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知识

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

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

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二、杠杆的应用

二、讲述三种杠杆

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

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回答)

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杠秤为什么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可以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略)

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2020年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讨论案秤和杠秤为什么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可以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4.1简单机械-------3 杠杆的应用 教案

杠杆的应用 【教材分析】 杠杆是简单机械整个这一章的重要知识点,且于杠杆概念比较抽象,物理学中的“杠杆”是一个理想模型,理解较为困难。这一节课是:物理回归到生活,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杠杆以及杠杆平衡原理后,对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杠杆进行分析,并学会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学也需要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归到具体的实践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杠杆这种机械,同时在生活中学会加以运用。 【教学设计思路】 从杠杆平衡条件引入,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三种不同应用,使学生通过对实际机械的观察、思考和研究,并以图片、动画等辅助形式,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综合杠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对各种杠杆进行功能判断和选择性运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杠杆,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思考,培养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力求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验等多个方面来实践其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三种分类,并理解它们的特点。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2、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三种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会判断杠杆的种类。 【教学方法】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说明一:知识点复习: 1、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完成活动卡练习1 巩固已有知识,为 新课教学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 1、活动: 介绍自己的杠杆 2、根据力作出力臂: 实物投影展示并纠正错误 结论: 同桌协作观察思考 上讲台交流介绍自己的杠杆 完成活动卡练习2 个别小组上台实物投影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 协作交流能力,并 为下面的教学内容 做铺垫 巩固力臂知识,训 练学生能正确找到 杠杆的力臂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 的物理公式,分析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杠杆的使用

3杠杆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会使用杠杆尺做杠杆的探索性实验; 2、尝试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 3、按照能否省力的标准,将身边的一些杠杆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什么情况下不能省力。 三、教学难点: 将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 四、课前准备: 杠杆尺、钩码、标尺、一些杠杆的实物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撬桶盖示意图,学生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 杠杆能用小小的力量完成了不起的工作,那它为什么能省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2、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观察杠杆尺的结构,将其与杠杆进行对比,认识杠杆尺也是一种杠杆。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用手在右边将杠杆撬起来,将手换成钩码试试。体验到可以将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成重物,右边的钩码看成所有的力。 3、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 让学生阅读教材P6“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实验,让学生尝试实验,用多种方法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交流记录到的情况。 设问: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力点离支点越远,就会把左边的重物撬得越高。) 4、改变杠杆尺的状态研究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两边随意挂上一些钩码,观察两边钩码的情况并(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的一类)分类填写到下边的表格之中: 表1

观察用较少钩码就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观察用了较多钩码还不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使用这种杠杆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杠杆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五要素”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教学难点】 难点1:画力臂;难点2: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难点1的解决办法:(1)要强调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并与几何中“画垂线”的方法对比进行学科知识渗透;(2)教师作“画力臂”示范;(3)总结归纳画力臂方法的口诀。 对难点2的解决办法:要在学生设计最困难的地方出示“路标”,着重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如下问题:(1)动力和阻力大小怎样测量?——分别用两组钩码重力作为动力和重力最方便测量;(2)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怎样测量?——杠杆有多种平衡状态,取水平位置时的平衡状态最方便测量。 【教学器材】 杠杆支架钩码回形针(分组,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跷跷板,想一想它的两端为什么不断地翘起、落下?大家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学完这节书我们就会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杠杆)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杠杆 (通过展示图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了解复杂的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从而说明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师:我们也来学阿基米德利用杠杆(笔)来撬动地球(球),观察、思考什么是杠杆,有何特征? 生1:直的硬棒。 生2:能绕一个点转动。 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杠杆【公开课教案】

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具: 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 复习: 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学生板演) 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板书课题) 新课教授: 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 (模拟撬粉笔盒) 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

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 详细介绍: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 (一)教学要求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具: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1.三种杠杆(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

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2)教师总结: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板书:“1.三种杠杆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

杠杆教案设计

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新课教学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

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 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学生回答)

杠杆的应用

课题:杠杆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1、会判断三种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起子(汽水一瓶)、镊子、天平、多媒体。 设计思想: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关于杠杆的资料,然后完成小论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杠杆的分类”。 2、根据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启发学生多举出生活、生产中应用杠杆的 典型实例,让学生动手通过实验,提出杠杆可分为省力、费力和等臂杠 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 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只要您让我有一个地方站着,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动起来。”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对国王说。“哈哈!你太吹牛了!”国王大笑着说:“你先给我推动一样东西看看,看你讲的话怎么样。”当时,国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没有办法推到水里去。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来,恐怕也不能推动。国王对阿基米德说:“那么,就请你来帮忙吧,把这条船推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了一条拉绳,然后请国王来看表演。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阿基米德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决了。”国王半信半疑,手里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这么轻轻一拉。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地向海里滑去就象耍魔术一样。国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在这个小故事里,聪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运用了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应用,杠杆对人们有什么应用呢? (投影)(动画1翘翘板) 从幼儿园放学后的小明、小伟和大勇正在玩翘翘板,他们三人一起站在翘翘板上,站在同一边的小明、小伟一下子将大勇翘了起来,大勇怎样才能将他们两人翘起来呢? 对,大勇迅速滑向翘翘板的外端,也就是增加大勇的力臂,这样大勇一个人就可以将他们两个人翘起来。对于大勇翘翘板这时候就是一个省力杠杆。 这时小明、小伟怎样才能将大勇再次翘起来? 他们可以象大勇一样,通过增加力臂的方法,滑向翘翘板的外端;还可以再加上一个人,通过三个人的力量将大勇翘起来。这时对于他们三人翘翘板这时候就是一个费力杠杆。 通过上面的动画,可知,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另外还有一种等臂杠杆。下面请同学通过列举事例或实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杠杆的作用,并加以区分。先举例说明省力杠杆: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杠杆经典分类

11.1 & 杠杆及应用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 三、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知识点一:做杠杆的力臂 1、画出下列各杠杆的力臂: 举一反三: 1、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 2、作出下列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方法点拨:一找点,二画线(必要时反向延长或正向延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四标符号(标上直角符号和大括号,并标上力臂的字母)。 注: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都必须在杠杆上,力臂和力的作用线必须垂直 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 ,在力F 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 为F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 的示意图及重物G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所示如图 乙所示,则动力F 1= 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 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 次实验原理。 举一反三: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 边旋转,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实 验序号 动力F 1 (牛) 动力臂L 1(厘米) 阻力F 2(牛) 阻力臂L 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杠杆的科学》教案 元坝区陈江乡小学范永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的胜利和分析的重要性。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 本课知识点 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的秘密:

①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②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③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判断常用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 2.会通过动手实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难点: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而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学生的杠杆尺模型、剪刀、铁皮罐、开瓶器、擀面杖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景: 活动1:趣味比赛 让全班力气较大的男生和一力气较小的女生进行比较谁可以在最段的时间内打开铁皮罐。其中,男生只能徒手

进行而女生则可以借助工具(如尺、小木棒等)从学生的比赛结果来引出课题——杠杆。 活动2:神力搬大石 学生以笔代替杠杆,以字典代替重石,动手操作以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搬动大石,其间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让几个学生介绍各自方法后从他们汇报中总结概括,笔在这个活动中的角色:1、有力作用在它上面;2;能绕固定点转动;3、是一根硬棒。由此自然引出了杠杆的定义。 二、读书提问、示范练习: 1、学生速读教材,提问解决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概念。 2、教师示范画杠杆结构示意图。 3、教师展示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三个点的位置。 5、展示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图片。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环节中对于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边讲边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找不同杠杆的支点,一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杠杆;二是为了突破难点。 三、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专题十八:杆秤及杠杆应用问题

杆秤及杠杆应用问题 【例2】某水果店,所用的秤是量程为10kg 的吊盘式杠杆秤。现有一较大的 本节涉及知识: 西瓜,超过此秤的量程。店员甲找到另一秤砣,与此秤秤砣完全相 1.杠杆平衡条件: 同,把它与原秤砣结在一起作为秤砣进行称量。平衡时,双砣位于 6.5kg , 22 13kg 13kg , , 2.杆秤相关知识: 店员乙对这种称量结果表示怀疑,为了检验,他取另一西瓜,用单 【例1】秤砣质量为1kg ,秤杆和秤盘总质量为0.5kg ,定盘星到提纽的距离 为 秤砣正常称量得8kg ,用店员甲的双秤砣法称量,得数3kg ,乘以2得 6kg 。这证明了店员甲的办法是不可靠的。试问:店员甲卖给顾客的 2cm ,秤盘到提纽的距离为10cm ,如图所示。若有人换了一个质量 那个西瓜的实际质量是多大? 为0.8kg 的秤砣,售出2.5kg 的物品,物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10cm 2cm 【例3】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都要过河,一个从河的左岸到右岸,另一个 【例4】如图所示是某自动控制的水箱,长30cm 的细杆OA 可绕O 点转动, 在 则相反,两岸各有一块木板,但是每块木板都略短于河宽,试提出 OA 的中点B 处有一细杆BC ,其中C 端与箱底的圆柱形塞子相连。 一种方法,以保证两人都能平安地到达彼岸. OA 杆呈水平状,BC 杆垂直于OA ,塞子上表面积为1.0×10-3m 2 ,其 刚好把出口E 塞住。 O B A C E

1

【例4】杆的A 端固定在一浮球的球心上,球受到的浮力的作用线通过A 【例5】(第十九届全国赛题)科技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 点。若往水箱中逐渐加水,当浮球有1.0×10-4m 3 的体积浸没在水中 一个浮力秤。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柱状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 时,BC 杆恰能把塞子往上提起,水即可从出水口E 流出,求此时水 底,旋紧瓶盖,在瓶盖系上一块质量适当的石块,然后将其倒 箱中水的深度。(细杆、浮球、塞子重力和一切摩擦都忽略不计) 置在水桶里,如图所示。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瓶中。 O B A 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⑴在这里石块的作用是什么?试应用所学物理知 4 。 ⑵这种浮力秤的质量刻度是均匀的吗?为什么? 3 2 1 C cm g E 【例5】⑶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直径为8.0 cm ,当浮力秤中不放 【例6】厕所的坐便器在冲水之后由自来水自动上水,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 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标 定深度时,浮标带动杠杆压住进水口,停止上水(如图甲)。有一种 明的长度值,通过计算,在1、2、3、4各刻度线右侧给浮力秤标 水箱的浮标,形状是中间有隔断的圆柱体,隔断的中部有小孔通过 明对应的质量值。(π取3.1,最后结果只保留整数) 塑料管连在一个阀门上(如图乙),阀门安装在坐便器坐幽的下面, 4 平时是闭合的,当坐圈落在坐便器上并受到压力时阀门打开,塑料 管与大气相通。 3 ⑴说出这种设计的目的; 2 ⑵说出这种设计的工作原理,特别要指出在什么 1 0 地方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 cm 进水口 浮标 空心圆筒 阀门受压时打 甲 开,无压时闭合 乙 2

杠杆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归类常见题目类型。2.培养学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储备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臂是指从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当____到_______的距离作力臂时,此时力臂最大。 3.杠杆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特点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 三、常见题目类型分析 (一)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例1、如图1 A.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B.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例2、杠杆两端各挂一个重力不相等的实心铁块G A、G B,并且G A>G B,杠杆恰好平衡,如果把G A、G B都浸没在水中,不移动支点的位置,杠杆能否继续保持平衡? 练习: 1.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2.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20 N及30 N的重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两端都减少5 N,则 (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一杠杆左右两端挂有质量不等的铜块和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现将两铜块和铁块同时浸入水中,则杠杆将( )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二)最大力臂问题 例3、如图2所示,要想将重500N,半径为0.5m的车轮滚上高为20cm的台阶,其所用的最小力应是_______________N. 练习 请在图3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三)力的大小变化问题: 例4、如图4所示的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弹簧秤改为沿斜上方用力拉,要使这个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秤的示数将() A .增大 B .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定 练习 如图5所示:用一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把杠杆的一端抬起,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综合题: 例5、如图6所示,金属块M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帕,轻质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5:3,在杠杆的B端用轻绳与金属连接(如图4所示)。若在杠杆的A端悬挂质量为m=4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5帕。若要使金属块离开地面,那么,杠杆A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应为多少?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物理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物理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 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 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

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二、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回答) 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 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杠杆定律 定义:在结晶过程中,液、固二相的成分分别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液、固二相的相对量关系,如同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因此,在相平衡的计算中,称式(1-9)为杠杆定律。必须注意: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平衡区中,两平衡相的相对含量计算。 如图,合金x在温度T1由两相平衡并存,这时两相的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过x点作水平线交液相线和固相线于a、c点,在某一温度下液、固两相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来计算 设mL和m分别为两相的数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导出: ML + Mα = 1 ML × χa = Mα ×χc ωml=cx/ac ωma=ax/ac 注:杠杆定律适用所有两相平衡! “杠杆定律”是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最早发现和提出的。阿基米德认为,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不论多重的东西举起来。他甚至异想天开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据有关资料,阿基米德曾写信给国王,说一定大小的力可以移动任何重量的物体,如果在地球附近有另一个星球可以置放支点的话,我就能到上面去将地球移动一个位置。 其实,举起地球是做不到的,一些科学家经过物理计算得出结论:即使有很长的杠杆,即使下压杠杆的速度与光速一样快,若举起地球一厘米最少也需要10万年时间。由此可见,任何科学的定律也只能适应于具体的时空,而不能超越无限的时空。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阿基米德思考问题的方向是正确的,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当杠杆所受作用力和所克服的阻力在同一个平面内时,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重臂的乘积。力臂长于重臂,克服阻力做功时就会省力,而且力臂越长越省力。由此可见,利用杠杆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力大小的作用。古往今来,人类利用杠杆从水中提水到更为复杂的杠杆机械,“杠杆定律”的原理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诸多方面。 鉴于“杠杆定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被各个领域奉为解难释疑的法宝。在科学发明创造中,“杠杆定律”的原理被广泛运用,五花八门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杠杆定律”尤为经济学家们所青睐。进入现代社会,经济学家把“杠杆定律”的原理运用于经济活动之中,“经济杠杆”已成为调节社会经济的一种重要力量。 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它打破了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的常规方式,力图寻求一种最佳、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杠杆定律”不仅能激励人们的热情,更能启迪人们的心智,使人们有胆有识。这一定律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科学性,都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都要善于抓住那些关键链条和杠杆性环节,都要善于抓住那些“一点而牵全局”的东西,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力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军事领域,“杠杆定律”更是大有可为。比如,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军在完成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中,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这个杠杆性环节,积极谋求信息化建设的“大跨越”,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建设新飞跃。当前,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正在由部分变革的累积向整体质变推进,我军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不落伍,必须紧紧抓住军事人才跨越式发展这个关键性链条,而军事人才的培养又要特别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