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doc

《课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理解、迁移)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1.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

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反应、领悟)

1.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

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微机教室、网络广播软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授

3、练习

4、拓展

5、归纳总结

学生畅谈本课知识上的收获与疑问,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及挫折中的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6、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教学年级: 设计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E-mail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

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

任务一、循环球转向器的解体及各个零部件的认识 一、学生拆解试验台上的循环球转向器,小组指导教师不做过多指导,提醒注意安全、规范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拆卸的方法。 A、首先将转向器除去油污,把外部清洗干净; B、拆下转向器侧盖,取出齿扇及转向垂臂轴; C、拆下转向器前盖,取出转向螺杆与螺母总成; D、拆下循环球导管夹,拔出导管,取出全部钢球,再从螺杆上取下螺母。 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转向螺杆螺母总成不要分解,检查时,若转向不灵活,阻力较大,发卡或出现异常时,才能将其分解。 二、循环球的结构不同,各个组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会不同,要求每个组能够认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 三、主要部件:转向螺杆、转向螺母、转向齿条、齿扇轴、循环球、导管等。 四、了解结构后,对照实物分析转向器的工作原理:(10分的加分项目,由此激起学生探索兴趣) 当转动转向盘时,转向螺杆也随之转动,通过钢球将作用力传给螺母,螺母即产生轴向移动,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所有钢球在螺杆与螺母之间滚动,形成“球流”。钢球在螺母内绕行两周后,流出螺母进入导管,再由导管流回螺母,随着螺母沿螺杆作轴向移动,其齿条带动齿扇运动,齿扇带动垂臂轴转动,从而使转向垂臂产生摆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完成汽车转向。学生操作解体循环球转向器,分析循环球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学生对照图形讲述名称,并指出实物)、及原理,教师引导。每组派代表阐述,教师考评 转向螺母齿扇 调整螺栓调整垫片

任务二、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 装配要点: 1、装配前,应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彻底清洗,橡胶零件均不可用汽油清洗。 2、装配时,首先按拆卸时的标记方向,把螺杆装入螺母中,然后装钢球,装钢球时,可用木棒或塑料棒把钢球轻轻敲人循环轨道内,并在导管口涂上润滑脂,要按标记一条滚道一条滚道的装复,切不可混装。 3、若没有异常,用导管夹把导管固定。然后把螺杆轴承内座圈装到螺杆轴颈上,并使其靠近止推面,再把轴承外座圈压装到上下盖止推面上,从壳体上端装入螺杆螺母总成。 4、转动螺杆螺母上的齿条处于中间位置。这时,再把摇臂轴装入壳体内,齿扇与齿条应相互啮合(装配时要注意,防止摇臂轴另一端油封弹簧跳出,造成漏油),最后按规定扭力拧紧侧盖上的紧固螺母螺栓,并在上、下盖及侧盖结合处及密封垫两面,涂以密封胶。每组同学由指导教师引导,制定出可行的循环球转向器装配方案,各组对转向器进行装配,教师考评各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参与情况,装配过程中落实管理“5S”情况,并给予考核。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庆市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职业教育的现行形式下~很多的学校都出现了上理论的老师不管实践~上实践的老师也是纯实践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或理论先于实践~或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理实严重脱节状况~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状况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理实一体化”的道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老师~更增强了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取得了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赢的效果。 一、模式名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 模式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设定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及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态度~能力本位是强调围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表明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此学习理论上的创新和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教学设计doc

Book 8 Module 2 教学设计 Unit 1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学校:诸城市龙都街道善士小学执教人:王新光 一、教材内容:Module 2 Unit 1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1. Listen, point and find “going to”. In the park Simon: When are we going to eat, Mum? Mum: At half past twelve. Simon: What time is it? Mum: It’s twelve. Simon: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now? Mum: We’re going to walk around the lake. Simon: But it’s going to rain soon. Mum:No, it’s a beautiful day. Let’s go. Simon: These ducks are very noisy. Daming: And they’re very hungry. Simon: Look! It’s raining now! Mum: Hurry! Let’s go under that tree. Daming: Look! The ducks are eating our picnic. Mum:That’s okay. Our picnic is wet. But the ducks like it. All: Ha, ha, ha.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习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第8册第2模块第1单元的内容。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可能学起来有点困难。好处是“be going to”句型学生在第3册已经学过,估计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也能理解课文,学会运用going to 结构。 三、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将在教材分析、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重点关注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4-05-27T13:57:51.5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6供稿作者:苏志民 [导读] 努力贯彻专业理论为操作技能服务,操作技能为未来职业岗位服务。以“必需、实用、够用”为指导思想。 苏志民广西梧州市技工学校543000 可编程序控制器由于它可以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应用安装方便等优点,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它在我国现代工业自动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为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及中级技能考核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技术的连贯性及就业的广泛性,《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是梧州市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校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但是,以往学校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理论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分开,技校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底子较差,在技校的理论课学习中能容易形成抵触情绪,造成理论知识贫乏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期结束后学生真正能牢固掌握技能的不多,在创造性、协作、表达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表现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成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教室,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现在以梧州市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为例,探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1.《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努力贯彻专业理论为操作技能服务,操作技能为未来职业岗位服务。以“必需、实用、够用”为指导思想。 2.《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能力目标:按流程图或梯形图进行编程的能力;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必须的安全操作能力;了解常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参数,具备有设备正确选型、使用能力(电源连接要求、接地要求、RUN端子接线要求、紧急停止设置等)和维护的能力(电源电压要求、环境温度要求、环境湿度要求、工作环境要求、备份电池更换要求、抗干扰措施等);具备有对典型常见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调试、排除故障能力。二是知识目标: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条件控制、定时控制、计算控制、步进控制、数据处理、通讯和联网、对控制系统的监控等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三是素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挖掘潜能、有创新意识、职业意识;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安全意识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围绕以上的目标,本课程教学设计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实例控制线路为载体、以控制线路安装及故障排除为任务驱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采用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实施 1.在教学场地安排方面。将原来的教学场地设置在实训车间(工场)内,把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实训车间一体化配置,设多媒体教学区、仿真运行区、综合测试区。各个区域功能、配备的设备如下:(1)多媒体教学区:功能(教师的理论教学、操作示范、项目任务开展、点评);设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仿真软件、可移动白板);(2)仿真运行区:支持仿真软件运行电脑十套;(3)综合测试区:设备:SL-154D PLC、变频器、触摸屏、单片机、微机原理综合实训装置十套;功能:①、PLC的基本指令练习;②、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③三彩灯闪烁电路;④交通灯手控与自控系统;⑤钻孔动力头控制,组合机床工位控制系统;⑥多工位、双动力头组合机床系统;⑦自动仓库门控制系统⑧、加热炉自动上料装置;⑨小车运动控制系统;⑩自动售货机系统;⑾传输带控制系统;⑿步进电机控制系统;⒀三层电梯控制系统;⒁机械手控制系统;⒂运料小车控制系统;⒃智能竞赛抢答装置;⒄多液体混合控制系统;⒅半自动钻孔工作站。这样,师生双方就可共同在实训车间(工场)内围绕工作任务开展边教、边学、边做完成。达到操作示范、实例模仿、改造拓宽的效果。 2.教学实施。以四个学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考虑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可根据对应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电机控制联系PLC知识开展教学,循步渐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教学实施按“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进行。在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按仿真操作、控制元件连接、协调、监理记录四个岗位分工。第一步,计划。教师指导每队学生对PLC控制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计划方案,安排时间进度。第二步,决策。学生根据原理讲述接线的方法,教师点评,优化出合理、科学的实施方案。第三步,实施。教师现场做项目任务技术要点操作示范,讲明安全注意事项。每组学生按岗位分工动手操作实训,其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规范操作要领。第四步,检查。安装完成后学生对各自的项目任务进行冷态检查,达到技术要求的再通电试验,老师在场把关。要求组员轮换岗位操作。第五步,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学习情境的教学评价表每个学生一份。 通过以上的情境学习,学生掌握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具备按流程图或梯形图进行编程的能力;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必须的安全操作能力;了解常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参数,具备有设备正确选型、使用能力、维护的能力、具备有对典型常见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调试、排除故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育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国海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1)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模板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一、文学常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并给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 2、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⑴、按时间顺序:⑵、按情节结构: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义。 四、质疑: 请把你预习时的疑惑和想考考同学们的问题写下来。 五、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六、布置作业: 请用上心理描写,写一段自己的“童年趣事”。 。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了解作者,介绍作者;了解文体。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课上交流 2、学生阅读课文,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⑴、按时间顺序:公开课前→回家路 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⑵、按情节结构:想读课文→偷读 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⑶、用第一人称“我”复述 三、解读欣赏文本:学生发言 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 些人物?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 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3、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 文? 4、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 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 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请大家举 例说说。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 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请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体会,分析它们 的作用。 6、《心声》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校园生 活,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你对程老 师的这节公开课有什么看法?如果你 做老师,你将怎样上公开课? 7、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心声”的含 义。 四、质疑: 学生圈点勾画。 五、小结: 学生从知识、内容、写法、感情 等方面来谈。 提高学生自主 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理实一体”模式下手工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理实一体”模式下手工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职业杂 志论文 “理实一体”模式下手工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陈献春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重点阐述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把握好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手工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工理实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经过了十余年曲折的发展,进入了稳步发展和提高的阶段。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更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目前职业技术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度,学前教育专业如若不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转化专业知识技能、无法胜任学前教育第一线工作、还需再次回炉学习。学生不能适应幼儿园工作,究其原因,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理念和方式仍未脱离传统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职业教育或重知识的传授、或重技能的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油水分离,没有有效融合。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适应幼教岗位应用能力的预期目标,因而,迫切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满意度。而进行教改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有效地实施一体化教学。那么,

怎样将手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实培养适应职业实践要求的创新型合格幼教人才?笔者从“理实结合”模式下对手工课教学进行一体化改革,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理实一体化”模式下观念的转变 教学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的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教室、实训工场”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化、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因而,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手工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手工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手工教师需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理解手工的相关知识又达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贴近岗位,贴近专业,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传统的手工教学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以技能训练为主,偏重于实践,或只是让学生学习手工的表现形式及基本技法,很少与实际的岗位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集中实训分别进行,这就出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脱节现象。具体地说,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促进手工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方式。 二、设计“理实一体化”融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落脚点” 为充分发挥理论知识教学指导实践操作的作用,必须设计理实结合的教学目标。手工专业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眼光,同时要训练学生动脑、动手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反思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反思 电子通信教学部雷可培 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专业课程课堂真实体现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岗位(模拟)工作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即所谓: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 近一年的通信行业企业调研,通信行业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与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石,不懂通信工程技术,不会通信工程设备硬件,不熟悉有线网络组网技能,则网络与通信的各类编程软件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均是空中楼阁,恰如无根之苗,无根之水。 多年来,尽管《综合布线工程与技术》实训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中一直总感慨于以下几点:1、理论内容与现实需要(学生接受力)脱节(深、抽象、错漏、过于简单,技术论理不到位,学不致用)。2、实训内容与企业真实岗位工作过程有较大差异,学校现有实训室硬件设备与教材规划内容之间脱节(不能体现真实岗位工作环境)。3、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老师仍然被迫于学科化教学活动之中,教学过程----背离认知客观规律,学生毕业只能凭据低端肤浅的技能应聘岗位。4、学生重感性认知,讨厌理性认知,教学中却很少着眼于诱导学生从感知向理知转化,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低端工种向高端工种转化潜力)。5、专业能力及课程内容模式呆板,专业技术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不相适应。 11/12第一学期,在10级5、6、17等通信专业教学班综合布线工程与技术教学中,针对网络设计、铜缆和光缆接续、电信间设备设计安装等专业技术内容,尝试模拟工作过程和岗位环境,按照“网络设计---施工队组织----工作任务布置---施工---测试---评价”模式,在校内实训室课堂上组织并实施了理实一体教学,突出了“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理念,真实地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全心投入,教学效益十分明显,10级有8名学生全部通过了工信部在全国组织的20届“综合布线管理员”(中级)上岗证考试,在通信行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3照明线路理实一体化教案.docx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电工一体化基础模块》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授课班级11G 高电 授课教师杨彦魁吴信科 2012 年3月1日 理实一体化教案首页 教学 任课教师杨彦魁 审阅孟令东授课时数 基础模块 吴信科 模块 教学 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项目教学法理论课时2讲授法 方法 教学 多媒体教学变频实训台实训课时2媒体 基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合计课时4《变频技术及应用》 教材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1.知识目标:掌握楼梯双控灯照明线路的安装及调试。 教学 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精神;。 本节课主要介绍楼梯双控灯照明线路的控制原理,线管配线的工艺要求及常用照明设备的安装工艺要求,并且采用线管配线的安装方式对楼梯双控灯照明线路进教学行安装及调试。 楼梯双控照明线路的工作原理容易理解,但是双联开关的灵活应用分析需要重点介绍;采用线管配线的安装方式对双控灯进行安装与调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并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 教学 线管配线的工艺及灵活应用双控开关正确安装、调试双控照明线路 重点 教学 开关的种类及应用 难点 教案 该课题内容较多,一体化教学,需十四课时完成,后两课时为学生实验时间。 说明 1.组织教学1.组织教学1 2.复习旧课5′ 教学2.创设情境3.引入新课4′ 4.讲授新课、模仿练习164′ 设计 3.复习旧课5.归纳总结5′ 6.布置作业1′4.引入新课7.板书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独有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主要从职高数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分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职高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An Inquiry into"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Teaching Mode//Wei Yun Abstract"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and it is the specific fe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has chang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so it reflects the fe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ode,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is mode. Key words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Peixi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221600,Xuzhou,Jiangsu,Chin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教育为了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在探索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提高了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职高数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分析实施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职高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课在教室进行,实践课集中在实训室或者实验室,走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路子,也就是说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还有的是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做法,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总之,传统职业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同一时间与空间同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也就是说一门课程是由一个教师从讲授理论到实践操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讲授与专业操作同步进行,学生在课堂上,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包括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也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方面的一体化,还包括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也就是说设置一定的问题,在此教学情景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实践操作交替进行,融数学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 2实施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2.1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高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职高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职高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教学。职高生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能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实际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又容易操作的任务,只要学生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也就完成了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为某工厂设计一定容积的圆柱、圆锥、圆台,要制作同样容积的圆柱、圆锥、圆台,让学生计算分别用了多少硬纸板?哪个用得最少?这就引出了表面积和三者之间的大小比较。 2.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内在学习动力。职高学生觉得数学比较难,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知识枯燥无味、抽象难懂,而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数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应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计算圆柱、圆锥、圆台用了多少硬纸板时,就要学习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动手机会有了探究的欲望,想知道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要求下讲解数学理论知识。 2.3凸显了学习目标,提高教学的效果 职高数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比较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在一体化教学中,边学边做。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转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数学教师按照任务,在学生的要求下讲完理论知识后,就要给学生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应用数学知识到理论实践中去,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5-0102-02102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 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数控车理实一体化教案

数控车理实一体化教案 2012.2(浙江) 第一章数控机床基本知识 一、数控机床的产生 1947年,美国巴森兹()公司在生产直升机机翼检验样板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初始设想,这一设想迎合了美国空军为开发航天及导弹产品的需要,于是在1949年及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始了三坐标铣床的数控化工作,到1952年3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的试制成功,取名为:“”,这就是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其它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英国等国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其中发展最快的还是日本,当今著名的数控系统厂商有:日本的法那科()、德国的西门子()等公司。1959年美国公司研制出具有刀库、换刀装置和回转工作台的新一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诞生了,并成为数控机床的主力。 自1952年开始,经历多次的发展演变,数控机床的发展大至可分为几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年公司及合作开发的第一台电子管数控系统。 第二阶段:1960年出现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的数控系统。 第三阶段:1965年出现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数控系统。 第四阶段:1970年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硬件的出现,并以软件形式开始实现数控功能的数控系统。

第五阶段:1974年出现了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 第六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智能数控系统。 二、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数字控制(),简称,是用数字化信息实现机床控制的一种方法。数字控制机床()是采用了数字控制技术的机床,也称数控机床。这种机床是由硬件来实现数控功能。计算机数控(),简称,它是采用微处理器或专用微机的数控系统,由事先存入在存储器中的系统程序来控制,从而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这样的机床一般称为机床。 三、数控机床的组成 现代数控机床一般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测量反馈装置和机床主机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数控机床的组成 1、控制介质 控制介质是存储数控加工所需程序的介质,目前常用的控制介质有穿孔带、穿孔卡片、磁带和磁盘等。早期常用的控制介质是8单位标准穿孔带。 2、数控装置

会计电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会计电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教育的“学科化”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而是强调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用、适度”的原则,强调教学中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教学做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 在电算会计课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觉得单调乏味,既能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要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会计模拟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会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涵盖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会计技能的目的。现就我校会计电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总结如下。 一、创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技能实训室。我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安装有学生实训用的财务软件,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有企业教学案例,将企业业务与财务软件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里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操和

练习,会计技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实训时间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一起,教师在大纲要求基础上,可以合理支配每节课的时间,可能l0分钟内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操作训练,这样学生可以把会计知识当时理解渗透,并且应用于实践。我校电算会计周课时2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 三、选用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在教材选用方面,尽量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效果。目前会计电算化用的教材《新编会计信息化应用实训》(畅捷通T3版),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系编写的,基本能够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必须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围绕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知识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准确把握教学尺度。我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