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困境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困境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困境

本案例通过对巨人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告诫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规划时,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能力,结合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制订企业营销策略和规划企业发展方向。

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于 1992 年 10 月成立,其前身是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创业之初,公司总裁史玉柱,竭力将公司开发的 m-6401 系列桌面排版系统推向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92 年出售 m-6403 汉卡 2.8 万套,销售总值 1.6 亿元,实现利润3500 万元,年发展速度达 500%。1993 年 1 月,巨人集团加快扩张步伐,在全国成立了 8 家全资公司,一年之内推出了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当年实现销售额 3.6 亿元,利润 4600 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正当此时,全国开始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巨人集团追随潮流,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次年巨人集团在生物工程项目尚未巩固的情况下,毅然向房地产这一陌生的领域进军,并想在房地产业大展宏图,将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方案一变再变,楼层节节拔高,从最初的 18 层,一直涨到 70 层,投资也从 2 亿元上升到 12 亿元,1994 年 2 月破土动工,正是这一巨人大厦,给资产规模仅 1 亿元的巨人集团埋下了覆灭的种子。当时,巨人集团为了筹措资金,除挪用生物工程和软件开发的流动资金外,还通过出售楼花在香港筹款 6000 万元港币,在国内获得 4000 万元,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20 层)完工后履行,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到了 1996 年底,一期工程未能如期完工,这 4000 万元楼花就成了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破产的危机之中。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1402孙宇琦 一、背景 案例陈述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89年,史玉柱承包了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并利用买者信息不对称大打市场广告,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也为创业巨人集团奠定了基础。随后91年,他创业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借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大肆利用广告推销,利用买者缺乏选择性、判断性和比较性的环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到93年,巨人就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巨人”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史就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93年是中国电脑行业遭受“外敌入侵”的一年,随着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4年史玉柱进行第二创业,跳出电脑行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四大方面: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个方向。95年,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战役,大规模的闪电战术创造出了奇迹,30多个产品上市后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了32亿元,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96年,开始建造巨人大厦,同时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普遍下滑,导致资金短缺,天灾原因,没有能按合同完成大厦20层,4000万楼花成为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债主上门。同时巨人员工停薪两个月,一批骨干离开公司,整个公司人心惶惶。接着舆论哗然,巨人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二、史玉柱创业的成功之处 1,抓住了市场需求,敏锐的嗅到了国内市场上缺乏一种中文操作系统,从而推出了汉卡。 2,营销成功,将身上所有资金投入广告,气魄宏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善于整合资源,巨人集团创立之初,家小底薄。史玉柱便邀请全国的电脑经销商座谈,让利推销产品。使其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公司规模 急剧扩大,迎来了巨人集团的第一次腾飞。 4,巨人集团的预期正确。史玉柱看中的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项市场需求都眼光独到,正蓬勃发展。事实也证明,在不同的时期, 这些预期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5,企业家精神。史玉柱性格果敢,敢于尝试、创新。毅然辞去公务员的职位,转而下海经商。这些,都是其成功必不可少的。 6,不断推出新产品,利用广告、媒体曝光,保持新鲜度,利用消费者选择的盲从性,接受到大量订单,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 利润。 三、巨人集团衰败的原因 1,史玉柱过于看重负债率,轻视了资金链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的作用。 2,受政府影响过大,不断加高巨人大厦的楼层,脱离了公司实际。 3,规模过大,史玉柱野心勃勃,想要多点开花,导致公司一直张力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

工商管理MBA作业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一、巨人集团创业初期发展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巨人集团在初期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能力方面在计算机行业里都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竞争压力很小,软件电脑产业处于新兴产业,外来企业无法进入导致了环境的宽松,给了巨人集团很大的机遇,也同时降低了创业的难度。巨人集团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依靠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技术让他们有了第一笔创业基金,奠定了创业的基础;其次,是具备战略眼光的领导班子,他们抓住了市场需求,并在成长期将供应链迅速扩大,抓住客户,使企业资金快迅增长。,也是巨人前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巨人集团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内部原因 1.多元化经营使其失去了原有核心竞争力 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1993、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使其在计算机行业丧失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2.不相关联的多元化经营没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上,生物保健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巨人集团无法在短期内掌握核心高端技术,在技术方面不能一脉相承,全新的行业造成技术开发成本加大。 管理上,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

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机制,全新的行业使其管理效率下降。 3.盲目的多元化经营使其步入财务困境 巨人集团为追求资产的盈补性,以超过其资金实力十几倍的规模投资于一个自己生疏而资金周转周期长的房地产行业,实物资产的整体性和时间约束性,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困难,并因此而形成了十分严峻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矛盾。最后因实物资产的互斥性,生物工程因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而深受影响。与此同时,巨人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却未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不仅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可能机会,而且也使企业因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最后使企业在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相互矛盾中陷入难于自拔的财务困境。 (二)外部原因 对所进入新的行业缺乏全新的理解。 1.从建巨人大厦到进入房地产,仅仅是因为巨人觉察到了房地产的火热,有利可图,而不考虑行业本身特点所引起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往往热得快,冷得也快,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同时,资金保障是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所在,巨人在资金的管理和支持上过于自大,与银行缺乏沟通,没有把资金的保证落在实处。

分析巨人集团成败的原因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以做电脑软件发家,后来又进入房地产,生物工程,每一次扩张的唯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润”,而忽视了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并且一个产业的高利润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只要该产业没有很高的壁垒,竞争者必然蜂拥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该产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期的规划,产品研发;脑黄金的成功只是一个好主意加上成功营销的战术上的胜利,巨人对这一胜利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管理层,营销网络,生产系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脑黄金”的成功其实是替巨人揭开了疮疤。“脑黄金”虽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这只是一个很短期化的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在企业远景框架下,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顾客心中位置的战略扩张。巨人在生物工程领域,把一切都寄托于一个产品,(与案例不符,案例中提到已开发系列产品) 没有长远的诉求,“过把瘾就死”,更难以协调各经营产业间的资源竞争,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控。这种“什么赚就做什么”缺乏大局观的做法无疑是以企业的资本作为赌注的冒险行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以巨人集团为案例 学号:I11514024 姓名:尹会琼专业:经济学年级:2015级 摘要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本人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比较感兴趣。本论文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进行多元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有稳定的业务基础,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选择行业时要注意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企业的领导要具有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还要打造一支与新产业相关的人才团队。本人以巨人集团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优势与风险;前提条件;巨人集团案例 引言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这个案例,感想颇多,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个很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者。他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在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带领下,巨人集团涉猎许多新领域,有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后,巨人成功了,后来又失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本文就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解释 (一)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来源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来源,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三)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巨人集团的兴盛 ①初期资本积累 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产品由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都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却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大大简化了办公排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 元的广告。后又将获得了的第一桶金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在当时拥有 (1991年4月) ②迅猛发展 主打M—6401汉卡,同时借汉卡打出的名气开发计算机的周边产品。 1993年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万套,销售产量共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紧接着巨人集团在该年内连续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③战略转型: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知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市场。国内电脑业步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巨人公司被迫进行战略转型。 1,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 2,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产值总目标是:1995年达到10个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3,闪电营销--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这一天,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由此“三大战役”全面打响。霎时间,巨人集团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其中保健品一下推出12个新产品。继而,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介,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联营的17个正规工厂和100多个配套厂开始24小时运转,各地公司召集200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由百辆货车组成的储运大军日夜兼程,营销队伍平均每周增加100多名新员工。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

巨人集团SWOT分析

巨人集团SWOT分析 (一) 内部优势(s) 1.高层团队 (1)杰出的组织高层管理者 (2)巨人集团具有杰出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高层管理者史玉柱。 “史大胆”——独特的思维、冒险的精神、营销天才 2.业务分析 王牌产品竞争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至2007年脑白金连续8年夺得中国保健品单品销售第一名。2003至2007年,黄金搭档在“同类产品销量排行榜”上折桂,拿到中国组合维生素类产品销量“五连冠”。2007年,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分别获得中国保健品品牌销售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产品的年销售总额达17亿元。公司产品受到全国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创造了一个个销售业绩的神话,成为保健品市场中的领军品牌 3.职能分析 (1)营销能力 黄金搭档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企业凝聚力被业界广泛称颂,有国内保健品界的“梦之队”、“王者之师”之称,是当今中国企业界最具市场营销实战能力的团队之一。公司的不少商战案例被编进MBA教材,众多营销策略被中国的企业界广泛模仿和学习。 (2)研发能力 公司具有以张金龙为首研发团队,已经研制开发出黄金血康等10 多个产品,部分产品已经在试销。如黄金蜂胶、氨基酸口服液以及黄金酒。 4.资源分析 (1)充足的资金来源。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港元的外商独资企业,由巨人投资公司所属健康产业经整合而成,2004年3月以17亿元的身价重组成为香港上市公司四通控股(0409)的子公司。有四通作为其公司的后台,再加上其产品的销售产值等,所以公司的资金来源试较为充足的。 (2)无形资产优势 巨人集团在中国社会上具有较为优秀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商誉。 (二)内部劣势(W) 1.管理团队 管理问题公司是采用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史玉柱一个人说了算。当其决策失误就会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产品组合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

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答案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刘泽辜和平王斌斌李政施崴 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 M系列产品的开发。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销售业绩突破百万大关。而后,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继而推出M-6401汉卡,实现纯利1000万元。1993年,巨人集团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最终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2) 有效的促销手段。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使其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1992年7月,巨人公司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至珠海,同年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使得内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 (3) 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从案例中可知,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得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6401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综上所说,巨人集团是在以M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1994年8月巨人集团提出“二次创业”的构想。其第二次创业属于抓住快速增值消费战略,规模和范围都是非常宏大的。正如案例所说,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元兴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元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巨人集团原有的核心资源都具有很大的行业差距,不相匹配,投资风险加大。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它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企业自己向着熟悉的领域逐步纵向发展的,相反多元化是企业向着横向发展,推出不同于企业原有的产品甚至是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巨人在实行多元化战略初期即获得惊人的利润,但也给巨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下面以SWOT理论对巨人集团初期的多元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优势(S)在于:当时的巨人集团从1989年到1993年,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实力与财力于一体的大集团。正如案例中所说的,1993以后集团仅在一年时间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销售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其次,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劣势(T)在于:在巨人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内部管理秩序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变得混乱。正如案例中所指出的那样,“史玉柱已经预感到了大集团的管理隐患。由于资金的规模急剧膨胀,管理上随之进入“青春期”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特别是1994年初巨人集团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另一件是参与6405软件开发的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技术司卖给另一家公司,给巨人造成很大损失。这些因素都是巨人在实施多元化扩张中的自身劣势所在。 再次,从外部机会来看(O):伴随国内电脑业务步入低谷,对巨人集团来说此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柱,当时全国正值房地产热,对于巨人集团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正如案例所说的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之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缘故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缘故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依旧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如何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进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峻失误导致的,能够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儿?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进展的企业,动身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进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差不多要求:资金充足同时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能够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专门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确实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进展往往要通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筑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那个决策做出之前治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 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巨人集团在投资过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了其在投资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的要求,较为系统,全面,完整和准确地 进行分析,针对投资决策中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系统、准确地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学所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以财务决策为主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巨人集团巨人大厦投资投资决策筹资和融资多元化扩张市场目录 论文正文 (1) 1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 2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4) 3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7) 参考文献 (9)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6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人们不仅仅是惊讶,还有更多的是可惜。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对其失败的原因甚为关注,并且展开了许许多多的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巨人大厦)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引起负债结构中出现了恶性债务,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不善,最终陷入了财务危机;有些人认为是由于史玉柱个人的独断专行引来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有些人则认为是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总之,大家各抒己见,自己都有自己所持的原因,本文我个人主要从投资决策问题切入,然后深入浅出的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法。通过仔细的阅读老师所给的案例后,我发现巨人集团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巨人大厦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二是在生物工程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下面我具体分项分析一下以上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一、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多番改动施工计划,致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越来越长 本来大多数计划是为了自用才准备建设巨人大厦,原计划 18 层的自用楼后来出来的方案是38 层,当时并没有想到要进军房地产业,因此设计的楼层面积也不是很大。直到1992 年9 月27 日,当时的国务院某位领导视察巨人集团,看到这个楼的位置特别好,就建议由自用楼专为开发房地产上。于是把设计又改为 54 层,后来改到 64 层,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设计单位说 54 层改到 64 层对基础影响不大;二是由于巨人集团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1.事件始末 1989年8月,从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 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 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巨人事业由此起步。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人广告。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巨人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研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 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 8 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 38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利税4 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1993年,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中国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 早在1992年巨人集团已决定建造巨人大厦,但当时的概念只是一幢18层的自用办公楼。当史玉柱决定踏进房地产业后,巨人大厦设计一变再变,楼层节节

从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快速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被国际大多数企业实施,我国对于该战略的引进也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因为并非每一个企业都适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常常很复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多元化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或政府,内部是指企业自身。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企业内部条件 1.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 量力而行。首先,企业必须拥有剩余资源,并根据剩余资源情况选择适当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一下子涉足过多项目会分散企业资源,特别是超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当导致项目流产。其次,要求原来经营的业务情况良好,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 2.多元化经营要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 产品、独特技术、独特营销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是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多元经营的重要内部条件。企业在通过多元化经营,在扩宽业务领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或者获得新的核心能力,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巩固现有业务的竞争地位或开拓新的业务。 3.企业多元化扩张取决于企业实力。多元化经营时企业规模扩张的典型形式,企业追求多 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企业内部成长更鼓励关联性多元化,反对非关联性多元化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技能为代表的能力体系,企业科持续成长的能源是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外部条件 1.旧产品需求趋向停滞,新产品或行业处于成长期。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 定的限度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所承担的特定产品市场的劳动分工的份额也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企业享受社会分工所造成的收益就会递减。此外,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就会停滞甚至变为负数。企业必须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就进行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做准备。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摘要: 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 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 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 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此外,徽人乡土宗族观念较重,不仅要依靠经商投资族人教育,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10级 陈佳伟 摘要: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创业的代表,它的兴衰,对于当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启示,而在经济领域也是值得分析的案例。本文就“巨人集团”的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现代年轻人创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阐述,以及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由衰而盛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其集团从事经营的网游、生物科技产品两个行业,曾名噪一时,后来因脱离市场实际以及错误的决策,盲目进行产品和项目投资,特别是斥巨资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使他及其集团陷入困境。而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巨人集团”,也成为商界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的角度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 一、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的分析 (1)战略规划的失误:当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在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并成长成一个“巨人”时,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便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管理者战略决策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了激进的外放战略,导致企业资本空虚,资源流失的发生。

(2)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企业打造核心能力,必须要有战略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在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出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价值资源,而这个价值资源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上持久的发展。巨人集团的发展有三大核心资源:第一,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是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第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计算机技术;第三,就是史玉柱第一次创业的核心资源——M-6401桌面排版系统,而这些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前期发展壮大后也随之渐渐流逝。 (3)发展战略的陈旧:在日益开发和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能否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巨人集团遭遇衰落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战略转变,而是一如既往的实施旧的发展战略,而这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了。 (4)广告的负面效应:史玉柱一直重视广告的宣传,而他对于广告的痴迷也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及的。虽然广告轰炸的效果比较明显,销售增加,但频繁外加单一的宣传,也会负面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只单单一味的靠广告的轰炸是无法稳定增长销售量的。巨人在保健品行业面对外部诸多威胁的时候,将注意力很多放在广告的营销上,这也让原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5)缺乏严肃的管理机制: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高度集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且很是幸运的是,银行没有完全陷入进去,否则是相当危险和后果严重的。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 1995年,一个名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被提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和30多家独立分公司,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对这个市场的开拓中,由于不了

巨人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巨人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班级:电商151 学号:20 号姓名:杨虞莲 一、背景知识 (一)巨人集团简介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 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成功案例,这是中国企业活的标本。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 2 年就成为销售额近 4 亿元,利税近5000 万元,员工达二千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 4 年就如同泡沫似的破裂了。而巨人集团最终倒闭的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巨人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不当,或者说是财务战略失当所导致。 1.XXXXXXXX (三级标题,宋体 5 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三级标题下的正文内容,宋体五号,全文 1.5 倍行距) 2.XXXXXXXXXX (二)企业资金战略运营模式 (1)资金运作战略 1)产权交易与企业重组

产权交易是产权价值按市场规则进行的交易或有偿转让。机构或个人之间在市场规则约束下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都是产权交易活动。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公司制企业股权的对外转让,以及企业的兼并、收购、拍卖、托管等,都属于产权交易性质,因为也被视为资本运营活动。 2)企业收缩 当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就要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管理效率,谋求管理激励,提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弥补决策失误时,往往采取企业收缩战略。一个企业通过剥离或分立不适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的子公司,部门或产品生产线,可以使自己更集中于某些经营重点,从而更具有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收缩还可以市、使公司所拥有的资产实现更有效的配置,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资本的市场价值。 (2)资本运营风险战略 这是利用风险机制和资本运营规则,冒大的风险去实现高额资本效益的财务战略。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由实验室转入产业化生产有较大的风险,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和理念起点较高,一般都采用资本运营风险战略。资本运营风险战略的另一种情形是纯资本产品开发经营或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