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滦平六中九年级化学学案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作者: ————————————————————————————————日期: ?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钠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2.钠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3.钠的生产原理。 4.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 a b a a c b c 目标定位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钠的生产原理和主要用途。 3.理解Na2O 和Na 2O 2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熔、沸点 密度 硬度 银白色块状固体 熔、沸点较低 比水小 硬度小、质地软 2.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反应 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填入表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Na2O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 钠先熔化为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金属钠熔点低,加热时与O2反应生成Na 2O2

①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O2==2Na2O,在加热点燃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2Na+O2错误!Na2O2。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通过以上实验过程,可以说明钠具有的性质有哪些?并分析说明在实验室中应怎样保存金属钠? (2)钠与水反应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原因分析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光亮小球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 四处游动生成气体 发出“嘶嘶”响声,且很快消失反应剧烈 溶液变红色反应生成物显碱性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氧化剂是H2O,还原剂是Na。3.钠的制备和用途 (1)制备 工业上电解熔融NaCl可以得到金属钠:2NaCl错误!未定义书签。2Na+Cl2↑(填电解方程式)。 (2)用途 ①钠和钾的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②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作路灯。 ③金属钠还可以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的冶炼。如Na与TiCl4反应:TiCl4+4Na\o(=====,700~800 ℃)Ti+4NaCl。 归纳总结 有关钠的反应 (1)钠在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钠与O2的反应产物是由温度决定的,而不是由O2的量决定的。 (2)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可概括为5个字——“浮”、“熔”、“游”、“响”、“红”。 (3)钠与酸反应是先酸后水;钠与盐溶液反应是先水后盐,并不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汇总常见金属特性及用途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74579.html,) 汇总常见金属特性及用途 1、锌——一生中的730磅 锌,闪着银光又略带蓝灰色,它是继铝和铜之后第三种应用最广泛的有色金属。美国矿产局的一项统计显示——一个普通人在其一生要消耗总共要消耗掉331千克的锌。锌的熔点很低,所以它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浇注材料。 锌质铸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门把手表层表层下面的材料、水龙头、电子元件等,锌具有极高的防腐蚀性,这一特性使它具备了另外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即作为钢的表面镀层材料。除去以上这些功能之外,锌还是与铜一起合成黄铜的合金材料。其抗腐蚀性并不仅仅应用于钢表面镀层——它也有助于增强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 材料特性:卫生保健、防腐蚀、优良的可铸性、出色的防腐蚀性、高强度、高硬度、原材料廉价、低熔点、抗蠕变、易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具有保健性、常温下易碎、100摄氏度左右具有延展性。 典型用途:电子产品元件。锌是形成青铜的合金材料之一。锌也有着清洁卫生以及抗腐蚀的特性。另外,锌也被应用在屋顶材料,照片雕刻盘、移动电话天线以及照相机中的快门装置。 2、现代材料——铝(AL) 相对于已经有9000年使用历史的黄金而言,铝,这种略带蓝光的白色金属,实在只能算是金属材料中的婴儿。铝于18世纪初问世并被命名。与其他金属元素不同,铝并不是以直接的金属元素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是从含50%氧化铝(亦称矾土)的

铝土矿中提炼出来的。以这种形态存在于矿物中的铝也是我们地球上出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 当铝这种金属最早出现的时候,它并没有被立刻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后来,针对其独特功能和特性的一批新产品逐渐问世,这种高科技材料也逐渐拥有越来越宽阔的市场。虽然铝的应用历史相对较短,但现在市面上铝产品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有色金属产品的总和。 材料特性:柔韧可塑、易于制成合金、高强度-重量比、出色的防腐蚀性、易导电导热、可回收。 典型用途:交通工具骨架、飞行器零部件、厨房用具、包装以及家具。铝也经常被用以加固一些大型建筑结构,比如伦敦皮卡迪利广场上的爱神雕像,以及纽约克莱斯勒汽车大厦的顶部等,都曾用铝质加固材料。 3、不锈钢——不生锈的革命 不锈钢是在钢里融入铬、镍以及其他一些金属元素而制成的合金。其不生锈的特性就是来源于合金中铬的成分,铬在合金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坚牢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氧化铬薄膜,这层薄膜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我们通常所提及的不锈钢和镍的比例一般是18:10。 20世纪初,不锈钢开始作为元才来噢被引入到产品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们围绕着它的坚韧和抗腐蚀特性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涉及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这一系列设计尝试都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比如,消毒后可再次使用的设备首次出现在医学产业中。 不锈钢分为四大主要类型:奥氏体、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复合式)、马氏体。家居用品中使用的不锈钢基本上都是奥氏体。

2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2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1.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Na2CO3与NaHCO3的区别方法 方法一:与强酸反应。在两个试管中放入等量的两种固体,同时加入等量的同一盐酸溶液,放气体快者为NaHCO3。 方法二:加热法。对固体进行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者为NaHCO3。 方法三:沉淀法。在两种溶液中,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者为Na2CO3。 【典例2】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用下列试剂或方法能将两者区分的是( ) ①Ca(OH)2②盐酸③CaCl2④NaOH⑤加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⑤ 解析①④都是碱,可以使Na2CO3、NaHCO3中都含有CO2-3,结果现象一样(①都有沉淀、④都无沉淀),所以①④不能区分。②使二者放出CO2的速度不同,可以区分。③使Na2CO3有沉淀,而NaHCO3无沉淀,可以区分。⑤加热法,因二者都是溶液,加热都不分解,无法区分。 答案C

3.Al3+、Al(OH)3、AlO-2的转化及其图像 (1)Al3+―→Al(OH)3 ①可溶性铝盐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Al3++3OH-(少量)===Al(OH)3↓ ②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4 (2)Al(OH)3―→Al3+ Al(OH)3溶于强酸溶液: Al(OH)3+3H+===Al3++3H2O (3)Al3+―→AlO-2 可溶性铝盐与过量的强碱反应: Al3++4OH-(过量)===AlO-2+2H2O (4)AlO-2―→Al3+ 偏铝酸盐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AlO-2+4H+===Al3++2H2O (5)AlO-2―→Al(OH)3 ①偏铝酸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AlO-2+H+(少量)+H2O===Al(OH)3↓ ②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CO2: AlO-2+CO2(过量)+2H2O===Al(OH)3↓+HCO-3 (6)Al(OH)3―→AlO-2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1. 一起回想,你知道哪些金属?你见过哪些金属? 2. 翻看元素周期表,看看已知的都有哪些金属? 3.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1)铁、铝常用来做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的哪种物理性质? (2)铁、铝、铜等可以加工成导线、薄片,表现出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3)金、银、箔等做成各种首饰,表现出金属的哪种物理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 (2)汞常温下为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钠、钾很软且密度比水小等。 注意:金属光泽只有在金属成块时才能表现出来,金属粉末一般呈暗灰色或黑色,但铝粉呈银白色,常用于防锈。 思考: (1)为什么铁制锅铲上要加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最好,为什么不用银作导线? (3)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什么提倡使用铁锅炊具? (4)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时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5)为什么制造菜刀、镰刀、锤子时用铁不用铅? (6)为什么用钨丝做白炽灯的灯丝?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1. 金属与氧气反应 许多金属都能和氧气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说明铁、铝、镁、铜、金的活泼性。“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金的什么性质? 2. 金属与酸的反应 许多金属还能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化合物。 常见的金属与(稀)酸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金属及其性质

T-常见的金属材料 一.温故知新 1.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a. 大多数金属:①都具有光泽,不透明; ②常温下除了外,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 ③具有良好的性和______性; ④有良好的______(可以展成薄片,可以拉成细丝); ⑤密度_____ ,熔点_____ 。 b .金属的物理性质差异(特性)

不同金属在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方面差异较大。 例题:1. 根据上表,以及学过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___,常见导线的材料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常温下为液体)。 2. 填一填 C . 相关补充: 铅(Pb):有毒性,硬度1.5,质地柔软。 银(Ag):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钨(W):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化学性质很稳定。 锡(Sn):银白色,质软,易弯曲,熔点231.89℃,富延展性。 铬(Cr):银白色,质硬,有很高的耐腐蚀性,铬镀在金属上可以防锈,坚固美观。 金(Au):很柔软,容易加工,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任凭火烧;也不会锈蚀。 2 .合金 a.定义:在一种________中加热融合其他________或______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____________(选填“纯金属”或“合金”),合金属于_______物。 例如,不锈钢中包含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学生回顾课本知识,并通过网络收集金属资源的应用及 保护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部分用途。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2.进一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3.通过对金属的冶炼、金属锈蚀、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的探讨,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归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组内交流讨论激励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四、课堂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模拟微信群聊的形式)通过探究巧克力的包装使用什么金属做的为问题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并展示复习目标。 生:讨论聊天记录的内容,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复习目标。 (以微信为载体,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好网络,发挥好它的积极因素。) 设计活动,德智双育 活动一 师:1.设计实验证明铝和铁更活泼? 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探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案,并逐步完善。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养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 活动二 师:对于活动一的实验方案归纳,体现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这些化学性质遵循怎样的发应规律? 生: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相应的反应规律。

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金属的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巩固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目前,南京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 赤铁矿 B.生铁 C.黄铜 D. 锰钢 2.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硬度B.价格C.耐腐蚀性D.导电性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是银白色的固体 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4.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0.3%~0.6%B.0.5%~2%C.2.0%~4.3%D.1%~2% 5.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铝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 C、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的活泼 D、铝制容器的可以用来盛装盐酸 6.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氢气;将a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a表面有银析出,c没有变化。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a>c B.c>b>a C.a>c>b D.b>c>a 7.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①或④ B. ①或②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8.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 金属M可能是铜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9.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10.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 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 废铜屑可全部溶解于过量稀盐酸 D.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 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小结]: 1.金属颜色: (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说出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和重点化学性质,能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体会知识的应用,能够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灵活地解决具体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叙述金属典型的化学性质,能够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并学习解决某类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通过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已初步掌握常见金属像锌、铁、铜、铝等的化学性质。 2、教学重点: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思路。 3、教学难点: ①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重点知识的考查方式; ②通过学生自己编题或选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4、课型:小组探究与归纳 5、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学习】 【小组成果展示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反应 部分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部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小组成果展示2】金属的化学性质会有哪些方面的应用?要求举例说明(可以编成题目展示给大家)。 展示四组学生的自编题目 学生自我解决 教师适时引导

【汇总提升】 【自我检测】 1.(2008年徐州市) (8分)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 (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 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 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根据 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 是铜,则溶液B是。 2.(08四川雅安)(本题9分)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O2的发生器外,还可以用作制_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 置,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3)小张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大试管中增加了隔离铜丝网,设计成装置B用于制H2,相 对于用A装置制H2,用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设计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 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 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那么,了解 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 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小结]: 1.金属颜色: (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_5.1.3_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学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5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 【学习目标】1、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试题类型 2、掌握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坐标系图示问题 【学习重点】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试题类型 【学习难点】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坐标系图示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书写金属铝、镁、锌、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排列上述金属的活动性(及活泼程度)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导学】: 金属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中,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金属的质量分别是、、;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是:。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情况又怎样?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现有等质量的锌、铁、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要求画出其它三种金属的图像相关坐标图。 思考交流: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够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是图中的 图,A 表示 的反应情况,B 表示 的反应情况。 活动二: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 等质量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锌、铁、镁、铝反应生成氢气的 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现有等质量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锌、铁、镁、铝 反应,根据要求画出其它三种金属的图像相关坐标图。 思考交流: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 )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 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活动三:定性判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相关实验设计问题 自主导学:根据下列实验设计思考相关问题

金属材料和性质

教案: 专题8 打开材料之门 单元2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 授课:丰城一中卢邦辉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 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3.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巩固和加深对氧气、酸、盐的性质的理解 5.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并能应用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表 教学重点 1. 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2.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难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观察,讨论,练习。 教具多媒体。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架、试管 药品:镁条、铜片、铁钉、铜丝 盐酸、稀硫酸、AgNO3溶液、CuSO4溶液、FeSO4溶液教学时间本单元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碳单质、二氧化碳、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和用 途,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屏显]一组与金属材料的应用有关的图片(配轻音乐) (播放图片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学生归纳金属材料的用途) 一、金属材料的用途:建筑,桥梁,器械,车辆,飞机,舰艇,生活用具等 生活启示: 1.灯泡为什么用钨作灯丝? 2铝、铁为什么能作导线和炊具? 3.金、银为什么能作手饰和货币? 由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引言:金属的用途这么广泛,金属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呢?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列举金属的共性,并指出金属的特性。例如: 颜色:大多数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状态:一般是固体。汞(水银)为液体 密度:一般密度较大。锇密度最大,锂最小 熔点:一般熔点较高。钨的熔点最高、汞最低 硬度:硬度较大。铬的硬度最大、汞最小 导电、热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银的导电性最好,铜第二 延展性:有延展性。金最好,银其次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氧气的性质,酸的性质,盐的性质中有金属参与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并各举一例: 1.与氧气反应点燃 2Mg+O2===2MgO 2.与酸反应Zn+H2SO4==ZnSO4+H2↑ 3.与盐反应Fe+CuSO4==FeSO4+Cu 思考:1. 有些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是一样呢? 2.有些金属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为什么有些反应不发生呢? 四.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实验: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或稀硫酸),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根经砂纸打磨过的洁净的镁条、铜片和铁钉,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其反应的剧烈程度。 分析归纳:(由学生回答) 1.在上述实验中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不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 2.在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中,反应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金属能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及反应剧烈程度的差异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越活泼,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越剧烈。据此,镁、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 金属与某些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也可说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并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比较铜、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教案(新 版)沪教版 (2)排列上述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导学:(1)现有一定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坐标图。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利用置换反应的类型书写下列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硫酸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与硫酸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硫酸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板块一定性判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相关实验设计问题 自主导学:根据下列实验设计思考相关问题 合作探究: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反应的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交流思考:1.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的是()

板块二 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系问题 思考交流: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够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是图中的 图, A 表示 的反应情况, B 表示 的反应情况。 小组合作:相同质量的M 、N 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 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的活泼性N >M B .两个反应生成H 2的体积相等 C .相对原子质量N >M D .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总结、反思、提升】 1.你能设计相关实验来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吗?设计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相同质量的Mg 、Fe 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 2的质量m(H 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 (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氢质量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3)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3) 【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主要化学成分。 2、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 特性的重要性。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考点】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 属特性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金属材料包括和,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制造飞机机翼的金属材料,需要有的特点;制造切割工具的金属材料,需要有;制造保险丝的金属材料;制造白炽灯灯丝的金属材料;制造化工生产设备的金属材料要。 2、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熔合而成的有的物质。合金是物,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多数合金的熔点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3、常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主要组成元素、)、黄铜(主要组成元素、)、青铜(主要组成元素、)、焊锡(主要组成元素、)、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 4、生铁和钢都是的合金,它们是世界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生铁,一般用于;钢的含碳量为,钢较硬,有性、良好的,机机械性能,可以和。 5、常见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主要成分)、磁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分)、赤铜矿(主要成分)、铝土矿(主要成分)等。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数合金的熔点等于组成宻的金属熔点的平均值 B.金属材料就是各种金属 C.在金属中添加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可以改良原有金属的特性 D.湿法冶金的方法在我国殷商时期就已发现 2、目前,大城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3、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铝制高压电线 B.用钨制灯丝 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 D.用铝粉制防锈漆 4、下列有关钢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C.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D.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等。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B.钠比铝抗腐蚀能力强

金属的冶炼与应用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应用 主备人:陈菊平修改:尹菊花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特性的重要作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比较常见金属的活泼性的强弱,为今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置换反应的概念。 3、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5、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 3.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 教学难点: 1.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2.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演示实验。 5.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课时安排:共6.5课时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3 §5、2金属矿物铁的冶炼1.5 §5、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1 复习测试1 §8、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特性的重要作用;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金属的物理特征,合金及合金的物理特性。 教具准备: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公开课教案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 (3)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 (4)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的认识;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 (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仪器:药匙、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 药品:镁带、铝片、锌粒、铁钉、铜片、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由几幅金属制品图片引入课题。 [问题]: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通过预习知道一些的金属的物理性质? [图片展示]: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说明用到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等 [温故]:回顾已学知识中有哪些涉及金属的反应(如: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活动与探究1]:将光亮的铜片和铝片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 [交流展示]: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交流与讨论]: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 [讨论]:1、中国有句俗语叫“真金不怕火炼”,什么意思? 2、不同的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有何不同? [归纳]:归纳: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 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共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备课教师:韦延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金属?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 教材第114页你已经知道什么 解答: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我知道的金属名称铁铜钙镁钠银汞金铝铂铅钨锰锌元素符号Fe Cu Ca Mg Na Ag Hg Au Al Pt Pb W Mn Zn 我见过的金属名称铁铜镁银汞金铝钨 ____ 元素符号Fe Cu Mg Ag Hg Au Al W 教材第114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金属的应用说明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 金、铂可作装饰品 钢轨、桥梁等 汽车外壳、钢丝绳、铝箔纸等 电线、电缆等 铁锅、铝壶等具有金属光泽机械强度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传热性好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1)有金属光泽:金呈金黄色,铜呈紫红色,铁、铝呈银白色等。 (2)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按照导电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常见的几种金属排列如下:Ag、Cu、Au、Al、Zn、Fe、Pb。 (3)有良好的延展性: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超过1/5 000 mm,最薄的金箔只有1/10 000 mm 厚。 (4)有较大的密度,但钠、钾比水轻。 (5)有较大的硬度,但钠、钾很软,可用小刀切割。 (6)有较高的熔点,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但铯和镓在手上受热就能熔化,汞在常温下是液体。注意 金属光泽只有在金属成块时才能表现出来,金属粉末一般都呈暗灰色或黑色,但铝粉呈银白色,常用于防锈,俗称“银粉”。 教材第115页联想与启示 解答:1.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木柄或塑料柄不易导热,铁制锅铲加上木柄或塑料柄是为了避免把手烫伤。 2.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考虑性质外,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等多种因素。银的价格昂贵,不宜用于大量制造电线、电缆。 3.应考虑选用耐磨、硬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锈、对人类没有危害、色泽美观的金属,如选用不锈钢、特种镍钢、金、银、铜等。 例1 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 C.金属光泽D.较高的硬度 解析: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导线;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加热仪器,如燃烧匙等。答案:A 知识点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测试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评测练习 课中练习 1.设计实验证明铝和铁的活动强弱。 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写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1)。(2)。(3)。 3.补充完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相关规律 K Ca Na Sn Pb (H) Hg Pt Au 规律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能就越; (2)排在前面的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而排在后面的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排在能把排在从其中置换出来; 4.我们学习过哪些制备金属的方法,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①属于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 一)。(2)青铜属于_____ (填“氧化物”“单质”“化合物”“合金”之一)。 (3)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_____单质铜的金属活动性(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4)写出湿法炼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5)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谈谈湿法炼铜的优点:。 6.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金属的锈蚀做了观察,发现残留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容易生锈,家用的铜质水龙头也生了一层绿色的铜锈.(1)铁生锈的原因是充分接触。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除依照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方法进行实验外,还补充做了铜锈蚀与有关系的实验。 (3)通过对比铜和铁生锈的条件,说明了。 (4)铝比铁和铜都活泼,但生活中很少见铝被腐蚀,这是因为。

(5)请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7.人们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途呢? (1)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鉴别方 法。 (2)“暖足贴”利用铁氧化生锈时会放热的原理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具有一贴即热,快速热敷的作用,深受大众的喜爱.其主要成份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物质.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 。 当堂训练 【中考在线】 1.(2017聊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