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

《DNA的复制》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本着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的原则,本节课尝试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的复制》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三节中的内容。这一课不仅与DNA的结构有密切关系,也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酶、ATP等知识有关,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对遗传规律进行科学解释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和DNA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就能够理解DNA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了。因此,这节教材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DNA复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复杂的双螺旋结构中进行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教材安排了许多师生互动的内容,帮助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说学生

高一学生,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但又面临学生对实验方法不了解,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等现状。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

能力目标:本节内容标准虽没有提出技能性目标要求,但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究复制过程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分析经典实验,能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

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要想保证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亲本的遗传信息必须要精确地复制传给后代”的观念。然后以“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的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这是在学生掌握旧知识基础上,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引申和发展从而而获得新知,符合认知建构理论。

2、“模拟探究”“积极思维”总结出DNA精确复制的方式

进入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模拟科学家探究环节。

我接下来设置疑问, DNA是如何复制的?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如果这个课题给你,你作为一个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呢?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提出DNA复制的两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并让学生画图表示两种复制的结果。教师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维,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以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并进一步复习假说-演绎法。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些观点各不相同,如何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会用假说演绎法继续思维(只能用实验来证明。)要你来设计实验,你认为最基本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同位素示踪法)通过层层设疑,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教师把科学家如何研究DNA的复制的科学活动过程设计为探究实验,引发学生自然地、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让学生模拟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自主探究,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在此课题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的关键、确定实验方法,避免学生走弯路。

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大胆预测(预测:如果亲代DNA是15N 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分别含有哪种N 元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进一步追问(问题: 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代的情况,但实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通常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将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适时地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讨论用试管图的形式画出离心的结果,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在学生讨论分析过程中,我适当的给予提示,以引导学生走上如何正确观察实验结果的方向。在学生正确预测三种假设下DNA在试管中位置的前提下,我提出前人已做的实验及实验结果,(1958年,梅索森(Meselson)和斯塔尔(Stahl)这两位科学家利用氮的同位素15N标记法标记大肠杆菌 DNA ,设计出巧

妙的实验首先证明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肯定了学生的演绎推理的结果,启发学生从现象归纳出本质。并让学生修正自己的假设,得出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方式。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已得出结论,同时也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3、多媒体动感演示,并模拟人工合成DNA体系,强化理解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在学生已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基础上,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向学生直观地展示DNA复制的动态过程,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成学生易于吸收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模拟人工合成DNA体系的实验,通过两组实验(A组先解旋再复制,B组同时解旋和复制)进一步体现DNA复制的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运用自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DNA复制的物理模型及阅读教材理论部分,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分析、总结、归纳DNA复制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条件、所遵循的原则、特点及意义,领会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与复制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4.小结与练习,巩固知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重点知识加以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检测本节课达标情况,我从知识和能力不同层次设计练习题,将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在课堂的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我也要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3节DNA的复制

1.DNA分子复制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分子复制的条件:酶、原料、能量、模板。

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解旋合成子链DNA 5.DNA分子复制的结果:一个DNA分子两个DNA

6.DNA分子复制的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得种族得以延续。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基本上按照我课前的设计进行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在DNA半保留复制的学习环节中我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讨论,并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DNA半保留复制动态的物理模型理解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取得很显著的学习效果;

2.课上既应用了经典实验,又应用了生物科学的新技术、新进展、热点材料,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但学生(维吾尔双语)的表述能力及时间较紧等因素对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