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综

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彭雯陈贤锦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短期和长期市场绩效,并购后的合并企业财务绩效,怎样来解释并购的绩效等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

研究,但研究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并购绩效和归因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总结和综

述,并指出了并购绩效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并购市场绩效并购财务绩效并购绩效归因

本文在对企业并购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的并购的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以及政府干预下并购绩效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对国内外绩效归因分析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指出了并购绩效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见(图1)。

一、企业并购界定、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并购概念界定企业的成长一是内源式发展,即企业通过自身不断地积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使企业得到成长;另一种是外源式发展,即企业通过运用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本运营等行为对外进行扩张,使企业得到壮大和成长,其中外源式发展主要的体现就是

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指两家或者更多家的独立企业或者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

业,通常为一家优势公司吸收一家或者更多的公司。一项并购行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完成:用现金

或者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者股票;对其他公司的股东发行新的股票,以

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二)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企业并购主要有以下观点:(1)效率理论:有关协同效应方面的研究图1文献综述框架

及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经营协同理论,Prattern(1971)认为并购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管理协同理论,W illianson(1975)认为管理资源丰富的公司并购管理资源相对短缺的公司,可以实现剩余管理的充分资源利用;以及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并购可以实现债务的共同担保、现金的内部流转,促使企业降低筹资成本。(2)代理理论:首先由Jensen,Meckling(1976)提出,这个理论对公司并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代理成本理论,Fama,Jensen(1983)指出,公司代理问题可通过组织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管理主义理论,Mueller(1969)认为,由于管理层的薪酬决定于企业的规模,所以管理人员都有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以及自由现金流理论,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公司可通过收购活动,适当的提高负债比例,可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公司的价值。(3)信息和信号理论:信息理论认为,目标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是作为要约收购结果而产生的,且重新估价是永久性的。而信息假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公司股票被低估的信息并且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目标公司和其他各方都不必采取特别的行动来促进价值的重估;另一种形式认为收购邀约会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从而激励其自动改进管理效率。(4)市场势力理论:Meeks(1977)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大公司的市场控制力,而市场势力是与公司的稳定性和长期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5)财富再分配理论:Gilson、S choles、W olfson(1988),Hayn(1989)认为并购中股东价值的增加是以牺牲企业其他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并未导致社会总福利增加。(6)税收考虑理论:该理论是从税收对公司并购有利的角度来考虑并购活动的。从并购方看,取得税收减免的优惠是激发公司并购发生的重要因素。这种税收上的优惠主要包括并购可降低税负支出,可进行合法避税以及可以提高应提取折旧的资产总额。(7)掏空理论:Franks、Mayer(2001)认为并购成为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工具的前提是股权的高度分散和股东“搭便车”动机驱动下的对管理者的监督不力。(8)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公司的股票市价低于重置成本或者由于并购公司获得一些外部市场所不了解的信息,认为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时。

(三)企业并购研究方法企业并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事件研究法:是基于效率市场理论假设之上,测度某个事件对某种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在企业并购中主要用于并购的短期和长期市场绩效,通过考察并购事件对双方股价的影响,并以股票的异常收益来衡量这种影响来评价并购的绩效。(2)财务指标比较法:是研究企业并购后财务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它是通过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对比来评价对并购的财务绩效。计算财务绩效主要方法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 EA等。

二、企业并购短、长期市场绩效综述

(一)企业并购短期市场绩效综述(1)国外文献。国外学者对成功并购的短期市场绩效研究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目标公司短期异常收益增加20%-40%,并购公司短期异常收益较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并购公司短期市场绩效为负收益异常。Jensen,Ruback(1983)对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13项公司成功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目标企业的异常收益率平均为30%,而并购公司收益率为4%;Jarrel,B rickley,Netter(1988)研究了1962年至1985年间美国发生的663项成功并购样本,结果是目标企业的平均溢价60年代

83

彭雯陈贤锦: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为19%,70年代为35%,80年代为30%,而并购公司70年代为2%,80年代为-1%;B runer(2002)1971年至2001年间130篇研究文献的结果,目标公司一般有10%到30%的超常收益,而收购公司超常收益却有负的倾向。而在失败并购中,部分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目标企业仍可以获得正的异常收益,如Krummer,Hoffmeister(1978),B radley(1980),A squith(1983)和E ckbo(1983)。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失败并购中,目标公司股价的走势是短期上升,但是1、2年后其收益率是负数,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B radley,Desai,Kim(1983)对失败并购分组研究发现没有受到后续要约的样本在初次失败并购的宣布日当月的收益与收到后续要约的样本相差不大,分别为23.9%和29.1%,但是在2年后,后者的收益率上升为57.19%,而前者则下跌到-3.53%。(2)国内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国内公司并购短期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分为同时研究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单独研究目标公司以及单独研究并购公司三类,研究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研究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学者认为目标企业短期市场绩效良好,并购企业市场表现却较差。如余光和杨荣(2000)研究了38个1993年至1995年并购成功的样本,认为目标公司股东收益增加,并购公司股东收益减少;张新(2003)以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发生的1216个成功并购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是目标公司股票溢价29.05%,并购公司股票溢价-16.76%。单独研究目标企业的学者认为其市场短期绩效无显著变化。如陈信元、张田余(1999)以1997年上交所的并购活动为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尽管有上升趋势,但统计不显著,说明市场反应不大;高见和陈歆玮(2000)研究了1997年至1998年资产并购重组的样本,认为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收益变化差异不显著;李善民和陈玉罡(2002)以1999年至2000年发生的并购、股权转让、资产剥离的样本为研究对象,认为并购公司股东收益增加目标公司股东收益变化不显著。陈萍和程耀文(2005)以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472起并购事件为样本,单独研究了并购企业的市场短期绩效,认为并购没有获得协同效应,股东的财富不增反减。

(二)并购长期市场绩效综述国外学者对并购长期市场绩效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同时对并购失败目标企业和并购成功合并企业的长期市场绩效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是20世纪以来,有些学者对并购进行分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不同类别并购的长期市场绩效表现。第一个研究阶段中,学者对并购失败目标企业的长期市场绩效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均认为并购失败后,目标企业的长期市场效率较差。如Dodd,Ruback(1977)研究了36家并购失败的样本,发现目标企业的长期异常收益率为-3.25%;A squith(1983)对91家目标公司研究,发现目标企业长期平均收益为-8.7%。对并购成功合并的长期市场绩效的研究却存在较大分歧,其中认为并购后合并企业的长期市场绩效为负的有Langetieg(1978)研究结果认为合并企业长期市场绩效为显著的-6.69%,但采用行业配对调整后,负的异常收益不显著Magenheim and Mueller(1988)认为并购成功后合并公司的股价下跌;A grawal,Jaff,Mandelker(1992)研究发现收购方股东在并购完成5年中损失了10%。认为并购后合并企业的长期市场绩效为正的有Frank,Harris and T itman(1991)采用价值加权基准发现并购公司的长期异常收益为正。第二阶段的分类对比实证研究合并企业的长期市场绩效的文献有A grawal,Jaffe(2000)研究发现以兼并方式进行并购的长期超常收益为负,以要约方式进行并购的长期超常收益非负;以现金支付方式进行并购的长期超常收益为正,股票支付方式进行并购的长期超常收益为负;Mocner(2003)的研究结果是小规模公司在并购中获得了财富的增加,而大公司却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规模效应比其它影响财富变化的因素更为重要。国外学者对并购后长期证券市场绩效存在分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选择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考虑行业影响的意见不一,抑或是模型设定的错误。

三、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及相关综述

(一)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对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公司并购前的财务变化和并购后合并公司的财务绩效两个方面。如Ravenscraft,S cherer(1987)研究了1950年至1977年95家目标公司,发现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比率,目标公司的该比率低于同期同行业控制样本1%,且差异显著。而对并购后合并公司的财务表现的研究却存在正收益和负收益两极的结果。其中认为正收益的学者有Kaplan(1989)以1980-1986年间48家收购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并购后三年R OA、R OS、净现金流量与资产比、现金与收入比分别增长15%、19%、79%、93%;Healy,Palepu,Ruback(1992)研究了1979年至1984年间美国最大的50起并购案样本,认为合并后企业经行业调整后的业绩有所改善;Meeks(1977)以1964-1971年英国233个并购交易为样本,发现收购公司的R OA呈递减趋势,交易后第5年达最低。(2)国内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其中2005年之前对合并企业的财务绩效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而2005年之后开始对并购进行分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不同类别并购的财务绩效表现。前者的研究结果主要有并购后财务收益、并购后财务损失和并购后财务无显著变化。其中认为并购后财务收益的学者有任庆和(2002)研究了1997年至1998年发生的22个并购样本,发现业绩指标的平均综合得分在并购后第二年持续增长;李心丹、朱洪亮、张兵(2003)研究认为前3年与后四年的平均绩效值,并购后57.1%公司绩效提高了。而林峰、肖腾文、刘常青、冯文(2000)和邵稳重(2003)的研究结果分别是整体上并购后业绩短期提高后回落和并购后R OE逐年下降第3年为-5.4%,比并购前一年还低都支持并购后财务损失的观点。后者对并购进行分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比的学者主要有潘瑾和陈宏民(2005)以2000年发生主动并购的1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正效应主要来自于关联并购,而非关联并购的效应不明显;横向并购效应突出,而混合并购呈负面效应;非现金支付方式并购效应优于现金支付方式。秦楠(2009)研究了2003年至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并购数据,认为横向并购绩效相对乐观,混合并购绩效波动较大,纵向并购绩效较差,处于下滑趋势。国内对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的文献研究结论分歧严重主要是财务指标可比性差,指标可选择性多以及制度环境缺失和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二)政府干预与并购绩效综述从2005年开始,国内学者研究企业并购绩效引入了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的结果一致认为政府干预导致并购绩效低效率。梁卫彬(2005)以中国资本市场1996-2003年的1189起并购事件为样本,认为政府干预型并购无论从短

84

·综表1国外并购绩效归因解释

总价值增加不变减少目标企业价值增加增加增加收购企业价值增加减少减少解释1、效率理论2、信息理论3、再分配假说赢者诅咒与自大管理主义、代理理论类别市场价值内在价值表2国内并购绩效归因解释总价值未知未知目标企业价值正先升后降收购企业价值未知未知解释内幕交易与市场操作1.利润转移2.非战略性并购、非外部治理手段3.收购放短期化行为取向4.财务操纵期超额收益、长期超额收益、财务业绩的都导致了低效率的并购;李善民和朱滔(2006)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关联对并购绩效影响显著,这种作用在管理能力差和并购绩效恶化的公司中作用更为显著;朱滔(2006)认为从外部治理环境差异角度考察了政府干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治理环境的差异对并购绩效影响显著,治理环境越好,政府干预越少,收购公司并购绩效越好。

(三)并购绩效归因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根据并购总价值的增加、不变和减少的原因,国外相关学者用不同的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见(表1)。用效率理论对并购总价值增加解释的学者有Nielsen 、Melicher (1973)从财务协同效应角度出发,认为当收购企业的现金流比例较大而目标企业的现金流比例较小时,高溢价率收购可以使资本再配置;用信息理论对并购总价值增加解释的学者有B radley (1980),Dodd 、Ruback (1977)认为失败并购活动中的目标企

业获得了向上的重估。而从再分配假说角度解释的学者有Hayn (1989)认为并购中股东价值的增加是以牺牲企业其他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并未导致社会总福利增加。对于并购总价值不变的原因,有些学者给出了赢者诅咒与自大的解释。Roll (1987)研究认为并购企业的超过目标企业真是经济价值的过高估值源于过分自

信。而对于并购总价值减少的原因,学者则给出了管理主义理论的

解释。Mueller (1969)认为假定管理者的薪酬是企业规模的函数,从而管理者有动机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产生代理问题。(2)国内文献综述。相对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国内的资本市场仍不完善,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漏洞,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并购总价值变

动是处于一个未知的状态,

相关学者也用一些理论和观点对并购的总价值的未知状态进行了解释见(表2)。陈晋平(2004)以用非战略性并购、非外部治理手段的观点进行解释,认为上市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称,监管及公司治理不完善为控股股东提供自利的可能,产生短期暴富示范效应。张新、祝红梅(2003)则用内幕交易与股价操控的观点解释,认为信息不对称严重导致严重的内幕交易。用收购放短

期化行为取向股权融资、

股价操纵为目的的财务操纵的观点解释并购总价值未知的学者有张新(2003)认为并购不能带来长久的社会价值增加,

虽然现有股东获得利益,但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收到损害。四、结论

本文对国内外并购绩效30余年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并购绩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拓展研究的领域。国内并购绩效研究对并购市场绩效缺乏长期的跟踪研究;在并购财务绩效研究中,对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的重视不够;最后国内并购绩效归因研究善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并购绩效归因的样本划分、实证研究以及理论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可拓展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中国“资本系”公司的内部并购绩效和“资本系”内部的利益流转研究;制度层面、公司治理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非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研究等。

参考文献:

[1]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2]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3]李心丹等:《基于D EA 的上市公司并购效率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4]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5]张田余、李增泉、蒋秀华:《资产重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

[6]高见、陈歆玮:《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经济科学》2000年第1期。

[7]潘瑾、陈宏民:《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绩效与风险的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8]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9]A squith ,Paul ,Merger B ids ,Uncertainty ,and S tockholder Returns ,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 ,1983.

[10]P Dodd ,R Ruback ,T ender O ffers and S tockholder Returns:A n E mpirical A nalysis ,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 ,1977.[11]BE E ckbo ,Horizontal Mergers ,Collusion ,and S tockholder W ealth ,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 ,1983.

[12]E Fama ,M Jensen ,S eparation of O wnership and Control ,T he Journal of Law and E conomics ,1983.

[13]J Franks ,C Mayer ,O wnership and Control of German Corporations ,T he Review of Financial S tudies ,2001.

[14]Frank,J .,Harris,R .&T itman,S ,T he Post-merger S hare-price Performance of A cquiring Firms,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1991.[15]RJ Gilson ,M S S choles ,M A W olfson ,T ax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orporate Control:T he Uncertain Case for T ax-motivated A cquisition ,New York:O 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16]C Hayn ,T ax A ttributes as Determinants of S hareholder Gains in Corporate A cquisitions ,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 ,1989.[17]Paul M .Healy,Krishna G .Palepu and Richard S .Ruback,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 T 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 conomics,1992.

(编辑聂慧丽)85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2002级申政 22#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绩效管理,并着手于以绩效来提高建构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上下协力树立注重实绩的理念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更能提升管理部门的地位。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就是企业的运作效率。近年来,有关绩效评价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选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如层次分析法[1]、数据包络法[2]、主成分分析法[3]等等,而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和探讨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却不多见。研究企业绩效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绩效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使企业运作方式得以改进。因此,关于绩效的动态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及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管理效用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价值创造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过“选、育、用、留”4个环节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企业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商场如战场,商海多风浪”。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一方面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而言真可谓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惟一有把握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将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场中打拼也是如此。而且更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是,在商场中往往棋差一招,全盘皆输。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之王”的时代,钻研更为精要的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每一位矢志开拓市场、铸造辉煌业绩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4]。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绩效管理必将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有成效。 二、关于绩效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只是为了奖优罚劣。于是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手中的鞭笞,而员工则视之为监工的化身,秋后算帐的变种。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促使员工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前进[8]。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战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过程的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6]。 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即管理者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绩效的管理进行的。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有:(1)组织;(2)总经理;(3)人力资源部经理;(4)直线部门的经理;(5)全体员工。它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也不是简单的填写考核表,更不是涨薪的依据,而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直线部门的经理、全体员工等企业的所有人员包括整个企业本身都涉及其中,而且都是绩效管理的受益者。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莱文森(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尼科尔斯(1991)认为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一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吃点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能灵活反应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更应当成指导者,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詹思金(1991)提出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这其实已经包括了当代绩效管理系统理论的大部分内容。 施潘根贝格(1992)认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中的其他背景因素相脱离,如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而这些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考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也不大,所以导致了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 帕门特(2000)指出应该把传统的绩效考核的目的转移到提高员工效率上来。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由于考核的主观性,考核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管理者当面对员工评价甚高,但私下里却想解雇他们。太过注重考核的过程和形式,不注重考核的价值,对组织和员工的作用不大等等。 范德瑞(2001)之处应该用绩效管理系统代替每年的绩效考核。考核的废止仅仅只是绩效管理的开端。所以我们可以得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考核。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在研究绩效管理,并且不少专家和咨询公司也在为企业提供绩效管理建设的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看,国内绩效管理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沿用的西方绩效管理理论。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只和目标及薪酬挂钩,却与晋升和员工发展脱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无从谈及。不少企业正在尝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系统的知识,不知从何处着手。 岳玲(2010)认为管理控制是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以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研究上是一种创新,也将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组织工作方式以及对人性假设认识的变化,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经历了从简单控制、结构控制到协和控制的演变,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桂英(2011)认为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具体的的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却存在了诸多问题,导致绩效管理往往只存在于形式。她指出我国企业要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转变观念,打好基础,抓住轴心,完善考核制度,构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 黄蓉(2010)认为职工的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绩效工资的高低,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要做出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者必须与职工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掌握绩效沟通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用人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 梁新波(2010)认为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反馈与辅导改进、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这四个环节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这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5206949.html, 近两年关于并购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赵利娟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企业逐步开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购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并购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并购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是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并购影响因素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程度的提高,我国逐步调整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推动了我国并购板块的发展,但是并购是否能够实现价值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成为并购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梳理了近两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主流杂志中,同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基金支持的研究主题为并购绩效的71篇文章(其中2016年37篇,2015年34篇),可以发现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具有一定创新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关于并购动因的研究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角度研究并购动因对并购绩效。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双方主要经营业务范围上的差异以及并购战略动机划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基于不同战略目标的企业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是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以2007-2012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境内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资产专用性与企业并购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 2003 - 2013 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评估并购方超额收益。发现国企采用现金支付、进行不同行业的并购可以获得正超额收益,民企采用股权等其它支付方式、进行完全相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并购可获得显著收益。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对东航、上航两家公司横向并购重组活动进行研究,并以并购战略动因的实现情况作为衡量并购绩效的标准,发现横向并购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长期绩效并不显著。 从政府对企业并购干预的视角考察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另一个研究视角。基于2004-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研究发现国企高管受政治晋升因素的影响,会在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支付价格的确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偏好。,研究发现不同政府控制背景下的企业长短期并购绩效具有一定的差异。 二、关于跨国并购的研究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名朱进炎 学号2011326690225 指导老师倪旭东 2013年11月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 关键字:绩效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1 简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企业来讲,企业的目标是分解到了各个业务单元的目标以及各个职位上的每个工作者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成构成了业务单元目标的达成,企业的整体目标是由各个业务单元的绩效来支持的,也就是由每个员工的绩效来支持的。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绩效考核在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是改善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评价与激励员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员工主要途径之一。绩效考核做得好,可以从多方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反之企业管理就会出现混乱,造成无序发展,因此,绩效考核就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中心工作之一。 2.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绩效考核是“舶来品“,最早是在外国过引进,而外国现在的考核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因为在经历了200多年工业化之后,西方管理已经非常标准化,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清晰、混沌、再清晰、再混沌的过程。所以西方的考核注重了定性化。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文明刚刚开始,管理水平较低,尚没有经历清晰的发展过程,而管理对象的素质也较低,还没有达到自发自动的程度所以采用定量化的考核制度。在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非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考核目的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2)绩效考核基准模糊化;(3)绩效考核角度的单一,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或考核;(4) 对绩效考核体系理解的发散性;(5)考核过程的形式化,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6)考核结果无反馈,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第二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7)考核者态度的极端化,出现过松或者过严;(8) 业绩考核方法的选择不当,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等级鉴定法、目标管理评价法等方法运用不当;(9)考核者心理、行为上的错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入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也迅速提升[3]。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并购,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弥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4],另外,它对于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一定作用[5]。但同时,在积极的作用外,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已在彩管、微电机、小汽车、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纤电缆、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医药等行业实际上取得垄断或控制地位。在计算机行业中,长城、四通、中环等外商投资或协议投资的项目中,外方均占有控股权。在我国洗涤用品行业中,较大规模的合资企业有15 家,且全部是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中排名前20 位的大企业[6]。一些我们熟知的名族品牌,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物。众多的并购案例,更让我们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近年来众多的并购案例,我们对并购的特点也可略探一二。周晓武[7]、李慧、张绍焱[8]、陈佳慧、黄群慧[9]都认为,从产业上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吕梦成 摘一要:现如今?跨国并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探讨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因素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后?依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学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适当展望?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经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3.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26-03 一一一二引言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而跨国并购是有效获取战略性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通道?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交易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正在逐年增加?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从全球并购金额来看?2013年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是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发起的?另外?从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活动的历史记录都正在被不断地打破?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但许多研究数据却表明它们的并购绩效并不理想?而这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糟糕?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就成了当下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跨国并购绩效?扬长避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至关重要? 二二文献综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关于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各个学者或组织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并或者是收购的股份比例超过10%?使得母国企业的资产和控制权转移到东道国企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跨国并购是一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其生产运营活动的相应股权?从而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长久利益?尽管目前对跨国并购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本文认为不论如何界定跨国并购?它都应该具备下列三个特征:首先?该活动必须涉及两个主体?即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其次?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至少是它们的母公司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最后?收购的股份比例足以控制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跨国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活动是由决定交易是否完成的并购前阶段和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运营整合阶段共同组成?并购前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公告宣布日后至并购交易公告完成日前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潜在并购方会和目标方就私人收购阶段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向进行更为细致地磋商二谈判?从而决定此次并购交易的成败?所以并购前阶段绩效就可以理解为并购交易的成败?并购后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将它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其中?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二管理技能二规章制度等?因此?并购后阶段绩效则可以看作是并购后运营整合绩效?即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综上?本文所阐述的跨国并购绩效应由并购前阶段绩效和并购后阶段绩效构成? 就并购前阶段绩效而言?目前学术界是以此次并购交易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表示?较为简单且直观?而并购后阶段绩效的测量则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方法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会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诊断等方法评价并购后阶段绩效?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绩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的来说?那些聚焦于研究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们主要来自战略管理领域二组织行为领域以及公司金融领域?其中?大多数与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的文献重点研究的是并购后阶段绩效?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方法来衡量跨国并购后阶段绩效?比如以协同效应二创新绩效二整合程度二知识转移效率等主观指标?或以企业净利润二营业收入二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周转率等客观财务指标衡量?而公司金融领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关注跨国并购后股东财富的变化?主要采用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衡量跨国并购绩效? 从许多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国家层面因素二企业层面因素和交易层面因素? 就国家层面因素而言?主要包括:①文化距离?Datta和Puia(1995)以美国公司实施的海外收购活动为样本进行研 究?得出了文化距离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但是?Dikova和Sahib(2013)却发现文化距离有助于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同时收购方丰富的海外收购经验会增强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②国家制度?以往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越完善?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绩效可能就越好?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当母国的制度体系与东道国相比?完善程度越高时?并购方所能获得的绩 62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成都理工大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和作用 (三)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公平即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全面、真实的考察和评价被考评者。 2.严格原则;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严格地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程序与方法。 3.单头考评原则;对各级员工的考评,必须由直接上司进行。 4.结果公开原则;一方面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利于改进绩效;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绩效中出现的偏差。 5.结合奖惩原则;根据考核结果,奖罚分明,达到激励的作用。 6.客观考评原则;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其次是要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保证考评的客观性; 7.反馈的原则;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 8.差别的原则;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员工上进心。 (二) 绩效考核的作用 在《如何面对绩效考核》一书中提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有三方面:改进绩效、管理薪酬和总结自我。刘大卫也强调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的联系,以及绩效考核对于确定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量、自我评估以及未来的计划都具有实际的意义。在郝红和姜洋注编的《绩效管理》一书中,对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有如下总结:1.为员工薪酬调整和绩效工资分配提供依据;2.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3.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工作效果的评价;4.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沟通的有效渠道;5.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自己的工作的标准和要求;6.管理者及时获取员工的工作信息。在《绩效考核与管理》中,作者将绩效考核的用途概述为如下八个方面:1.任用员工;2.知晓期望;3.报酬的依据;4.晋升的依据;5.知晓差距;6.发掘潜力;7.增加沟通;8.为HRP(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四绩效考核的流程及绩效考核的误区 (一)常见的绩效考核的程序 1.领导要求考核; 2.人力资源部制定考核方案; 3.员工个人总结 4.上级主管给下级员工打分; 5.兑现红包;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