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浅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摘要】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而在一些体能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则是提高其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大量运动实践证明,在比赛双方实力均衡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哪一方的体能占优势,哪一方就能最终夺取最后的比赛胜利。因此,研究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于运动员正确的锻炼自己并取得比赛的胜利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理论;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作为一种专门为挖掘人体的潜力,为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组织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实践表明,缺乏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指导的盲目训练和单纯的“苦练”已经无法保证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扭转过往那种仅靠经验行事的观念,提高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一、体能与体能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与发展现状

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6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 capacity)也可以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可解释为:本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

浅谈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关系

题目浅谈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关系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运动训练 学生张海洋 学号2015122304 指导教师郑勤教授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日

浅谈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张海洋 摘要:为了让训练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可以根据运动的特点、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训练的任务,适当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通过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区别与联系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训练的参考和借鉴。 前言 一般体能训练是指,根据专项体能的需要,在运动训练中以各种身体练习的形式、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运动员全面的基础运动素质、增强各器官系统的一般技能和改善身体形态、掌握一般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运动员专项体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打好多方面的基础。 专项体能训练是指,以专项运动动作、或与专项运动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运动动作为练习形式,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专项技战术所需要的专项运动素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专项体能,形成专项身体形态、掌握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由于项目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大区别 1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区别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体能的训练应该考虑到:(1)要对运动员训练

状态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对决定运动员体能的各个方面,要分阶段分别进行训练;(2)各运动项目的体能要求不同,必须仔细分析各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会有效;(3)运动员的体能只能代表某一时期内的训练水平,要适合专项的需要,就必须随时对“专项”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及时按照专项特点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4)体能训练过程中,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5)任何专项对身体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体能训练并不能代替专项体能训练。 2 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联系 关系的含义: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2.1训练广度(全面与单一) 一般体能训练是注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力量,速度,敏捷,耐力,柔韧等等身体素质都要兼顾到,一个不落下,它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训练方式,训练力求全面,不留短板。简单说就是我什么都要练,什么身体素质都不能落下。根据专项运动需要,采用与运动项目高度相关的训练动作和方式,这些训练仅可以发展该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简单说就是我要什么,就练什么。所以两者在训练方面存在全面性和单一性。 2.2 训练时期(交叉融合关系) 基本训练期:侧重于大强度一般体能训练。在训练的基础阶段,运动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完善,身体条件无法达到比赛需要的状态,机体系统协调不一致,所以在初期的训练中一般体能训练处于主体地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南湖小学高洪林 摘要:本文从体能训练的界定、体能特征和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教练员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体能训练 当今世界排球技、战术特点是沿着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做到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的高度协调发展。在以上5个竞技能力要素中,体能是基础,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可能。尤其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1](P34-38),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排协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全国排球联赛前对参赛的运动员设定了“助跑摸高”、“20s 连续5次助跑摸高”、“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4项体能测试项目,规定不达标者不得参加比赛。2004年,排协又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对体能的新要求,取消了“6m×16次网下穿越移动”和“800m跑”,增加“9m×10次移动”和“100m计时跑”。体能测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各运动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无疑,它对促进和提高我国排球运动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能训练的界定 运动训练学者把体育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体能训练由此引出。所谓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地施加专门地训练刺激,使运动员有机体在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良性训练适应地训练过程”[2](P90)。 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机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因此,教练员应深刻认识到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更须加强体能训练,提高他们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和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需要。 2 排球运动员体能特征 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项群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笔者认为,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力量、弹跳力、专项速度、运动耐力四大因素。 2.1 整体力量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 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 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 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 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 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 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 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从核心力量的法力部位来说,可分为前部、 侧部和后部;按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两人和多人练习;按球数可分为一球、两球和多球练习;按动作难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还可根据练习中有无器械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等。这些方

体能训练的方法

: 一、耐力训练 1、xx: 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xx: 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 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 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 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 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 xx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 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二、力量训练最好由身体训练教练安排和辅导。 如自己进行训练,最好每周进行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种: 负重蹲起,提铃,抓举。总之,这几项练习的成绩越高,你的弹跳力就越好。 至于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切不可乱来。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体能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身体能力(physical ability),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机体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体能训练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四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机能状况和运动素质的提高。 (三)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依据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依据排球运动的供能特点以及机体不同供能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研究显示,排球比赛每个回合的工作时间持续4——30秒(平均约9秒),前后两分之间的恢复间歇时间持续10——20秒(平均约12秒),工作时与间歇时的比例约为1:1. 3。工作期90%的时间使用A TP—CP系统,无氧酵解只为高强度的肌肉工作提供10% 的能量。但是,如果两分之间(也可能是替换和暂停期间)的时间较长,也可以使运动员在参加下一个高强度回合争夺之前以有氧代谢的形式补充细胞内的A TP 和CP 储备。所以,排球运动(包括工作期和恢复期)的全部能量需求是由三个能量系统按以下比例提供的:A TP —CP系统(40%),无氧酵解系统(10%),有氧代谢系统(50%)。 总之,排球运动主要是通过A TP—CP系统和无氧酵解系统产生供爆发性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所以应该以提高这两个系统的代谢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另外,排球选手必须具备出色的有氧健康水平以确保比赛间歇和局间休息时的适度恢复。建立在坚实的有氧健康基础上的出色无氧系统,是现代排球运动员获得成功的基石。 (四)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体能训练内容要全面安排 2、系统科学安排体能训练比重 3、处理好与技战术之间的关系 4、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和运动负荷 5、加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 6、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二、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方法 (一)力量 1、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要求: (1)遵循力量增长与消退的规律 发展肌肉力量的生理过程是:刺激——反应——适应——增加刺激——反应——再适应——增长力量。所以,发展力量要遵循极限负荷与逐步增加刺激强度的原则。 力量增长与消退的基本规律是增长快、消退也快。所以,进行短期的力量突击训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力量会很快消退。细水长流式的力量训练效果虽不是很显著,但消退也慢。 (2)要符合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 力量训练专家认为,力量训练的练习应在运动解剖形式、肌肉收缩速度、肌肉收缩类型和收缩力量上尽可能地实际模拟所从事的运动动作。因此,排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一定要选择与排球专项技术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并力求在动作结构、动作速度等方面与排球专项动作相同。 (3)要遵循力量练习安排的顺序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指导老师:徐丰 学生姓名米嘉琪专业班级08级运动系(7)班学号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完全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体能也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训练会收 到良好的效果。加强此时期的训练,尤其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题的意义: (1)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体能不好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的后 程,失误频频,不敢主动进攻,导致比赛失利。相反,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刺激比赛中,可以积极跑步,主动出击。尤其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运动员乃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最后取得比赛色 胜利。 (2) 优秀的体能是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基础.。技战术训练主要是提高训练的专项化程 度,尤其在大强度、高负荷的情况下技术的稳定性和熟练程度。随着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并贯彻全队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坚实的基础几乎是 不可能的,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要科学、系统地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能适应现代篮球发展的需要。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关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教材,各名 校及体育院校出版的文献和报刊,并利用In ternet 搜索有关论文的文章和信息, 对相关资 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应用。 分析法: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对比,然后研究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 正确方法。 归纳推理法:将分析后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比其优点和缺点,在原有 的缺点上加 以改进,在其有点上推陈出新。 研究步骤: 目前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改善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充分发 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科学的、系统的、有计划队运动员进行体能 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高强度的对抗比赛中合理的运用技术、战术、并且在比 赛的后程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最终战胜对手。 (1) (3) (1) 对中学篮球队体能的调查。 四、 (5) (6) 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实效与实施。 认真与老师进行讨论和分析。 研究综述: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体能训练教案课程

基本力量练习 第一课时 1、俯卧撑 (一)理论提示 俯卧撑是提高上肢伸肌和躯干肌肉力量,锻炼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力量。 (二)讲解示范 动作:左(右)脚向前一大步,两手手指向前在左(右)脚两侧着地(两手距离约与肩同宽),左(右)脚后撤伸直,两脚并齐成俯撑,做两臂屈伸动作。屈臂时两肘内合,伸臂时两臂挺直,身体保持平直。请看示范。 (三)动作练习 (1)手倒立控时间练习;(2)俯撑爬行练习;(3)脚垫高的俯卧撑练习;(4)俯卧撑推起空中击掌练习。请看示范。 2、引体向上 (一)?理论提示 引体向上是锻炼悬垂拉引力量,提高上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的屈指肌群肌力量。 (二)讲解示范 动作:两脚跟提起,两膝分开成半蹲,两臂自然后摆起跳,双手正握抓杠成直臂悬垂;两手用力屈臂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后还原成悬垂;再拉杠做第二次、第三次引体;完成后,跳下落地,恢复成立正姿势。 (三)动作练习 辅助练习方法:(1)助力引体向上;(2)负重引体向上;(3)站立位提拉杠铃、哑铃或沙袋;(4)站立位手持小杠铃和哑铃的弯举练习。 二、?腿、腰、腹肌的练习 1、单腿深蹲起立 (一)?理论提示 单腿深蹲起立是提高腿部伸肌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二)?讲解示范 动作:左(右)腿向前抬起,身体重心落于右(左)腿,上体稍向前倾,右(左) 腿屈膝下蹲,使大腿与小腿间的夹角小于90度,左(右)脚不得触地,然后,用力伸直右(左)腿,成单腿站立姿势。依此反复动作。请看示范。 2、仰卧起坐 (一)?理论提示 仰卧起坐是提高腹肌力量,增强腰背部肌力和柔韧性。 (二)?讲解示范 动作:平仰卧于地面,五指交叉于枕部,起坐时,腹部用力,含胸缩头,使上体抬起成屈体坐,然后,上体后倒还原成预备姿势。反复做。请看示范。 跑步 第二课时 1、100米跑 (一)?理论提示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能:是指有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 2.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3.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4.专项体能训练:是指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对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5.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6.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7.体能训练原则:是依据体能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8.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9.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10.力量素质:人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克服阻力的能力。 11.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最大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12.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阻力时,使器械或人体产生可能的位移,它是肌肉加速度能力是表现。 13.力量耐力:运动员在一定阻力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15.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16.专项耐力:是指在专项负荷的条件下,为了专项成绩而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用以抵抗疲劳的能力。 17.速度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能再提高的现象。 18.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不同构造的关节所许可的屈伸动作及其动作的活动范围。 19.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造成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20.运动素质: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 21.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二、填空题 1.身体形态的外部特征指标主要包括高度、长度、围度、宽度和充实度等。

体能训练教学方案

体能训练教学方案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能训练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能训练,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体能强化训练,体能内容学习,体能训练方法学习等内容,通过学习,力求学生能掌握体能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法,通过体能训练及体能恢复,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及适应能力,加强项目训练及考核,确保体能合格率过百。以优异的体能顺利进入学习工作环境,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优秀人才。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有针对性的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 难点:把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能的概念 2)理解体育锻炼在提高健康体能水平方面的作用 3)学会健康体能的锻炼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体能训练场要求 1:认真听讲,好好体会动作要领, 2:严格遵守训练场秩序 3: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4:检查器材安全 二:准备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体能 (一)体能—身体强健的基石 1、定义:人体适应坏境的能力。具体的说,体能是指应对日常工作或学习之余,身体不会感到 过度疲倦,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 2、分类:速度,耐力,灵敏,爆发,柔韧 (二)教学设计:每班一周一节课,开学第一周进行适应性回复,从第二周开始,每三周学习一个内容(分别是速度,耐力,灵敏,爆发,柔韧)最后两周进行体能测试。 (三)体能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1、改善心血管功能 2、增加肌肉力量,延缓疲劳 3、改善骨密度,促进和保持骨骼功能 4、改善身体成分,消耗热量,增加脂肪分解 5、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等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四):认识健身器材以及知道作用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 1、单功能器械,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增加臂力:哑铃握力器多功能仰卧起坐板 (1)划船器:主要用来增强手臂力量、背阔肌和动作协调能力。

浅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浅析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林克明李浩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而在一些体能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力则是提高其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大量运动实践证明,在比赛双方实力均衡或者接近的情况下,哪一方的体能占优势,哪一方就能最终夺取最后的比赛胜利。因此,研究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于运动员正确的锻炼自己并取得比赛的胜利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理论;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作为一种专门为挖掘人体的潜力,为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而组织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实践表明,缺乏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指导的盲目训练和单纯的“苦练”已经无法保证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适应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扭转过往那种仅靠经验行事的观念,提高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一、体能与体能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与发展现状 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6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 capacity)也可以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可解释为:本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田麦久等专家把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对其给的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关于体能,运动素质和适能等运动训练学的术语、概念和释义国内外有过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述,在对诸学说进行分析与考察并汲取其共同点的基础上,可将体能定义如下: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及基础代谢水平等条件决定的,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 这一概念阐明了如下三个层次的观点:1)体能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途径获得;2)体能是一种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的综合运动能力;3)体能是一种潜在能力

体能训练教案-(1)

体能训练教案-(1)

体能训练教案 课目:体能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增强受训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为以后的军事训练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体能训练常识 二、练习部分 三、练习分类 四、常见训练伤的自我处理 方法:理论讲解、动作练习、考核验收 时间:X小时 地点:体能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好好体会动作要领 2、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 3、器材保障 作业实施……………………………………………………………X分钟 第一个内容:体能训练常识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范例己经证明,军人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就是战斗力。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体能训练常识。体能训练常识的内容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一)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预防训练伤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 全身性准备活动,一般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跑步(慢跑、高抬腿跑、变速跑等)、跳跃(原地跳、跨步跑、蛙跳等)、体育游戏、练习性球类活动。 请看示范:慢跑、高抬腿跑、原地跳、跨步跑、蛙跳。 局部性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练习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转动关节(如转腰、膝、揉踝等)、动力性牵拉(如踢腿、压腿等)、静力性牵拉(如持续后扳腿)等。 请看示范:转腰、膝、揉踝、踢腿、压腿、持续后扳腿。 (二) 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又称“放松运动”,是指剧烈训练后进行的系统调整活动。这是 取得良好训练效果、预防训练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整理活动以慢跑、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按摩手法包括: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等。按摩方向应与血液、淋巴液流动方向一致。 请看示范: 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 第二个内容:练习的基本方法 这里我主要介绍几种大家常见的训练方法。 一、上肢练习

幼儿体能训练项目及评分标准(3.5-6岁)

幼儿体能训练项目及评分标准(3.5-6岁)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口腔、的体检;每学年末都要对年满3岁的幼儿进行体质测定,测试指标为:形态方面(体质方面包括身高、体重);素质方面(体育课方面包括: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 每天都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但是孩子们体能的增长不是一朝一夕的,有的动作的掌握需要一定技巧,要单独指导、反复练习、逐步增加孩子的力量,因此需要我们家园共同关注。家长在家里要对孩子多加训练,进行具体指导,教孩子学会方法。 具体要求是: 1、10米折返跑: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训练重点:一要提高跑的速度,二要能够快速转身,三要会听起跑的口令。 2、立定跳远:反映人体的爆发力。训练重点:起跳时要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不能垫跳。 3、网球掷远:反映人体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训练重点:一要肩上投掷、二要姿势正确,以蹬地、转体等动作带动身体,尽力向前掷出,三要注意出手角度,向斜前方投掷。 4、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重点:在地面上每隔0.5米画一条横线,共10条,每条线上放一块高5厘米的软包,幼儿需双脚并拢,同时起跳,连续跳过10块软包。 5、坐位体前屈:反映人体柔韧性。训练重点:坐在垫上,双腿伸直,脚跟并拢,上体前屈,尽量去够脚尖。 6、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训练重点:快速通过10厘米宽的平衡木,可利用马路牙子练习。 3.5 岁幼儿评分表 测试指标3分4分5分3分4分5分 身高(厘米) 3 98.3-102.0 102.1-106.9 >106.9 3岁半女孩97.6-101.1 101.2-105.5 >105.5 10米折返跑(秒)岁半男孩9.4-8.4 8.3-7.5 <7.5 9.7-8.7 8.6-7.7 <7.7 立定跳远(厘米)53-69 70-84 >84 50-64 75-81 >81 网球掷远(米) 3.0-4.0 4.5-5.5 >5.5 3.0-3.5 4.0-5.0 >5.0 双脚连续跳(秒)11.1-8.3 8.2-6.1 <6.1 11.2-8.5 8.4-6.2 <6.2 坐位体前屈(厘米)8.6-11.5 11.6-14.9 >14.9 10.0-12.9 13.0-15.9 >15.9 走平衡木(秒)15.0-9.4 9.3-5.9 <5.9 15.0-9.7 9.6-6.1 <6.1 4 岁幼儿评分表 测试指标3分4分5分3分4分5分身高(厘米) 4 <102.-105.4 105.5-110.4 >110.4 4 101.0-104.4 104.5-108.9 >108.9 10米折返跑(秒)岁男孩8.5-7.7 7.6-6.9 <6.9 岁女孩90.-8.1 8.0-7.2 <7.2 立定跳远(厘米)65-79 80-95 >95 60-73 74-89 >89 网球掷远(米) 4.0-4.5 5.0-6.0 >6.0 3.5-4.0 4.5-5.0 >5.0 双脚连续跳(秒)9.1-7.1 7.0-5.6 <5.6 9.5-7.4 7.3-5.9 <5.9

(复试)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1、体能训练概论 考试内容 体能的定义、分类、意义;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基本影响因素。 要点 (1)系统掌握体能训练原理基础理论知识、意义以及体能训练内容; (2)了解现代体能训练的趋势与发展阶段。 2、力量训练 考试内容 力量训练概述;抗阻力量训练;超等长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的概念、基础、种类及特点;决定人体抗阻能力的有关因素。 要点 (1)了解体能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神经肌肉学因素以及力量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3)了解不同力量训练的生理学机制;熟悉不同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解决力量训练在各专业教学训练竞赛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3、速度训练 考试内容 速度概述;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训练;移动速度训练和基本要求;速度评价。 要点 (1)掌握速度的定义、分类; (2)熟悉反应速度训练、动作速度训练、移动速度训练的影响因素,掌握各类速度训练的方法、途径、影响因素、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3)了解各类速度的评定。

4、耐力训练 考试内容 耐力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及其基本要求;耐力测试。 要点 (1)掌握耐力的定义、分类; (2)熟悉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因素; (3)掌握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基本要求、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耐力测试的方法与应用。 5、灵敏训练 考试内容 灵敏定义、分类、评定;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意义;程序化灵敏练习;随机灵敏练习。 要点 (1)了解灵敏的定义、分类和训练意义; (2)熟悉灵敏训练的评定测试方法;掌握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运动技巧与训练手段。 6、柔韧训练 考试内容 柔韧性概念、作用;影响柔韧性的因素;柔韧练习的生理机制、分类、注意问题;柔韧性基本练习。 要点 (1)了解柔韧性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柔韧练习的生理机制、分类以及柔韧性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3)掌握柔韧性练习基本原则、方法与评价。 7、核心稳定训练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体能训练学:又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是指研究和揭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2、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能训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负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4、身体形态: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5、身体机能: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能力: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8、耐力素质: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9、柔韧素质: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10、运动性疾病:机体对运动过量或缺乏,不适应或训练不当,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或原有的内环境紊乱加剧,发生身体机能异常或疾病,甚至生命活动障碍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11、格斗项目特征:运动员双方以徒手或手持兵器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以对方的身体为攻击目标寻求胜利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二、填空 1、“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指: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负荷训练的原则。 2、体能训练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等诸因素。 3、速度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4、广义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5、竞技状态分为: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6、足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整体性、对抗性、多变性、易行性。 7、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特异性、时间局限性、个体性、整体性。 8、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整体协作性、技战术运用的开放性、对抗性、节奏性、多变性、准确性。 9、徒手格斗的技术方法一般为:踢、打、摔、拿。 10、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方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11、运动性疲劳总结为: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志疲劳。 三、问答 1,影响力量能力的因素? 1),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与频率 2),肌肉的组织形态结构

体能训练的原理与方法

考试科目:体能训练的原理与方法考试时间:2015年5月20日学生姓名:陈俊庭学号: 201401033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答题须知: 1.严格遵守考试规则。 2.考生应用黑色或蓝色钢笔、中性笔答卷,不得使用其他颜色或其他种类笔书写答案。 3.考试或考查课如要求电子打印版答卷,须采用统一格式。 4. 打印格式要求为:A4(297毫米x210毫米)白纸;左、右、上、下页边距各2.0cm。题目三号黑体,居 中,单倍行距,最多2行。正文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双面打印。 试题题目: 题目:培养学生专项力量素质练习 目的:1.提高学生的上肢、下肢、腰腹力量 自然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米)体重(kg) 体质 李友运男25 1.78 80 良好 陈俊廷男24 1.76 63 良好 杨阳女24 1.64 57 良好 徐丽女24 1.60 58 良好 祁敬云女24 1.60 54 良好 魏来男26 1.85 72 良好 张俊龙男23 1.83 90 良好 淮琳卿男22 1.72 70 良好

时间:一周三次分别是周一下午 4:00--4:20 周三同上 周五同上 训练过程: 一.准备部分3分钟 1. 2分钟慢跑 2. 原地徒手操 二.训练部分15分钟 训练项目: 项目一上肢力量练习 1. 俯身侧平举 1×12组练习三角肌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双手持哑铃由体前向体侧打开至侧平举,控三秒,一组12个。 注意双臂应保持直臂,上体保持不动。 2. 前臂负重弯举1×12组练习肱二头肌 右膝盖跪地,左腿支撑,大小腿成90度,左臂肘关节支撑在左膝上,大臂不动,左手持哑铃向上弯举,控三秒,一组12个,然后换右手臂。 注意做弯举的手臂大臂保持不动。 项目二腰腹力量练习 1. 两头起1×12组练习上腹肌 仰卧两头起,并腿绷脚尖,双手交叉放于头后,肘关节打开,

体能训练教案 (1)

体能训练教案 课目:体能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增强受训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为以后的军事训练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体能训练常识 二、练习部分 三、练习分类 四、常见训练伤的自我处理 方法:理论讲解、动作练习、考核验收 时间:X小时 地点:体能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好好体会动作要领 2、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 3、器材保障 作业实施……………………………………………………………X分钟 第一个内容:体能训练常识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范例己经证明,军人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就是战斗力。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体能训练常识。体能训练常识的内容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一)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预防训练伤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准备活动。 全身性准备活动,一般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跑步(慢跑、高抬腿跑、变速跑等)、跳跃(原地跳、跨步跑、蛙跳等)、体育游戏、练习性球类活动。 请看示范:慢跑、高抬腿跑、原地跳、跨步跑、蛙跳。 局部性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练习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转动关节(如转腰、膝、揉踝等)、动力性牵拉(如踢腿、压腿等)、静力性牵拉(如持续后扳腿)等。 请看示范:转腰、膝、揉踝、踢腿、压腿、持续后扳腿。 (二) 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又称“放松运动”,是指剧烈训练后进行的系统调整活动。这是 取得良好训练效果、预防训练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整理活动以慢跑、调理呼吸、按摩放松肌肉为主。按摩手法包括: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等。按摩方向应与血液、淋巴液流动方向一致。 请看示范: 抖动、揉捏、拍打、轻踩、牵拉。 第二个内容:练习的基本方法 这里我主要介绍几种大家常见的训练方法。 一、上肢练习

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7237449.html, 浅谈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作者:金一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1期 一、前言 排球比赛是由短暂的和持续的快速用力的有球活动及中低强度的无球准备动作和移位所组成的综合运动。现代排球运动员体能的内容已经突破以往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向身体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全面发展身体工作能力的方向发展。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 第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相关文章二十余篇,收集、整理了我国近年来体能训练,以及生理,解剖学的大量文献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能的概念 体能是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的能力。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是掌握排球技术的基础,良好的体能是不断提高排球技战术水平的重要保证,排球比赛对抗激励,场上情况复杂多变并向着全,高,快,变的方向发展,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突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运动员有优秀的弹跳,而且要有敏捷的反应,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因此运动员体能水平越来越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训练是指对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排球队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各项身体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能适应排球技战术发展的需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体能训练是人体器官和体能系统在结构和机能上的适应性再塑工作,是运动员心理意志品质的再塑造工作。 (三)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生理依据

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新方法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Vol.35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13 ────────── 收稿日期:2013-03-19 作者简介:陈磊坡(1984-),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73- 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新方法 陈磊坡 (广州大学 华软软件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 要:梳理了以往400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400米体能训练的新方法,为科学的训练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400米;体能训练;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5-0073-02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5.023 A New Method of Special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of 400 Athletes CHEN Lei-po (College of Sports Group of China Soft Softwar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By visiting the Zhengzhou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coache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and training diar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vious 400 meters athle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hysical training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in 400 meters fitness training, a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was provided. Key Words: 400 meters; physical training; new method 400米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跑时既能保持一定速度,又能跑得持久。400米技术总的要求是: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 1 体能的认识 体能是人类从事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多种身体能力的综合。一方面包括积极适应生活的身体能力,工作(活动)能力和抵抗疾病(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包括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运动能力。它由人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2]。 400米属于体能类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是良好的速度能力和保持速度耐力的水平。它一方要求运动员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较高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 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比赛场上的400米技术趋势是向高速度、高频率、节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性和实效性是其两大特点。因此,具有充足体能是完成比赛的基础条件,是发挥专项技术的前提条件,是执行教练的战术意图的保障,因此运动员体能的发展程度对其竞技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3]。 2 400米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是指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大组织及组织中各要素(或要素群)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构成的完整系统。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结构主要由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构成[4]。 2.1 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是指400米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或比赛时与外界环境接触而影响运动员体能正常发挥的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忽视比赛中外界环境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克服外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充分调动运动员的潜能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构成400米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