆地偏高形成局部性低压,使周边地区增温、增加降水;夏季地中海上的气温较周围

陆地低,气压较高,对副热带高压起加强作用,形成稳定的晴朗干燥天气。(8分)

地理试卷及答案必修一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地理试卷 命题人:祝维英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分许,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409时日2007年11月26“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这幅图像覆盖月球的区域”。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图像中圆形凸起 稍亮的地方为千MM280 千,长460 宽环形山,色彩阴暗的地方为月海(即平原)。在未来一年 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结合1~3题。学过知识,回答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1....的是.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A .月球上缺少象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B .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C1 图.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地D 350度。最主要原因是2.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D我国开

发月球的理由有3.①月球矿产资源丰富②月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③月球表面超高真空、无磁场、微重力,是科研的理想场所④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DC BA.①②.①②④.①③④.①②③④1 / 10 )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区别较大A. 有一个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D.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C.日地距离与其他行星对比较适中)5.下列现象有地球自转引起的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A.昼夜现象昼夜长短 C.太阳东升西落 D. 在南回归线上看不到的自然现象是()6. 、日影朝北、阳光直射 B、阳光斜射 C、日影朝南 DA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固定不动,20某天文台于12月22日7. 天后再次观测到该恒星时应该是()则5 时19分40秒秒 B.20时 C.19时40分20秒 D.19时A.2019分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读图2 A.这里有三级天体系统b 是月球是地球,cB.a是太阳,b c a 这里有二级天体系统C.2 图这是太阳系的天体系统D. 9.如下所示四幅图中,所注日期和图形相符合的是: S N N S 2212月日226月日3月2122月12D C A B 3 图题。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0—11)10.同样体 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极地地区D C.高纬度地区 A .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11.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12.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最新高二地理月考试卷分析复习课程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50亿人口日B.60亿人口日C.70亿人口日D.80亿人口日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 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3”,回答14~15题 14.图中与①②③④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 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 老年型 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 剧 C.中国20世纪7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目前我国 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D.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土壤的肥力状况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 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 1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 20.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21.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3.17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 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 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4.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 6.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 7.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内陆多沼泽分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9.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115级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126

高一地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3~4题。 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 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 2013年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B.BC之 间 C.CD之间 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 B .聊城昼长达到最长 C .聊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D .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7~8题。 7.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 的时间是( ) A .10日5时22分 B .10日9时52分 C .11日9时38分 D .12日1时38分 8.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 .a-b 之间 B .b-c 之间 C .c-d 之间 D .d-a 之间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10.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11.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冲刷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 次被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 A .20°S B.20°N C .30°S D .30°N 1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全球无冷暖差异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3 .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 A B D 0W C 0W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 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解析:考核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选B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第8题。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解析:考核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资料,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中相近的是距太阳的远近、表面平均温度和自转周期,答案选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范文

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范文 高二地理月考质量分析篇一 一.试题评价 本次测试,共分两大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卷Ⅱ为综合题,共4个小题40分,总计100分。 本次测试试题,体现几个特征: 1.突出基础知识要求 从选择题部分看,考查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基础知识。 从综合题看,考查了学生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涝渍灾害的发生原因、分布、对当地影响、防治措施等基础知识。 2、突出基础能力要求 第一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应用相关知识作答。在选择题部分,只有3到4个小题是知识本身直问式,其他都有相关材料。综合题部分,都有图表及文本材料作依托,要求学生有一定解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并要求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3、难度、梯度适中 选择题,平均得分42左右,难度系数较小;综合题平均得分14分,相对难度系数较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上,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差别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学科术语缺乏 在选择题中,有部分学生失分,说明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综合题学生失分较多,除了学生审题角度偏差的问题外,有部分学生读图能力薄弱,学科术语严重缺乏。如32题,对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的分析缺乏学科语言。 2、审题破题能力较弱,缺乏整合能力 在客观题中,如33题,读图分析我国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学生可以根据洪涝灾害与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内容确定答案,但有部分学生缺乏相关能力而失分。 学生审题不严密,答题指向不明,有的只抓住设问的片言只语或离开材料只写相关理论知识。 如32题列举长征途经云、贵、川接壤地带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很明确,也有部分学生没有依据问题作答,除了答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写出了洪涝、干旱、台风等非地质灾害,造成失分。对多发地质灾害只谈板块活动强烈或本地的地域特征等某一方面,答题角度单一,分析不全面造成失分是普遍的现象。 三、教学建议 1、关注生活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功夫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三五五”教学的几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这就要由教师主动提供教学情景,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而言则是激发学习热情了,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举些实际事例,即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如果认为教学内容难度偏大、学生离相关实际偏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些事例。 2、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开展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科课时紧张,除了教学内容本身偏多,还有教师“大补”的原因。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2 (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各个小节内容的一般模式是:背景介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红色土壤(红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干旱)、地形、植被、水文、土壤。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开矿。 举例:黄土高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且垂直结论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土壤)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气候) 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植被) ④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地形) 人为因素:①人类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过渡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③开矿。 二、荒漠化的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荒漠化的防治 根据原因来针对性采取措施: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控制人口数量 2、退耕还林还草 3、营造防护林 4、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合理用水 6、整体规划、依法监督 7、加强荒漠化的宣传教育 补充内容:草格沙障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为例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珊瑚礁等。

最新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 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hNa35LzQVQ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hNa35LzQVQ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M 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 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hNa35LzQVQ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 .1个 B . 2个 C .3个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距日远近适当 B C .有液态水 D .有卫星绕转 读图 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地 A .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 C .地方时相同 D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A .①地大于②地 B C .①地等于②地 D .两地大小无法确定 图1 图2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hNa35LzQVQ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阴天的夜晚B.多云的白天 C.晴朗的白天D.晴朗的夜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 .气温低、气压低1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 B C.西南风 D.东北风11.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图4 等压面 图3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1.选择题答题情况(每小题2分)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 (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 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 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 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一、选择题 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 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资源短缺;(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拓展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一原因:(1)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导致地标抗腐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直接侵蚀地表。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排弃大量土石,成为水土流失新物质) 二如何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上万条。 治理重点:保持水土 A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工程措施:保塬,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打坝淤地(固沟)。 修建水平梯田: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淤地: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水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其表冲刷能力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人类不合理劳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A. 太阳黑子 B. 恒星的光芒 C .流星现象 D. 彗星的长尾 2.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B. 主要成分是氢和氧C.表面温度约1500 万度 D.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3.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 A.色球、耀斑 B. 日冕、耀斑 C .光球、黑子 D. 日冕、太阳风 4.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中的 " 一千河 " 喻指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 C.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 D .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7、下列四幅图中(图1-1 ),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S N 900 W 90 0 W ①② 00 0 0 ③ ④图1—1 A.①B.②C.③D.④ 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以内9.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日期是()A.春分日到秋分日 B. 春分日到夏至日C.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 D.夏至日到秋分日 1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1.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A.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B.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长江南岸D.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 2)回答 12— 14 题。 1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一天() 23 26′ N B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A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3 26′ S 1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D A.南极圈出现极昼B.北极圈出图 1—2 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1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读图 1— 3 回答 15— 16 题。 A E 15 .当晨昏线处在 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太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00 阳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光 16 .当晨昏线从 CD→ AB 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 B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F 图 1—3 17 .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A. 23°26′ S, 160° E B. 23°26′ N, 160° E C. 23°26′ S, 20° W D . 23° 26′ N, 20° W 18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 .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19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 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20 .图 1—8 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0 12 24 0 12 24 0 12 24 0 12 24(小时) ①②③④ 图1—8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