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鉴别方法(血沉,ASO,CRP,RF)

风湿病鉴别方法(血沉,ASO,CRP,RF)
风湿病鉴别方法(血沉,ASO,CRP,RF)

一.血沉(ESR)

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

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

血沉参考值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血沉加快可见于某些生理情况: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在病理情况中可见于各种炎症(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组织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多种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在贫血、高胆固醇血症时也可出现血沉增快。因而,血沉增快,病因复杂,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组织病等)都有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或有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导致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沉在临床上主要应用

1、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2、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3、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关疾病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

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2、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

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

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5、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影响血沉的因素:

血沉就是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时12毫米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之间的血沉的快慢无明显的差异,只是小儿的血沉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妇女血沉稍快些。但在患有某些疾病时,血沉可发生明显变化。凡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生活护理:

应排除主动性瘦身、减肥的原因,建议您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化,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减少用盐,减少喝酒,多做有氧运动,仔细观察发生的症状,去医院随访。

二.CRP

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创伤,感染,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其血浆含量在24—48小时内迅速升高,也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CRP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和严重组织损伤的一项诊断指标。

C反应蛋白(CRP)。正常参考值≤10mg/L。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多,表明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过程中,若CRP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

三.ASO

英文名字是Anti-Streptolysin O,是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后,可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AS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简写。阳性提示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增高常见于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临床意义:

A.对协助风湿热有一定价值.风湿热病人在感染后4-6周60-80%可见ASO增高,并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若疑活动风湿,但ASO多次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则有助于排除该病.

B.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ASO也常有增高.

C.确已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ASO一直不见增高,可见于1.该溶血性链球菌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很少量ASO.2感染早期即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

D.本测定并无特意性,凡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均可增高.但其他与溶血性链球菌无关的疾病如肝炎,结缔组织病等ASO效价也可增高.

ASO阴性指的是抗o抗体阴性

RF是类风湿因子的简写。阳性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阴性是正常结果.ASO阴性,RF阴性一般可以排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RF(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什么?类风湿因子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因为这种自身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病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是什么?目前已知有4种类风湿因子,即IgM型、IgA型、IgC 型、IgE型。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公益类风湿病患者俱乐部,

类风湿因子是什么?其实,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①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②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③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当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才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患者网上论坛,类风湿,类风湿论坛,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治疗,类风湿的治疗,类风湿症状,类风湿因子,类风湿的症状,风湿病,什

么是类风湿,类风湿患者交流网,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类风湿家园!

类风湿因子是什么?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①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关节病变更严重;③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

风湿免疫科题

试卷911--网上考试 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34题,共8.4分) 1.以泪腺、唾液腺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干燥综合征。( ) 2.皮肤、肌肉病变是诊断皮肌炎不可缺少的依据。( ) 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有CH50、C3下降,示SLE有活动性。( ) 4.ANA阳性,就可诊断为红斑性狼疮。( ) 5.结缔组织的疾病,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 6.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 ) 7.慢性多关节炎和寡关节炎,如为对称性,则多为类风湿关节炎、SLE、成人Still病等炎性关节炎。( ) 8.慢性多关节炎和寡关节炎,如为非对称性,多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晶体性关节炎。( ) 9.类风湿因子是针对IgGFc段上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也是一种自身抗体。( ) 10.长期、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20%可合并继发性淀粉样变,累及肾者可表现肾病综合征,终致慢性肾衰竭。( ) 11.类风湿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痛的性质是对称、持续、但时轻时重。( )

12.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 13.SLE患者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增高,雄性激素降低,以及泌乳素水平增高可能对SLE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 14.抗ds-DNA抗体阳性是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判断活动性有参考价值的标记性抗体。( ) 15.DLE的好发部位是两颊及鼻背。( ) 16.SLE最常见的心脏损害为心肌炎。( ) 17.SLE致死的常见原因是肾脏损害和感染。( ) 18.关节疼痛的SLE患者常见的症状。( ) 19.DLE慢性角化明显的损害晚期可继发黑色素瘤。( ) 20.日光照射可使红斑狼疮的症状减轻。( ) 21.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 22.过敏性紫癜不属于结缔组织病。( ) 2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 24.DLE样皮损可出现在SLE患者。( ) 25.SCLE狼疮带试验阳性通常出现于非曝光处正常外观皮肤。( ) 26.SCLE较常见的全身症状为关节痛。( ) 27.我国皮肌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肿瘤为鼻咽癌。( ) 28.SLE患者若出现贫血,通常考虑缺铁性贫血。( )

基训练习题集-7风湿免疫科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一、名词解释 1、抗核抗体:是一组针对核内多种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试验。 2、类风湿因子: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断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3、类风湿结节:在20%~7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皮下、几件或骨膜上出现结节,也可见于肺、胸膜、心肌等内脏深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提示关节炎活动。 4、抗磷脂抗体:指与体内不同磷脂成分发生反应的抗体。 5、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6、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7、抗ENA抗体:为抗可提取的核糖核蛋白抗体。 8、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指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分为胞浆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与血管炎的发病有关。 9、光过敏:暴露于日光或紫外光源下,可见面部蝶状红斑加重或出现新的皮肤损害,甚至可使全身病情加重。 10、皮肤狼疮带试验: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11、赖特综合征:以关节炎、结膜炎、尿道炎为特征的感染反应性关节炎。 12、笔帽征:是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光改变,近断指骨变尖,末节指骨近端增生变宽。 13、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临床特点,又不能分类为某种明确的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状态。 14、干燥综合征:是一组侵犯外分泌腺,特别是唾液腺、泪腺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5、Gottron征:四肢关节伸侧面可见红斑性鳞屑性皮疹,常见于皮肌炎。 16、CREST综合征: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钙盐沉积、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趾)硬化及毛细血管扩张。 17、雷诺现象:指患者在寒冷或紧张刺激后,肢端小动脉间歇性痉挛引起的周围血管病变,表现为肢端阵发性发白、发绀、发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的临床表现。 18、Heberden结节:远端指间关节骨肥大,发生于骨关节炎。 19、Bouchard结节:近端指间关节骨肥大,发生于骨关节炎。 20、Felty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并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脾肿大的综合征。 21、RS3PE:又称血清阴性滑膜炎综合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殊类型,多见于老年男性,多累及腕、屈肌腱鞘和手的小关节,起病突然,呈对称性分布,伴手背明显的可凹性水肿。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对小剂量激素反应良好。对非甾体抗炎药不敏感。 22、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原发性、异质性的以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或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炎症、缺血、坏死或栓塞。 23、间歇性跛行:因下肢动脉痉挛或狭窄、缺血引起该侧下肢行走时无力、发麻、酸痛,行走至一段距离后被迫停下休息,待肢体血供恢复后才可重新行走。 24、白塞病: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皮肤脓疱疹为临床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病。 25、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类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但又不能满足其中任何一种诊断,且伴血清高滴度抗RNP抗体诊断MCTD。 26、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结缔组织病早期仅有较少症状,如雷诺现象、关节痛、肌痛

医师三基考试题(附全部答案)(81)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1、哪项不属于继发型肺结核 A. 浸润性肺结核 B. 菌阴肺结核 C. 结核球 D.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E. 干酪样肺炎 2、脑卒中病人主要表现的病理步态特点是 A. 偏瘫步态 B. 共济失调步态 C. 剪刀步态 D. 前冲步态 E. 疼痛步态 3、肺结核的诊断程序不包括 A. 可疑症状病人的筛选 B. 是否为进展性 C. 是否为肺结核 D. 是否排菌 E. 是否耐药以及明确初、复治 4、下述哪项所致心排血量减少,不宜用血管扩张药治疗 A. 心包积液 B. 室间隔缺损 C. 二尖瓣关闭不全 D. 高血压性心脏病 E. 充血性心脏病 5、肺结核大咯血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 患侧卧位 B. 健侧卧位 C. 坐位

D. 俯卧位 E. 仰卧位 6、下列哪项生活方式或生活环境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A. 长期卧床 B. 酗酒 C. 体力活动过少 D. 充足日照 E. 吸烟 7、主要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降糖药物是 A. 磺脲类 B. 双胍类 C.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E. 硫脲类 8、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血管病预防的健康咨询内容 A. 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 B. 预防和控制高血糖 C.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D.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E. 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9、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含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在胃内的凝块小 B. 脂肪颗粒小,且富有解脂酶 C. 含较多的消化酶,有利于消化 D. 含钙磷比牛乳高,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E. 含铁与牛乳相同,但吸收率高 1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药物治疗,不包括 A. 生长抑素 B. 奥曲肽 C. PPI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血沉归纳总结

测定血沉的意义 血沉是一项常做的化验项目,也是一项比较简单、普遍使用的化验项目,在任何医院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该实验项目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这是一项非特异性检查项目,即不能够通过这一项检查来确诊某一种疾病。 参考值(魏氏法): 男0~15mm/小时 女0~20mm/小时 血沉增快常见于以下疾病:①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疟疾等;②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③组织坏死及损伤如心肌梗死;骨折及严重创伤、烧伤后,大手术后血沉也有轻度加快;④恶性肿瘤时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时血沉多正常;⑤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金属中毒等血沉加快;⑥生理性加快,如月经期和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 此外观察血沉沉降速度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血沉加快表示病情进展较快,血沉减慢表示病情好转或恢复正常。因此血沉测定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病情发展变化、疗效和预后都有明显意义 (一)原理 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 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 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盘状平面”。该过程约需10min; 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40min; 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 (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库氏法法、、温氏法、潘氏法。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 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值。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器材 1.魏氏血沉管长300 m m ±1.5 m m ,内径2.55 m m ±0.15 m m ,具有0 ~200 m m 刻度的平头吸管。 2.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 二、试剂 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32g/L) Na3 -C 6H 5O 7·2 H 2O (M :294.12)3.2g ,加蒸馏水至100 ml 。 三、操作 1.取109m mol/L 枸橼酸钠溶液0.4 ml 置试管中(抗凝管)。 2.静脉采血1.6 ml ,立即注入抗凝管中并迅速混匀。

第七章风湿疫科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总分133,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抗核抗体 2. 类风湿因子 3. 类风湿结节 4. 抗磷脂抗体 5.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6. 抗CCP抗体 7. 抗ENA抗体 8.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9. 光过敏 10. 皮肤狼疮带试验 11. 赖特综合征 12. 笔帽征 13.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14. 干燥综合征 15. Gottron征 16. CREST综合征 17. 雷诺现象 18. Heberden结节 19. Bouchard结节

20. Felty综合征 21. RS3PE 22. 系统性血管炎 23. 间歇性跛行 24. 白塞病 25.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26.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自身免疫异常是结缔组织病的发病基础 B. 血管炎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C. 病变累及多系统,临床个体差异大 D. 均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E. 疗效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关 2. 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系统性血管炎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B. RA不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C. 风湿热与RA均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D. AS与RA属同一类别 E. 银屑病关节炎与HLAB27无关,与AS不属同类 3. 下列发病因素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关系的是:() A. 遗传因素 B. 感染因素 C. 性激素 D. 心理、神经、免疫效应 E. 气候与季节 4. 下列有关MHC分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自身抗原结合,在胸腺进行T细胞选择 B. 与异体抗原结合,提呈给成熟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C. 决定抗原的免疫表型,使不同个体生成相同的免疫反应 D. 刺激自身(auto)和同种异体(allo)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E. 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明显有关 5. 下列对于抗核抗体(ANA)的描述,错误的是:()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浓、粘、聚、凝”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b)和血浆粘度(ηp)测定。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为最明显,(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它予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病的发生。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其中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液粘度的测定,可作为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作的警报信号。冠心病一般在临床上虽可无症状,但常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尤其是心肌梗塞也可能突然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而致猝死,有的甚至发生毫无先兆的猝死。据统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死亡率近40%,而且其中半数病例从症状确定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因此,如何能及早地检测出即将发生的冠心病及其发病程度,这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系到冠心病防治的重要临床问题。近年来,有临床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异常,尤其是其中的低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增高可出现于冠心病的发病之前,而且又往往是出现在其他一些临床先兆症状之前的更早先兆。更为重要的是与血压、血脂和血管硬化等指标相比,血液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这一点对于预测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血液粘度就明显增高,其中最显著者可比正常人高3—4倍。血液粘度增高亦见于心绞痛患者,但不如急性心肌梗塞时明显。心肌梗塞时血液粘度不论是低剪切率下或高剪切率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在低剪切率下明显高于心绞痛者。故血液粘度的明显增高可作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先兆的客观指标。冠心病发病后在治疗过程中,血液粘度持续增高多提示病情恶化和愈后不良,而血液粘度降低,相反多提示病情缓解和愈后良好,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测定血液粘度,了解血液粘度有无降低,也就成为判断任一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还可用于衰老及抗衰老的研究,在长寿因素调查中,健康长寿者的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而心血管疾病的长寿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维持血液粘度在正常范围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抗衰老研究中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应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许多资料表明,患肿瘤时,血液粘度,特别是

实验诊断学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96~105g/L B. 120~160g/L C. 110~150g/L D. 125~155g/L E. 90~110g/L 2. 网织红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寄生虫疾病 D. 过敏性疾病 E. 梅毒 4. 用Wintrobe-Landsberg或Westergren法测血沉,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 A. 0-9 mm/1h末 B. 0-20 mm/1h末 C. 10-20 mm/1h末 D. 15-25 mm/1h末 E. 15-20 mm/1h末 5. 外周血中靶形红细胞占20%以上,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首选项目是: A.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B. 血红蛋白量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 红细胞数 E. 红细胞压积 7.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硬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 流感 B. 伤寒 C. 再障 D. 心肌梗塞 E. 脾功能亢进 9. 下列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 影响RBC聚集的因素存在于RBC中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多使血沉减慢 C. 血浆卵磷脂增多,血沉加快 D.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血沉减慢 E. 白蛋白具有抑制RBC聚集作用使血沉减慢 10. 有关白细胞一过性增多的描述,错误的为: A. 一过性增多常指生理性增多 B. 通常伴有白细胞的质量变化 C. 正常人下午白细胞数较高 D. 饱餐、剧烈运动可使WBC暂时性升高 E.新生儿WBC也可增多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Ⅰ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Ⅲ D. 凝血因子Ⅳ E. 凝血因子Ⅴ 17. 凝血酶能激活下列何种凝血因子: A. 因子Ⅸ B. 因子Ⅺ C. 因子ⅩⅢ D. 因子Ⅶ E. 因子Ⅻ 18.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A. 维生素K不足 B. 过敏性紫癜 C.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 凝血酶原缺乏 E. DIC早期 19. 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 6分钟 B. 不超过4分钟 C. 6 - 12分钟 D. 12 - 18分钟 E. 15 - 20分钟 20. 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 > 4,C肽浓度升高,应考虑: A. 糖尿病前期 B.Ⅰ型糖尿病 C. Ⅱ型糖尿病 D. 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E. 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21. 尿中发现哪种蛋白可用于区别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 A. 低分子量蛋白 B. 高分子量蛋白 C. 中性蛋白 D. 游离氨基酸 E. 核蛋白质

内科三基考试习题及答案第七章风湿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填空题 5、大动脉炎引起的高血压常由主动脉狭窄或肾动脉狭窄造成,临床听诊分 别在 或 _________ 听到血管杂音。 6、大动脉炎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与程度,临床分为 4 型: 7、重型SLE 常用的治疗包括 等。 &就自身抗体对SLE 勺诊断价值: ANA 可作为SLE 的 _______ ,抗Sm 抗体是 _,也是 ______ 。补体 _______ 可提示病情 _ 9、狼疮肾炎分型: 和 _____ 六型。 11、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慢作用药物有 _及 _____ 等。12、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1、诊断白塞病的必备条件是 ,其他条件包括 其中 是 xx 的特征性表现。 2、c-ANCA 阳性主要见于 ,p-ANCA 阳性主要见于 等。 3、ANCA 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 及 ______等。 4、巨细胞动脉炎临床上常伴发 等。 ,易累及 以及 ,抗双链DNA 抗体既是 10、强直性脊柱炎勺发病大部分病例( 90%)与 相关。

1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标是 14、病理性关节液分为四种。 15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最好发部位是__________ 、__柱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是 ________ ;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是 的受累关节主要有 _______ 、____ 、____ 和___,强直性脊;骨性关节炎 16、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变有 ______ ,骨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脊柱关节病特征性的病理改 17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抗 原_______ 认为是RA易感性的基础。 有关,人白细胞 二、名词解释 1、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2、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3、xx 4、间歇性跛行 5、系统性血管炎 6、RS3PE 7、Felty 综合征 8、Bouchard 结节 9、Heberden 结节

2016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肾内科学多项选择题

2016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肾内科学多项选择 题 《天宇考王》医学高级职称考试题库包含:习题集、模拟试卷、仿真试题、历年真题、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试用:https://www.360docs.net/doc/e014484956.html, (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打开)。 <题干>下列哪项是肾脏合成分泌的激素 A.肾素 B.前列腺素 C.1-α羟化酶 D.醛固酮

E.促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A、B、C、E】 <题干>肾小球滤过率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血压的波动 B.肾血流量 C.滤过膜的通透性 D.滤过面积 E.有效滤过 <答案>【B、C、D、E】 <题干>因肾单位数量减少造成的肾衰,剩余功能肾单位代偿的结果,下述哪项正确 A.肾小球滤液的形成高于正常 B.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高于正常 C.尿液生成的数量高于正常 D.会出现矫枉失衡 E.以上均不对 <答案>【A、B、C、D】 <题干>尿浓缩功能与哪些相关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吸收功能 B.ADH调节作用 C.肾髓质高渗区的存在 D.醛固酮调节作用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B、C、D】 <题干>乳糜尿在下述哪种疾病中常见 A.丝虫病 B.腹腔结核 C.腹腔肿瘤 D.胸腹部手术 E.慢性肾炎 <答案>【A、B、C、D】 <题干>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引起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B.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C.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E.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答案>【A、B、D、E】 <题干>有关尿FDP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下列哪项正确 A.尿FDP增高说明肾脏局部有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B.肾小球肾炎比肾盂肾炎阳性率高 C.微小病变型尿FDP增高不明显 D.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尿FDP明显增高 E.肾移植后急性排异时尿FDP增高

内科三基考试习题及答案第七章 风湿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一、填空题 1、诊断白塞病的必备条件是_____,其他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是xx的特征性表现。 2、c-ANCA阳性主要见于_____,p-ANCA阳性主要见于_____等。 3、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_____、_____及_____等。 4、巨细胞动脉炎临床上常伴发_____,易累及_____、_____、_____与 _____等。 5、大动脉炎引起的高血压常由主动脉狭窄或肾动脉狭窄造成,临床听诊分别在_____或_____听到血管杂音。 6、大动脉炎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与程度,临床分为4型: 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重型SLE常用的治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及等。 8、就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价值: ANA可作为SLE的_____,抗Sm抗体是_____,抗双链DNA抗体既是 _____,也是_____。补体_____可提示病情_____。 9、狼疮肾炎分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六型。 10、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大部分病例(90%)与_____相关。 11、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慢作用药物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及_____等。12、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1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4、病理性关节液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 15、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最好发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强直性脊柱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是_____;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是_____;骨性关节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6、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_____,脊柱关节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有_____,骨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_____。 17、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_____和_____有关,人白细胞抗原_____被认为是RA易感性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2、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3、xx 4、间歇性跛行 5、系统性血管炎 6、RS3PE 7、Felty综合征 8、Bouchard结节 9、Heberden结节 10、xx现象 11、CREST综合征 12、Gottron征 13、干燥综合征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和其意义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及其意义 生化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 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内科学风湿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

内科学风湿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 第7章 第1节 70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免疫学异常: A、血沉增快 B、抗核抗体阳性 C、抗“O”滴度升高 D、类风湿因子阳性 E、补体下降 703. 下列哪项不是非特异性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 A、非特异性抗炎 B、抑制免疫反应 C、消肿 D、解热 E、镇痛 第2节 704. 目前治疗SLE的主要药物是: 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B、氯奎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 E、免疫调节剂 705. SLE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损害是: A、多形性丘疹 B、盘状红斑 C、蝶形红斑 D、皮下结节 E、皮肤溃疡 706. SLE多见于下列那些人群: A、儿童 B、青年男性 C、生育期妇女 D、老年男性 E、老年女性 707. SLE引起的非细菌性疣状心内膜炎多发生于: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各瓣膜发病率相同 708. 狼疮性肾炎中病情最轻的是: A、系膜型 B、膜型 C、局灶型 D、弥漫增殖型 E、各型病情相同 709. 狼疮性肾炎中,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的是: A、系膜型 B、膜型 C、局灶型 D、弥漫增殖型 E、各型反应都差 710. 不宜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药物是: A、强的松 B、消炎痛 C、环磷酰胺 D、氯奎 E、雷公藤多甙 711. SLE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最常见的是: A、心肌炎 B、心内膜炎 C、心包炎 D、动脉炎 E、静脉炎 712. 口服后积聚于皮肤,主要用于治疗SLE皮肤损害的药物是: A、阿斯匹林 B、氯奎 C、强的松 D、环磷酰胺 E、雷公藤多甙 713. SLE患者血液和骨髓狼疮细胞阳性率约为: A、50%

2020年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课件)

2020年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课件)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这就是说,血沉加快并不能确定患有哪种病,血沉正常也不意味着没有病。测定血沉可以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需要与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分析,才能对疾病诊断有所帮助. ?判断血沉结果的正常与否需按性别区分,参考范围(魏氏法): 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可因生理因素而 加快,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期间可达到40毫米左右,小儿及50岁?以上的老人血沉可略快于参考范围,此时可能与疾病无关.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 加快; ?△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 感谢聆听 ......

习题自测 4

习题自测4 一、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 2.Arthus现象 3.传染性变态反应 4.类风湿因子 二、填空题 1.根据发病机理,一般将变态反应分四型,Ⅰ型又称为_______Ⅱ型又称为_______或_______,Ⅲ型又称为_______,Ⅳ型又称为_______。 2.有抗体参与的变态反应有_______型。有补体参与的变态反应有_______型。 3.Ⅰ型变态反应是变应原与_______细胞及_______细胞膜上的特异性_______类抗体结合,促使这类细胞释放_______引起的病理反应。 4.Ⅱ型变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抗体和_______表面上的相应变应原结合,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参与下,造成靶细胞损伤。 5.Ⅲ型超敏反应中免疫复合物不直接损伤,而是通过激活_______,招引_______细胞在局部浸润释放_______损伤邻近组织,促进_______在局部聚集并激活造成_______反应。 6.人工脱敏是把已知变应原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注入皮下、肌肉或口服。 7.超敏反应是一种_______的免疫应答。 8.Rh-母亲首次分娩Rh+胎儿后,为预防再次妊娠时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可于分娩后_______h内给母体注射_______。 9.抗ABO血型物质的天然抗体属_______,抗Rh血型物质的抗体属于_______类。 三、最佳选择题 1.有关Ⅰ型变态反应不正确者为 A.IgE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B.主要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C.反应发生快,消失也快 D.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E.以上均是 2.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A.组织胺 B.白三烯 C.前列腺素D.激肽 E.以上都是 3.下列疾病不属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初次注射血清病 B.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C.荨麻疹 D.支气管哮喘 E.过敏性胃肠炎 4.有关Ⅱ型变态反应不正确者为 A.参与的抗体为IgG、IgM、IgA B.激活补体引起细胞溶解 C.抗体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炎症反应 E.NK细胞参与引起细胞损伤 5.下列疾病不属Ⅱ型变态反应的是 A.输血反应 B.接触性皮炎 C.新生儿溶血症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 6.对Ⅰ型变态反应进行减敏治疗所诱导的封闭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7.有关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正确者为 A.参与的抗体为IgG.IgM.IgA B.有补体参与 C.有致敏T细胞参与 D.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 E.有血小板的聚集、微血栓的形成 8.下列疾病不属Ⅲ型变态反应的是 A.接触性皮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

风湿病选择题

风湿病选择题(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A、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B、女性病人多见 C、治愈率比较高 D、多合并血管炎改变 E、病因多不清 2.下列哪种情况提示SLE疾病活动? A. 抗Sm抗体阳性 B. 关节疼痛 C.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D. 抗ds-DNA抗体高滴度阳性,伴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E. 血清转氨酶升高 3.下列哪种病可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A、 Wegener肉芽肿(韦格纳肉芽肿) B、系统性硬化症 C、复发性多软骨炎 D、梅毒病 E、麻风病 4.女性,60岁。间断发热5 个月,伴有牙龈及鼻出血2 个月。近1个月出现胸闷、气短。来院查发现:血沉65mm/h,血色素 5.3g/L,血小板7.3G/L,尿常规:蛋白++++,白蛋白 24 g/L超声检查发现胸腔及腹腔均有积液。抗核抗体(ANA)阳性(1:640,周边型)。你认为下一步应做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A、做骨穿检查 B、补体C3、C4 C、免疫球蛋白(IgA、G和M) D、 C反应蛋白 E、抗Sm、dsDNA抗体 5.你认为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接4题)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胸部肿瘤 D、慢性感染 E、系统性红斑狼疮 6.根据你的以上诊断,最先用于治疗的药物是(接5题) A、用NSAID药 B、用免疫球蛋白 C、用糖皮质激素

7.类风湿因子是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其主要抗 A. 变性的IgA的Fc段 B. 变性的IgG的Fc段 C. 变性的IgM的Fc段 D. 变性的IgD的Fc段 E. 变性的IgE的Fc段 8.下列哪项不属于ACR诊断分类标准之列? A. 抗Sm抗体 B. 盘状红斑 C. 光过敏 D. 抗核抗体 E. 脱发 9.32岁女性,主诉为疲乏6周和淋巴结肿大。17岁时她因为血小板减少而行脾切除术,20多岁时有三次流产,其中有一次随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下列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 A. 类风湿因子、ANA、抗Scl-70抗体 B. ANCA、抗组蛋白抗体 C. ANA、抗心磷脂抗体、抗DNA抗体 D. ANA、类风湿因子、莱姆氏病抗体 10.以下除了哪项以外都可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眼部表现: A.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B. 巩膜炎 C. 角膜溶解 D. 缺血性视萎缩 11.以下NSAID类药物中哪个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 A. 阿司匹林 B. 奈普生 C. 双氯芬酸 D. 塞来昔布 E. 炎痛喜康 12.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首选非甾体消炎药? A. 内脏受累的狼疮 B. 狼疮脑病 C. 蛋白尿 D. 以肌肉关节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 E. 光过敏 13.以下除了哪项以外都可以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受累特点: A. 多关节受累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 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 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 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 淋巴细胞(L):0.20~0.40 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 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 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 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 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 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 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 女性:(3.5~5.0)×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 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 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 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 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