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4.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4.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4.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导学案

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

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

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主

人翁意识;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增强争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个人、家

庭要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及

措施

【学习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

(2) 地位:,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要求:。(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求:。(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要求:。(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要求:。

问题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重要性:

(2)措施: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重要性:

(2)措施: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重要性:

(2)措施: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重要性:

(2)措施: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措施:

三、【探究案】————理解运用,探究提高

材料一:国务院2009 年 12 月 3 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

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增强山东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

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1)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 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10分)

(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既着眼于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又

是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 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提高人民生

活质量和水平,实现富民强省。(2 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走的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 分)

④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体现了统筹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等。(2 分)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②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生态经济

特色高地。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

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

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

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 每点 2 分,共 10 分;只要答到其中五点即可满分。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达标训练案】————勤学苦练,游刃有余

1、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

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D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2、《国倍跃进》一书曾对GDP 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 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

汽车修理等,虽然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GDP 依然在增加。”这表明()A. GDP 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B .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只要经济增长即可

C.GDP 增长是衡量政府活动的唯一指标 D .只顾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浪费的GDP 是错误的

中共十七四中会议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据此回答 8—9 题。

3.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

①坚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靠改革促发展

③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④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A .①③④B.②③④ C .①②③D.①②④

4.“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的做法,结果是投资效率的持续下滑、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这告诫我们()

A .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B.必须加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

C.必须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D.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5、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

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要改变这一格局关键在于()

A.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 4 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 .7 亿元。这一工程将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改善南北水运

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C.②④D.③④

7、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

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 15%和 60%。这表明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 .①②

B .①④C.②③D.③④

8、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 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 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A .①②

B .②③C.①④ D .②④

五、【知识总结】

六、【学后反思】————构建体系,由厚到薄————冥思苦想,自我升华

预习中不明白的弄清楚了吗?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还应升华哪些知识?

七、【知识拓展】

1、题解:又好又快

①“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上世纪50 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

②“好”在“快”前 :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把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③“好”在

前 ,“快”在后 :表明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

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

好的标准 : “又好又快”体现在“三个协调”: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

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绿色 GDP

绿色 GDP 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矿产品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折合成美元,再对GDP 进行核减,形成绿色DGP,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在我国,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等多

个省市早已明确要求将“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纳入经济统计体系。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政治]高中说课教案:《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新九州教师资格2011年08月25日 高一政治教案:《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包括两目,分别讲述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介绍了具体的措施,了解每一种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基本要求如下: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说明全面建设小康,是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本框题的重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本框题的难点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而本框题则是进一步学习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怎样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第二、高一学生具备还的经济生活常识,有一定的社会经济阅历,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了解了一定经济发展运行的常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的经济常识和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表格以及文字的阐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参与课堂中来。

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生分析】 当代大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肩负着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等原因,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形势、国家政策的把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分析】 1、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2、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 知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 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重难点分析】 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即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并结合图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议、思、练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思): 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二、讲授新课: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板书)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板书) 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案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教材分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题。第一框题介绍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明确了我们经济建设方面的新目标。本框题则是学习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对上一框题的延伸和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②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③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尊重规律 ②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③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依据:科学发展观本身的重要性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学法:探究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组图——经济增长;环境恶化、资源浪费

问题:有人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就进步了”,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设计依据:以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学生对发展原则的思考,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二)开始新课 一、科学发展观 自主探究:根据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四个“看不见”总结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结合实例,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锻炼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问题: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相对陌生,完成表格之后还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一些实例,更有利于增强学生懂得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情境1:联想集团:以创新构筑竞争优势 问题:结合联想案例,谈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设计意图:感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情境2:①漫画:给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换枕木 ②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比; ③表格:三大产业在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 ④GDP增长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状况 问题:②③④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讲课教案

第七章科学发展 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 A.《党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党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党的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 D.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求真务实 C.全面协调 D.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实事求是 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实事求是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实事求是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D.均衡发展 7.以人为本,就是() A.以人民的利益为本 B.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C.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D.以多数人的经济利益为重 8.胡锦涛在十七大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党的建设 B.群众路线 C.统一战线 D.解放思想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D.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 A.为什么发展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发展 D.怎样发展 3.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要做到() 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C.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D.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有() 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D.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 D.根本方法又好又快 7.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规律 B. 运用规律 C.把握规律 D.遵循规律 8.胡锦涛指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 A.把握规律性 B.增强主动性 C.克服片面性 D.减少盲目性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案4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我国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 家提出以人为本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解深入落实和走科学发展道路;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教育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必要性;掌握如 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科技和教育的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 间的关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感受科技和教育的 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并敢于批评和制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言论和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材料: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我国的石 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九位。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时世 界的三分之一,淡水是世界六分之一,草地是世界的三分之一,矿产是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居世界第49位。 图片:

设问:以上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存在人口资源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上说明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些问题的困扰?(人口环境资源) ――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依据是什么? 3、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及必要性? 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 ①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②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③是借鉴外国发展经验 ④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3、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及必要性? (1)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必要性: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谁轻谁重》

1.2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一、聚焦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缪老师带来了五个“小伙伴”,你们想认识下它们吗?(预设)生:想 师:好的,现在请它们出场了,第一位“小伙伴”是? (预设)生:乒乓球。 ……(一边展示实物图片,一边课件出示,第一张PPT)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让你按照轻重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你喜欢按照由轻到重排呢?还是由重到轻排?

师:好的,那请你们用眼睛观察,预测这五个物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板书张贴眼睛和预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小朋友们,可以看下,老师已经给五个物体编了号,所以记录单里,我们只要写数字来代替物体名称就可以了。实验记录单在你们的抽屉里,那么,开始吧,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学生预测,板书:把学生的预测结果不同的呈现在黑板上,学生预测2分钟)师:请问木块和塑料块你的预测是谁重?说说你的理由。 请问小橡皮和大橡皮你的预测是谁重?说说你的理由。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按照大家的预测把这五个“小伙伴”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好了吗? (预设)生:没有。 师:好的,请把我们的实验记录单放进抽屉里,看来我们没有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把队伍排好,再想想办法。 (预设)生:可以用手,秤。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想到了用手。那怎么操作呢?请一位小朋友们来给我们示范下,大家一起伸出自己的双手,让我们跟着做一做。这样的方法叫掂一掂。(板书张贴手和掂一掂) 设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掂的时候,会先拿哪两个物体比较?然后再拿哪两个物体比较?说说你的理由。 好的,现在我们掌握了掂一掂的方法,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实验记录单(第二张PPT),请你在完成实验后,完成掂一掂的实验记录。现在请这个座位的小朋友来领材料,记住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单。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学生实验十分钟,板书:将学生不同的结果张贴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五个“小伙伴”的队伍按照由重到轻有没有排好呢?(预设)生:没有 师: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 师:看来我们还是没有给这五位“小伙伴”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好队。接下来还有更准确的方法吗?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案.doc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案 课题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乂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1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尊重规 %1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1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综合探究法 板书设计 背£ ?—问题一探究一结论一验t正一探究一拓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练习 导入新课 多媒体:组图——经济增长;环境恶化、资源浪费 问题:有人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就进步了”,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开始新课 1、科学发展观

自主探究:根据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四个“看不见”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材料体现 科学发展观 昔日的“穷沙洲”变成今天的百强县,靠的是什么? 第一要义 张家港巨变的最终受益者是谁?为什么? 核心 张家港的发展体现的是怎样一种发展模式? 基本要求 四个“看不见”是如何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方法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学生活动1:联想集团:以创新构筑竞争优势 问题:结合联想案例,谈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设计意图:感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活动2:①漫画:给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换枕木 %1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比; %1表格:三大产业在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 %1GDP增长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状况 问题:②③④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国家应该如何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下)试卷89分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下)试卷89分 1、陈毅在《淮海前线见闻》中指出,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正确 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利益多元化格局已形成。 正确 3、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某些既得利益者出现集团化趋向,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 正确 4、在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规范利益博弈的规则。 正确 5、维护好社会的利益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的事。 正确 6、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应该说是我们社会矛盾最少的时期。 错误 7、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找到解决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的治本之策。 正确 8、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没有新的理论命题。 错误 9、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发展的脚步在加快,理论创新的脚步也在加快。 正确 10、发挥政党的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问题。 正确 11、1949年中国人真正的觉醒。 正确 12、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正确

13、1980年的政策使中国实现了:能源消费增长翻一番。 正确 14、2001年以后的现实,与曾经提出的经济翻二番、能源翻一番的目标相距甚远。 正确 15、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52个沿海城市中,极度缺水的有18个。 正确 16、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正确 17、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正确 18、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正确 19、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错误 2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确 22、拜伦指出,根据“你必须使自己仅次于天使”一语,可知人类的本分工作,在求神圣的幸福。 错误 23、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只看做手段。 正确 24、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才能完成。 错误 2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错误 26、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民主”一词被提及70次。 正确 27、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教版《又好又快科学发展》word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框的课标基本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就要求充分呈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有条件性 【教法学法指导】 一、教师教法:采用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法: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会运用联系方法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案例——提出目标,引发讨论与交流——互动探究,得出结论——设置问题追问——引出进一步深入探讨——引申结论,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展示环境状况,导入新课。 第二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我们要了解世界、感悟生活,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把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就是我们在第三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例子。 课件展示:2006世界气象日宣传语: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10.2 《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10.2 《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2分钟) 1. 通过表格归纳法进行对比,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重点、难点); 2. 通过情景展示和典例分析,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 【使用说明】 1.课前先快速阅读课文,弄清本框所讲内容,勾画知识点,发现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2、课前独立 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A 级练习);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2. 内涵

3. 必要性 (1) GDP 增长不 一定带来社 会全面进步。 (2)片面追求 GDP 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作探究1: 情景展示: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他们对GDP 的贡献几乎是零。但是,如果两车相撞造成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所有这些都是能创造GDP 的行业。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 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这种GDP 的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如何认识GDP ? 虽然 GDP 增加了,但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反而浪费资源,甚至有可能伤及生命。这种GDP 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不利。 (2)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是什么? ①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②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13高一政治教案《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备课人:学科:政治) 备课 时间12.6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 (1)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信念 (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 (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种GDP 的增长,是由重大损失带来的,是与损失相抵消的。因此,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②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88页“张家港发展材料”,想一想所提的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全面增长,保护了环境,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9页“相关链接”,想一想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这样做的后果十分明显,表面上看经济增长了,但人们生存的环境恶化了,资源遭到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小。治理污染,恢复环境不仅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也增加了治理难度。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脆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把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就是围绕人的发展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

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1.2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理解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漫画”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种GDP的增长,是由重大损失带来的,是与损失相抵消的。因此,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张家港发展材料”,想一想所提的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全面增长,保护了环境,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相关链接”,想一想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反思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 反思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课题:《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学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和顺一中郝恩瑞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这一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积累虽有一定的经济知识,但要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的内容、范围太多太广,且都是与现实经济生活、国家政策紧紧相连的,要学生理解得透彻有相当大的难度。再加上是异地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不了解,这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上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后,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1、作为教师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难点、以至每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从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收放自如,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灵活地解决。另外作为教师还要掌握与本框内容相关的政策、背景知识、重大时政新闻,并把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中,这样的课才会显得厚实有效、富有时代性,从而避免一般政治课的枯燥、生硬。 2、要精心选取教学素材。教学素材选取是否新颖、合理不但关系到能否说明教学内容,更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教授此框题时选取材料注重地缘性,尽量选取富有代表性的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如《生命之水为何成为毒水广东尚坝癌症村》的视频、南沙石化迁址、服务业成为今年抵御金融危机的功臣,因为这样的材料不会让学生觉得遥远、

不真实。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选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视频充分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和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而南沙石化迁址让学生感悟到正在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也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通过结合具体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服务业成为今年抵御金融危机的功臣是用事实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优化产业结构的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另外,我在选材时注重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在材料上我采用了我国三大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国际比较、我国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我国几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全球中的比重等现实材料,让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这既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材料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本自主探究解决的办法。 3、在这节课里,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较好地引导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解读材料、提炼要点,并把过程用板书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观点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分析、探究、解决问题。从效果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积极参与、思考,且能有所领悟,都能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教学,我觉得重要的不是你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你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又能以社会的一分子的身份认真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4.10.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4.10.2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导学案 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主人翁意识;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增强争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个人、家庭要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及措施 【学习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 (2)地位:,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要求:。(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求:。(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要求:。(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要求:。 问题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重要性: (2)措施: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重要性: (2)措施: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重要性: (2)措施: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重要性: (2)措施: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措施: 三、【探究案】————理解运用,探究提高 材料一: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增强山东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1)材料一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10分) (1)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既着眼于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又是增强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富民强省。(2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走的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分) ④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体现了统筹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2分)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每点2分,共10分;只要答到其中五点即可满分。如果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 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执政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与时俱进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以人为

本,已经超越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特别是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人看成实践的人,把人的本质属性理解为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有需求、有思想、有观点、有血有肉的社会的人。离开了人的实践就谈不上观念,因为观念无非是人的感官直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形成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科学发展观是人通过实践形成的进步观念,反过来指导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思维模式。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一旦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就可以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这个新对象最初是观念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从观念的对象到实在的对象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过程,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强化过程。

政治: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版必修

10.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理解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足。这样一个美好目标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漫画”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种GDP的增长,是由重大损失带来的,是与损失相抵消的。因此,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张家港发展材料”,想一想所提的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张家港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收入的全面增长,保护了环境,人民群众得到全面发展。它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相关链接”,想一想可持续发展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