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李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这是一幅街区图(左图),下面是学校的大门内外,这是街道,这是住宅区。看,小精灵提出了什么问题?(教师介绍场景图,要学生观察图像并回答问题。小精灵提出:“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

2.重点出示校园门前的花坛图形(右图)。

问:你知道左边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吗?那右边花坛呢?这两个花坛有什么不同?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右边花坛,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指出它的底和高。

问题:图中的三位同学在讨论什么?你能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纸上每个小格是 1m2,不满一格的都按照半格计算,然后把表格填写完整。(课件出示方格图)

(2)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数的呢?指导完成表格?

(3)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学生动手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①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

理解推导过程。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三、巩固练习,强化应用

1、课件出示教材81页的例1,指导学生自学,独立完成。

问题:你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得出:一是注意书写公式要正确,二是注意面积的单位。

四、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第2题,指导学生完成。

2、指导完成83页第5题。

五、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十五的1、3、4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S=a?h或S=ah)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教案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 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87-88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究、对比、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初步探究学习卡、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起质疑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你想听。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生: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的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猜猜看哪块大?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毛毯大。生2:我认为两块毛毯面积一样大。)

我们说的毛毯的大小指的是毛毯的什么?(生毛毯的面积。) 3、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有帮助。[设计意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以故事引入, 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索热情。]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一)利用方格,初步探究 1、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 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一起看“初步探究学习卡”,大声 读出要求,读懂要求后把表格填完整 2、独立数,并填写表格 3、汇报想法。 谁愿意说说你的怎样数的?(强调有规律的数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的填法?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这位 同学是横着汇报的,谁能竖着汇报?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平行四边 形的高是4厘米,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 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 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也相等。) 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 5、小结: (指图)通过数方格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 面积也相等。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真有 某种联系呢?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一定会明白。 看来,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我想得 到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你认为数方格的方法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方格纸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平行四边形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arallelogra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的高. (二)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的关系.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的定义及其特性,画的高是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投影) 在明确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吗?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 我们已初步认识了,那么什么叫?它有什么特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理解的定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①动手测量. 指名一学生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其余同学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页3个图形的对边. 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每组对边的长怎样. ②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吗? 小组先议论一下,(可能说出每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能说出每组对边平行)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的确切含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板书)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投影)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证明这些结论。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BC=AD;(2)AC⊥BD。 证明: 由此可以得到菱形的两条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总结菱形所有的性质: 边: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领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范例学习(P3)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6、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5)“P4随堂练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四边形教案 沪教版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2.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某些特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学习互动中培养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教学难点】 能通过观察、度量、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我们在上节课中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说一说此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二、揭示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 识。 三、讲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看书自学,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D

请同学们说说上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什么? 2.自己动手,剪、拼、量后,想一想,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 师可以在学生们无从下手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填表,如果学生们能独立推导出下面的一些结 论,师可以不出示表格。 3.讨论后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4.练习 填空 a.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引一条(),这()和()之 间的()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 b.()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c. 平行四边形对边()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四、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1.出示:Array(1)动手量一量、想一想,此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们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讨论。 (2)它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得: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什么地方?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而长方形四个角都相等,均为90度。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体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琴,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整理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 1、刚才我们已经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看学具袋里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怎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该怎么画?注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 能力目标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邻角互补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三、难点 1、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四、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五、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 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arallelogram area calculation" for Grade 5 mathematics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第70-73页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要求: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 四边形面积; 2、在割补、观察与比较中,初步感知与学习转化、变 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面积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微机及多边形、平行四边形课件 两组、边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画有高)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指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几厘米?

2、向学生出示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问: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3、分别用手拉长方形相对的一对角,使其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后,问: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探 1、微机出示第70页左图,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数出它的面积。 2、出示第70页右图,让学生说出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观察、比较: (1)两图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从上面的比较中你想到什么? (二)、深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问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移动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既关注学生的原认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面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提供了铺垫]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生1:我们校门口的移动门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一种衣架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家晒衣服的伸向外面的栏杆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4:看,墙上那个图上有平行四边形; 谈话: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挂图(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你能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上台指。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平行四边形,比划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挖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潜在表象认识,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 二、实践操作、探究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思考。 2、学生用手头材料做,做完后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修订:陈广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克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欣赏(投影显示),激起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今天的目标有信心实现吗?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在学习指导的帮助下进行自学! 二、学习指导(见投影)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43练习前)注意: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猜想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角呢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你的猜想.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并思考解题依据是什么? 4、认真分析例1,并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类比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来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自学6分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上作标记,便于对子交流或组内讨论。 三、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二次备课。 2、合作交流 师:自学完了吗全部问题都能独立解决吗 生:不能。 师:对于依然存在的问题,下面开始对子交流,对子交流不了的问题,进行组内解决,也可以问老师,下面开始交流。 (1)对子交流:自学指导问题1 (2)小组讨论:自学指导问题2、5 (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完毕自动坐下) 3、汇报成果 口答:学习指导中的问题1、:5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关系.并举例说明。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2、师:这个花坛什么形状?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有了这个成果,人们也会以此类推求出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比如说,这个花坛,它是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么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先来猜猜它的面积可能怎么求? 生:边×边。

生:底×高(指一指底和高在哪里) 2、数一数: 师:两种猜想产生了两个结果,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好,用我们的面积格直接测量一下。(先数整格的,一共有20格,再看半格的,合成4个整格,所以一共就要24格,也就是24 m2。) 生:我把左边这部分移到右边,全部都是整格的,4×6=24格。 师:这个方法特别有创意,特别快,把这个部分移过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形?(长方形)这样数起来既简单、又快、又方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多么好的方法呀! 3、剪一剪,拼一拼: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长方形吗?怎样剪呢?剪歪了怎么办?(可以先用尺子画一条虚线。)这条虚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哪部分?(高)还记得怎样画高吗?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一个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4、议一议: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⑴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⑵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⑶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汇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成两部分,平移过去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的面积=长×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三、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㈠基本练习: 1、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厘米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操作、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关系的过程。 2、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四边形的特点。 2、师:今天我们认识四边形家族中的新成员,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 观察这些物体中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的?(演示课件) 3、师:图中的这些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知。

1、在操作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生一同拿出长方形框架 师: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 师:我要它来个大变形,你们还能认识它吗? 教师轻轻拉长方形两个对角,让学生说说变成了什么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朝不同的方向拉一拉,发现了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能变形,能变大变小。 师:很好,其他图形有这个特点吗? 拿出三角形框架拉拉,比比看。 生:三角形不能变形。 师:你们说得非常棒,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征叫做不稳定性,你们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使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吗? 生:伸缩门、拉花、衣帽架、升降机等等 师:平行四边形这个特性,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认识平行四边形。师:现在同学小组合作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小组回报情况,展示不同的做法。(演示课件) 3、师:那么平行四边形边、角有什么特点呢?你们从“平行四边形” 这五个字有什么理解呢?

小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 3.(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4.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书上80页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4)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 (5)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全章教案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合集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 证明。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即为什么要添加对角线) 新课导入 现实世界中,四边形也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砖的地板、别具一格的窗棂、天空飞舞的风筝……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在章前图中,你能找出它们吗?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知: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如何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你能证明吗? 课堂练习 1.教材练习第1,2,3题。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D ) A.4个 B.5个

C.8个 D.9个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的度数之比为5:4,则∠C等于(C ) A.60° B.80° C.100° D.120° 【要点归纳】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 已知任意三点A、B、C,是否存在点D,使A、B、C、D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你作出平行四边形;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苏教版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1,例2,例3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提供了两组画在方格纸上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每组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引导他们初步体会:复杂图形可以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割补,平移是实现转化的基本方法,转化前后的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不变。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基本思路。例2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意义,积累图形转化的具体经验和方法,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准备。例3的重点则放在研究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为几何知识的深入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学习,迁移推理的能力,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及特点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有一定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设计思想:首先是旧知识引入,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呢?这样是为了激起学生回忆,帮助学生打开原有知识结构,为新知的有效建构作铺垫的重要环节。接着利用例1两组画在方格纸上的图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复杂图形可转化为简单图形。然后通过例2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做准备。然后出示例3,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联系上,指导学生对照自己所拼出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完成表格,建立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公式,组织分析推理,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最后运用公式,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小:刘继红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象,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 二、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