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大纲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大纲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大纲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四年级)

学时/学

26/2

分:

一. 目的与要求

环境科学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研究以及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行为不自觉地导致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转化,21世纪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人与自然相和谐这个主题。对21世纪化学专业人才,还应加强以下两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1) 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及其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即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环境问题的实质与根源,以期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2) 具备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是:

1.由于大多数的生态环境问题都与化学物质直接相关,环境化

学学科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化学专业人才,需要有较扎实的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2.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

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本课程在依次讲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各圈层的环境化学之后,对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做了论述,这将有利于学生针对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的趋势掌握防治控制的知识与技能。

3.本课程在内容阐述中既充分运用传统化学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解释环境化学问题,又注重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期在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作为多组分、多介质复杂体系的实际环境过程。

4.本课程探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反映的科研成就所涉及的

不少环境问题也仍然是21世纪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如臭氧层耗

损、水污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问题等;并增加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内容。

二.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学时分配(26学时)

第1章绪论(2学时)

1.1环境化学

●环境问题●环境化学

1.2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

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第2章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2.1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大气温度层结

●辐射逆温层

●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

2.2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光化学反应基础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

●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光化学烟雾

●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

雾型污染

●酸性降水

●大气颗粒物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2.3大气污染数学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大气污染模式

●大气污染箱式模式

●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第3章水环境化学(6学时)

3.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

形态

3.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3.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3.4水质模型..

●氧平衡模型

●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

第4章土壤环境化学(3学时)

4.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组成

●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土壤吸附性●土壤酸碱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