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与风

气压与风
气压与风

热力环流(学案)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实验解谜:试画出冬季敞开的窗户附近室内外的热力环流 窗户

室外 室内 2.结论

①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 ; ②高压、低压指同一 面而言;

③一般而言,近地面热 冷 ; ④等压面高压向 ,低压向 ; ⑤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 。 3.针对训练

1、读下图(a 、b 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 B 、C 两地中,温度较高的是 ;多阴雨天气的是 ;

(3)A 、B 、C 、D 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 二、典型实例 (一)海陆风 1.听《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问题探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2、针对训练

2.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⑴ 此时,吹 (海风或陆风), 在图中黑线处画出风向。

⑵ 图中显示的是白天还是夜晚?为什么?

3.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1.

此时为 季(冬、夏) 2.在黑线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情景模拟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自主探究】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你能在下面几幅图画出热力环流图示吗? (二)山谷风

思考:巴山为什么多夜雨?这与它的地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城市风

思考:1、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B

C a

b

A

D

等压面

陆 地 海 洋

等压面

陆 地 海 洋 市区 郊区 郊区 西 东

图2

【课后检测】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水平气压差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冷热不均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 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3、以下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4、(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

5、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上升或下沉,引起地面冷热不均

B、空气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6、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烟雾总是上升且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飘散,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7、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8、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⑴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

⑵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⑶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

⑷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形成的。

【课后作业】

1、绘制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2、请你设计一个演示热力环流的过程的实验,看看谁的实验最科学、实用、有创意!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U.S.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15.0℃,气压P=1013.25mb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6.5℃/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56.5℃气压P=226.32mb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0.0℃/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1.0/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JB365.1-87 《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0.5-20kM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 -t 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A 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 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 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 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 图2-8 图2-7

大气压及大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第三节气压、风和气压带 课时: 1 教学目的: 1、掌握全球的气压分布及成因,记住七个气压带和五个风带的名称。 2、根据等压线分布图,说明风的形成及风向。 重点和难点: 1、气压的产生和分布 2、风的形成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课本插图、板图 板书: 一、什么是气压 二、气压的高低变化 1、气压随海拔变化 2、气压随气温变化 3、等压线分布图 三、风的形成 四、气压带和风带 五、季风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气压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因而有重量,由此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简称为气压。 气压单位:百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3百帕,或76毫米水银柱高度。 二、气压的高低变化: 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气压存在差异,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气压也有差异,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气压高低呢? 1、气压随海拔变化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这是因为,由地面向上,空气越来越稀薄,质量越来越轻,因而压力也就越来越小。 2、气压随气温变化 在不同地区,气温不一样,气压也不同。因为气温高的地方,气

体变轻上升,因而地面气体减少,压力变小,气压降低;而气温低的地方,气体冷却收缩变重,因而下沉,地面压力增大,气压升高。 3、等压线图 在地球上,人们把气压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标出来,然后用曲线连接起来,这种线我们称为等压线。 在等压线向上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向下凹处是低压。 高 低 高 三、风的形成“ 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 在地球上气压有高低,气体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就形成了风。 风向:指风的来向。例如东南风,就是风来自东南方向;而西北风,就是指风由西北方向来。 风速:指风的速度大小,又称风力。 风级:按风速把风力分为几个级别。共分为12级。 四、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七个气压带: 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副热带高气压带 S

大气压与天气预报 大气压与天气预报 当你收听无线电台的天气形势广播时,常听到“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词。这些词都是指的大气压在某一区域的分布类型,那么为什么大气压与天气预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 地球表面上的风、云、雨、雪,万千气象,都跟大气运动有关系,而造成大气运动的动力就是大气压分布的不平衡和气压分布的经常变化。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在太阳照射下受热情况不同,各地的空气温度就有较大差别。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就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就高。另外,大气流动也是造成气压不平衡和经常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地理情况千差万别的地球表面上空,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压分布类型,多种气压类型的组合就构成了一定的天气形势,而决定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气象工作者为何能根据各种气压类型来预报天气呢?这是 因为事物间总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而一定的气压类型往往导致一定的天气现象出现。例如,在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由于低处的空气不断从高压中心向外流散,上层空气就要下沉填补。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体积压缩(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升高,原来空气中的细小水珠就会蒸发消

散,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因此高压中心附近地区常常是天气晴朗。 而在低气压控制的区域,低层空气是从周围流向低压中心,使低层空气堆积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易形成云雨。所以低气压中心附近往往是阴雨连绵。无怪乎有人把气压计称为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些规律都不是绝对的,天气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气象工作者只要掌握了大面积内(一般包括整个欧亚大陆)的气压类型的分布,结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就可对本地区的风向、晴雨等做出预报。

一.名词解释(5道*3分) 1.天气: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天气系统: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3.气候:指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 过程的综合。 4.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陆地表面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 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物理系统。 5.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小尺度的近地层局地气候。 6.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着的许多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7.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8.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取的太阳辐 射能量。 9.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谓太阳辐射光谱。 10.一个大气质量:在地面为标准气压时,太阳光垂直投影到地面所经路线中,单位截面积的空气柱质量。 11.地面差额辐射: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的差值。 12.大气之窗:地球辐射中波长8.5-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 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打开一个窗子。 13.位温:把各层中的气块循着干绝热的程序飞到一个标准高度1000hap处,这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位温。 14.大气稳定度:气块收到任意方向的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5.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16.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一个绝热体系的变化过程,即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的过程。 17.逆温:对流层中由于低,由于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流混合等原因引 起的气温岁告诉增高而上升的现象。 18.露点: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饱和时,水汽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凝结的温度。 19.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很普遍,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过冷却水面的饱和 水汽压小,当空气中的实有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时,过冷却水滴会因为蒸发而减少,水分子不断由水滴向冰晶上转移,冰晶则因凝华而增大,这种因冰水引起的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作用称为冰晶作用。 20.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 21.水平气压梯度:气压梯度时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的气压 差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气压梯度力可分解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23.梯度风: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 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热成风:由于水平温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额速度矢量差称为热成风。 25.风压定律:描述大尺度天气系统中的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右侧, 南半球在左侧。 26.沃克环流:指赤道太平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27.南方涛动:指发生下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尼地区之间的互相起亚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 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28.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29.锋:锋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形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锋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锋的范围常出现降温、降水和大风天气。 30.台风:是以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是一个强大而深 厚的气旋性涡旋,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

1.低纬度地区一般指南北纬30°以内的地区,其中包括热带和副热带。热带, 地理上定为南北纬23.5°以内的区域,而天气学上则将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说包括的地区,即赤道两侧盛行东风带的地区范围定义为热带,将盛行东风带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之间的过渡区,即副热带高压活动区域定义为副热带地区。天气学定义的热带区域夏半年向高纬方向伸展,冬半年向低纬方向退缩。 2.低纬度大气运动特征:1.低纬度f小,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运动特征, 但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运动特征;2.热带大气中水汽充沛,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3.低纬度地区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1.在热带天气分析中,一般采用流线分析 和卫星云图分析;2.热带地区天气尺度运动满足准压能风平衡,其水平散度取决于相对涡度平流和地转涡度平流,满足这种平衡的风一般称为压能风。 3.热带次天气尺度(水平尺度300km到1000km)具有旋衡风(气压梯度力与 离心力平衡)特征。 4.热带地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与中高纬度相比有什么不同? (1)水平温度梯度不明显 在热带,不同来源的气团经过洋面变性,气团间的性质没有明显的差别,锋面也就不明显,没有天气意义。 水平方向温度变化远不如因辐射和对流所引起的温度局地变化。 (2)对流云系和潜热释放的重要性 热带地区温度梯度很小,储存的有效位能很小,潜热释放就成了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能源。 (3)气压场微弱 热带地区气压场微弱,日变化很大,在进行地面分析时,常造成较大的误差。(4)风向切变不明显 没有中纬度那样明显的风向切变,但水平风速切变有时比较显著,这些地区正是热带天气系统的发源地。 (5)地转风分析原则不适用 低纬低区地转偏向力愈近赤道作用愈小,在赤道上等于零。因而中高纬等压面的地转风分析在热带就没有意义,而流线分析则成为重要的工具 5.低纬度大气环流的主要成员: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两半球的信风、季 风槽等。 6.低纬度平均气压场和流场:北半球太平洋和大西洋上,1月到7月各有一副 热带高压,其南侧盛行东北风,它们是恒定的东北信风;南半球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1月到7月各有一副热带高压,在其北侧盛行稳定的东南风,是恒定的东南信风。在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7.索马里低空急流:在冬季亚洲大陆反气旋南侧为明显的东北季风气流,而在 七月源自澳大利亚反气旋及其西边马斯克林反气旋的东南气流转向跨越赤道,在东非沿岸附近赤道印度洋上和印尼附近形成明显的越赤道气流。在东非沿岸到阿拉伯海的越赤道气流平均达17m/s左右,通常称为东非低空急流和索马里低空急流。 8.哈得来环流、季风环流圈、沃克环流 P473

第三讲(1) 天气与气候 一、大气层 【夯实基础】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 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 3、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与大气分层 4、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对流

液体的对流气体的对流 6、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例题精讲】 例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1)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3)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1)(2) B.(1)(3) C.(1)(4) D.(2)(4) 例2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A.高层大气B.电离层C.平流层D.对流层 【随堂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B.雷电交加C.火山喷发D.天空出现彩虹 2.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和水汽B.臭氧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尘埃D.氧和氮 3.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臭氧 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5.下列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的是() A.氮和氧B.水汽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固体尘埃D.二氧化碳和固体尘埃 6.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 (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 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或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 节分配均匀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高温多雨 信风带 干季高温少雨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 (1)1月份??????????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北太平洋低压陆地高压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陆地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5.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对比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 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 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 干燥 炎热多 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复习思考题(一)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1.作用于大气的基本力有哪些? 2.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由哪些方程组成? 3.研究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最合适坐标是什么坐标? 4.局地直角坐标的定义是什么? 5.P坐标系下的方程是什么? 6.气象上常用的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有几类?分别说明其意义。 7.气团的概念,如何分类?试解释气团变性? 8.什么叫锋?有儿种类型? 9.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 10.冷锋和静止锋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11.什么是锢囚锋?锢囚锋附近天气有什么特点? 12.锋生的定义是什么?影响锋生的因子有哪些?请从热力和动力机理上说 明。 13.我国主要锋生带有哪几个?与之相对应的锋面气旋有哪些? 14.气旋、反气旋的基本观念,它们如何分类? 15.什么是涡度,其意义是什么?涡度方程及其意义。 16.位势倾向方程与Omega方程及其意义。 17 .请描述温带气旋的经典模型。 18.锋而气旋的天气过程有哪几个? 19.温带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 20.东亚气旋与反气旋有哪几类? 21 .什么是大气环流,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儿层? 22.大气平均流场特征。 23.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24.极地环流、热带环流和三圈环流定义。 25.冬夏季极地环流的特征如何?近地面温度特征是什么? 26.什么是极夜急流?请叙述我国冬季寒潮与极涡的联系。 27.冬夏季全球平均纬向风分量和经向风分量如何分布? 28.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全球海平面图上冬夏季有哪几个大气活动中心?对 流层中层北半球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有什么特征?平流层中部乂如何? 29.西风带扰动特征。 30.什么是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阻塞高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对中国天气 有何影响? 31 .阻塞高压的建立有哪儿个共同特点?建立时.期各等压面之间冷暖平流如 何配置? 32.什么是热低压和地形低压?什么是准两年周期振动? 33.急流的概念和分类,急流附近天气特征和原因。 34.什么是急流?全球有哪儿个高空急流?请叙述低空急流的概念和基本特 点。 35.请叙述东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和热力特征。东亚季风的环流特点是怎样的? 36.我国雨带演变的基本特征。 37.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38.线性外推的原理和方法。 39 .您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的理解。 40.寒潮的标准。 41.寒潮强度如何划分?冷空气源地和南下路径都有哪些? 42.什么是关键区?冷空气活动所伴随的天气是什么? 43.寒潮爆发的过程有哪两个?寒潮过程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44.与寒潮有关的天气系统。 45.按照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的定义,在我国如何定义降水量级? 46.一般降水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些方面?请给出示意图。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动力气象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掌握动力气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基本假定动力气象学(性质)是由流体力学中分离出来(分支),是大气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动力气象学定义:是应用物理学定律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和其它大气运动过程学科。 动力气象学研究对象:发生在旋转地球上并且密度随高度递减的空气流体运动的特殊规律。 动力气象学研究内容:根据地球大气的特点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主要研究内容有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风场、气压坐标、环流与涡度、风与气压场的关系、大气中的波动、大气边界层、大气不稳定等等。 一、基本假设: 大气视为“连续流体”,表征大气运动状态和热力状态的各种物理量(U, V, P, T, et al.) 看成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连续函数; 大气宏观运动时,可视为“理想气体”,气压、密度和温度之间满足理想其他的状态方程,大气是可“压缩流体”,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二、地球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 大气是“旋转流体”:90%的大气质量集中在10km以下的对流层;水平U, V远大于w(满足静力平衡);Ω =7.29?10-5rad/s,中纬度大尺度

满足地转平衡(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当)。 大气是“层结流体”: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阿基米德净力使不稳定层结大气中积云对流发展;阿基米德净力使稳定层结大气中产生重力内波。 大气中含有水份:水份的相变过程使大气得到(失去)热量。 大气下垫面的不均匀性:海陆分布和大地形的影响。 大气运动的多尺度性:(见尺度分析) 第二章大气运动方程组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有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等。支配其运动状态和热力学状态的基本定律有: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状态方程等等。 本章要点: 旋转坐标系;惯性离心力和科氏力;全导数和局地导数;预报和诊断方程;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及其讨论;局地直角坐标系。 一、全导数和局地导数的概念 拉格朗日方法:以某物质体积元(微团)为对象,研究它的空间位置及其物理属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并且推广到整个流体的运动; 欧拉方法则以流体空间某一固定体积元(空间点)为对象,研究不同流体经过该固定点时的运动及其物理属性变化的规律,从而掌握流场中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以温度T为例: T(x, y, z, t):x=x(t); y=y(t); z=z(t) u=dx/dt; v=dy/dt; w=dz/dt

动力气象试题分类 试题参数(分值,难度系数,知识点,题型) 组卷参数(题型比例,难度比例,章节比例) 一、 填空题 1.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物理定律有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8,1,2,1) 2. 在旋转地球上,一个运动着的空气微团所受的基本作用力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8,1,2,1) 3. 中纬度大尺度运动具有以下基本性质,即准水平、准定常、准地转平衡、准静力平衡和准水平无辐散。(10,1,2,1) 4. 环流和涡度都是描述流体涡旋运动的物理量,前者是对流体涡旋运动的宏观度量,后者是对流体涡旋运动的微观度量。(4,1,6,1) 5. 在埃克曼层中,风速随高度增加增大,风向随高度增加顺转。(4,1,8,1) 6. P 坐标系中,地转风的表达式是k f V g 1,地转风涡度的表达式是 201f g 。(4,1,4,1) 7. 平流时间尺度U L ,气压水平变动的地转尺度U Lf P h 0 。(4,2,3,1) 8. 科氏力是一种视示力,科氏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的方向垂直。(4,1,2,1) 9. 建立P 坐标系的物理基础是大气的静力平衡性质,P 坐标系中静

力平衡方程的形式为 p ,连续方程的形式为0 p y v x u p p 。(6,1,4,1) 10.定常情况下,埃克曼层中的三力平衡是指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和湍流粘性应力之间的平衡。(6,1,8,1) 11. 理查孙数是湍流运动发展的重要判据,其定义式为i R = 2ln z V z g 。 (2,1,8,1) 12. 任意高度z 的气压 z gdz z p )(,其物理意义为任意高度上的气 压 z p 相当精确地等于该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重量。(4,1,4,1) 13. 700百帕地转风为东风41 s m ,500百帕地转风为西风81 s m ,则700-500百帕之间的热成风为西风 12 1 s m 。(4,1,5,1) 14. 地转风向随高度增加逆时针转动,与此相伴随的温度平流为冷平流,地转风向随高度增加顺时针转动,与此相伴随的温度平流为暖平流。(4,1,5,1) 15. 在大气行星边界层中,近地面层又称为常值通量层,上部摩擦层又称为埃克曼层。(4,1,8,1) 16. 大气中的四种基本能量形式是内能、位能、动能和潜热能。(8,1,9,1) 17. 写出以下无量纲数的定义式,基别尔数 01f ,罗斯贝数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冬天气压大.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

☆专题5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一、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冷高压 热低压和冷高压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关系。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引起气压高低变化的重要原因。 1.热低压:热低压是气温和气压的双重表现,二者具有相关性,“由于热而形成低压”。 如下图1 为热力环流简图,近地面A点附近气体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这就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是最典型的热低压带。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和海洋热容量不同,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同纬度的地方陆地比海洋温度要高,在陆地形成了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在北美大陆形成北美低压。我国夏季午后(14 点)“闷热”,多对流雨,就是热低压造成。 2.冷高压:冷高压是指近地面受热少气温低,气体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空气分子大量集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如热力环流图中的B 点。在三圈环流模式图中,极地高气压带便是典型的冷高压,极地气温低,高空气体下沉。冬季北半球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气温低而形成亚洲高压,在这个高压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冬季呈现“干压表现为气温与气流的因果关系。其垂直方向的气流可认为是冷热气流。其形成要与气旋、反气旋(气流分布状况)区别开来。气旋的中心气压是低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由四周向中心流,中心气体大量集聚,因而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气流,可称之为推动气流。与这相反,反气旋中心是高压,中心气体往四周流,其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补充,可称之为补偿气流。无论是推动气流还是补偿气流其成因都与冷热气流不同,它们都是动力原因引起的。 二、动力原因形成的热高压、冷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高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冷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1.热高压:如图2,南北纬30°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就是典型的热高压。热是指纬度低,高压是指气体集聚,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如果有,可以这样认为高压加剧了“热”。北半球来自赤道上空的源源不断的气流向极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无摩擦力),逐渐偏转为西风,气流在南北纬30°的上空集聚,最后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副高的控制下世界上一些地区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等。我国7、8 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动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流域由于受到副高的控制形成了伏旱天气,持续高温不降,可谓“真热”! 2.冷低压:如图2,在南北纬60°,因地处高纬,气候非常寒冷,近地面来自低纬的暖热气流与来自极地冷气流在此相遇,气体辐合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

作业习题(作业与思考题分十章) 第一章绪论 1.系统分类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 2.天气包含哪些现象?可定量化的要素是哪些? 3.天气和气候是怎样定义的? 4.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知道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天气和气候信息对我们的生产和 生活有什么作用? 5.对流层大气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6.研究天气学需要用到哪些传统学科的基础知识?天气学与动力学的关系怎样?天气学怎 样走进人们的生活? 7.什么叫专业气象服务?什么叫气象经济学? 8.对地面附近的天气系统和对流层中、高层大气扰动,有哪些水平尺度与时间尺度匹配的 天气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9.描述大尺度天气学与大尺度天气动力学,中小尺度天气学与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以及 大气湍流等方面的关系。 10.天气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11.制作天气预报用到哪些方法和手段? 12.有哪些地图投影方法? 13.天气图的种类有哪些? 14.怎样分析等压线、等高线和等温线? 15.怎样分析流线? 16.地面天气图有哪些要素?高空天气图上有哪些要素? 17.日常天气预报中有哪些内容? 18.现在人们可以从哪些媒体上获得天气信息? 19.什么叫滚动预报? 20.天气学的发展有哪些阶段?天气学发展的前景怎样? 21.学习天气学需要具备哪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应用? 22.为什么我国很多气象台站冬半年与夏半年用的地面天气图底图范围不同? 第二章基础理论 1.等引力位势面与重力位势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气压随高度的降低在冷空气中比在暖空气中快? 3.解释为什么地面天气图上要用海平面气压? 4.重力位势是怎样引进的? 5.大气运动方程中哪些项是非线性项,哪些项是线性项? 6.气象学问题的研究中常用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形式是怎样的? 7.写出气压坐标下大气运动方程的形式,与高度z坐标方程有什么不一样? 8.由大气热力学方程如何做出局地的日平均和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来? 9.利用厚度方程可以讨论等压面形势的垂直变化和水平温度分布之间的联系,给出几种气 压系统与温度场的配置关系。 10.天气尺度的大气运动存在哪些平衡关系? 11.地转风关系在怎样的条件下满足?在画什么地方的天气图时要考虑地转风关系? 12.解释为什么北半球上层等压面图上平均高度向北降低? 13.梯度风是在哪三个力的平衡下得出的?为什么高压对应的风小,低压对应的风大?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其一: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其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将来初三会学到).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1 / 14

气压变化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初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2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