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定位

1.知道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综合思维)

2.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理解各主要层次的特点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知识链接]

1.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气 氧气

呼吸作用,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气体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2.降水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2有凝结核3空气抬升遇冷凝结

3.水汽和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

4.电离层与无线电波

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知识

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分层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 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重点一大气的组成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大气的组成。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冰洋的冰层面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会增加1.5%~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烃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1985年再耗减25%。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与大气中的哪种主要成分有关?

(2)臭氧有什么作用?

(3)针对上述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有效的措施?

【提示】(1)CO2

(2)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3)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研发新型制冷设备,控制氟氯烃的产生。

【归纳拓展】

大气组成的记忆

大气由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等组成。

1.根据组成所占比例区分干洁空气:

氮气78%氧气21%而二氧化碳和臭氧只占少量。

2.根据不同功能记忆:

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O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学以致用】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要理解大气组成中干洁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其中,主要的成分为氮气(78%)和氧气(21%)。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集中在25千米以下的底层大气中。

答案:C

2.低层大气的组成物质中( )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红外线

C.水汽和固体杂质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解析:考查的是大气组成成分的作用。其中,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保温;O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并且对地面保温;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C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二氧化碳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答案:C

重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探究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aerosphere),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 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线。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共分为几个层次?

(2)A层气温如何变化?B层气温如何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

(3)二氧化碳和臭氧分别有什么作用?人类活动对其含量有何影响?

(4)简述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的原因。

(5)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会有何影响?会带来什么问题?

(6)简述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原因。

【提示】(1)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

(2)A层气温变化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B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该层的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的。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臭氧总量减少。

(4)平流层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少,杂质小,能见度好,故非常适宜飞行。

(5)影响: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带来的问题:温室效应。

(6)主要原因:一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二是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归纳拓展】

1.从近地面到太空大气的温度、密度、气压、水汽和尘埃含

量的变化,如下图:

2.大气垂直分层

【学以致用】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按计划,我国于2016年前后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舱,并随后发射了神十一号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工作。实验舱和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Ⅰ层 B.Ⅱ层

C.Ⅲ层 D.Ⅱ层顶部

1~3.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第2题,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第3题,实验舱和飞船位于高层大气中。

答案:1.B 2.D 3.C

素养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综合思维)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和固体尘埃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解析:干洁空气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水汽和固体尘埃的含量也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答案:C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A.对流层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解析: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而臭氧主要分布于平流层。

答案:B

素养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区域认知)

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据此完成3~4题。

3.此刻,客机飞行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4.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 )

A.环境污染 B.全球变暖

C.荒漠化 D.森林破坏

3~4.解析:第3题,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等出现在对流层中,据材料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说明客机飞行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第4题,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B项正确。

答案:3.A 4.B

素养三臭氧层的破坏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5.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臭氧空洞最严重的是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答案:由于“三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进而破坏臭氧层。

((人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高1地理教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情感——初步了解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对流层为主)。 教学难点 各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挂图2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观察 【引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目光集中在地球——这颗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 的星球上。我们一般只了解地表局部区域的概况,而无法看到它的全貌, 那么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展示挂图】“地球圈层示意图”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续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地球分为几个圈层? 地表以外包括哪几层? 对!地球可分为里三层,外三层,其中地表以外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称为外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一章,我们首先了解大气圈的一些知识。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提问】大气对于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分别有什么影响?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9~40页,将答案画出来。 【小结】可以说,没有大气就没有水和生物,大气是地表形态的雕塑者。对于人类来说,大气具有独特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大气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认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对!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请大家看课本第41页干洁空气的组成图。 【提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你知道氮和氧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作用吗? 【总结】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者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提问】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 【提问】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干洁空气中含量虽然不到0.1%,但其作用不可低估,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总结】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其原因我们将在下一节讲述;臭氧能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答:六个圈层;地表以外包括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答:(略) 答:水汽和尘埃。 答:氮和氧。 答:(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2.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方法 谈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第一章我们认识了行星地球,也知道了地球是一个普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有生命。那么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没有的条件是什么呢?之前我们也讲到过,分别是(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3)、液态水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条件二中的大量气体是什么。 [新课教学]: 板书:一、大气的组成 师:大家阅读书第28页的四段话,阅读时要带着“大气究竟由什么组成”这个问题去阅读。 师:大家阅读完了吗?接下来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 师:回答正确。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其中水汽和杂

质含量很少。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书上图2.2,一起看看干洁空气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教学目标 1、依据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依据地理资料,说明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高度 3、依据地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2、教学难点 不同大气分层的天气状况及缘由;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气流的运动方向〔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书本图2.1及引言局部,导入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1、干洁空气

〔1〕概念 低层大气中〔25km〕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2〕组成 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根本元素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根本原料;汲取地面辐射的力量强、使气温上升〔举例:捂被子〕 臭氧:汲取紫外线,使大气升温;削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爱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 〔1〕水汽 水的相变,产生一系列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汲取和释放 作用:使大气升温〔洗澡放热水〕 (2)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降水的条件:充分的水汽; 凝聚核〔杂质〕; 降温〔遇冷凝聚〕→空气上升→受热〔水壶烧水〕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密度 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大气分层〔认真看图2.5〕顶部:60℃. 〔1〕对流层〔可适当补充逆温〕 ①气温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大气运动状况:对流运动〔上部冷,下部热〕 ③高度范围:高纬:〔纬度高,大气对流弱〕:89km 中纬:1012km 低纬:〔纬度低,热量充分〕:1718km ④天气状况:天气简单多变,多云、雨、雪等天气 缘由:a、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 b、对流运动〔空气上升,大气降温〕 〔2〕平流层 ①高度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km ②气温特征: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 缘由:在平流层22km27km处有臭氧层。臭氧汲取紫外线,使大气升温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第1册学案: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概述 〔课标导航〕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大气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能够画图分析大气的热力环流,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5.能绘制在近地面和高空两种情况下的风向及受力情况。 6.能分析简单的天气图,判断风向、风速。 7.以某种大气污染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核心素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气象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大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 本章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以下3 种学习方法: 1.绘图示意法。本章的大量概念、原理、过程都需要借助图像理解和应用,因此需要我们养成动手绘图的习惯。 2.案例分析法。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联系物理上讲的气压概念,认识高压和低压。 3.联系实际法。如学习“风向”这一内容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收听收看中央或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增强对天气变化、风向、风速的深刻认识。 〔生涯规划〕 项目专业或高校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大气科学、气候学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

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 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认识大气的物质组成。 2.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理解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利用不同区域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分析飞机飞行高度变化。 区域认知:能够解释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及各圈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 人地协调观:理解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协调意识。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 和氧气。 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要点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和高层大气。 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自主梳理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__干洁空气__。25 千米以下的干洁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__氧__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__氮__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__二氧化碳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__保温__作用。__臭氧__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 保护伞”。 3.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__天气变化__中扮演重要角色。大气中的__杂质__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__温度__、__运动状况__和密度。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章讲述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大气中某些成分及其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何特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联系?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大气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本章内容包括两节,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本节课主要阐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5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一节。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

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接着教材以图表、案例分析和活动形式阐述大气的组成。最后教材以示意图形式阐释大气的垂直分层。本节内容分为“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两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二)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及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在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大气分层,说出各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 4.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气组成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1.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特征,认识不同地区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结合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分析各个分层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相关图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业质量目标 四、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是从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起,而后分章节针对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叙述,是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入杂,由单一要素向要素综合过渡的逻辑顺序编排的。本章主要涉及大气的基本知识,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 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的内容。其中第- - 节主要讲述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垂直分层,在本章中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五、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经历了第一章节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宏观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大气是日常生活中经验丰富的要素,学生的了解度较高,能够充分调动初中已有知识和实际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容易参与,积极性较高。 六、学习重、难点 1.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七、教学方法 课前:任务驱动自学反馈;课中:合作探究引领提升 八、教学过程 复习预习反馈: 1. 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划分情况。 2. 地震波有何特性? 3. 地球内部圈层各有哪些特点? (一)新课导入 奥地利“坠落人”39千米高空跳伞视频播放。观看视频思考: 1、39km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1)________: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________: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________⎩ ⎪⎨⎪ ⎧绿色植物进行 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4)臭氧 ⎩ ⎪⎨⎪⎧吸收太阳光中的 ,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 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 (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 (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 (2)城市大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通常比农村多。( ) 【易错辨析】 二氧化碳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料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知识链接1】 (1)雾霾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降水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有凝结核 ③空气抬升 遇冷凝结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必修第一册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知能素养对标 【必备知识一:大气的组成】 地理事实 1.低层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2.低层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作用 (1)干洁空气 ①主要组成及其含量(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臭氧等含量很少。 ②作用: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同时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核心概念 低层大气: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低层大气所含空气占整个地球大气层80%以上,对天气和气候有直接的影响。 【必备知识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理事实 1.划分依据 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分层 (1)对流层 ①高度范围:低纬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地区为8-9千米。 ②主要特点及其成因: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③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 ①高度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②主要特点及其成因:a.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增温。b.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c.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水汽、杂质少。 ③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航空飞行。 (3)高层大气 ①高度范围:从平流层顶部到3000千米的高空。 ②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大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距离地面远,受引力作用小。 ③与人类的关系: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核心概念 电离:或称电离作用、离子化,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分析】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1-2节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重点阐述主要成分的作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成分会发生变化。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等。地球大气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可分三层垂直结构,重点阐述三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呼吸和光合作用,学生比较熟悉,可从此入手,切入大气成分的作用。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极端天气事件,介绍大气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熟知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综合思维 从人类与地球大气相互影响的角度,认知大气成分与大气垂直分层。 (三)地理实践力 从运动员训练基地的选择,看大气含氧量对人体的影响。 (四)人地协调观 树立人类与大气相互影响的地理观念;践行保护地球大气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2.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师: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万米的氦气球携带的太空舱上跳下,并成功着陆。我们从图片中是否可以看出他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需要穿着宇航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学习来找到答案。 [新课教学]: (板书)一、大气的组成 师: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程标准】 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思考: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 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新课讲授】 一、大气的组成 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中主要成分有什么呢? 1.大气成分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读课本P28页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 【问题】干洁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干洁空气的成分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展示图片,让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在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

2.低层大气的作用 给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的作用。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化学式O2,无色无味气体,在航空航天、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腐烂)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化学式N2,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大气中占78%,惰性元素;它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化合物可用肥料。 通过读图,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参与的化学反应,从而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CO2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不支持燃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举例军训的时候晒黑主要是太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从而引出臭氧的作用。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目标 2.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险家之旅(一) 【教学内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2.1)。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新课讲授】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就让我们跟随神州十五的舱外摄像机一起来一场大气探险之旅吧。 探险之旅第一站:大气的组成 每一站都需要完成探险任务才能进入下一站,接下来一起来看第一站的任务吧。 任务卡1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小组合作】读图说出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成果展示】分小组上台展示介绍, 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气、氧合占体积的99%。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78%。 氮元素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很多复杂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氧气是大

气中含量仅次于氮气的气体,占21%。氧气是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干洁空气中还有一些成分占比较小但作用巨大的。二氧化碳占0.03%。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以及人类活动。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高空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臭氧在距离地面22~27km时浓度最高的区域,称为臭氧层。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在低层大气中,臭氧浓度增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水汽含量很少,却在天气扮演重要的角色。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教师】恭喜同学们成功完成任务卡1,通过任务卡1我们了解了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接下来发放任务卡2,我们一起来看看又会有怎样有趣的任务吧。 任务卡2: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案例1】读图描述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原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案例2】广泛使用电冰箱、空调等,释放大量含氟化合物(氟利昂),破坏臭氧层。臭氧层被破坏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案例3】挑战任务:大气中氧气含量多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答:1.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地形均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

地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同步备课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小节教案学习及章末总结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由□01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构成。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1)氧是维持□ 02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 03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04保温作用。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05紫外线,使大气□06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5)水汽和杂质是□ 07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判断正误。 (1)干洁空气以氧气为主。(×) (2)臭氧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大气成分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杂质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举例说明人类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提示 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破坏森林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使臭氧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根据温度、□01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02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判断正误。 (1)臭氧层位于对流层。(×) (2)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2.大气各垂直分层的主要特点 (1)对流层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033/4和几乎全部的□04水汽、杂质;高度因□05纬度而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06递减,有利于大气的□ 07对流运动。 (2)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08升高;在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09臭氧层;以□10平流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 气温先下降后□ 11上升;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12电离层;空气密度□13很小。 2.随高度的升高,对流层气温( ) A .升高 B .先升高后降低 C .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 C 解析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3.一架飞机保持在15千米的高度,由赤道飞往北京,依次会经过大气垂直分层有哪些? 提示 对流层、平流层。 任务探究 大气的组成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定位 1.知道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综合思维) 2.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理解各主要层次的特点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知识链接] 1.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气 氧气 呼吸作用,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 碳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气体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2.降水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2有凝结核3空气抬升遇冷凝结 3.水汽和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

4.电离层与无线电波 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知识 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分层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 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重点一大气的组成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大气的组成。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运用图片与表格,综合分析大气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与含量的改造作用。 区域认知:借助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从运动特征、温度变化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例举实例认识各层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气成分比重图与大气垂直分层图,培养读图绘图能力,学会用思维导图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简化及以内容,降低记忆难度。 人地协调观:例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之间的关系。明白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大气结构和物质组成,最终对人类生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难点是“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时建议 1课时。 实施建议 【导入】 方式一:以教材所设计的情境“高空跳伞”进行引导和拓展。着重分析以下三个问题。其一,近地面大气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各自有哪些作用?其二,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近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其三,这些不同的大气特点与鲍姆加特纳配备的特制宇航服有怎样的联系?教师也可以播放该跳伞过程的视频,请学生思考高空大气和近地面大气在成分及特点上的不同。此外,除了特制宇航服,太空舱还配备了哪些特殊的仪器、仪表设施?这些设施充分考虑了高层大气的哪

些特征? 方式二:提问导人。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在倾听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过渡到大气的组成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更准确地确定教学起点。反向设问,也能引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大气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方式三:实验导人。教师提供实验装备和材料,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简单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方式四:引入与本节课学习主题相关的大气科学内容,或展示科研人员对高空大气的探索例如,将无线电探空仪悬挂在一个直径约2米的探空气球上,随着探空气球上升,探空仪将探测气压、温度、相对湿度等,并通过无线电波将结果发给地面接收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900个高空观测站,各国可以通过国际协议互相交换探空数据。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科研人员为什么要探索高空大气的特征?提出问题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渗透全球合作共同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 【大气的组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分“大气环境对人类”和“人类对大气环境”两个角度展开。 一、说明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等的重要作用 1.这部分教学活动的重点为读图获取信息。阅读教材中图 2.2启发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思干洁空气中四种最常见的气体是什么?“其他气体”还包含哪些成分? 2.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成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等的影响。 (1)可以由学生谈一谈各种气体(如氮气)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补充并善。 (2)引导学生理解大气中有的气体含量虽小却很重要。例如,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吸收地面辐射而使气温升高(原理可留待下一节讲解),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动会影响低层大气的温度。同样如果没有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将对生命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减少大气中臭氧含量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 1.完善图表,理清大气的组成及各组成物质的作用; 2.分析图表资料,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体验大气成分与含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结构中各层特点; 2.气温的垂直变化和空气运动特点的原理。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地球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成分、作用 2、人类活动与大气的关系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气温空气运动与人类关系 3、高层大气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检测,并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对上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及特点、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借助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大气圈的描述,展开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展示相关材料与食品,引导学生对大气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 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大气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寻找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大气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叫做干洁空气? 3、大气中的各种组成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 4、人类活动对大气有什么影响?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把控,训练学生从材料中发现关键问题所在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水汽以及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是指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78%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气21%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二氧化碳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使气温升高,对地面保温臭氧极少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杂质作为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教师注意解释凝结核的概念: 是使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时,作为凝结核心的颗粒。在纯粹只有气态水分子和其他气体存在的空间中,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小,些微的温度下降并不足以使过饱合环境下的水分子相互凝聚成为液态,此时若有恰当的固态表面则可以做为媒介使表面上聚集的水分子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并且持续和气态水分子作用而造成冷凝,若此固体为微小的颗粒,则水的冷凝发生于颗粒表面上并且快速将颗粒包裹而成为微小雾滴,大量的微小粒子形成大量聚集的雾滴而成为云雾,雾滴够大且够密集的云雾则雾滴间互相碰撞结合后体积增大而形成雨滴。若温度够时将不生成雾滴,而是于凝结核上直接生成水的固态结晶,结晶持续成长后成为肉眼可见的雪花。除矿物的微小颗粒外,细菌、真菌及微小藻类也可以作为凝结核。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本29页案例,使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大气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为学生树立起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页活动,了解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设立的目的,思考为什么去青藏地区旅游很多人会产生高原反应? 从教材P30页表格2.2可以得知,随海拔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逐渐降低,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设立的目的就是在适当缺氧的环境下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含氧量仅为沿海平原地区的61%,对于习惯于低海拔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们来说含氧量过低,所以有的人就会因缺氧产生呼吸困难而引发一些身体不适症状,含氧量太低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也因此,去往青藏高原地区一般都要准备氧气补给,以备急需。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_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重点】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2.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各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⑤臭氧。 2.水汽和杂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大气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非常薄弱的。

2.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本能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学习障碍 本节内容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大气的有关知识,知识储备的缺失会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将大气的组成与分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这节课中首先要利用教材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其次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图表及资料训练其分析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效果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从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来看,本节课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 活动的设计不够,学生更多的是在看教师的展示,他们自己的活动稍少。 而基于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教过程:学生通过地理活动,发现 了什么问题?新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是什么因 素把它们联结起来的?是什么方法导致了你的发现?更进一步的学生活动境界,应是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学会反思“以反思为核心,才能让学生真正 深入到地理学习过程之中,也才能抓住教学思维的内在实质”。 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是从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起,而后分章节针对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叙述,是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入杂,由单一要素向要素综合过渡的逻辑顺序编排的。本章主要涉及大气的基本知识,

【新教材精创】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位于地理1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大气圈物质组成、垂直分层展开详细叙述,深入学习大气圈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与此同时,本节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与大气运动特征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奠定良好基础。 重点: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大气各层运动状况与温度变化 教材、笔记本、白纸、彩笔

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视频,讲述奥地利“坠落人”升空后从39km高空跃下事迹。提问学生39km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这个人要穿特制的宇航服?由此转入地球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的教学。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宇航服主要是为了适应39km高空大气稀薄、温度低的环境。由于地球引力减弱,高空大气与近地面大气相比,密度降低、氧气和水汽含量减少。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用新奇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讲解 (一)大气的组成与作用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绘制干洁空气成分比重图,分别讲述干洁空气定义,氮气、二氧化碳、氧气、臭氧等物质组成成分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整理之势,用表格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在笔记本或教材中绘制干洁空气成分比重图,补充个大气成分的主要功能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 氮气 78%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21% 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干洁空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介质 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 固体尘埃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设计意图】整合书本知识,梳理要点,通过对比区分降低记忆难度。 【教师活动】展示雨、雪、雾景观图,运用动画演示水的相变过程和雨的形成过程。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尘埃对成云致雨的重要作用,此过程伴随着巨大而热能的转换与吸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