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及工艺流程图(1)

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及工艺流程图(1)
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及工艺流程图(1)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要点。

(1)孔道预留采用设计规定的材料和方式。拆模后应及时用胶带等将锚垫板口有效封闭。

(2)穿束前检查锚垫板和孔道,保证锚垫板位置准确,孔道内畅通,无积水和杂物。

(3)穿束可采用人工穿束,穿束前必须进行编束、编号,穿束过程中禁止钢绞线在地面拖动污染钢绞线。穿束后宜及早进行张拉。

(4)张拉施工时,混凝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养生龄期不少于7天。

(5)张拉前宜对不同类型的孔道进行至少一个孔道的摩阻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进行修正。修正值须经副总监理工程师或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审批。

(6)安装千斤顶,要保证千斤顶、工作锚、锚垫板三者同心,且与锚垫板垂直。锚垫板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工作锚必须进槽。要经常检查工锚具、夹片,防止滑丝。

(7)根据标定的回归直线方程计算张拉各阶段应力对应的油表读数,做好张拉记录,进行实测伸长值计算,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在±6%范围内,超出范围应

停止张拉,查找原因。张拉过程执行监理旁站制度。

(8)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过程中,两端应加强联系,协调统一,确保两侧的千斤顶出顶长度均匀和张拉速率基本相同。同时注意梁体的变化,特别是预拱度,防止梁端摩阻力过大而损伤梁体。

(9)在钢绞线表面做好记号,检查张拉后是否有滑丝现象。

(10)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夹片式锚具锚固后夹片顶面应平齐,其相互间距的错位不宜大于2mm,且露出锚具外的长度不应大于

4mm。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切除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采用砂轮锯或无齿锯切割,且不得损伤锚具;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11)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不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

(12)张拉完成后,宜在48小时内完成孔道压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