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

从居斯塔夫?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看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

【内容提要】比较文学是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的,把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或者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辅助性学科,一直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基本立场。法国文学史研究大家居斯塔夫?朗松尽管不在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列,但由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以及朗松本人在法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使之成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公认的先驱人物。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不仅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篇经典范例,而且对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朗松/龙萨/比较文学/文学史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内出现的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学派。法国学派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文学正式建立之初就已崭露头角,并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了学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基础,代表人物有戴克斯特(Joseph Texte)、贝茨(Louis-Paul Betz)、巴登斯贝格(Femand Baldensperger)、梵?第根(P. von Tieghem)等人。而法国文学史研究大家居斯塔夫?朗松(Gustave Lanson),尽管不在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列,但由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以及朗松本人在法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使之成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公认的先驱人物。

一、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形成及文学史研究属性

在比较文学的早期发展中,法国学者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表现是:(1)法国拥有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漫长的比较文学史前史;(2)“比较”作为一种成熟的科学研究范式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盛极一时;(3)“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在法语世界的出现以及比较文学课程在法国大学的设立等等。其中,1829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阿贝尔?弗朗索瓦?维耶曼在法国索尔本大学所做的题为《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以及继任者昂贝尔于1832年开始的《比较的文学史》的讲座,是公认的开启了法国乃至全欧比较文学发展的重要纪元。戴克斯特和贝茨是比较文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得以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人物。1890年,戴克斯特的比较文学的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出版,这是法国比较文学的第一本专著;1893年,戴克斯特发表《外国与法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一文,提出了自己对于比较文学的理论见解;1897年,他在法国里昂大学设立了比较文学的讲座,成为主持里昂大学比较文学教席的第一位教授;贝茨则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于比较文学研究书目的整理和编订上。1896年,贝茨就在《法国语言和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大约有三千条的《比较文学书目》;1900年,贝茨又将比较文学的书目增至四千多条,用编年代替国别重新编排,并附有人名索引,以《比较文学:书目问题》为书名出版发行。巴登斯贝格是公认的“法国比较文学的教父”。1901年,巴登斯贝格接替戴克斯特主持里昂大学的比较文学讲座;1902年,巴登斯贝格接手贝茨的《比较文学书目》的编订工作,至1904年《比较文学书目》正式出版时已增至六千余条。1910年,巴登斯贝格离开里昂大学执教于法国索尔本的巴黎大学。1921年,巴登斯贝格和巴黎大学的同事阿扎尔共同创办《比较文学杂志》,并在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一文。在文章中,巴登斯贝格历史地探寻了法国比较文学清晰可辨的发展脉络,并提纲挈领地总结了

法国比较文学实证主义的研究特色:“在一系列国家的文学作品之间展开并明确那些显而易见的相互关系;在某些趣味、表达方式、体裁和情感演变之中,它要发现一些借用的现象,并确定大作家所受的外来影响。它不再是编制‘欧洲’文学或‘世界’文学的简单、并列的清单,而是指出勃兰兑斯所称之的横贯不同国家集团的‘主潮’;……找到围绕这些作品有利或不利的舆论,以及作品周围一样格调的社会倾向。所有这些在今天都已成了多少有点真实性的‘证据’。……于是比较文学渐渐地成了一种‘遗传学’,一种艺术的形态学,……重视发现一部作品的形成和‘演变’。”[1]成为奠定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理论和方法论根基的第一篇纲领性文献。

梵?第根被誉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泰斗”。从1911年起,他就是《历史综合杂志》的合办者,每期撰写与比较文学有关的新书评论。1921年,也就是《比较文学杂志》创办的那年,他发表了重要的论文《文学史的综合: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不过,真正奠定第根在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核心地位的是其于1931年发表的第一本系统地、同时也是经常地为后人所引述的阐释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专著《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论》由《导言:文学批评—文学史—比较文学》、《第一部:比较文学之形成与发展》、《第二部:比较文学之方法与成绩》和《第三部:一般文学》四部分组成。其中,《导言》部分,第根通过由文学批评到文学史再到比较文学的逻辑线索,论证了新兴的“比较文学”脱离传统的国别文学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第一部:比较文学之形成与发展》分“原始”、“进步与论争”和“今日与明日”三章,介绍了“比较文学”名称的由来和演化,并梳理了比较文学从原始至19世纪以来的比较文学的史前史以及比较文学在法国的最新进展。《第二部:比较文学之方法与成绩》的第一章“一般的原则与方法”,第根确立了比较文学的“一般的原则”是“在一切场合之中,我们可以第一去考察那穿过文学疆界的经过路线的

起点:作家,著作,思想。这便是人们所谓‘放送者’。其次是到达点: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这便是人们所谓‘接受者’。可是那经过路线往往是由一个媒介者沟通的: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这便是人们所谓‘传送者’。一个国家的‘接受者’在另一个说起来往往担当着‘传送者’的任务。……所以,我们对于‘传送者’应该像对‘放送者’和‘接受者’一样地注重”,[2]58“方法”是“一部分就是本国文学史的方法,一部分却更专门一点,是专为它的特殊任务而用的”;[2]58而接下来的“文体和作风”、“题材典型与传说”、“思想与情感”、“成功与总括的影响”、“源流”和“媒介”等章,是对比较文学各研究领域的第次展开。《第三部:一般文学》,第根重点区分了“比较文学”和“一般文学”之间的差别:“比较文学”是“研究着那些在两个因子之间的‘二元的’关系;这些因子或者是作品,或者是作家,或者是作品或人的集团”,[2]174而“一般文学”则是“一种对许多国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或单以那些事实,或以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论,或以它们的符合论”。[2]177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由此成为奠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一块基石,并确立了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属性。

二、朗松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研究实例的批评及《龙萨怎样创造?》的写作缘由

1904年,时任巴黎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的巴登斯贝格发表《歌德在法国》一文,以翔实的材料细致地整理了德国大作家歌德的文学作品在1770至1880年间的法国的流传痕迹,揭示了歌德其人在法国人心目的形象变化,特别是歌德从最初的不为人所知的“维特的作者”到后来的享誉欧洲的“浮士德的作者”的变迁过程。尽管后来的比较文学史家在回顾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历史发展时,对巴登斯贝格的《歌德在法国》不吝溢美之词,如基亚的《比较文学》就认为巴登斯贝

格的《歌德在法国》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经典范例之一,称赞它是“一个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高地”,[3]但在当时巴登斯贝格的《歌德在法国》发表不久,却有一位文学批评前辈对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倾向提出了批评,他就是居斯塔夫?朗松。作为公认的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批评大家,朗松的文学批评向以认真、深入的材料分析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著称。他于1894年出版的三卷本《法国文学史》,以其丰富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作为一位从不讳言法国文学与外来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开明学者,朗松一直对与法国文学相关的跨越国别和语言边界的影响研究情有独钟,对于早期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形成和拓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助力作用。正因此,在后来包括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和基亚等人在内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学者们追溯法国比较文学的历史时都无一例外地把朗松视作是开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先驱性人物。对于巴登斯贝格的《歌德在法国》,朗松直言这样的影响研究还未能真正揭示法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内容和后果:“我们在巴登斯贝格先生最近那篇题为《歌德在法国》的论文中可以看到,歌德在法国的影响的历史对歌德个人的才智可以说是毫无后果可言,却让我们看到了法国先后相承的几代人的心态和愿望。读了这篇论文,我们更加确信法国文学必然带有那些印记,但单单这样来看法国文学就够了吗?不,这些外来影响告诉我们,某些需要所产生的力量是何等强大,正是这些需要歪曲了、改变了歌德的形象;这些外来影响也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需要时常是在本国还不能或不允许出现那样的作品时,通过外国作品表露出来的。”[4]作为回应,朗松本人写作了不少探讨法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比较文学论文。其中,最经典的就是1906年朗松发表在《大学评论》上的长篇论文《龙萨怎样创造?》。

《龙萨怎样创造?》一文的副题是《读〈择茔颂〉札记》。其中,比埃尔?德?龙萨(Pierre de Roasard,1524-1585)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诗人,著

名的“七星诗社”的发起人和领军人物。众所周知。龙萨和“七星诗社”是被公认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带有贵族宫廷趣味的诗歌团体。这种文学趣味,一方面得益于法国王室不遗余力的刻意营造,比如,早在公元八世纪的加洛林王朝时期,查理曼国王就提出了“复兴”古罗马文化的艺术主张,收集、抄写古希腊和罗马的古代著作在当时蔚然成风。以后的法国王室也在“复兴”古代文化方面出力甚多,如,在宫廷内标榜典雅的艺术趣味,以及扶持文人学士翻译、研究和借鉴希腊、罗马古典作家的作品等等;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现实推动,特别是兴起于意大利的以人文主义为主旨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开启、引导法国文艺复兴的直接导火索。其实,单纯从字面义上讲,无论是“人文主义”还是“文艺复兴”,其本义都是指对于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的学习、研究、借鉴和模仿。但对于法国文艺复兴而言,还应包括其对近代以来的意大利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在这方面,龙萨和“七星诗社”的出现既生逢其时,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七星诗社”本身的命名就很有意思。据说龙萨等人成立这个诗歌团体时,最初使用的名称叫“旅(Lu)”,这是一个从意大利语移植过来表示“集体”、“团队”的新词。后来,龙萨把它起名“七星诗社”,用天文学里的北斗七星来称呼自己和同伴们,其灵感既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里巨神阿特拉的七个女儿的故事,同时也与古代希腊公元前三世纪出现的七位著名诗人相对应。在诗歌主张上,龙萨和“七星诗社”也是明确地主张通过学习、借鉴、模仿古希腊罗马诗人和意大利近代诗人的形式和语言,提升法语诗歌的创作水准和文学影响力。1550年,龙萨推出了四卷本的模仿、借鉴古希腊罗马诗人以及近代意大利诗人的诗歌作品《颂歌集》,《择茔颂》即是其中的一篇。对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朗松坦言自己“对这一段文字比较熟悉,经常会想到这段文字”。[5]1对于龙萨,朗松并不回避他在学习、模仿前辈诗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失败,如龙萨的长诗《法兰西亚德》是一部模仿荷马史诗的叙事作品,预定要按荷马史诗的24章篇幅写成24唱,但由于龙萨对荷马的模仿过于机械和

刻板,自身的创造力在“重压之下被压垮”,最后仅仅发表了4唱之后终因无力为继而宣告失败;但朗松依然坚信龙萨“是个伟大的诗人,很有才气”,并肯定了外国影响对法国文学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正是这些不幸的经验表示出可能取得丰硕成果的借用应该保持在怎样一个限度之内,同时今天的失败正为明天的胜利作出准备。《熙德》和《贺拉斯》之所以能臻于完美之境,是将近一个世纪中许许多多的悲剧的失败换来的成果。”[6]82对于龙萨的诗歌创作与外国诗歌之间的影响和借鉴关系,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同样作如是观。

三、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文学史研究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篇考察龙萨与外国诗人之间模仿和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如何来解读龙萨《择茔颂》的外来影响呢?

首先是对《择茔颂》的外来影响的线索的细致梳理。择茔,即人活着的时候为自己死后寻找墓地,是西方自古就有的风俗,也是古代诗人们经常歌咏的题材,古希腊的阿尔凯奥斯、萨福和古罗马的普罗佩提乌斯、维吉尔、贺拉斯都有传世之作流传。龙萨的《择茔颂》就是写一位年轻的诗人在为自己寻找死后的墓地时的内心敏感,以及在寻找墓地过程中引发的诗人对于前辈诗人笔下的坟墓、牧童祭礼和冥界描述的丰富联想。关于“坟墓”意象,朗松引述了龙萨《择茔颂》开头部分对于诗人死后之坟墓的安排,指出龙萨的“坟墓”意象的最直接来源就是古罗马诗人普罗佩提乌斯(Properee,前50-15)的《哀歌》,并列出了相对应的诗行。关于“牧童祭礼”的铺陈描写,朗松引述了龙萨《择茔颂》中的片段,指出无论是“牧童祭礼”在诗人脑海里出现的念头还是对祭礼仪式的细节描写都是出源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阿涅阿斯纪》和《牧歌》,也同样列出了相对应的诗行。关于《择茔颂》对诗人死后居住于冥界的想象,朗松指出其来源是古罗马

诗人贺拉斯的《歌集》,并对比分析了两者对应的诗行。此外,朗松还以“洞穴”、“泉水”和“林木呼唤”等诗歌意象为例,点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和桑纳扎罗(Jacopo Sannazzaro,1456-1530)在龙萨《择茔颂》中的影响痕迹。

其次是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朗松是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内较早倡导法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知名学者。不过,对于文学的外来影响的作用,朗松既反对将外来影响看作顶礼膜拜的偶像进而导致法国精神自暴自弃的悲观主义论调,也反对视外来影响为洪水猛兽进而盲目拒斥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如他在美国纽约所作的题为《外国影响在法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中指出的,外来影响对于法国文学的作用是一种“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是外来影响对于法国文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这个作用在于使民族精神超越自我,将它丰富起来,从而帮助它向前发展。……就民族来说……把自己禁锢于自省之中,以为无所求于人的民族必然日益枯萎、日益僵硬、日益衰竭——它的光芒是注定要熄灭的。我们法兰西人是好奇的民族。我们从来不能心安理得地看到有什么东西别人理解而我们不理解,有什么乐趣别人能感到而我们感觉不到。别的民族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进步激励我们的竞争心,促使我们步他们的后尘,……我们在十六、十七世纪产生了悲剧,因为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有悲剧;我们在十九世纪产生了抒情诗歌,因为英国人和德国人有抒情诗歌。……如果没有外来的刺激,谁知道我们会不会无限期地停留在我们原本可以达到的水平之下”;[6]78-79另一方面是法国文学利用外来影响实现自我更新的消化作用,即“外国文学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作用,是在某些时刻还我自立的权利。外来影响不止一次地起着解放我们的作用。一次是拉丁语的使用使我们摆脱了意大利风格的影响;又一次是英国帮助我们抛弃了希腊罗马的主宰。还有的时候是这个或那个文明民族让我们从自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原样复制外国思想,复制外国

诗歌,带着产生它们的民族的印记,带着取悦于产生它们的民族的东西。我们只是从中吸取为我所用的东西……法兰西精神是健壮的,能对外界的任何压力作出反应,能吸收他所摄取的食物”。[7]80-83因此,朗松公开批评当时法国文坛通行的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过于狭窄”,也不认可影响研究仅仅就是弄清法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痕迹,而是主张以开放而自信的心胸正确地处理法国文学与外来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自觉地把“比较”的方法运用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具体实践之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在于认识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以区别其中属于个人的东西与属于集体的东西,区别创新与传统,将作品按体裁、学派与潮流加以归类,确定这些东西与我国智力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与欧洲文学及文化发展的关系。”[5]17在《龙萨怎样创造?》一文中,朗松从主题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比较”了龙萨的《择茔颂》对外来影响的处理。关于主题内容,朗松指出龙萨《择茔颂》中涉及的主题如死亡、坟墓、祭礼等尽管是出源于古希腊罗马诗人常用的古题,但龙萨对古题的最大改造就是他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而是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生命体验。关于语言形式,朗松指出龙萨的《择茔颂》在诗歌形式方面也不是对古希腊罗马诗人的生搬硬套,而是灵活化用,创造出一种语言精美、格律有致的法语新诗。如龙萨《择茔颂》中“赞美”(orner)出源于古罗马拉丁语的ornare,但在拉丁语中,ornare是日常通俗的语言,用于人际交往之间的相互赞许,而龙萨却将orner改造成一种艺术的语言,“赞美”世间美妙的音乐和美好生活。借助“比较”方法,朗松肯定了龙萨的《择茔颂》对于外来影响吸纳消化、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龙萨的想象力中充满了古代诗歌,头脑中随时都会出现维吉尔或贺拉斯的诗歌形式,在这么一个人身上,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事情的。龙萨这首诗的魅力正在于其中古诗的浮光掠影,其间又混有一些意大利的微光。龙萨捡起范本也自由,撇开范本也自由,他这里撷取一点思想,那里借用一个形容词,但直奔他自己的目标,既不中止,也不拐弯。”[7]145应该说,朗松的这个评价是中肯而到位的。

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曾把以梳理源流关系为主旨的影响研究划分为“孤立的源流”和“集体的源流”两个类型。其中,“孤立的源流”是单一地从一部作家作品中追溯、找到另一国作家作品的根源;“集体的源流”是系统地、全方位地探讨一位作家(通常应是一位大作家)所受到的全部的外来影响。由于此一研究类型是以一位作家为圆点聚集所有的外来影响,所以又称之为影响研究的“圆形研究”模式。在第根看来,这种“圆形研究”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最具典范意义的研究:“达到了那些更大的问题和更广阔的研究了。一位作家,并不是在他的某一部作品中,更不是在他一部作品的细节中,但却在他的著作和他的生涯的整体中,对于各外国文学有什么认识?在这一领域中,他的模范,他的兴感者是什么?他受过什么一般的影响,他作过什么明确的假借?这种‘集体的’源流研究,当它是于一位强有力而特创的天才而作的时候,便非常引起我们的兴趣了。”[2]149-150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实证地梳理了龙萨《择茔颂》模仿、借用古希腊罗马诗人和意大利近代诗人的具体出源,对比分析了龙萨“消化”外来影响创新法语诗歌的创造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看出龙萨创造的途径,并通过这里的分析看他是采了什么样的花来酿蜜,而当读者看到那些范本给了他怎样的刺激以后,也就更能理解,更能体会他诗句的独创的韵味。”[7]128堪称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篇经典范例。另外,比较文学是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的,把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或者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辅助性学科,一直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基本立场。早在20世纪初确立文学史的研究方法时,法国批评史家朗松就直言文学史“跟一切历史一样”,就是努力探索“一般的事实”,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历史的线索确立作品之间的源流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深受文学史研究影响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而言,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所倡导的“历史地”探讨跨越国别文学界限的文学史研究思路成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探寻“文学事实关联”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法]巴登斯贝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M]//徐鸿,译,干永昌等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2-46.

[2][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M].戴望舒,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

[3][法]马?法?基亚.比较文学[M].颜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9.

[4][法]居斯塔夫?朗松.文学史与社会学[M]//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54.

[5][法]居斯塔夫?朗松.文学史方法[M]//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6][法]居斯塔夫?朗松.外国影响在法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M]//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7][法]居斯塔夫?朗松.龙萨怎样创造?[M]//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15-16 La renaissance 七星诗社Le pléiade 修辞学派les Grandes Rhétoriques ●弗朗索瓦·拉伯雷 Francois Rebelais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长篇小说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橄榄集》Olive ●龙沙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诗) ●蒙田Michel Eyquem Montaigne 《随笔集》Les Essais 二、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17 Classicisme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古典主义哲学自然与理性 《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古典主义悲剧 《熙德》 Le cid ●莫里哀Molière 古典主义喜剧 《伪君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 ●拉封丹 Jean de La Fontaine 寓言《寓言诗》 Les fables ●拉辛 Jean Racine 《费德尔》Phèdre古典主义悲剧 《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 《诗的艺术》L’art poétique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 Le siècle des Lumières) ●勒萨日 Le sage 《杜卡雷》Turcaret 《瘸腿魔鬼》Le diable

●马里沃 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 《爱情与偶然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波斯人信札》Les lettres persanes 《论法精神》l'esprit des lois三权分立 ●伏尔泰 Voltaire 《哲学通信》Les lettres philosophiques 《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 《老实人》Candide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 ●博马舍 Beaumarchais 《回忆录》Mémoires 《费加罗的婚礼》Le mariage de Figaro ●布封Buffon 《博物史》Histoire naturelle ●尼埃AndréChénier 《颂歌集》odes ●拉克洛 Laclos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 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Le Romantisme ●斯塔尔夫人 Madame de Sta?l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一、名词解释 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 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 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④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⑤局限性:1)研究视阈小: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2)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二、美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③研究方法: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优点: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新)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 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 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 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 1、国别文学 2、民族文学 3、总体文学 4、世界文学 5、比较视域 6、对话平台 7、汉学 8、主题学 9、意象 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 三、问答题 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 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 7、什么是比较文学? 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 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12、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3、文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4、在古代中国“诗学”有哪两重含义? 四、论述题 1、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法国文学史课程习题

“法国文学史”课程习题 第一章中世纪文学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是多种文明与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 2,《罗兰之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4,骑士故事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特点何在 5,《小故事诗》、《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的内容和特点。6,《巴特兰律师》的艺术特点。 7,为什么说维庸是第一位近代诗人 8,四位记事散文作家的作品内容。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思考题: 1,试论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 2,《巨人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龙沙和杜贝莱的诗歌创作成就何在 4,《随笔集》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古典主义文学 思考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2,从《熙德》看高乃依剧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伪君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何在 4,《寓言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何在 5,《诗的艺术》有何艺术主张 6,从《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看拉辛悲剧的思想艺术特点。

7,《致外省人书信》和《思想录》的思想艺术特点。 8,“古今之争”的实质何在 第四章启蒙时期文学 思考题: 1,试析启蒙文学的内涵 2,《波斯人信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3,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有何特点 4,《修女》的揭露了什么为何说《拉谟的侄儿》是辩证法的杰作5,试论《新爱洛依丝》的爱情描写。 6,《费加罗的婚姻》的反封建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思考题: 1,浪漫主义的思想艺术特点。 2,斯塔尔夫人的文艺理论贡献何在怎样理解勒内的世纪病 3,《湖》和《狼之死》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试析《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5,《基督山伯爵》的艺术特点。 6,《康素爱萝》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7,谈谈缪塞的诗歌和戏剧创作成就。 8,如何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奈瓦尔对后人的启发何在9,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有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 思考题: 1,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和特点。

比较文学讲义: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第四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课程:中外文学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义。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虑 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一、背景 中国比较文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十余年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复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本文试图对这一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一初步的总结和粗线条的勾勒,以就教于方家。如果说法国学派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色,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基本特色,那么,中国学派可以说是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色。(详后论证)如果说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八”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由“流传学”(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为支柱的“影响研究”的大厦;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的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明的“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明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大厦。下面分别对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勾勒和阐述。 二、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 先谈谈“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无论是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都没有面临跨越巨大文明差异的挑战,他的同属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树所生长起来的欧洲文明圈。因此,他们从未碰到过类似中国人所面对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巨大冲突,更没有救亡图存的文明危机感。作为现当代世界的中心文明,他们对中国等第三世界的边缘文明并不很在意,更没有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中西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危机感和使命感。正如叶维廉所说,“事实上,在欧美系统中的比较文学里,正如威斯坦因所说的,是单一的文明体系。”因此,文明模式问题,跨文明问题,“在早期以欧美文学为核心的比较文学里是不甚注意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法、美学派不会,也不可能在跨越东西方异质文明的文学比较中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更不可能去发现并创建系统的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从整个世界比较文学发展来看,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浸透,对话与沟通,乃至重建文学观念,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我在《比较文学史·序》中曾谈到,整个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和事实,就是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个个“人为圈子”的不断被冲破,一堵堵围墙的不断被跨越,从而构成了整个比较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走向。早期的法国学派,关注并执著于各国影响关系的研究,然而随着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随着文学视野的扩大,已不可能再将比较文学拘囿于“事实影响”的小圈子里了,美国学派树起了无影响关系的跨国和跨学科的平行研究大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

《小王子》读书笔记900字范文

《小王子》读书笔记900字范文 《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王子》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王子》读书笔记1 那天无意中翻出一本《小王子》,想起这本书虽然很有名却从没看过,欣然打开,却没想到这一翻就是一夜。 被深深震撼是源于小王子那几声愤怒的呐喊:“几百万年来花都长刺,但几百万年以来羊还是要吃花,要搞清楚花费那么大的劲去长一无是处的刺,这难道不是正经事?难道羊和花之问的战争就不重要?这难道不比红脸大胖子先生的账本重要?如果我认识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除了我的星球哪儿都没有,而一只绵羊一下子就毁了它,在一个早上,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这难道不重要?” 没有任何锋利的语言,一个小孩子纯真的愤怒的呐喊把我击破了,我感觉空白的心灵千疮百孔,因为我不能那样肯定地回答那个问题,重要吗?不重要吗? 我想,还有多少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一个问题呢?当目光逐渐长远的我们把思维投向别处,谁还会觉得一朵幼小时被自己深深呵护的玫瑰花被羊吞噬这件事情重要呢? 我每每臆想,小王子为了他的唯一一朵玫瑰,这朵骄傲自大自称与太阳同时出生的玫瑰,这朵娇生惯养要屏风要玻璃罩的玫瑰,为了这样一朵玫瑰花的凋零而痛哭,被吃掉而伤心,为了自己短暂的离开而感到忧愁,我真想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抱抱他,因为这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孩子啊!像作者所说,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最原始的土地,却又饱含世上最美的思想,我想抱住在风中抽泣的他,告诉他凋零的玫瑰来年会再度盛开。 我常常会听到小孩子的一些稚言稚语,例如:阿姨不要踩花,花会疼;留着月亮行吗,我怕它冷;洋娃娃今天心情不好,我也心情不好……我知道这些话会被大人笑,笑小孩子的傻与天真,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句,是世上最动听的诗歌,没有诗人能想出如此隽逸灵妙的语句,因为只有小孩才会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才会把一切当成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这难道不是一种“天人合

初中课本文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课本文学知识点总结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绪论 一、从研究对象和范畴看:三个阶段: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布吕奈尔三人主义 二、从价值取向着眼 三、比较文学的价值 1、对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确立于19世 纪七八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处于对狭隘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不满,后者滞后于当时文学的全欧性与全球性交流的事实。 新的视角: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关系的角度 新的领域: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 2、对文学创作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了解与欣赏其他民族文学的理论指导。 比较文学可以提醒创作者注意吸取他国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写作技巧,以推动自己与本国文学的发展。 3、对文化交流而言,比较文学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互识互证互补,最终推 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 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民族、不同体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与包容势在必行,比较文学有助于缓解文化霸权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矛盾,促进文化多元化。 比较文化是“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语)“自我”和“他者”的认识之道(孙景尧语)四、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 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 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促成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研究的形成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 3、文学发展方面,各民族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频繁,促使传统的民族、国别文学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学应运而生。 (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兴起时为反对大部分19世纪学术研究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抵制法德意英等各国文学的许多文学史家的孤立主义。 二、学科确立的标志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16年法国两位中学教师编录的书中。1829年,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被公认为比较文学之父。 比较文学确立于19世纪70—90年代,其标志如下: 1、理论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成果的问世。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86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 法国学者洛里哀《比较文学史》1903 总结了早起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72—1884)是影响研究的范例,法国戴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学派论)【圣才出品】

第4章学派论 第一节 1.法国学派的贡献与局限在哪里? 答:(1)法国学派的贡献 ①法国学派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他们都提倡一种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因此又被称为“影响研究学派”。 ②法国学派开创了比较文学这样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学派出现许多著名学者,如维尔曼、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等,都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法国学派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归属、对象和研究方法:它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2)法国学派的局限 ①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 ②对影响的强调在另一个层面上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一一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 ③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烦琐考证的泥淖。 2.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1)从大的方面来说,欧洲历史上各国之间大规模的文学交流就至少有三次 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就中国文学来看,它的发展也不是封闭的;如果说中国文学在古代主要更多受到印度文学影响的话,近代以来则置身于欧美文学的广泛影响之中。而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对周边民族文学的深刻影响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2)从个别的作家来讲,他的创作也绝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 前代的作家可能影响他,外国的作家同样可能影响他。前者一直是国别文学研究的内容,而后者则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起点。从历史上看,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 3.以一篇影响研究的论文为例,说明影响研究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誉舆学 ①“誉舆学”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集团对集团的影响,二是集团对个体的影响,三是个体对集团的影响,四是个体对个体的影响。 ②集团对集团的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集团对个体的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对一个异国作家的影响;个体对集团的影响是指一个作家对一国的众多作家的影响;个体对个体的影响是指个别作家作品之间的影响。 (2)渊源学 ①“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出发,探讨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接受了哪些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渊源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②印象指作家旅居国外时所得到的感受 口头的渊源是一种不见诸文字的渊源。一个偶然听到的故事、一次谈话,有时会成为一

西方文学史考题

西方文学史考题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思想性 2, 简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 3, 启蒙主义文学特征 4,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5,普希金被尊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请在“奠基”,“开创的”意义上谈他对俄国文学的贡献。 6,莫泊桑,契诃夫均为短篇小说大师,试分析二人创作上的不同特点,简述二人对西方短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 7,俄国作家()常被视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 A屠格涅夫 B托尔斯泰 C陀思妥耶夫斯基 D契诃夫 8,称典型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恩格斯 B别林斯基 C巴尔扎克 D高尔基 9,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小说《当代英雄》中描写了“多余人”的形象是: A叶甫盖尼.奥涅金 B毕乔林 C罗亭 D奥勃洛莫夫 10,以《高老头》为例谈谈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11,简述《红与黑》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 12,雨果的《九三年》中革命军司令郭文私自放走了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其原因是 A.朗德纳克是他的叔祖父 B.朗德纳克因救小孩而被捕,共和国不应该处他死刑 C.政委西穆尔登是他的老师,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D.同情叛军,对共和国不满 13,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塑造的马卡尔·杰武什金是 A.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B.正面的优秀人物 C.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 D.革命民主主义者 14,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15,法国最早写"忧郁病患者"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雨果 B.史达尔夫人C.缪塞 D.夏多布里昂 16. 拜伦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 A.主张博爱和人道 B.主张民主和人道C.崇尚自由和叛逆 D.主张博爱和感化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7篇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7篇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7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1 每个人都是一朵玫瑰,每个人都有一朵自己的花。 我们有的人一直被深深的爱着,可能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甚至不能理解,我们有的人一直默默地爱着别人,但还要忍受着怀疑甚至指责。 小王子因为爱,所以精心照顾玫瑰花,将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到了玫瑰花身上。玫瑰花因为爱,变得自负幼稚,不能理解小王子的爱,也无法让小王子理解自己的爱。误会让他们彼此分开,忍受着思念的苦难,这也让小王子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命。 当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他十分伤心。因为他的玫瑰曾告诉他,她是宇宙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但后来,小王子便意识到,自己的玫瑰花虽然和他们类似,但因为他给她的玫瑰盖过罩子,因为他给她竖过屏风,因为他给她除过毛虫,因为他听过她的埋怨、吹嘘,甚至她的沉默,所以他的那朵玫瑰在世上是唯一的! 是啊,因为付出的心血才让一朵普普通通的玫瑰花变得那么特别

而重要。那对我的爸爸妈妈来说,我就是他们心中的那朵玫瑰花吧。爸爸辛苦的工作给我提供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妈妈的尽心照料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爱让我变得与众不同。可是,有时候我却像极了小王子的那朵骄傲的玫瑰,当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或者行为感到不满而责骂我时,我都没能好好理解爸爸mama的良苦用心。 我真不希望再有更多因为误会而分开的人们,我多想大家都能为别人想一想,或许这样,相爱的人儿就能长长久久的相伴在一起了。以后,我要像小王子爱着玫瑰花,爸爸妈妈爱着我一样,去爱着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2 小王子这部童话,最有印象的是“它是一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籍”,“在他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的哲学思想”。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童话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就格外的美。我不知道这部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童话,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于是,我的手中有了这本书。 说实话,我开始读的时候,并没觉得它怎么的吸引人。但是,有一天我清晨醒来,突然脑海里有一个小小的金黄色头发的小人,用他细小的声音说:“劳驾,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我在努力地回想这种声音,在一霎那间,明白了,小王子,已经在记忆中存在。这让我再一次读圣艾修伯里的那些文字,这次的阅读,我才渐渐地感受到了这部“唯一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的奇迹。

法国文学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中世纪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 论述: (不完善)1.试分析《罗兰之歌》中罗兰的形象: 2.骑士抒情诗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1.歌手为下层贵族,吟唱於宫廷,又叫宫廷歌手,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家,在早期,这类诗产生於奥地利多瑙河一带,以未婚女子为歌咏对象,写她们素朴的表情,有较浓的民间色彩,被称为爱情的春天。到中期,在外来影响下才充分表现骑士诗的特点,对女郡主的贤德美貌加以赞美,写骑士为之倾倒而不顾一切地追求,但又不能不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所限。到晚期,这种千篇一律的格式和矫揉造作的诗风又得到扭转,诗人们重又歌颂真挚的爱情。 2.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影响: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姓名的诗人有数百之多,但存留的作品很少。这些诗歌多半表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比如著名的“破晓歌”就是描述骑士与贵妇人幽会之后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13世纪初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1a Pléiade)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P.de Ronsard,1524—1585年)和杜贝莱(J.du Bellay,1522—1560年)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论述: 1.试析《巨人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思想:1.《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2. 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 艺术特色: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拉伯雷《巨人传》从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话般的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有时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广大读者的厚爱,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决不是一不纯粹的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这部作品虽然表面看来“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