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

南海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
南海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

南海区2008-2009学年度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全卷共7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需要的原子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K-39 Ca—40 Fe-56 Zn-65 Cu-64

第I卷(5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24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

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H 2O HCOO—+ H3O+

B.CO 2+H2O HCO3—+ H+

C.CO 32—+ H2O HCO3—+ OH—

D.HS—+ H 2O S2—+ H3O+

4.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 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 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 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5.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

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7.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8.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32分;若有两个正确选项,

漏选一项得2分,错选不得分)

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0.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11.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放电

充电

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12.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

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KOH溶液

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

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

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13.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电解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Cu 石墨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 = 4

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 = 1

D.pH = 3的醋酸溶液,与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 7 1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 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

K 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 sp大于c点对应的K sp

16.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 = 4:c(HA-)>c(H+)>c(H2A)>c(A2—)

第II 卷(46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含2小题,共22分)

17(10分)在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 (NO)随

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 (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已知:300C K ?>350C K ?,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 2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 (NO 2)=2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除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18(10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

丙烯(C 3H 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 CH 4(g)+HC CH(g)+H 2(g) △H 1=156.6 kJ·mol -

1 CH 3CH

CH 2(g) = CH 4(g)+HC

CH(g ) △H 2=32.4 kJ·mol -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 3H 8(g) = CH 3CH

CH 2(g)+H 2(g) 的△H = kJ·mol -

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 2和CO 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

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时CO 32-

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

时,溶液的pH=5.60,c (H 2CO 3)=1.5×10-5 mol·L -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2CO 3的第二级电离,则H 2CO 3

HCO 3-

+H +

的平衡常数K 1= 。(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 mol·L -1NaHCO 3溶液的pH 大于8,则溶液中c (H 2CO 3) c (CO 32-

)(填

“>”、“=”

或“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实验题(本题包含2小题,共24分)

19(10分)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 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 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

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滴定完成时,NaOH溶

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mL)

1 0.10 22.6

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 为。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甲乙丙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多选扣分)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称量前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

F 、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20(14分)草酸(H 2C 2O 4)是一种有机二元酸,水溶液中草酸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草酸钠溶液中,224()

c C O +

-

2(填“﹥” “==”

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后,224()()

c Na c C O +

-

增加,

可能的原因是 。

(2)往草酸钠溶液中滴稀盐酸,PH=5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

子有 ,PH=3时,以上两种物质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菠菜富含草酸,菠菜不能与牛奶、豆腐一起食用的原因是 。 (4)将适量草酸亚铁(FeC 2O 4·H 2O )粉末加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木条熄灭,同时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

草酸亚铁粉末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自燃的原因是 。

(5)下表为几种酸对铁锈及锅炉水垢的溶解性比较:

酸 铁锈[Fe(OH)3]溶解量/g

水垢(CaCO 3)溶解量/g

盐酸 0.7911 全溶 磷酸 0.1586 微溶 草酸 0.7399 0.0036 醋酸

0.1788

0.165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性越强的酸除铁锈效果越好

B .草酸除水垢效果差的原因是因为草酸酸性太弱

C .铁锈或水垢在酸中的溶解性与酸根离子的性质可能有关

D .硫酸除铁锈和水垢的效果都好

南海区化学选修四模块测试题参考答案

1~5 B、D、C、B、C;6~10 B 、C、B、A、AC;11~15 A、D、BC、C、C;16 AC 17(10分)

(1)K=[NO2]2

[NO]2·[O2]

放热(2)b 1.5×10-3mol·L-1·s-1 (3)bc (4)c

18、(10分)

(1)124.2 (2分)

(2)C3H8+5O2=3CO2+4H2O (2分)负(1分)

(3)4.2×10-7 mol·L-1(2分)

(4)>(1分)HCO3-+H2O CO32-+H3O+(或HCO3-CO32-+H+)、HCO3-+H2O 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2分)

19(10分)

(2)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分)8.2~10。(1分)

②0.11mol/L(不写单位扣1分分)(2分)

③丙(1分)

④D、F;(4分)(选对一个得2分,错选一个倒扣2分,全对4分)

20(14分)(1)﹥(1分)C2O42-与Ca2+形成沉淀(1分)

(2)C2O42-、HC2O4-、OH-、Cl-(2分)

C2O42- + H+ = HC2O4-(2分)

(3)生成草酸钙沉淀,使钙流失(2分)

(4)FeC2O4·H2O Fe + 2CO2↑+ H2O↑(2分)

温度高,且铁的颗粒很小,与空气接触面大,反应速率快(2分)

(5)C(2分)

加热

南海区08-09学年度高二化学选修模块四测试双向细目表

模块章节知识点

考查层次

题号

分值

合计

了解理解运用

第一章物质分类及反应●●2、20(4) 5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 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6 1 热化学方程式● 4 3 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计算●●●6、18(1) 4 离子共存和离子反应方程式●●20(1)(2)(3)7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7(2)20(4) 3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17(4) 1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17(3) 2 化学平衡的图像●7 3 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17(1)18(3) 5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12 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8 3 弱电解质电离与溶液酸碱性●18(4) 4 盐类水解及应用●●●

3、9、18(4)

20(1)(3)

10 pH值计算●●14 4 中和滴定计算●19(2)② 2 溶液中的两个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6 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5、20(5) 6

第四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0 4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11、13、

18(2)

11 化学实验●●5、19 11

分值30 60 10 100

说明:

1、考试内容为选修模块4

2、题目难易分布为:难,中等,易约为3:6:1。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滿分为100分。

3、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选择题占56分,分两类,单选共8题,每题3

分,不定项选择(答案不多于2个选项)共8题,每题4分。非选择题占46分,具体情况见上表。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试题

宽城职教中心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摧山坼(chè,裂开)地端倪(ní) 啃噬(shì) B不盈不溢(充满而流出来)坐骑(jī,所骑的马) C翎(līng)毛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无恙(y àng,小病) D惨淡(形容苦费心力)抟(tuān,把东西揉成球形)瞩(shù)望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倍尝艰苦掩耳盗铃怵目惊心唇枪舌剑 B、毋庸置疑溯流而上悬梁刺股风姿绰约 C、瑕不掩瑜飘泼大雨风雨如晦成人之美 D、察言观色穷途末路声名雀起锦秀河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又好像要起风是的。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部电视剧主人公的是桑兰。 (2)工商局将的虚假广告案公开曝光。 (2吃这种药可能会有不良。 (4)这位教师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三十多个。 A、原型查出反映岁月 B、原形判处反映春秋 C、原型查处反应春秋C、原形判处反应春秋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认真地看过这封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B、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中测试题 2

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语文 拓展模块期末测试题 姓名:班级:评分: 一、选择题(10*3=30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吮.吸(shǔn)打点.(diǎn) 白洋淀.(diàn) B硝.烟(xiāo) 菱.角(léng) 皮开肉绽.(zhàn) C.梭.鱼.(su ...ō.) .泅水 ..(qi ...ú. ) .横样子 ...(h..è.ng) ... D.衣裳 ..(sh ...à.ng) ...凫水 ..(f..ú.) .奔着目标 ....(b..ē.n).. 2.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②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出头来。 ③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 ④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来。 A.冲露浸钻 B.驶冒留钻 C.驶钻淹露 D.窜露长冒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邻家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了,在周围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了下来。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番薯的茎叶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 A. 释然巡视睡 B. 释然巡视躺 C. 放心转悠睡 D. 释然转悠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 B.他对班上的事是无所不为 ....,大家都认为他是好班长。 C.古往今来,像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真是汗牛充栋 ....。 D.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 ....,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的。 5.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 )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8.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16题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包庇(bì)抓阄(jiū)啃噬(shì)羸弱(léi) B.老妪(qū)笑靥(yè)燧火(suì)湍急(tuān) C.亲家(qìng)禅让(chàn)酗酒(xù)苑囿(yǒu) D.款塞(sè)造诣(yì)狙击(zǔ)堤坝(d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礼上往来枉费心机毛骨悚然B.一愁莫展班门弄斧曲高合寡C.破釜沉舟认识浮浅出类拔萃D.卑躬屈膝言简意赅口干舌燥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变化了的一项是() A.蜜蜂是渺小的,密蜂却又是多么的高尚啊! B.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轮下殉职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 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 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A.比喻夸张反问排比B.夸张拟人反问排比 C.比喻拟人反问排比D.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 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9. 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期中试题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_______ 系(升学、就业)_班姓名 _______ 、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包庇(b 1)抓阄(ji u)啃噬(sh i)羸弱(1 6 )B老妪(q 口)笑靥(y e)燧火(su i)湍急(tu 01) C亲家(q ing)禅让(ch m)酗酒(x u)苑囿(y d u) D款塞(s e)造诣(y i)狙击(z u)堤坝(d i)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房檩朱拓谄媚嵌进B、烦躁寒喧榫头彭殇 C踌躇蹙缩蹂躏聂嚅D、烟蔼瓦砾针砭精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早上起来就看到天气很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的,好像要下雨,又好像要起风是的。 B邓小平早就告诫人民,中国要发展,目前还必须实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部电视剧主人公的____ 是桑兰。 (2)工商局将_____ 的虚假广告案公开曝光。 (2吃这种药可能会有不良。 (4)这位教师在讲台上已经度过了三十多个______ 。 A、原型查出反映岁月 B、原形判处反映春秋 C原型查处反应春秋C、原形判处反应春秋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认真地看过这封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双基训练(5)讲解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蹂躏(róu) 变生肘腋(zhǒu) 磅礴(bó) B.媲美(pì) 忧心忡忡(zhǒng) 掰开(bāi)C.独裁(cái) 脉脉含情(mò) 淬火(cùi) D.筹款(chóu) 马革裹尸(guǒ) 鹧鸪(zhè) 2.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行伍出身蹂躏光复媲美 B.血气方刚金戈方略整饬 C.震聋发聩炽热押解悲怆 D.浅尝辄止遒劲掰开干练 二.解释词义: 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光复:恢复原有的领土、统治或事业。 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自嘲:自己嘲笑自己。 凛然:①恐惧、畏惧。②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磅礴:①广大无边的。②扩展,充满于……的。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比美。 金戈:金属制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形容战士的雄姿。指战争。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浪子: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悲怆:悲伤。驰骋:骑马奔跑; 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闲置:搁置在一边不用。 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苟安: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干练:精明,有才干和经验。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独裁:①独自裁断权威或权力。②实行专制统治,独揽大权。 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顺达:顺利而通行。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登载.刊载.转载.载.誉归来 B.遂.心遂.愿未遂.半身不遂. C.靡.丽靡.靡靡.然靡.日不思 D.乘.船乘.势乘.务千乘.之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沮丧狙击鸠占鹊巢饮鸩止渴 B.喁喁城隅美人之怡心旷神怡 C.徇私洵然惮精竭虑箪食壶浆 D.啜泣辍学毁家抒难自出机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枉用相存.(存在)②渠.(他)会永无缘 ②与府吏要.(要求)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⑧将.(将要)子无怒 A.①③④⑦B.②④⑥⑦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送子涉淇,至于 ..之迟暮 ..顿丘②恐美人 ③昔三后之纯粹 ..驱使,徒留无所施 ..兮④妾不堪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之地 ..⑥秦以区区 ⑦府吏见丁宁 ..⑧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 A.①③④⑥B.②④⑥⑧C.②③⑦⑧D.①②④⑤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③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④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⑤来吾道夫先路也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及答案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 (含答案) 满分100分 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俨.然y ǎn 阜.盛b ù 伺.候c ì 惴. 惴zhu ì B .谬.种m ìu 呜咽.y è 簇.拥c ù 宫绦.t āo C .敕.造ch ì 烟霭.ǎi 嫡.亲d í 驯.熟x ún D .杜撰.zhu àn 模.样m ó 忖.度c ǔn 门槛.k 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尘仆仆 梦寐以求 贫脊 彪炳千古 B .恍然大悟 熙熙嚷嚷 嬉戏 要言不繁 C .忍辱负重 炊烟袅袅 斑斓 不修边幅 D .坚韧不拨 安然无恙 心扉 德艺双馨 3.选出动词使用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他把舵把从舵上 掉,用它去 ,去 ,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 下去。 A.扔 打 劈 砍 B. 找 劈 砍 打 C.拽 打 砍 劈 D. 扔 破 打 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轮胎被卸去后的汽车显得特别垂头丧气.... ,它趴在地上。 B .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致勃勃....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C .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 D .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5.下列句中破折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晚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B .前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醉翁亭。 C .“哄——”大家都笑了,他难堪地站在那里,满脸通红。 D .看到许多新同学是家长送来的,我感到自豪——我是自己来的。 6.下列词语中,不全是成语的一组是( ) A 矢志不渝 本末倒置 B 燃眉之急 忐忑不安 C 冷汤剩饭 游目骋怀 D 毛骨悚然 众目睽睽 7. 《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 A .鲁四老爷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 .鲁四老爷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 .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 .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8.以下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为:( ) ① 流淌的溪流将水底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 ②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 .比喻 拟人 对偶 设问 B. 比喻 通感 对偶 反问 C. 拟人 通感 夸张 设问 D.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 .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的精神。 C .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 .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10.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喜爱)之者 生生..(不断地派生发展)不息 B.登泰山而小.(意动,以为小)天下 融.(融会)为一起 C.笃嗜..(特别爱好) 玩索.(思考探寻) D.绮靡..(华丽,浮艳) 不可磨. (拖延)灭 二、积累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春之声》的作者是( )。 《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 )的写法。 2、《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描写了( ) 的悲惨命运。 3、《史记》主要包括( )、世家、( )、( )、( )五部分。 4、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 6、 ,子魂魄兮为鬼雄。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 8、“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 你尽可把他 , 可就是 。”(海明威《老人与海》) 9、小说的三要素是 、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 。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 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 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 死需要、有伦理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 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 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 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 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2.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调拨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下雨天,真好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伧(cāng)醪糟(láo)铁砧(zhēn)揿键钮(qìn)B.涟漪(yī)晕眩(xuàn)凛冽(lǐn)偌大(ruò)C.采撷(xié)袅袅(niǎo)喧嚣(xiāo)饶舌(láo)D.心扉(fěi)怏怏(yàng)和煦(xù)无恙(yàng)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B.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C.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D.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明亮宽敞。 B.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C.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艰巨任务,可有些地方官员敷衍了事,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D.黑势力的猖獗,与背后有人袒护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打掉了他们

的保护伞,才能彻底铲除黑势力滋生的土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鹕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出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在北京的高级宾馆里住了一阵——总结啦,汇报啦,接见啦,报告啦……之后,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 B.谁让他错投了胎?地主,地主!一九五六年他回过一次家,一次就够用了——回家呆了四天,却检讨了二十二年! C.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嘁咣嘁……喀郎喀郎……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D.“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山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颍上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阅读与理解(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汉字起源于何时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徵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徵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朔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的青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推。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2、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中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0题(3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 (含答案)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0分,每小题21A .俨.然y ǎn???阜.盛b ù???伺.候c ìì B .谬.种m ìu???呜咽.y è???簇.拥c ùo? C .敕.造ch ì???烟霭.ǎi???嫡.亲d í??? D .杜撰.zhu àn?模.样m ó???忖.度c ǔn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 B .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 C .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 D .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 3.选出动词使用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他把舵把从舵上 掉,用它去 ,去A.C.4A B 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C .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上来。? D 所欲为... 的鲨鱼。 5.下列句中破折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重唱、相声和杂技。 B ??) ??? ????比

宜然。⑩古人云: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 是:()(3分) A.秦以.攻取之外B。与战胜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与战败而.亡者C.犹.抱薪救火D。然.后得一夕安寝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然. 2 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3.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A ⑦ C 4. A B 场。 C 危害。 D 四、作文(40分)(写在添卷纸) 作文题目:生活中, 人不好问,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则无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1.B.(阜:音fù;驯:音xùn;模:音2.B(A“贫脊”应为“贫瘠”。B 熙攘攘”;“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习题参考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及答案

职高语文拓展模块试卷 (含答案) 满分100分 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ǎn 阜.盛bù伺.候cì惴.惴zhuì B.谬.种mìu 呜咽.yè簇.拥cù宫绦.tāo C.敕.造chì烟霭.ǎi 嫡.亲dí驯.熟xún D.杜撰.zhuàn 模.样mó忖.度cǔn 门槛.k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 B.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 C.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 D.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 3.选出动词使用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他把舵把从舵上掉,用它去,去,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下去。 A.扔打劈砍 B. 找劈砍打 C.拽打砍劈 D. 扔破打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轮胎被卸去后的汽车显得特别垂头丧气 ....,它趴在地上。 B.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致勃勃 ....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C.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 ....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 D.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 ....的鲨鱼。 5.下列句中破折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今晚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B.前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醉翁亭。 C.“哄——”大家都笑了,他难堪地站在那里,满脸通红。 D.看到许多新同学是家长送来的,我感到自豪——我是自己来的。 6.下列词语中,不全是成语的一组是() A矢志不渝本末倒置 B燃眉之急忐忑不安C冷汤剩饭游目骋怀 D毛骨悚然众目睽睽 7. 《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A.鲁四老爷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鲁四老爷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8.以下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为:() ①流淌的溪流将水底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比喻拟人对偶设问 B. 比喻通感对偶反问 C. 拟人通感夸张设问 D. 拟人比喻夸张反问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的精神。 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10.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好.(喜爱)之者生生 ..(不断地派生发展)不息 B.登泰山而小.(意动,以为小)天下融.(融会)为一起 C.笃嗜 ..(特别爱好)玩索.(思考探寻) D.绮靡 ..(华丽,浮艳)不可磨.(拖延)灭 二、积累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春之声》的作者是()。《春之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写法。 2、《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描写了()的悲惨命运。 3、《史记》主要包括()、世家、()、()、()五部分。 4、,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 6、,子魂魄兮为鬼雄。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8、“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可就是。”(海明威《老人与海》) 9、小说的三要素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 10、被称为“四书”的中国古代作品是《》、《》、《》、《》。 三、阅读题(共20分)

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 试题及答案 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 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 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 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 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 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 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 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 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 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 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

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 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 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 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 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 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 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 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 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 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 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 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 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