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难点

天气预报难点
天气预报难点

中国气象局暖季试验聚焦强对流天气

预报难点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段昊书报道7月26日,中国气象局业务科研结合试点工作暖季试验第八期会商在京召开。针对强对流和中尺度暴雨天气的预报难点,试验团队经过近4个月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一套科研与业务结合运行及科研成果向业务应用转化的有效机制。

暖季试验第八期会商具有总结此前工作成果的意义。试验团队各组成单位均踊跃发言,以过去一周华北、东北、江淮地区东部、四川盆地中部等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实况与预报情况为分析蓝本,结合前七期会商的成果,针对预报工作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对流尺度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等预报性能的改进和应用反馈、中尺度数值模式等业务模式的改进等内容进行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影响强降水预报准确率的复杂因素很多,不能过于依赖任何单一数值模式预报。以近期四川盆地的降水过程为例,特殊的地形条件会影响水汽、动力模式,从而导致数值模式预报的不确定性。

试点工作负责人张小玲介绍说,通过两个月的暖季试验,科研人员与业务预报人员实现了密切合作。“每周一次的

定期会商,预报人员将过去一周的气象预报难点与困惑,以及新技术操作上疑问,摆在科研人员面前,供大家探讨分析;科研人员一方面可以对气象预报业务提出建议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预报业务上存在哪些需求。此外,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新预报技术、模式运用的反馈意见,方便其做出改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方对这次暖季试验的反响很好,参与积极。”张小玲告诉记者。最初组成试验团队的,包括国家气象中心的资深预报专家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而由于试验效果出众,北京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也陆续主动加入团队。

张小玲表示,在今年暖季试验结束后,中国气象局还将继续开展针对中尺度对流天气的预报业务与科研结合试点

工作。此外,暖季试验有望在每年春夏定期举行。

天气预报准确率难在哪? 专家解析三大难点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

从1月10日以来,一场影响大半个中国的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给中国的交通运输、煤电油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从26日开始,受冰冻影响,中国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湖南境内多处出现断电,致使京广线旅客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滞留在京广铁路沿线的旅客有上百万人;灾区大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14个民航机场因积雪结冰被迫关闭……

这场50年罕见的雨雪天气,让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乃至受雨雪影响的灾区群众,都在时刻关注着天气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各级政府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

难点一: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2008年1月13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的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气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大气是混沌的,很小的波动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湍流。”翟盘茂告诉记者,这是一位世界知名大气科学家曾经说过的话。正是由于大气的千变万化,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翟盘茂表示,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对天气情况进行诊断预测,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准确率不断提高,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依然要有百分之百的努力。”翟盘茂说。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1到3天的天气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24

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也达到了83%的高点。2007年,全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2.1%和1.9%,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难点二:我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薄弱

“总体上,我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相对薄弱。”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气象监测能力还不适应预报预测和服务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捕捉不到,以至于漏报。

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还比较弱。

郑国光说,预报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水平都会直接影响预报精准度。我国幅员辽阔,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影响天气的因素比较独特,天气现象和灾害种类多,存在着难以全面准确预报的客观因素;一些突发性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其发生发展规律复杂,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还相对薄弱;我国天气预报业务有过度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的倾向,预报员自身的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数值预报产品解

释应用和各类新型气象资料应用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气要素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

对于如何有效地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郑国光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先进的预报预测技术,加强综合观测技术、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技术和专业数值预报技术以及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工作,加强数值预报产品适用技术方法的开发研究与改进;要着力推进先进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有针对性的区域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面向用户需求的专业化预报业务系统以及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要扎实构建现代化的预报预测体系,把预测预报系统建设作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加快改进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加快建立研究型业务,建立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的机制。

难点三:预报人员素质决定天气预报准确率

“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进步,但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预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预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同样是在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评估报告曾指出,优秀的预报人员在天气预报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数值预报模式10~12年改进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高素质的预报人员并在预报中充

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许小峰说,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给我国带来数以千亿计的经济财产损失。为有效防御台风、暴雨、干旱、强对流天气等各类气象灾害以及次生灾害,减轻其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我国气象工作者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预报服务工作。

“举办天气预报技能竞赛,是对全国天气预报水平的一次大检阅。”许小峰说,几十年来,通过广大预报人员的辛勤劳动、努力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报经验,总结开发了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使天气预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总体上讲,全国气象预报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素质和技术是过硬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

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比赛中,从全国气象部门5000名天气预报员中层层选拔出来的99位选手参加了历史个例天气预报、实时天气预报、理论知识等环节的竞赛。

正如许小峰所说的,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的举办,不但使预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各级气象部门统一了对提高预报准确率与预报员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

孙军:地面温度预报是降水相态预报最

大难点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1日

分享到:

11月11日早8时,中央气象台组织进行天气会商。孙楠摄影中国气象报记者谢忠军孙楠报道11月11日,针对这次北方大部雨雪天气过程和3日至4日华北雨雪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告诉记者,最大的预报难点是对降水相态的预报,而对降水相态预报最大的难点在于对地面温度的预报。

孙军说,这个季节,北方的温度在0℃上下交替,降水相

态通常比较复杂,温度的变化带来降水相态的变化,特别是地面温度,对降水相态影响很大。当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水相态是雪,2℃以上时,基本上是雨,最复杂的是0℃至2℃之间,出现雨、雨夹雪、雪的可能性都有,降水相态见的相互转换非常复杂。而对于地面温度的预报,本身不确定性非常大,从目前技术水平看,2℃基本属于误差以内。

尽管这两次天气过程的预报都比较准确,但孙军表示,怎样缩小对地面温度预报的误差,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报降水相态,将是亟待解决的预报难题。对此他认为,首先需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具体在预报实践中,预报员要花大力气不断总结经验,对比历史数据和个例,同时根据具体天气过程具体分析。

短时强对流天气提前一天预报很困难

为何昨天上海大范围的冰雹天气,气象部门前一天未曾预报?

对此,上海气象台气象专家表示,昨天午后的雷暴云团午后12时左右突然在苏北地区发展并迅速向申城方向移动,而由于本地

上午气温较高导致能量充足,云顶高度伸展到12公里,非常不稳定,才导致突然出现大范围的冰雹天气,像这种短时强对流天气一般只能

提前几十分钟至数小时预报,要提前一两天预报非常困难。

昨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林也强调说,对流性天气往往生成得很突然,迅速增强。通常来讲,一个对流系统对于某一地区的影响时间也相对较短,同时因为生成速度很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像这种尺度小又迅速发展的系统,在气象上来讲是预报的难点。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在未来24小时时间段里,会提示哪些地区可能会有对流性天气的发生,但这是潜在可能性的预报。到强对流天气临近时,气象部门会发布预警。

对于对流天气来讲,它覆盖的范围很小,同时发展得突然、迅速,使得在目前的观测条件下,不仅是中国,包括世界各地,对于它的信息的捕捉还不够全面,因此对这种天气的认识和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样使得针对这种天气更长时效的预报难度很大。

精细化准确天气预报目前存较大难题

资料图:7月18日,南京市民在中山北路上冒雨步行回家。当日,一场大雨让南京部分路段积水,由于正值上下班高峰时间,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钟山摄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7月20日电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今日说,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做到精细化准确的预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今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6月23日,北京出现了局地大暴雨天气,最近南京也出现了大暴雨天气,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郑国光指出,这表明现代城市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脆弱性在增加。这种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局地性强,而且影响也很大,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准确的、定量、定时、定点地作出准确的预报。

“比如昨天晚上,北京有一个地方下了123毫米的雨,但是在城区里面感觉不到,就是一个气象台站的数据,突出反映了它的局地性很强,而且强度很大,把握这样的预报,对于气象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他说。

郑国光说,但是我们要预报的就是某一个地区可能会出现局地的暴雨,所以你们经常听到气象台预报的是“局地有暴雨”或者“大暴雨”,对它具体落区在什么地方,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确实是非常难的。

他表示,这样的灾害,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工作提出了挑战,这些突发性的、局地性的灾害,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手段,比如说卫星、雷达可以监测到,但是给的发布预警信息的时间非常短。

“比如这样的暴雨,我们可能提前半小时、一小时预警出来,但这些预警信息怎么及时地发布到老百姓手中,给我们的预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刚刚出台的《意见》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气象灾害要提高监测预报能力、要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布能力,这样在第一时间能够更广覆盖面地把这些灾害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能够让老百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防灾避险。”

雾霾天使用空气净化器别靠太近

据中央气象台16日预报,17日夜间起至20日,中国华北、黄淮等地将再迎雾霾,其中,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局地将有重度霾。19日至20日,北京地区将陷中度污染,个别时段会有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在这种重污染天气下,如何才能抵御雾霾,健康生活呢?

雾霾天出门做好防护措施

“PM2.5对人的危害相对于其他颗粒物更大一些”,环境工程专家侯立安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访谈时指出,PM2.5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还有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因此它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可以通过鼻腔进入肺里面,而

且在肺泡里,假如被溶解,就会进入到血液中,使人产生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肺癌、肺气肿等。

在雾霾天尽可能不要外出,而且千万别开窗通风。确实需要外出的话,最好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比如戴具有防护功能的特别是对PM2.5有一定阻隔作用的口罩等

空气净化器并非一劳永逸

提到雾霾天,很多人会考虑购置一台空气净化器,那么空气净化器该如何选择呢?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种类很多,要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定的。即使有了空气净化器也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在使用净化器的过程中,特别是过滤式的净化器,要按时更换滤料,保证净化效果。

此外,最好不要把空气净化器放在靠近人员的地方。并非离空气净化器越近,空气就越新鲜。这是因为净化器工作时需要先把污染的空气经风机吸过来,然后再把污染物净化掉,才能出现清新空气,近的地方,可能首先吸收了一些被污染的空气。另外,一般的净化器都有一定的噪声,离的太近噪音也会有一定影响。

空气不佳饮食首选清淡类

南京市中医院大内科骆天炯主任中医师建议,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辛辣的刺激性食品,适当多吃一点豆腐。由于蛋白有很好的进步反抗力的作用,只是动物蛋白太过油腻,用豆腐里丰富的植物蛋白代替比较合适。但老年人肾功能下降,对蛋白的代谢功能下降,不能吃太多豆腐。

空气不佳,一些“清肺”食谱纷纷在网上登场,从猪血鸭血到各种草药,五花八门。其实,所谓“清肺”也就是清热、利湿、解毒,大量吃猪血、鸭血并没必要。可以在茶水上喝点罗汉果茶。在中医看来,罗汉果是清咽利肺、止咳化痰的首选,一般一个罗汉果可以冲泡四五次,而最好是在吃完午饭后喝,由于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散去,人体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字体:大中小】2013-02-04 08:48:49 来源:中国天气网

1月28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向社会发布了重新修订后的霾预警信号标准,首次将PM2.5作为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持续雾霾天气及霾预警标准、预报难度等,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王亚强。

为什么要增加PM2.5为预警指标?

做好霾天气预警工作,需综合分析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马学款说,以前,预报员只是把霾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天气现象,没有特别考虑其污染及其程度。而随着人们对雾霾天气预报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增加PM2.5预警指标,修订预警标准,势在必行。

“对于雾霾的区别,以前认为相对湿度较小、能见度较低的是霾,但这种界定不容易将霾和雾区分开来,甚至导致有人将雾等同于污染,其实霾才是有污染性的。PM2.5浓度反映的是空气质量,将其纳入预警指标,提升了霾预报的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性。”马学款说。

增加霾红色预警意味着什么?

根据修订后的标准,霾天气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修订同日,中央气象台首次单独发布了霾黄色预警,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呼吸道疾病患者减少外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灰霾不光对呼吸系统,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有影响。修订后的标准,新增了霾红色预警,其中提示儿童、老年人留在室内,同时避免体力消耗。

于是有人设想,除了根据预警信号防护外,能不能像人工消雨那样,对雾霾进行人工干预,甚至驱散呢?

马学款说,人工影响雾霾的效果并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气

象条件。霾要消散,最主要的是靠大风,其次是靠大范围雨雪。

持续连发的雾霾天是否异常?

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了解到,从1月1日到31日,北京南郊观象台雾霾日数多达26天,仅有5天不是雾霾日。据国家气候中心资料显示,1月1日至29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4.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2天,为1961年以来最高。

如此大范围的持续、连发的雾霾天气,到底是不是异常天气现象?

马学款说,要判断一种天气现象是不是异常,主要看两个标准:是否可以预报,是否可以解释。

马学款说,首先,雾霾天气是可预报的。霾聚散的原理很简单:如果将有冷空气带来大风,雾霾将会消散;如果没有冷空气,气象条件比较平静,那雾霾将会持续。

其次,雾霾天气也是可以解释的:比如1月份以来的持续雾霾,主要原因就是亚洲中高纬度的冷气团势力减弱,冷空气无力到达北纬40度以南,因此造成雾霾天气持续笼罩我国中东部。

因此,这种持续的雾霾不是异常天气现象。

当记者问道“亚洲中高纬度冷气团势力减弱”现象与往年比是不是异常时,马学款表示,大气环流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不能从一时一地来判断大气环流是否异常。

霾的预报是世界级“疑难杂症”?

中国气象局对霾天气预警的要求中,提出尽可能提前发布,争取更大的时间提前量。

马学款说,霾预警标准的修订,也对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霾虽然是可以预报的,但毕竟提高霾的预报准确率是一项世界难题,主要是因为:

首先,霾和雾一样,主要发生在大气的浅层,下垫面条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预报难度非常大。

第二,天气预报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高空,这必然会影响霾的预报准确率。

第三,在霾的预报中,对于水汽凝结的临界点很难把握,因为临界点的变化常常是在误差范围以内的。

王亚强分析,气溶胶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粒径分布不同,模拟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对计算机的运算和储存能力要求相当高,这增加了霾预报的难度。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是雾霾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气象部门对于气象条件的预报更加专业、准确;而环保部门在排放源和污染监测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关键数据。双方加强合作利于促进霾的监测和预报。

面对如此强势的雾霾,我国的雾霾预报团队实力怎么样?能够打赢这场抗击雾霾的持久战吗?急需哪些方面的提升?这一

系列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马学款说,中央气象台组建雾霾预报团队已经有两年了。雾霾预报团队开展了历史监测统计、雾霾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采用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雾霾数值预报系统,预报中考虑了污染物的因素;同时非常重视对雾霾天气及预报过程的总结。“目前最需要预报工具和系统的提升,以及预报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天气预报通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是小小天气预报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是小小天气预报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是小小天气预报活动目标: 1、了解气象知识,萌发乐意关注天气的兴趣。 2、在交流讲述中,感受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ppt,统计表格 活动过程: 一、交流天气 提问:你们认识字吗?这是什么字? 关键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天气? 追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你从哪里看出来? 小结:这些就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天气情况。 二、天气预报 关键提问:你一般可以从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天气情况? 小结:原来电视上、手机上、报纸上、电脑上、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了解到天气预报。 关键提问:天气预报会播报哪天的天气?有哪些内容? 小结:报纸上、电视上播报的都是今天的、明天的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所以才叫天气预报。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预先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呢? 小结:不同的天气我们需要做不同的准备,了解天气预报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

关键提问:天气情况的改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张表上有什么? 引导语:左边一排是各种天气,上面是很多物品,这张表是在问你这些天气要带上面的哪些物品,要带的在物品的下面打钩。 四、统计结果 1、教师用举手的方法统计结果。 引导语:这是老师的统计表格,请你看好自己的小格子。 2、根据结果提问幼儿选择的理由。 小结:答案没有规定,只要是适合的、需要的都是对的。 五、活动延伸 提问:如果我要去北京、***、海南岛旅游,我的包包里需要带哪些物品?请你回家了解一下这几个地方的天气,明天来告诉我。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是小小天气预报【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

大班科学领域小小天气预报员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天气变化,对天气变化感兴趣。 2.了解主要天气符号的含义,初步了解天气变化时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变化。 3.能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用连贯的语言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天气预报. 2.物质材料准备:天气记录统计表,搜集相关图片和天气预报相关资料,制成PPT。 活动过程 1.老师提问: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明天的天气的?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天气预报呢? (收音机、电视、电脑、手机、广播、报纸、听大人说的) 2.教师播报一段天气预报 3.展示PPT,模仿天气预报员说:x月x日.武汉多云-2℃一10℃,北风3~4级 3.说一说天气预报。 教师提问:这段天气预报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字或符号?它们代表什么意思? 数师小结:武汉代表的是城市的名字;多云代表的是天气;℃表示的是温度;-2℃代表的最低温度;10℃代表的是最高温度,北风代表风向,3~4的是风力的大小。 4.小小天气预报员。 展示PPT,让幼儿来播报,如:

2月5日,上海,晴,-3℃一10℃东风1~2级 2月10日,北京多云转晴,-5℃一10℃,西南风5~6级。 引导幼儿讲述记录天气的主要符号的含义。 教师提问: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呢? 师幼共同小结: 不同的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情况。如太阳表示晴天..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或是否带雨伞,还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情况对活动进行调整等等。 5.动物预报天气员 请幼儿观看PPT上图片:蚂蚁上树 数师提问:它们是谁?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数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PPT上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电“冒汗” 教师提问: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雨之前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有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 6记录天气。 出示天气记录统计表。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记录当天的天气。 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小小气象员)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小气象员》教学设计 东泗渐山小学徐丽苹 一、概述 这是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教材通过几个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了解气象信息收集的途径,知道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体会到坚持做气象记录的重要性。通过知识的介绍了解测量气象指标的相关仪器,同时通过制作简易的风向标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 过程与方法: 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天气预报,对天气预报已经很熟悉,可是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知识的训练,所以他们在接触的时候没有上升的一个理论的高度就很难形成新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所以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候充分利用好学生这样一个

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完成新的知识建构,将这部分知识内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科学教学应以学生自觉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四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各感观体验,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实验准备:吸管、铅笔、纸、大头针、橡皮泥、瓶盖、圆珠笔笔芯、剪刀、钉书机。 2、教学媒体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二)媒体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没有声音天气预报视频。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2、了解天气预报,得到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认识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 3、出示各种常见天气符号,认识常见天气符号,了解天气符号的作用。 4、做小气象员,了解气象员日常所需做记录的数据,学习做一个小小气象员。 5、出示课本风向标图,制作简易风向标。培养学生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六、设计特色 通过四个简单的活动,从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开始,一步一步地引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课程

课程简介
作为全国气象部门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课程之一,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是为 地市级和县级气象局预报员提供预报业务培训课程, 也可作为其他预报员的业务参考和大学 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我们假定学习者是气象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或者经过天气预报 专门培训的非气象专业毕业的预报员, 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过天气学, 对天气预报的原理和 方法已经有较好的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尽量简化概念性、原理性描述,尽量介绍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和规范标准, 尽量使用新的天气个例和资料图表,特别是直接针对预报员工作平台——MICAPS 系统制作 图表、调阅资料、描述流程,以帮助读者建立预报思路、提高业务技能,是本课程的一个特 色。根据目前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业务分工,地市级和县级气象局主要负责短期、短时 和临近预报业务,因此,本课程不涉及中期以上时效的预报问题。
课程目标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课程介绍了有关天气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要素预报以及暴雨、 强对流、雾霾、沙尘暴、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热带气旋、海洋天气预报等方面的技术和 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预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天气预报的基 本方法和思路,为从事实际预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学要求
1.了解、掌握常用的天气分析预报的资料、图表、分析方法、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2.了解要素预报的方法、熟悉各种气象要素的预报思路和预报着眼点; 3.掌握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能灵活运用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4.掌握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并能灵活运用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5.掌握雾和霾的基本概念、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和消亡的天气学形势、预报; 6.掌握暴雪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并能灵活运用暴雪预报方法制作预报; 7.掌握寒潮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天气形势演变的主要特征,以及寒潮预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能够较好预报寒潮; 8.了解并熟悉掌握我国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机制、环流背景、天气系统及物理 量特征,掌握沙尘暴预报方法建立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思路; 9.掌握热带气旋及其预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了解定位、定强基本方法和熟悉预报方法和 思路; 10.了解、熟悉我国沿海海域的天气气候特征,了解、熟悉海雾、风暴潮、海上大风的发生 发展规律以及海雾、风暴潮、海上大风的分析预报方法和预报思路。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 一、气旋1、锋区:锋区及其附近地转风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一般都较强,气旋常发生在锋区的下方。(52页)2、空中槽:气旋通常发生、发展在西风带中东移的空中槽前部的下方。因为这种空中槽的前部通常有水平质量辐散,而使下方产生动力减压。(52页)3、冷暖空气:在空中槽前下方有暖平流的地方,地面气旋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气旋生成后,后部如果有冷空气侵入,气旋就会发展,否则,一般就不发展。 二江淮气旋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命史在12小时以上,具有明显的冷暖锋结构的低值系统称为江淮气旋(53页)。 1、江淮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频率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 2、移动路径:(54页)有两条,偏北路径从淮河上游出发,经洪泽湖向东入海;偏南路径从洞庭湖出发经黄山北部、晼中平原到江苏南部沿海,过长江口入海。 3、天气分布:(55页)江淮气旋发展时,可以产生大风、暴雨和雷暴天气。(1)在两湖盆地生成的气旋,到达宁沪杭地区,几乎每次都要出现底云和降水;(2)在长江以北发生的气旋,宁沪杭地区处于暖区内,云系变化较大,一般多中云。有时江南较强的暖高压脊北抬,甚至出现多云天气。但

一旦冷锋过境后,随之出现低碎云,并伴有降水天气;(3)夏季在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每当冷锋过境时,多数会出现对流云和雷阵雨天气;(4)当气旋发生位置偏西(中南地区),移向偏东,空中切变线明显时,雨区移动与气旋中心移向一致。 4、江淮气旋发生的形势:(56页)(1)500Hpa图上,江淮气旋发生初期,通常在25-40°N、95-110°E之间有一条槽线,105-120°E的低纬地区,一般存在一支较强的中空西南风急流;(2)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并原先就有一个低涡或低压环流,也存在一支很强的地孔西南风急流;(3)地面:静止锋上波动发展成气旋,冷风进入倒槽暖锋锋生形成气旋,倒槽内锋生形成气旋。 5、江淮气旋的预报:(61页)(1)气旋发生前24小时,地面气压场大多为“东高西低”形式;(2)高空500Hpa通常有低槽自高原向东移动,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切变线,低涡自西向东移动,暖式切变北抬;(3)地面图上雨区和负变压区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扩展,江淮气旋总是先有降水,然后出气旋。 三、西南涡的预报(62页) 西南涡是副热带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影响下,在700Hpa和850Hpa低层中所形成的具有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是天气预报员

我是天气预报员 主题名称:多彩的秋天 次主题名称:秋景 活动名称:我是天气预报员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通过此次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反常行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体验与同伴分享自己调查成果的快乐。锻炼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天气的变化,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 重难点分析:能根据天空中云的变化、小动物们的特殊行为知道天气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观看电视及其它媒体上的天气预报,丰富相关经验。 2、每人一份纸和笔,幼儿用书第2册第10页。 3、自制气温统计表如: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播报天气,说出天气预报的作用。 请幼儿当小小播报员,报出当天的天气情况。 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关心天气预报。 启发幼儿说出如何根据天气预报穿脱衣服。 2、让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请幼儿交流天气预报表的内容,讨论风向、温度等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的写法。 请幼儿尝试设计天气预报表,记录当天天气情况。提醒幼儿将风向、温度等气象元素设计齐全。 3、教师出示气温统计表,示范记录方法,提醒幼儿每天观察,并做好一周的记录。 活动延伸: 每天上午10典左右教师带领幼儿去阳台观察天气情况,测量气温并在幼儿用书第2册第10页上进行记录。 活动反思:

通过本活动,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教案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

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则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必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不是随机的,它满足一定的规律(如动量守衡、能量守衡、质量守衡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发生相同的变化,根据大气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推算出其下一时刻的确定的状态。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常常是将这三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将天气图、卫星和雷达图像、动力分析和统计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天气预报。

小小预报员方案

小小天气预报员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天气变化,对天气变化感兴趣。 2.了解主要天气符号的含义。 3.能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用连贯的语言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收看天气预报. 2.物质材料准备:天气记录统计表,搜集相关图片和天气预报相关资料,制成PPT。 活动过程 1.老师提问: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明天的天气的?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天气预报呢? (收音机、电视、电脑、手机、广播、报纸、听大人说的) 2.电脑播报一段天气预报 3.说一说天气预报。 4.小小天气预报员。 一、展示语文书认读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阴晴雾 雷电阵雨暴雨 冰雹霜冻雨夹雪 二、认识天气符号 引导学生讲述记录天气的主要符号的含义,观察不同意义符号的区别。 教师提问: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呢? 师幼共同小结: 不同的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情况。如太阳表示晴天..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或是否带雨伞,还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情况对活动进行调整等等。 5.动物预报天气员

看PPT上图片:蚂蚁搬家 数师提问:它们是谁?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数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PPT上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电“冒汗” 教师提问: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雨之前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有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 6记录天气。 出示天气记录统计表。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记录当天的天气。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7、作业安排 一、收看当天的天气预报 二、完成播报稿 三、练习播报稿,争取背诵。 四、展示播报,评出最佳天气预报员。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预设: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为什么?(预设: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天气预报设计思路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江苏省气象台

系统设计背景 ?9210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气象通信水平和通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各种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的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加工制作产品及其高速传输成为现实,上级台各种指导产品不断增加,对下指导能力进一步加强,为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与此同时,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传统的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和操作水平与此却远不相适应,预报员迫切期待着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的技术革新。 ?江苏省气象台于1995年开始“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 经过2年的努力,项目于1997年完成第一版,并投入业务应用,此后在大量征求预报员的意见的同时,边开发边应用,于1998年底完成了系统的第二版。 ?1999年底江苏省气象台向中国气象局申请了该课题的推广项目,得到了中国气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改进意见,建议向全国省市气象台站介绍,以进一步加快全国气象台站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的建设步伐,为此江苏省气象台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并于2000年10月完成了第三版。

在新流程中,我们力图贯穿三个能力的提高 ?提高预报员科学而有序地应用气象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预报员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能力 ?提高预报员数值预报产品的修正能力 一条主线 贯彻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技术路线一个目的 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

流程总体框架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工作流程制作流程会商流程业务流程监控管理系统维护 和帮助

网络结构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知道各种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气象播报活动。 3.体验当“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市天气预报的打印版本若干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小气象员标示(即时贴标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用声音、视频引出天气预报话题讨论。 1.听声音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考考你们: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确认答案,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3.小结幼儿回答:知道天气的情况、温度 二、看城市天气预报视频讨论。 1.我这里有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跟你们刚 才说的一样。 2.你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 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们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 4.介绍记录表,请幼儿边看天气预报边记录。(播放完整的城市 天气预报) 三、结合视频,详细认识天气符号。

1.和朋友对对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2.集体进行记录,认识、讨论符号的含义。 3.逐一进行集体记录,逐一认识:多云、阴、小雨、小雪、雷阵雨、雨夹雪等 4.小结记录情况。 5.出示天气符号图谱,全面的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再请你们看一些符号,这里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 (2)教师喊出编号,幼儿抢答。 (3)从头认识一边全部的天气符号,巩固孩子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四、“小小气象播报员”活动。 1.出示自制天气预报图,一同学习天气播报的方法。(播放自制 的天气预报图) 2.正式播报。 孩子们起立,从第一个开始轮流每人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五、迁移生活经验,知道天气预报和我们大家的关系。 1.提问:天气预报对我们人有什么帮助? 2.如果我们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作出什么样的准备? 请孩子们用报纸当道具,根据播报的天气变化进行各种准备上的 变化。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

《中长期天气预报》 每部分基本概念及思考题、图表分析题 第一部分绪论 1.什么是短、中、长期天气预报?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的特征时间尺度? 2.简述长中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3.简述中长期天气预报理论的几大学派的基本思想。 第二部分中期天气预报 一、基本概念 1.中期天气过程 2.天气过程模式 3.模式大气与大气模式 4、中期天气预报的图表工具。 5.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物理过程。 6.参数化及参数化方法 7.完全预报方法(PPM) 8.模式输出方法(MOS) 9、什么是释用?为什么要释用? 10、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二、思考题 1.试比较中期天气过程和短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2.简述中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思路。 3.简述建立中期天气过程模式的一般方法。 4.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天气学模式。 5.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能量学模式特征。 6.试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的思路。 7.简述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 8.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非绝热加热的特征及处理方 法。 9.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方程组中下垫面影响的特征及处理方 法。 10.试分析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的原因及其基本思路。 11.为什么要进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有什么 方法? 12.请概述常用的中期天气预报的统计方法。13.灰色预测模型提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14.试写出GM(1,1)的建模步骤,并分析建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15.试比较完全预报方法(PPM)和模式输出方法(MOS)的基本 思路的异同? 16.灰色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图表分析题

科学小小气象员天气预报教案

科学:小小天气预报员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知道各种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气象播报活动。 3.体验当“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Ppt,多媒体设备;市天气预报的打印版本若干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小气象员标示(即时贴标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用声音、视频引出天气预报话题讨论。 1.听声音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考考你们: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确认答案,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3.小结幼儿回答:知道天气的情况、温度 二、看城市天气预报视频讨论。 1.我这里有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跟你们刚才说的一样。 2.你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们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 4.介绍记录表,请幼儿边看天气预报边记录。(播放完整的城市天气预报) 三、结合视频,详细认识天气符号。 1.和朋友对对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2.集体进行记录,认识、讨论符号的含义。

3,逐一进行集体记录,逐一认识:多云、阴、小雨、小雪、雷阵雨、雨夹雪等 4.小结记录情况。 5.出示天气符号图谱,全面的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再请你们看一些符号,这里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 (2)教师喊出编号,幼儿抢答。 (3)从头认识一边全部的天气符号,巩固孩子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四、“小小气象播报员”活动。 1.出示自制天气预报图,一同学习天气播报的方法。(播放自制的天气预报图) 2.正式播报。 孩子们起立,从第一个开始轮流每人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五、迁移生活经验,知道天气预报和我们大家的关系。 1.提问:天气预报对我们人有什么帮助? 2.如果我们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作出什么样的准备? 请孩子们用报纸当道具,根据播报的天气变化进行各种准备上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初步学会记录天气符号。 3、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准备:

最新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题

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 题

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请在正确的字母下打“√”) 1.大气运动受、、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C.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D.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热成风与平均温度线平行,背风而立高温在,低温在。 A.左,右 B.北,南 C.右,左 D.南,北 3.在正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 A.的升高而增大 B.的升高而减小 C.的降低而降低 D. 不发生变化 4.在斜压大气中,等压面和等密度面(或等温面)是的。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重合 5.地转风是和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 A.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 B.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C.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 D.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6.等温线越密集,则水平温度梯度越,锋区越。 A.大强 B.强大 C.小强 D.大弱 7.由于锋面在空间是向冷空气一侧倾斜,所以高空图上锋区位置偏在地面锋线的 一侧。 A.暖空气 B.冷空气 C.靠近暖空气 D.靠近冷空气

8.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尺度以长度来表示。 A.最外围一条特征线的 B. 最外围一条等值线的 C. 最外围一条闭合线的半径 D.最外围一条闭合线的直径 9.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反气旋可分 为、、。 A.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B.冷性反气旋暖性反气旋温带反气旋 C.冷性反气旋暖性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D.极地反气旋暖性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 10.按倾向方程,一地的气压变化主要决定 于。 A.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温度变化 B.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湿度变化 C.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重量变化 D. 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密度变化 11.大气环流的水平尺度在以上,垂直尺度在以上,时间尺度在以上。 A.1000KM 20KM 1日 B.2000KM 30KM 2日 C.数千公里 10公里 1~2日 D.3000KM 10KM 3日 12.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等于,它的水平切变量级为每百千米,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千米。 A.12m∕s 10m∕s 1~5m∕s B. 15m∕s 5m∕s 1~5m∕s C.20m∕s 15m∕s 5~10m∕s D. 30m∕s 5m∕s 5~10m∕s 13. 在暴雨的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中,用于刻画有无暴雨的动力过程特征的数值产品是

昆虫可是小小天气预报员

蝉的鸣叫能预报天气,如果蝉很早就在树端高声歌唱起来,这就告诉人们“今天天气很热”。 转载]北京的蚂蚁是最好的天气预报员 (2012-12-14 19:23:5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北京的蚂蚁是最好的天气预报员作者:的33的 北京的蚂蚁是最好的天气预报员 夏天的时候,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可以不看了,特别是在北京,天气预报预报得不一定有路边蚂蚁预报得准确,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走路时多低头关注一下,看看蚂蚁们现在到底在做什么,是否在未雨绸缪?他们会提前几天行动?如果天气预报员也有此观察得话,那预报工作会做得更好。 昨天北京街头路边许多的蚂蚁穴开始出现蚂蚁挖洞的景观,蚁穴旁有很多沙粒土粒被从洞中搬出来,让人感觉有大雨来临。但从当时的天气看,一点要下雨的迹象都没有。现在北京雷声阵阵,一场大雨就要降下来了。看来蚂蚁是真正的天气预报高手,不服不行,专家学者差得远了。 现在雨慢慢下大了,狂风大作,夹杂着小冰雹,雷声不断。 大雨过后,我明白一个事情,就是蚂蚁存在的意义就是专门指导人们认清天气情况的。所以大家不要忽略。 动物预测天气的功能 牛和羊常常被人相提并论,牛能预测天气,羊也不例外。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回听牧羊人说天要下雨,他便表示怀疑,因为当时天气异常晴朗。可是没出半个小时,果然下起大雨。牛顿大为惊叹,便去请教。牧羊人说,羊是一只“活湿度计”,如果它喜欢躺在屋檐下,天就要下雨;如果羊在草地上蹦跳,则为晴天。 青蛙在动物界被称为“活晴雨表”。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正因如此,非洲的土著居民只要看到树蛙由水中爬到树上,便开始进行一些防雨、防潮措施。 麻雀在鸟类中可谓“最不珍贵”,但它对天气变化却是“敏感者”。冬季里,如果发现麻雀四处寻食,飞个不停,进巢时,嘴里还叼着杂草、种子之类的东西,这就表明麻雀在囤积食物了,一般3—5天内将要下雪。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地方洗澡散热,这种情况将预示一两天内有雨;如果大群麻雀洗澡,未来则有大到暴雨,故民谚道:“群雀洗凉,落雨大又强。” 蜘蛛也是一种其貌不扬的小动物,但历史上的军事家们可喜欢“看蛛网,测天气”呢!1940年夏季,希特勒制定了“鹰计划”,试图利用大雾天气轰炸英国的大工厂———突出在雾海之上的高大烟囱是德军轰炸的目标,而英国的飞机在雾天迎战必将不利。8月15日,德军开始轰炸了,但正是这一天,英军从当地蜘蛛大量吐丝结网的现象中得知天气将变好、雾将散尽的信息,于是做好战斗准备,很快就将大部分德军轰炸机击落,希特勒的“鹰计划”彻底破产。 野蒿(主要指黄化蒿和杜蒿)遍布我国各地,是耐旱能力极强的菊科野生植物。若在大旱天气里发现它的根部生出很多幼嫩的白色小芽,则预示着不久天将下雨。 女贞是一种常绿的乔木,它的叶子随落随长。如果夏季出现反常,只落叶,不长叶(或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天气预报的技术进步作文800字 “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斗笠。”……这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几乎家喻户晓。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就已经能利用自然现象来发明一些科技了。比如,用日晷来看时间,水钟有受水型和漏水型,也可以用来观测时间。当然,我们的祖先已经会通过观察动物的踪迹,植物的变化来得知天气变化了。 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在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相反的,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在表示即将下雨。这是因为空气干燥时,鳞片会收缩,当空气潮湿时,鳞片会吸收水汽变得柔软,松果自然就恢复原形了。还有在谚语中提到的,燕子如果在低空盘旋,就表示大雨即将来临了;蚂蚁成群结队地搬着它们的家当,鱼儿总是往水面跳跃,都是在告诉人们:雨来了,雨来了,赶紧收拾,赶紧收拾!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便是通过这些可爱的自然万物来预报天气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便有了更多的方法来预报天气,而且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为了能更更好的预报天气,气象台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万个气象观测站,并配置了各种天气雷达,还在太空布设了多颗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大气监测网。这个监测网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进行不同地方的气象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各国国家的气象中心,然后转发到世界各地。气象台的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气象工作者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作出天气的综合预报。 而现在天气预报更加准确了,范围更广了,能准确预报出72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能大概预测出7——10天的天气变化。我相信,人类的聪明,加上高科技地不断创新,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情况掌握会更精确,对气象变化的时间掌握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天气预报网站综述

天气预报网站综述

07计科(2)班柳志鹏200710510210 关于天气预报发布系统的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天气预报系统网站服务的现状分析建立指导预报网站的必要性,同时介绍网站的色及开发流程及主要功能在天气预报服务领域的应用,突出网站的提点,充分体现现代网站技术给气象工作带来的便利。 关键字:天气预报JSP 网站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为了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中国政府已经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置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极端重要位置。今后几年政府在气象、环境、海洋领域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而做为国内高性能计算机领头羊的曙光服务器凭借在气象领域的大力投入和气象领域众多的成功案例,在灾害气候天气的减灾预警上必大有可为。 1、国内外天气预报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长期天气预报网站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80年代后期,开展了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研制,将气候研究和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的方法,使用BASIC计算机语言编制了程序,包括: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检验、

全国共有2340个县级以上站点,先将各站点的代码和对应的站点中文名字,利用fso组件的objFSO.OpenTextFile(FilePath1, 1)属性读到相应的数组里,站点代码和站点中文名字一一对应,翻译时对截出的站点代码进行for语句循环,找到对应的数组,取站点电码数组下标值赋给站点名字数组,翻译就完成了,同 时将各字段翻译好的中文保存在相应的数组里,等待写入数据库。 对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高温对低温的翻译,是利用 split(tqxxString,",")函数把相应的数据写到定义数组里,与上面同样的方法进行翻译。 D. 写入SQL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天津天气,建立记录集,将保存在数组的3天预报数据利用Rs.addnew和Rs update语句写入数据库相应的字段里。国家局转发下来的文件里每个站点都存在重复文件,数据库写入信息时要判断该站点 的记录集是否为空,如果该站点的记录集是为空,则写入记录,否则就不写入数 据库。因每天的数据量太大,设置不保存历史记录,数据库里只保存一天的记录,在处理报文开始就删去数据库里所有记录。 加快建设新的预报业务技术体系 天气预报网站采用服务器技术,配置主机及客户终端,提高网络的访问能力,页面的清晰度。其中内容包括 网站设计开发流程 (1)架设一个局域网内的WEB服务器,并给服务器分配网络IP地址,配置主机及客户终端,并通过前台中的各个连接按钮,实现对后台数据的读取操作。 (2)通过Deamwearve MX2004构建页面的总体框架结构,创建站点,并合理设计站点的内容用Photoshop制作标题栏及导航栏背景图片,并对图片和文本进行合理的排版布局,通过Deamwearve MX2004提供的超连接功能设计与后台数据的连接。 (3)JSP网页设计。通过Deamwearve MX 2004中文件域控件,编写JSP程序代码,实现文件上传功能。 (4)后台服务器的配置。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他们提供信息服务。 4、努力提高天气预报技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