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边城》d的情感剖析

小说《边城》d的情感剖析
小说《边城》d的情感剖析

小说《边城》的情感剖析

很早就读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旋即被书中优美的风土人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深深吸引,后来又读了好多遍,每一遍都有感动和收获。

文学作品由三样东西构成,即情、容、形,情就是情感,是作者表达的某种感受和体验,是创作的原动力,也是洋溢作品中无形的感染力,容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形就是形式,是文艺作品的存在方式。衡量一部文艺作品的优劣有许多标准,情感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是其一。

《边城》的情感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创作过程的情感表达

《边城》的写作动因是一九三三年底的苗民叛乱,湘西社会一片黑暗,沈从文看到,原来正直、善良、诚实的农民贫穷和堕落了。这也说明在现代“文明”的侵蚀下,湘西社会生活开始变形。所以说,《边城》不是桃源,是沈从文的乐园,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沈从文不是鲁迅,因而不会拿着如匕首如投枪的笔“直面惨淡的人生”,来点酣畅淋漓的拼杀。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沈从文另辟蹊径,通过描写湘西边地那种古朴、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来反衬现实生活的黑暗和丑恶。《边城》里的人们之间没有矛盾斗争,充满着友爱和真情,充满着人性美的动人画面。人们都仗义疏财,扶弱济贫。而这种

自然、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正是沈从文理想的人生形式,即人生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沈从文在《边城题记》里就明确表达过:让读者“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和目前堕落处。”在这一点,沈从文和东晋的陶渊明何其相似,他们亲近山水,皈依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者在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文字背后,也一样感受到沈从文的赤子情怀。感受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二、作品中人物和故事的情感表达

《边城》中出现几个人物,其人物形象描写写意传神,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思想独异,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主要人物有三位,即爷爷(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翠翠是美的化身,爷爷是善的化身。船总顺顺、天保、傩送也都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对她的描写刻画栩栩如生,真实自然,形象及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活灵活现。

文中对翠翠的描述有一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可见翠翠是一位多么天真、活泼、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之女。

翠翠对傩送的爱情纯洁自然, 忠诚不渝,丝毫没有受到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她拒绝大老天保的托媒说情,心始终放在傩送身上,致使大老因情场失意溺死茨傩,二老因对她和祖父产生误会,一气之下驾船下了桃源。她却仍然坚守对傩送的爱。祖父去逝后。她独守渡船等待着那个没有归期的爱人,翠翠以一颗金子般纯洁、淳朴少女之心,谱写着人性美的爱情颂歌。她出自自然的人性,天真的爱,就像山野间盛开的山花,散发着大自然赋于的芬芳,自然真切而又震撼人心。

翠翠曾在梦境中听到傩送美妙的歌声,灵魂被浮起,去到悬崖边采摘象征爱情的虎耳草。可接下来的是一场大雨,冲走了渡船,轰倒了白塔,爷爷死了,心上人“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孤寂的翠翠守着渡口企盼。这样凄凉的结尾令人惆怅、回味。沈从文以这样撼人心魄的艺术空白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解“凡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

与翠翠相依为命的老船夫是另一个主要人物,他淳朴善良,守信朴实,重义轻利,他对孙女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们之间那种亲密无间、温馨和谐的亲情感人至深。

老船夫为了翠翠的婚事竭尽全力地奔走、操劳。由于过

去不了解孙女的心事,加上他性格上的弯弯曲曲、不果断,造成了大老天保的不幸遇难,但这并不表明老船夫本来就是个不果断的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太爱孙女翠翠,一直处处为她着想,甚至小心翼翼。在他知道翠翠爱的是二老傩送后,想努力挽回这桩婚事,再一次遭到顺顺父子的冷遇,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受了巨大挫折和打击的他静静地离开了他最疼爱的孙女,他对孙女说:“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悲哀。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让人感到作者对命运的无常与悲凉的慨叹。白塔和老船夫的逝去,似乎也在暗示着古老文化所面临的时代风雨的冲击。

除了纯真美丽的爱情,厚重淳朴的亲情,作品里还有人性这股情感的小溪在交错流淌。

沈从文乡土意识的重心是“人性”,是人的情感和道德。《边城》是一部奇异动人的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纯洁的小说文本,那绕城流过的小溪,那一丛丛翠绿的竹簧,那溪面若隐若现的薄烟,那过节的如满天花雨的大烟火与耍狮子,那人物的率真纯朴和粗犷,那爱情故事的缠绵、哀惋,在沈从文的妙笔点染下,共同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民俗风情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被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发生于其间的爱情,处处充满着人性美,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

船总顺顺一手操办老船夫丧事的事实,再次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豪侠品德、重义轻财和仁德宽厚。虽然大老天保的死及死亡原因,在他心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得知老船夫的死讯,马上派人找了一只空船,带了副白木匣子,即刻向碧溪岨撑去,表现了顺顺扶弱济贫、慷慨大度的豪情侠义。

还有杨马兵,在翠翠的祖父死后,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关爱她,“一切由我,我会把事情安排得好好的,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手这只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他几乎成了翠翠日后生活的依靠和亲人。这正是沈从文歌颂的边地军人,也是高尚美好的情操在边地军人身上的体现。这些人物使得边城在人们心目中更加美丽。

作者对二老傩送的描绘,多采用侧面描写,如“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傩送不爱钱财家势,也不爱闺房秀女。他爱的是风里来雨里去,能劳动又美丽的撑船女。他对爱情专一、忠诚。当当兄弟俩在爱情上发生矛盾时,都具有一种自我牺牲、成人之好的美德。这种健康正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充满着人性美和世俗美。

文学重在以情感人,《边城》充溢着作者的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成为打动读者的亮点。《边城》中人物身上洋溢的亲情美、爱情美、人情美,更是作品感人至深的法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