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教育创新的思考

关于德育教育创新的思考

关于德育教育创新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5-07-23T15:25:18.6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作者:艾力·乃麦提[导读] 影响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艾力·乃麦提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新疆阿克苏843000 道德教育工作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这项工作对社会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推动作用并对社会关系产生着调节作用。由于我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变革发展任务,所以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更直接地体现出了为社会发展而服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虽然体现出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工具价值,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本身的本源性需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将道德当作与人的发

展以及幸福感没有关系的清规戒律,强调德育工作对人的思想以及行为产生的束缚性。但是事实上,道德规范对社会矛盾发挥着调节作用,而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人在生存与发展中具有更好的条件。并且道德规范要推动人的社会化,也是为了维护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良好环境,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本源价值就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一、网络的负面影响

1.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地接受这些信息,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族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影响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由于网络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导致一方面对网络极度迷恋,患上信息上瘾症;另一方面又感到孤独和郁闷,患上信息孤独症。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3.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们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沉浸于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从而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倾斜。

4.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差,也不善于取舍。上了网,就下不来,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将大量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痴迷于“聊天室”,沉迷于“网恋”,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完全不能自拔,根本控制不了自己,长期以往,最终只能退学荒废了学业。

二、网络文化德育教育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德育教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创新德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人性、唤醒人性,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创新德育教学目标,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都需要通过所培养的人去实现。实行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人格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其次,创新德育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教学的核心,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创新德育教学模式,转变德育教育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的转型的关键是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2.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新理念、新内容。网络时代的到来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终身德育理念,网络的快速发展让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知识出现爆炸式增长,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单纯的学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网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心理素质及意志品德得到更好地发展,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通过网络来实现。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升华形成比较稳定的素质。在教育各个阶段要加大德育工作,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贯穿人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素质。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

3.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现实道德素养。在网络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现实道德素养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发挥规范作用并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集团以及阶层对利益的诉求以及获得的利益都具有差异,这导致了道德追求与道德观念差异以及社会矛盾的产生,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会做出具有差异的道德评判,所以对大学生现实道德教育的强化,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来实现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4.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系统的稳定性。大学生的现实道德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系统的稳定性。事实上,网络文化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淡薄的法律意识,淡漠的人际关系,模糊的道德认知以及日益下降的社会责任感等,都是通过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认知能力决定的,大学生只有在具备持久而稳定的道德能力基础上,才能够在复杂且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并获得更好地发展。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三、德育的功能,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一、案例背景: 我作为一名教师,因为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特别是在上课时,总是特别高兴。大部分同学意识到纪律的重要,并端端正正地坐好,安安静静地听课。 二、案例过程: 有一次,上课时我来到教室门口,就看到一同学正拿着一张奖状在炫耀,发现我马上坐下安静了,我没有理他走了。下课了,他还不出去玩,直到教室里没有学生了,他说:“老师,我要号召几个学生把卫生负责下来,同学们都挺积极的。”说完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在我身边转。其实,虽然他们初中了,但还是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接着我让他想想又哪里做得不当,是不是应该上课时说这件事,你想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因为他经常在别的课上违反纪律。经常批评效果也不是很好。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我说,这样吧,你能一周不在课上说话,我就同意你的建议,并由你来负责。 三、案例反思: 结果效果非常好,他说话的毛病渐渐改了。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呢?批评和鼓励并行,并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因为平时我发现他也很爱劳动,还愿意帮助别人。我就及时对症下药,利用它感兴趣的事务,改掉毛病。孩子体会到认真听教的好处,也是对老师的尊重,都长大了,应该做个懂事的孩子了。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想只要把孩子的教育时刻记在心上,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是很难但要用心。科任教师如何协助班主任使班级工作突破现状?如何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和谐有效地利用来达到师生互利的效果?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光爱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发现,不断思考创新。

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德育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国家兴旺发展,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道德建设失衡,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功的利教育,学校智育与德育的不协调发展等综合因素,使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差,是非分辩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又加之现时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遇事缺乏冷静思考。他们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开展: 1、养成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开展升旗仪式,利用班队会、少先队活动,使少年儿童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2.爱国主义教育。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表彰总结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可以开展“少年中国说”“建

队日”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基调文化活动,能使未成年人充满生机和活力。 3.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民族团结”校本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系列,开展表演、诵读、书法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投入活动中去。 4.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开展队列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把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每个孩子心中,激发争胜心和集体荣誉感。 5.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6、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窗、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广播站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 1、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3、不断学习,提高能力。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完善提高教学技能。发挥课堂主渠道,形成了合力,不断推德育建设的开拓性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建设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德育渠道狭窄;德育手段单一;德育研究滞后。尤其是德育对象的特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困难。其具体表现为学生思想素质低,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且普遍缺乏自信自尊,对前途茫然无措,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来的一是随着打工潮的涌动,留守生的隔代教育所导致的父母教育的缺失;二是德困生经不起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沾染上了一些劣习陋习;三是学困生在基础教育的“大锅饭”里,得不到真正的分层教育,逐渐丢失了学习的兴趣。于是,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破罐子破摔,找不到前行方向,白白耗费着美丽的青春。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挖内涵,逐渐构建起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二、德育工作途径与工作方式方法 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校一盘棋,有步骤分阶段落实各个层面的德育管理,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倡导文化校园,以德育人 走进普兰店职教中心校园,晨读时间学生诵读弟子规、国学,科任教师随班指导,要求“登堂即静,入室即读”。以专业部为单位各班开展竞赛,掀起“同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热潮,并为每年一度的“诵读弟子规、国学”朗诵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2、开展德育实践,以体验参与育人 自二0一三0年春以来,学校统一布署,开展班级德育实践周活动。我们把它归纳为“培训(明确任务)---实践(参与管理)--总结(反思得失)”的运行模式。即当周的班级在教导处和校团委的培训后,由该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德育实践周活动,4名同学参加国旗班升旗训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0名同学参与各处室的接待、收发、内务整理和本部门迎宾,进行为人处事的教育;10个同学协助值日教师在各个值勤岗点分早中晚值班,检查学生佩证着装及仪容仪表,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其余同学则负责校内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培养学生的劳动卫生观念。同时,如果校内外有大型活动,则该班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活动中要求打出校旗、穿好校服、佩好志愿者证,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在体验管理中学习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提升个人素质,成效显著,一片好评。

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前言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学校德育已显得不可替代。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认的事实。因此,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精神面貌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德育内容过于抽象化和理想化 小学教育中现存的德育教育主要问题在于内容太过抽象化和理想化,且德育目标要求过高。因德育教育内容大都是一些大道理,远离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且超出这一时段向前向后延伸则是终身德育。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导致德育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必须考虑到怎么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活动中和课堂中,以弥补德育教育与小学生实践生活的断裂。 (二)德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 小学教师因缺乏对教育形式的充分认识,进行德育教育时,灌输给学生大量理论性知识,榜样师范法、自我教育法较多使用,而品德实践课及情感陶冶则采取。随着人们思想进步,道德形式亦进步了,因世界不断前进,如果家长和教师还落在后面,便无法教育孩子,那么这种目的就毫无意义。 (三)德育教育开展缺少专业师资 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小学生的智育,把德育与智育分开进行教学,甚至把这两者教育看做是不同教师的职责。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仅以品德课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有效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导致小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脱离。研究还发现小学的德育课缺少专门教授德育的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丰富的德育教育研究成果,仅在教育研究者圈子里面循环,而较少与一线教师和其他实际教育工作者联系,教学与学生品格教育撕裂为两个部分、两张皮。 三、创建多元小学德育教育形态 (一)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1.始终遵循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目标 伴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在不同年级对相同德育内容反应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不同年级德育教材内容的选编,将《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德育要求通过分年级的系列德育活动加以落实。对于低年级学生,德育目的在于养成好的习惯;而对于高阶段五、六年级的小学生,

教育叙事:使人“有所感” [摘要]教育叙事说法不一,中小学教育叙事更是莫衷一是。本文作者从“教育叙事的阐释”到“教育叙事研究”,从“教育叙事的写作”到“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对教育叙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提出教育叙事的主要特点是使人“有所感”。 [关键词] 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教育案例,有所感。 [作者]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教育叙事的阐释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现代汉语词典》),就是陈述人物、动物以及宇宙空间各种生物身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叙述人类生活中一切活动和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经验,而叙事是将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经验组成有意义的事件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们介绍经验、交流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因而,叙事可以为人们、为自己提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叙事很快就成为一种写作方式,与议论、抒情相并列;特别是受到文学作品的青睐,成为小说、散文、喜剧、诗歌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文艺理论将叙事的学问概括成为“叙事学”,专门研究文艺创作中叙事的规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陈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活灵活现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教师的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叙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日志、周记、随笔、书信、博文、微型传记、访谈记录等,这些形式均可用来表现教育叙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形式都是教育叙事,因为,它们需要具备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也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实质却都是教育故事。“让读者有所感”是教育叙事的表达特点。 二、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方式,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归纳分析资料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形成互动而获得解释性理解。教育叙事强调这样几点:一是讲述者就是研究者,而不

2020年度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卷及答案(五) 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答案选项 A 科学原则 B 实践原则 C 因材施教的原则 D 以上都是 2.(A)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答案选项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风气 C 社会关系 D 道德教育 3.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答案选项 A 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 树立法制意识 C 培育法律技能 D 以上都是 4.(C)主要是由标准化协议构成,适用于所有与互联网连接的网络,具有公正性.中立性. 一致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通过客服计算机网络的异构互联障碍,为全球搭建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答案选项 A 网络道德规范 B 网络自律 C 网络技术规范 D 网络法律规范 5.(A)就是针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社会行为,调整在网络研究开发.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答案选项 A 网络法 B 道德法 C 网络教育 D 网络他律 6.(C),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答案选项 A 情理交融法 B 示范比较法 C 价值澄清法 D 自我教育法 7.(A)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

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答案选项 A 示范 B 比较 C 引导 D 说理 8.(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答案选项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9.(D)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以满足自我. 克服受动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 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质。答案选项 A 整体性 B 主体性 C 客体性 D 自主性 10.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答案选项 A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 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D 以上都是 11.(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答案选项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荣辱观 12.(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答案选项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3.(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答案选项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在近代,我国教育史上用过和等概念以示德育。 2、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表现出的状态。198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用表述德育概念,反映了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倾向。 3、在外国教育发展史上,比较长的时间内是将德育混同在概念之中。 4、使“德育”这一概念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他在(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显划分为、、。从此,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5、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 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教育和德育主体问题,主要存在着三种观点,即:、、。 7、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归纳起来看,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 8、一般来说,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和。 9、教师德育素养的“三个尺度”是指、、的尺度。 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和两大途径进行。 11、德育主体的自修除了一般在道德、专业和教育上的修养方法之外,还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策略:、、。 12、重视德育是办教育的重要原则。 13、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着作用。 1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作用。 15、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 16、古代学校德育是指、的学校德育。这是一个、和的德育发展阶段。 17、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是:、、、。 18、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以来的学校德育。这是一个的时代、的时代、的时代。 19、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是:、、、和。

20、简言之,德育的功能就是。 21、德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德育的、和。 22、道德可分为和。 23、个体道德是由、、、、和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方式。 24、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和等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品德 3、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 4、教师职业道德 5、教育信念 6、教育观念 7、教育技能 8、道德 9、社会道德 10、个体道德 11、课程 12、德育课程 三、问答题(包括简述题和论述题) 1、德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4、我国当前德育的总任务是什么? 5、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 6、简答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 7、试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小学德育创新案例 " 坏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宽容 三(2)班有个学生叫李友辉。三年级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班主任头痛。于是,班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文明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坏风气的耳濡目染,最终酿成他出口成“脏”,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学们躲着他,一些胆小的不得不委屈自己,言听计从。了解了全部情况后,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须多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 首先,动之以情,正面疏导。李友辉对我和同学们存有戒心,甚至怀有敌意。起先,他对我的关心(帮他包书皮,剪指甲)保持沉默。我想只要多一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于是,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在学校他病了,我亲自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并从他的眼睛读出了自信之火已被点燃。

教育叙事 做幸福的老师 我于2013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承担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并主抓学校的少先队及德育活动。回顾从教6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作为一名扎根在农村的小学教师,我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我觉得是我对教育的热爱,促进了我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我所钟爱的课堂教学实践,实现了我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梦想,是老师这一职业使我享受到了耕耘与收获的幸福。 一、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收获最真的幸福。 学生时代,我就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充满了崇敬之情,敬佩之感,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步入了五大连池市建设乡民兴小学,成为了一名教师,开始了我的织梦历程。 我站在三尺讲台的最初的那段时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威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盼等老师讲授新知识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控制住课堂上的纪律,可总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虽然我是80后,可我们的老师大多是严肃的,让人敬畏。用心回味过去的求学生涯,最让我难忘的老师是我初中的女老师。她温文尔雅,不爱发怒,爱学生因此我很喜欢她。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人潸然泪下。她不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吗?为何

我此刻要背道而驰。 “做一名教师就要为它努力,为它耕耘,要让它收获。” 老校长的话回荡在我的耳边,我立志: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倍努力!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在课前都要认真听老教师的课,然后再走进我的课堂。功夫不负苦心人,短短半年时间,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成了学校年轻教师中的骨干。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感到,“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凭着这番感悟,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尽量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您是我们见过的最有活力的老师”、“您是特别开朗特别喜欢笑的老师,我们喜欢”、“老师,没有您不断的鼓励和加油,就没有咱们班的奇迹”……一句句淳朴真诚的话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要讲求方式方法,更要捕捉教育学生的时机。 我刚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年,有一个叫张鑫的学生,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乱说话。我对其不知进行过多少次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但仍然没有明显改变。于是,我踏着泥泞的小路,在水田地里找到了他的父母。那天,我们席地而坐,从家庭、生产,谈到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渴望,孩子在家的劳动表现,深深地感动了我。从那以后,张鑫再犯错误,我总是心平气和地从他父母的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到其祖母卧床不起;从责任谈到纪律,从他的今天谈到未来的发展。六年中,我在生活上给了这个孩子以亲人般的关怀,他也渐渐懂事,成了一个文明守纪,尊敬老师,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的学生。如今,他已是一名即将走进中考考场

2018继续教育考试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94分)2 1.( A 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2.( B 低俗性)是指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粗俗不堪.色情暴力当生活享受,很容易使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 3.(C低俗)信息是指对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 4.(A淫秽)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5.(A网络传播)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 6.(C知识产权)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7.(A网络信息访问权)是指任何人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查阅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8.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A信息权利)。 9.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一切体验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D信息)体验。 10.电话采用的是(A模拟传输),其信息传输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11.(C1993年)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互联网完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万维网(WWW)和浏览器的应用,使互联网上有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 12.(A网络)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是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13.目前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有( D )。 A双边合作 B多边合作 C企业界跨国合作 D以上都是 14.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是由(C美国)军方提出来的。 15. 在网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C各种知识)。 16.(D网络恐怖主义)即特定组织或个人发动的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手段和攻击目标,以破坏目标所属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轰动效应为目的的恐怖活动,是恐怖主义向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产物。 17.(A美国)最早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 18.(C防火墙技术)指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19.(A安全操作系统)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客体重用.审计.数据完整性.隐蔽信道分析.可信路径.可信恢复等十个方面满足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20. 法律是最基本.最底层的(D道德)要求。 21.(A社会)担负着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健康发展职能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则是使专业技术人员远离网络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健康发展的最终责任人。 22.(B青年)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处于精力旺盛.富于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3. 单位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A定型)工程之一。

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摘要: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有效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工作现状,进而探究了有效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地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在为这些青少年感到痛惜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学校教育的失败。正是因为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种种不尽如意的地方,无法使学生自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使得这些学生在接触到社会不良影响时,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至关重要。 一、要重视道德模范的作用,将传统说教方式变为言传身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独立人格还未形成,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道德教育不需要老师空洞的说教,所需的是教师的亲力亲为,教师的模范作用。举个例子,在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时,比起空泛的说教、严厉的批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主动拾捡地上垃圾会更有成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依托学校的教育氛围,为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1.这能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可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文化宣传的活动,例如,黑板报的绘制,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优秀个人小先锋的推举,增强优秀学生代表的宣传感染力量。同时还能通过定期举办不同的德育教育主题,如助人为乐主题、节约资源主题、礼貌待人主题、团队合作主题等不同类别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感知。同时建立完善的鼓励机制,保障其趣味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建立积极的竞争模式,鼓励学生以更加优秀的榜样激励自身的成长。 2.还能通过各种有趣的广告标语和标识广告牌在校园内营造德育教育的轻松氛围。例如,可以在草地上竖起“如果爱我,请不要踩我”的标识牌,在楼梯拐角处设置“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提示语。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沉浸在学校的教育氛围中,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新德育方法,注重道德实践 目前小学生身上“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学校德育缺乏实效的重要表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重视不够。其实,生活是伦理和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若离开生活本身而从某一既定的原则出发来解读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就会本末倒置。道德品质的养成重在行动,而不在说教。以往单纯的机械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情感生活,把学生当作道德认知主体而不是实践主体。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要重视生活化和实践化,通过设立场景和角色进入的体验式教育,以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由学生自主认知、自己感悟、自己抉择,使德育真正存在于学生的实践生活中,以实现学生对道德的真实理解,从而完成道德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实现德育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陶冶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案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刘某,8岁,是一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的学困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刘某的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母亲一起过,母亲在她小的时候出车祸把头部撞坏了,导致大脑有问题。平时对孩子关心方式不对。总是和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情况,但很少有实际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也就让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小学教育叙事范文 小学教育叙事>范文(一)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XXXX学校 XXX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 。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 ,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 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小学教育叙事范文(二) 我的教育我做主 依兰县演武基中学校甜梦 我觉得>班主任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那就是智慧和爱。 我和学生穿一样的衣服,背一样的双肩包,“混”在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 我带头给学生起外号,我是根据学生写作文的特点给学生起外号,以至于没有外号的学生求我给起个外号。

教育研究 2000年第12期 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新 ●朱永新 任苏民 在人类共同瞩望的新世纪中世界将经历新的巨变,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和光荣、艰巨的使命:科技革命高涨知识经济崛兴与中国现代化新进展对它提出时代要求;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它产生正负效应;全球化浪潮和霸权主义压力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包括“入世”给它带来新的课题;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赋予它历史责任,现代社会生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发展向它突现多方面的关注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发展本身更使它产生内在的改革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道德教育发展将可能呈现什么趋势和特点,中国道德教育体系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就成为中国道德教育研究亟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一、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趋势 面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和艰巨使命,总结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走一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道德教育体系。这也是新世纪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明显地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这是就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功能来看。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将完全摆脱在原有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基础上建立的陈旧模式,摒弃“回归传统”或“移植西方”的“济世药方”,真正立足于中 国现实,以当今世界环境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根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相适应,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养成新型的道德规范和主体人格。而在反映和适应现实的过程中,中国道德教育又将面向未来,用萌芽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来引导人、培育人、激励人,促使受教育者不断去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完善自我,提升人生,为创造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未来社会而奋斗,从而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促进作用。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这是就道德教育的源流和特色来看。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依据,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继承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当代世界道德教育的文明成果,努力开拓自身发展、创新的道路。中国道德教育将尊重历史,进一步发掘整理和批判继承中国道德教育遗产,剔除其以小农经济和宗法专制制度为基础的封建性糟粕,吸取其具有普遍合理性的体现民族精神和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民主性精华,更重视发扬“五四”以来形成的进步的和革命的道德传统,并将其融入新构建的现代道德教育体系,使现代道德教育体系植根民族文化,富有中国特色。同时,中国道德教育又将面向世界,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

四都镇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捕捉“闪光点”转化“后进生” 产生背景: 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而在我们学校中,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从小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都比较孤僻;再加上爷爷奶奶盲目的溺爱,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在这种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之大可以想象。针对这样的背景情况,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以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阳光。 主要做法 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内容,再由学校领导培训各位班主任教师,使每个具体实施者都对内容有严格的把握和具体的了解。每位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订个册子,用做教师记录学生的闪光点,每周汇总一次,每月将记录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创新点:用细节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正面激励为主具体实施: 一、促进“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后进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培养道德意志力,鼓励“后进生”上进。 二、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后进生”学习。 1、分成小组让好生带动“后进生”。 2、每天坚持四查(课前预习,查课堂笔记,查课后作业,查复习效果。) 3、课外活动时,让他们当小老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辅导。 我班八年级有个学生叫王林(化名)。七年级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班主任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作为政教主任的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被埋没或得不到承认,致使他心理不平衡,性格也变得冷漠、孤僻。为此,我经常利用课间、自由活动与他们一起谈笑玩耍,一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另一方面研究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

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 由于受当前社会多化元信息观的不断影响,小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也发生着极大的改变,尤其是网络上面的一些不良信息,严重的影响到了当前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而要想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就要从小学开始就要对其开展良好的思想德育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将来他们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所以,在这样的发展形式下,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1.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明显看出,关于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是,从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方面来看。通过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对其以后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积极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对与社会中的善、恶、是、非进行很好的分辨。二是,从对小学生包容心态的影响方面来看。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事物,同时孩子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包容,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三是,从对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方面来看。学校之所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目地,就是要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孩子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之路上走的更远,因此,可以充分看出,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进行的。 2.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发展路径 2.1要为小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对还处在小学时期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全,他们的情绪会非常容易受到周边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特点,可采用两教育方式去完善。一是,可以在校园内的墙壁以卡通或漫画的方式张贴一些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以培养小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善良的好品质。二是,每一位教师也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形态与态度,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才能有效培

* 单选 ——教育、培训、智力成果、 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以上都是)。 A科学原则 B实践原则 C因材施教的原则 2.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3. 单位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A定型)工程之一。 4. (A.网络德育方法)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5.(A示范)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6. 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以上都是)。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树立法制意识 C培育法律技能 7.(B社会)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C价值澄清法),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9.(C知识产权)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0.“治国在于齐家”的思想,便说明了(C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在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中,社会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家庭德育的(D补充和延伸)。 12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和(A家庭的文化素质)。 13.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和对网络的不同认识,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主要坚持的是(A因材施教)原则。 14.(B关注跟踪法)是指为了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而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关注和跟踪的手段和途径。 15.(A在线交流法)是指教育者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对象进行实时交流和对话的教育方法 16.(C.说理引导)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网络道德 1.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包括(B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两个方面。 2.网络道德(A主体)的道德包括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网络服务者的道德.网络管理者的道德和网络建造者的道德。 3.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关系.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即(A主体一客体一主体)模式。 4.参与式道德教育具有(C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文化 1. (A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B.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3. (D.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 4. (A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5. 加强(D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