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诊话术(修订版)

专家问诊话术(修订版)
专家问诊话术(修订版)

专家问诊话术

肾精亏虚

精神不好:肾精不足,不能供养五脏,五脏气血虚弱,所以所以精神不好——肾精亏虚

记忆力下降:肾主骨生髓通脑,肾精不足,脑髓供养不足,记忆力下降——肾精亏虚

头晕:肝阴虚、导致肝血不足。血不能濡养大脑,导致眩晕。——肝阴虚

肾精不足,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能供脑,导致眩晕。——肾精亏虚

心慌气短,胸闷,心悸:肾精不能濡养心阴,造成心的气血亏虚,心气(阳)不足,所以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肾精亏虚

白发,脱发,分叉:肾其华在发,头发好不好,跟肾精有关,肾精亏虚造成白发,脱发,分叉——肾精亏虚耳鸣、耳聋:肾精不充,肾开窍于耳,肾精可生髓充脑,脑为髓之海。

肾精不充,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虚甚则耳聋失聪。——肾精亏虚

牙齿松动: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导致牙齿不坚固松动——肾精亏虚

牙龈出血:脾胃开窍于口,牙齿出血,代表胃阴不足,阴虚内热——肾精亏虚

腰冷痠痛、下肢痿软。:腰为肾之府,腰部的问题都跟肾有关,肾精不充,则不能温煦或养腰膝,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腰冷痠痛、骨软无力、下肢瘦弱。——肾精亏虚

脖子痛,肩膀痛,:肾主骨,脊椎归肾管,颈椎为脊椎当中最重要,活动最大的地方,不主,造成骨质发生变化,出现变形,有声响,活动不利,酸痛。——肾精亏虚

不孕不育:肾精不足,肾主生殖功能下降,导致不孕不育——肾精亏虚

骨病:肾主骨,肾精不足,骨就有变化导致骨的钙的流失,就跟一个漏斗一样,所以会出现骨变形,骨刺,骨质疏松——肾精亏虚

风湿,类风湿:属于肾阳不足或脾胃气血亏虚,阳气外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停留于肌肉与筋脉之间,久而久之淤化象有一种异物停留导致经络不通,所引起肢体、肌肉、筋脉、疼痛肿胀、重着麻木、伸屈不利,重则使关节畸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疾病——肾精亏虚

痰多、咳不出:肺气虚导致肺失宣肃,水液气化输布障碍,聚而成痰。——肾气虚

气喘、打呼噜:肾气虚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气虚损,导致不能纳气归元,就会出现气喘、打呼噜。

——肾气虚、肺气虚

脾阳虚

乏力没劲: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四肢。若脾阳脾气虚损,温养四肢,则身疲乏力,肢体不温。

——脾阳虚

身重浮肿:肾阳不足、影响脾阳不足,水湿代谢障碍,因而水湿留滞所致。——脾肾阳虚

便血、崩漏:肾阳不足、导致脾阳脾气亏损,失其统摄,导致血不循经而外溢,出现“便血”。

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为皮下出血。——脾肾阳虚

高血脂:属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废弃物在体内堆积,导致高血脂——脾阳虚

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肾司二便,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不足,脾运化水谷功能失调,导致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肾阳虚

腹胀,食欲不振,打嗝泛酸: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阳虚弱,运化功能不足,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打嗝泛酸——脾阳虚

腹满胀痛:脾阳虚,脾运化无力,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脾阳虚

口苦,口臭:脾开窍于口,脾的运化功能不足就会造成口苦口臭的问题—脾阳虚

肾阳虚

怕冷,全身冷:为肾阳不足,阳气不能温养肌肤,导致怕冷,全身冷——肾阳虚

四肢冷:为脾阳不足,脾主四肢,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导致四肢冷——脾肾阳虚

面色苍白:肾气不足,导致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不足,故面色苍白而无光泽。——脾肾阳虚

阴囊潮湿,肾阳不足,阳气虚弱寒湿之气侵袭阴囊导致阴囊潮湿——肾阳虚

遗精:肾阳虚衰,命门不足,此皆生殖机能衰弱的表现。因梦而遗,谓之遗精,多由肾阴虚,相火妄动所致。——肾阳虚

自汗:阳虚自汗——肾阳虚

小便不利:肾阳虚损,气化失调,水液排出不畅,则小便不利——肾阳虚

尿频、遗尿: 肾气虚衰,封藏固摄功能减退,膀胱失约所致。——肾阳虚

阳痿:肾阳虚衰,命门不足,不能鼓动则阳痿;——肾阳虚

滑精、早泄:肾气虚损,精关不固,失其封藏固摄之权,精液不交而自流,则滑精或早泄;

——肾精亏虚,肾阳虚

肾阴虚

怕热,手心,脚心热:肾阴虚导致内热——肾阴虚

盗汗;阴虚盗汗——肾阴虚

失眠、多梦:肾水供养心阴不足,导致心阳旺盛,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肾阴虚

欲望强时间短,属于肾阴亏虚,肾阴不足,不能降欲火,导致肾阳亢奋,欲望强时间短——肾阴虚

小便黄: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肾阴虚

口干,咽干: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润咽喉,阴虚内热,造成口干、咽干。——肾阴虚

心脏病:中医讲心肾相交。肾阴不足不能供给心阴,心阴不足,心火上亢导致早搏,房颤——肾阴虚,心血虚

糖尿病:中医讲就是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肾阴虚

肝阴虚

高血压,属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肝阳上亢导致高血压——肝肾阴虚

脂肪肝:肝阴不足,导致肝代谢功能下降——肝阴虚

结石:肝阴不足,阴虚内热,导致热煎熬体内废弃物导致结石产生——肝阴虚

眼花、眼干、眼涩:肝开窍与目,多由于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肝阴虚、肝血不足

心烦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导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就会造成心烦易怒——肝肾阴虚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经脉气血不和所致。——肝阴虚、肝血虚

月经不调:肾主生殖,生殖功能失调导致月经不正常,月经提前一般是肾阴虚导致内热,月经推后,量少一般是肾精亏损,导致精血不足推后,月经量少:脾胃气血生成不足导致肝血不足,导致月经

量少,月经有血块颜色深,属于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肝血,导致气滞血瘀,有血块颜色深—

—肝肾阴虚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虽然皮肤病发生在人体表面,但通过气血经络与人体内脏紧密相关。某些皮肤病发于皮表,肌肤腠理受邪,可趋于内,影响内脏;而一些内脏疾病亦可形诸于外,通过皮肤表现出来。因此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既有与治疗内脏疾病相同的—面,又具有其独特之处,现简述如下。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是辨证的总纲领,皮肤疾病亦不例外。阴证与阳证、表证与里证、虚证与实证、寒证与热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基本证候。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常作为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其着眼点是对疾病大体的病理分类,而非完整而具体的证,突出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法思想。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也就是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其中表证、实证、热证是阳证,里证、虚证、寒证是阴证。 (一)辨表里证 【表证】 表证即六淫邪气从外侵袭机体造成的位于体表的轻

浅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或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不适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可见于风瘾疹(急性荨麻疼〉之风寒外束、卫外不固证。 【里证】 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里,即脏腑、气血运化异常所表现的证候。如溻皮疮(剥脱性皮炎)随病情发展出现皮肤暗红,或见疲斑,偶有青紫,大量糠秕状鳞屑,伴髙热,口干唇燥,甚则热陷心包,神昏谵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辨寒热证 寒证与热证反映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 【寒证】 寒证指由阴盛或阳虚所导致的以寒冷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手足厥冷,口淡不欲饮,分泌物淸稀置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质润,脉迟或紧。在皮肤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皮损颜色暗淡,肤温偏低,或自觉疼痛得温则舒。可见于冻疮,手足厥冷(肢端动脉痉挛症:!、皮痹(系统性硬皮病)等。 【热证】 热证指由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喜冷,口渴喜冷饮,面

皮肤病中医治疗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指南 (解读) 一、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学科。 早期,中医外科包括疮疡外科杂病、中医皮肤科学以及肛肠病等。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属于外科。 医学发展,分工,全国各地中医院逐渐成立中医皮肤科。 有渊源、发展的过程。 1、渊源 从原始社会起,劳动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大自然抗争,创伤,用草、树皮外敷,包扎伤口,压迫止血等原始的治疗方法。 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青铜铭“疥”“疥”。如有“疾自、疾耳、疾舌、疾足、疾止、疥、疕”等记载。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最早医书,记载创伤、冻疮、虫咬、肿瘤、皮肤病。记载4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外用药已经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水银剂等。《内经》已有皮肤病病名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有治疗狐惑病的症状方药。 ?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六介绍多种皮肤病,其中描述“沙虱毒”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记载。 ?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几十种皮肤病,并有相应治疗方药。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指发癣;“湿疥,疣、癣、疥、隐疹的症状和辩证,并且指出漆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 唐孙思邈曾治疗6000多例麻风病,详细描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用丹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和保健美容方。 ?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40多种病,专著《黴疮秘录》梅毒、指出性交传染、遗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解围元薮》麻风。 ? 清吴鞠通创立温病学说,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皮肤病,丰富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方药。 ? 综上所述,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内经、金匮等,到明清《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有260余种中医外科专著几乎都有皮肤病内容,包括症状、理法方药一并俱全,这是今天中医皮肤病学发展的基础。 ? 在性病方面,历代众多医籍和性病专著记载“疳、下疳疮、横痃、杨梅疮、阴痒、阴蚀、疥、淋证、带下病等10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疾病。 在治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皮肤病临床常见,但是各位坛友术业有专攻,或许对于专科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兄弟发份资料,诊务之余,不妨浏览一下,或许有所帮助。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一)中医诊断技巧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二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肝经郁热皮肤干燥、粗糙或伴有丘疹,剧烈瘙痒,搔抓后局部潮红、血痂多,口干心烦,失眠,多梦,眩晕,心悸,胁痛易怒,情绪易于波动,大便干燥,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血虚风燥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苔藓样变,瘙痒以夜晚尤甚,反复发作,伴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细。 (二)西医诊断技巧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青壮年多发,老人与儿童少见。 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无皮疹发生。 经常摩擦或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成群的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 1 / 3

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增多后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斑块,常见抓痕或血痂,有时在表皮剥脱处发生继发感染。 皮损好发于小腿、腕、踝、项、颈侧、上睑、耳后或外耳孔。 本病的自觉症状常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为甚。 2.组织病理致密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上皮突均匀延长,偶见海绵形成和角化不全。 真皮乳头内的胶原束增粗,垂直排列,可有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稀疏浸润。 头皮和肛周皮肤出现明显角化过度,但仅有轻度表皮增生。 (三)鉴别诊断技巧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湿疮相鉴别,慢性湿疮主要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成,亦可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皮炎的改变,常局限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对称分布。 主要表现是局部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苔藓样变,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可有色素沉着,有少许鳞屑、抓痕和结痂。 外围有散在的丘疹和丘疱疹。 慢性湿疹可因再刺激因素作用而急性发作。 2.西医疾病要注意与原发性皮肤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中医病名在前,西医病名在后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 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 ????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 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 ????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

中医皮肤病中医理论

第一章皮肤病的病因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统一性出发,认识疾病必须先审证求因。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与偏衰和脏腑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所以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记载。又如《诸病源候论》载:“头面生疮系内热外虚,风湿所乘”。“肺主气,候于皮毛,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身体告生疮”。这些都充分说明皮肤病与内脏的关系,也说明了古人早已开始认识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此外古人对一些细菌性、真菌性和皮肤寄生虫所引起的皮肤病亦早有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癣之症状,皮肉隐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疼有匡廓,里生虫··一而癣内实有虫也”,等记载,这说明在公元七百多年时的隋朝我国医学虽然受科学条件限制不能分门别类的说出病原菌,但已确认某些皮肤疾病是由病原徽生物所引起。 总的来讲祖国医学对皮肤病病因的认识过去一般书籍记载均称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我们认为不内外因可分别归入内、外二因之中故提倡内外二因。 第一节内因 一、七情:喜,怒、优、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映,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是不会致病的,但如

果情感过度兴奋或抑制,就会伤及五脏,造成五脏的病证,使五脏失调,而反映到皮肤表面发生皮肤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粟疮作痒属心火内郁,外感风邪”,这个病和现代医学所述之“.丘疹性湿疹”、“急性皮炎”相类似。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古人所讲之“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心”不是一回事,不但包括现在的心,而且还包括大脑皮质在内,如心主神明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心火内郁,实质上是与精神情绪变化有关。 所以说七情变化,主要是思想倩绪的过激或过度抑郁而引起的,这个因素在皮肤病的病因学上也确实占一定的位置,应当给以重视。 二、饮食不节:饮食是营养的源泉,但如果没有节制,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过于偏食,都会造成疾病,如《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说:“多食苦则皮搞毛拔,多食辛则筋急爪枯,多食甘则骨疼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一般来讲过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热、生湿、生痰造成致病因素。暴饮暴食可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过饮醇酒可致湿热内蕴、醇酒中毒等。过于偏食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等。中医书籍记载:“羹曹之亏”、“高粱厚昧,足生大疗”的病因即属此。这些都是饮食不节的致病因素。 三、劳倦过度:劳动是人的本能,是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手段,但是过度疲劳,不注意休息或贪图安逸,不热爱劳动,都能使气血凝滞,肌肉、脏腑失其生理常态,而形成发病的因素,特别在这里还有一个意思是指房劳过度,同样可以反映到皮肤上来。如“肾气游风”就多生于肾虚之人,由于肾火内蕴,外受风邪所致。

2018年中医皮肤病学全套教案

中医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授课对象:医系本科班授课时间: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 20学时授课语言:汉语授课形式:普通讲授教材名称:中医外科学出版时间:参考教材:《现代皮肤病学》 主讲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章节第十一章概论课程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李忻红情况授课题目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论教学掌握原发性及继发性 皮疹;目的掌握中医皮肤科的辩证规律、治法及外用药使用原则;和熟 悉病因病机及外用药各种剂型;要求了解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 掌握内容: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辩证规律辩证治疗及常用 治剂外用药使用原则教学熟悉内容:病因病机外用药剂型内教容 提要了解内容: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学设教学重点:常 见皮疹及内外治法适应症重点难点: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与计 难点详细阐述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辩证规律及外用药使用 原则;扼要介绍皮肤的简单结构及生理功能;教学简单讲述病因病机; 设计以表格形式列举外用药剂型。与配合实例照片讲解各种皮疹特点。 组织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1 填表教研室教师签字主任签字辽宁

中医学院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2 概论一、皮肤的简单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1、简单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 2 皮肤面积成人约1.5―2m皮肤厚度因人而异,不同部位厚度不同。通常约为0.5-4mm(不包括皮下)。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较薄,掌跖和四肢伸侧等处较厚。光镜: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附属器,还有淋巴管、血管、神经、肌肉)。表皮(由下至上分为):基底层:一层柱状基底C组成,排列整齐如栅栏状生棘层:多角形,愈位于表层,形态愈扁平发颗粒层:细胞内有粗大、嗜碱性颗粒。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处。角质层:细胞不含细胞核。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主要由致密CT组织组成,包括胶原f、弹力f、网状f,细胞和基质,还有N、N未梢,血管、L管,肌肉及附属器。皮下组织:疏松的结缔组织脂肪又称皮下脂肪层,此层还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N等。年月日辽宁中医学院讲稿 3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 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 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 疥疮:干疥、湿疥 虫咬皮炎:毒虫咬伤 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 蛲虫病:谷道痒 钩虫皮炎:类毒块 隐刺虫皮炎:虫毒疮 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敛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漆过敏皮炎等) 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 皮肤血管性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緾、梅核丹 过敏性紫癜:葡萄疫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 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皮肤病中医治疗

皮肤病中医治疗 疾病名称足癣 疾病科属皮肤科 疾病概述 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等,俗称脚 湿气、香港脚等。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足癣。 诊断要点 1、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 2、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 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⑴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 水疱,如粟粒大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 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⑵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 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

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 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⑶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 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辨证分析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 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辨证论治 [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 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 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罗龙辉教授地常用处方 1.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 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 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 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 3.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 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 4. 山楂 10 5. 血藤 6 百部 7. 黄柏 20 8. 丁香 9. 藿香 10 10. 黄连 乌15 11. 皮6 12. 银花 栀子10 防风10 萆薢10 山楂15 甘草5 13.神经性皮炎,皮肤干燥,多角性扁平丘疹,肥厚: 荆芥10 防风10 制首乌15 白芍10 白蒺藜10 黄芪15 当归10 川芎10 乌梢蛇10 僵蚕10太子参15 山楂15 甘草5 14.硬皮病,皮肤触之坚硬,寒冷加重,有雷诺现象: 莪术10 桃仁10 红花6 太子参15 桂枝5 威灵仙10 鸡血藤10 秦艽10 鹿角霜10 白术10黄芪15 白芥子10 熟地10 丹参10 炒莱菔10 陈皮10 灵芝10 豨笕草10 15.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以红斑,浸润明显,斑疹,斑块,其上覆银白色鳞屑: 生地黄15 何首乌10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鬼箭羽10 莪术10 栀子10 丹皮10 白茅根15紫草

皮肤病中医基础

皮肤病中医基础 第一节:中医皮肤病常见病因 中医认识病因,主要根据各种疾病的证候表现,通过分析、综合,推断其发病原因。这种分析证候寻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根据不同的病因,拟出不同的治疗方法,称为“审因论治”。因而,正确审明病因,对临床辨证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医是通过辨证来判断病因,因此,中医所称的“病因”概念,是既指致病因素,也可以是指病理改变。所以,根据皮肤病临床的特点其常见的病因可归纳为六淫侵袭、虫毒所伤、饮食不节、血瘀痰饮、情志内伤、禀性不耐、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 。 六淫侵袭 人体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不正之气)。加之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变异的自然条件即可发病。 (一)风邪《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在皮肤病的发病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以风命名的皮肤病不下数十种,因而在治疗上多用祛风之法。 (二)寒邪有因气候严寒侵袭机体;可由脾肾阳虚而生。造成机体气血凝滞、阳气不能外达,因而在治疗上多用温通散寒之法。 (三)暑邪暑为夏令炎热之气,故其致病多在盛夏暑热季节。常挟湿、后挟热,因而在治疗上多用清热利湿解暑之法。 (四)湿邪是指感受自然界的湿气(如水上作业、涉水淋雨、久居湿地等),或脾虚失运,水谷津液运化转输功能障碍所致。因而在治疗上多用祛湿之法。 (五)燥邪是由外界气候干燥,或机体津血内亏所致,因而在治疗上多用润燥之法。 (六)火邪火与热同类,火为热之极,热极便生火,一般统称热邪,可因外感火热之邪,也可由风、寒、暑、湿、燥等邪入里化热生火,或由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变化、热从内生。因而治疗上多用清热之法。 虫毒所伤 一般包括由虫所致的皮肤病及由有关毒所致的皮肤病。 (一)虫所致的皮肤病一种是直接由虫所引起的,如蚊、臭虫、跳蚤……的叮咬,蜂类、蝎子、蜈蚣……的螯伤;疥虫传染所致的疥疮;钩虫所致的钩虫皮炎; 猪囊虫所致的皮肤猪囊虫病;毛虫毒所致的毛虫皮炎;滴虫所致的阴道滴虫病; 各种虱所致的虱病……另一种是由于古代条件限制,把真菌感染认为是虫所 致,如各种癣类。 (二)毒所致的皮肤病如药物毒、食物毒、虫毒、漆毒等。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或饮食不洁,均能损伤脾胃的熟腐和运化功能;偏嗜烟酒辛辣,过食膏梁厚味均可导致皮肤病的发生或加重,如湿疹、酒渣鼻、痈疖等,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等)也可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血瘀痰饮 血瘀痰饮均为病理改变,如明确寻求到属血瘀或痰饮,治以活血祛瘀或消痰软坚,化痰消饮之法,往往疗效满意。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四.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风、湿、热、虫、毒;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劳倦伤及脏腑。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和,脏腑失调,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等。常见的疾病有疣、疮、牛皮癣、湿疮、皮炎、白疕等。本节主要介绍湿疮。 湿疮 湿疮是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式,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湿疮又有不同的病名,如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常复发。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西医学中的湿疹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禀赋不足,又外感风、湿、热毒,或饮食不节,过食腥发、刺激之物而伤脾生湿,致内外风湿热邪阻滞、浸淫肌肤所致,或情志不遂,肝胆郁火而湿热内阻,发于皮肤而成。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久病伤血,血

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湿疹主要应辨虚实。急性湿疮多为实证,发病急,皮损多为丘疱疹,灼热瘙痒,伴有心烦口渴,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脉滑数;虚实夹杂证多见于亚急性和慢性湿疮。亚急性湿疮皮损多为丘疹,瘙痒,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劳,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慢性湿疮皮损多粗糙肥厚,剧痒难忍,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辨证分型 1.湿热浸淫 证候表现:起病较急,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对称发生,皮肤表现为潮红、肿胀、糜烂、流滋、浸淫成片、结痂,瘙痒不堪,或伴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代表方: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 2.血虚风燥 证候表现:常是慢性湿疮,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皮损颜色黯淡,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血痂,脱屑,或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苔薄白,舌淡红。 护治法则:养血祛风,清热利湿。(治疗代表方:四物汤合萆薢渗湿汤)

(整理)皮肤病中医治疗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一、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学科。 早期,中医外科包括疮疡外科杂病、中医皮肤科学以及肛肠病等。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属于外科。 医学发展,分工,全国各地中医院逐渐成立中医皮肤科。 有渊源、发展的过程。 1、渊源 从原始社会起,劳动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大自然抗争,创伤,用草、树皮外敷,包扎伤口,压迫止血等原始的治疗方法。 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青铜铭“疥”“疥”。如有“疾自、疾耳、疾舌、疾足、疾止、疥、疕”等记载。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最早医书,记载创伤、冻疮、虫咬、肿瘤、皮肤病。记载4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外用药已经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水银剂等。《内经》已有皮肤病病名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有治疗狐惑病的症状方药。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六介绍多种皮肤病,其中描述“沙虱毒”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记载。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几十种皮肤病,并有相应治疗方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指发癣;“湿 疥,疣、癣、疥、隐疹的症状和辩证,并且指出漆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唐孙思邈曾治疗6000多例麻风病,详细描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用丹 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和保健美容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40多种病,专著《黴疮秘录》梅毒、指出性 交传染、遗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解围元薮》麻风。 清吴鞠通创立温病学说,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皮肤病,丰富中医 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方药。 综上所述,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内经、金匮等,到明清《外科 正宗》《医宗金鉴》等有260余种中医外科专著几乎都有皮肤病内容,包括症状、理法方药一并俱全,这是今天中医皮肤病学发展的基础。 在性病方面,历代众多医籍和性病专著记载“疳、下疳疮、横痃、杨梅疮、 阴痒、阴蚀、疥、淋证、带下病等10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医皮肤性病学也因 此很快的发展,并逐渐从中医外科学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54年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并设立中医皮肤科(北京中医皮肤病院), 赵炳南、朱仁康名中医主要从事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1955年国家试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全国各地成立中 医院校教研室培养一批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计入中医皮肤科。 1978年后改革开放,同时先后成立中医医院以及设立中医皮肤科,许多

中医-常用皮肤病方剂汇总表

分类方名功效主治组成 急荨、瘙痒症、湿疹、玫瑰糠疹、银 银花、连翘各9g,荆芥穗、淡豆豉、薄荷各6g,牛疏风解表卫气营血屑病、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等症属 清热辨证方银翘散风热初起者蒡子9g、桔梗6g、竹叶4g、芦根9g、生甘草5g 荆芥穗、防风、浮萍、僵蚕各6g,蝉衣、薄荷各 疏风止 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痒,清热急荨、瘙痒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泛 凉血发性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风热者9g,甘草6g 荆防方 丘疹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 荆芥、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 触性皮炎、丘荨、急荨、婴儿湿疹、疏风清 、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 急性皮肤瘙痒症、多形红斑等偏风热热,燥湿 者6g、荆防汤止痒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证属表邪化热宣肺清热

壅肺,肺失宣降者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麻杏石甘汤降逆 急荨、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婴儿湿 疹、多形红斑、红斑狼疮等证属阳明退热生津 气分热盛者养胃白虎汤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 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剥 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脱性皮炎、严重药疹、恶性大疱性多 形红斑、各种严重皮肤感染、(类)黄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退热凉血 天疱疮等属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翘清瘟败毒饮泻火 急性皮炎、急性湿疹、玫瑰糠疹、荨 麻疹、单纯疱疹等证属肺有伏火郁热 者泻白散透热养胃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 急性红斑类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 炎、多形红斑(重)、系统性红斑狼清营透 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 疮及化脓感染性皮肤病等症属毒血症热,养阴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 ,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 ,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