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巨变

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巨变
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巨变

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巨变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

关键词:幕府资本主义全面改革

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日本地处太平洋西北角,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岛屿组成,是朝鲜和中国的近邻。日本先民来自亚洲大陆,早期社会发展缓慢,长期受到朝鲜和中国影响。645年大化改新,初步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松散联盟,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全面学习唐朝,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佛学儒学相继被引进、吸收、改变,社会发展提速。12世纪末进入幕府时期,包括镰仓、室町(足利)、江户(德川)三代。

江户时代,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作为幕藩统治基础的封建自给自足经济渐趋瓦解。幕末,在农业经营方面发生雇佣劳动关系;批发行支配的农村家庭手工业愈益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手工工场。这表明,资本主义在日本开始萌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介于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的新剥削阶层-“豪农”(地主富农)和“豪商”(商业高利贷主)。同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1637年爆发了农民和天主教徒反对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岛原起义,1837年又发生了城市平民参加的大盐平八郎起义。

在地方上,与西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士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自1866年开始结成军事联盟,并尝试与天皇接触,主张倒幕。1867年,新继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划利用天皇刚重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于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

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当倒幕派得知德川庆喜决定从大坂(今大阪)出兵进攻时,旋即派出以萨摩藩、长州藩成员为主力的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交战,以寡击众的新政府,在新式军队与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胜利,并决定乘胜追击,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据点—江户。

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彻底排除德川派势力;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于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军、旧幕府军双方决战江户之前,幕府代表胜海舟与新政府代表西乡隆盛达成协议:以国家为重,一致对外。1868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的“奥羽越列藩同盟”,仍然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新政府军掌握军力优势,叛乱于同年11月即被平定。旧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战争开始的1868年干支为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至此结束。

随后,睦仁天皇举行即位大典,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明治天皇将首都京都迁至江户,改称江户为东京,建立明治政府,是为建设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维新是来自诗经(诗,大稚,文王)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因为江户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的中心方便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广义来说明治维新是要将封建的日本由三大目标─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发来达至现代化的民族。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发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

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1644~1911)与沙皇俄国(1721~1917),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参考文献:

1.丘少伟;从日本明治维新看历史发展的动力[J];兰州学刊;1980年02期

2.林成河;浅谈日本明治维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3.秦呈思;《日本明治维新》(教案)[J];历史教学问题;1985年01期

4.陈江龙;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剧变[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1年02期

5.白玉琴;;日本明治维新辨[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6.百度百科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民族文学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比较大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得到扩充,属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到内容。 二.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 三.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比较法、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高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测试题

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4.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开放通商口岸②领事裁判权③议定关税制度④片面最惠国待遇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5.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6.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包括后者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 A.木户孝允 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 D.伊藤博文 8.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不同的原因:经济方面,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总结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政治上:幕藩体制和等级制度,使社会矛盾尖锐,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外交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1.西方列强侵略的表现: (1)美国: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4年签《日美亲善条约》; (2)其他国家也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2.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 政治: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 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 (三)尊王攘夷运动: 1.概况: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2.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四)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新政府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1.目标: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 2.倒幕运动的根据地:西南强藩 3.重要事件:大政奉还、戊辰战争 4.结果:1868年,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新政府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政府时期;二.主要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西方,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 1.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劳动力,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3.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内容: (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议会权力有限,可参与制定法律,天皇也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 (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只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 评价: (1)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是天皇赏赐给人民的,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 (2)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日本天皇制和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探索一:积极影响: 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论日本明治维新之原因

论日本明治维新之原因 日本之崛起,与日本的一个时代密切相关,它就是明治时代.所谓明治时代, 时间为1868年1月1日至1912年7月30日。之所以说与这个时代密切相关,因为在这个时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那就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这是人人得知的。而明治维新的原因,前人虽多有研究,但笔者认为仍有论述的必要,所以在此发表一些拙见,若有不妥,还请读者指正。 笔者认为,明治维新的原因有三: (1)日本封建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 (2)社会矛盾丛生,等级制度遭到破坏; (3)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是日本落后于世界,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4)民族危机加重促进了改革的发生。 然而这些原因是怎样交织错杂的影响着日本的社会,致使明治维新发生的呢,那就请笔者一一道来。 首先,日本封建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从本质上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内在原因。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在德川时代。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控制生产,是日本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大阪附近的棉织业中心河内为例,在19世纪中期出现了许多经营“木棉寄屋”的包买主,他们收购农村手工业者的产品,再转售给大阪的棉布批发行。商业资本进一步控制生产的形式是“换棉”和“出机”。“换棉”即商人供给皮棉,由农村手工业者纺成纱或再织成布,商人按成品数量支付现款,或分给一部分产品作为工资。“出机”是指商人供给棉纱和织机,由手工业者在家里织成布匹,商人则按成品多少支付工资。后来,“出机”资本家便设立自己直接经营的手工工场,从贫苦农家招募“机织下女”即女工从事生产。幕末,由包买主直接控制生产从事资本主义家庭劳动的经营方式,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也陆续在制丝、丝织、棉织、陶瓷、酿酒、造纸等生产部门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如浓尾、泉州地区的棉织业部门,工场手工业已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种种限制,总的说来幕末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是不高的。资产阶级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虽然还没有能力领导革命,但对现存的旧体制是不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导致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一些农村的富裕农民、商人高利贷者和手工工场主通过抵押或典当的方式非法占有农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 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⑴尊王攘夷 ①社会基础: ②评价: ⑵倒幕运动 ①社会基础: ②经过: ③胜利原因: 二、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作用) 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历史作用: 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2、本课的知识结构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危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闭关锁国”以及“丧权辱国”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更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第二部分是“倒幕运动”,由于幕府的封建统治和美国资本主义侵略,日本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第三部分是“明治

维新”,明治维新是在资本主义在世界大发展的潮流中,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为顺应历史潮流而进行的政策、制度的调整,并通过这种调整,最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并给日本和世界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 3、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 幕府统治的危机;第一个打开国门的国家;签订的条约及条约内容;倒幕派的形成与武装倒幕;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的时间、改革措施及其意义; ②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国内人民的反抗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导致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则使危机进一步加剧。日本面临内忧外患、国势衰微的严峻现实。通过对明治维新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乃是强国之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改革的成功又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某些经验。 ③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重

日本明治维新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练习卷:专题8明治维新2明治维新的举措

二明治维新的举措 1.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 ) 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4.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5.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6.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等以天皇的名义,把在京的56名藩知事召至宫中,宣读诏书:“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为实现“政令归一”,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四民平等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7.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旧公卿——皇族 B.大名——士族 C.下级武士——平民 D.商人——平民 8.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9.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 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下列改革措施与材料最一致的是( ) A.废藩置县 B.解放农奴 C.文明开化 D.中体西用 10.(图文探究)仔细观察下图: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论文

日本明治维新论文 众所周知,如今的日本位列发达国家之中,并且处于不断发展中,它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当然改革是最值得一提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早期的明治维新。

在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各个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 其2月,天皇组织了倒幕军,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大3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将全国划为3府72县,消灭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君

主立宪形式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也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主独立的工业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近代史论文)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比较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比较 【摘要】: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这两个运动,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上,基础和历程有若干近似之处,但结局完全不同,一个是基本上成功了,一个是完全失败了,随之决定了两国人民近百年的不同命运。分析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不仅能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理解,而且对当前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字】: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改革比较 【正文】: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近代化伊始,中日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中日在近代化道路上产生了巨大差距。 一、两国政治背景的比较 中国当时封建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力。他在实际上也是完全掌握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军事上的指挥权,经济上的支配权和意识形态上的控制权。洋务运动正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洋务派很微弱的努力既受到皇帝的限制,又受到封建顽固派的强有力的阻难。 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高旺:《晚清宪政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求索,2001.5] 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董以山:《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1995.1〕) 二、两国改革前经济上起点的比较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

日本明治维新论文

浅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的影响及启 示 一、概述 明治新政府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成员身份重构、先进知识引入、教育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军事力量建设等方面对日本传统的国家形态及其治理机制进行重构。明治维新从治理主体及权力重组、中央财政体系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经济基础、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等方面推动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由明治维新开启的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虽然给中国带来战略竞争压力,并使日本成为东亚近现代各种冲突、战争和灾难的主要策源地,但也使日本丧失了文化吸引力和道义感召力。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有益经验,但需吸取其失败教训。 二、维新改革的历程 在整个德川时代,受过教育的日本人都把自己视为儒家思想的信徒,视为文明人,其他地方都是蛮夷(中国和朝鲜例外)。培里等西方人士就被标上了“蛮夷”的标签。但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就把这种视西方为“蛮夷”的观点置于尴尬的境地――“蛮夷”怎么能够制造横渡世界大洋的蒸汽船呢?为了对此进行解释,19世纪60年代末期,福泽谕吉(西学学者,也是幕府的翻译员)向日本引入了西方流行的历史观点――西方是文明开化的国家,那里有科学,有技术,有法律。而中国、日本、土耳其等是“半开化的”国家,世界的其他地方则是蛮夷。这种划分文明阶段的历史理论,对于传统的观点是一次迎头痛击。 福泽谕吉进行了推论,他认为,西方强大的技术乃是从西方的政治、经济、司法和教育系统中成长出来的,技术不可能离开这些土壤而一枝独秀。他援引了英国人瓦特的例子――他被推动去发明蒸汽机,是因为发明家能够得到利益和荣誉的褒奖,这种褒奖受专利保护。福泽谕吉主张,技术之利来自于独立的公民和承认人权的司法制度。 在王政复古之前的一两年,人们广泛地阅读福泽谕吉的著作,他的著作在明治维新早期是最畅销的书。福泽谕吉和其他观点相似的同侪撰写的著作,引燃了19世纪70年代的“文明开化”运动。发起这一运动的领袖们针对各种问题发表了“开化的观点”――包括立宪制政府、哲学、教育、宗教、自然权利、婚姻、妻妾和娼妓问题等等。他们雄辩地主张妇女权利。当时正逢政府建立新的西式体制,以及某些寻求在政治上发出声音的势力正在寻找一种意识形态,他们的理念因而得以传播开来,以论证“反对派运动”的合理性。 三、明治维新对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在东亚地区崛起和谋取地区霸权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不仅对日本现当代国家治理机制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地区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治理机制构建及演变产生了难以忽略的影响。 回望历史,可以看到,日本具备重要的有利条件促进历史进步――商品经济、较高的文化水平、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不利条件阻碍历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定稿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天皇B.将军C.武士D.资产阶级 2.导致德川幕府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B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 C美国舰队叩关成功 D天皇不满幕府将军专权 3.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A.玻利瓦尔B.明治天皇C.尼赫鲁D.戈尔巴乔夫 4.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D.俄国农奴制改革 5.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6.19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进入文明开化之域”,实现了国家富强。据此推知,明治政府()A.重视教育B.废藩置县C.实行征兵制D.允许土地买卖7.某校学生在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南北战争D.法国大革命8.1890年,以天皇名义发布《教育敕语》,强调“采西邦科学之知识,以尊于封建武士之精神。”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9.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A.重视军事训练 B.注重国民教育 C.积极学习西方 D.提倡“文明开化” 10.“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1.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A.废藩置县B.忠君尚武C.殖产兴业D.科举取上 12.“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C.对外侵略扩张D.明治维新 13.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1868年4月在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是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五条誓文》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是()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 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15.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农奴制改革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史实:俄国废除农奴制结论: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史实:中国洋务运动结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史实:日本明治维新结论: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史实:美国南北战争结论: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