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宏观形势分析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

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图1、200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

(一)玉米生产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玉米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从图1来看,我国玉米总产水平由2000年的1.06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1.73亿吨,增长63.2%;玉米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3.46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4.86亿亩,增长40.5%;玉米单产水平由2000年的306.5公斤/亩提高到2010年的354.1公斤/亩,增长15.5%。预计2011年我国玉米总产将达到1.81亿吨,单产水平达到

359.6公斤/亩。玉米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2003-2010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以上,位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

对201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的回归分析表明,产量的增长对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R2为9.84)大于对单产的依赖程度(R2为9.02),这并非意味着播种面积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大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分阶段分析表明,2000~2005年间,产量的增长对单产水平提高的依赖程度是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从2000年到2005年提高了15%,年增长率为2.5%;但从2005~2011年间,单产水平仅提高了2%,同时期,播种面积增长率为25.3%,对我国玉米总产水平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生产布局日趋集中。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比较优势更加明显。2000年东北、黄淮海两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3%,产量占全国的65%,到2009年,上述两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的70%,产量占全国的72%。同时,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在畜牧业的拉动下快速发展,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5554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7708万亩,已成为我国玉米的又一个重要产区。

(三)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特别是农大108、郑单958、浚单20、先玉35等一大批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应用,使生产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商品化杂交种比例达到97%以上,优质品种比重由2003年的28%提高到2010

年的49%,玉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的需求。

(四)产业开发快速推进。2003年以前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且存在严重卖粮难问题。规划实施以来,优质玉米发展迅速,玉米加工业迅猛发展,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产销衔接稳步推进。各地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专用玉米订单生产。据统计,2007年全国玉米订单生产面积达到7940万亩,较2003年有较大增长。同时,农业部与吉林省每年联合举办玉米产销衔接博览交易会,促进了玉米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龙头企业壮大,加工能力增强。在中央和地方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下,我国以玉米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一大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长春大成、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多家大型深加工企业。据统计,2004-2007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万吨增加到3650万吨,年均增长30.3%。目前,全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6000多万吨。其中吉林省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玉米产业已发展成为继汽车、化工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推动了玉米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加工转化升级。总体上看,现有玉米加工产品开发层次主要是淀粉和酒精类的初级产品,但近年部分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已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吸收,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开始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我国在化工醇生产技术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运用该技术生产1吨化工醇仅需玉米1.67吨,而以石油作原料则需要8吨,

用玉米生产化工醇可节约成本40%,成本优势极为显著,还可使玉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7%。

(五)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以来,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需求增长,玉米籽粒市场价格逐年上涨,推动了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据调查测算,2006年全国玉米平均亩产值504元,亩纯收益平均约108元,分别比2003年提高94元和46元。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省吉林2006年玉米平均亩纯收益211元,比2005年增加129元,增长158%。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市场供求分析

据有关部门预计,

1.国内外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饲料消费稳步增长,工业消费迅猛发展,国内玉米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为1.6亿吨,预计2011年将达到1.66亿吨,其中饲用需求为1.12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70%,加工需求为0.54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33.75%,而2003/2004年度我国加工业玉米消费量仅占玉米消费总量的10%左右。由于玉米需求增长迅猛,供求关系将由供求平衡向供应偏紧和供应不足方面转化。

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受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短缺的影响,玉米向生物能源转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用玉米生

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显著影响到玉米消费结构和国际贸易形势,导致玉米消费量增加迅猛。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总消费量为7.28亿吨,其中美国、巴西、欧盟、墨西哥、阿根廷、日本等主要玉米消费大国玉米消费量逐年增加,比2003/2004年度增加0.87亿吨。

2.国内玉米有效自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十五”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惠粮政策和合理粮价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玉米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但按照我国目前玉米增产和消费增长的比例计算,目前已经出现紧平衡态势,自给压力增加。自2011年以来,中国国内玉米市场供给逐步紧张,现货市场玉米价格和期市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当前,国内现货玉米“东北港口标准水分玉米”主流平仓价格已经高达每吨2450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中国玉米以前都是出口,但是从2010年开始突然出现了净进口态势,虽然数量不大,只有150万吨,但信号意味很强。虽然近年来全球玉米也呈现了增产势头,但增产幅度依然是低于消费增长速度,贸易量呈明显减少趋势。目前不仅美国减少了玉米出口,阿根廷、印度等国已停止了玉米出口。通过大量进口满足我国迅猛增长的玉米消费需求将不现实。

3.品种结构矛盾开始显现。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基本持平,但高质量、高效益及高附加值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用优质品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工业加工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得青饲、青贮专用玉米需

求量开始增长;同时高淀粉玉米等加工工业玉米消费量从2003/2004年度的1650万吨增长至2007/2008年度的4150万吨,增幅151.5%,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近年来,鲜食玉米消费已成新时尚,发展鲜食玉米已成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青贮、高淀粉、鲜食玉米生产,满足对玉米的多样化需求。

(二)发展潜力分析

1.面积潜力。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改连作大豆为大豆与玉米轮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其中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扩大1000多万亩的潜力,是未来玉米扩大面积的重点省份。黄淮海地区改套种为平播,提高复种指数。西南地区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将无灌溉保证的稻田改种玉米或改山区马铃薯、甘薯单作为甘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等方式扩大玉米播种面积。据有关部门测算,扩大玉米面积的潜力在5000万亩左右,预计2012年播种面积有望达到5亿亩。

2.单产潜力。玉米是C4作物,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比拟的杂种优势和高光效增产潜力。在玉米增产因素中单产贡献率达85%,目前技术进步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49%,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科技增产还有较大潜力。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7%。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玉米最高亩产已超过1400公斤,而全国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左右,玉米单产提高仍有较大潜力。

通过种质创新和方法创新培育和推广熟期适中、耐密植和抗逆性强的新一代杂交种,并采取“一增四改”重大关键技术的配套,以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把玉米单产在短期内再提高50公斤是完全可行的。

3.品质潜力。目前我国籽粒用玉米与国外优质玉米比较,主要的品质差距不是蛋白质和淀粉,而是籽粒容重和一致性。资料显示,我国玉米籽粒容重等级不合格率约占1/3,因此,通过筛选新品种、合理布局以及配套栽培,提高玉米品质的潜力较大,这无疑也是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

4.效益潜力。通过单产提高,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和深加工转化增值,提高玉米效益存在较大潜力。随着燃料乙醇的开发,可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压力,社会效益将更加显现。通过大力发展柠檬酸等玉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增加玉米产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充分释放产业链各环节的增效潜力。

(三)制约因素分析

1.优势区域发展潜力尚未完全发挥。目前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中,玉米播种面积超过3000万亩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七个省份。但仅有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四个省的单产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单产水平较低与气候条件、品种选择和播种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我国玉米机播面积为1.26亿亩次、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5.9%。玉米大多靠天吃饭,产量的波动最大。2004-2010年的7年间,玉米对粮食增产贡献

率超过50%的有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但2009年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负效应达到91.9%。2004-2010年,面积增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66.1%,单产提高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33.9%。近几年我国早灾多发频发,特别是夏伏旱对玉米生产影响最大,导致玉米单产大幅波动。旱灾较重的2007年和2009年,玉米单产分别比上年减少11公斤和20公斤,而在雨水较好的2008年和2010年,玉米单产又分别比上年提高37公斤和33公斤尤其是东北地区受夏伏旱影响玉米产量波动更大,2007年遭遇春夏连早和伏旱,玉米亩产减少34公斤、产量减少66亿斤;2009年遭遇“卡脖旱”,玉米亩产减少54公斤、产量减少94亿斤。因此,要在稳定优势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将玉米增产贡献从依靠面积阶段发展到面积和单产并重的阶段。

2.优良品种相对较少,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玉米品种数量较多,占主导趋势的品种多为2000~2005年间审定,以品种更新换代周期6~8年计,目前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近5年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即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降低;但是,我国育种资源比较狭窄,高产、优质、多抗的突破性品种以及专用优质品种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科研投入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突破。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增加玉米对不良逆境因子的抗性,保证玉米的稳产性,应该加强对既高产优质又抗多种病害及耐不良环境因子(如干旱、阴雨寡照、土壤瘠薄等)的综合性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我国的良种繁育体系仍不完善且产学研链条断裂,生

产上品种选用不对路、种子企业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假劣种子造成减产及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商品种子生产加工质量相对较低。

3.区域性创新技术短缺,实用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低。我国玉米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生态和生产条件迥异,但与之适合的区域化生产技术短缺,山地、丘陵特殊生态栽培技术集成明显不足,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应用面积较小。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不够,重品种轻栽培等问题严重,不少地块尤其是中低产田栽培管理粗放,突出表现是整地、播种质量差,播期、播量不适宜,密度与品种不配套,灌、排水不及时,收获时期不当等,已经影响了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入户工作仍需加强,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还需深入。

4.生产规模小,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机械化应是今后我国玉米优势区重点发展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式分散经营为主,小农经济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离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生产布局还有很大的差距,机械化的程度还较低,除部分地区开展玉米机耕、机播外,玉米机收还未得到有效应用,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械深松整地、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械施药、施肥和收获等的生产装备水平普遍不高。

5.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弱。我国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从东北到西南,光照、雨水、积温等自然条件分布很不均匀,每年均有大量玉米因气象灾害而减产。全国4亿多亩玉米种植面积,大多数

玉米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田土壤肥力不高,中低产田较多等极大地影响了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春玉米种植区,灌溉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玉米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

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尚未建立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地尚未形成稳定的玉米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玉米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还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因而不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玉米的产业化水平偏低,无法与加工转化有效衔接,造成玉米生产效益的比较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三、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面向市场,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调优结构,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最终实现玉米总产稳定增加,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1.稳定面积,保证总产。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充分挖掘潜力,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保证玉米总产量。

2.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构建国家玉米育种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体系,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组织全国优势科研单位协作攻关,实行农、科、教、企联合,育、繁、推配套,政、

产、学、研、推相结合。通过生物高新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发掘突破性种质,迅速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北方春玉米区重点选育耐密型高产品种,黄淮海夏玉米区重点选育抗倒、耐密的超高产品种,西南地区重点选育耐瘠、耐旱、高抗多种病害的高产品种。同时加大优质高产青贮玉米、优质高效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大对饲料转化率高、乙醇转化率高等高质量、高附加值及高效益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用优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

3.坚定推进“高产创建”,利用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产量水平。进一步研究集成并大力示范推广落实玉米高产配套技术,联合核心龙头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增产方式的彻底转变。

3.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并加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优势地位,积极挖掘西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在内蒙及西南地区根据草食性牲畜发展需要和气候生态条件,积极扶持和发展青贮玉米,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4.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改善排灌条件,增强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切实保证玉米生产的发展。

5.立足国内,保障供给。促进玉米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实现我国玉米供给基本平衡。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玉米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播种及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市场供应,因此播种、生长及收获状况对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影响显著,对xx市玉米产销真实情况的了解掌握是我们分析市场行情的重要依据,而进行实地调研是我们了解玉米生产情况的重要途径。xxxx 年x月x 日至x日,组织人员深入到xx市农业局、统计局、粮食局、工厂企业、粮食收购点及农户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今年xx市秋粮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增加,玉米品质较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市场活跃,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涨。 一、xxxx年xx市玉米总体播种生产情况 1.播种面积增加,总产稳步提高 今年xx市玉米播种面积xx万亩,是玉米生产历史上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正茬xx万亩,复播xx万亩。比上年xx万亩,增加xx万亩。预计总产量xx万吨,比上年xx 万吨,增加xx万吨,增产x%。 2.开展重点工程,落实惠农政策 在玉米生产上,xx市认真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在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落实了2个部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x万亩。全市共建x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

示范片,认真落实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等,切实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粮食直补政策力度的加大和粮补政策的深入落实,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农业部门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促进了粮食作物的单产提高,从而促使全市秋粮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玉米等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种植效益逐年提高,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玉米等秋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气候条件有利,玉米品质良好 总体上说,今年的气候对xx市秋季玉米生产来说是有利的。尽管x月份春播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xx mm ,比上年同期减xx mm ,降水严重不足,但因气温整体偏低,旱情没有扩大;而x月份一场低温冻害给部分春播出苗作物形成冻害;x月份直到x日才有一场有效降雨,干旱对夏播进度和春播出苗作物有一定影响;入夏以后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雹灾害,对局部地区的秋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从秋粮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看,这些影响无关大局。进入x月份以后,全市降雨量明显增多,十分有利于玉米中后期生长。据气象资料,x月份至x 月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xx mm ,同比增xx mm ,而且降雨日数明显多于去年,7月份降雨日达xx天,8月份降雨日达x天,雨量非常丰沛,促进了玉米的生长。从各县调查情况看,今年的玉米长势明显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

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赵久然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2017-8-17

一玉米(2004-15年)十二连增阶段主要变化1,总产翻一翻,从1.1到2.2亿吨,成为第一大作物; 2,面积增长贡献大,由3.6至5.7亿亩,增加2.1亿; 3,单产由320至400公斤/亩,亩产增幅80公斤; 4,亩产1000公斤不再难,万亩大面积吨粮已是成熟技术; 小面积最高亩产达1511.74公斤 5,形成四区、两专格局 6,贸易由净出口到净进口,供给由紧缺到过剩,库存超2亿吨 7,2016成为拐点年,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目前玉米生产面临着 高库存(2亿吨以上) 高成本(劳动力、土地流转、化肥等投入品等) 高进口量(玉米及其替代品;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近年来虽有玉米进口配额限制,但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大增:饲用高粱、大麦、木薯干、干酒槽(DDGS)等; 玉米需求增速减缓(工业加工、燃料乙醇、饲料)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成本高、品质不一、农民卖粮难国家政策进行调整(进出口政策,收购补贴政策等)

还面临着 过度超采地下水 化肥利用率低 农药超量使用 残膜未能有效回收处理 秸秆未能充分利用 土壤退化、耕层变浅 面源污染 气候变暖 旱、涝、冷、高温、低温、寡照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加重等

三、“调结构,转方式” 1、调结构: 调减籽粒玉米面积,5年调减5000万亩,保持籽粒玉米5亿亩以上,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国家粮食安全等仍是重中之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种植 2,转方式 以一节两减“节水减肥减药”为核心 生态绿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节约生产、绿色生产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天津商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图书馆219 开课时间 2011年 9 月 1日实验报告 2011年 12月 17日 学院名称年级、专 业、班 学 号 姓 名 同组 姓名 课程名称实验项 目名称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指导教师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成绩 教 师 评 语教师签名:年月日 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目的要求 2、仪器用具及材料(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用具名称) 3、实验内容及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写出依据原理)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5、数据图表格(照片) 6、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7数据处理及结果(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结论) 8、作业题 9、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一)国际背景 1.欧债危机的开端、发展。蔓延和升级: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欧债危机正在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这次轮到法国。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已经发出警告:将在未来3个月内考虑是否将法国国债AAA评级置于“负面观察”。负面观察往往是降级的前奏。 2.欧债危机原因分析: a)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b)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2011年7 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加入日期 : 2019-12-10立刻打印 行业资讯正文: 有利条件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 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9年研发投入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9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9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9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 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9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9年日本经 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9年,由于发达国 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