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宁海县长街镇中王晓琴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后两首,《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诗,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齐声朗读

师:老师发现,个别同学有个字念错了呢,那就是《钱塘湖春行》中的最后一个字——“堤”。到底是念“dī”还是念“tí”呢?

生:dī

师:对的。那么请大家在书上将这个字的读音标注一下。接下来,老师想让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两首诗歌,谁愿意呢?

生举手,准备朗读。

师:在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两首诗有何不同呢?(ppt展示问题)

师:在回答刚才的问题之前,老师想请同学来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谁来?

生1:她读的太快了,还可以慢点。

生2:她太紧张了,可以稍微放松些。

师:老师觉得这位同学在公开课上,仍能举手朗读,这份勇气值得赞扬!而且,朗读的时候读音准确,读出了感情,读准了停顿。相信,刚才两位同学指出的读的过于急促的这点她一定能改善的。

师:好,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上,这两首诗有何不同呢?

生1:两首诗歌描写的季节不同,一首是春天,一首是秋天。

师:嗯!不错!两首诗歌描写的季节确实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2:两首诗歌表现的作者的情感不同,《钱塘湖春行》表现作者喜悦的心情,《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作者悲伤的心情。

师:哦……两首诗歌表现的作者的情感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首是律诗,一首是曲。

师:谁能说说律诗这种诗歌类型呢?

生:律诗讲究对仗,每句押韵。

师:不错!律诗是一种格律非常严谨的诗歌类型,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不过,它不是每句押韵,而是每联末尾押韵。比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第一联最后一个字是?

生:低

师:第一联我们称之为?

生:首联

师:第二联最后一个字是?

生:泥

师:第二联我们称之为?

生:颔联

师:第三联最后一个字是?

生:蹄

师:第三联我们称之为?

生:颈联

师:第四联最后一个字是?

生:堤

师:第四联我们称之为?

生:尾联

师:押什么韵呢?

生:押i韵

师:嗯,可见律诗对押韵确实有严格规定。我们昨天也学习了一首律诗,还记得吗?

生:《次北固山下》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生齐声背诵

师:这首是不是也押韵呢?

生:是的,押an韵

师:这首,我们昨天说过了是五言律诗,那么《钱塘湖春行》这首是几言律诗呢?生:七言律诗

师:我们知道了这是首七言律诗,那作者是谁?

生:白居易

师:我们对白居易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离离……

生跟着老师齐声背诵

师:这首诗是他在16岁的时候写的呢。16岁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诗歌,可见这真的是一位充满才情的诗人啊!我们再来看看《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的类型,刚才这位同学说是:曲。对于曲,我们很陌生,咱们能来猜猜,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歌类型吗?

生:可以唱的。

师:不错,诗歌诗歌,带个“歌“字,可见诗歌最初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兴盛于元朝,所以我们往往称?

生:元曲。

师:是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就是我们说的戏剧,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相结合的长短句歌词。跟现在的歌词大致相近。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散曲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叫曲牌名。比如这首曲,曲牌名是?

生:天净沙

师:那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秋思

师:咱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马致远。熟悉马致远吗?

生摇头

师:对于马致远,我们有些陌生,马致远是元朝人,他有响当当的一个称呼,那就是“曲状元”。可见,他在元曲的创作方面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生:有着很高的造诣。

师:不错,看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首诗歌的作者都是才华横溢的作家啊!好,我们知道了这两首诗歌类型的不同,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不同的季节特点吧!季节不同,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也是不同的。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首诗,并且思考一下: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来景物的不同。

生自由朗读

生:第一首诗有两个词:早莺、新燕。第一首诗有两个词:枯藤、老树。

师:你能告诉老师,当你看到早莺、新燕这两个词,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燕子嘴中叼着春泥在筑巢。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两个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吧。

生1:生机勃勃

生2:鸟语花香

生3:生意盎然

师:《钱塘湖春行》中的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受是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生意盎然。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再来描述一下看到枯藤,老树这些词带我们脑中浮现的景象?

生:藤蔓枯萎了,缠绕着一棵枯树,老树树叶都掉落了。

师:你能用一些形容词形容这首诗中的景物带给你的感受吗?

生1:死气沉沉

生2:腐朽

生3:凄凉,荒芜

师:两首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受真的是截然不同,一首带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生意盎然。一首诗歌带给人的感觉是死气沉沉腐朽,凄凉,荒芜。那,你们能再找出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来对比一下吗?

生:马蹄,瘦马

师:你能告诉老师,当你看到这两个词,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生:诗人骑着马快速向前。

师:瘦马呢?马很瘦,那么骑着马儿的人呢?

生:也是清瘦的。

师:夕阳西下,一位清瘦的书生骑着一匹清瘦的马儿。马儿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向前。秋风萧瑟,不停得吹在人的身上和心上。

师:你们能告诉我看到黑板上“早莺、新燕、马蹄“这些景物你的心情如何?生:喜悦,愉快。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当你们看到“枯藤,老树,瘦马”这些景物你的心情如何?

生:凄凉,悲伤。

师:作者的心情是否和我们一样呢?你能从这两首诗中找出一些词语来看看作者的心境呢?

生:《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老师板书书写这两个词语)可见作者的心情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两首诗所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老师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位同学说过两首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不同,她是谁呢?

生指出。

师:嗯!这位同学真厉害,一语道出了这两诗歌情感的不同。学习了这两首诗歌后老师想做一个大胆的改写,改写了《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早莺暖树新燕,沙堤绿杨人家,乱花浅草马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改写好不?生:不好!这样改的话景物和人的情感就不协调了。

师:不错!可见,哪种描写方法是可以烘托人物内心的?

生:景物描写

师:不错,景物描写也就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内心。《天净沙·秋思》中的秋天是悲伤的,因为人物内心悲伤,所以他会留意身边的许多悲伤的景物来衬托他的悲伤之情,但是,秋天一定是悲伤的吗?

生:不是,秋天还可以是喜悦的,丰收的。

师:请翻到何其芳的《秋天》这一首诗歌,齐声朗读这首诗歌的第一节,看看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

生: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师:请描述一下看了这些诗句你头脑中浮现的景象。

生描述。

教师描述

师:可见,秋天不一定是悲伤的。一切源自于人们内心情感的不同。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进行课堂上的一次练笔:描写你眼中的秋天。字数200字左右。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生写好作文后教师朗读学生的作文,并让学生思考,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位学生的心情是如何的?

板书: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七言律诗曲

早莺、新燕(最爱)(断肠)枯藤、老树

马蹄瘦马

反思:在教授《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的时候,在学生点到“早莺、新燕”这两个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本诗描写的季节是早春季节。而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病没有点到。

在安排课堂上的练笔的时候,可以安排另外的练笔,即:模仿《天净沙·秋思》一诗,描写你眼中的秋天。教授诗歌,写作再回到诗歌上,形成统一的教学,并且锻炼学生写作诗歌,加强了学生对薄弱文体的练习。

《钱塘湖春行》教案 一、导入(3分)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那么,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同学们积累的有哪些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词?给大家分享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还有没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 师: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首先,学习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会感情朗读和背诵)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其次,古代诗歌讲究炼字,所以要用心品味诗歌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准确体会作者情感) 三、检查作者预习及课下积累(3分) 西湖赏景,怎能少得了导游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时: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地:今山西太原人。 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7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老师想补充的一点是: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照四三或者二二三的节奏朗读。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自由大声朗读本诗。 2、点名朗读。请按四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读出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读出了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 请按照二二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又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 读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3、齐读诗歌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首先请戴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四三节奏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 再请不带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同学们无论用哪种节奏读这首诗歌,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读的抑扬顿挫、读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一首《人间西湖》引领我们入西湖寻美。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在于西湖一景,古今多少文人沉醉于西子湖畔,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 师:老师想问标题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生:出行、行走。 师:那么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春天在钱塘湖行走、游春。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到位,标题中的“钱塘湖”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到西湖春游,首先来认识一下白居易。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太守任上。 师:这位同学将本诗的写作背景做了补充交代。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齐读一下,强化对作者的认识。 师:认识了白居易,来试着接近他写的这首诗。学诗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李龙读。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我觉得他读的非常好,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师:请坐,两位同学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陈楚夕同学,在评价李龙同学的朗读时知道从最基本的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便于学生深入关注诗文,学生读学生评价,有双重检测的效果。即检测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检测了其他学生对读诗“第一标准”的理解。)自此,我们对这首诗的外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在形式题材上,它属于什么诗呢 生:七言律诗。 师:七言律诗有怎样的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每句话有七个字,一共有8句4联,每一联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还有同学还补充吗 生2:律诗是讲究对偶和押韵的。押韵的字叫韵脚,第2联与第3联是讲究对偶的。 师:真好,说的很全面,请坐。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展示自己图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 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同在杭州任过职的白居易,对西湖又有什么喜爱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让白居易给我们做导游,进行“钱塘湖春行”,领略西湖美好的春光。 二、作家及作品 (指一生说) (白板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三、朗读 6、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白板出示)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1、出示白板音乐: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小组合作) 2、展示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六、赏析(根据学生画的画,抓诗歌中的关键字眼,注意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聂盛林 通过《钱塘湖春行》的教学,我有如下拙见: 反思一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反思二 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大胆把阅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

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想能说,会想会说。 反思三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春》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3篇 引导语: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钱塘湖春行》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反思。 篇一:《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 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 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

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篇二:《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

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诗人抓典型的景物,并体会精妙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单元整体设计,明确目标。结合一幅西湖图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师:欣赏完西湖美景的图片,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了解,体会诗人如何抓住诗歌的意象; 2、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 三、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全班齐读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再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1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课前导入 一、师: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蓑笠遮不住他的傲然正气,风雪吹不散他 的悠悠文思。永州十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心头酝酿,在他笔尖流淌,他纵情山水,寄情山水,又忘情山水,他开创了山水散文之先河。他就是------ 生(齐):柳宗元 师:千年之后,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铮铮男儿,走进他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二、读明文意,风光旖旎 师:欲知小石潭的景色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学到的新的字词知识圈点勾画出来,一会儿在全班分享。(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

师:我们开始分享你获得的新的字词知识。从这个小组开始,每个人至少说一个,不重复,开始! 生1:篁竹,篁huánɡ,竹林的意思。 生2:清冽,“冽”是两点水。 (生3-10分别分享了参、差、俶、悄怆、翕、卷、龚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师:刚才大家自由读了,老师无法判断大家朗读水平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把书拿起来,老师给大家放段音乐,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读准停顿,注意节奏。(播放《出水莲》古筝音乐,生大声齐读课文)生: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那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鸣佩环这样的音韵美,得益于文中大量的四字美词,我们一起找出来体味一番。哪位同学发现了 生:如鸣佩环伐竹取道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犬牙差互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通过合作,我们找的已经非常全面了。我们一起读一遍,体会音韵之美。 生:齐读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有的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却有不同的意思哪位同学找出来了 生:清、可、差、从 师:眼光准确,有没有同学能够分别解释一下呢 生:解释 师:你的预习非常全面扎实,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巩固知识。 师:那读文章先读题目,这篇文章题目与我们刚刚学过的哪篇文章很像 生:《桃花源记》 师:“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那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是记录游览小石潭的经历。 三、景语言情,乐耶忧耶! 四、师:那下面我们自读文章,追随柳宗元的脚步,你游览到了哪些景物呢 生:篁竹—潭水—石底—树木—游鱼—溪流(板书:竹、水、石、树、溪)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给这些景物加一些修饰语,比如,我游览到了茂密的竹林。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的风景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先通过一段西湖风光的短片,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杭州西湖片段视频)欣赏完美景,我们再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一起学习他的《钱塘湖春行》,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二、问题设置,任务导学 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积累文学常识,夯实基础知识,理解诗歌大意。 活动设计:学生朗读诗歌,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自主完成以下任务,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我核对,有错自我订正。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

隐的《安定城楼》等。 2.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祖籍山西太原,是________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参考答案:2.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1)刚刚;(2)向阳的树 5.钱塘湖春行:钱塘——杭州旧称;钱塘湖——西湖旧称;行——游览;钱塘湖春行——春天游览西湖。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卢建明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3、说说印象中的西湖美景及古今描绘西湖的诗句、故事。 二、粗读、熟悉全诗: 1、播放课件,学生听读,要求正音、正字; 2、学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老师范读,学生思考: A、划出压韵的字; 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 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

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景物。 生:准备、发言。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播放课件——姑苏行)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老师给大家搜集了“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大家任选其中一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九年级语文:《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语文:《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教 学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

语文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课堂教学实录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开题会 【授课人】青岛高科园四中隋秀丽【时间】2004年4月15日 【课前说明】2002年8月,崂山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参加新课改实验。我作为一名新兵,在教研室及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改实验。我们按照区教研室的统一要求,努力打造具有崂山特色的语文个性化教学体系。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究。一年多来,我们研究、探索、实践、反思,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探索历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老师面对新教材有了自己的设想,学生面对新问题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学会了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会了合作、探究,学会了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可以说我们一起走进了新课程,与新课程同成长。 一、导入师: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在这个美丽如画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微笑着迎接春的到来,好吗?生:好!(热情高涨)师:三天前,我已经让各个小组回去收集有关春天的信息,你们

愿不愿意把最棒的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师:好!有请四位同学给我们做主持人!(四位学生走上讲台,老师退至后排)主持1:窗外,小鸟在欢唱,漫山的小草嫩绿鹅黄,花儿绽开了微笑的脸庞,每一个角落都撒满阳光。主持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主持3:在这个欢乐的时刻!主持4:让我们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一版快:看春主持1:首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大屏幕出示春天的美景)主持2:摄影家巧妙的捕捉到了春的一个个瞬间,我们的同学也拿起画笔,描绘出春的美丽热情,请绘画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绘画小组带作品上场,在屏幕前展示作品)生1:我画的是,春天到了,独角和双角精灵,还有各种昆虫都来庆祝这五彩缤纷的春天,绿叶爬满整个枝蔓,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生2:我画的这幅画,主要突出的是春天大自然的景象。美丽的春姑娘,乘着温馨的风儿,飞到了我们身边。她的手一挥,千万朵鲜花撒向大地,天地万物立刻变得五彩斑斓,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生3:我画的是,春天那亭亭玉立、舒展妩媚身姿,如锦如簇的花卉;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绿色的树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鸟儿和各种不知名的昆虫;跑跳着,放着风筝的孩子,啊,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先后有六位同学用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配以恰当的解说词)主持3:绘画小组的同学真是不凡,

《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反思 姓名:方敏华学号:2009101510 一、教学回顾 我所上的课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整首诗的基调是比较明朗和愉悦的。因为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所以,我在上这首诗前,我让同学们先回顾以下之前所学过的有关于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然后再接着和他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内容——一首新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篇。当我在黑板的正中央写下《钱塘湖春行》四个字后,我便从“钱塘湖”三个字入手去介绍有关“钱塘湖”即西湖的一些知识,接着引用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来反映苏轼对西湖景色的赞美与热爱,然后便说要和同学们走进春天的西湖,去领悟、感受在白居易笔下的“西湖”之美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何不同之处。 在正式开始学习诗歌内容之前,我让学生边读诗歌边思考两个问题,即“你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和“诗中描写了西湖春天的哪一个阶段?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综合多个学生的答案之后,我认为这时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便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读完诗歌后头脑中所呈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我便简单地点评了一下同学们的回答,然后再围绕着诗歌的语言与练字方面展开讲解,对诗中的一些字及词语进行品味和解读。最后我让同学们再看一下整首诗,概括出全诗的思想感情并布置作业:课后背诵整首诗歌,尝试着写一篇描写四季景色的抒情散文。 二、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导入比较自然。在导入新课的这一环节中,我讲得比较不错,从回顾之前所学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入手,导出一首新的描写四季景色的新诗,再引用苏轼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来与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美景做对比,引导中我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所以刚开始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很不错。 2、运用想象教学法。我让同学们把读完整首诗后头脑中所呈现的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有利于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补充和描绘诗歌中所呈现的景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我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没有较好地运用“朗读法”。《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诗中描景绘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而在我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很好地发挥“朗读法”的作用,在刚开始上课时没有为学生示范朗读诗歌也没有播放课文范读,在课堂中也较少让同学们自己朗读诗歌,在最后让学生概括诗歌思想感情时也没有先让全部同学齐读一遍。 2、教学考虑不够充分。在上这首诗时,我没有将诗中容易读错的字先给指出来,也没有为学生示范朗读,所以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将文中的一些字音读

《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3篇 引导语: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钱塘湖春行》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 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 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 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 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 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 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 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

《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着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观沧海》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我们现在开始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 (学生读书三遍。) 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 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 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好像曹操在唱歌。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 生:肯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 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表明两个时候都去过。 师:看来曹操真是一个诗人,很有雅兴的。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暂且不评价。我还有疑问:太阳和月亮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银河又从哪里出来的呢? (学生沉默。) 生不太清楚…… 师:假如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生:(读课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 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 生:不是的,诗中说沧海能装下日月和银河,是错误的。老师,您说曹操是一位诗人,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 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考一下。 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 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 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 师:既然能用“江河湖海”来比喻人博大胸怀,那么,涛中是用什么来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的? 生:日月和银河。 生:不对,应该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 师:看来,我们前面讨论的问题就有办法解决了,争辩白天与夜晚,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四句诗根本不是诗人眼前的景物,那又是什么呢? 生:是诗人的感觉。 生:是诗人的想像。 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

钱塘湖春行 济阳初中:董素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师:一折山水一折情,山水随情入诗中。孤山下,西湖畔,草长莺飞,最美是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白居易一起到钱塘湖春行。 二、检查预习(2分钟)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读教学案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三、出示目标:(2分钟) 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教学案!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10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读准节奏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

13 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和白居易一起感受西湖的美吧!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2、背景介绍《钱塘湖春行》这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因地处秦代钱唐县(唐代以“唐”为国号,因加“土”为钱塘)而得名。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一)整体感知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看视频,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2.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 1.“春”“行”。 2.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3.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春光及作者对西湖的热爱。 (二)赏析诗歌 赏析方法: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根据诗歌鉴赏的方法,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请小组探究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