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活断层分布概况

陕西省活断层分布概况
陕西省活断层分布概况

陕西省活断层分布概况迄今,国内外地震地质界对活断层的定义仍不统一,其主要争议之处在于究竟把活断层活动的时间下限放到何时,是晚第三纪初期?还是第四纪初期?抑或是晚更新世初期,全新世初期?以下仅文中将第四纪初期以来活动过的断裂均归属于活断层。

近三千多年来,陕西省境内地震主要集中在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内,秦巴山区地震零散,强度、频度均较低,陕北地区中强地震很少发生,而且从地震发生时间序列看,有活跃期与平静期相同的特征;这与三个地区内的活断层分布的规模、密度是相对应的。

一、秦岭北麓断裂带

为渭河断陷盆地与秦岭山地的分界构造,由甘肃东延进入陕西后经宝鸡附近沿秦岭北麓向东,经岐山斜峪关、眉县西汤峪、周至马召镇南,户县田峪口、长安沣峪口、过蓝田东汤峪后与商县一丹凤断裂交汇,省内长约250公里。马召以西走向为北西西,以东为近东西向,断层面向北倾,倾角为60—80度。断裂形成时间较早,至少在加里东运动期已出现,经多期、多次构造运动,沿秦岭北麓形成宽百余米的挤压破碎带。新生代以来,断层北侧下沉、南侧上升,形成渭河盆地与秦岭山区间的强烈差异弄降运动,始新世至现今,垂直差异运动的幅度达万余米,形成南北地貌的分界线。

秦岭北麓断裂带上分布有宝鸡、眉县、蓝田汤峪等温泉。

该断裂第四纪以来曾活动过,但活动方式、期、次、位移幅度、活动率等尚未查清。

二、华山山前断裂

位于太华山北缘和西缘山麓地带,西南起自蓝田焦岱镇,向北东延经薛家村、九间房、渭南县的东坡、小峪寺,华县的涧峪口、华阴县的方山寺、竹峪口、杜峪口、潼关县的安乐、善东峪口,再向东延进入河南省境内,局部呈折线状,省内长达130公里,为断面向北和北西倾的正断层,倾角60—80度,断层或从山麓通过.或在山外被第四系覆盖,地貌上断层三角面及断层陡崖非常醒目。尤以华县境内的构峪一马峪河一段最为典型,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段。

三、宝鸡一咸阳一渭南断裂

西由甘肃延伸进入陕西省,经新民、宝鸡市、虢镇、武功、兴平、咸阳、零口、渭南,再向东经潼关东延进入河南境内.为一条隐伏于第四纪地层之下的大断裂,主要是依据重力、磁力、人工地震反射等资料确定的,所以在地表位最划法上略有差异。

这一断裂与秦岭北麓断裂近于平行,横贯陕西中部,省内长度为360公里,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发展具有控制作用。该断裂为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基底岩相分界构造,南侧为太古界、元古界岩层和花岗岩,北侧为下古生界及上古生界岩层。临潼以西断面向南倾,倾角65—80度,临潼以东断面北倾,倾角约70度左右。据物探和钻探资料,这条断裂的武功一咸阳段为周至凹陷的北界,始新统一中新统分布于凹陷内,最大厚度l800余米,断层以北缺失始新统一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南厚北薄,扶风黄土塬第四系厚度470米,周至一带厚1094米,相差620米。以周至新生界厚度计算,断层延深大于7000米。从现今地貌上看,该断裂以北为黄土塬,以南为渭河阶地,北侧黄土螈边陡坎比高西大东小,蔡家坡一带为100一l25米,咸阳附近只有30米左右。黄土塬边发育分布有一系列大型滑坡,如卧龙寺、斗鸡台(宝鸡)滑坡、蔡家坡滑坡和眉县东站滑坡;另外还

分布有永乐庵、二郎沟、珍珠泉、老爷泉、龙泉、马嵬泉、马跑泉、老鸦泉、魏家泉、大泉和牛泉等l l处低温温泉.沿断裂带还发育多处第四纪小型断层。

断裂的东段(临潼以东)为盆地内固市凹陷的南界构造,下第三系及中新统北厚南薄。第四系厚度,在断裂以北为l150—1295米,以南仅有l30—210米,相差1000余米。在现今地貌上与断裂西段正好相反,其南侧为黄土塬,北侧为渭河阶地,两者接触带陡坎比高达百余米,塬边可见到数处第四纪小断层。

四、口镇(泾阳)一关山(临潼)断裂

西自永寿甘井起,向东延伸,经口镇、阁良、关山等地继续东延,陕西省境内的已确定段长210多公里,断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55—70度。在口镇以西断裂与古生代地层皱褶相伴生,由一系列由南向北逆冲迭瓦式断裂组成,断层在口镇附嘲冶峪河口可见到巨大的向南倾的光滑断面,上有左旋扭动的水平擦痕,表明断裂在新生代转化为左旋走滑一倾滑复合型正断层,口镇以东断裂发育在盆地新生界地层内,但物探资料和地貌现象均表明是一条活动断层,卫星影象上表明为一条醒目的线性色调分界线。据人工地震反射资料,浅层(相当于第四系底界)断距为50—200米,中层(相当于上新统底界)断距650—800米,深层(相当于第三系下部)断距大于800米。现今地貌上表现为,断层以北为黄土塬,以南为河流冲积平原,两者以陡坎接触,陡坎比高从西向东逐渐减小,在口镇附近为150米,到鲁桥(三原)为110米,西阳为70米,康桥为20米,至关山仅有5米,与之相对应的第三纪基底断距,在口镇大于1000米,鲁桥为890米,西阳则为670米,反映出断裂活动幅度西段大,东段小,活动性西强东弱。在泾阳口镇附近,断层上盘的中晚更新统地层中发育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累计断距20余米。近南北流向的石川河、温泉河、浊峪河及冶峪河在流经断裂带时

发生同步S型弯曲,反映出断裂在河流形成以来曾发生过左旋水平扭动。冶峪河在口镇以北河谷横剖面呈现U形谷套V形谷的谷中谷地貌,为断下盘上升所致。2 0世纪80年代初,在口镇以东沿断裂带多处发生地裂缝。

五、骊山北麓断裂

断裂带西自灞桥起,经三元洞、华清池、凤王沟口,向东经马岩村、古道村等在:园附近交汇于华山山前断裂,全长40公里。西段走向北西西转北东东向,东段走向:西西,总体呈折线状,倾向北,倾角约60度左右,属正断层性质。

断裂西段灞桥至三元洞间,地表显示不清,断裂中段以南为骊山低山区,以北为.皇陵全新世冲积平原。骊山山前碎裂岩、糜稜岩发育,断层三角面,断层崖等断层地景观相当典型。断层东段南为横岭塬,塬面支离破碎,北为阳郭黄土塬,塬面波状起伏,两侧塬面高差达200—800米,组成渭河断陷盆地内典型的梯状地形。

断裂带西段出露有华清池温泉,温泉水循环深度达1000米以上,骊山北麓层的断距在1750—2500米以上。

六、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

为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界断裂,断裂带仅在韩城境内段地表有断层露头,其余地段均被第四系覆盖,为隐伏断裂带,地貌显示主要为不同级黄土塬界线,孤立基岩残山边界或塬上凹地边界。

该断裂带大体可划分为两大断裂带,分别称为岐山一合阳断裂带和扶风一韩城断裂带。北侧的一条西起岐山,向东北经乾县、三原、富平、蒲城县境、止于合阳以东龙亭(韩城境),南侧一条西起扶风、经武功、礼泉、三原、富平、大荔、合阳县境,进入韩城达禹门口过黄河入山西境内。

该断裂并不是两条连通的主干断裂,而是在不同段落由一系列倾向相反的正断层组构成,且被北西及北东向断层切割错位。沿断裂带有一系列温泉自西而东分布,包括乾县龙崖寺温泉、泾阳筛珠洞、蒲城常乐、袁家坡、汤里、温汤温泉及合阳瀵泉。此外沿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现今也仍有活动,如l959年韩城5.4级地震就发生在断裂带上。

七、临潼一长安断裂

北起临潼骊山西麓,向南西延伸经白鹿、少陵螈、神禾塬三个黄土塬西北端陡坎沣峪口与秦岭北麓大断裂相接,长约60公里,总体作北东45度展布,倾向北西,

力、磁力、人工地震、电法均有反映,推测在新生代盖层2_-F断层切割了太古界和震亚界地层。临潼牡丹沟、冷水沟有巨大的断层崖,断面光滑且具有硅质动力薄膜,并见垂直擦痕。牛角尖、马腾空、大鲍陂等处均可见到新活动断面。

此外,沿断裂带还出现地裂缝和陡坎、凹地,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20—45度,分布在宽100—800米、长20公里范围内。断裂错断第四系5—500米,错断三系约1000米,即由地表向下断距逐渐增大。断裂北端有华清池温泉,南段地处西安一子午地热异常区。历史记载的几次中强地震发生在此断裂的展布区,表明此断在筇四纪以来是活动的。

八、党木一双泉断层

断层南西起自渭南柳园村,向北东50度方向延伸,经蒲城东王、大荔双泉再向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也总称为双泉一临猗(山西)断裂,陕西省境内长约80公里,为断面南倾的正断层。倾角为65—80度左右,断距达800—1000米。断层为固市凹陷东北部下第三系沉积边界,中新统沉积在断层丽侧厚度相差700

—800米,呈现北薄南厚,上新世以后直至第四纪仍是北盘沉积厚度小于南盘。洛河以西裂在地表显示不清,在洛河以东,地貌显示明显,断裂沿黄土螈边展布,塬边陡坎比为50—70米。沿断裂在段家寨、双泉、相底等地分布有上升泉,表明这是一条在四纪时期仍在活动的断层;该断层在山西境内为运城盆地的北部边界断裂,北侧为峨台地,地貌显示相当清晰。

九、陇县一宝鸡断裂带

在关中西部的陇(县)宝(鸡)地区,集中发育着一组北西向展布的断层及其所夹:的断块,这组断裂向北西延至甘肃陇西地区并逐渐收敛,向南东延至关中西部逐渐撒开,也称其为陇西系构造,这些断裂新生代活动强烈。

1.桃园一龟川寺断层

由甘肃华亭县境延入陕西,经陇县咸宜关至宝鸡峡口龟川寺等地止于秦岭北麓大断裂以北,走向北西80—40度,倾向北东,倾角50—70度,本省境内长约90公里。在甘肃境内属正断层。在陕西省境内,断层控制白垩系沉积,后期活动又错断白垩1地层,断面垂直,有斜向擦痕和阶步,表示断层两盘作右旋位错。

2.固关一八渡一宝鸡断层

断层由甘肃华亭延入陕西,向南东经陇县麻利滩、段家峡,八渡后延至宝鸡县(虢镇东),向南消失于秦岭北麓大断裂北,总体走向北西45度,倾向南西,倾角55—70度,局部产状有变化,陕西境内长约130公里。在段家峡可见构造角砾岩,具有压扭特征。

断层在八渡及宝鸡新街以东有长约5公里的断层崖,景象十分壮观。比高为50—100米,这是新生代断层差异运动的结果。由于断层的垂直差异运动,

千河东岸存有四级阶地,西岸只有一级阶地;渭河阶地位相图反映出该断层两侧阶地变异,断裂以东五级阶地面大幅度降低,而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则表现为东升西降,反映了中更新世早、中期断层活动表现为西升东降,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断层活动又表现为东升西降,说明该断层在第四纪时期存在挤压、拉张多次活动:

3.金陵河断层

断裂沿宝鸡金陵河展布,定向为北西40度。北端予宝鸡县新街镇交汇于固关一八渡一宝鸡断裂,南端过渭河后消失,长约40公里。沿断裂方向分布一系列小断层,组成平行相间的阶梯状断层组,该断裂两侧的五级阶地与二级阶地高差为20—40米。二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故认为阶地变位时期最后一次应在全新世。

4.陇县一岐山一马召断裂

北起陇县景福山北侧,向南东经火烧寨、千阳草碧镇、凤翔枣子河、岐山周公庙,周至哑柏镇、至马召镇后插入秦岭80公里而消失,总体走向北西50度,倾向北东(或北西),倾角为50—80度,省内长约210公里。

北段景福山东侧可见保存较好的断层三角面,倾角陡,属正断层;陇县杜阳至岐山段,小断层极为发育,以正断层为主,亦可见少数逆断层,断面平直,断距数米,沿走向延伸短,往往组成阶梯状断层或小型地堑地垒,南东段发育在渭河盆地内部,断裂谣侧第四系厚度小于300米,缺失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中新统及上新统上部地层,仅发育上新统下部和第四系,东侧第四系厚500—1100米,从始新世开始接受沉积,经渐新世至第四纪一直处于下沉状态,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由此可见断裂南段活动之强烈。

历史记载沿这组断裂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有陕西记载最早的(公元前1189年) 岐山地震及关中西部最大的1704年陇县6级地震等有感地震约30次,l957至1982年记到中小震40余次,表明这条断裂仍处在活动之中。

十、蓝桥一古城断裂带

又称为铁炉子断裂带。从蓝田辋川起经蓝桥、商县牧护关、铁炉子、韩峪川、大荆、洛南县景村、古城、三要后一直向东延入河南省境内,辋川以西没入渭河盆地的新生界松散沉积物之下,断裂带走向近东西方向,总体长约400公里,陕西境内长达130公里,断面多倾向北,倾角50—80度,断层破碎带、糜棱岩带宽达20—50米。

在陆地卫星影象镶嵌图上,平直的线性构造特征突出,色调差异明显,几何形态独特,具有明显分枝复合特征,控制了洛南盆地的中新生界沉积,在地貌上,表现为大断裂通过之处为负地形。

此断裂存在明显的分段性活动特征,各段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洛南县景村以东段,以垂直差异升降运动为主;景村一韩峪川段,垂直差异运动与水平左旋扭动兼有;韩峪川一辋川段,以左旋扭动为主;铁炉子至蓝桥段内南北向河流无例外地沿断裂带呈现同步S型转弯,表明断层两侧显示为左旋扭动,扭动错距数百米至一千米不等。

十一、商县一丹风一商南大断裂

由蓝田汤峪入秦岭经商县、丹风、商南向南东进入湖北省内,走向为北西一南东

向,陕西省境内长约180公里,断裂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控制了商县、丹凤盆地。切割了第三系地层,沿断裂带两侧有新生界构造变动,。断裂在库峪

口切割了第四系地层,在与秦岭山前大断裂交汇处,出露有蓝田汤峪温泉;沿断裂出露有基性、超基性岩。地质学家把它作为划分内陆古板块的分界线。沿此断裂带无强震记录。

十二、石泉一安康断裂带

亦称为月河大断裂,呈北西一南东向弧形展布,控制了月河水系发育及安康,汉阴盆地的新生代沉积。月河河容北岸的四级阶地、南岸的一、二级阶地,标志着第四纪继续活动。沿断裂两侧发育有两级第三系夷平面,高差为3000—400米。沿断裂带,历史及现今曾发生多次地震,表明该断裂是活动的。

十三、阳平关一勉县一洋县断裂带

阳平关以南至勉县段是四川龙门山北东向断裂带的延伸部分,勉县一洋县段是略(阳)勉(县)洋(县)大断裂的东段,两条断裂带共同组成了控制汉中盆地形成、发展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构造带。断裂在勉县一带切割了早、中更新统地层;勉县一洋县段控制了汉中盆地第四系沉积。沿断裂带有两级第三纪夷平面,南侧相对北侧下降了600—700米;褒城附近第四系厚度为700米,勉县一带第四系厚度在500米以上,汉中盆地第四系厚1400米。勉县老道寺一北牛头寺一带断层崖陡峻与盆地高差在800米以上。

沿阳平关一勉县北东向断裂带,由北向南的汉江及嘉陵江支流水系在跨断层时明显产生同步转弯现象,某些地段甚至沿断层流动,这种水系转弯反映了大断裂呈现右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检测题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认识我国河流、湖泊概况 2、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黄河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合理 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3、知道我国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我国河流湖泊众多。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淡水湖和咸水湖。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河道。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概况 ⑵记住:主要河流的分布。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布。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葛州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京杭运河的起止点以及沟通的水系。 ⑶理解:长江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等方面的优势。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的意义。 2、基本技能 ⑴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⑵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丰富的河段 ⑶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黄河、珠江的干支流 3、实践能力 ⑴、学会画长江、黄河干流示意图 ⑵、列表比较长江与黄河 4、德育要求:认识我国国情,体会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三、学习建议 1、学习时多读图,注意读图的顺序,并与地形图、气候图联系起来学习 2、充分利用比较法学习,如长江与黄河、我国水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水资源、我国主要河流长度 的比较等。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青海湖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洪泽湖 3、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京杭运河 4、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A黄河B珠江C淮河D京杭运河 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 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开发较早,但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相符的发展状态。本文对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旅游业;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obust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global economy.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Shaanxi Province;Tourism;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1.研究意义 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加快陕西省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省旅游服务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

陕西简介参考资料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自然状况: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海拔1000-3000米。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目前探明储量的有91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产量居第四位。钼精矿产量居全国的1/2。煤炭探明储量1618亿吨,是陕西第一大矿种。正在开发的陕西北神府煤田,储量1340亿吨。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田。陕北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500亿立方米。秦岭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长江水系境内主要有汉江、丹江、嘉陵江。汉江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全省年泾流量426亿立方米,水利大典蕴藏量达1400多万千瓦。陕西有野生脊椎动物75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等12种。陕西森林面积59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森林覆盖率28.8%。有野生植物33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丰富的沙棘、绞股蓝等保健药材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仁、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散布在陕西境内的72座帝王陵,成为再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佐证。黄帝陵、兵马俑、法门寺、西安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古城墙等十大景观堪称"中国之最"。秦始皇陵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45个,总面积99.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7个。10个地级市空气环境质量污染综合指数平均为2.37,较上年下降9.2%。酸雨发生频率为9.1%,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6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2.26。与2004年相比,主要污染浓度都有所下降。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嘉陵江、丹江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49、1.02、0.61、0.328、0.314、0.305。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6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 历史文化:陕西历史悠久,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直接发祥地之一,从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到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再到西安蓝田的华胥古国、女娲氏、神农氏,富饶厚重的三秦大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从黄帝铸鼎,到西周定都沣镐(今西安),从秦统一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陕西境内第一大河为汉江,较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 [编辑本段]【三分大秦】 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跨越南北的省份。 塞外文化——陕北红色圣地·塞外明珠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位于“北山”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中国山脉河流分布图 1.山脉(1)喜马拉雅山:亚洲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包括世界上多座最高的山,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00公尺(24,000呎)。其中之一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称埃佛勒斯峰,萨加·玛塔峰),高达8844.43米(29,035呎)。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帕米尔高原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约2500公里,宽200-300公里。经纬度:27° 59' N, 86° 56' E (北纬27度59分,东经86度56分)。(2)横断山: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公尺,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公尺以上。山高谷深,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山岭自西而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在北纬25°?29°40′之间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纬29°40′以北向西北展开,北纬25°以南向东南撒开。总地势北高南低,高于5,000公尺的山峰多有雪峰、冰川。位于北纬27°10′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公尺,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安宁河等许多大河都沿深大

断裂发育。(3)昆仑山: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 公里,西窄东宽总面昆仑山和帕米尔地图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4)巴颜喀拉山:昆仑山脉东延部分。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属褶皱山,西北一东南走向。西拉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藏名勒那冬则)海拔5267米,雅拉达泽山海拔5202(一说5442)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麓有约古宗列盆地。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5)天山: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研究 摘要 在陕西,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陕西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陕西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 [论文类型]应用型 A R esearch on the P resent S ituation and D evelopment P rosp ects of the I ndustrial S tructure in Shaanxi P rovince ABSTRACT In Shaanxi,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es cha 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 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 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Shaanxi's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 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 xi.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wo, three, one" of the situation but still qu ite reasonable,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 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 i 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roblem. Optimization of indust 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other ways to achieve a cluster effect play. [Key words]:Shaanxi P rovince;Industrial S tructur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C ompetitive P ower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介绍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介绍 在全县旅游推介会上的汇报 各位旅游社团、新闻媒体朋友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向各位朋友在以介绍。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设立,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的2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陕西地区唯一国家林业局即将授牌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位于千河谷地中游,总面积573.2公倾,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的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公园内河流纵横、森林丰富,分布着众多鱼塘、沼泽、树林、农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水体景观、惊叹的水禽景观、翠绿的林海景观、宜人的农田生态景观、美丽的新村景观等。公园内有脊椎动物47科174种,湿地植物34科10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大鸨、黑鹳),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大天鹅、灰鹤、鸳鸯、鸢、大鵟、毛脚鵟、秃鹫、鳖、秦岭细鳞鲑、水獭等)。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著名文化旅游设计策划大师李骊明教授大手笔策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旅游设计院、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专业院所精心规划设计。县委、县政府多次对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定位、规划、建设进行分析论证,充分吸收各方 1

面意见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进行公园景区建设。目前,公园现已建成水生植物园、门户区、蒲家山植被恢复区、鸟类观景台、秦风民俗园、纸坊湾风景区等6个景观点。 水生植物园占地1000余亩,园内栽植芦苇830亩,芦竹60亩、菖蒲50亩、香蒲70亩,栽植绿化树460多株,护坡栽植连翘和迎春7200株,堤岸下建设1500平方米的半圆形集散广场,修建环形游步道3400平方米,砌筑砌筑灌溉排水渠960米,用彩砖铺装河堤810米,1620平方米;入口处修停车场1个2400平方米,布设了4个大理石雕刻的剪纸造型图案,栽植景观石5个;铺设休息小广场4个2575平方米。游人在水生植物园,可观赏到湖中有园、园中有水、人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 公园门户区占地面积61.2亩,区内修建停车场1处,绿地6.2万平方米,移植景观大树12株,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6.8万株。建成游步道800余米、木栈道202米,建成亲水平台75平方米,铺设广场1800平方米,建造叶脉亭2座、六角亭1座、紫藤花架2座,安装门型旗26个,配套完成了景观亮化工程。游人白天到这里,门旗小亭、小桥流水、森林古道,好似置身在美妙画圈中;夜晚慢步在木栈道,感觉好似天空散步。 蒲家山植被恢复区占地面积300亩,区内河滩栽植速生杨23100株210亩;荒地栽植雪松2100株,营造景观林50亩;硬化路面2.6公里,培筑路肩4560立方米,修建路沿石2700米, 2

陕西的土壤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手册 学生用) (学生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手册( 论 总 论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经过近些年来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特别是为适应新世纪地理教育发展,在山东省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结合我校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长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现初步形成了以陕西省和山东泰安地区为主的2个自然地理实习基地,以及与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相配套的烟台一带海岸带第四纪地质地貌短途实习基地的野外实践教学格局。陕西地理野外实习。该部分属于长途野外实习的内容。主要介绍陕西省省情,陕西自然地理概况、实习路线和主要考察地点。目的在于经过由北至南横跨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的野外实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的地理分布及其区域差异性,加深学生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证。烟台地理野外实习。主要介绍烟台周边地区(百里以内,如蓬莱、昆嵛山,校园内等)的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习,以课堂知识印证和野外工作方法训练为主,目的在于为长途集中实习打下基础。 我校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上,各级部门都十分重视,实习投入力度亦不断加大,为顺利地完成实习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强化野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野外实习教学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实习效果,需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 文) 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日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努力探寻促进发展新空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二、农业

抽样调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64.9万吨,较上年增长3%。其中夏粮产量449.3万吨,秋粮产量715.6万吨。 继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林业产业。全年造林面积3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8%;板栗产量5.2万吨,增长12.4%;核桃产量6万吨,下降31.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植被覆盖率达到71.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593.66亿元,增长20%;轻工业565.85亿元,增长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08.8亿元,增长33.7%。其中,能源化工工业5100.14亿元,增长34.3%;装备制造业2607.01亿元,增长34.8%;有色冶金工业1259.72亿元,

陕西产业结构

关于产业结构现状、成因和对策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156279.html, 2010-3-29 8:30:53汪海波中国经济时报 两市齐创新低“国家队”再次精准抄底揭秘重仓股 叶荣添:迎超级反击!基金经理5次加仓1股(速查) [字体:大中小] 收藏订阅RSS 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改革前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此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但是改革后,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投资膨胀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第二产业增速,使一系列战略在实践上偏离正确的轨道,从而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甚至加剧其失衡。作者认为,在市场化取向改革没有整体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次产业的协调发展,这同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不够是有联系的,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改革没有到位。 从“六五”时期直到“十一五”时期,我国把结构调整问题放在愈来愈重要的位置,但迄今成效并不明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形成这个“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要做出什么结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结构调整涉及众多方面,本文只拟涉及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即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问题。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 与改革前的1953年—1978年相比较,改革后的1979年—2009年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前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52年的51.0%下降到1978年的28.2%,由20.9%上升到47.9%(其中工业由17.6%上升到44.1%,建筑业由3.2%上升到3.8%),由28.2%下降到23.9%。这些数据表明:这期间,产业结构处于全面极端的失衡状态。说全面,不仅第一、二产业严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建筑业虽略有上升,但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说极端,不仅农业滞后于工业已经达到顶峰,而且第三产业比重也发生了极不正常的下降。在后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78年的28.2%下

陕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与内蒙、宁夏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南与四川、重庆、湖北相通,东与山西、河南毗邻。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东西较窄而南北较长,全省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三个自然区。总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洛南境内发现了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还发现了距今115万年完整的兰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圣地。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国、秦王朝、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15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陕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名山大川。巍峨的秦岭山脉横亘陕西中部,滚滚黄河纵穿秦晋峡谷,造就了华山、骊山、太白山、天台山和黄河壶口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陕北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伟壮观,陕南的岚山毓色可与江南媲美。陕西是中国文物特大省,文物景点达3575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307处,收藏各种文物200万件以上,其中国家级文物123组件。陕西古遗址、古建筑、古陵墓、碑碣石刻及国家级文物数量之多,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陕西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8座。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西安的华山;西安临潼骊山;保鸡天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3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点5个,省级1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和经营规模。2000年全省有旅游涉外饭店120家,旅行社232家,全省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8万人。目前全省开发旅游资源100多处,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的四条旅游热点线路,点线结合形成了不同文化内涵,不同产品风格的十大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境内以黄土高原、平原为主,亦有少量山地,地貌形态南北迥然不同,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部属黄土高原南缘的一部分,其中东北部为土石山地。北山以南为泾渭冲积平原,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依地貌和高度可分为黄土台原和河流阶地与河漫滩。 一、地貌类型 (一)平原 境内由渭、泾等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堆积平原(不包括黄土台原),按其成因、形成过程以及形态特征,分为泾渭河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洪积扇裙等类型。 1、泾渭河冲积平原 主要是渭河冲积物以及泾河、清峪河、冶峪河和漆水河等河流冲积物所组成的平原,大部分布在渭河北岸和泾河下游东部,基本连成一片,范围较大,但在渭河北岸呈带状分布,泾河以东呈片状。按其形态,又可分为河漫滩及各级阶地等。 2、河谷平原 属渭河、泾河的一些较大支流如沣河、马栏河、漆水河、冶峪河等,以及泾河上游切穿黄土高原、黄土台原或冲积平原而形成的具有平坦较宽广的河谷阶地、河漫滩的地貌形态。 3、洪积扇裙和洪积扇 在北山南麓一带,从三原嵯峨山一直延伸到乾县石牛山,分布着东西向的带状冲积扇,其宽度不一,西宽东窄。洪积扇分属4个不同的洪积时代,即晚中更新世早期、晚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这是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南缘在第四纪一直处在上升运动之中,故又使老洪积扇被切割,新洪积扇又在老洪积扇之下出现,但它们之间的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埋藏型洪积扇裙,也有迭置洪积扇裙。组成物质为含泥的砂砾卵石及含砂砾质粘土及次生黄土状土,全新世以前的洪积扇的上部,多为风成黄土或亚粘土、亚砂土层所覆盖。 一些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洪积平原的现代洪积扇、冲积堆等个体形态,在境内为数众多,常附加在平原、台原、阶地等地貌形态之上。 (二)黄土台原 1、黄土台原 黄土台原为关中渭河两侧或山前被黄土覆盖的呈阶梯状倾斜的台状地,具有明显的台坎和平缓的台面。本市的黄土台原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以北、北山以南的范围内,泾河以西面积最大,是黄土台原的主体。 黄土高原以南正处在渭河北岸的断阶部位,而断块式断凸自北而南陷落,断凸上覆厚层黄土后形成阶状台面,阶状台面南低北高。黄土台原地势较高,海拔高度450~800米,平均高出平原200~300米,台原与平原往往以陡坎相接,成为境内地形的第二阶梯。 黄土台原的组成物质,下部多为第三系或第四系早期的洪积、冲积、湖积物,上部为第四系风成黄土或冲积黄土。台原表面一般比较平坦、完整,坡度一般在5°以下,很少超过10°,台原边坡冲沟发育,滑坡、崩塌、泻溜等现象屡见不鲜。这里的台原间有河谷切割,其上有洼地、岗梁分布,各级台地以陡坎相接,相对高差50~150米。本市黄土台原依原面高程、倾斜程度、物质组成以及下伏地层,可分为两级。低者为一级台原,位置偏南;高者为二级台原,位处一级台原之北。

陕西旅游资源分类

陕西自然与人文旅游

陕西景区分类 人文古迹城墙宗祠牌坊民族风情寺庙道观革命遗迹 文明遗址陵墓碑塔名人故居古典建筑古镇民居 自然风光森林峡谷瀑布草原洞穴江河湖泊岛屿温泉海滨丘陵乡野溪流山岭森林公园特殊地貌自然保护区人造景观博物馆滑雪展览馆购物街区工业旅游现代建筑 影视基地农业旅游主题公园水族馆农家乐街道民俗村度假村植物园

景区级别1A景区2A景区3A景区4A景区5A景区

为“陕西”。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资源总体特征评价 基本状况和特征: 1.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自然与人文资源多,精,美. 2.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和古遗址古墓葬较丰富为当 代研究历史提供丰富且客观有用的文物. 3.在史上有重要作用,有特别的历史地位,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重要组成部分. 4.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众多,旅游价值,观赏价值,生物研究 价值大. 5.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资源独特有 吸引力,资源之间配合较好,综合效益和各旅游资源互补性较 强. 6.自然条件较好,风光独特,多为人文历史景观,受气候和天气 影响较小,客源四季不断. 7.交通便利,旅游开发时间长,距离市场近,客源和接待能力较 强,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必要条件. 根据地市州评价资源分布空间特点 1.旅游资源几乎遍布全省,由南到北,从西向东,沿交通线路分布.空间跨距大,比较密集,综合性强. 2.北部以寺庙,红色革命遗址为主,多是纪念型和古代遗址为主,以延安,榆林为主要游览 3.中部以县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朝宝鸡,银川,渭南,商州,安康分布着各色遗址,多为帝王陵之类有重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的帝陵. 4.东侧沿黄河一线多是自然景观,有壶口瀑布,龙门风景名胜区..... 5.资源多沿着交通线路和河流分布,交通便利,组合较好,资源丰富,游览价值和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大.

陕西省土壤资料

陕西土壤 学校: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号:1120900025 姓名:齐文华 时间:2014年6月

1.概况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33万(2010年),下辖西安1副省级市、宝鸡等9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2.土壤分类及面积 2.1分类原则: 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及分类系统,结合陕西省土壤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土壤分类的经验,在县、地两级土壤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评比、归并,汇总而成。陕西省土壤分类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土壤分类必须把成土条件、成土 过程和土壤属性结合起来,并以士壤自身性态为主要依据; ②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纳入统一的分类系统中;③土壤分类要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和群众性。 2.2具体分类 陕西省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全省共划分9个土纲,22个土类,49个亚类,134个土属,403个土种。如图1、表 1: 图1 陕西省土壤图

表1 陕西省土壤土壤分类系统表

3.土壤的基本性质 3.1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系指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的状况和性质,其中包括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孔隙、水分和热量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不仅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植株发育而且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管理及土壤改良,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1.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的相对比例或粗细状况。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是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陕西省各类土壤,由于成土过程不同,同时在同一土类中又由于成土母质的不同,因此不同土壤其质地多不相同。陕西省的土壤质地以砂砾质壤士的面积最大,共有6884万亩,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3.03%;壤土的面积为6153万余亩,粘壤土为6276.5万余亩,(包括粉砂粘壤土),分别占全省总土壤面积的20.59%及20.99%,还有,砂砾质壤粘土约3424万亩,占11.46%,其他如砂土、砂壤土、壤粘土及砂砾质粘壤土,面积较小,占全省总面 积的百分数均在10%以下,详见表2。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省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国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财政总收入330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翻了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 2.6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5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预计达到87.38%,五年提高

17.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陕西本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12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榆横60万吨煤制烯烃、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煤油气产量1.21亿吨、720万吨和192亿立方米。非能源工业增速连续4年高于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物流、文化、金融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51.5∶39.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基础设施成为新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西安至郑州、太原等高铁建成投运,铁路营业里程4900公里,西安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顺利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36条。水利建设五大体系、十大工程全面展开,王圪堵、南沟门水库等建成投运,渭河综合治理、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斗门水库等加快建设,新增供水能力15.4亿立方米。电力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横贯关中、连接陕北的750千伏电力骨干网架全面建成,油气管网达到7400多公里。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沣西新城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信息化指数西部第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协调发展取得新提升。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年均增长11.7%,占全省比重65%,引领支撑作用继续增强;陕北年均增长8.9%,占全省21.3%,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陕南年均增速超过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13.7%,循环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宝鸡副中心、渭南东大门、铜川资源转型等“一市一策”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大西安建设稳步推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