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航站楼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航空业得到迅速发展,原有的虹桥国际机场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已经难以有更大的扩展余地,机场设施已经成为制约上海市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上海市政府作出“完善虹桥,建设浦东”的决策,决定在浦东靠近长江入海口的海边新建一座大型的国际一流的新机场,和原有的虹桥国际机场共同承担上海的航空运输任务。

浦东国际机场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有4条平行跑道,年旅客吞吐量为7000~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00万吨。一期工程先建一条4000米长,60米宽的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

航站楼是浦东国际机场的核心建筑,航站楼一期工程总面积为30万m2,由航站主楼(长402m,宽128m)和候机长廊(长1374m,宽37m)两大部分组成,航站主楼和候机长廊之间以两条宽54m的连接廊相连。

航站楼的建筑外形极富有特色,屋顶是一组轻灵的弧形钢结构,支承在下部稳重的混凝土基座上,共同构成了海鸥展翅欲飞的空间景观(见图1.1,图1.2)。航站楼的上部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金属屋面板围护,展现出现代高科技建筑的非凡风采,弧形的钢屋盖和倾斜的玻璃幕墙赋予建筑强烈的动态,与下部坚实的一直线条为主的混凝土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1.1 航站楼平面图

图1.2 航站楼立面图

大跨度的钢屋盖使航站楼的内部空间业独树一帜,整个出发层的高架进厅、办票大厅、商业区和候机长廊四个区域形成数万平方米的无柱空间,置身于这震撼人心的空间内,人们的视线可以透过玻璃幕墙到达碧波万顷的东海,繁忙的停机坪和航站楼外优美的景点。

室内大空间采用深蓝色的金属吊顶,仅遮盖结构圆弧形的上弦,宛若深邃无限的天穹,其下悬垂着一根根白色的腹杆,以黑色的预应力钢索相串连,充分展现结构的力度。屋架与纵向柱列的错位布置又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这种独一无二的空间效果使航站楼建筑从外观到内部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因而也极具标志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航站楼钢结构工程由高架道路进厅屋盖(以下简称R1)、航站主楼办票大厅屋盖(以下简称R2)、航站主楼商业区屋盖(以下简称R3)和候机长廊屋盖(以下简称R4)共4跨组成。屋盖由间距为9m的钢屋架构成,航站主楼和高架进厅为连续三跨,屋盖支承点水平投影跨度分别为49.3m、82.6m和44.4m,纵向长度411.6m,钢屋架高低搁置,低端支承在混凝土框架大梁上,高端通过托架梁支承在呈倾斜状态的钢柱上;候机长廊支承点水平投影跨度54.3m,纵向长度1388.6m,钢屋架通过托架梁支承在两侧标高不同的倾斜钢柱上。钢柱间距15m,航站主楼斜钢柱间设支撑索,候机长廊跨内设群索。钢结构安装重量33000余吨,安装面积16万m2。航站主楼钢屋架采用张弦梁,以方管为上弦,高强钢索为下弦,腹杆为圆钢管。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很好的垂直方向的承载力,适宜于跨越大空间,但它属于非线性结构,必须通过下弦张拉预应力才能成形,且在平面外刚度较差,不能承受反向荷载。如何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形成一个能抵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结构体系,对设计和施

工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2、建设目标

航站楼钢屋盖工程作为航站楼工程的重要分部工程,其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投资有明确的目标。

一流的工程质量是一流国际机场的必要条件。国际机场的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机场航班的运行和旅客的安全,而且也将向世界展示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工程质量目标必须达到优良,争创上海市“白玉兰优质工程”奖及国家“鲁班奖”。

航站楼工程的进度是关系到浦东国际机场准时通航的关键工程,按照常规,一座3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工程需要48个月以上的时间,而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工期仅有36个月,钢结构屋面工程又是航站楼进度的关键工程之一,根据航站楼总进度计划,必须在10个月内全面完成重量为

3.3万吨的钢结构安装任务和16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屋面工程,并保证安全

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要达标。

二、项目管理的工作原则和组织结构模式

1、项目管理的工作原则

为适应航站楼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的难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必须采取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承发包和建设管理模式,使得项目参与各方围绕着一个共同的项目建设目标,保证项目目标得到控制。

近年来,Partnering工程承包模式已逐渐为世人所认识和重视,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Partnering模式创

造了一种和谐的项目环境,改善了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并在降低工程费用、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诉讼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Partnering模式是一种创新,是80年代末才于美国等地产生的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的产生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承包商在参与竞争时往往会压低报价,以求中标,而业主或投资方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也愿意选择报价低的承包商。但是中标的报价往往并非合理,而且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这时由于各自的目标和利益不同,往往会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产生分歧、纠纷、索赔甚至引发诉讼,从而导致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紧张,结果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设计方等除了必须支付生产活动所需成本外,还要支付一笔为了完成交易所必须花费的“交易成本”。而Partnering模式的出发点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参与各方的利益,设定共同的项目目标,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益,共同解决问题,避免诉讼,培育合作、信任、健康的工作关系,使项目的实现取得超常规的效益,并使参与各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

Partnering的定义:意味着在工程合同所涉及的主要参与各方之间建立一个合作性的组织,这个组织着眼于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将业主、承包商和各专业工程师的利益整合成为一个项目管理上的通力合作,并通过合同的执行及采取一定的操作程序来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Partnering模式与传统建设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比较

本文在Partnering模式探索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项目管理模式是:

建立项目法人管理组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主要职责是提出项目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措机场建设资金,选定

设计机构、工程监理、施工承包等单位,完成机场工程的建设。

建立工程社会化、合作化管理组织――分指挥部,即航站区工程的施工管理总承包商――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负责航站区工

程的全过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与协调工作,钢结构屋面工程项目由

上海市机施公司总承包。

在航站楼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中(本文着重介绍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组成了业主(机场指挥部)、总承包(建工集团、机施公司)、设计总承包(华东院)。监理(建科院)的合作体,有效地利用项目参与各方的资源,及早地参与了项目的管理,对法国巴黎机场公司ADP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及早的设计改善,共同进行了技术和工艺上的认证、优化等大量试验研究工作,来充分满足方案设计的构思和设想,对特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钢结构屋面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投资费用,施工总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

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和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根据钢结构屋面工程的管理难度和专业技术特点,有业主、承包商、设计、监理组成的工作小组,全面处理和解决设计、施工、材料、建设全过程的各类问题,航站楼钢结构屋面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图:

由于工作小组的成员存在着相同的目标,决定了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对项目进行管理。这个工作小组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它既遵循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法,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目标一致原则。首先明确他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前提,调节各参

与方的努力于项目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从而提高了整个组织的效率。

2)权责一致原则。为承担其责任所应具有的权力,由业主方(机场建设指

挥部)为工作小组全面授权,从而提高了整个组织的权威性。

3)效率原则。工作程序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尽可能的精简,应避免重复,保

证项目领导指令到各专业分包以及实施过程的信息的快速和畅通。4)有效调度原则。各专业分包只服从其直接上级部门的指挥,以确保命令

源的唯一性,各部门不允许越其下级部门,对更低二层次的工作部门进行直接指挥

5)共同原则。从业主、总承包商、设计、监理、各分包商都专门成立了钢

结构工程管理班子,配备了优秀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其承担的钢结构工程涉及到的设计、制作、安装工程的协调管理,强化了各个环节的功效发挥,全方位保证钢结构工程项目的完成。

三、工程管理的小结

Partnering是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相互合作,这种合作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通过确定共同的项目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培育相互合作的良好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促使本项目的目标实现,同时也使参与各方目标和效益的实现。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1、工程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是设计阶段,工作小组一手从方案设计(法国机场公司ADP)抓起,赴法国与方案设计方协调(在上海也与法方协调多次),提出结构设计的优化和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工艺;一手从结构设计的试验和施工工艺的试验抓起,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航站楼钢屋架1:20模型的抗震试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整个航站楼模型的风洞试验,还在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按1:1足尺制作钢屋架模型,进行了结构制作和荷载试验,通过试验我们采集到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工程设计优化,选择加工工艺和安装工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设计的优化。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是不可能一次设计就达到尽善

尽美的,更何况本工程这种充满创新的设计,因此必须有一个优化过程。

根据大量的试验,我方提出原设计屋面体系采用三维空间体系计算,通过调整构件的设置,改为二维平面体系计算,大大节省了钢屋面的用钢量,仅此一项取得了节省钢材10%的效益。

方案中1400米的长廊和400米的主楼的上方侧面是很小的弧形,这样造成钢结构屋架组成的每一个构件都为异型的,经与法方协调,将屋面上方侧面的弧形改为直线,带来的却是舒畅的建筑效果,也给制作和安装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降低了钢结构工程的成本。

方案中钢材和幕墙玻璃都选定了进口材料,工作小组在试验中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国内的材料完全满足设计上的要求,于是在征得法方的同意后,选择了国内钢材(3.3万吨)和玻璃(7.7万平方米),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也为采购材料带来方便,保证了工程进度的需要。

2)施工工艺的优化。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不仅是投资控制(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也使保证工程进度(安全)的重要方面。工作小组充分利用钢结构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提前把施工方案深入到设计中,组织与法方进行多次方案协调,取得统一。

钢结构安装单位的提前介入对吊装设备提前改造(原选型的300吨履带吊费用很大,且300吨履带吊在上海的数量不能满足工程需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企业现有设备装备及技术能力,把二台塔吊组成一个机组代替300吨履带吊,二组塔吊机组共同抬吊重150吨的节间屋架,并共同高位(钢柱顶上方)负荷远程行走(行走最远距离800m)。通过设备改造,共降低了机械使用成本1000多万元,并保证了工程进度。

2、工程进度控制

由于钢屋架工程是航站楼工程建设的关键,其进度目标能否完成将直接影响到航站楼工程的总进度目标,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了其职能,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

1)例会制度。由业主、总承包商、设计、监理组成了工作小组并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钢屋盖工程的例会制度(各专业分包全部参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小组充分相信和运用已建立的管理模式这一工具,及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创新、合作的精神,并就所有问题公开交流,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且对项目实行周期性的评价

和强化,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当取得进展时,适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来鼓舞士气,使各方增强对目标实现的信心。

2)合同管理。工作小组认识到,合同的执行也是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首先,业主(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总承包商(建工集团和机施公司)签订了总承包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合同造价、安全、文明施工等进行全面管理;其次业主指定的专业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业主予以鉴证,,并且在分包合同明确各指定专业分包商必须统一服从总承包商的现场管理,通过强化总承包商对工程总进度的控制,确保了项目节点目标的如期实现。

3)充分发挥安装单位等单位的专业特长和施工经验。航站楼钢结构屋面工程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个足球场之大),总重量达3.3万吨,预应力钢索共用1080根,其施工难度在国内尚无类似规模的结构形式的钢结构安装。上海建工集团机施公司是专业钢结构安装单位,曾荣获上海市英雄吊装队的光荣称号,多次承担上海市乃至国内重大工程中高难度的吊装任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力量。业主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提前与其合作,发挥其作用。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机施公司就拿出吊装方案,供设计参考和设计协商,在施工工艺上下大功夫(在吊装方案形成前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并在6个吊装方案基础上优化而成),在航站主楼和高架进厅三跨屋盖钢结构采用了“屋架节间地面拼装,柱梁屋盖跨端组合,区段整体纵向位移”的方法;候机长廊采用了“地面拼装,四机抬吊,高位负荷,远程吊运”的施工方法,这样在制作上采用了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达到进度快、质量高的要求。在吊装的同时,屋盖以下隔一层的层面上土建、设备安装等均可同步进行,为施工赢得时间和空间,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钢结构月平均安装工作量5000吨,月最大安装工作量6670

吨,创造了钢结构吊装产量的新记录,保证了航站楼钢屋盖工程在8个月内全部完成的目标实现,对航站楼工程总进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工程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工作小组负责对初步设计方案组织严格

的审核和不断的优化。由于施工方案的提前介入,这样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原方案设计在高空的焊接量过多,经过设计同意,采用了在地面拼装、整体位移的施工方案,并在设计中充分配合,这样就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还有原方案设计中在高空屋架托梁是在钢柱中心外3米偏心处焊接后,才使区段的钢结构系统达到稳定(这样的工艺容易造成变形,对工程质量有影响),工作小组与设计协商,改在偏心处焊接到钢柱中心焊接,来保证钢结构系统在安装时的稳定,设计的修改保证了安装工程质量。

其次,工作小组对钢结构工程对所缺的规范和标准在设计阶段就及时进行了补充,这样庞然大物,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在国内、国外都是第一次,所以国内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不能完全覆盖其范围,欧洲的规范和标准也不能全方位适应,工作小组组织了上海有关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多次对专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及时制订了相应的《钢结构制作规范和验收标准》、《钢结构安装规范和验收标准》、《高强度预应力钢索产品标准》等,为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的作用。钢结构工程不仅被评定为优良工程,还被上海市质量监督总站评为上海市一九九九年钢结构工程的“金钢奖”。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小组坚持质量控制以监理为主的原则,

并确立施工监理在质量验收工作的权威性。在监督各个专业分包单位做好

自身的质量控制之外,由施工监理对工程进行独立平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监督,每道工序必须由各分包商自检后交施工监理最终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定期召开工程质量讲评会,做到工程质量双把关。在钢屋盖制作阶段,监理单位会同总承包商进驻数家制作工厂进行构件制作全过程验收(从材料进厂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到钢构件验收合格方可出厂)。例如,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钢材个别指标不合格,当即要求对所有钢材逐个进行复试,做到严格按照指标检验,合格钢材方可使用,有效地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关,同时对Ⅰ、Ⅱ级焊缝按要求进行了双份的探伤,从各个环节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和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航站楼工程经过业主、设计、总承包、监理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按时、优质地完成了工程建设目标。通过对此工程的项目管理实践,笔者感到对于大型基础工程的建设,引进新的项目管理理念,综合合理地运用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手段,是保证项目参与各方达到共同目标的有效手段。

浦东新区首批基本管理单元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浦东新区首批基本管理单元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沪委发〔2014〕14号)、《关于做实本市郊区基本管理单元的意见(试行)》(沪民区划〔2015〕19号)等文件精神,浦东新区从2015年起开展首批基本管理单元的建设工作,着力探索浦东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特大区域条件下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新路,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推进浦东二次创业、促进浦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建设情况 按照“条件管理、分批认定、做实做强”的要求,浦东新区首批共有35个基本管理单元,涉及新区12个镇,占全市总量的52%。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资源配置到位。惠南镇民乐大居因市级部门对大居规划多次调整和土地农转用指标控制,造成三中心(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但通过成立联勤联动工作站、开展党建联建等方式,延伸管理和服务,实现功能到位。 首批35个基本管理单元,总面积520.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3%,实有人口199.2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6.4%。其中祝桥镇施湾、南汇新城镇芦潮港、高桥镇凌桥社区等为撤制镇社区,川沙新镇华夏、周浦镇周东、康桥镇秀康社区等为实行

“镇管社区”的片区,三林镇懿德大居、曹路镇曹路大居、航头镇鹤沙航城社区等为一定入住规模的大居。这些基本管理单元多在城郊结合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区域人口大量导入、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治理任务加重,社区管理力量不足。完成基本管理单元建设任务,意味着新区持续配齐配强配好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基本管理力量,切实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服务力量方面,各基本管理单元都按照公共服务方便、可及的原则,并考虑人口和面积因素,设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或分中心、服务站、延伸点,其中社区事务受理设施新建8个,改扩建18 个;卫生服务设施新建5 个,改扩建14 个;文化服务设施新建8 个,改扩建19 个。三中心选址合理,功能发挥良好,对原有公共服务形成有效补充。在管理力量方面,各基本管理单元按照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参照各条线相关标准,关口下移、资源下沉,配置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人员和辅助人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力量。在组织架构方面,各基本管理单元采用“两委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均成立了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新区各级领导非常关心、重视基本管理单元建设工作。2015年4月,区领导主持召开基本管理单元专题研究会,召集相关委

变革发票管理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6581299.html, 变革发票管理模式防控税收风险 作者:洪丽川 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供电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和税务监管力度的加强,发票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供电企业税收风险的有效防控。**公司从内部管理入手,积极推进进项发票管理模式变革,再造内部流程,有效防控税收风险。 关键词发票管理管理模式税收风险风险防控 一、目前**公司发票管理困境 **公司目前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和自印冠名发票三种类型,设有开票点15个,2016年共开具发票32.24万张,发票金额89.30亿元,保持了较高的业务处理准确性;取得进项发票6403张,票面金额77.15亿元,抵扣税额11.52亿元。但是由于**公司本身体量较大,点多面广,再加上营改增等各种政策新规带来的冲击,其管理更为困难。 (一)发票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提升,**公司的发票规模逐年递增,开票份数从2012年的28.65万份上升到2016年的32.24万份,年增长率3%;取得进项发票也从2012年的5890份提升到2016年的8403份,年增长率8%。 (二)窗口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窗口开票人员身份多样,有全民工、农电工、劳务派遣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且近期税收新政频出,对新政不清楚、解读不深等原因可能导致开票人员业务不熟练,水平有待提升。 (三)发票及税收政策变化较快,把握困难 随着近期国家连连出台新的发票和税收政策,新的政策在执行上存在不少的问题。通过对税务机关等多个渠道的咨询、沟通,又通常无法得到及时和满意的解决、答复,加大了发票管理难度。同时,这也对财务人员尤其是税收人员的政策把握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无法实现管理部门之间无缝对接 电费发票是供电企业最常用的发票类型。对于电费发票,财务部是管理责任部门,负责电费发票的领购和缴销以及对发票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而实际使用和保管电费发票的是营销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双方互相推诿,导致发票无人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主要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与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主要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与可借鉴的经验 (一)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 1.开发区定位与管理体制。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是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区划相互关联的。从开发区的区划布局来看,我国的开发区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开辟一个新区,只有很少居民,开发区的功能主要是吸引产业投资,经济开发。这种模式通常是老城市的延伸和扩展。如苏州、天津。二是在老城区划出一块地方设立开发区,开发区管理部门不仅具有新区经济开发功能,还有管理原有老城区的功能。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开发区直接带动所在区的城市化,或为开发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如上海浦东、青岛的黄岛开发区和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三是在老城区设立无边界的开发区,开发区和老城区合为一体。如北京的中关村海淀试验园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区块等。这种模式通常是为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特别是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兴办高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个区域孵化器。 除了产业布局和经济开发的功能以外,我国相当一部分开发区还承担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试点功能。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要逐步转换政府职能,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再在大范围内推广。我国的深圳特区在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用人机制方面进行了试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企业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创新方面带了头。 目前,国内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主要适用于人口较少的相对独立的中小型新开区。管委会本身就是政府职能改革的产物:开发区管理职能与行政区管理职能相分离;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办事程序简化,效率高;实行用人机制改革,普遍采取竞争上岗等等。大部分开发区在建设初期采取这种管理体制。但这是一种过渡形式,当开发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功能健全以后,这种管理模式就不适应了。

智慧引领 转型发展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智慧引领转型发展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导读]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瞄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快速推进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从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以产用联动和融合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行先试,浦东新区在顶层设计、信息协同共享、政社合作共建、惠民示范引领、产用联动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凝练出具有浦东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推进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2010和2011年,浦东新区连续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在2013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三方评估中位列第二名,标志着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一、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万,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929.91亿元。近年来,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正在全力打造“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2013年浦东又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正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效应,在政府职能、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金融业等领域继续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图为浦东 1、发展目标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政府转职能效能和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着力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合一的城市运行体系,基本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普及、便捷、城乡一体化的市民生活环境,努力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健康和谐的产业支撑氛围,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2、发展现状 2009年,浦东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初步构想,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推出《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2015)》、《推进智慧浦东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智慧浦东建设核心任务——“3935战役”和118个重点项目,聚焦推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利民的应用体系建设、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取得了积极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领先 近年来,浦东新区通过着力推进城市光网升级、无线城市完善和配合市推进三网融合等

浦东机场分析

浦东机场分析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江镇、施湾、祝桥滨海地带,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30多亿人民币,于1995年6月正式启动,1999年9月16日建成通航。浦东国际机场定位于亚太地区的国际枢纽机场,总体规划有四条长4000米、宽60米的主跑道;四座规模各约为30万平方米的单元式航站楼。第一期工程建设一条主跑道、一座航站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的旅客处理能力为2000万人次/年;货物处理能力75万吨/年 浦东机场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经济与区位优势,位于上海,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地处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其服务范围波及整个中国。 2 机场设施先进,配套完备,有3条平行跑道,两个航站楼、218个停机位、70座登机桥、556个值机柜台、13条到港行李传送带。 3 上海一市两场既是优势也是挑战 4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均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气候条件较适宜。 5一体化的航站楼体系,在T1和T2两个集中的航站楼设置了交通轨道、磁浮、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站点等实现了人车分流。 6 设计理念体现了节能环保好、科技含量高、运营管理优势、货运能力强。 不合理之处 1离市区较远,出租车要一个小时左右、地铁换悬磁浮要30分钟、大巴两个多小时。 2相较于虹桥机场的地理位置,上海市目前趋势是向西侧发展,人口也更趋向于向西侧集中,因此相对于较远的浦东,市民更趋向于选择虹桥机场 3厕所位置设置不合理,流动厕所容量有限。 4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机场,它所辐射的范围是半径150公里,而浦东机场所覆盖的面积的70%都落在大海里。因此这也是它设计的一个缺失。 5运营费用过高,和给周边地区的旅客造成的不便是不争的事实,周边城市纷纷为此作为借口,重新规划本地机场,然而机场建设的投资都十分巨大,而且在长三角地区如此密集的机场分布给空中交通管制带来了诸多不便,空中流量受到了很大限制.. 6机场内吊灯设计不合理,远看像利剑,给人压抑感,而且不利于节约资源,

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组织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必须讲究策略。组织变革的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策略:变革方针的策略、变革方法的策略、应对阻力的策略。 变革的方针策略主要指: (1)积极慎重的方针。即要作好调查,做好宣传,积极推行。 (2)综合治理的方针。即组织变革工作要和其它工作配合进行,这主要是指组织的任务变革、组织的技术变革、组织的人员变革。 组织变革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 改良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修修补补,变动较小。它的优点是阻力较小,易于实施,缺点是缺乏总体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带有权宜之计的性质。 爆破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往往涉及公司组织结构重大的,以致根本性质的改变,且变革期限较短。一般来说,爆破式的变革适用于比较极端的情况,除非是非常时期,如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一定要慎用这种变革方式,因为爆破式的变革会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计划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方式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系统研究,制订出理想的改革方案,然后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战略规划、适合公司组织长期发展的要求;组织结构的

变革可以同人员培训,管理方法的改进同步进行;员工有较长时间的思想准备,阻力较小。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组织变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专家诊断,制定长期规划,员工参加。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激进式变革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

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_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_俞晓波

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 --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 俞晓波 【摘要】政府层级结构“扁平化”已经成为政府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海浦东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始终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充分体现浦东特色的体制创新之路,在浦东开发建设的历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浦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积极探索扁平化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地方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浦东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背景、内涵和发展几个方面,着重分析浦东“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扁平化;上海浦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国改革攻坚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最核心的内容。地方政府内外系统实现有效整合,确保政府结构的合理化,构建有限而有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体系,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i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不仅为浦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也为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原南汇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后,赋予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新的内涵,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提出了“五个走在最前列”的更高要求,赋予浦东在改革发展中更大的责任。针对两区合并后的大区域特点,浦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积极探索体现大区域、轻型化、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奠定体制基础。 一、模式的产生:浦东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背景 政府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要求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客观基础和有利的现实条件。两区合并后,浦东所处的开发阶段和面临的开发任务再次发生了变化,总体来说开发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处于二次创业阶段。基于这种变化,适应二次创业的需要,对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探索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符合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 (一)浦东所处的特殊战略地位是体制创新的强大动力 在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时,就明确了浦东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龙头和中心”的战略地位。ii传统的管理体制模式下的架构无法承担浦东庞大的开发任务,开放的浦东率先以大部门综合设置的理念设置政府部门,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大开发的需要。2005年6月浦东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力,在更高层次上增加了浦东体制创新的自主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改革试点的首要任务,主要目标是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浦东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推进制度创新和基层行政组织转变职能为突破口,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国家相继批准设立了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改革布局,站在开发开放二次创业新起点上的浦东更加责无旁贷,要承担起率先攻坚的重任,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大胆探索创新,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创新。 (二)浦东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体制创新的有利条件 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首先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特定开发阶段的任务相适应。浦东

渠道运营管理模式变革路径

渠道运营管理模式变革路径 路径一:明确渠道业态定位,确立核心优质渠道,优化渠道结构每逢渠道转型风口浪尖,必提加快渠道转型之类话题,紧接着就要先完善渠道体系。注意,这样的要求和提法太笼统了,因为要解释清楚什么才是完善渠道体系?是构建更多聚类市场渠道类别?还是深化原有渠道功能?又或者重新定位部分渠道? 实体零售渠道布局在市场当中,面对客户群差异,渠道功能定位必定有所不同,渠道业态形成是供应方与需求方一拍即合的结果呈现。商圈、城区街道、社区、城乡结合部、乡镇的客群需求特征相对明显,各业态渠道就可以对应满足。有种观念认为,渠道业态最好不要太明确,否则灵活性不够,不利于渠道日常运营。这里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则由于店面经营压力过大导致运营必须灵活度高才能生存,不需要所谓“条条框框”;另外为何经营出现问题,除去店面运

营不利因素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区域内确定优质渠道,造成渠道数量太多,各个市场份额显得过少,各自最多维持基本生存。 路径二:确立自建渠道与合作渠道的盈利模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渠道终端网点的基本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流量转化为客流量,把握更多客流量转化为营销机会,通过网点运营各要素不断释放的效能将营销机会转化为业绩结果,同时实施必要合理的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管理,实现最终盈利。自建和合作渠道对盈利模式的确立是有区别的。从收入项来看,一般来讲自建渠道可调配的人力资源和相应支撑明显好于合作渠道,就决定运营效能释放程度,有强有弱;从成本支出项来看,自建和合作网点的商品采购渠道的不同导致成本差异或大或小,这指的是运营成本。固定成本支出中人工和房租就更为明显,合作渠道在这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自建渠道由于运营商承担,

案例3-1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案例3-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于1995年6月正式启动,并于1999年9月16日建成通航。浦东国际机场的定位是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枢纽机场,总体规划有四条长4000米、宽 60米的主跑道和4座规模各约为30万平方米的单元式航站楼。一期工程建设一条主跑道、一座航站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的旅客处理能力为2000万人次/年;货物处理能力75万吨/年。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作为机场建设的项目业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工程建设社会化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实现浦东国际机场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机场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 浦东国际机场投资多元化必然涉及到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问题。作为机场建设管理的主体,机场项目业主当仁不让地对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与管理。场内任何项目的规划设计均必须符合机场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于工程的实施,则在制定统一的规则后,组建由相关单位构成的建设分指挥部,与其签订委托合同,将工程交由其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给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这样,形成了机场项目业主与建设分指挥部、社会专业机构,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 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机场项目业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机场建设管理提供服务,得到了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机场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大宗材料的运输和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 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机场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在总体上就把握机场建设的方向。各建设分指挥部、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工程无标底招标采购的方法及实践 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3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单体项目众多并且复杂,工程的招标采购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重要工作。为了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浦东国际机场形成并确定了工程招标采购的总体构思。其核心思想和总则是:在工程招标采购中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机场项目业主根据浦东国际机场的实际,进一步对工程招标采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出一系列有关工程招标采购的组织方法、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方法、科学公正的评标办法、承包商资质信用的预审控制方法、招标采购的组织机制、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工程招标中的技术处理方法和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措施等。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浦东国际机场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无标底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不是“标底”,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

企业变革-领导者与管理者云河集团管理模式变革之路 精品

领导者与管理者 -云河集团管理模式变革之路 前言:张宗益,英国Portsmouth大学经济学博士,重庆大学工学博士。本次课程为《领导学》,重点讲述领导者、领导者特质、权力和领导力、领导风格、领导者和管理者、接班人等。结合云河集团发展历程,我把一些体会写下来,目的是让大家更清晰明白董事长的领导风格,在今后云河集团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中,更好适应这种领导风格的同时,做好管理者的工作。由于写作时间有限且本人阅历一般,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领导者和领导风格 1. 有效领导者的特质 支配力:想要处于控制地位;影响所有其他特质 精力充沛:积极主动、工作勤奋、持久、坚忍 自信:信任自己的判断、决策、想法和能力 控制中心: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 稳定:情感上自控,给人安全感,积极向上 正值:诚实,道德高尚,值得信任 智慧:智力高于平均水平,受过良好教育 情商: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移情能力,社交技能灵活:变革,随时调整 体贴:理解团队成员,彼此良好沟通,以他人为中心 从云河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云河董事长在其中是一个典型的领导者,具备很多伟人特质。 2.评价情商

结合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郭云河董事长情商指数的各个方面堪称完美。 3. 领导风格

传统的公司的领导往往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用恐惧来给人以激励。恐惧的缺点在于它往往会带来逃避性的行为,因为没有敢于出一丝半点的差错,摧毁一个人的热情、责任心、自信心、智慧、勇气,这边阻碍了发展和革新。恐惧另外的一个特别的弊端是减少信任和沟通,毁掉了反馈的机会,使领导看不到事实的真相。长期采用恐惧管理的的后果是,最好员工的流失,即使人们留在公司也不会尽全力去工作。 领导者应该从爱而不是恐惧的角度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把员工和公司从恐惧枷锁中解脱出来。怎么从爱的角度来管理呢?如果员工有以下几个感受怎可以说明: 一、倾听并理解我 二、即使你不同意我的意见,请不要断定我是错的 三、承认我身上的卓越之处 四、记得激发我更多的热爱 五、善意的告诉我真相 以爱为基础的激励,这份工作和领导者会让员工感受到一个人的价值,感受到自我工作的意义,感受到自己对公司做了很大的贡献,则员工会为公司付出全部的力量。 3. 如何提高领导力 不掩饰你的弱点 如果领导者表现出很完美往往意味着他想说不需要下属;表明自己的弱点让下属明白你是个真实的、易于接近的人,可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有的弱点能帮助你更好的保护自己。 变成一个感受器 敏锐的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领会微妙的暗示,并能感知潜在的观点倾向,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悟性 培养粗暴移情能力 充分了解他人观点,独立作出决策,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的平衡了对个体的尊重和完成工作的需要。 敢于表现不同之处 充分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以便于和别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适当的远离追随者会促进下属更加努力,但不要距离过大,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介绍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情况介绍 一、城市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它依托数字城市技术,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政府管理资源,条块联动,行业联手,流程再造,建立“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即: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使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分散转向综合。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等原则,将管理空间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管理部件 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

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为了便于对城市部件的管理,可按照城市功能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 管理事件 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主要有7大类:大件废弃物,私搭乱建,垃圾碴土,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工地管理,环境卫生。 二、有关背景资料 2005年初,陈良宇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副市长等市领导分别在《沿海省市动态摘报》第537期关于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的文章上作了重要批示,由此上海开始启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 2005年3月中旬开始,由市建设交通委牵头着手实施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建设,在建立市级监管平台的同时,先在卢湾、长宁两区试点,2005年10月,卢湾、长宁建成投入试运行。 2005年9月29日,杨雄副市长视察了试点区工作,并召开了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工作会议,要求在中心城区推广网格化管理。并专题到浦东新区调研,要求推进。10月14日,市建设交通委召集各区建委召开专题推进会。2005年10月11日,市建委领导赴浦东新区调研,希望新区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新区实际情况,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在新区中心城区

中国邮政管理变革的模式创新-最新范文

中国邮政管理变革的模式创新 □作者:湖南工学院康健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中国邮政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无法有效地应对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本文用SWOT矩阵分析法探讨了中国邮政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现状,并依据公共资源管理理论,以平衡计分卡为研究工具,对当前中国邮政管理变革的可行性模式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中国邮政管理变革SWOT矩阵平衡计分卡自2006年9月4日开始的两周内,脱胎于各省邮政局的全国31个省级邮政监管机构陆续宣布成立。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也计划于年内挂牌。届时,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监管独立”的新型框架将初具雏形,邮政系统维系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将告别历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的成功入世,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的问题正逐步表现出来。而作为一个即将面临国外企业激烈竞争的代表型行业,中国邮政经营模式上的问题则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然从建国以来,中国邮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物流配送网络,通邮国家数、邮政车辆数、营销网点数、物流配送中心数和投递员工人数均具备相当规模,同时中国邮政还拥有一个邮政金融网络,可以用于解决物流配送中的支付问题。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邮电分业经营制度的启动,直接导致了中国邮政在经营利润上丧失了电信企业的补贴,而且由于电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真、电话、EDI、E-MAIL、xxxxT 等新技术逐步取代了邮政业务中的部分信息传递业务;另外,当前我国的集邮市场持续处于低迷状态,私营快递公司和国外实力雄厚的邮

递类公司直接冲击着邮政业务;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后,不断扩大其服务领域,,对邮政三大支柱之一的邮政金融业务形成了强烈威胁,入世后中国邮政相对落后的服务体系也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邮政企业现行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国邮政企业的经营必须彻底摆脱现在相对落后经营理念的束缚,密切关注国际主流运作模式,对其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下本文采用SWOT矩阵分析方法,对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邮政经营的内外部状况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邮政管理变革的可行性模式作出探讨。中国邮政经营模式的SWOT矩阵分析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邮政经营的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es)O(机会、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矩阵可以阐述如下:优势分析邮局的发行网络几乎覆盖了中国的全部地区,因此中国最大的、最受群众信赖的连锁经营企业当属中国邮政。另外,中国邮政多年来的垄断发行使其拥有庞大的读者数据库,这种资源优势可以使得邮政企业和很多报社合作经营。中国邮政可以依靠其现有资源将都市报纸从同质化竞争引入到真正为受众服务的细分市场竞争中去,为广大受众带来更加实在的服务。邮政具有集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而且其覆盖业务范围正在日益丰富和拓宽,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技术研究和开发过程正在持续提高中国邮政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国邮政航空快速网已组建并开通。该网是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十四

解读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解读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瞄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快速推进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从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以产用联动和融合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行先试,浦东新区在顶层设计、信息协同共享、政社合作共建、惠民示范引领、产用联动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凝练出具有浦东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推进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2010和2011年,浦东新区连续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在2013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三方评估中位列第二名,标志着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一、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万,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929.91亿元。近年来,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正在全力打造“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2013年浦东又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正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效应,在政府职能、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金融业等领域继续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1、发展目标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政府转职能效能和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着力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合一的城市运行体系,基本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普及、便捷、城乡一体化的市民生活环境,努力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健康和谐的产业支撑氛围,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2、发展现状 2009年,浦东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初步构想,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推出《智慧浦东建设纲要》、《推进智慧浦东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智慧浦东建设核心

★★管理变革模式—重要

企业管理变革模式 一、诊断阶段(耗时15天) 要求咨询老师全方位深入企业,用15天左右的时间,从战略、组织结构、营销、采购、计划、生产、品质、设计开发、财务、人力资源、执行力、企业文化等方面细心观察,系统分析,提出高质量《诊断报告》。 注:特别强调要详细了解公司所有产品前三个年度至今的盈亏状况 二、实施阶段(耗时145天) (一)、推行“高效会议模式”(耗时15天) 第一步、进行组织架构变更(组织架构中突出人力资源、PMC与稽核的概念,即布局、造势、执行之理念)。 第二步、从高层抓起,打造核心管理团队,推出每周一次的“核心团队早会”。

“核心团队早会”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核心团队早会”结束后,主持人再组织“与会高管”进行公司全面走动管理。 附:1、《成立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通知》 2、《核心团队早会模版》 3、《核心团队早会汇报表》 4、《项目任务书》 第三步、充分发挥核心管理团队的职能优势,抓八步环节(起草、研讨、定稿、培训、考试、试运行、正式运行、检查),建立公司严格之《会议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要突出“精炼、高效、务实”的宗旨,即“会必议、议必决、决必果”。附:1、《会议管理制度》 第四步、研讨、修正、定稿公司的战略方向与企业文化 附:1、《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文化》 2、《员工生日晚会、企业内刊或厂报等文化项目建议书》 第五步、全员动员,组织召开管理变革誓师大会,营造“管理变革”的氛围。 第六步、要求各个部门依照公司《会议管理制度》,召开每周一次的部门例会,部门例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第七步、要求一线生产部门召开“每日早会”,“每日早会”时间控制在10分以内。 第八步、要求各班组认真召开每周一次的“班组会议”,“每周班组会议”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二)、推行“稽核模式”(耗时30天) 一、稽核组织的建立与定位

第二章 浦东新区公共交通现状分析概要

第二章浦东新区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2.1 “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在公交优先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浦东新区公交取得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优化交通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的来临,浦东新区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一个高峰时期。继2号线浦东段投入运营后,“十五”期间,全长22千米的明珠二期(浦东段约占1/3)和6号线相继开工,其中6号线全线贯通全区南北,沟通2号线、4号线,届时将初步构筑起浦东新区大容量客运交通的骨架。浦东新区道路建设成绩巨大。全区道路里程从开发初期的491公里,上升到目前的875公里,到2005年,全区路网密度达到3.1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8.74%,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长期约束浦东新区交通发展的瓶颈——越江通道,取得革命性变化。“十五”期间,大连路隧道、外环隧道、卢浦大桥和复兴东路隧道相继建成通车,翔殷路隧道正在建设中,越江车道数由“九五”期末的26条增加到“十五”期末的56条,大大提高了越江交通的通行能力,为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奠定了基础。 常规公交服务方面。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常规公交线路数保持稳定。截止2005年6月,线路总数为220条(2000年为226条),公交车辆约4090辆(包括强生公交公司约500辆,2000年2899辆)。公交线网密度从2000年的2公里/平方公里,上升到2005年的2.56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内环内达到3.75公里/平方公里),内环内70%以上的道路有公交线路。全区平均线路重复系数为3.25,比2000年的5.4有所改善。 2004年,浦东新区公交承担约23%的客运出行总量,总乘次为235万/日(比2000年增加55万),远高于全市18.5%水平(轨道+地面公交),越江公交承担约54%的客运量。 针对主要道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的状况,“十五”期间,公交管理部门采取大量有效的改善措施,主要调整局部路段的重复线路,改善站点设施设计,设立公交专用道及创建公交示范路段,取得显著成效。引入综合交通GIS系统,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采集和整理全区范围内公交线网、站点等基础数据,在公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071410121 陶昕祺 浦东国际机场位于浦东新区江镇乡、施湾乡和南汇县祝桥乡境内的濒海地带,占地面积共约32平方公里,场址距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约30公里,居虹桥机场约40公里。机场一期工程,投资120亿人民币,1999 年底建成并投入营运。该机场能起降目前世界上任何型号的大型飞机。二期工程以2005年为目标,建一条4000米的跑道,每年旅客吞吐量可达2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为75万吨,按规划要求,还将建设80万平方米的旅客航站楼,4条符合当今世界最大飞机起降的南北向跑道。最终规模确定在年吞吐量70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 浦东机场一期工程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一期建有一条4000米长、60米宽 的4E级南北向跑道,两条平行滑行道。浦东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三层结构,由两条通道连接,面积达28万平米,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登机桥28座;候机楼内的商业餐饮设施和其他出租服务设施面积达6万平米。浦东机场一期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能满足2008年第二座候机楼投入使用前的运营需要,即具备年飞机起降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 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80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个上海机场的六成左右。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60家左右,航线覆盖90多个国际(地区)城市、60多个国内城市。2011年,上海两大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57.4万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74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3.94万吨,浦东机场货运量保持全球机场第三位,客运量排名全球机场第20位。 第一航站楼

于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T1建有80万平米的机坪、有76个机位,货运库面积达5万平米,同时,装备有导航、通讯、监视、气象和后勤保障等系统,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三层结构,由两条信道连接,面积达27.8万平米,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登机桥28座;候机楼内的商业餐饮设施和其它出租服务设施面积达6万平米,一期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能满足2008年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前的运营需要,即具备年飞机起降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 第二航站楼 位于第一航站楼东侧,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设计理登机口。备受关注的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将于3月26日零时启用。届时,浦东国际机场年设计保障能力将达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20万吨,年起降49万架次。这是3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消息。扩建工程具备“四大亮点”:节能环保好,据分析,与未作优化的原始设计比较,全年可节电54.9%,年节电1.3亿度,全年节能50.8%。科技含量高,扩建工程共开展23个科研课题,其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营管理优,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了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等5个“中心”。5个中心“统一指挥、分区管理”,大大提高了机场的运行管理效率。货运能力强,西货运区设计年处理能力120万吨,投入使用后,浦东机场货运吞吐量可望竞争成为世界第一。 跑道 1号跑道位置在T1航站楼西侧:等级:4E级,磁方位角编号:17L/35R,长4000米,宽60米,两侧道肩各宽7.5米,设有6条快速脱离道,编号为A4 A5 A6 A7 A8 A9 ,跑道两端助航灯光系统按三类精密仪表进近技术指标预留。2号跑道位置在T2航站楼东侧:等级:4F级,磁方位角编号:16/34,长3800米,宽60米,两侧道肩各宽7.5米[,满足F类机型运行标准,设有4条快速脱离道,编号分别为F4 F5 F6 F7 ,跑道南端设置3类精密仪表进近和助航灯光系统,跑道北段设置2类精密仪表进近和助航灯光系统。3号跑道位置在1号跑道西侧,其跑道西侧为西货运区:等级:4F级,磁方位角编号:17R/35L,跑道与1号跑道平行,中心线相聚460米,南端(主降方向)与1号跑道齐平,北段错开600米,跑道全长3400米,宽60米,两侧道肩各宽7.5米满足F类机型运行标准,跑道两端各设6条快速脱离道,编号分为C3 C5 C6 C7 C8 C10 D2 D4 D6 D7 D8 D10,跑道两端设置1类精密仪表进近和助航灯光系统。4号跑道(在建)按2020年机场运输航班飞行起降65万架次需求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按飞行区指标4F标准,在第二跑道东侧平行建设长3800米的第四跑道及滑行道系统,跑道双向均设Ⅰ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新建气象风温廓线雷达,扩容航管设备等,配套建设消防、安保、排水等设施。5号跑道(在建)将按照飞行区指标4E标准,在第四跑道东侧建设长3400米的第五跑道及滑行道系统和拖机道,跑道双向均设Ⅰ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第五跑道位于浦东机场东部最靠海的位置,飞行区最宽处向海上延伸了2.43公里,与浦东机场现有各跑道相平行,需要填海、促淤、吹砂、造地而成将于2014年底前投入使用。第五跑道将专用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的国产大飞机。 五大中心与交通一体化概念 根据浦东机场多跑道、多航站楼的运行新模式,从管理世界级枢纽机场的目标出发,将对扩建后的浦东机场按照功能、范围、地域及专业进行集中监控和统一协调,形成机场运行中心(AOC)、航站楼运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设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挥中心(PCC)五个运行管理中心,将有效提升浦东机场的管理效率和资源效用,确保枢纽运营。按照形成“一体化航站楼”的理念,在T1和T2两个航站楼之间建设了一个“一体化交通中心”。中心内设置了轨道交通、磁浮、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站点,以及停车库、候车室等交通功能,还设计了大量的无行李值机柜台以及商业设施。一体化交通中心的设计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楼所带来的陆侧车道边不够的问题,通过将所有到达社会车辆的车道边移至停车库内,将所有公共交通设计在轨道交通车站的两侧,将出租车、大客车、贵宾车设计在紧靠航站楼的到达车道边上,将所有出发层的公交车、出租车设计在出发车道边,方便旅客换乘。另外,设计者将通常安排在零米层的到达层放在了6M层。这样,旅客可以平缓地进入一体化交通中心,然后进入各人应去的车道边,实现人车分流。 对市内经济、交通与人口因素的影响上海不仅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大型贸易港口。因此,交通的发达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上海市政府也对交通尤其是民航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