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场论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场论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场论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场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场论

所属专业:理论物理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时:72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近一个世纪以来,量子场论一直是了解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粒子物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已广泛应用于微观物理其他领域。场的量子化解释了场与粒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量子场论合理地描述了粒子的产生、湮灭,及其相互转化现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立的体系完整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是关于带电粒子、光子及其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是U(1)的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光子的辐射与吸收、光电效应、Compton散射,特别是氢原子的Lamb移动、电子磁矩的计算与实验的精确符合等,足以说明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此外,量子电动力学中建立的重整化理论也是成功的。弱电统一理论克服了过去四个费米子直接相互作用理论不能重整化的困难;预言了中性流并得到严格的实验支持;中微子、反中微子与核子和电子碰撞等过程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在强相互作用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和建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是SU(3)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它是1954年杨振宁建立的SU(2)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推广。由量子色动力学探讨核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严格理论目前尚未解决。基本粒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是由规范理论建立起来的,三种相互作用是由三类规范玻色子传递的。量子场论就是研究以三代轻子和三代夸克作为基本粒子,以强子夸克模型和弱电统一理论与量子色动力学为基础的标准模型。量子场论(一)主要研究量子电动力学。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分析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量子场论,段一士,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1 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轻子和夸克

1.2 量子场论、规范场论和规范玻色子

1.3 自然单位

经典场论(20学时)

2.1 广义洛伦兹变换

2.2 张量

2.3 标量场方程

2.4 矢量场方程

2.5 γ矩阵

2.6 旋量(四元旋量)

2.7 旋量场方程

2.8 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2.9 单位旋量的一些性质和正反粒子投影算符

2.10 场论中的Lagrange原理

2.11 经典场论中的广义守恒定理、Noether定理

2.12 能量动量张量和能量动量守恒

2.13 角动量张量与角动量守恒

2.14 电流密度矢量和电荷守恒定律

第三章自由场量子化(24学时)

3.1 二次量子化的基础和量子场论的基本假设

3.2 Schrodinger表象和Heisenberg表象

3.4 实标量场量子化

3.5 复标量场量子化

3.6 矢量场量子化

3.7 旋量场量子化

3.8 场方程的Green函数和Feynman函数

3.9 N 乘积, P 乘积和 T 乘积

第四章场的相互作用与S矩阵(24学时)

4.1 场的相互作用拉格朗日函数

4.2 场在相互作用情况下的运动方程与相互作用哈密顿4.3 相互作用表象

4.4 U(t, t_0) 矩阵和它的

4.5 S矩阵的定义和它在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形式

4.6 T乘积展开的Wick定理和S矩阵的展开式

4.7 S矩阵的Feynman图解

4.8 Furry关于电子封闭内线的定理

4.9 S矩阵的矩阵元

4.10 S矩阵元的动量表象

4.11 基本粒子反应几率和截面

4.12 光子或电子的自旋状态的求和与平均的公式

4.13 在非相对论情况下的Rutherford散射问题

4.14 光子和电子的散射(Compton效应)

4.15 正负电子对湮灭为两个光子

4.16 高能电子对撞反应

4.17 μ粒子衰变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本课程的总学时是72个学时,具体分配为:第一章4个学时,第二章20个学时,第三章24个学时,第四章24个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培养:基本粒子的基础内容,经典场论,广义守恒定律,自由场二次量子化、场的相互作用和S矩阵及其微扰理论、费曼图和粒子反应等,使他们受到物理学量子场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经典场论、自由场二次量子化、场的相互作用和S矩阵及其微扰等理论,掌握费曼图和粒子反应的计算,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就某些粒子物理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

【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场的相关物理概念。

【了解】:能够了解量子电动力学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深刻的物理内涵。

【一般了解】:能够对Furry关于电子封闭内线的定理、非相对论情况下的Rutherford散射问题、μ粒子衰变等的相关粒子物理研究有一般的了解。

【难点】:通过所学习和掌握量子场论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来分析具体的粒子物理过程是本课程的难点。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一般了解四个层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两个层次)

制定人:任继荣

审定人:

批准人:

日期:2016年6月26日

量子电动力学简介

量子电动力学简介 量子场论发展中历史最长和最成熟的分支。简写为QED。它主要研究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在原则上,它的原理概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及粒子物理各领域中的电磁相互作用过程。它研究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即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带电粒子(例如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没以及带电粒子之间的散射、带电粒子与光子之间的散射等。从应用范围的广泛、基本假设的简单明确、与实验符合程度的高度精确等方面看,在现代物理学中是很突出的。 内容量子电动力学认为,两个带电粒子(比如两个电子)是通过互相交换光子而相互作用的。这种交换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是其中一个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另一个电子吸收这个光子。稍微复杂一点,一个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后,那光子又可以变成一对电子和正电子,这个正负电子对可以随后一起湮灭为光子,也可以由其中的那个正电子与原先的一个电子一起湮灭,使得结果看起来像是原先的电子运动到了新产生的那个电子的位置。更复杂的,产生出来的正负电子对还可以进一步发射光子,光子可以在变成正负最终表现为两个电子之间的相互所有这些复杂的过程,电子对……而作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表明,不同复杂程度的交换方式,对最终作用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它们的贡献随着过程中光子的吸收或发射次数呈指数式下降,而这个指数的底,正好就是精细结构常数。或者说,

在量子电动力学中,任何电磁现象都可以用精细结构常数的幂级数来表达。这样一来,精细结构常数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它是电磁相互作用中电荷之间耦合强度的一种度量,或者说,它就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 发展过程1925年量子力学创立之后不久,P.A.M.狄喇克于1927年、W.K.海森伯和W.泡利于1929年相继提出了辐射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在量子力学范围内,可以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当作微扰,来处理光的吸收和受激发射问题,但却不能处理光的自发射问题。因为如果把电磁场作为经典场看待,在发射光子以前根本不存在辐射场。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量子力学中的定态,没有辐射场作为微扰,它就不会发生跃迁。自发射是确定存在的事实,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并定量地给出它的发生几率,在量子力学中只能用变通的办法来处理。一个办法是利用对应原理,把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看成是许多谐振子的总和,把产生辐射的振荡电流认定与量子力学的某些跃迁矩阵元相对应,用以计算自发射的跃迁几率。从这个处理办法可以得到M.普朗克的辐射公式,以此反过来说明对应原理的处理是可行的。另外一种办法是利用A.爱关于自发射几率和吸收几率间的关系。虽然这些办法所得的结因斯坦但在理论上究竟是与量子力学体系相矛盾的果可以和实验结果符合, ──量子力学的定态寿命为无限大。 狄喇克、海森伯和泡利对辐射场加以量子化。除了得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明确表述以外,还解决了上述矛盾。电磁场在量子化以后,电

量子场论1

量子场论1 课程编号:Y08037D 量子场论 Quantum Fields Theory 开课单位:理学院教学大纲撰写人:冯笙琴课程学分 2.5 课程学时:45 学生层次:硕士研究生课程性质:选修课授课方式:讲授考试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凝聚态物理 教学目标: 课程主要内容: 一、绪论 物理理论的发展和量子场论的建立;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自然单位、度规与记号; 二、相对论波动方程 广义Lorentz变换;张量;电磁场方程;Klein-Gordon方程;Dirac方程;电子的自旋角动量;Dirac方程的协变性;Dirac方程的平面波解;Dirac方程的解的正交归一性与完备性;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三、经典场论 最小作用量原理与场方程;Noether定理;时空平移与能量、动量守恒定律;时空旋转 变换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规范变换与电荷守恒定律; 四、场量子化概述 场量子化的物理基础;二次量子化;场量子化的正则形式; 五、标量场量子化

实标量场量子化;复标量场量子化; ,介子的同位旋; 六、旋量场量子化 经典场;场的量子化和粒子性;协变形式的对易关系;核子的同位旋; 七、矢量场量子化 经典场;场的量子化和粒子性;Lorentz条件;不定度规; 八、Green函数 Green函数的形式定义;标量场的传播函数;电磁场的传播函数;旋量场的传播函数; 九、量子场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描述;相互作用的分类;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十、散射矩阵和协变微扰论 相互作用图象;量子场论的求解和U矩阵;散射矩阵S和跃迁振幅;S矩阵的化简; 费曼图;动量表象; 十一、微扰论的应用 跃迁几率与反应截面;对自旋(极化)求和与求平均;矩阵的性质和求迹公式;Compton,散射;正、负电子湮没;轫致辐射; 十二、重整化理论 发散困难和重整化思想的引进;闭合回路、真空起伏;自由电子的自能;电子自能部 分;真空极化;顶角部分;重整化一般理论; 十三、规范场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秘书实务 学分:4 总学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秘书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秘书语言、办文、办事、办会、社交礼仪等实际能力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秘书业务工作能力之人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秘书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个人形象设计 教学内容: 仪表与礼仪 教学要求: 掌握:仪表中的个人形象设计(发型、化妆、服饰、体姿) 了解:礼仪(握手、接递名片、介绍等)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办公室工作 教学内容: 办公环境;办公用品;时间表和工作日志、办公自动化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自动化。 掌握:时间表和工作日志的使用。 了解:印章和介绍信的使用和财务管理知识。 第三章会务工作 教学内容: 会议要素;会务管理;会议组织与控制;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会展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会议组织与控制的理论。 掌握:会展服务工作。 掌握:布置会场、会议记录和编发会议简报。 第四章文书处理 教学内容: 文书形成与处理的基本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书处理的基本程序。 掌握:文书处理的要求。 了解:文书及相关知识的概念。 第五章信息工作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调查研究。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得出信息写调查报告 掌握:常见的调查方法。 了解: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公务旅行 教学内容: 国内和国外的公务旅行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国内公务旅行计划制定要求; 掌握:出国公务旅行的流程并学会编制公务旅行计划。 了解:国内外公务旅行的基本常识。 第七章保密工作 教学内容: 密级及其范围、保密政策与纪律;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密级、保密政策与纪律。 掌握: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界定。 了解:典型泄密事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其它 1、教学方法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学生要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多练多应用。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的基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量子场论讲义1-4

第一章预备知识 §1 粒子和场 以现有的实验水平,确认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各种最小物质,统称为粒子。电子、光子、中子、质子等是最早认识的一批粒子,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粒子、介子和共振态,粒子的数目达数百种,它们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全空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场,它们互相渗透和相互作用着。按量子场论观点,每一种粒子对应一种场,场的激发表现为粒子的出现,不同激发态表现为粒子的数目和状态不同,场的退激发,表现为粒子的湮沒。场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激发态的改变,表现为粒子的各种反应过程,也就是说场是物质存在的更基本的形式,粒子只是场处于激发态时的表现。 1. 四种相互作用 目前已确定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四种,即在经典物理中人们早已认识到了的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才逐步了解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的比较见表 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是以精确结构常数 2 3 1 7.297310 4137.036 e c α π - ===? h 来 表征的,可以同时参与四种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质子p)为代表,通过典型的反应过程的比较研究,确定各种作用强度的大小。 2. 粒子的属性 不同粒子有不同的内禀属性,这些属性不因粒子产生的来源和运动状态而改变。 最重要的属性有:

质量m ,粒子的质量是指静止质量,以能量为单位,它和能量E 和动量→ P 的关系为42222c m c p E =- 电量Q ,粒子的电荷是量子化的,电荷的最小单位是质子的电荷。 自旋S ,粒子的自旋为整数或半整数,如π介子的自旋为0,电子的自旋为1/2 ,矢量介子的自旋为1。 平均寿命τ,粒子从产生到衰变为其它粒子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粒子的寿命。由于粒子的寿命不是完全确定值,具一定的几率分布,如果0N 个相同粒子进行衰变,经过时间t 后还剩下N 个,则t e N N τ 10-=,式中τ即为粒子的平均寿命。 磁矩μ,指粒子的自旋磁矩μ。它与粒子的自旋S 满足关系:S m e g 2=μ,式中e 是粒子电荷,m 为粒子质量,g 是数量因子。 宇称P ,描述粒子在空间反演下的性质的一个量子数。若在空间反演下)(x x ? ?-→,若粒子的态函数改变符号,此粒子具奇宇称(P =-1)。若态函数保持不变,粒子具偶宇称(P=1)。 粒子的性质,可查阅有关资料。例如:Particle Data Group 编的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 刊登于Plys .Lett . B592 (2004)。 3. 粒子的分类 可按多种方式对粒子分类。 按参与相互作用的性质,可分为三类: (a ) 强子, 既参与强相互作用,也参与弱相互作用。已发现的粒子大多数 是强子,包括重子,介子。 (b )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有的参与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如电 子和μ 子,有的只参与弱作用。 (c ) 规范玻色子,传递作用力的粒子,如γ ,-+W W ,,0Z 。 按轻子——夸克层次可分三类: 按强子夸克结构理论,强子不是“基本”粒子,强子是复合粒子,是若干个夸克构成的复合体,夸克是构成强子的组元粒子。夸克有6种:上夸克(u ),下夸克(d ),奇异夸克(s ),粲夸克(c ),底夸克(b )和顶夸克(t )。按Gell_Mann & Zweig 理论,夸克带有分数电荷,理论上称有“六味”夸克,其所带电荷如下表: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2、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真空概念

2、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真空概念 现代真空理论实质上是量子的。具体说来,真空的众多新奇物理性质,正是被量子场论逐步的研究所揭示。可见在当今,只有理解量子场论,才有可能深刻而正确地掌握真空概念的物理内涵。量子场论是研究量子场的结构、运动及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时空特征的物理理论。当今量子场论有阿贝尔的和非阿贝尔两种形式。在量子场论中,研究电磁作用的量子理论,是量子电动力学,属于阿贝尔量子规范场论;研究强作用的量子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研究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统一的量子理论是量子味动力学,两者都属于非阿贝尔量子规范场论。 1.量子电动力学真空 (1)光子真空 不少物理学家认为,量子理论中的真空概念,最早起源于P.狄拉克(Dirac,1902—— 1984)对电子相对论波方程的负能态研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量子真空的思想源于狄拉克对辐射电磁场量子化的探讨,所以最早的量子真空并非电子真空,而是光子真空。 1927年,狄拉克发表了题为《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的量子理论》论文,标志着量子电动力学的诞生。在这篇文章中,狄拉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了原子和电磁辐射场的相互作用问题,可称为微扰方法和波动方法。在微扰方法处理中,光量子被视为一种粒子集合,在这个粒子集合中没有相互作用,粒子以光速运动,并且满足爱因斯坦波色统计。狄拉克在证明哈密顿量能导致辐射和吸收所遵循的爱因斯坦定律时,首次提出和应用了真空思想。 狄拉克假定对于光量子,存在一种零态。在这种态中有无数个光子,但它们都是不可观测到的。这些光子可以从这些零态跃迁到生成可观测到的实光子,即零态的激发;而实光子也可跃迁回到这种零态,成为不可观测到的虚光子,即激发态的消失。这种实光子的产生和湮没图像是狄拉克第一次提出来的。可以看到这正是现今量子电动力学中真空态的概念和光子真空的思想,而电子真空的概念则是在他的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电子真空 1928年,狄拉克在电子量子理论方面发表了两篇文章。在这两篇论文中,狄拉克讨论了克莱因. 高登(Klein-Gordon)方程解的困难,并提出了著名的电子相对论波方程。利用这个方程来研究氢原子能级分布时,给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并和当时的实验很好符合。从这个方程还可以自然地导出电自旋为1/2,并且电子自旋的回磁比为轨道角动量回磁比的2倍,使得人们相信,这是一个正确描述电子运动的相对性量子力学波方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在过去几十年中量子场论及超弦中有关几何拓扑的数学物理问题研究.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简报2009—05 2009.1.12 数学物理前沿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数学物理研究已经深入到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领域,并且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成果,成为21世纪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更加深入推动国内数学物理的发展,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0月13日-17日组织了“数学物理前沿问题”工作周,该工作周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世坤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吴可教授负责组织,有来自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单位的五十余名代表参加,其中有14名国内数学物理知名教授和研究员,16名青年学者,约25名数学物理方面的研究生。 工作周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 超弦理论和量子场论中的数学物理问题;2 辛几何、保辛结构算法和离散变分方法;3 协变的延拓结构理论及其推广;4 共形不变性、de Sitta狭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其中第2~3三个研究方向是由我们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的研究方向,这个工作周的一个目的是回顾和总结国内在这些领

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新的进展,介绍国际上超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等数学物理研究的进展,为参加这次讨论班的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指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推动国内有特色的数学物理研究。 工作周期间,共安排了21个学术报告,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代表详细地报告了The special relativity triple的研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代表介绍了“动力系统几何算法若干问题与进展”;浙江工业大学的代表报告了把离散变分方法用于图形的传输和再生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的代表介绍了将协变的延拓结构理论和方法推广到研究超对称的可积方程和离散可积方程;北京大学的代表报告了在AdS/CFT对应中的半经典弦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术报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关于辛几何、保辛结构算法和离散变分方法、协变的延拓结构理论和三个狭义相对论及其研究进展,也介绍了部分突出的研究成果。 “数学物理前沿问题”工作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紧密结合我国有优势的数学物理前沿研究,密切结合当前国际上重要的数学物理研究,安排学术报告,开展自由讨论。工作周期间,与会学者踊跃交流,研究生虚心求教,就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深入讨论,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生普遍反映很有受益。 全体与会人员最后对高科技中心所提供的学术讨论的环境、以及热情安排和周到服务深表感谢。 吴可王世坤供稿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秘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内72学时,4学分。开设时间为一学期。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应用写作》、《公关与沟通》、《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秘书工作的特征、定义、要素;秘书形象塑造与行为规范;办公室事务管理、公文运转处理、会议管理与服务、商务活动、差旅安排等。本课程教学要求如下: (一)秘书实务是一门知识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信息处理、档案处理、办公自动化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融会贯通。 (二)秘书实务也是一门重在“实际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学生只注意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掌握秘书工作实务。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秘书实务》课程知识点划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性地知道相关知识,“掌握”即要求较为深入地弄清相关内容。

根据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对《秘书实务》技能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的要求用“能够”、“会”来表述。教学层次要求与本课程考核说明的层次要求和题型有一定联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72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秘书与秘书工作概述(10学时) 第二章秘书外在形象塑造与基本礼仪(12学时) 第三章办公室事务管理(12学时) 第四章公文运转与处理(10学时) 第五章会议管理与服务(15学时) 第六章商务活动(10学时) 第七章差旅安排(3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主教材为《秘书实务》(张丽琍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文字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录像教材 为便于学生自学,本课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电视录像课,主要讲授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具体设计及节数将在本课程“一体化方案”中体现。

量子色动力学

量子色动力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量子色动力学(英语:Quantum Chromodynamics,简称QCD)是一个描述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标准动力学理论,它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夸克是构成重子(质子、中子等)以及介子(π、K等)的基本单元,而胶子则传递夸克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各种核子和介子,或者使它们相互分离,发生衰变等。 量子色动力学是规范场论的一个成功运用,它所对应的规范群是非阿贝尔的群,群量子数被称为“颜色”或者“色荷”。每一种夸克有三种颜色,对应着群的基本表示。胶子是作用力的传播者,有八种,对应着群的伴随表示。这个理论的动力学完全由它的规范对称群决定。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理论 ? 3 微扰量子色动力学 ? 4 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编辑]历史 静态夸克模型建立之后,在重子质量谱和重子磁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某些由一种夸克组成的粒子的存在,如等,与物理学的基本假设广义泡利原理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物理学家引入了颜色自由度,并且颜色最少有3种。这个时候颜色还只是引入的某种量子数,并没有被认为是动力学自由度。 静态夸克模型建立之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各种实验,都没有发现分数电荷的自旋的夸克存在,物理学家被迫接受了夸克是禁闭在强子内部的现实。然而,美国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在七十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的轻强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发现强子的结构函数具有比约肯无标度性(Bjorken Scaling)。为解释这个令人惊奇的结果,费曼由此提出了部分子模型,假设强子是由一簇自由的没有相互作用的部分子组成的,就可以自然的解释比约肯无标度性(Bjorken Scaling)。更细致的研究确认了部分子的自旋 为,并且具有分数电荷。 部分子模型和静态夸克模型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两个模型对强子结构的描述有严重的冲突,具体来讲就是夸克禁闭与部分子无相互作用之间的冲突。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要等到渐近自由的发现。格娄斯,韦尔切克和休·波利策的计算表明,非阿贝尔规范场论 中夸克相互作用强度随能标的增加而减弱,部分子模型的成功正预示着存在的规范相互作用,N自然的就解释为原先夸克模型中引入的新自由度--颜色。 [编辑]理论 拉氏密度为 其中 是狄拉克矩阵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示范性高职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进一步加强《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传媒系《秘书实务》课程组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指导,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内涵 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定位、教师团队、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及网络教学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定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任职要求,准确定位,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2、教师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技能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课程教学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确定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完成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4、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形成特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管理文秘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文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总学时(实践学时):48(12)执笔者:张辉修(制)订日期:2011-12-22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审阅者:霍晓英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两大学科的诸多内容,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是一门来自实践并将最终运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注重实践是《管理文秘》与其它理论性课程不同的教学主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辅助决策、处理信息、督促检查、协调关系、办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与秘书修养;熟悉文书写作及处理、会议组织、安排领导活动、接待工作、信访工作与危机管理、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秘书日常事务及办公自动化的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专题讨论、案例分析、专业实践等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使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真正掌握现代秘书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缩短社会适应期,尽快进入秘书角色并成为合格的现代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总学时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48 36 12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第一章秘书学概说(3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秘书学的基本概念,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 秘书学研究对象、学科架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秘书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秘书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通过第一次课程的学习激发良好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 难点: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秘书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思考题与作业:寻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秘书岗位。 第二章秘书系统及其组织形态(3学时)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