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全面的人才,这些人才指向的就是当今大学生,而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说是有利有弊,“试卷人才”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了,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看我们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进而我在本校广厦学院和邻校华德学院进行问卷调查,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很少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包括停下来去做一份问卷,当然,也有人帮忙,使我成功的完成调查。
在本校我选择本系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上问一些普通的日常的问题,比如:是看中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三观是什么?你内心是否有过消极和厌世?你讨厌与人交往吗?显然,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尽人意,百分之六十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消极的想法,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有过厌世的想法,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不太喜欢与人交往,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选择集体利益,在艺术生中调查中不乏有些人认为上学没有用,学习没有意义,有一小部分女同学表示毕业嫁个有钱人就好,这种人生价值观让人不敢恭维,能看出来小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心理封闭和心理轻微的扭曲,大部分大学生虽有正常的三观却有消极想法。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态和心理映象?
以下是大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的原因:
(1)社会的不良风气和思想影响。
不良思想的影响,其中的媒介来自于家庭,中国的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心理和精神的导师,孩子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贫富差距拉大,父母在经济的压力下会不经意间向孩子诉说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消极想法,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发展,他们会在说着注重集体利益的同时做着个人利益的事,用金钱利益来衡量个人价值,从而迷失自我。
(2)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让看到,听到或经历到的大学生们对这个社会产生不安全感,对政府的不信任,从而自我放逐,为自己的消极态度找借口
(3)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不少大学生是家中独子,家庭条件优越,缺少关爱的学生内心极端,思想偏激的也不在少数。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约束感和

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从小受到家中众人的宠爱,经不起挫折和困难,不考虑经济能力,讲究虚荣,穿衣用度也一定要用品牌,互相攀比。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如下:
(1)我国开放扩大、互联网快速发展,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积极心态。心理调节的核心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知足,避免心理封闭和思想上偏激,学会自我激励,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自我培养乐观的心态,用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社会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小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未来充满迷茫,甚至恐惧。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不能将自己合理的定位,我们时刻需要进取心。
此次调查具体结论: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发展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