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申报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申报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申报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申报表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的计划(附方案)一.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研究的意义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很多同学家长总以为计

算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计算

正确率的方法。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计

算习惯。

研究内容:

1、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口算的研究。

2、学生计算出错类型的调查。

3、制定“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措施与计划。

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明确指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正确、迅速。

2.数与计算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

基础。成人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3.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关键词的界定:

计算正确率:《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在本年级段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2—3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表内乘法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提高计算正确率就是通过熟练并优化算法、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熏染认真细心情感使学生达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低错误率。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三.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内容。

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践阶段(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校开展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9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计算方法教学的理论依据,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查观察法: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测试等进行分析对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4、经验总结法:对课堂教学实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整理归纳。

四.研究组成员分工

1、确定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内容。(二年级数学教师)

2、科组内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记录。(二年级数学教师)

3、组织级组内进行计算教学同课异构,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并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以及收集教学评价量表。(刘平、张兆永,亚森江)

4.写好结题报告:整理教学研究笔记,收集和分析评价意见,总结经验和找出存在问题。(刘平、张兆永,亚森江)

5.成果展示:上专题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二年级数学教师)

五.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育随笔、案例或反思;

3、相关论文一篇(《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提高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的研究开题报告伊宁市第二十三小学课题组刘平

一、课题的提出

1、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1)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比重很大。

(2)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情。我认为,笔算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

行为的严谨性,对学生一生受用。

(3)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中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简易方程、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4)数学试卷中笔算的比重很大。从数学试卷看,100分的试卷中涉及笔算的计算试题就占了30分左右,还不包括填空、选择、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等题型中的计算。高年级计算数据较大,计算步骤较复杂,因此以笔算为主,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笔算教学的重要性。笔算是当今数学教学的基本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我校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现状

我校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关注,翻看小学数学教材,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笔算乘、除法,步入高年级后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笔算乘、除法算理,除了五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小数乘、除法、六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分数乘、除法内容外,高年级阶段就再无专门的笔算学习内容了。因此,针对现状高年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整数乘、除法知识迁移到小数、分数的乘、除法学习中,如何进一步巩固笔算技能,提高笔算正确率。提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

二、文献研究

1、新课程下笔算能力的要求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本由人来完成的繁琐计算工作,完全可以由计算机代替了。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也较以前低了许多,淡化繁杂的计算,降低笔算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计算技能训练或不用再掌握计算技能了。

在研究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懒,连简单的计算题都不想做,即使做了也没有全对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没有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与双基教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一味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片面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为算法多样化就是‘‘再创

造‘‘,使得双基训练时间太短。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停留在知识的认识上,未能形成技能,致使学生害怕计算,不愿做计算题”。

通过研究也发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多内容是通过运算能力表现出来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学生学习的信息渠道更广。数学课堂中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方便实用的计算器等现代化辅助教学设备的引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数学思维明显减弱,数学运算能力下降,甚至连计算能力也出现了‘‘危机‘‘。许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计算教学要求的调整可以概括为:重视口算、淡化笔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适时引入计算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调整不是要求的整体降低,而是有“升”有“降”的。无论“升”还是“降”,都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的。即:与传统教学相比,我们要“重视口算、淡化笔算、加强估算……”。这并不意味着,口算在计算教学中是最重要的,笔算是最次要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我认为这是因为笔算的功能是口算所无法取代的。笔算的过程强化了学生严谨推理思维的培养,这一点是任何一种口算都不容易达到的。当然,当学生养成了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大量的书写练习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学段目标中就数的运算提出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第二学段(4~6年级)“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并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如下:

学生计算速度要求表

2、区内、国内研究现状

形成的成果主要有:每节课前3-5分钟的口算训练,加强计算课的课堂教学,强化巩固课堂练习等。

到目前为止,我能搜集到的国内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课题、论文等文献资料有257篇,通过认真阅读,发现这些研究大都针对计算教学中的新授课进行研究,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下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而对于没有设置专门计算内容的学期该如何巩固或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很少。本课题结合二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笔算能力欠佳的现状,通过课堂与课下结合,教师引领与学生互助同行等渠道进行研究,希望找到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笔算正确率,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同时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

三、核心概念:

笔算:根据一定的计算法则,用笔在纸上进行计算的方法,人们习惯把竖式计算称作笔算。在这里,我们把学生用笔在纸上计算都归为笔算,重点是竖式计算。

笔算正确率:在一定量的竖式计算中,计算正确题目占总题目的百分比。

提高笔算正确率:通过课题研究,希望使每一位学生笔算正确题目占总题目的比例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分析查找影响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的因素。

2、通过研究,探索出提高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笔算乘、除法的正确率,激发学生的笔算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养成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等良好习惯。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及任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合理处理教材的能力。

5、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能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加快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这一主题,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对笔算教学理念的认识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笔算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笔算教学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情境创设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算法多样化是否进行优化,课堂练习是否保质保量有实效等。

2、小学生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兴趣广泛而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丢三落四,因此在计算时容易粗心,出现看错数字、符号、忘记进退位等现象;学生的惯性思维导致混淆性题目容易出错,如误将乘法分配律“a(b+c)=ab+ac”用到除法中“a÷(b+c)=a÷b+a÷c”,误将“217-17×11”运用凑整思维计算成“217-17×11=200×11”;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使学生面对简单算式麻痹轻视,遇到复杂计算又出现厌烦、畏难情绪,导致出错。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利用试卷、座谈等形式分析查找学生在笔算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所占比例,根据统计数据将影响学生笔算正确率的因素分为典型问题、一般问题、个别问题,分别制定对策。

3、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设置专门的笔算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恰当处理教材,在不影响教学任务、不会本末倒置的前提下做到适量渗透、适当讲解,达到巩固笔算知识的目的,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4、学生许多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学学习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数学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事前“打预防针”对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更是关键,到了高年级所做的工作大部分只能是事后“纠正错误”。在课上任务紧、课下时间少、大部分家长不识字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研究还能够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笔算正确率。如,学生自助,建立个人错题收集本,反思错因改正错误,巩固笔算技能;生生互助,建立互助小组,帮助寻找错因讲解算法,提高笔算技能;家庭作业渗透笔算题目,题目要有

针对性,题量适中,做到省时高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实践研究考证以上方法是否有效,同时要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挖掘更多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途径提高笔算正确率。

5、口算是学习笔算的基础,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如果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如笔算“58×29”,可以分解为第一层58×9个一、第二层58×2个十,进一步分解为8×9、5×9、8×2、5×2;参照竖式计算过程,还可以继续分解下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本课题会继续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让“每天口算”形成制度,坚持每节数学课前3-5分钟的口算训练,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低年级阶段,口算题目不能只局限在基本口算,应从基本口算,即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整数的加、减、乘、除拓展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并作为基础训练。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进而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达到提高笔算正确率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二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计算方法教学的理论依据,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查观察法: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测试等进行分析对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4、经验总结法:对课堂教学实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整理归纳。

八.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内容。

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践阶段(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校开展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9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

九.研究组成员分工

1、确定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内容。(二年级数学教师)

2、科组内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记录。(二年级数学教师)

3、组织级组内进行计算教学同课异构,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并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以及收集教学评价量表。(刘平、张兆永,亚森江)

4.写好结题报告:整理教学研究笔记,收集和分析评价意见,总结经验和找出存在问题。(刘平、张兆永,亚森江)

5.成果展示:上专题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二年级数学教师)

十.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育随笔、案例或反思;

3、相关论文一篇(《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42、101、153;

余志梅,《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研究,2007.4:29-30;

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40-41;

梅芳,沈文选,《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11,8-9;

邝四莲,《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文学教育,2010.7:150;

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40-41。

提高低年级学生笔算正确率的研究

计划及方案

伊宁市第23小学

2012年9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