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走迷宫.doc

大班数学教案走迷宫.doc
大班数学教案走迷宫.doc

大班数学教案走迷宫

【篇一:大班数学活动】

小班班数学:首先有一个苹果

时间: 2012-5-10 作者: 许铭珺单位:嘉定区黄渡幼儿园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同时,处于这一年

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

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

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

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共分为

两个环节:一、听故事:感受、理解点物对应的关系。二、讲故事:

点物对应能力的运用。

活动目标:

学习5 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将圆点和实物对应。

活动重点:理解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苹果娃娃一个、绘本片段《首先有一个苹果》的ppt 、绘本对应操作材料及自编故事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起兴趣

师:想看精彩的魔术吗?猜猜我会变出什么呢?

(以魔术手段导入,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充分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

力及兴趣。)

师:这个苹果娃娃要为我们讲一个它的故事,想听吗?我们一边听

一边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吧,这样就能和其它的好朋友分享了。(小班幼儿天真烂漫,以苹果娃娃为主体讲述故事,比起教师自身

的讲述更具感染和影响力;记录故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承载

活动的重点:点物对应。二是为之后幼儿的操作环节做示范和铺

垫。)

二、听故事——初步了解点物对应的模式

1、ppt1 :苹果娃娃。我是苹果娃娃。

师:一个苹果娃娃我们用一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结合ppt ,在苹果娃娃的正下方出现一个圆点,表示苹果和圆点上下的一一对应。)

2、ppt2 :两条毛毛虫。有一天,来了两条毛毛虫想要把我吃掉。师:两条毛毛我们用两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继续利用ppt ,在两条毛毛虫的正下方出现两个圆点,表示两者的对应。连续采取两次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具有点物对应的意识。)

3、师:哎呀,我快被吃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呢?

(加入这一开放性问题,在促使幼儿结合自己认知经验大胆猜测的同时,略为缓和数活动教学时的单一性。)

4、ppt3 :三只小鸟和三个圆点同时出现。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适度地等待,让幼儿有一段观察和比较的时间。选择小鸟和圆点同时出现,有别于之前的教学形式,是一个从教师教过渡为幼儿学的过程。)

师小结:三只小鸟可以用三个圆点来表示。

5、ppt4 :四个猎人。这时,谁又来了?来了几个猎人?

师:谁会用圆点宝宝来表示四个猎人?

(教学的逐层递进,让幼儿在观察、发现点物对应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尝试用圆点表示实物。)

师:真不错,四个猎人我们可以用四个圆点来表示。

6、ppt5 :出示 5 个圆点。猎人还带来了朋友——小狗。猜猜来了几只小狗?

(逆向思维。和之前出示实物再用圆点对应的模式正好相反。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点物两者的对应关系。)师小结:原来有几个朋友我们就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三、做故事——不同内容的练习,知识点的巩固及检验。

1、介绍材料。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是关于苹果娃娃好朋友的。你们看,它们来了。

师:猜猜来了哪些朋友呢?到底有几个呢?秘密就藏在这本故事画里。(出示操作材料)(操作活动之前,材料的介绍非常重要。操作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做,清晰地交代是操作的基础和关键。)

2、交代要求:

①从上往下一行一行地做②记住圆点的数量和朋友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都不同,将材料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分发,

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3—5 的点物的对应,能力较弱的幼儿操作2—4 的点物对应。)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观察并筛选验证环节

中需要讲评的点,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发现,如:幼儿是对操作材料的不理解或是点物之间对应的不理解。同时,

对于没有集体讲评价值的问题则可以在指导时就采取个别交流的方

式帮助幼儿解决;二是指导过程中,不断以语言或动作来提醒幼儿

操作的方法,并尽量以幼儿为对象进行榜样示范:如,你真棒,会

一边数一边放,这样数量就不会搞错了。)

四、讲故事

师:哇!你们真棒,都猜到来了几个好朋友。谁愿意来说说看苹果

娃娃好朋友的故事?(本环节利用讲故事为辅助手段,最重要的目

的是让幼儿将点物对应的思维过程利用语言进行表述,这是他们是

否理解和掌握活动内容的最好依据。在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不可

过分注重结果的对错。对于验证环节的处理,首先应是分享成功的

环节,邀请成功的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分享喜悦,享受成功,这

也是给其余幼儿再次学习的机会,接着利用师生和生生互动帮助有

问题的幼儿梳理思维过程,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活动评析:

活动亮点:

1、选材好。《首先有一个苹果》是国外一本简单有趣的图画书,其

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故事,从 1 个苹果,2 条毛毛虫,三只小鸟到4 个猎人等等,短短的几句话就饱含了很多的教育元素,如数量上的

逐次递进、量词的运用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等。在二期课改理

念的倡导下,这样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活动素材更具优势和教

育的价值。

2、教学方式多样化。

①有效结合绘本素材,以故事形式开展活动,使原本的数教育更具

情节性和趣味性。②材料呈现形式的多样性。ppt 的形式更具直观性和动态性;操作板上故事书的形式让幼儿获得真实感的体验;人手

一份操作材料的形式从集体学习过渡为个别练习,增加幼儿的自主

性。

3、学习的自主性。

①新经验习得的自主性。从新内容的出现——幼儿观察发现——归纳梳理——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学习自主,教师都是以让孩子观察

和判断为基础执教。

②评价的自主性。最后分享环节中,教师的重点并不落在纠错上,

而是过程的表述,在确保讲评重点的前提下,赋予幼儿完全自主表

达的空间。

首先有一个苹果

活动前评析

绘本书籍对于“读图”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视觉的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

直接,对孩子的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此绘本

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鸟想吃虫子?? 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既好玩

又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概念,孩子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寻找,将

数字和形象结合起来,并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巩固对数字概念的认

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并有意识地记忆画面上的内容。

2、幼儿能感知数字“1、2、3。。。。。”,并基本能根据画面上的内容正确使用,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自由发挥运用。

活动准备

1、小图卡“苹果、虫子、鸟、猎人、狗、熊、小船、鱼、乌龟、蜂

窝、蜜蜂”各一。2、数字卡“1、2、3、4、5、6、7、8、9、10”。

3、ppt 和粘贴工具。?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引导有序观察及记忆

1、游戏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神秘的新朋友呢!它们只

会出现10 秒,如果在10 秒内小朋友们不能记住它们,它们就会消

失掉喔!

2、出示第一副图:小朋友们快快记住它!(教师数数,数到10 后将图收起)你们都记住了谁?谁来说?(幼儿说出“鱼、虫子、熊、小鸟和乌龟”)

3、引导有序观察和记忆:你们是怎么记住的呢?哪个能干的小朋友

来说一说?

4、继续游戏,出示第二幅图,从一数到十,然后藏起图片,让小朋

友来说一说都记住了哪些神秘朋友。(有意识指导正确表达,并加

上数量词:一个猎人、一个苹果、一条狗、一条小船和一个蜂

窝。。)

二、引导仔细观察 4 至22 页及想象

1、今天我们要来学讲一个故事,黑板上的这些神秘朋友就出现在故

事里哦,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呀?

2、(出示封面)这个故事叫:首先有一个苹果。这个故事到底讲什

么的呢?那么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3、(图4~5 )第一位神秘小朋友出现啦!是谁?(苹果)几个?(一个)(出示数字宝宝“1”)这个就是数字宝宝“1”,你记住了吗?

(粘贴黑板)仔细看图,想一想,首先有一个苹果,它是怎么样的

苹果呀?(引导:首先有一个苹果,它在哪里呀?在一棵大树上)

你能不能把刚才我们说过的词语和句子连起来说一说,给我们介绍

介绍这幅图。

4、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你看!(图6)这幅图上一共有几条虫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

2(出示“2”)这就是数字宝宝“2”(粘贴黑板)。你学会了吗?那么

请告诉老师,每个小朋友有多少只耳朵?(多少只眼睛?等等)非

常棒!谁来说一说这是两条怎么样的虫子呀?(请看图7)它在哪里?两条虫子是从苹果的里面爬出来的,从里面出来我们可以说它是钻

出来的。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图8~9 )这时,出现了什么?(小鸟)一共有多少只?我们一

起来数数(三只;出示“3”,粘贴黑板)刚才我们说,两条虫子从苹

果里面钻了出来,小鸟就想?? ?(把虫子吃掉)结果呢?(引导看

图9)自由发挥,引导:有两只小鸟?? ,还有一只小鸟?? 。谁能连

起来说一说?

6、就在这个时候,谁出现啦?(猎人)(示图10)一共有多少个

猎人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四个猎人)(出示“4”;粘贴黑板)看

谁的小眼睛最亮,这幅图里,还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用“4”来说的?(帽子、猎枪、裤子、背心、嘴巴等等)那么,这是四个怎么样的猎

人?手上都拿着什么?他们拿着猎枪想干嘛?结果呢?谁能连起

来说一说?

7、这时又出现什么啦?(狗)(示图12~13 )一共有多少只狗啊?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五只狗)(出示“5”;粘贴黑板)看谁的小眼睛

最亮,这幅图里,还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用“5”来说的?那么,这五

只狗看起来怎么样?它们想干嘛?结果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8、就在这时,从森林里出来了什么?(熊)(示图14~15 )一共

有多少只熊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六只)(出示“6”;粘贴黑板)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这幅图里,还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用“6”来说的?那么,这六只熊看起来怎么样?它们一出现,就发生了什么?(把

猎人和狗吓得直跑,一直跑到了小河边)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9、四个猎人和五只狗跑到岸边一看,发现了什么?(小船)(示图

16~17 )一共有多少条小船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七条)(出示

“7”;粘贴黑板)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发生

什么事啦?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10、就在这时,出现了谁?(乌龟)(示图18~19 )一共有多少只

乌龟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八只)(出示“8”;粘贴黑板)仔细观

察右边这幅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发生什么事啦?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11、猎人和狗都掉到水里啦,真危险呀!这时候,谁来救他们?

(鱼)(示图20~21 )一共有多少条鱼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九

条)(出示“9”;粘贴黑板)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发挥你的想象,

说一说发生什么事啦?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12、为了阻止熊跟上岸(或:救小鱼)猎人想了什么办法?(图22)(他们扔出了什么?)(蜂窝)一共有几个蜂窝?我们一起来数一

数(十个)(出示“10”;粘贴黑板)。

三、引导孩子记忆故事,观察p25 —p32 及想象。

1、考考孩子的记忆力。分别出示“1、

2、

3、4??”(到“10”为止!

对应粘贴黑板),孩子对应说出事物。

2、前面的故事说到猎人扔出了10 个蜂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

来猜!

3、让我们一起来看谁猜得对。(图24~25 )蜜蜂飞了出来,蜜蜂有

多少只呢?

我们能数得清吗?(引出许多)

4、许多蜜蜂从蜂窝里飞了出来,会发生什么事呀?(图26~27 )

(引出:一塌糊涂)太乱啦!我们来给他们分分组吧!

5、(图28~29 )仔细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迷宫)那我们

一起来走迷宫吧!你还发现了什么?仔细再看看图,请你说一说:

谁比较多,谁比较少?谁最多?谁最少?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1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 ;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根据标准进行分类。 2. 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 3.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初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准确区分分类的用途。 活动难点:准确区分分类物品的特征和功用 活动准备: 上衣、裤子、帽子等服装,各种蔬菜、水果、玩具,纸盒,球,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物品。我不小心把它们弄乱了,你愿意帮助我把它们整理好吗? 教师出示带来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同类物品 (1)动手操作 教师:你们能从这些物品中将衣物找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吗? 逐步请幼儿按照衣物、蔬菜、水果、玩具的标准将物品找出来并放在一起。 (2)观察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的这些物品应该怎样分类呢? 教师:动手连一连吧,分好类与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看一看你分得对吗? 2.区分相同形状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正方体、长方体的纸盒、易拉罐饮料、蜡烛等。)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动手分一分,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分完之后你要给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随时加以指导,在总结幼儿作品时,复习巩固对物体形状的认识。 (2)观察情境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片上还有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分类吧。 3.区分颜色相同的物体 (1)动手操作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这个盒子中有很多的玩具,你能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吗?分好后,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2)观察情境图

幼小衔接班数学优秀教案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的掌握1-10的数数,会比较大小长短,认识并能书写1-5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 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 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 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 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 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0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数量,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了解各数的意义。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掌握数位顺序;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应用意识。 活动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 活动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 活动准备:情境图,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20枝铅笔,创设情境,让幼儿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学习11—20的数数,认识11—20各数 (1)教师请小朋友任意拿一些铅笔,数出铅笔的数量。 (2)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教师:摆12枝铅笔,怎样摆能看得清楚?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教师指导幼儿先数出10枝铅笔,捆成1捆。 教师:捆成一捆,10个“1”就变成了1个10,接着应该怎么数呢? 教师:1捆铅笔就是1个10,和旁边的两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枝铅笔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枝合起来是12枝也就是几个100和几个1合起来是12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教师:先看11枝铅笔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你们能照样子摆出来吗? (4)摆一摆、说一说,理解“2个10是20” 当小朋友们能很快地摆出19枝铅笔后,教师提问。 教师:19枝铅笔再添1枝是多少枝看看右边这些单枝的铅笔,你有什么发现?单枝的满了10根以后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102个10是多少?20是几个10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1)请幼儿观察教材第42页的情境图:在美丽的花园里,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蜜,小朋友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蜜蜂(12只。) (2)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右边表示个位和十位的算珠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有几个1;第二位是十位,表示有几个10。十位上的1就表示1

幼小衔接教案设计(数学)-幼升小衔接数学教案设计

幼小衔接教案 数学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课堂,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往后的学习生涯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版本教材容、难度和编排的进行分析整合,多方位考虑,承前启后,进一步为丰富幼儿的数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1、根据幼儿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幼儿熟悉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联系实际的容,为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各种数学情景来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初步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数学教学的主要分类有:10以数的读写,

以及相对应的加减法;20以数的认识和意义,以及20以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简单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比较大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多少、高矮等关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有关日历以及钟表的的粗浅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等。 三、阶段学习容及目标: 第一阶段教学容: 1.美丽的海底世界 2.我是数字小能手 3.我最喜欢的食物 4.比较(一) 5.找邻居 6.小狗分骨头 7.分小圆片 8.小猴分桃 9.苹果熟了 10.打雪仗 11.火眼金睛 12.小象摘苹果 13.节日礼物 14.拼图乐园(一) 15.找路线

大班第二学期数学教案

大班第二学期数学教案 【篇一:大班第二学期数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蒙氏学期计划 第二周:第三周: 1、物体二等分1、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 2、物体四等分2、认识 日历(一) 第四周: 1、认识日历(二) 2、认识钟表(一) 第六周: 1、感知数位 2、100以内数量对应 第八周: 1、按数群计数(二)2、复习 10以内的加法、减法 第十周: 1、20以内的减法(一)2、20以内的减法(二) 第十二周: 1、相同数连加(二)2、连加、连减 第十四周: 1、平均分配(二) 2、分类计数 第十六周: 1、运用货币(二) 2、认识圆柱体 第五周: 1、认识钟表(二) 2、100以内数的认读第七周: 1、数的比较大小 2、按数群计数(一)第九周: 1、20以内的加法(一) 2、20以内的加法(二)第十一周: 1、20以内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2、相同数连加(一)第十三周: 1、整10的加减法2、平均分配(一)第十五周: 1、简单的统计 2、运用货币(一)第十七周: 1、体积守恒 2、容积守恒 【篇二: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大班数学科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大班数学科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教学方案。大班幼儿处 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为 幼儿创设蕴含数量关系的具体情景,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操作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 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况和材料的支持下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本期我 担任幼儿班大班的数学教学。本班孩子们都很活跃、聪明,各有千秋。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顺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顺序》含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顺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

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 (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活动准备: 1、(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第 2 页共 5 页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 的守恒) 1、师出示: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 第 3 页共 5 页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反思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师应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下面是由我整理的3篇,希望对您有用。篇一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 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 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

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 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二 昨天我班孩子学习了5的组成,我谈谈在教学5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是刚接本班,听说本班孩子对数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进行了复习及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发现个别孩子就连数字3、4、5等数字还不认识,更谈不上那个数数。我就与家长及时联系,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那个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倒计时》

幼儿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倒计时》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重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方面来设计与组织内容,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力以及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在平日的活动中,幼儿有时会问"老师,我们下周周几演出""老师,我们的故事会几号开"等,这表明幼儿有倒计时的意识,并乐意为某天某事做准备,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是有任务意识的体现。因此,我抓住这一切人口设计、组织了"倒计时"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计算倒计时,并激发幼儿对于特殊日子的期盼之情。同时,希望幼儿以后在对特殊日子的等待中做好准备,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养成做事的计划性、目的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计算倒计时,了解"倒计时"的含义。 3. 在寻找节日的过程中,产生对某个特殊日子的期盼之情。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黑板两块,一块黑板张贴"生活中的倒计时"版面,另一块黑板的一面呈现幼儿说的各种用到倒计时的图片,另一面呈现幼儿计算的倒计时牌。 2.有关"倒计时"的课件(如新闻联播、春节联欢晚会、交通信号灯、微波炉、火箭发射等的录像),有关倒计时的图片。 3.大日历图一张,节日小图片若干,记号笔、固体胶、小日历、操作牌人手一份。 4.建议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倒计时现象。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倒计时"1.倒计时游戏入场。 师:我们来玩个找位子的游戏,老师说"54321",看谁能又快又轻地找到位子坐好。 师:你们真厉害,速度很快。我们再玩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数字,请你们倒着数,行吗? 师:8。 幼:7、6、5、4、3、2、1。 师:10。 幼:9、8、7、6、5、4、3、2、1。 师:倒数难不倒你们。 2.观看"春晚倒计时"视频,感受倒计时的作用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人们是怎么数数的。(教师

精品-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法》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 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 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 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 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 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 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 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活动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1 活动名称: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幼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

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2、听口令做动作 T:现在我们找到自己身上许多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

大班数学11-19的教案

大班数学11-19的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 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 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 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 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 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 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 马上就想到6 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 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 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连加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图片,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 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 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 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4)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 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2)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表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2月 1.学习园务 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教研组特色及研究重点。 2.实践活动——斜坡与球及评析研讨。 3.进行混班主题游戏内容的商讨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3月 1.策划、组织植树节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交流各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开展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 4月 1.实践活动 ——主题游戏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探索行为进行观察、评析。 2.收集、交流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或游戏内容。 5月 1.就主题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探索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研讨。

最新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最新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 左右偏向,是指个体在使用手、脚、眼形成单侧优势的过程中,优势手、优势脚、优势眼不在同一侧的现象。如手为右优势、脚为左优势。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1 活动名称:认识左右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幼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

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幼小衔接数学分清左右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导语: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应该怎样写?快来看 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 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 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 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 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 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 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 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 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

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 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 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幼儿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游糊涂城”》

幼儿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游糊涂城”》 设计意图: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中,以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为主,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试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排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2、尝试用3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号码,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 3、积极参与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培养成合作、协商的意识。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投影仪、课件、音乐;黑板。 每位幼儿小数字卡片,记录纸一套;房子底板7个,数字卡片的胸饰三套;黑笔。 教师示范的大数字卡片、纸、笔。 2、幼儿生活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门牌号码; 活动过程: 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糊涂城,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来城里发生了许多糊涂事,到底会发生哪些糊涂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1 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5以内的加减. 教学过程: <复习数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羊村里去玩,好不好,看,草坪上有1只羊(喜羊羊)在玩耍,咦,美羊羊来找喜羊羊玩了,小朋友们,现在看看草坪上共有几只羊?你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 师:1只羊加上1只羊是两只羊,我们可以写作,1+1=2,1和1组成2,所以,1+1=2。 现在草坪里有了两只羊,懒羊羊也找来和他们玩了,现在有几只羊? 学生回答 师:2只羊加上一只羊共有三只羊,我们可以写作:2+1=3,2和1组成3,所以,2+1=3 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参与他们其中了,现在,有几只羊了呢? 学生回答 老师解释,同上 玩着玩着,村长过来要叫懒羊羊回去吃饭,现在加上村长,共有多少只羊? 学生回答,老师解释,同上 村长,把懒羊羊叫走了,还剩下多少只羊? <练习> 用笑脸练习:1+2 2+2 3+2 1+3 2+3

5-3 4-3 4-2 3-2 2-1 小结:我们今天学了1~5之间的加减法,要想很快的算出1~5的加减法,必须,理解1~5的组成。 幼小衔接数学全部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含义 2、初步理解10以内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3、掌握序数词,能用第几表示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 4、注意倾听各活动中的规则,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重点:理解10以内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数中的位置难点:序数的理解。 准备: 1、教具:10张动物卡片,数字卡片1-10。 2、学具:幼儿用书、彩色笔教学过程: < “0”的认识> 1、幻灯片演示,猴子吃桃子,把篮子里的桃子吃光光的,篮子里没桃子了,引出“0” 用现实中的例子,举例说明,“0”的含义 <序数> 2、集体活动:(1)拍手游戏:(2)认识序数出示动物卡片排成一横排,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第1个是什么小动物呢?第2个是什么小动物呢?第3、4----请个别幼儿说说,指一指。 C这个动物排在第几位?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动物的位置呢?启发幼儿上来在每只动物下面放一个数字来表示动物的位置。(1)游戏:什么动物不见了 3、操作活动:(1)第一、二、三组:添画空格、圈小动物(2):第四、五、六组:观察两组物体,想一想怎样使它们一样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