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

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

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①烜: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白话】宇宙造化的一切万物,从震动产生的,整齐于巽(风),相见于离(日),役养于坤(地),和悦于兑(泽), 战惧于乾(天), 劳动于坎(水以洗濯,故劳), 完成于艮(山, 山为万物所归藏之处).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白话】万物出现于震,震是东方的方位,故中国居北半

球,看到太阳从东方开始照耀.整齐于巽卦,巽是东南的方位,齐的意思,是说万物的整洁齐一呀,日照东南,在九点,十点之间,万物欣欣齐整,普被阳光之泽.离卦的意思,是象征光明的意思,这是正是日正当中,万物都能相见,是南方的方位.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大致是取之于这里的启示.坤卦的意思,就是地,万物都依靠着地,而获致养育,所以说,致役于坤(于一天的时光,约下午三时).兑卦是喜悦的意思,象征着正秋八月,是万物所喜悦的,所以说说言于兑(于一天的时间,约在黄昏,夕阳无限好,故悦).战惧于乾,是因为乾是西北的方位,这时正是将进入完全黑暗的时候,正是阴(暗)和阳(光明)交接战竞的时候.坎卦即是象征着水,是正北方的卦,是劳累的卦,这是黑暗不见,正是万物归息的时候,所以说劳累于坎.艮,是东北的卦位,是万物所成终结的地方,也是万物开始的地方,所以说成就是在艮卦,此时形成黎明之时,黑夜将终,白天将临的时节. 【讲解】这就是宋儒所画的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的根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白话】神明的意思,是说很神妙的使万物自然化成,而莫见其端倪,神妙莫测,所以叫做神.天地万物中,能够动荡万物的,没有比雷(震为雷)更厉害的了.能够挠动万物的,没有比风(巽为风)更厉害的了.能够使万物干燥的,没有比火(离为日为火)更强烈的了.能够和悦万物的,没

有比泽(兑为泽为海)更令人喜悦的了.能够润湿万物的,没有比水(坎为水)更好的了.能够终止万物,始生万物的,没有比山(艮为山为止)更盛明的了.所以说水和火是相及相济,相反相生的,雷和风是不互相悖乱的,山和泽是互相以气相通的,然后天地间才能产生变化,而化成万物呀.

第七章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白话】乾是刚健的,坤是和顺的,震是动的,巽是入的,坎是险陷的,离是附丽美丽的,艮是停止的,兑是喜悦的. 【讲解】这是说明八卦的卦德,彖辞的解释卦辞,都用八卦的卦德去解说,亦或谓之卦情.学者宜熟记勿忘.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shǐ,离为雉zhì,艮为狗,兑为羊.

【白话】乾刚健有马的象征,坤和顺有牛的象征,震为动有龙的象征,巽为入有鸡的象征,坎为水有豕(猪)的象征,离为明有雉(山鸡,美鸟)的象征,艮为山有狗的象征,兑为悦有羊的象征.

【讲解】这是八卦取于动物之象,亦可顺此推演为其他动物.学者亦切记勿忘.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白话】乾有头的象征,坤有肚子(腹)的象征,震阳在下,有脚的象征,巽有股(大腿)的象征,坎为耳的象征,离为

目(眼)的象征,艮为手的象征,兑为口的象征.

【讲解】这是八卦引伸为人身之象,《系辞传》所谓"近取诸身",此即其一,学者亦当深记.《易经》卦爻之辞,多有本此取象,故学者欲明象数,此等皆不可忽.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白话】乾是天的象征,于人伦来讲,则是父亲的象征,所以乾称父.坤是地的象征,所以称为母.震卦初九为阳,是最初索取乾卦的阳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长男.巽卦是最初索取坤卦的阴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长女.坎卦再次索取乾卦而得第二爻的阳爻,成为阳卦,所以称为中男.离卦是再次索取坤卦第二爻的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中女.艮卦是第三次索取乾卦的第三爻的阳爻,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少男.兑卦是第三次索取坤卦的第三爻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少女.

【讲解】这是八卦取之人伦之象,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这是务必要记得的.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huán,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白话】乾卦有天,圜huán(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老马,瘠马,驳马,木果等现象.

【讲解】此以下说明八卦广取万物之象,学者应当知研.

乾卦纯阳刚健,故为天.天体圆,运动不息,故为圜.天之生万物,如君之主万民,如父之为家长,故为君,为父.纯粹刚强坚固,故为金,为玉,为冰.盛阳色极红,故为大赤.刚健故为良马.马健而时变则为老,身变则为瘠,色变则为驳bó.木果圆在上,故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fǔ,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白话】坤卦有地,母,布,釜,吝啬,均,子母牛,大舆(车),文,众,柄,黑的象征.

【讲解】坤卦纯阴象地.万物资生于地,人资生于母,故为母.阴柔故为布.阴虚能容,故为釜(锅子).阳大阴小,坤阴为小,故为吝啬.万物均资养于地,故为均.为牛,生生相继,故为子母牛.能载物,故为大车.地生万物,故为文,为众.操纵万物,故为柄.阴暗故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专,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白话】震卦有雷,龙,玄黄,专,大涂,长子,决躁,苍莨竹,萑苇的象征.又于马有善鸣,馵zhù足,作足,的颡的象征.于稼穑,有反生的现象.它终究会变成健,蕃鲜的现象. 【注释】①馵:马左足白.音注. ②的颡:白额之马. 【讲解】震为动,故为雷.阳在下,有动荡不已的样子,故为龙.天玄地黄,震为乾坤始交,故为玄黄.一阳在下,二阴在上,故有大涂之象.专,阳初动,专静致一,故专,延叔坚作"旉",解作大布.虞翻认为不对,当作专,故本文从之.

明儒来知德作车,以为车乃动之物,亦恐非汉儒之元意.坤一索而得男,故为长子.一阳动于下,其进锐,故为决躁.震为东方,东方属青,故为苍莨竹.萑苇下茎实,而上干虚,如荻,芦之类,像震阳在下,阴在上之象.震为动,故于马为善动,故为善鸣,为馵足.反巽为白,故为的颡.阳刚在下,故于稼为反生.震阳刚躁动,故为健,为蕃盛新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白话】巽有木,风,长女,绳直,工,白,长,高,进退,不果,臭的象征.巽卦在人有寡发,广颡,多白眼,近利市三倍的现象.它终究会变为躁卦的.

【讲解】巽为入,木善入,风善入.坤一索而得女,故为长女.《洪范》曰:"木曰曲直."从绳可取直,工制木,故为绳直,为工.风无色,无臭,长在高空中,进退不定,故为白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巽二阳一阴,阴少故寡发,阳多故广颡.为白,为进退,不果,故多白眼.乾为金为玉,巽为入,巽从乾来,故近利市三倍.震阳决躁,巽旁通震,故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jiǎo輮róu,为弓轮;其于

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yè;其于舆也,为多眚shěng;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白话】坎卦有水,沟渎,隐伏,矫輮,弓轮等象征.在人则有加忧,心病,耳痛,血卦,赤的现象.在马则有美脊,亟心,

下首,薄蹄,曳的现象.在车则有多眚的现象.又有通,月,盗的现象.在树木,有坚多心的现象.

【讲解】坎为水,故有沟渎,险陷,隐伏的现象.水流有曲直,可以任意矫輮,故为矫輮.弓轮为矫輮所成.险陷,隐伏,故为加忧,为心病.坎为耳,故为耳,为心病,故为耳痛,为血卦.又从乾来,乾为大赤,故为赤.在马,则因乾为马,坎得乾之中爻,坎阳在中,阳为美,故为美脊.为险陷,阳刚又在中,故为亟心.阴柔在上,故为下首.阴柔在下,故为薄蹄,为曳.于车而言,则坎为沟渎,为险陷,故多眚.水流通畅,故为通.坎中满,又水寒,故为月之象.为险陷,故为盗.于木,则因阳刚在中,为亟心,故有坚多心之象.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於人也,为大腹,为干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白话】离有火,日,电,中女,甲胄,戈兵的现象.于人则有大腹和干燥之卦的现象.又有鳖,蟹,蠃,蚌,龟等象征.在木而言,则有科上枯槁的现象.

【讲解】离为日,为火,故为电.离再索而得女,故为中女.离上下皆阳,外坚锐,故为甲胄,为戈兵.于人为大腹,因离中虚.为火,故为干燥之卦.外刚内柔,故为鳖,蟹,龟等介类.火性炎上,故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白话】艮有山,径路,小石,门阙,果蓏,阍寺,手指,狗,鼠,黑嘴鸟的象征.在木头则有坚硬多节的现象.

【讲解】为山,一阳在坤土之上,故有小路,小石的象征.

上画阳相连,下二阴双峙而中虚,故有门阙的象征.木实

曰果,草实曰蓏,实皆在上,故为阳之像.阍寺皆掌王宫之

守,禁止人不能入,艮止之像.手能止物,狗能止人,鼠刚

在齿,鸟刚在喙,皆艮之象.艮为小石,故为木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

为刚卤;为妾,为羊.

【白话】兑卦有泽,少女,巫wū师,口舌,毁折,附决的象

征.于地为刚卤之地.又有为妾,为羊的象征.

【讲解】兑卦为泽,三索坤而得女,故为少女.兑阴见于外,有口舌的现象.兑为口,为悦,为少女,故为巫师.兑为秋天之卦,秋天万物毁折故为毁折.兑柔附于刚上,为刚决柔之卦,故为决附.兑为金,为西方之卦,西方多咸地,故于地为刚卤.为少女,故有为妾之像.为悦,故于动物有羊的现象.

《书谱》原文、注释、译文(1): 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有钟、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可谓钟、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 【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发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芝、三国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繇、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2): 又云:“吾书比之钟、,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草犹当雁行〔6〕,然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10〕之。”此乃推〔11〕迈〔12〕钟之意也。考〔13〕其专〔14〕擅〔15〕,虽未果〔16〕于前规〔17〕,摭〔18〕以兼通,故无惭〔19〕于即〔20〕事〔21〕。 注释: 【1】当:应该。 【2】抗:对等。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3】或:有的人。 【4】谓:说。 【5】过:超出。 【6】雁行:同等。 【7】池水尽墨:指芝学书的故事。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8】寡人:此非专指君王。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9】耽:爱好,专心于。 【10】:逊于、不如。 【11】推:举荐,指出某人优点。 【12】迈:超过。

孙过庭书谱原文(译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译文:古来善于书法的,汉魏时有钟、张的绝艺,晋末则二王并称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都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张死后,只有王氏父子才能继承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比较:跟钟可以相抗,或许可以超过他。张芝的草书,和我不相上下,但张芝精熟,临池学书,弄到池水浑是墨黑,假如我对书法用功到这个地步,未必不如他。”这是他推许张芝、又自以为超越钟繇的意思。从王氏父子的专长来观察,虽未尽贯彻前人的规范,但从兼采会通这一点来看,是无愧于书法艺术的。评论者说:“他们四位大书家,可称古今独绝;但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质朴因时代而变化,文采随时尚而转移。虽然书契的创作,正是为了记录语言,(但由于时代崇尚不同)书风也由醇厚变为浮薄,由质朴变为华采,沿旧推新,那是事物发展的常态。书法贵在能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又不与弊俗混同,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专守古人),弃精美的宫室而穴居野处,舍珍贵的宝车而乘原始的笨车呢!)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译文:(评论者)又说:“王献之不及王羲之,就好象王羲之不及钟繇、张芝一样。”我以为这种批评只得到它的大体要点,但没有说明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长于楷书,张芝尤其精于草体;他俩的长处,王羲之都兼而有之。比张芝的草书,他多一样真书的长处;比钟繇的楷书,又多一样草书的擅长。虽然从专精这一点上说王羲之比他们差些,但他能多方涉猎,集取众长。从总的来看,彼此互有短长。谢安素来擅长“尺牍书”,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精心书写一信给他,以为一定会得到谢安的赏识而把它收藏起来,不料谢安即在信的后面写上了答复送还他,献之感到非常遗憾。谢安曾经问过王献之:“你的书法跟你的父

增广贤文_增广贤文全文解释 增广贤文_增广贤文全文解释增广贤文(上)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 良宾方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 《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锺、张云没(mò,殁),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háng),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háng)。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锺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於前规;摭(zhí)以兼通,故无慙(cán,惭)於即(jí)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yán)。”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qì)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chúnlí)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宫於穴处,反(返)玉辂(lù)於椎(chuí)轮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锺、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百英尤精於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拟草则余眞,比眞则长(cháng)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揔(zǒng,总)其终始,匪(fěi)无乖互。谢安素善尺椟(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後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固)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nǎ)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shēn)不入。以子敬之豪(毫)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jīqiú)。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shú)愈面墙!後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è)。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眞大醉也!”敬乃内慙(惭)。 是知逸少之比锺、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惑(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y ì)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yú)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竒(奇),鸿飞兽骇之资(姿),鸾(luán)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峯(峰)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珍藏版)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大义】: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大义】: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大义】: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大义】: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大义】: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大义】: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大义】: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大义】: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义】:与人说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大义】: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贱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大义】: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是出于自然罢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大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孙过庭《书谱》原文和译文 孙过庭 原文: 夫自古之善書者①,漢、魏有鐘②、張③之絕,晉末稱二王④之妙。王羲之云:“頃尋⑤諸名書,鐘、張信⑥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⑦,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⑧,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⑨,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⑩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鐘⑾之意也。考其專擅⑿,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⒀。 注释: ①善书者:“书者”,指书法家。“善”,在这里当擅长、良好讲。“善书者”,书法家中书艺水平优异的书法家。 ②钟: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国时魏杰出的书法家,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汉末举孝廉,官尚书,入魏封定陵侯,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幼从刘德升学书,精研楷隶,笔画清劲遒媚,结体古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今存《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贺捷表》等贴,均为晋唐人临摹本。 ③张:张芝(?—192年),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好草书,师法崔瑗、杜度,有“出蓝”之誉。他省减章草点画波砾,创“今草”,三国时韦诞称他为“草圣”。著有《笔心论》五篇,今佚。《淳化阁贴》有其刻帖五种。 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311年—379年,一作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杰出书法家,琅邪(今属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初从卫铄(卫夫人)学书,广泛研习前代名家墨迹,博采众长,书精诸体。代有书名,倍受唐太宗李世民推崇。有“书圣”之称。其书迹为历代所重,影响极大。法书摹刻本甚多,真书以《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行书以《兰亭序》、草书以《远宦帖》、《初月贴》、《寒切帖》、《上虞帖》等最为著名。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迈不羁,幼时学书,羲之授之。所作真书以《洛神赋十三行》最为著名。与其父并称“二王”。累官至中书令,因其族弟王珉曾代中书令,亦能书,故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传世墨迹有《鸭头丸贴》,刻帖在《淳化阁帖》中搜集甚富。 ⑤顷寻:广泛寻找。“顷”,同“倾”,尽的意思。“寻”,发现,探求研究。 ⑥信:相信,确定。 ⑦云没:“云”,语气助词,无义。“没”,通“殁”,死亡。 ⑧抗行:并行,不相上下。 ⑨雁行:依次相行,先后而行。 ⑩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晋人习惯用以自称。 ⑾推张迈钟:推举张芝,认为张芝超过钟繇。

《孙过庭书谱》(卷上)附释,译文;千古美文。 江湖曾是饮清波.笔染霜华秋最多. 梦 里诵君新句子,觉来无奈月明何. (卷上) 书唐孙过庭《书谱》加释文(1)《丙戌荷月王凤平书谱卷上孙过庭选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 末称二王之妙》释文;王凤平于二00六年五月书,孙过庭书谱。书谱上卷,自古以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时有钟繇,张芝的绝艺,晋末则以王羲之王献之并称精妙。(音码!!!!)(2)《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云没而羲献继之又》释文;王羲之说,我研究了众多名家书法,钟繇张芝砾岩确实非同一般,无与伦比,其余的都不值观赏,自钟繇张芝死后,就由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 (3)《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 熟池水尽墨假》释文;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较,可以说可以和钟繇相抗衡,或者说超过了他,和张之相比就象雁飞的排行;仅次于他然而张芝精学熟练,致使池水尽墨. ( 4 ) <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 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释文;假如我也能专心致至到这种 程度,也未必不如他.这乃是推崇张芝超过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的书法专长,虽估没有符合前人的规范要求;但他能撷取从人所长. (5)<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

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 >>释文,整容并蓄,因此说他无愧于书法艺术是不过分的.有评论的人说;他们四位大书法家(钟,张,二王),堪称空前 绝后.但是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质朴,而今人的书法妍美, ( 6 )<<作适以记言而淳醴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当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 然>>释文;质朴随着时代而变化,妍美则因时俗而改易.虽然书法创作最初仅仅是做为记录语言的,但世风随着"厚","薄"的变迁,书风也经过质朴到华美的多次变化.这种沿旧推新, (7)<<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推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释文;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法贵在能继承古代传统而及不背离时代潮流,能创新而趋于流弊,即所谓"文采于质朴搭配得恰到好处,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放弃装饰精美的房屋去住古人的山洞, 8<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 书百英尤精于草体>释文;评论又说;"王献之不如王羲之, 就像王羲之不及钟繇,张芝一样."这个评论似乎已得要领,但 人认为还没道出详细的理原委,钟繇只专长于楷书,精于草书,他俩的长处王羲之兼而有之;于张芝的草书相比(9) <<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释文;他多一项楷书的优点,他的草书以略胜一筹.虽然就专长上来说,王羲之略有欠缺,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孙过庭书谱译文(白话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2)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译文: 自古以来的书法家,在汉朝至三国时期,钟繇(you2)和张芝的书法最为超绝,时称“钟张之绝”。到了东晋末年,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绝妙,时称“二王之妙”。王羲之说;“近来我搜集并研究了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深信只有钟、张的书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其余的就不值得一看了”。可以说,钟、张死了以后,能够继承他们地位的只有王羲之父子。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和钟张相比,比钟的不分上下,或者说超过了他。比张的草书就要差一点儿了,排在他的后边。然而,张芝的笔法精熟,下过功夫,为练书法曾把池塘的水都弄黑了,假如我也向他那样执著,未必就不如他”。这是推崇张芝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氏的专长,虽然有些已经脱离了前人的书法规范,但他们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创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说,他们无愧于“二王之妙”的盛名。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li2)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译文: 评论者说:“钟张、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书家,分别在古今书法界特别超绝。但今(二王)不及古(钟张)。古的特点是质朴,而今的特点却是妍美”。我认为,质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妍美却随着习俗的不同而变迁。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不违时宜,妍美不同时弊。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何必舍弃雕梁画栋的宫殿不住而去穴居,从用美玉装饰的车上下来去乘连车辐都没有的古车呢?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译文: 评论者又说:“王献之同王羲之的差距,就象王羲之同钟繇、张芝的差距一样。”持这种意见的人自以为评价得很准确,却不是真正的了解这两种差距之间的始末原由。况且,元常(钟繇)擅长隶书,伯英(张芝)精通草体,两人最拿手的本领,而逸少(王羲之)集于一身。比草书他又能写真书,比真书他又多一样草书,虽然从专业和精通方面看有一点小不足,而在他涉足的许多方面都很出色。总的来讲,他们之间各有长短。谢安平时就善于写尺牍书,而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写了一幅最好的书法作品送给谢安,并要谢安务必保存起来,谢安却题完字以后还给了他,令王献之深为不满。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比你父亲的如何?”王献之回答说“当然胜过他”。谢安说:“众人的说法却不是这样”。王献之又回答说:“那些人懂得什么”。王献之这么说虽然是为了反驳谢安的说法,但自称胜过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而且,要立身扬名首先得尊敬父母,这件事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尊贵和显达。当年曾参路过一个名为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名字有悖孝道而不肯进去。王献之的字,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虽然基本上掌握了书法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何况他还假托神仙,说自己的书法是神仙所授,不愿推崇家传的典范。象他说的那样就能学有所成,谁还愿意付出多年的辛苦去学习呢?后来,王羲之去往京城,临走的时候在墙上写了字。王献之偷偷地把字擦掉,再照着原来的样子写上,自以为写得很象。王羲之从京城回来,见了这些字叹道:“我走的时候真是大醉了,怎么写成这个样子”。这时,王献之才感到很惭愧。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知道,王羲之与钟张的差距,是指专精与多能的差别;而王献之与王羲之的差距,很明显是档次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馀烈,挹(yi4)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miao3);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简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酒要与同好朋友一起喝,诗要念给知书达理的人听。认识的人这么多,但真正了解、理解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简评:前两句中心是讲志同道合,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知心朋友。后两句讲人一生可能认识很多人,但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却并不多。 4、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简评:这个道理是片面的,如果每次见面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心与心之间总是不能亲近,到老了还是没有知心人,是不可能没有遗憾的。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简评:经常接触事物,才能透彻地理解、认识这个事物。 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简评: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7、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简评:把握住机遇,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要成大器,就要善于抓住机遇。 8、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需要下苦功夫,要知道书中字字值千金。 简评:书中有很多美妙的地方,但如果读书时不注意是难以发现的。

《增广贤文》原文及解释1 《增广贤文》原文及解释1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用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古代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等,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这本书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的容十分广泛,从为人处世、礼仪道德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容,经过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还有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谦和忍让等优良传统,有的还总结了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同时又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句子质朴无华,却发人深省,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序跋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古代的妙文恳切地教导你们,现在我将文字进行了整理,增加了更富的容。这本书里汇集着圣贤们的雅言俗语,如果你们能够体会这些话的深意,那么在为人处世方面就不会犯错误了。

勤学惜时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像射出去的箭那样飞驰,又像织布机上的梭子那样运转不停。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但一寸金子可买不到一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天,一天中最重要的是早晨,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和睦,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勤奋。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石头碰击就会冒出火星,不去碰击连烟都不会冒。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人学习才会明白事理,不学习什么也不知道。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里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读书人应该广泛地学习,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且善于提出问

精心整理 增广贤文 〖译文〗 古代先哲的名言,给了后辈亲切有益的教导。(我)将有哲理的韵文汇成了《增广贤文》,使大家能够多有所见、多有所闻。观 容易暴涨也容易消退的是山间溪水,容易反复的是小人 的心思。 〖译文〗 时运逝去时,金子就像铁块一样平凡;时运来临时,铁块就像

金子一样宝贵。 〖译文〗 读书必须用心思考,书中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译文〗 特意种植的花没有开放,随意插的柳枝却长成绿荫。 凡 ru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译文】 任何事情要想办好,先须请教德高望重的老人。如果在琐碎的事上斤斤计较,便会脱离大道。 qiūzhìmǎnshānduōxiùsè

秋至满山多秀色,chūnláiwúchùbùhuāxiāng 春来无处不花香。 fánrénbùkěmàoxiàng 凡人不可貌相, 海 shìqīnbúshìqīn 是亲不是亲, fēiqīnquèshìqīn 非亲却是亲。 【译文】

有些人是亲人却不像亲人,有些人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切。 měibùměi,xiāngzhōngshuǐ 美不美,乡中水; qīnbùqīn,gùxiāngrén 亲 为 半 wúqiánnánmǎizhēn 无钱难买针?。 【译文】 两人一条心,能够赚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人留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译文】 黄莺和鲜花尚且害怕春天消失,怎么可以使人们虚度青春时光呢? 【译文】 客人到来,主人却不招待,想必一定是个愚蠢的人。 古人 jīnyuècéngjīngzhàogǔrén 今月曾经照古人。 【译文】 古人无法见到今天的月亮,今天的月亮曾照耀着古人。 xiāndàowéijūn,hòudàowéichén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孙过庭《书谱》原文和译文 孙过庭 原文: 夫自古之善書者①,漢、魏有鐘②、張③之絕,晉末稱二王④之妙。王羲之云:“頃尋⑤諸名書,鐘、張信⑥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⑦,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⑧,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⑨,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⑩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鐘⑾之意也。考其專擅⑿,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⒀。 注释: ①善书者:“书者”,指书法家。“善”,在这里当擅长、良好讲。“善书者”,书法家中书艺水平优异的书法家。 ②钟: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国时魏杰出的书法家,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汉末举孝廉,官尚书,入魏封定陵侯,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幼从刘德升学书,精研楷隶,笔画清劲遒媚,结体古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今存《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贺捷表》等贴,均为晋唐人临摹本。 ③张:张芝(?—192年),字伯英,东汉著名书法家,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好草书,师法崔瑗、杜度,有“出蓝”之誉。他省减章草点画波砾,创“今草”,三国时韦诞称他为“草圣”。著有《笔心论》五篇,今佚。《淳化阁贴》有其刻帖五种。 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311年—379年,一作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杰出书法家,琅邪(今属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初从卫铄(卫夫人)学书,广泛研习前代名家墨迹,博采众长,书精诸体。代有书名,倍受唐太宗李世民推崇。有“书圣”之称。其书迹为历代所重,影响极大。法书摹刻本甚多,真书以《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行书以《兰亭序》、草书以《远宦帖》、《初月贴》、《寒切帖》、《上虞帖》等最为著名。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迈不羁,幼时学书,羲之授之。所作真书以《洛神赋十三行》最为著名。与其父并称“二王”。累官至中书令,因其族弟王珉曾代中书令,亦能书,故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传世墨迹有《鸭头丸贴》,刻帖在《淳化阁帖》中搜集甚富。 ⑤顷寻:广泛寻找。“顷”,同“倾”,尽的意思。“寻”,发现,探求研究。 ⑥信:相信,确定。 ⑦云没:“云”,语气助词,无义。“没”,通“殁”,死亡。 ⑧抗行:并行,不相上下。 ⑨雁行:依次相行,先后而行。 ⑩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晋人习惯用以自称。 ⑾推张迈钟:推举张芝,认为张芝超过钟繇。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经典】《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经典】《增广贤文》 全文及解释 篇一 :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 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与人说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贱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是出于自然罢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能宽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他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 《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云沒(m?,歿),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háng),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háng)。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zhí)以兼通,故無慙(cán,慚)於即(jí)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yán)。”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qì)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chúnlí)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返)玉輅(lù)於椎(chuí)輪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且元常專工于隸書,百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餘眞,比眞則長(cháng)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揔(zǒng,總)其終始,匪(fěi)無乖互。謝安素善尺櫝(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固)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nǎ)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shēn)不入。以子敬之豪(毫)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jīqiú)。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範,以斯成學,孰(shú)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a)。羲之還見,乃歎曰:“吾去時眞大醉也!”敬乃內慙(慚)。 是知逸少之比鍾、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惑(或)疑焉。

增广贤文全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zhūn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解释】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解释】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解释】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解释】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解释】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解释】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解释】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解释】与人说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解释】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贱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xiù 【解释】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是出于自然罢了。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解释】若不登高望远,如何能够知道东流的河水最终汇聚成为深邃的大海。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解释】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孙过庭书谱(白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2)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译文: 自古以来的书法家,在汉朝至三国时期,钟繇(yao2)和张芝的书法最为超绝,时称“钟张之绝”。到了东晋末年,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绝妙,时称“二王之妙”。王羲之说;“近来我搜集并研究了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深信只有钟、张的书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其余的就不值得一看了”。可以说,钟、张死了以后,能够继承他们地位的只有王羲之父子。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和钟张相比, 比钟的不分上下,或者说超过了他。比张的草书就要差一点儿了,排在他的后边。然而,张芝的笔法精熟,下过功夫,为练书法曾把池塘的水都弄黑了,假如我也向他那样执著,未必就不如他”。这是推崇张芝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氏的专长,虽然有些已经脱离了前人的书法规范,但他们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创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说,他们无愧于“二王之妙”的盛名。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li2)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译文: 评论者说:“钟张、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书家,分别在古今书法界特别超绝。但今(二王)不及古(钟张)。古的特点是质朴,而今的特点却是妍美”。我认为,质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妍美却随着习俗的不同而变迁。虽然人们书写文字,是为了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浓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也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沿袭中有改革、继承中有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关键是他们做到了质朴不违时宜,妍美不同时弊。所谓:“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何必舍弃雕梁画栋的宫殿不住而去穴居,从用美玉装饰的车上下来去乘连车辐都没有的古车呢?

《增广贤文》全文解释 古典诗文 2014-07-23 0642 《增广贤文》全文解释 源自网络 《增广贤文》虽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但是所述尽是至理名言,它谈人生哲学、谈处世之道,讲人际关系,说读书的重要。我觉得就是我们成人也应好好体会、理解和学习书中的精髓。现全文解释于下。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酒要与同好朋友一起喝,诗要念给知书达理的人听。认识的人这么多,但真正了解、理解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4)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简评:这个道理是片面的,如果每次见面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心与心之间总是不能亲近,到老了还是没有知心人,是不可能没有遗憾的。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简评:经常接触事物,才能透彻地理解、认识这个事物。 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简评: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7)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简评:把握住机遇,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要成大器,就要善于抓住机遇。 8)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需要下苦功夫,要知道书中字字值千金。 简评:书中有很多美妙的地方,但如果读书时不注意是难以发现的。 9)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简评: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尤其是初识之人,不能敞开心扉,只能谨言慎行地生活。 10)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