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5篇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这份意见的出台,在党员干部中间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讨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释放出事业为上、时不我待的强烈信号,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奋发作为的磅礴力量。

时间进入到新的历史节点,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不管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言,或是对于党员干部个人而言,都被赋予了新的希望。不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不凝聚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就无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落实,就无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担当新作为,就是要在新起点上整装重新出发,为新目标夯基蓄势,用实干书写新时代新作为的赞歌。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敢于担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担当的勇气,提升担当的能力,激励担当的作为。

目前,党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新时代新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专业知识、专业业务精湛,实绩突出。干部的能力素质,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新的神圣使命,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考验。要深入查找“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工作领域的新表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过硬措施坚决进行纠正整改。面对出现的复杂问题能挺在前面,敢于负责。

这份意见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画面,让我们觉得“中国梦”指日可待!

【篇二】

近年来,组织用人,鲜明导向,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等,干部管理体制已经很完善了,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有了较大变化,总的来说,上下形成了极强的干事创业的氛围,但是在极个别地方还是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难办”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刚入职的年轻干部“机关化”,怕吃苦,自由散漫,比一些老同志还讲资格。

这一是干部自身素质的问题,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缺乏党性锤炼。二是机制体制的问题,大家常说,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干部是鲤鱼跃龙门,考上了就是端上了“金饭碗”,虽然这个表述不准确,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个工作的“稳定”,稳定到缺乏竞争,稳定到没有压力。虽然我们也有年度考核,也有半年总结,也有监督检查,也有效能问责,虽然我们也在说“能上能下”,选贤任能,但是这个平时监督的压力有多大,向上晋升的渠道有多大,体制内的同志都是清楚的。所以一些干部一旦考上了公务员、事业干部就感觉一劳永逸了,把为人民服务当做一个工作,工作紧干也是干,慢干也是干,只要不犯大错,不贪污挪用,不行贿受贿,谁也拿我没办法。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制度,但是在制度坚持上,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管理干部看人情,怕得罪人,用干部的行动自觉代替了自身的管理责任。严格来说误人、误己、误事,不仅是干部难以成长,不能胜任新时代的工作要求,更重要的是

耽误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兴衰和成败,这样的错,不可容,不好纠。所以笔者认为,在正向激励和关爱的同时,要严格干部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仅做到“能上能下”,更要坚持“能进能退”,对那些坐等下班,不干不为,慢干慢为的干部,坚决剔除,这样我们才能还其他干部以公平,给老百姓以太平。轻装上阵开创我们的新时代,革命的新征程。

【篇三】

当前,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总体是高的,少数干部受到消极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信念有所动摇,精神有所懈怠,部分干部心理压力过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出现了一些消极苗头。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来看,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鲜明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新时期对于敢担当、敢负责、善作为的干部,要建立敢担当作为干部的容错环境,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加油鼓劲,让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无后顾之忧。

所以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从思想教育、选贤任能、考核评价、容错纠错、能力提升、关心关爱、凝聚合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值得关注、意义最大的,是以科学的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作为专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一份文件,《意见》直面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凸显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体现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总结长期以来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干部选拔和管理规律的认识,着眼于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干部要有新气象新状态新作为。中央制定出台这样一个文件,释放了鼓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强烈信号,发出了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奋发作为的动员令。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一定能够消除干部的担心顾虑,提振他们的信心勇气,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既然有国家这个坚强的后盾为干部们保驾护航,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人民服务呢,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做一个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的起自己,问心无愧的好干部吧!【篇四】

编者按: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随着《意见》的印发和贯彻落实,必将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这对广大干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笔者认为新时代,广大干部要担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首先要重视培养和保持良好心态。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却经典、精辟。心态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待工作、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是影响党员领导干部人生成败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个。心态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行为、办事的出发点以及做人的准则。积极、正面的心态有助于党的事业和个人的成长,消极、负面的心态只会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对广大干部俩说,重视培养和保持良好心态,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培养和保持良好心态包括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与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